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小学道德与法制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主题时,可以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如公共汽车上让座、遇见老师问好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实际,促进思考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与实际生活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遵守交通规则、帮助他人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感受法治精神。
三、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社会上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如感动中国人物、优秀警察等,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和价值。
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例如,在讲解“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解决方案并制作环保宣传海报。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强化课堂纪律,规范行为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如按时到校、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定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一、注重教育方式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比较单纯,因此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采用多种方式。
比如,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漫画等形式呈现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其理解和认识不同情境下的道德问题。
二、贴近学生生活道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现实状况,研究他们面临的道德问题,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比如,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家庭教育、交往礼仪、学习中的诚信等方面着手,开展针对性教育。
三、注重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道德教育中来,是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主题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自由表达、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集体共识和行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强调制度规范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不仅要注重道德价值的传递,还要强调制度规范的建立和执行。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班规、学校规定等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义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事思路。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强化好行为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在行为上更加规范,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道德教育。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引导和行为监管,确保学生在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当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
如何改革?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近年来,社会给小学生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要想让他们有好的情感、好的智力、好的品德,就必须把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着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从生活实践中引出原则和法律,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我们应该创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等专业性信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二、授课方式在授课方式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辨别力,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讲故事、讲实例、模拟练习、课外调查等,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具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的教学,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样的,教师应该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学会”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或教育实践,让学生更加成熟、自信和独立思考,让孩子有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综合素质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实现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无缝衔接。
我们应该积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并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以此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良好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积极的解决,提升自身素质和欣赏力,与时俱进地综合提升个人的情感、智力和个人的品德。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改革,应该类别于现代社会体制和社会开展的教育科学与技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注重实践研究与改革实践,实现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论文)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拓展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责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总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注重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同时也要拓展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打破传统的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材转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学生应该是研究的主体,而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研究活动情景,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内容,将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之中。
同时,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动态的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图书、报刊、
音像制品、网络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等资源,为学生自由研究、发展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道德与法制课堂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对生活开放,对社会开放,让儿童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课堂,从而激发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研究中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
作为学校教育的两大基础课程,“道德与法治”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许多学校尤其是上好小学非常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浅
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
一、课程内容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和理论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由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两部分组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明白什
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就必须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解释。
同时,在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要注重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
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
同时,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自
己思考,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课程要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需要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
以通过小组讨论、讲解、问答等方式来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
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四、课程要注重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练习、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学会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因此,小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创设教学情境,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多彩活动,促进长远发展。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参与社会实践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
因此,小学教师要重新认识道德与法治课,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思考,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同时借助多媒体将学生身边的关于道与法的事件(因为生活中的事件往往都是道德与法律综合的事件)直观再现在课堂上。
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从而学习更认真,既获得对道德的认知,也形成了一定法律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并采取换位体验方式进行教学,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的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摘要: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对于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中既要注重对于基础文化知识教学,也要加强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
而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知识的讲授就是引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与现实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科目,学生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意识的提高。
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道德与法治知识课堂讲授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面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我讲你听”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活跃课堂氛围。
虽然课本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且容量较大,但是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不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1.2教师与学生情感互动较少目前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往往会忽略师生情感上的交流,而且在一小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往往会形成“一言堂”的局面。
久而久之,学生与教师之间会产生一定的隔阂,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状依然存在,而教师也认识不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3课本内容较单一,教学效率较低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多数存在的都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原理,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再加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例子在现实中发生得较少,这就会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缺乏教师的正面引导,不能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措施2.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教与学主要强调的是教授学习方法,古人语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的提高,而且对以后的成长会带来不小的裨益。
在小学德育法治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打破被动局面。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上好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注重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而情感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展示精彩的影片以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深入思考并感受到正确的道德和法治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生动具体的案例,如网络盗窃、校园欺凌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并让他们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后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不同行为背后的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
注重启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关道德和法治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思考、讨论和研究来寻找答案。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给予充分的讨论空间,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强调实践教学和体验式学习。
在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亲身感受法治的实施和作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体验到道德和法治对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教学和体验式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在学校中进行,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共同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努力。
上好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情感教育、案例分析、启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和体验式学习,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浅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下面仅就我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提高自身的修养,坚持以人育人思想政治的实质就是育德。
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我觉得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示范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如:我们在教室地面上捡起一片碎纸;细心地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当有的孩子生病时关切的问候一声;哪怕是“你真棒”这样简单的三个字……点点滴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德育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
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第一要博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道如何,也不管学生是伶俐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本人诚挚的爱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
特别是后进生更需要爱,我班有个学生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两门课程都没有及格,一年级就考不及格,我觉得她是一名比较笨的学生,后来经过反思,我感觉这个成绩也有我的责任,是我对她的爱不够,对她的关注不够。
后半学期我一有时间,就单独把她没学会的内容教给她,也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她,期末考试,她的两门成绩都超过了80分。
其次要爱得深刻,要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我要求学生划分用左、右手来判断正确与错误时,突然一名女生站起来说“我分不清左右手。
”全班同学大笑起来,我说:“请你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品德,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对道德与法治课有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本人就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特点。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那我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二、设计生活化场景,在活动中自主建构: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积极地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上课交流,课堂教学是一个焕发生命色彩的渔场。
在快乐之旅的教学中,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日常的礼貌用语、日常的礼节,并体会讲礼貌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快乐。
三、拓展学习内容,为学生发展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要打破过去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材转,课堂灌输几条干巴巴理论的教学。
在课堂上,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
立足新教材 把握新教法——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从学习知识走向构建生活,即从知识道德走向生活道德。
道德存在于生活中,道德存在的基本形式便是生活。
构建生活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超越自己去建设一个更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道德的生活。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交流或反思,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中,要深入了解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把握新教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活用教材,关注生活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主题活动和有趣的游戏为主线贯穿始终。
教科书中可爱的画面、友好的照片和简洁的提示,充满童心和童趣,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道德现状相结合,对文本的图画进行适当的处理、合理的加工、深层次的挖掘,使课堂教学更加完整、更加饱满。
例如,在教学《我是一张纸》时,我用与纸娃娃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先从文本的图画中寻找纸娃娃,认识纸的多种用途,再从自己的身边寻找纸娃娃,明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纸,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感悟纸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我还从文本的图画中挖掘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如播放大树变成纸张的小视频,让学生明白纸是怎么来的,明白造纸的过程十分复杂,从而体会纸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用纸。
再用龟甲、竹简、石头等与纸张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发明纸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巧用案例,反思生活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现象,从中体验道德情感。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内容中加入了更多生活场景,多处引用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疑。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
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上好小学,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来确保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养。
我们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选择。
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是精心挑选而来的,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教材,以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我们在教材选择上也尽量选取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内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我们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师资配备。
在上好小学,我们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丰富教育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来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
这些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和师德师风,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我们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注重运用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第四,我们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拓展。
在上好小学,我们注重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知识竞赛、法律常识测验等,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和温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第五,我们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
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素养。
我们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业考查、日常表现评价、综合实践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并且我们注重通过评价反馴,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 并加以改进。
我们注重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更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论文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论文二、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家庭、社会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
其中,道德情感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家庭、社会中的情感,体验到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道德情感发展。
例如,在教学《关心身边的残疾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分组,模拟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坐轮椅、盲人走路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和需要关爱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三、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分组到校门口进行交通观察,观察行人、车辆的交通行为是否符合交通规则,然后再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掌握交通法律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注重活动化、情感化和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掌握法律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
XXX先生认为,学校教育需要紧密联系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
学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并通过各种活动来巩固和深化这些理念和情感,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惯。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活动情景前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准备。
XXX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
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围绕今天的主题,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我平时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强思想,着力培养学困生良好倾听习惯1.强思想,提高学困生的思想意识。
众所周知,抓住学困生的思想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毫无夸张地说:得学生思想者得质量。
六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情绪浮躁,纪律涣散,思想意识薄弱,作为科任老师不仅仅是上课,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我坚持抓住每一节课前5分钟思想教育,做到思想教育先行,齐头并进。
从而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2.着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不会听课是学生成绩滞后的原因之一,要想培养学困生上课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就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我是这样做的: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听课要做到三心:一是专心听,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
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
用这些方法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久而久之,学生会听课了,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了。
二、巧用情境,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我深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重视课堂的导入,在教学中我会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进行扮演一些角色,身临其境去尝试、去体会、去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学会宽容》活动园时,在这个活动园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文中出现事例进行有效的思考,并给出相应的判断。
这样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
从而才能使上课的菜色“更鲜、更美、更有味”。
三、注重练习,举一反三,抓巩固。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32学习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不仅将道德与法治教材纳入了部编版教材之中统一编写,而且十分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
但是现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十分低下,有效性十分低下就说明课堂教学没有充分的效果,学生也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知识。
所以教师应该针对教学现状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传授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学习的知识更加重要。
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因此,在讲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概念的灌输,而要让学生理解到有些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有一些行为为什么不能做,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明白不能做的缘由,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消化。
老师在讲解这门课的时候,应该跳出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框框,开发出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营造轻松愉快地教学氛围。
由于小学生们的特点,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本身就是一门较为严肃的科目。
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过于严肃,就容易导致学生们开始抗拒开展学习,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融洽,从而帮助学生们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不会出现过多的遗漏部分,给学生们带来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们能够和自己之间开展更加轻松的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学生们减轻对于课堂的陌生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教学效果带来更加有效的提升。
三、在情境创设中引发情感共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制素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性,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果。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加关注实践和感性体验,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以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为主要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游戏仿真、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抽象的道德和法律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道德的价值。
二、互动性和参与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和问题容易感到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音频和视觉效果小学生以听觉和视觉印象为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投影仪、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将案例、经典法律、道德故事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增强记忆和领悟能力。
四、情感化和体验式教学小学生是感性的,因此,情感化和体验式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效果非常有助益。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扮演、课外实践、亲身体验等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实践场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情感质素和道德修养。
五、问答式教学问答式教学是小学教育常见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和建立问答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问答式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提高其对于道德和法治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深度。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性和参与性,音频和视觉效果,情感化和体验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获得价值的提升。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道德与法律,既是教育的内涵,也是教育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把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以情感教育和教育实践为中心。
教育目标应当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两个层面。
短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长期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让学生具备维护社会公义、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采用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通过对学生情感、心理的理解和关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文化观和客观世界观。
二、教学策略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流行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和法律意识。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更加贴近生活。
此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协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生动地认识到法律和相关的社会制度。
游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情。
3.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及灵活。
师生互动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翔实,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互动中发言,而不是沉默不语,同时会主动的思考解决方案和意见。
小学生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
小学生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法治观念以及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如何帮助小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小学生最早接触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例如,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崇尚公正,讲述一些道德感人的故事,引导他们理解和尊重法律的重要性等。
此外,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首先要遵守法律和积极践行道德价值观,让孩子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学校教学的关键学校是小学生正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地方,对于学校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结合实际,将道德和法治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三、社会环境的塑造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应该提供正能量,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学习。
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等多方合作,加强道德教育和法治宣传,让小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法律的力量和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社会环境要提供正能量和良好的法治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级论文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道德与法制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道德与法制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今时代我们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真诚的期待。
而德育在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众所周知,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如何才能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众多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面临的难题之一。
如何才能较好小学品德与社会呢?经过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工作及实践活动和深刻的心得体会,我认为教好品德与社会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师课前应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充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能去的良好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课前充分地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工作。
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不少老师认为课前是没有充分进行备课的,不仅如此,而且还自以为是地说:“备不备课并不重要,只要上课时自己认真教好就可以。
”简直是荒唐!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前根本就没有进行备课,只是到上课时才匆匆忙忙地照本宣科应付式地将课教完则不了了之。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或听到类似的话语在耳边响起,都会勾起我内心充满愤怒的冲动!敢问:“没有认真备课,能准确地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吗?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你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及更好的把握吗?”如要追问,我心中是在有着太多的敢问……实践证明:要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科目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
第二,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的目的从某个角度上看,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听好课服务的。
而是否能够掌握好新课的
知识,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及能够在多大程度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良好并且高效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能够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第三,教师应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小学生因为其年龄以及阅历等因素,在学习方法上很难做到自我总结并掌握好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足够重视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高效的。
第四,教师还应时常进行自我反思。
对于教师的成长之路,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实践+反思+学习。
|”长久的工作、生活实践证明,自我反思,不仅可以对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或许是因为如此,教学设计的每个课时后都专设了教学反思的一栏,以使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成长吧。
第五,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有关教育教学以及有关专业的理论知识。
教师职业道德中明确规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做到终身学习。
由此可知,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是有多么重要。
其实细细思考教师这一职业,那是一个以传授知识和教育人为主要任务的职业,由于知识是在不断地更新,如果教师在一定时期里学习的知识,之后就不再继续学习,就意味着教师的知识停止了更新,结果会导致知识的陈旧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则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
其次,品德与社会和其他科目一样,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还应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课前要专心预习功课,为即将到来的新课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教师课前需要精心备课,而作为学生,课前同样完全有必要认真预习课文。
知识是具有连接性的,新旧知识间往往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关性。
学生课前通过认真预习,可以更加清晰新课的内容中有哪些事自己能够看得懂,哪些知识自己认真看过后还是不理解,或有所理解但无法应用。
此时,学生可在经过认真预习后仍未能掌握处作下记号,新课教学时就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第二,学生在知识教学的主战场——课堂上还应认真听讲,最大限度地吸收好老师课堂所讲解的知识。
课堂上认真听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知识传授中得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课堂上进行的,课堂上能否听好课,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将应掌握的知识掌握好与否。
第三,课后及时并认真地复习好功课。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强调我们通过紧张的课堂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是还不是能够很好的掌握好,完整的、高效的学习还没有真正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课后还应该认真地将学过的新知识好好地再次进行复习。
复习时机从某种角度讲,还是有一定讲究的,简言之,即应认真、及时。
第四,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为巩固好课堂知识做好最后的学习。
知识的掌握分为不同的层次,简言之,可分为了解、理解、记忆、运用等。
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了,有些知识了解了,但是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有的知识虽然已经理解了,但是目标要求我们不仅仅只是理解,或许是要求记忆或者要学会运用。
因此,要做到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其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即通过课后的作业来实现。
由此可知,课后作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学生仍需时常自我反思。
反思,并非教师需要反思,作为学生,时常进行自我反思仍是极其必要的。
不同时间段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同的,我们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好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将精力重点放在哪些知识上,需要好好地反思。
不同的知识需要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不同知识需要不同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才能更好的将知识掌握好,同样需要学生时常自我好好反思。
甚至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更清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好的调整接下来的学习的安排;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可以总结出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综合以上所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普通的学科,学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掌握好一般通用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但也应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具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更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成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祖国的新时代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