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方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抬头范例

西方经济学教案抬头范例教案编写者:X编写日期:年月日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以及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1)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机制;(3)具备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4)培养正确的经济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及参考书《西方经济学》,作者:X,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导论》,作者:X,出版社:2.2 教学大纲第1章引言1. 经济学的定义和方法2.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3. 经济学分支第2章微观经济学基础1. 供给与需求2. 市场结构与竞争3. 价格体系与消费者行为第3章生产与成本1. 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2.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3. 生产要素定价第4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 国民经济的总量与结构2. 宏观经济政策3.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第5章国民收入与就业1. 国民收入的测量2. 就业与失业3. 货币工资与物价水平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3 作业与考试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4.1 授课时间共计课时,每课时分钟。
4.2 进度安排第1周:引言第2-3周:微观经济学基础第4-5周:生产与成本第6-7周:宏观经济学概述第8-9周:国民收入与就业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5.2 同行评价开展同行评价,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引言1.1 课程介绍1.2 学习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材与参考书二、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2.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2.3 市场均衡与失衡2.4 价格弹性三、微观经济学3.1 消费者行为3.2 生产者行为3.3 完全竞争市场3.4 不完全竞争市场四、宏观经济学4.1 国民经济总量与增长4.2 通货膨胀与失业4.3 宏观经济政策4.4 国际经济学五、案例分析与应用5.1 经典案例分析5.2 实际问题应用5.3 小组讨论与报告5.4 课程总结与展望六、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6.1 完全竞争市场6.2 垄断市场6.3 寡头垄断市场6.4 竞争策略与市场表现七、生产要素与成本分析7.1 生产要素7.2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7.3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7.4 生产效率与生产可能性八、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8.1 外部性8.2 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8.3 不平等与社会保障8.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九、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9.1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9.2 利率与信贷市场9.3 货币政策的影响与效应9.4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风险十、经济增长与发展10.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测量10.2 经济增长理论10.3 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10.4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十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1.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1.2 贸易制度与国际贸易组织11.3 贸易政策工具与贸易壁垒11.4 我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与发展战略十二、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政策12.1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与功能12.2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需求12.3 失业与就业政策12.4 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保险制度十三、财政政策与税收制度13.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13.2 税收的基本理论及其制度13.3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13.4 我国的财政政策与税收制度改革十四、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14.1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主要理论14.2 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14.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与转型14.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十五、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15.1 课程主要概念与理论的总结15.2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学科应用15.3 拓展阅读推荐15.4 课程考核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份关于《西方经济学教案》的全面概述,涵盖了供需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生产要素与成本分析、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教案:西方经济学一、引言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概述1.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供给和需求-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和无形资产三、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 古典经济学派-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 大卫·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效用边际理论2. 新古典经济学派- 尚·巴蒂斯·塞伊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供求曲线模型- 约瑟夫·熊彼特的机会成本和福利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需求和总供给3. 新古典合成派(新凯恩斯主义)-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 约翰·邓肯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四、西方经济学的应用1. 价格理论和市场失败-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 垄断与竞争-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2. 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和发展-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失业和劳动力市场3. 国际经济学- 贸易理论和关税政策- 汇率和汇兑制度- 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经典案例和图表,详细解释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证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探索西方经济学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特定经济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
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著作和期刊文章,拓宽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西方经济学》教案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 问题,具备初步的经济分析和决 策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创新 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 会适应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 (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 参考书目进行辅助学习。
总需求曲线
分析总需求曲线的形状、特点以及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如消费、投 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探讨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的条件以及失衡时的调整过程,分析 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总供求平衡。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讲解经济增长的含义、衡量指标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介绍新古典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等经济增长模型。
国际投资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全球 范围内的投资布局、经营策略及成败 得失。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趋势
国际经济组织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表现及发展趋势, 分析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分析 其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
当代西方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 续发展等问题。
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
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通过国际政策协调实现全球 经济再平衡等问题。
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1.2 教学内容1.2.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1.2.3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1.2.4 西方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1.4.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4.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1.4.3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1.5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案例材料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1.6.2 讲解:详细阐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历史发展与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1.6.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6.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增强课堂互动。
第二章:供需分析2.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供给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供需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2 教学内容2.2.1 市场需求及其影响因素2.2.2 市场供给及其影响因素2.2.3 供需均衡与价格形成2.2.4 供需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需分析的基本方法。
2.4 教学重点与难点2.4.1 市场需求、供给及其影响因素2.4.2 供需均衡与价格形成2.4.3 供需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5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图表、实例材料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供需分析的重要性。
2.6.2 讲解:详细阐述市场需求、供给及其影响因素,供需均衡与价格形成。
2.6.3 图表分析:通过图表展示供需关系及其变化。
2.6.4 实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需分析的方法。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精选)

$number {0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观经济学基础 • 宏观经济学基础 • 国际经济学基础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改革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西方经济学概述
1 2
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教 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 量。
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 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评 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微观经济学基础
需求与供给理论
需求定理
均衡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 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 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 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个人报告
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 深入研究,并提交个人报 告,展示其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
计划。
学生互评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 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 ,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释
04
贸易政策
关税、非关税壁垒
03
、贸易自由化、区
域经济一体化
新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不完全 竞争、产品差异化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国际收支
概念、构成、调节
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说、资产市 场说
国际金融市场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教案标题:西方经济学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西方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学科的基本认知。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介绍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解释供求关系、市场经济、效用理论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与西方经济学相关的实际案例。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深入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相关领域。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西方经济学相关的案例材料。
3. 相关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
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成果。
2. 案例分析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3. 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笔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经济学竞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备注: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可适当调整和修改。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教学内容: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3.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的了解情况。
教案章节: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情况。
教案章节:三、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情况。
教案章节:四、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基本情况.主持教师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主持教师:王社荣联系电话::.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为电大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时,学分,第二学期开设。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基本问题,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快等特点。
.预修课程:《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导言、上编、下编三个部分。
导言,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上编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介绍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
下编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和宏观经济指标、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短期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及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等问题。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以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层次: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掌握的部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都有用的知识。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科学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
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熟悉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
三、课程的教学媒体说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媒体,是为了有效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任务而设计的。
《西方经济学教案》课件

《西方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掌握供需分析、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三大原理:边际效用、机会成本和市场机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图形和数据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参考书籍:提供深入学习的资料和案例分析。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新闻报道,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二章:供需分析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图形表示方法。
使学生了解市场均衡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市场变化和价格形成的能力。
2.2 课程内容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价格弹性及其应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和案例讲解供需分析的基本原理。
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价格弹性的不同情况。
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供需分析的图形和案例。
参考书籍:提供供需分析的理论和应用。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市场的数据和新闻报道。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使学生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能力。
3.2 课程内容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及其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图形讲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
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不同情况。
西方经济学教案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 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但找 不到合适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 、压缩总需求等。
通货膨胀 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上涨 。
菲利普斯曲线 是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一种关系,即短期内失业率较低 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率较高,反 之亦然。
案例分析
以某行业的市场结构为例,分析其产 业组织特征、企业间的竞争态势以及 市场绩效。例如,在电信行业,存在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几家大型企业 控制市场份额,通过价格战、产品差 异化等方式展开竞争。
公共政策与政府干预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与政府干预是经济学中的重 要领域,涉及到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手 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无差异曲线
表示具有相同效用水平的 消费组合的曲线。
预算约束线
表示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 费者可以负担的消费组合 的限制。
生产者行为
生产函数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
边际生产力理论
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即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 产量增加。
成本最小化
生产者通过选择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以最小化生产成本。
均衡数量
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个体对市 场价格没有影响。
垄断竞争市场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但产品存在差异 ,每个个体对市场价格有一定影响。
寡头市场
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每个卖者对市场 价格有显著影响。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 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2.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3. 启发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持续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背景与重要学派- 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和反思-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 第二单元: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边际分析与供求关系- 机会成本和效用理论- 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 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概念3. 第三单元: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领域- 新古典主义与行为经济学的对比- 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式- 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 实践操作:通过经济学实验、模拟市场交易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经济学原理和市场机制。
2. 学生评价-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练活动的情况。
- 作业和小组项目: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小组项目的思路和深度进行评价。
- 期末考核:包括笔试、论文或综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 Mankiw, N.G. (2018).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Cengage Learning.- Stiglitz, J.E., & Walsh, C.E. (2018).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W.W. Norton & Company.2. 辅助教材- Wessler, J., Griggs, C., Mankiw, N.G., & Papadimitriou, D.B. (2019). Study Guide for Mankiw'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Cengage Learning.- Hubbard, R.G., & O'Brien, A.P. (2018). Economics. Pearson.3. 网络资源- 经济学学术期刊和论文数据库- 经济学学会和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和在线资源六、作业和评价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样化的作业和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 课后作业:针对课堂内容和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讲座
通过讲解理论和实例深入 讲解课程内容。
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展示 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 想碰撞,共同探讨经济问 题。
考核方式
学生的学业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
平时表现
参与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 阅读笔记。
期中考试
考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 用能力。
期末论文
独立完成一篇关于经济学相 关话题的研究论文。
课程评估
为了持续改进课程设计,学生将有机会评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经济学原理。
2 分析经济现象
运用经济学工具分析和解释当代经济现象。
3 应用经济学知识
将经济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课程大纲
1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介绍供求关系、市场结构和效率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2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
探讨总产出、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宏观经济学的关键问题。
3
第三部分:国际经济学
研究国际贸易、汇率和全球化等国际经济学的现象与政策。
《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 方案
这份课程设计方案将帮助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了解其 在当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经济思维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1 理解经济学原理
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导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使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讨论法:讨论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资源:1. 教材:《西方经济学导论》;2. 课件:相关图片和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点的掌握。
二、供需分析章节名称:供需分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使学生掌握供需平衡和价格的决定机制;3. 使学生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供需平衡和价格的决定机制;3. 供需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供需平衡和价格的决定机制;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西方经济学供需分析》;2. 课件:相关图片和案例;3. 实践项目: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供需分析的理解;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供需分析知识的掌握;3. 实践项目:评估学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章节名称: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使学生掌握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3. 使学生能够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3. 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理解各学派的核心观点和影响;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课程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经济学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对西方经济学的思考。
2.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20分钟)介绍西方经济学的源流,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经济学的形成,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3.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30分钟)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稀缺性、效用、边际分析等,并讲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经验研究、理论模型等。
4.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45分钟)分析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等,并介绍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
5.学派比较与综合分析(30分钟)对比各个学派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派对经济问题的解释与处理方式。
6.课堂讨论及总结(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并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学派及核心观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讨论与互动:通过讨论、答疑与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表格和图表,直观呈现经济学理论。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教材:选用《西方经济学导论》等相关教材;2.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3.案例材料:挑选一些经典案例,如《工厂少年儿童》等;4.教学PPT:撰写具有逻辑性的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西方经济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西方经济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西方经济学教案下编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节经济政策目标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为达到这些目标,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调—致。
第二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而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而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所作出的决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发行公债。
二、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作用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要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削减税收、扩大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含义。
功能财政思想是对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
平衡预算有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
功能财政思想主张预算目标不应是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应是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要使预算盈余或赤字成为衡量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还是紧缩的标准,必须消除经济周期波动本身的影响,为此,有了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
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政府盈余,它不同于以实际的国民收入上产生的实际预算盈余。
二者差额为BS*-BS=T(y*-y)。
五、公债是政府借的债,包括内债和外债。
对公债的利弊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
六、西方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税收分为中央税、地力税和中央与地力共享税,支出也同样划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并有各自的支出范围,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调节,则主要依靠税收返还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形式进行。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点1. 市场经济与公平竞争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强调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则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市场规则。
2. 价值规律与社会责任阐述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及其与社会责任的联系。
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3. 宏观经济政策与国家认同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国家经济政策,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思政渗透1. 案例教学选择具有思政意义的经济案例,如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案例等。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原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
2. 小组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就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发表不同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渗透思政理念。
3. 课堂讲解与引导教师在课堂讲解中穿插思政元素,如讲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通过课堂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知识测试通过闭卷考试或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思政表现评价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思政表现。
将思政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讨论。
3. 教学反馈与调整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将思政元素与《西方经济学》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从而培养出既具备经济学素养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培养目标
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索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由经济问 题导致的相关社会问题,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并运用所 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经济问题,对解决经 济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弄清经济运 行的基本规律,提高和增强学生观察经济现象、分析 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经济 管理工作和社会工作。
二、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 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 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 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 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 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 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 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 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 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观经济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 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 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 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 府有效。 以下附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1
2.供给理论
1
课堂讲授、PPT课件 案例教学、PPT课件
案例教学、PPT课件
3.均衡价格理论及运用
1.5
4. 价格机制
1
课堂讲授、PPT课件 课堂讲授、PPT课件
作业一
3
弹性理论
1.弹性理论概论
1
课堂讲授、PPT课件
2.弹性理论的运用
1.5
案例教学、PPT课件
4
消费者行为理论 1.欲望与效消费者均衡(一)
1.5
案例教学、PPT课件
3.消费者均衡(二)
1
案例教学、PPT课件
备注
5
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古典经 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从 17 世纪中期开始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为 止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 、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
以斯密为代表,其 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 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 济学体系,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代表性的教科书是 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流行 了 20 年。
知识体系目标
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使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 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 实的理论基础。
分析方法目标
在分析方法上,既注重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进行定 性分析、规范分析等,也使学生在弄懂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等理论知识本身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现代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如逻辑推导方法、数学 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强化 和拓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手段。
《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方案
《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践教学设计 教学条件 考核方式
一、课程设置
《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课程目标 《西方经济学》课程定位
《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 市场经济学之称。以 1776 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 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了 200 多年的风雨沧桑。在其发展的 历史进程中,从斯密、李加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 歇尔到凯恩斯、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 济学流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 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序号 0
知识单元 课程导读
主要知识点及其内容
理论学时 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PPT课件
作业要求
1
导言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5
课堂讲授、PPT课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5
课堂讲授、PPT课件 课堂讲授、PPT课件
4.经济学发展简史
0.5
2
均衡价格理论 1.需求理论
其中凯恩斯在 1936 年出版的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标志着当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 人们称着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 1948 年开始发行的《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 第三本好教科书 。
《西方经济学》课程目标
《西方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了 解、认识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学 会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领域相关 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育成较好的大局意识、对于市 场经济运行具有较好的宏观分析与判断能力。
《西方经济学》课程定位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 之一。在我们经管学院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它 是针 对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专业 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按照理论够用即可, 加强实践的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本课程的教学时间 设计为48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 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 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 的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 从 19 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 世 纪 30 年代为止 ,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说成 是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 始,马歇尔在 1890 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 性的教科书。
现代经济学 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史主义的产生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史、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