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量筒等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测量长度的方法3. 测量体积的方法4.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测量长度的方法3.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1.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2.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准备:1. 刻度尺2. 量筒3. 实验器材(如绳子、小球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测量知识,如测量长度、测量体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读取刻度、如何测量长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3.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体积,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刻度尺和量筒进行测量。
三、测量长度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3. 学生动手实施测量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测量体积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小球的体积。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3. 学生动手实施测量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数据处理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处理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方法、注意事项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1课时课题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方法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刻度尺、停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学法指导实验引入(产生疑问)→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教学过程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阅读课文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长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长度的测量教案【教学内容】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
2.了解长度的常用单位和换算方法;
3.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4.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
1.长度的概念;
2.长度的常用单位和换算方法;
3.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1.听讲,思考,讨论;
2.展示演示法;
3.实验法。
【教学手段】
1.黑板、彩笔;
2.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尺子和一把刻度尺,问学生这两种测量工具有什么不同?如何使用这两种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二、新课讲解
1.长度的概念:长度是物体三维空间中沿一条定线段所延伸的距离。
2.常用长度单位及换算:
1m=100cm;
1m=1000mm;
1cm=10mm。
3.长度的测量方法:
(1)用尺子测量长度;
(2)用卡尺测量长度;
(3)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4)用显微镜测量长度;
(5)用光电门测量长度。
三、实验操作
教师根据授课兴趣讲解使用尺子、卡尺、游标卡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在课后测量自己一些常常用到的物品的长度,如书本、笔、手机等,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的概念,掌握了长度的常用单位和换算方法,最重要的是掌握了长度的测量方法,为以后的实验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年级物理教案 长度的测量误差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9篇长度的测量误差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长度的测量误差 2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初中物理 测量长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长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正确读出测量结果。
(3)理解误差的概念,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误差的概念及其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的识别。
2.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刻度尺、方体木块、透明三角尺。
2. 学具:学生自备刻度尺、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
2. 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二、教学过程设计1. 测量长度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 认识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
讲解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强调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4. 误差的认知讲解误差的概念,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强调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 测量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使用刻度尺测量方体木块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
(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
温度的丈量教课设计八年级物理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目标 :○1认识物质三种状态的不一样特点,会使用酒精灯。
○2认识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丈量温度。
○3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育学生的察看剖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思想和创建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育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协作、友善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育学生爱惜环境的意识。
教课要点 : ○1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与沟通 ,学会使用酒精灯并概括水的三态及特点。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械,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经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课难点 :培育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教课器械 :自制温度计 ,酒精灯 ,火柴 ,支架 ,冰块 ,自来水 ,温水 ,热水 ,常用温度计 , 烧杯 ,体温计 ,学具盒 ,多媒体等。
知识点教师活动及教课内容学生活动物质的三态及酒精灯的使用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 ,创建教课情境 ,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
一、物质的三态、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出示冰块 ,问:冰除了有这类状态外 ,它还可以变化成哪些状态 ?持续发问 :如何使冰块变为此外两种状态呢?师 :加热的手段 ,方法好多 (如:各样热具 )实验室里我们用酒精灯作为热源来加热。
师 :请同学们认识酒精灯并配合课本 P28 信息快递 "酒精灯的使用 "试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体验酒精灯的使用过程 ,说说你是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 ?师 :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应当用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 ?你可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考证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的温度最高 ?师 :掌握了酒精灯的使请同学们互相配合,达成课本P28"做一做"实验田仔细观看学生回答 :液态 ,气态或水和水蒸气生答 :加热思虑平时生活中常有的热源。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久以来,上课、编制教案、辅导学生、业务学习是中小学教师日常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
今天店铺就与大家分享: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一、长度的单位【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1m;25px=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开始![生]按照指令操作[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生]学生答复。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
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
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方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初中物理运动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动距离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运动距离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 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刻度尺。
2. 秒表。
3. 测量场地。
4.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运动距离和时间的测量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在测量运动距离和时间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放置、读数等。
2. 教师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开始、停止和重置计时。
3. 教师讲解如何测量运动距离和时间。
4. 教师讲解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
2. 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包括测量距离、时间等。
3. 组员按照方案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 组长整理数据,计算平均速度。
四、成果展示(10分钟)1. 各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和平均速度计算。
2. 教师点评各组成果,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正确测量运动距离和时间。
3. 学生能计算平均速度。
4.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了解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 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2.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要保持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等。
3. 演示:教师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注意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更长物体的高度,如使用辅助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后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讨论情况。
3.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刻度尺2. 不同长度的物体3. 记录本七、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刻度尺是否完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实验效果。
3. 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处理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c.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在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考虑总路程和总时间?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诚实守信,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能够运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3.能够分析并解决与平均速度相关的问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了解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如路程、时间等,并能够对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
5.知识巩固:通过解答问题、练习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知识的掌握。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及时反馈。
7.课后作业:布置与平均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速度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他们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方法上,他们更倾向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物理现象。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速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平均速度的因素。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刻度尺、量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1. 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
2.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教学准备:1. 刻度尺、量筒、物体等测量工具。
2. 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测量?为什么需要测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测量是获取物体长度、体积、质量等尺寸大小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2.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三、示范测量(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并讲解测量过程。
2. 教师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讲解测量过程。
四、学生分组测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
2. 学生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误差分析。
2. 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改进,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强调误差的概念,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有哪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探讨减小误差的措施。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按时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测量,巩固所学。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改进措施。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长度单位换算、误差分析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度的基本概念,了解长度测量的重要性,掌握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放置、读数等。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生:阅读小资料,一些物体的长度师: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外,人们还经常需要估测长度。
你有哪些估测长度的方法?怎样可以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请同学们发表意见:学生交流: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或将身边的某物体作为“尺”去测量,如了解自己走一步的长度等。
课堂练习:当堂训练(10min)课堂小结、堂堂清(5min)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基本单位及换算长度国际单位:米(m),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要记录单位,即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复习上节内容:(3min)1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有哪些?新课教学:三、时间的测量(10min)生:阅读13----14页,完成下列问题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换算?观察图1.1-7甲图,思考如何用它测量时间?师:归纳单位和换算方法,讲解用秒表测量时间。
生:.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s。
生:用秒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多少?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人体尺”,那么能否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能否用这个“生物钟”再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
初中物理测量与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与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刻度尺、秒表和速度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基本技能。
3. 能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内容:1. 测量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
2. 测量时间:秒表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
3. 测量速度:速度公式,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测量与运动。
2. 提问:什么是测量?为什么要进行测量?二、测量长度(15分钟)1.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读数和记录数据。
2.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三、测量时间(15分钟)1. 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启动、停止和读数。
2.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四、测量速度(15分钟)1. 讲解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2.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速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速度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五、总结与结论(10分钟)1. 学生总结测量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析测量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资源:1. 刻度尺、秒表、测量仪器。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3.单位换算:介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等)的换算关系,通过实例演示换算过程,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误差分析:讲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1.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误差分析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要领。
2.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换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体尺度测量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学生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发现物体尺度测量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实际测量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物体尺度及其测量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物体尺度测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误差分析掌握不够深入。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巩固。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天平等。
2. 培养学生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2.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等。
2. 实验器材:物体、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那么你们知道测量有什么重要性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10分钟)1. 尺子的使用:介绍尺子的量程、分度值,演示如何进行测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天平的使用:介绍天平的结构、量程、分度值,演示如何进行称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测量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测量对象可以是教室的长度、宽度、高度,也可以是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3.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填写到测量表格中。
2.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如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如测量物体的体积、质量等。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温度计、压力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物理测量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5.2 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案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测量:物体的质量1.物理观念:(1)知道实验室和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认识提高测量精度的物理意义。
3.科学探究: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反思实验过程与结论,有进一步拓展迁移的意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按要求规范使用测量工具,有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能妥善使用实验器材,有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1.重点: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2.难点: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课件、学生天平、演示天平、配套砝码、烧杯、水、小石块。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与质量的单位。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测量质量的工具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工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常用的工具有台秤、案秤、杆秤和电子秤。
师: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生: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和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结构。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a)托盘天平的结构。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P110图5-7“托盘天平的结构”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游码、称量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大称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度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度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称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时间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拿出一根铁尺和一个手表,询问学生如何测量铁尺的长度和时间。
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度和时间都是物理量,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2.导入新知(1)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直尺和卷尺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量取物体两端的位置,再看刻度上的数值,就能得出物体的长度。
(2)时间的测量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时间。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手表和计时器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再计算时间差,就能得出动作所需的时间。
3.知识讲解讲解物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测量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或教室的长度,测量一个动作的时间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6.归纳总结总结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运动员跑100米约需要多少时间?如果用直显式计算机写一个计时程序,应该如何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方法设计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设计:(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落实.(2)设计营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讨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方案、分析论证误差的产生和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完成知识应用的案例和课堂检测的问题等.(3)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通过回顾学生已有的对长度和时间的认识,让学生来说应选择怎样的测量工具,应怎样测量,通过解决在“知识应用”和“课堂检测”教学环节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感受误差与错误的区别.(4)优化整合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适时运用投影、说明怎样进行读数.(5)注重教学的反馈和评价,促进教学相长.做好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学生与教师的相互评价.教学资源准备24架停表、24把米尺。
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的身高?”,“你从家到学校有多远、要多长时间?”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讲授新课要测量就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作为时间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单位换算:有了统一的单位就好进行测量了。
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0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说说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
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二、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2-1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0页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0页信息窗。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时间的测量:(1)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结论是:_______.(2)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从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结论是_______。
三、误差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达标自查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3)一课桌的高为0.52;(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A、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硬币直径。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能力提高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