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de6ef9b4daa58da1114ad6.png)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3.2.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概念: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与相应元件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a.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b.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童■ Br - - ■:必)iy, :信号慷:I ■t>A放大电路!»!2.电路组成:(1)三极管T;(2)VCC :为JC提供反偏电压,一般几〜几十伏;(3)RC :将IC的变化转换为Vo的变化,一般几K〜几十K。
VCE=VCC-ICRC RC,VCC同属集电极回路。
(4)VBB :为发射结提供正偏。
(习R十一般为儿1 K - JLT-Rb一般,程骨V開=e7V当%*宀只£时;,V B,I B A(6)Cb1,Cb2 :耦合电容或隔直电容,(7)Vi :输入信号(8)Vo :输出信号(9)公共地或共同端,电路中每一点的电位实际上都是该点与公共端之间的电位差。
图中各电压的极性是参考极性,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其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V⑵输入电阻RiI£黒 b ZCKt亡/〒气V.V2^3.共射电路放大原理f' h : 1112V峠变化% %变化7变化 %尸%-叫好变化 > %变化SOOK A 4KTHl/cc/jt 躍—=40w/{ Ic = E h = \ .6rffA J cE = f4v-AVr = -bn y T M = —5 址44.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 /通频带(1)放大倍数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和电流幅度得到 了念大,所以输出功零也龛筋「所肢大.对赦夫电ffilfilH'W:电压放人侣数;凰=峙电 电流放脸倚tt : ■半二扫冷 功率ttXMSi :心=£『尸=峡!鰹 通常它们蛊;fi 按F 张怙宦义的4放大俗数定 义式中各有其S 如图所示,慮频段九—中频段一■久高频詁(3)输出电阻Ro输出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帯负栽的能力,饨大表明 放大电路带负载的能力差,心的宦义:R 、=4-g(町根捌图"}・在帯竝肘,测得!色 鶴 JF 跑时的繭dj 为J*畀 则;心人! 丁 乂(厂:=口}认C 」叫 / 4 K 10 — 1 : %注总:肚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岀电阻通常^^;11在 E 弦信巧下的它渝琴®, iHr n-放k 电呂&处于威k 状态且输;IM 伙珥的条件卜V 们息义.(4)通频带放大电路的增率的歯数4在低预段和 高频段放大缶数祁要下降。
第2章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2章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501041a8114431b90dd8bd.png)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
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
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
上限频率
4) 非线性失真系数D
5)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交流有效值。 6)最大输出功率Pom和效率
测试上述指标参数,要在放大电路上输 入什么样的信号?
二、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VBB、Rb:使UBE> Uon,且有 合适的IB。 VCC:使UCE≥Uon,同时作为负 载的能源。 Rc:将ΔiC转换成ΔuCE(uo) 。
RL
将输出等效 成有内阻的电 压源,内阻就 是输出电阻。
空载时输出 电压有效值
带RL时的输出电 压有效值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bf8d2e80a417866fb94a8e90.png)
C2
T
RB
EB
作用:隔离 输入输出与 电路直流的 联系,同时 能使信号顺 利输入输出。
7
电路改进:采用单电源供电 +EC
RC
C2
C1
T
可以省去
RB
EB
8
RB C1
+EC
RC
C2
T
单电源供电电路
9
1.2 工作原理
一、静态工作点
由于电源的
存在IB0
RB
RC
C1
IBQ ui=0时
+EC IC0
ICQC2
模拟电子技术
§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三极管放 大电路有 三种形式
共射放大器 共基放大器 共集放大器
先以共射 放大器为 例讲解工 作原理
2
1.1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放大元件iC= iB,
+EC
工作在放大区, 要保证集电结反
RC
偏,发射结正偏。
C2
C1
T
输入 ui
RB EB
uo 输出
参考点
3
C1
基极电源与 基极电阻
2. 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
3. 输入回路将变化的电压转化成变化的基极电流。
4. 输出回路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变化的集电 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出交流信号。
16
如何判断一个电路是否能实现放大?
与实现放大的条件相对应,判断的过程如下:
1. 信号能否输入到放大电路中。 2. 信号能否输出。 3. 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
T
IEQ=IBQ+ICQ
10
+EC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f43f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b.png)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共射放大电路。
你可能会问:“这是什么鬼东西?”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捋顺。
这玩意儿其实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息息相关,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万物皆可连接”。
所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面纱,看看它背后的小秘密!2. 基本概念2.1 什么是共射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简单说就是一种把微弱信号放大的电路。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他能把一个小小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它的核心组件是一个三极管,通常是NPN型,哎,听起来有点技术性,其实就像一个人群中的“讲解员”,把微小的输入信号放大,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楚。
2.2 工作原理那么,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小音响,声音微弱得跟蚊子叫似的。
你把这个信号送给共射放大电路,三极管就像那位高手一样,开始忙活了。
它把小信号变成大信号,让你的音响瞬间变成了KTV!这里的“放大”其实就是让电流流动得更猛,输出的电流比输入的要大得多,这就像一股洪流,把那些细小的声音变得洪亮无比。
3. 电路结构3.1 电路组成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其实不复杂,主要有几个关键部件。
除了三极管,还有电源、电阻、电容。
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
电源提供“动力”,电阻控制“流量”,而电容则负责“过滤”,保持信号的稳定。
想象一下,这就像一场合唱,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
3.2 信号的放大过程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看信号是如何被放大的。
首先,输入信号通过一个电容进入三极管的基极。
这个时候,电流开始流动,三极管就像一位“开关”,一旦它接收到信号,就会猛地“开动起来”。
然后,通过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一个增强版的信号。
这个信号强度大了很多,简直就像火箭升空,冲得老高,响得老远。
4. 实际应用4.1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那么,这种电路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呢?哈哈,这可多了去了!比如说,家里的音响、电视,甚至是老式的收音机,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实验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b81b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d.png)
实验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学会在实验条件下测量并计算电路的增益。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2.多用电表;3.功放电路板。
三、实验原理: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由NPN晶体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负载电阻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信号向基极施加交流信号时,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
由于输入电阻的存在,输入信号会将电流注入基极,导致基极电流增大。
而这个增大的电流会引发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输出电阻起到了与负载电阻相匹配的作用,使原信号可以通过负载电阻得到放大。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搭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2.将输入信号接入示波器的输入端,并调节示波器参数使波形清晰可见;3.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并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我们可以得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图,并通过测量得到其幅值。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以及电路的增益。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输入电阻:输入电阻可以通过测量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得到,用输入电压除以输入电流即可。
2.计算输出电阻:输出电阻可以通过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得到,用输出电压除以输出电流即可。
3.计算增益:增益是指输出信号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间的比值,通过测量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幅值即可计算。
根据实验数据和上述计算步骤,我们可以得到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以及增益的数值。
六、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并且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了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以及增益。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电路的性能和效果。
实验结果分析:1.输入电阻越大,表示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损耗越小,但也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2.输出电阻越小,表示电路可以驱动更大的负载电阻,但也对负载电阻变化较敏感。
3.增益越大,表示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放大效果越好,但也容易引起失真。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8dc3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6.png)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案教案名称: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教学目标:1.了解共射放大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和参数;3.理解共射放大电路的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4.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分析和计算共射放大电路的各项参数。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2.实验材料:实验电路板、导线、电源等;3.教学PPT。
教学流程:一、引入(5分钟)1.展示晶体管和放大电路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描述;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共射放大电路?二、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解释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和关键参数: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3.讲解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模式:放大电流和放大电压。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自带一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2.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电路图和参数,组装共射放大电路;3.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输出信号的波形;4.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四、实验讨论和分析(30分钟)1.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确定电路的增益;2.计算并比较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3.比较不同元器件参数(如电阻、电容、晶体管型号等)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10分钟)1.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2.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解答和讲解;3.总结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延伸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共射放大电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优缺点;3.提醒学生掌握更多的放大电路的知识,如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共射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组装电路、调整参数,并通过测量和观察进行实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共射、共基、共集基本放大电路特点和典型功能
![共射、共基、共集基本放大电路特点和典型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c2fa35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0.png)
共射、共基、共集基本放大电路特点和典型功能
共射放大电路:
1.特点:
-输入端为基极(B),输出端为集电极(C);
-输入与输出之间有180度的相位差,是一个反相放大电路;
-可以得到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较低,输出电阻较高;
-输入和输出之间具有较高的隔离度。
2.典型功能:
-适用于对电流放大要求高的场合,如功率放大电路;
-可以作为信号放大电路,用于音频放大、射频放大等。
共基放大电路:
1.特点:
-输入端为发射极(E),输出端为集电极(C);
-输入和输出都是正相位放大电路,输出与输入短接;
-具有低输出电阻和较高的输入电阻,可用作阻抗匹配的放大电路;
-电流放大倍数较低,但电压增益较高。
2.典型功能:
-适用于对电压放大要求高的场合,如中频放大电路;
-用作频率变换器、频率倍频器等。
共集放大电路:
1.特点:
-输入端为基极(B),输出端为发射极(E);
-输入和输出都是正相位放大电路;
-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
-输入输出之间具有近似单位电压增益。
2.典型功能:
-适用于对电压放大要求高、输入与输出阻抗匹配要求不高的场合;
-用作级联放大电路中的缓冲放大器,可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增益稳定性。
总体而言,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适用于要求电流放大的场合;共基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适用于要求电压放大的场合;共集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适用于作为缓冲放大器等场合。
这些基本放大电路在实际电子电路设计中应用广泛,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组合应用。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218f41dd36a32d737581fa.png)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图1共射组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基本组成如下:三极管T——起放大作用。
负载电阻RC,RL——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偏置电路VCC,Rb——使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耦合电容C1,C2——输入电容C1保证信号加到发射结,不影响发射结偏置。
输出电容C2保证信号输送到负载,不影响集电结偏置。
(2)静态和动态静态—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交流工作状态。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
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2中(a),(b)所示。
直流通路,即能通过直流的通路。
从C、B、E向外看,有直流负载电阻、Rc、Rb。
交流通路,即能通过交流的电路通路。
如从C、B、E向外看,有等效的交流负载电阻、Rc//RL、Rb。
直流电源和耦合电容对交流相当于短路。
因为按迭加原理,交流电流流过直流电源时,没有压降。
设C1、C2足够大,对信号而言,其上的交流压降近似为零,在交流通路中,可将耦合电容短路。
(a)直流通路(b)交流通路图2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4)放大原理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加在三极管的发射结,于是有下列过程:(5)静态工作状态的计算分析法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IC=bIBVCE=VCC-ICRcIB、IC和VCE这些量代表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
(6)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当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有输入信号时,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管压降均在原来静态直流分量上叠加了一个交流分量,工作波形如图所示:对于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只有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交流信号加载在直流信号之上,以保证三极管在输入信号整个周期内始终工作在放大状态,输出信号才不会失真。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d383d5a0242a8956bece4bc.png)
2.3 图解 分析法
2.3.2 动态工作情况分析
3. BJT的三个工作区
②放大电路 的动态范围
放大电路要想 获得大的不失真输 出幅度,要求:
• 工作点Q要设置在 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 的中间部位;
• 要有合适的交流负载线。
2.3 图解 分析法
2.3.2 动态工作情况分析
4. 输出功率和功率三角形
放大电路向电阻性负载提供的输出功率
=1.62 k
Au空= - RC /rbe=-60 5/1.62=-186 Au载= - RL /rbe=-60 (5//5)/1.62=-93
EC
uo UBE=UB-UE
=UB - IE RE
IE = IC +IB IC
+EC 静态工作点稳定过程
RB1 C1
I1 RC IC C2
IB
C
ui
RB2
B
I2
E
RE
RL
IE CE
UB
R B2 R B1 R B2
EC
UB被认为较稳定
uo
U本BE=电U路B-稳UE压的 过 于程 加=U实 了B R际- IEE是形R由成E
iCiC
VCC VVCRCCcC RRc c
ICQ ICICQQ
Q Q
Q Q
斜斜率率 -IIBIBQBQQ
11 RRc c
VVCCCEQ VC EQVC EQ
VCC vvCCEE
2.3
2.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当测得 BJT的VCE 接近VCC的值时,问 管子处于什么工作状态?可能 的故障原因有哪些?
Po
Vom 2
Iom 2
1 2
Vom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资料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16588816fc700abb68fcb3.png)
当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压很小时,就可以把三极管 小范围内的特性曲线近似地用直线来代替,从而可以把 三极管这个非线性器件所组成的电路当作线性电路来处 理。
(1)模型的建立
H 参数模型
vbe hieib hrevce ic hfeib e
(2)模型中的主要参数
①hie为输入电阻,即 rbe ②hre为电压反馈系数,即μr
输入特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左移 结果:IC增加
可见,温度上升时,参数的变化都会使放大电路中的集电 极静态电流ICQ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从而使Q点随温度变化。
要想使ICQ基本稳定不变,就要求在温度升高时,电路 能自动地适当减小基极电流IBQ 。
4.4.2 射极偏置电路
1. 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1)稳定工作点原理
基本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分析方法:
共基极放大电路 图解法 微变等效电路法
待求量:
静态工作点Q(IB,IC,VCE)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
4.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RC:将集电极电流信号
转换为电压信号。
分析方法:叠加 前提:BJT工作在线性区
4.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其中对于低频小功率管 rbb′≈200
而 re
VT (mV ) IEQ (mA )
26(mV ) IEQ (mA )
(T=300K)
则
rbe
200
(1
)
26(mV) I E Q ( mA )
2.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1)画小信号等效电路
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
(3)求放大电路动态指标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bf93e3bb9d528ea80c77977.png)
为了使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三极管必须处于放大状态。 因此,要求三极管各极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必须具有合适
的静态工作参数IB、IC、UBE、UCE ,也即是放大电路的静态工
作点。静态工作点是放大电路工作的基础,它设置的合理及 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放大电确定静态工作点。
交点,即为静态工作点Q。从Q点查出结果与估算法所得 结果一样。
2.动态工作情况
当接入正弦信号时,电路将处在动态工作情况,可
以根据输入信号电压ui通过图解确定输出电压uo,从而 可以得出ui与uo之间的相位关系和动态范围。 图解的步 骤是先根据输入信号电压ui在输入特性上画出ib的波形, 然后根据ib的变化在输出特性上画出ic和UBE的波形,如图
图 7.4 图解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
设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正弦波,当它加到放大电路
值得指出的是, 放大作用是利用晶体管的基极对集电极的 控制作用来实现的, 即在输入端加一个能量较小的信号,通过 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去控制流过集电极电路的电流, 从而将直流
电源VCC的能量转化为所需要的形式供给负载。 因此, 放大作
用实质上是放大器件的控制作用;放大器是一种能量控制部件
1.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
态时的集电极电流
IC IB ICEO IB
(7-2)
由图7.2的输出回路可知 静态时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间 电压
VCC
Rb
IB Rc
IC
(+12V)
300KΩ
4KΩ
U CE VCC IC RC
(7-3)
图 7.2 共射放大电路直流通 路图从式(7-1),由图7.2所 示参数可求得
UBE
T UCE
件组成,信号源电压ui从AO端输入,放大后的信号电压uo从BO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9f2491c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3.png)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来放大输入信号。
在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电容耦合输入到晶体管的基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输出信号从晶体管的集电极中取出,经过电阻负载后输出。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具有增益高、频率响应宽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功率放大电路。
同时,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等。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
在设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时,需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合理选取元器件和合理布局电路,避免晶体管工作点的偏移和电压饱和等问题,从而保证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是一种重要的放大电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和调试,从而实现最佳的放大效果。
- 1 -。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ppt课件全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0e640d1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6.png)
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直流通路如图(b)所示。
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IBQ很小。当满
足I1>>IBQ时,I1≈I2,则有:
UBQ Rb1Rb2Rb2VCC
IEQ
UB
UBEQ Re
IC Q IEQ
I BQ
I CQ
U CE V Q C C IC(R Q c R e)
IBS
ICS
VCC
Rc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4. 动态分析
所谓动态,是指放大电路输入信号ui不为零
时的工作状态。当放大电路中加入正弦交流信号
ui时,电路中各极的电压、电流都是在直流量的
基础上发生变化,即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都是由 直流量和交流量叠加而成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1) 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2) 保证信号有效的传输 2. 放大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方向及符号规定 1) 电压、电流正方向的规定 为了便于分析,规定:电压的正方向都以输入、 输出回路的公共端为负,其他各点均为正;电流方 向以三极管各电极电流的实际方向为正方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静态图解法
以图7(a)所示共射放大电路为例,分析静态时,电容C1和
C2视为开路,这时电路可画成图7(b)所示的直流通路。三极管
的静态工作点的四个量,在基极回路中有IBQ和UBEQ,在集电极
回路中有ICQ和UCEQ,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返回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实验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90bda0f242336c1fb95e89.png)
学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加深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2.学习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参数的测量方法;3.了解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和静态调试方法;4.学习放大电路交流参数的测量方法;5.学习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介绍图1-1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图1-2是其直流通路。
+12v^l2V!U!Rc!RbWjk33k2k2 3 3即哄:U0&06SC4±OilClUSOul图1-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图1 -2直流通路首先,对该电路作直流分析。
分析图1-2的直流通路,可得到如下直流工作参数的关系表达式:V-U BECC(1-1) °I B R O(1-2) M BC(1-3) IVoRUgxcEcUr(RAR)LcoA?(1-4) uUiz式中,r是三极管的交流输入电阻。
它可用下式近似估算:”26(,))(1加300・(1-5) bJE其中,I是三极管的射极静态电流,单位是毫安(mA)。
z三、实验内容和数据记录1.静态工作点参数测试在静态测量时,暂时不要将交流信号接入电路。
(1)观察R对静态工作点参数的影响。
W二12V, R二2 kQ, R分别取33k Q、100k Q、200kQ、300kQ. 600kQ o用万能表亦分别测量各个R阻值下的静态工作点参数,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1,并据U的大小来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表1-1R(Q) 33k 100k 200k 300k 600k、(V) "放大工作状态饱和饱和饱和饱和R增大时,U如何变化静态工作点向哪个区域移动a (2)观察RC对静态工作点参数的影响V =12V, R二600kQ, R分别取2kQ、Q,用万能表分别测量每一个R阻值下的静以“态工作点参数,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2中,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1-2表RC增大时,UCE有何变化E对U的影响。
ocV分别取3V、6V、12V,分别测量出在E<“ 3 6 12 R使V为6V。
简述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
![简述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58ee963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3.png)
简述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类型,它由晶体管、耦合电容、集电极电阻和负载电阻等组成。
该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小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较大的信号输出。
具体来说,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晶体管:晶体管是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它用来控制电流的流动。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中使用的晶体管通常是二极体或三极体。
2. 发射极:发射极是晶体管的输入端,它连接到电路中的基极。
当基极施加一定的输入信号时,晶体管会发生放大效应,将电流放大。
3. 集电极:集电极是晶体管的输出端,它连接到电路中的集电极电阻上。
集电极电阻的作用是将集电极电流放大并输出。
4. 耦合电容:耦合电容位于晶体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它的作用是隔离直流信号,并将交流信号无损失地传递到输出端。
5. 负载电阻:负载电阻连接在电路的输出端和地之间,它的作用是将输出信号放大并传输到负载端。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入信号施加在晶体管的基极时,晶体管会发生放大效应,将电流放大并输出到集电极上。
集电极电阻将集电极电流放大并输出,并通过耦合电容传输到输出端。
输出信号被负载电阻放大并传输到负载端。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电路类型,它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共射基本放大电路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放大、滤波、振荡等。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f1dd4cc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8.png)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在电子学中被广泛应用。
该电路由一个NPN或PNP晶体管和一些电路元件组成,如电阻和电容等。
它的特点是输入信号接在晶体管基极上,输出信号从晶体管源极上取出,晶体管的集电极则接地。
在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基极电阻流入晶体管的基极,改变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从而影响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晶体管的发射极接有一个负反馈电阻,可以调节放大倍数和稳定电路工作状态。
输出信号则从源极上流出,经过负载电阻后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优点是放大倍数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它常被应用于放大低频信号和直流放大电路,如音频放大器和电源稳压器等。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输出阻抗相对较高、噪声较大等。
总之,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经典的电路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 1 -。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4d2f96320912a2161479295d.png)
课堂练习:教材P186题4.2.1
1、交流通畅; 2、直流偏置保证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end
VCEQ=VCC-ICQRc
4.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动态
输入正弦信号vs后,BJT各极电流及 电压都将在静态值的基础上随输入信号 作相应变化,电路处于变动状态即动态。 此时输入正弦信号和直流电源共同 作用,故电路中交、直流信号共存。 动态分析则是根据电路的交流通路(交流电流流通的途径) 电容短路、直 来分析电路中各交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动态性能。分析步骤: 流电源置零。 1、画交流通路; 2、根据交流通路,求解各电流电压交流分量或电路的动态性 能指标。(下节)
4.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4.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4.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1、BJT
2、VBB、VCC直流电源
提供偏置电压、提供能量
3、Rb基极偏置电阻
和直流电源VBB一起 为电路提供一个合适的基 极电流
4、RC集电极电阻
将集电极电流转换为信号电压输出,使电路具有电压放大功能。
4.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a)原理电路
(b)实际电路
区别: 1、实际电路采用单电源供电,同时为两个PN结提供偏置电压。 2、实际电路增加了耦合电容。 3、信号源负极直接接地。避免其他部分可能对信号源的干扰
4.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 静态(直流工作状态)
输入信号vi=0时,放大电路的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状态称为静态或直流工作状态。
此时电路中各处电压电流都是直 流量,静态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管子 的静态工作点。分析步骤: 信号源置零, 电容开路。 1、画直流通路; 2、根据直流通路分析计算,确定静态工作点。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4273d0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7.png)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模拟电路,常用于放大信号。
它由一个晶体管、几个电阻和一个输入信号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输出到负载电阻上。
在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负电源,基极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输入信号源和正电源。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基极时,会改变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电位差,进而控制晶体管的输出电流。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电源电压,可以将原始的输入信号放大,达到预期的放大倍数。
然而,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输出信号的失真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为了优化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性能,可以通过添加反馈电路、负载匹配电路等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b3ec870e910ef12d2bf9e75a.png)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1.1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1.放大的基本概念
一个微弱的电信号通过放大器后,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幅度 得到了放大,即得到了功率的放大。但它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不能变,即不失真。
2.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
•
(1)电压放大倍数 Au
•
•
Au
Uo
•
Ui
对数表示的放大倍数也称为增益:
电压增益=
(1)三极管应处于放大状态。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能够输入和输出信号。 (3)能够不失真地放大信号。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通常情况放大电路中的信号是包含交、直流的混合量,由于电路中电容、 电感等电抗元件的存在,其交、直流量所流经的通路是完全不同的。因此, 通常是把直流电源对电路的作用和输入信号(一般是交流信号)对电路的作 用区分开来进行分析。故对放大电路的分析包括直流、交流两种工作状态的 分析。
(3)Q4点时,集电极电源VCC的值为多少伏?集电 极电阻Rc为多少千欧?
解:(1)Q1Q2,输入回路未变,Rc变小。 Q2Q3,输出回路未变,输入回路变化;
Q3Q4,输入回路未变,输出回路变化,因为两条
交流负载线平行,所以Rc未变小,只能是VCC改变。
(2)Q2最靠近截止区,最易截止失真;Q3最靠
iB
iC
iC
iC
iC
iB
uCE
uCE
uCE
μr<10-3,忽略, rce>105,忽略。
得三极管简化的h参数等效电路。
rbe
rbb'
UT ICQ
或
rbe rbb/ 1
UT IEQ
综上所述,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的步骤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子EDA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PSPICE软件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1、计算机(486以上IBMPC机或兼容机,8M以上内存,80M以上硬盘)。
2、操作系统Windows95以上。
三、预习要求1、熟悉PSPICE中的电路描述、PSPICE的集成环境、PSPICE中的有关规定和PSPICE 仿真的一般步骤。
2、了解电子EDA技术的基本概念。
四、实验内容(一)画电路图单极共射极放大器电路如图1-1所示,画出电路图。
图1-1单极共射极放大器1、放置元件(1)用鼠标单击“开始”按钮,再在“程序”项中打开Schematics程序(单击Schematics)则屏幕上出现Schematics程序主窗口如图1-2所示。
(2)选择菜单中Draw|Get New Part 项或单击图标工具栏中“”图标,弹出如图1-3所示的元件浏览窗口Part Browser 。
(3)在Part Name 编辑框中输入元件名称。
此时,在Description 信息窗口中出现该元器件的描述信息,这里我们先输入BJT 名称Q2N2222。
(如果不知道元器件名称,可以单击Libraries ,打开库浏览器Library Browser,在Library 窗口中单击所需元件相应的库类型,移动Part 窗口中右侧滚动条,单击列表中的元器件,在Description 中查看描述信息,判断所选器件是否需要,若是,则单击OK 关闭LibraryBrowser ,此时,Part Browser 对话窗的Part Name编辑框中显示的即为选中的元器件。
(4)单击Place ,将鼠标箭头移出PartBrowser 窗口。
这时箭头处出现该元器件符号。
(5)移动箭头将元器件拖到合适的位置,若需要,可以用快捷键Ctrl +R 或Ctrl +F 旋转或翻转符号(也可用菜单项Edit|Rotate 或Edit|Flip 来完成)。
(6)单击鼠标左键,将元器件放置在页面上。
此时,BJT 出现在原理图页面上。
如果需要可继续单击左键,放置多个同类元器件,它们的标号自动排序。
(7)单击右键结束放置操作。
(8)用鼠标单击Part Name 编辑框,将焦点移回Part Name 编辑框中。
(9)重复(3)到(7)的步骤。
将其它元器件,如电阻(R )、电容(C )、电源(VDC )、地(EGND )和信号源(VSIN )放置在页面上。
为突出输出端,我们在输出端放置了BUBBLE 符号(用于与其它电路连接的符号)。
(10)元器件放置完后,单击Close 关闭Part Browser 窗口。
还有另一种放置元器件的方法:如果知道所用元器件的名称可以不打开Part Browser 窗口,直接在“”中输入源器件名称并按Enter 键,将元器件调出,放置在页面上。
如果想删除不需要的元器件,可以用鼠标单击选中该元器件(元器件符号变成红色),然后选择菜单项Edit|Cut 就可以将元件删除(也可用键盘上的Delete 键删除)。
2、画电路连线(1)选择菜单Draw|Wire 或点击“”图标,此时鼠标箭头变成一只笔。
(2)将笔尖移到元件引脚端点击左键,再将笔尖移到要连接的另一元件引脚端单击左键,则完成一根连线的连接。
(3)重复第(2)步画完所有连线。
图1-2图1-3(4)单击右键,取消画线状态。
3、为放大电路重要节点加标号(1)双击Rc到BJT集电极间的连线,弹出Label对话框(也可以通过选择菜单项Edit|Label打开)。
(2)在编辑栏中填Vc,然后单击OK确认返回。
此时,在连线附近出现Vc标号。
如果没有必要,这一步可以不做。
(二)编辑修改源器件标号和参数1、用鼠标点击要编辑修改的元件符号,符号变成红色表示被选中。
假设选中负载电阻RL。
2、选择菜单项Edit|Attributes…或在元件符号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如图1-4所示的属性编辑对话框。
这里打开了电阻的属性对话框。
3、单击需要编辑的属性行(属性行前有*号的属性在此不能修改),在Name和Value 编辑框中分别显示属性名称和该属性的值。
假设选中Value(大写字母表示属性名)属性行。
图1-44、编辑修改Value编辑框中的值。
这里我们将1K改为4K。
5、单击Save Attr,保存修改后的值。
这时可以看到Value=4K(如果在Value和Name 编辑框中输入新的属性名和值,则可增加一条新的属性。
)6、重复(3)(4)(5),编辑修改其它属性值。
如,将负载电阻的PKGREF的值改为RL。
7、单击OK按钮确认所作的修改,关闭属性编辑对话框。
这时,图中的负载电阻标号成为RL、阻值等于4K。
8、重复(1)到(7)步,将其它元器件标号和参数改为图1-1所示的值。
其中BUBBLE 符号定义的标号为Uo。
(有源器件的参数(如ß等)不能在属性编辑对话框中修改),必须在模型对话框(Model Editor)中修改。
)注意,信号源参数的设置稍微复杂些。
在信号源的属性编辑对话框中,可以看到属性较多,其中正弦信号的幅值VAMPL、频率FREQ和失调电压VOFF(也是正弦信号的直流基准电压)必须设定确定的值。
为了进行交流分析还需设定交流幅值AC。
此例题中我们设置VAMPL=10mV,FREQ=1k,VOFF=0,AC=10mV。
另外也可以直接在电路图上双击元件参数值,弹出图1-5的设置属性值(Set Attribute Value)对话框,单独修改参数值。
元件标号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单独修改。
到此为止,我们已得到图1-1所示的电路图。
(三)保存画好的电路图1、选择菜单项File|Save,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
2、选定保存文件的路径。
3、在文件名编辑框中输入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用中文),如test_1。
4、单击保存按钮。
(四)设置分析功能根据PSPICE分析功能可以知道:(1)要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Bias Point Detall);(2)要进行瞬态分析(Transient);(3)要进行交流分析(AC Sweep)。
下面我们来设置这些分析功能。
1、选择菜单项Analysis|Setup…或相应的图标,弹出如图1-6所示的分析设置对话框Analysis setup。
2、用单击Bias Point Detall 左边的小方格开关选项,使小方格中显示“”(此时表示对应的分析功能有效),选中该选项,PSPICE仿真时将BJT的静态电压、电流值及其它有关参数存入输出文件(.out)中以备查看。
工作点分析功能设置完毕。
图1-63、单击瞬态分析设置按钮Transient...,又弹出如图1-7所示的瞬态分析设置对话框Transient。
该对话框包括瞬态分析(Transient Analysis)和傅立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设置两部分。
在此,我们只设置瞬态分析。
4、将终结时间(Final Times)设为2ms。
该参数决定了瞬态分析时间的长度。
(PSPICE仿真时将自动将起始时间定为0,并且采用内部时间步长(Time Setp)计算,仿真过程不断调整时间步长的值。
设置Step Ceiling的值可以限制内部时间步长的最大值;No-Print Delay参数决定显示瞬态波形的起始时间。
5、单击OK回到图1-5所示的对话框,此时Transient...按钮左边小方格内显示图1-7“”,瞬态分析设置完毕。
6、单击交流分析设置按钮AC Sweep...,弹出交流扫描分析和噪声分析设置对话框AC Sweep Analysis and Noise Analysis,如图1-8所示。
该对话框包括三个内容设置:扫描类型(AC Sweep Type)、扫描参数(Sweep Parameters和噪声分析(Noise Analysis)。
AC Sweep Type用来确定以什么步进方式对频率进行扫描;Sweep Parameters用来设置扫描频率范围和点数。
这里我们不做噪声分析。
7、在AC Sweep Type选项中选择Decade方式。
(Linear:线性扫描、Octave:倍频程变化扫描、Decade:十倍频程变化扫描)。
这样曲线的水平坐标将是对数频率坐标。
8、在Sweep Paramenters中设置Pts/Decade=101(每十倍频程101个点)、Start Freq=1、End Freq=100Meg。
频率扫描范围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合适、不合适可以重新设置。
9、单击OK回到图1-6所示的对话框。
此时AC Sweep...按钮左边小方格内显示“”,交流分析设置完毕。
图1-810、三个分析功能都已设置完毕,单击Close按钮关闭Analysis Setup对话框。
(五)仿真选择菜单项Analysis|Simulate 或图标“”,开始仿真,运行过程如下:1、进行电路连接规则检查。
若有错,则自动停止仿真,打开信息观察框MicroSim Message Viewer,显示错误信息。
2、建立网表文件(.cir)。
若有错则停止仿真,打开MicroSim Message Viewer,显示错误信息。
由于电路图是以test_1文件名保存的,所以网表文件为test_1.cir。
3、调用PSPICE仿真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的文字信息存入输出文件(.out)。
本例题结果存入“test_1.out”和“test_1.dat”文件中。
4、仿真结束。
如果设置了AC Sweep、DC Sweep或Transient分析功能。
则调用波形后处理程序Probe。
以上过程均自动完成。
(六)用Probe程序观测仿真结果波形1、启动Probe程序,打开Probe主窗口如图1-9所示。
本例仿真结束后自动打开Probe程序窗口。
2、在图1-10对话框(若只设置了其中的一种分析类型,不弹出此窗口)中选择分析类型。
本例设置了AC 和Transient , 我们单击Transient 先观察瞬态分析结果。
这时屏幕上出现波形显示框,其横坐标为时间(Time )。
3、在图1-9中选择菜单项Trace|Add 或相应图标,弹出如图1-11所示的添加曲线对话框Add Traces 。
4、从窗口中选择V (Uo ),在Trace Expression 编辑行出现选中的V (Uo )。
(Trace Expression 编辑行的使用非常灵活,后面我们还将看到它的灵活使用。
)5、单击OK ,此时波形显示框便显示Uo 的电压波形。
(仿真前可在Schematics 窗口中的原理图上用Markers 菜单项的功能或点击图标“”,在所关心的节点或支路上进行标注,进入Probe 后自动显示标注点的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