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赏析(学生)

合集下载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写作特色:寓情于景 景中含理
天 净 沙 · 秋 思
马 致 远
作者: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 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 四大家”。代表作《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 之祖”,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 题目 。
倒 计 时 3分钟时间到
群学:3分钟
倒 计 时 3分钟时间到 3分钟时间到
明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 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 思想感情。
小结: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的描
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
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
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
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小结: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 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 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 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当堂检测 1.按要求默写。 (1)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主 旨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丰 富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所展现的画面。 明确: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 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 扁舟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 天上。
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课
2、完成课外练习
次北固山下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赏析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赏析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谁来替我稍一封家书呢?希望北归的大雁帮 我将家信捎回家乡。
1.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景象?
2. 赏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可结合翻译)
3.诗中表达出的这种乡愁是怎样的乡愁,是 否会让人感到低沉?(找出句子来证明)请体 会其中的道理。
1.这首诗写了 哪些事物、景象?
2. 赏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
检查预习情况
对诗句进行翻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 江水中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 船一帆高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 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年已到。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作者生平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 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玄宗年间进 士。其诗流传不多,其 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次 北固山下》,且以“海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而闻名。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北 固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 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五言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4.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 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子。
1243、、.综 词这写人观首景这写小的首景令句小的哪子令最些分,主是别请要写写你的景出用目的了简的?景洁是写物的什了什语么什么呢? 么特言景点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子。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景
游子 思乡

抒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 状元”。因为这首小令目。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 温馨、安适、恬静的 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 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屋 里的人们正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这是伏笔,与其他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 作用:“他人有家我独无”,更添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 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 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次北固 山下》P PT
诗歌鉴赏
颔联(3-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
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风正”?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 (即北固山)的长江之
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句作铺垫。 想象船行的的图景 春潮涨满,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堤岸相平,船
明确:1、前三句写景:深秋暮(晚)景图。游子思乡图
2、没有提到过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有力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 主旨做了有力的铺垫。
3、这是寄情于物的写法。
游子思乡图 深秋暮景图
写景
烘铺 托垫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这是什么表达方式?在诗中有何作用?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 乡、亲人的悲哀。(即:游子的羁旅之思。)
合作.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1、前三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和表现主题 的角度分别给这三句拟一个小标题 。
2、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3、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教案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教案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两首诗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其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哲理;《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情感。

2. 古代诗歌的韵律、节奏及意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哲理的把握。

2.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用词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诗人王湾和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哲理。

4.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哲理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写作鉴赏文章的质量。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鸿雁即俗说的大雁,它是一种侯鸟。羽毛呈紫褐色、肚皮白色、嘴扁 平,群居水边以草籽鱼虫维生,秋末自北方飞往南方以避严冬,冬末 春初又从南方飞回北方躲过炎夏。它们北上南下时,常由一二十只大 雁组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整齐列队飞行,激发过不少文人墨客的创作 兴致。

“鸿雁传书”是又一精彩故事。汉朝时苏武出使匈 奴被扣,匈奴人谎称汉使苏武已然死去,企图赖账 不交还扣留的使者。汉朝有官员向匈奴单于交涉道: “我大汉天子在上林打猎时,射下一只鸿雁,大雁 足部绑着苏武写在丝帛上的一封信,说苏武及其随 员被你们软禁在某水泽边呢!”匈奴单于大吃一惊, 不得不把扣留的苏武释放。鸿雁脚上是否有苏武绑 上的信,汉帝是否真的射下过大雁都不可考了,但 “鸿雁传书”成了佳话!有人称邮差为鸿雁,即由 此典而来。
导语: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 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 题。
那么,怎样传达思念呢?


“鲤鱼传书”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有一首汉乐府诗是这样 写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 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 意思是说,有远方来客,送给诗人一对鲤鱼,叫儿子剖开鲤 鱼烹食,却发现鱼腹中有一尺长的帛书。书信上讲的是劝他 多加餐饭,同时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这就是“鲤鱼传书” 的典故。 其实,这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我国古代神话中说,早在商 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 鱼,鱼肚里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 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哪一个词最能 体现游子那强烈的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 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 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 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

次北固山下古诗反思(四篇)

次北固山下古诗反思(四篇)

次北固山下古诗反思1、内容上,“意象”这个概念可以不提出,只讲“事物”即可。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也可不讲,否则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仗这个律诗的要求要讲清,这是讲课时遗漏的。

2、次序上,我先指明本问是表现了乡愁,然后让学生找出句子中表现出来的乡愁,这是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做法,应通过朗读分析,指导学生从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词语上,对重点词语,如“风正一帆悬”中的“一帆悬”解毒不够,没有没有在特定的景中渲染出特定的情。

4、提问上,集体回答较多,个别提问较少,没有很好地顾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学。

5、板书设计上,字不够端正,而且较乱。

总得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反映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是需要我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厉的。

次北固山下古诗反思(二)诗歌教学要改变单一的读读﹑译译﹑背背的模式,宜引导学生或吟或诵,或唱或舞,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凝练﹑深邃﹑隽永雅典的古代诗歌的殿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

古诗文的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很多诗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架起通向诗歌意境的桥梁,激发阅读和赏析的兴趣。

古诗词语言言简义丰,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心路历程,甚至是一段人生﹑一个深邃的哲理,让人遐想,引人深思。

古诗词的感悟往往就体现在能否选择那些“着一字二意境全出”的文眼,展开丰富的想象,浮现画面,重构意象。

因此教学中抓住“平”“阔”“正”“悬”“生”“人”等关键字眼解读诗歌,读出情感。

次北固山下古诗反思(三)一、课前反思在课前,我仔细研究作为初一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放弃了上届学生教学过程中花大量时间讨论颈联内涵的做法,而定位于在朗读中体会乡愁。

诚然,颈联作为备受称赞的名句,仔细研讨无可厚非,但作为初一新生,要他们理解过于深刻的句子,似无必要,而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事实证明,教学目标的这一改变,使得学生反响较上届要好,学生都能从课堂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愁,而不是一知半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初中语文_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下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万⽔千⼭总是情——七年级上册第⼀单元《古代诗歌四⾸》教学⽬标:1. 通过联想和想象,品味语⾔,体会诗歌意境。

2.有表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巩固诵读能⼒,品味精彩语⾔,体会汉语之美。

课时:两课时第⼀课时教学过程:⼀、导⼊新课:春夏秋冬,⼭⽔草⽊,花鸟⾍情,构成了我们⾝边这美丽多姿的⼤⾃然。

在有情⼈眼中,万物皆能寄托情感,今天我们⼀起⾛进诗歌的王国,领略万⽔千⼭的美丽与深情(板书课题:万⽔千⼭总是情)。

⼆、预习成果展⽰:⼩组展⽰:根据所查资料,完成下列表格三、课内探究活动⼀:美读——读出诗的节奏(⼀)诗歌在古代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读诗,要读出它的节奏美。

请同学们选取⾃⼰喜欢的⼀⾸诗,试着⽤读诗的腔调朗读出来。

(准备⼀分钟,学⽣个⼈展⽰。

其他同学评价)预设:学⽣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有:(1)语速快;(2)节奏不准。

当其他学⽣指出时,让指出的学⽣朗读,并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

(屏幕展⽰:古诗朗读技巧——节奏1.四⾔诗中,⼀般是⼀句两顿,⼆⼆句式;在五⾔诗中,⼀般是⼀句三顿,⼆⼆⼀或⼆⼀⼆句式;七⾔诗中,⼀般是四顿,⼆⼆⼆⼀或⼆⼆⼀⼆句式;词、曲的诵读在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停顿。

例:东临/碣⽯,以观/沧海客路//青⼭/外,⾏⾈//绿⽔/前海⽇//⽣/残夜,风正//⼀帆/悬枯藤/⽼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齐读四⾸古诗,注意节奏与语速。

活动⼆:悟读——读出诗的感情(⼀)“诗⾔志”,要想读出诗的韵味,除了节奏与语速,还要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四⾸诗歌,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起来研读这⼏⾸诗,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1.启动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写景寄情之妙:⽤⾃⼰的语⾔描绘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这些景象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这种感受与作者的感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1)《观沧海》中哪些景象是眼前所见?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和联想?你能替曹操说出他站在⼤海边时⼼⾥想说的话吗?(眼前景象宏⼤壮阔,所想象的情景更加宏伟辽远,在这波澜壮阔的海边,作者的⽬光更是投射到了⼴阔的宇宙,⾔为⼼声,这是⼀种怎样宽⼴的胸襟,怎样远⼤的志向。

02:《次北固山下册》《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含答案

02:《次北固山下册》《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2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 ,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赏析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赏析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赏析次北固山下
题目:
次北固山上的美景给人带来的心灵享受
导言: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文学家神秀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人描绘了北望故乡、南望次北固山的美景,以及山脚下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1.北望故乡
诗人高山仰止之姿,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他用“北望”来描述自己望着故乡的方向,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的心绪跳动着,描绘了山的高耸,云的飘渺,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2.南望次北固山
次北固山是指位于洛阳南部的一座山脉,它巍峨壮丽,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

诗人以“南望次固”来形容自己对次北固山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它的敬畏之情。

他将山脊描绘成“崑崙”一般,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

3.田园风光
诗人将目光转向山脚下的田园风光,描绘了山脚下的田野、林木、村舍等景物。

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这些景物的美丽和宁静,给人以一种平和舒适的感受。

诗人以田野、村舍来象征自然和人
类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自然纯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结尾
通过《次北固山下》的描写,诗人神秀展示了他高山仰止的宏
伟姿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简单
纯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发人深思的情感,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笔记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夜雨寄北》和《天净沙·秋思》。

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让我们领略了古代诗词的魅力。

以下是对这四首诗歌的详细笔记。

一、《观沧海》《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一首佳作。

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他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1. 诗词内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词语注释:①碣石:指河北碣石山。

②沧海:大海。

③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④竦峙:高高耸立。

⑤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

3. 诗意理解:诗人登上碣石山,面对大海,描绘出大海的壮丽景色。

他形容大海波涛荡漾,岛山耸立,草木丰茂,百草丰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万千,认为日月星辰都出自大海的怀抱中,表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最后,诗人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4. 诗歌赏析:《观沧海》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深沉的诗歌。

诗人以大海为背景,以山岛耸立、草木丰茂为衬托,表现出他豪迈的气魄和宽广的胸怀。

同时,诗人把日月星辰都出自大海的怀抱中,寓意着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二、《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佳作。

诗人通过对北固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1. 诗词内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 词语注释:①次:停泊。

②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③客路:旅途。

④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使江面显得开阔。

⑤风正:顺风。

⑥悬:挂起帆船。

⑦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件

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件

品读诗句
潮水涨得与 两岸齐平。
顺,这里指 开阔。 风平浪静。
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意: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显得十分开阔,风平浪静,一 片白帆高高悬挂。
赏析:颔联写江中景色,以江面之阔映衬 一帆之孤,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长江画 面。
品读诗句
海面上初
指夜将尽
升的太阳。 未尽之时。
进入、降临。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品读诗句
这三句抓住九种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何 精妙之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第一句: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独特的 意象,糅合在一起,着力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 烘托出秋末黄昏萧瑟、荒凉的意境。
品读诗句
这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曲中有何 作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意:望着西沉的太阳,孤独的旅人远在天涯,内心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令他几乎要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了。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悲哀。 (即:游子的羁旅之思。)
小组交流 前三句写景与最后两句抒情有何内在
联系?
写景 抒情
前三句写景没有一处提到主 人公,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 着他的存在,有力地渲染了 凄凉萧瑟的气氛,烘托了人 物孤独愁苦的心情,为最后 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做
了有力的铺垫。 情景交融

结构图示
天 写景 净 沙 秋 抒情 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凄凉冷清
古道 西风 瘦马
羁 旅
律诗
听读诗歌

那萦绕在心中的乡愁——《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那萦绕在心中的乡愁——《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那萦绕在心中的乡愁——《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本课主要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探究。

因为这两首诗歌是共同出现在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而且都是思乡之作,但表达的情感重点不一样。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之余,更给予人们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而《天净沙•秋思》真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在特定的氛围中,这种乡愁显得十分浓重,也是一首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高度统一的佳作。

学生分析从小学升到初中,小学学习古诗的模式是“背-默”,而初中要求学生除了背诵和默写外,还要求学会鉴赏诗句,并在特定情景下运用古诗词。

所以教师教会初中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设计理念(一)背景初中古诗文考查的范围是考试大纲规定中48首古诗词,由于考查的篇目太多了,学生容易混淆内容,诗句默写会张冠李戴。

(二)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因此,我们老师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只是知识的本身,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本节课主要通过“读中品——品中悟——悟中思——想中背”几个环节中学习古诗,然后运用比较方法,深入探究《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的意境,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方法指导下,引导学生对这两首诗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从而使得学生形成同类主题的古诗词的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抓关键词,品味诗歌语言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学会抓住季节景物的特点3、学会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并熟读成诵2、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感情教学难点:学会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读中品——品中悟——悟中思——想中背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1、诵读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第【1】篇〗《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2、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2、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这个衔接阶段真的是很难适应的,初中的知识链接,教法的改变,让很多学生一时间转不过弯来,特别是古诗的知识深度,教法、学法,让学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本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语言的感悟能力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即便是理解诗的内容了,却很难去把握诗歌的写作特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情感,需要教师从诗题,到作者生平,从诗的创作背景到诗的内容,从诗的意境到诗的感情,从诗的主题到诗的写作特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学法,那要循序渐进的。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诗以言志,歌从心起。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2、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

3、通常的律诗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4、诗的特点:语言精练,饱含感情,富于想象。

赏析初一第4课古诗

赏析初一第4课古诗

初一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古代诗歌四首》是初一上册第四课,包含的四首古诗,它们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以下是四首诗歌的赏析:1.《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在观赏大海时所作,诗中通过对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其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接点明了题目,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表达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壮志雄心。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则表现了曹操的诗歌才华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王湾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其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海上日出冲破黎明的黑暗,鼓舞人们积极向前看,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

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3.《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览钱塘湖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其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两句,点明了作者的游踪和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湖光山色、莺歌燕舞等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4.《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是马致远在漂泊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其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通过写凄凉悲惨的秋景和宁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
“悲秋”是容易让中国人接受的一种情绪,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有无数的先人写过秋天,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疑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短短二十八个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跃然纸上,令古今读者称绝!
马致远也曾年少轻狂,追求功名利禄,他也曾经对生活抱有希望,满腔热血,希望能够用武之地,可是他没有那么幸运,忘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自己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

元朝外族统治,民族之间的隔阂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一介书生怎能看得透,放得下!朝廷怎会给这些读书人机会,一次又一次的期待,换来的只有心灰意冷。

比曲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一派凄凉,令人哀愁,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跃然纸上。

一句“断肠人在天涯”道尽了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课反省本学期我担当初一( 12)、( 13)两个班的语文教课工作,近期上了《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特做反省以下:一、课前反省在课前,我认真研究作为初一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放弃了上届学生教课过程中花大批时间议论颈联内涵的做法,而定位于在朗诵中领会乡愁。

固然,颈联作为备受夸赞的名句,认真商讨无可非议,但作为初一重生,要他们理解过于深刻的句子,似无必需,而应切合近来发展区理论。

事实证明,教课目的的这一改变,使得学生反应较上届要好,学生都能从讲堂中感觉到浓浓的乡愁,而不是一孔之见,教课目的基本完成。

在备课时,我认识到初一学生应有一种对新鲜事物的激烈的好奇,因此在讲《天净沙秋思》时,专门将从前写的另一首《天净沙中秋》投影到屏幕,学生都呈吃惊状,讲堂氛围出现热潮,而这都在我的料想以内。

二、课中反省在讲《天净沙秋思》时,原来按课前拟订的教课方案是剖析到曲中出现的意象后,逐一剖析领会乡愁。

但学生在列举意象时漏了“瘦马”,于是,我放弃了原来的教课方案,紧抓“瘦马”不放,由马瘦讲到人瘦,由物质讲到感情,最后归纳为乡愁,这样只讲了一个意象就把“曲”的主题讲清了,学生听起来也简单理解。

三、课后反省课后,在陆老师、沈老师、叶老师的指点下,我总结了五个方面:1、容上,“意象”这个观点能够不提出,只讲“事物”即可。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也可不讲,不然就离开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仗这个律诗的要求要讲清,这是授课时遗漏的。

2、序次上,我先指明本问是表现了乡愁,而后让学生找出句子中表现出来的乡愁,这是违反学生认知规律的做法,应经过朗诵剖析,指导学生从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词语上,对要点词语,如“风正一帆悬”中的“一帆悬”解毒不够,没有没有在特定的景中衬着出特定的情。

4、发问上,集体回答许多,个别发问较少,没有很好地顾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学。

5、板书设计上,字不够正直,并且较乱。

总得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约的教课成效,但也反应出了好多的问题,这是需要我在此后工作中再接再砺的。

语文七上诗歌赏析及答案——观沧海、闻王昌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语文七上诗歌赏析及答案——观沧海、闻王昌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4.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汉代。

2、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这是继承《诗经》中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是动态;“”,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再写草木,仍然是态,次及“洪波”,又回到态,显示了。

这一层全是写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从两个“”字看出来的。

3、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的代表作。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诗人选取“杨花”、“子规”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意义,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意义,“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而子规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

二者合起来便有了的气氛,应该读得。

2、第二句。

“闻道龙标”也要读;“过五溪”要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3、第三四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诗人的奇想,为什么会有此奇想?下句便是回答,读时两句间须有停顿,以,突出下句在全诗中的作用——诗人都浓缩在这句话里。

4、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的主题是。

2、开头两句。

“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

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川眉山市中考题)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河南中考题)
3.“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4.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
6.(资阳)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7 (昆明市) 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河南中考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9.“海日和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0.(西宁)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在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11.(南京)这首诗描写了水,靖你从诗中选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写在下面:
1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1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练习。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A 依恋
B 悲伤
C 惆怅
D 痛苦
2.本文的主旨句是: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秋思(思绪)B.枯藤老树昏鸦(黄昏)
C.古道西风瘦马(西边吹来的风)D.断肠人在天涯(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本曲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写“小桥流水人家”?
7、“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谈谈你的理解
8、“昏鸦”的“昏”字,除了与“夕阳西下”呼应,你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9、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谈谈你的看法吧!
10、整体感知这首元曲,说说曲中之人为何“断肠”?
11积累句子。

(1)积累两句有关“秋”的诗句或词句。

(2)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3)积累两句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