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1 (2)
学术造假
黄禹锡造假事件的启示在韩国,黄禹锡有“克隆先锋”之称,由于他不断推出世界性的科研成果,曾被授予“韩国最高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2009年1月10日,黄禹锡所在的韩国首尔大学,专门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他们通过严肃、认真的调查研究之后,正式对外公布了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
负责调查“黄禹锡事件”的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声称:黄禹锡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有关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和他在2005年发表的论文都是造假的,他所谓的“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所谓学术造假,就是指人为地制造假的学术成果以获得某些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各个方面的)行为与现象。
具体说,是指个人或集体用非科学的态度编造、捏造、任意取舍实验数据,来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与研究成果,或在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学术成果、研究论文上署名占有他人成果等行为与现象。
近年来,在学术领域里的道德、伦理、法律和诚信的争论可谓沸沸扬扬,已开始从不少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波及到整个学术期刊,从顶级的科学家、学术大师到一般普通知识分子甚至够不上“知识分子”的评职称者,都难免涉及学术造假纠纷。
学术造假在世界各国都有,但在我国更为盛行。
学术造假似乎不象生产商品造假(如制造假酒、假烟等假冒伪劣产品)那样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经济等切身利益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危害和影响,但若从深层思考,学术造假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沦落,诚信缺失;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破坏社会公平、公正,使社会前进缺乏动力;严重损害我国的国际学术声誉与形象。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向媒体透露,最近中国一所非常著名的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在针对一起具体的学术造假行为进行投票表决时,结果居然是5∶5。
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学术造假投了“赞成票”。
学术造假为何屡屡发生?这一方面与制度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与单位对待学术造假者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
社会实践报告学术造假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实践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近年来,学术造假现象在社会实践中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社会实践中的学术造假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揭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为推动社会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社会实践中的学术造假现象1. 数据造假在实践报告中,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不惜捏造、篡改实验数据。
例如,在化学实验报告中,将未反应的试剂量减少,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物理实验报告中,对实验数据进行过度美化,使其符合理论预期。
2. 文献引用不规范部分学生在撰写实践报告时,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存在严重问题。
有的学生直接复制粘贴他人文献,甚至不注明出处;有的学生将他人研究成果当作自己的观点,缺乏原创性。
3. 内容抄袭部分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时,直接抄袭他人报告,甚至将他人报告中的文字、图表等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报告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
4. 指导教师把关不严部分指导教师在审核学生实践报告时,对学术规范重视不够,导致学术造假现象时有发生。
三、学术造假现象的成因1. 学生自身原因(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部分学生对学术规范认识不足,缺乏诚信意识。
(2)功利主义思想作祟: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荣誉等,不惜采取学术造假手段。
(3)独立思考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完成实践报告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容易抄袭他人成果。
2. 教育教学原因(1)学术规范教育不足: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学术道德观念淡薄。
(2)实践环节缺乏监管:部分学校对社会实践环节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学术造假现象有机可乘。
(3)指导教师选拔不严格:部分学校在选拔指导教师时,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心考察不够,导致指导教师把关不严。
四、学术造假现象的危害1. 影响学生自身发展:学术造假行为会损害学生的学术道德和人格品质,阻碍其健康成长。
2. 损害学校声誉:学术造假现象会影响学校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损害学校声誉。
学术不端事件
1、陈进“汉芯一号”事件时间:2006年1月17日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人物:陈进教授(原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事件概述:在我们电子领域里,最令人发指的学术造假案例当属陈进“汉芯一号”造假事件。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
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际负责人陈进,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然后字样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
“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
上海交大接到对陈进等人涉嫌造假的举报后十分重视,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考虑到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上海交大随即请求国家权威部门对事件进行深入全面调查。
处理结果: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改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上海交大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经研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然而,在整个调查结束后竟然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科技体制中的弊病,诚如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先生所说的:“光说是不行的,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办。
20种常见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认定要点
20种常见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认定要点本文试图将常见的科研不端行为穷举为6类20种。
第一类:学术造假。
造假是主观虚构和描述了不存在的事实,或将客观事实加以修饰,使其失去客观真实性。
包括伪造、篡改和虚假陈述等。
这些行为严重背离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情形严重或造成重大后果的,也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欺诈罪。
1.伪造。
利用各种不实手段,编造科研结果、结论和产品。
学术造假调查有时并非易事,辨别一些实验图表的真伪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技术手段,认定的要点是由小同行专家仔细地审看科学实验的原始记录与已发表论文的一致性。
一般地,不能简单地以相关试验不能重复为依据确定造假。
2.篡改。
篡改是造假的另一种形式。
是将已有的科学实验数据、图表等加以修饰、改动等,使其符合自己的预设结论,进而谋求不当利益。
事实上,大多数造假都是通过篡改等来实现的。
和“伪造”相类似,判定“篡改”行为,核对研究的原始记录是判定的要点。
此外,使用专业的电子工具审看电子文本,特别是审看图表数据的修饰过程等可以成为辅助的手段。
3.买卖和代写论文。
是使用委托撰写或购买论文以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一般来说,这些论文均为伪造,属于造假论文,也不会有任何学术价值。
一段时期以来,媒体披露科研人员(包括学生)为获得学位和其他学术荣誉,购买“枪手”代写论文的现象猖獗;一些医务人员也因为升职的压力,购买了“论文工厂”生产的“论文”投稿发表。
判定这样的案件相对容易,其要点是由专业人员对买受论文者进行问询、要求其提供并核对原始实验记录等。
4.代投稿论文。
是指中介机构以以盈利为目的,以润色加工论文文稿为幌子,以保证发表为诱饵,接受科研人员委托代投稿发表论文的行为。
该行为的本质是伪造同行评议意见,故归于“造假”一类。
论文写作是科研人员的基本责任,委托中介进行“润色”不能确保所发表论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代投稿机构通过网络欺诈等手段向期刊编辑部提交虚假的同行评议意见。
如果是“吸金”的不良黑期刊,则编辑部的审核就更加形同虚设了。
学术造假(马原)
产生原因
科技进步法规定有待细化
在违反科研诚信的法律责任方面,新科技进步法规定: “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 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获得用于科学技术进步的财政性资金或者有违法所得的,由有关 主管部门追回财政性资金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 或者单位主管机关向社会公布其违法行为,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 申请国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是极具学术反腐 精神的,但是,这些规定的落实需要更为具体的法规和规章予以 细化。
你怎么看?
------4.1.4
你知道什么是学术造假吗?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
、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 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 的学术腐败行为。 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 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 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 功近利的产物。
造假案例
1 2 3
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 史上最牛抄袭造假
解
决
方
法
解决方法
第一,加强国民道德建设,树立 诚信为本的道德观念。通过道德 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特别 是学术工作者加强了术道德良知 和学术道德自律能力。树立诚信 为本道德观念,使得学术研究更 加的真实可靠,也有利于学术工 作者抵制造假的带来的利益裙带, 进而不在拘泥于“好人主义”, 而是能够监督,制止,学术造假。 从而,遏制造假现象的泛滥。
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贺海波“论文造假”
事发于一封检举信— —2008年10月11日中 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戴德 哉意外收到了《国际 心脏病学杂志》副主 编函件,指称戴德哉 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 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 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 相似。
论我国学术造假的成因及杜绝对策
摘要:学术造假不同于街头小贩的证件造假,学术造假是最大的不诚信行为,是对科学的严重不负责任,严重阻碍了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危害到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
为使学术研究能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发展,维护学术殿堂的神圣与纯洁,必须充分认识学术造假的危害性,追寻其滋生和蔓延的根源,从而采取“自律-他律-法律”三位一体的“三律制约”措施加以杜绝。
关键词:学术;学术造假;学术研究功利化;学术评价一、我国的学术造假(一)我国学术造假的现状学术的意义,不在对知识量上的超越,而在知识质上的推进。
真正的学术研究,需要更新知识、创新思想、发展理论,这才是学术的价值所在、生命所系。
然而,当前造假之风愈演愈烈,什么都可以出现“造假”现象,就连自古以来被世人称道的知识分子们也开始造假,于是神圣的学术殿堂也走向“造假化”:原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换个LOGO就成“汉芯一号”;原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将他人论文和课题列入申报博士点的材料中;原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兴荣严重抄袭复旦某博士的论文……从不断涌现的学术造假事件可以看出,在我国整个学术界,造假、剽窃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二)学术造假的危害1、学术造假严重阻碍了国家学术事业的发展。
学术造假主要是通过粗制滥造、自我重复、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手段制造出所谓的学术成果,显然仅是在重复前人的知识,只有量上的超载,没有质上的推进,这种的泡沫学术不仅不能提高学术水平,并且还会妨碍学术自由和创新,从而最终严重阻碍了学术繁荣和发展。
2、学术造假严重妨碍了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必须依靠在原来的科技基础上不断创新。
然而,在不断重复抄袭和剽窃的造假风气影响下科技创新如何能发展呢?如果任由这种造假风气蔓延,牺牲掉的不仅是一个两个专家、学校的声誉,而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科学事业发展,更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3、学术造假严重危害了社会风气。
关于学术造假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学术造假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学术造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
它指的是在学术研究中故意提供虚假或伪造的数据、结果或者其他信息。
学术造假严重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原则和伦理准则,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和信任,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学术造假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术竞争的加剧,学术造假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许多学者在追求卓越的科研成果和声誉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诱惑。
一些人可能会通过伪造数据、篡改结果或者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取得不公正的荣誉或者获得更多的研究经费。
此外,学术造假也与学术评价体系的缺陷和学术期刊的不良出版行为密切相关。
学术造假给学术界和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危害。
首先,它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信任和正直精神。
学术界是一个凭借诚信和合作构建起来的社群,而学术造假的行为破坏了这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其次,学术造假扭曲了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科研成果无法被准确评估和应用。
这不仅对学术界内部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造成阻碍,也对社会带来了误导和伤害。
最后,学术造假还对个人和机构的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就的认可。
为了解决学术造假问题,各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规范和准则、加强学术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完善学术期刊的审稿和编辑流程等。
此外,加强对学术造假行为的监督和惩治也是应对学术造假问题的重要手段。
同时,我们每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诚信和勤奋的科研态度,坚决抵制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共同维护学术界的诚信和声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论述学术造假的问题和对抗学术造假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学术造假进行概述,介绍学术造假的背景和定义。
这一部分将提供读者对学术造假问题的整体了解,并引发对该问题的兴趣。
学术造假
完毕! 谢谢!
措施
建立科学的 学术规范标 准 建立违规程 度分级制度
建立专家审 查过程的信 息公开制度
建立专家审 查团独立制 度
建立学术规 范审查专家 库
措施
建立科学的 学术规范标 准
此即有法可依, 在这方面,国外 已有很多成熟的 规范,可以借鉴, 况且这与中国学 术的国际化、世 界化方向是一致 的。在建立学术 规范标准时,要 尽可能消除模糊 地带。
学术造假七宗罪:
第一宗罪
申请过程中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科研经费;
第二宗罪
科研产出与获得的经费之间严重失衡;
不正确的科研业绩观; 部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 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研究过程中数据造假;
第三宗罪
第四宗罪
第五宗罪
第六宗罪
第七宗罪
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国外情况:
聚焦国内:
同月,中国工程院院 士、著名血液专家陆 道培指认弟子黄晓军 存在剽窃、造假严重 不端行为;
法国: 法国各研究单位除提倡加强 行业道德教育以外,主要通 过制定行为准则和科研成果 评价机制等措施,来创造一 种严谨的学术氛围和相对宽 松的整体评价体制,防范学 术腐败。比如,法国国家科 研中心就成立了科学伦理委 员会,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 科研道德准则和条例,内容 涉及防范科研舞弊和非法占 有科研成果等,并且规定了 研究人员在科研评估等方面 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措施
学术违规审查 必须全程公开, 不允许审查团 密议,允许旁 听,因为学术 造假被揭露, 所有信息都已 公开,不存在 泄密问题。
建立专家审 查过程的信 息公开制度
结语
曾读到一句话:自由,是思想的前提;思想,是 理论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否可 以取得成功,取决于理论是否正确;理论是否正确, 取决于我们的学术是否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当做学 问不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时候,当做科研不以提高 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时候,造假与腐败就在所难免了。 搞学术、搞科研,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科研人员的平均道德水平才是杜绝学术造假行 为的主观保障。法律手段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给 予我们学术界一片净土,让创新的嫩芽能茁壮成长。
学术造假现象的措施及反思
关于学术造假现象的措施及反思山寨风起,学术界也不堪其攻势猛烈.学术造假日益严重,波及众多学术领域.高校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学术丑闻频频现世.日前,我国学术环境相当浮躁.手段方法层出不穷.引人深思.做好自律工作,狠抓监督管理评价制度才能有效对此现象加以杜绝.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学术造假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一方面不少人在名利前的诱惑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心,二来有关部门又没做好本分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目前对造假的惩罚并不严厉,许多人不以为然,再者更因我国国情,在我国,学术领域的腐败行为与政治、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紧密结合.官本位的体制使得科研、教育机构变成了官场的一部分,研究职务、头衔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官场腐败必然会导致学术腐败,也必然要包庇学术腐败.人情化关系化更是不可遏止.众多原因一直诱导学者追求立竿见影,重成效.才引出学术造假的波澜.学术造假会败坏社会风气,沦落道德.破坏社会公平,公正.使得社会匮乏前进动力,使学者不思进取.不同于街头电线杆上的狗皮膏办假证等情况,学术造假是大不诚信行为,是对科学的严重不负责任,严重阻碍了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危害到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国际形象等种种骇人影响.学术造假现象一旦不能有效的控制,在学术界内部,一方面会败坏学术风气,打击认真求实的科研人员热情,更会刺激许多人模仿这种模式求得不劳而获,使得很多研究徒有虚名使公众丧失对科学的精神认同和信心,科学将如何继续发展?如何承担提升综合国力的重任?公众还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吗?如果教育是重中之重,那么学术造假的危害可见一斑.教育兴国的理念,必定需要先树立良好的学术学风,才能有底气的去实现.对于学术造假的处理办法,不能将其他的造假对策照搬硬套.我认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势必要做到如下几点:(1) 做好自律工作,要杜绝造假,从基本上做起,就应该提高广大学者的学术道德水平,杜绝功利化、重成效、立竿见影、等思想的蔓延.广泛开展学术道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2) 加强完善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评价制度,改革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符合现状,与国际接轨,注重内涵和质量的管理评价体系.改变评价机构的行政化,削弱官本位的不良思想.加大学术透明度,公示制度等,使学术的发表评价等受到公众及其他学者的监督,(3) 出台更新相关法律条例严格执行现有法律规定或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法律性规定,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约束和防范学术造假行为.包括学术造假的界定、界定的专门机构、惩治的机制机构、惩治依据、惩治方式、惩治力度等内容,为进一步立法做准备.以除掉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打击学术造假,需学者自律,需社会监督,需法律震慑,形成合力,学术造假这颗毒瘤才可得以医治,直至最后消失.才能有一片蔚蓝的学术天空.。
学术造假案例
学术造假案例
学术造假案例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些造假行为不仅
伤害了学术诚信,也扰乱了学术秩序,给科研领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
影响。
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学术造假案例。
1. 论文抄袭
论文抄袭是学术造假的一种常见行为,指作者剽窃他人的作品或研究
成果,未经允许就以自己的名义发布。
2015年,中国知名高校武汉大
学一篇论文被指控抄袭,该篇论文作者在文献综述部分直接复制了其
他论文的内容,并没有标注引用源。
抄袭行为不仅侵害了知识产权,
也违反了学术诚信原则,需要严加惩处。
2. 数据篡改
数据篡改是指作者恶意篡改数据实验结果,以达到假设猜想的目的,
旨在掩盖研究结果的真相。
2012年,“克隆人”乌鲁木齐某医院大胆
公布了两名“成功克隆人”的研究成果,但在接受调查后,该医院却
因严重数据篡改而备受指责。
数据篡改不仅涉及到学术诚信,更涉及
到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需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3. 发表重复论文
发表重复论文旨在增加发表数量及提升发表质量,这样的行为不仅违
反了学术规范,也违反了学术诚信。
曾有研究人员在不同刊物上发表
了多篇化学相关的论文,但其实这些论文基本都是同一篇论文,只是
修改了一些细节。
这样的行为会使得评估科研工作者成果的标准失效,对于学术领域的责任更要不容忽视。
总之,学术造假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影响程度必然给不能被低估。
各界人士要高度重视学术诚信、维护学术秩序,尤其是对于那些损害他人权益的学术造假行为,必须严厉查处,以维护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学术造假确认和验证记录
学术造假确认和验证记录1.确认学术造假情况在进行学术论文的评审和评估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可疑的学术造假行为。
本文档记录了一次学术造假的确认和验证过程。
2.背景学术造假是指故意在学术研究中伪造、篡改或掩盖数据、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等,以取得不当的科研成果的行为。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诚信和可靠性造成了极大阻碍。
确认和验证学术造假是保护学术界的权威性和声誉的重要措施之一。
3.确认学术造假过程在本次确认学术造假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3.1 收集证据在收到关于某篇论文的学术造假举报后,我们立即开始了调查工作。
首先,我们搜集了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论文原文及其数据内容涉及的实验记录相关的参考文献和引用数据等3.2 统计和分析数据收集到的数据被整理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论文的内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我们使用了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来检测潜在的异常和矛盾之处。
3.3 与相关人员沟通在确认学术造假的过程中,我们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包括作者、审稿人和其他领域专家等。
我们采取了透明和公正的方式,向他们提出疑问并索要解释。
3.4 制定验证计划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沟通的结果,我们制定了进一步的验证计划。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数据采集和证据收集,我们希望进一步确认或否定关于学术造假的指控。
3.5 进行验证实验在验证计划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数据采集工作。
我们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3.6 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验证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学术造假的指控得到了证实/否定论文的数据存在明显的异常和矛盾之处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相应结论)4.结论通过上述的确认和验证过程,我们得出了关于学术造假情况的结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此问题。
学术界对于学术造假持有零容忍的立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学术研究的诚信和可靠性。
5.参考文献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注意:上述文档模板提供了一份关于学术造假确认和验证记录的大致结构。
浅析学术造假
浅析学术造假摘要:学术造假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学术造假的定义、危害进行了社会透视,并从形成学术造假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对学术造假的行为,应该重点进行道德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学术造假;危害;根源;道德体系1 学术造假的定义学术,是指客观的系统性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的。
而学术造假则是人为地制造假的学术成果以获得某些利益,违背了学术中最基本的实事求是原则。
它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常见的学术造假类型[1]主要有三种:其一,伪造型。
此种造假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观想象,而非实际的试验和调查研究,从而编造科学活动中不具备真实性的现象、数据,具体有捏造、篡改、拼凑等行为。
其二,抄袭、剽窃型。
国际上关于抄袭、剽窃的认定标准各不相同。
如,我国有些高校规定:平时论文中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的50%;毕业论文、设计中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的30% ;由别人观点构成自己学术作品的全部、核心或主要观点的;由他人替自己撰写论文或替他人撰写论文的。
但哈佛大学关于抄袭的规定[2]更加严格:抄袭是一种说谎、欺骗、偷窃的行为,指的是你将原始资料的信息、观点和句子直接用于你自己的文章中而不做标注。
其三,重复自我型。
在学术界,常常有些人确实发表了货真价实的文章,但其后陆续发表的文章几乎都是以前篇为原型“克隆”出来的,或者只字未改,仅仅换个标题;或者大段选用,再加一些无关紧要的语句,整体上并未突出新思想;或者换个角度,对原有词句重新编写,实属换汤不换药。
2 学术造假的危害目前,学术造假问题相当突出,它已蔓延到几乎所有的学术研究领域,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第一,阻碍学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学术造假是通过伪造、抄袭、剽窃等手段炮制出来的学术成果,根本没有突破人类的学术成果,而是在重复前人的知识。
这类学术不但不能提高学术水平,反而影响学术的发展,更无所谓的学术创新。
学术造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术造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学术造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会破坏学术道德和纯正的学术品格,甚至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如何解决学术造假的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术造假的问题1.引诱性的研究环境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中,成果论文数量被作为评价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其论文数量常常成为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为了完成学位和职称晋升等目标,一些学者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造假,引诱性的研究环境间接促成了学术造假的发生。
2.学科中的压力由于各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需求和研究方向的多样性,对于一些学科领域,由于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等原因,本身形成了比较严格的内部要求和规范。
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为了追求成果或利益,采用不实数据造假的现象。
3.学者个体的行为学者个体的行为也是学术造假发生的重要原因。
有些学者由于个人的经济压力或学术压力,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加工以及研究结果呈现等各个阶段进行妥协或伪造。
另外,一些学者进行文字抄袭、隐瞒他人贡献等行为也存在。
4.学术诚信风气的缺失学术造假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学术道德,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导致学者间信任度变低,学术交流沦为博弈,进而伤及学术诚信风气。
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学术界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二、解决学术造假的办法1.加强的学术道德意识从整体上,学术道德意识的提升是解决学术造假问题的本质途径,学界应该加强对学生和学者的教育,不断强化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学者与学生的学术参与度,并建立和完善学术教育和指导体系。
2.严格的学术指导和审查程序加强对学者、学生和研究员的指导和监管是解决学术造假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学者和研究员在发表学术成果时,必须按照学术规范和程序,遵守学术道德标准,加强对学术论文、实验研究数据的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术造假行为。
教育行业中学术造假现象的整改方案
教育行业中学术造假现象的整改方案一、学术造假的现象及其危害学术造假指的是在科研与学术活动中,有意对研究数据、成果或者论文进行伪造、篡改、抄袭等行为。
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诚信,也严重威胁了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造假在教育领域尤其突出,给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真实学习成果带来严重阻碍。
首先,学术造假削弱了人才选拔机制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通过伪造研究成果获取职称晋升或项目资金,使得真正有才华和潜力的人们被排挤出办事。
这不仅导致校园氛围变得功利化,也严重影响了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质量。
其次,学术造假破坏了科研体系的可信度与发展环境。
当大量论文出现抄袭、篡改等现象时,评价研究进程和真实贡献的方法就失去了效力。
这使得科研人员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激烈的学术竞争与伪造成果的压力,导致科研热情被削减,严重影响了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
最后,学术造假威胁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家长为孩子投资高额学费,希望他们能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然而,大量教育机构或个别教师以虚假宣传、制造培训效果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并通过伪造成绩单等方式畸形招生竞争。
这种不公平和欺诈行为不仅给家长带来经济损失,也对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二、整改方案1. 加强监管与执法针对学术造假现象,应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政府应建立更严格、更有效的制度和规范,确保考试招生、科研立项及项目评审等各环节公正透明。
完善立法体系并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重罚违规者。
2. 推进科研伦理教育加强从小学开始的科研伦理教育。
学校应制定相关培训课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研的正确方法和道德规范。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真实认知、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起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价值观。
3. 建立激励机制为真实科研成果提供更多奖励措施,鼓励研究人员提高诚信意识和学术道德水平。
这可以通过资金奖励、荣誉称号、职务晋升等方式进行。
学术造假犯法吗
学术造假犯法吗⼤学⽣毕业的时候,都需要写⼀篇论⽂,并且进⾏答辩,⽽在现实⽣活中为了应付论⽂等的问题,会出现学术造假的⾏为,例如丘抄袭、剽窃他⼈的学术成果等,那么学术造假是不是犯法的?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学术造假犯法吗⽬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关于学术造假的法律规定,因此学术造假并不是违法的⾏为,学术造假更多是给予道德上谴责,但⽐较难追究法律责任,但对于学术造假者的导师,要承担⼀定的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关于进⼀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意见》(七)从事科研活动和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各类⼈员要坚守底线、严格⾃律。
科研⼈员要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守科研活动规范,践⾏科研诚信要求,不得抄袭、剽窃他⼈科研成果或者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不得购买、代写、代投论⽂,虚构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不得违反论⽂署名规范,擅⾃标注或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专项、基⾦等)等资助;不得弄虚作假,骗取科技计划(专项、基⾦等)项⽬、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等;不得有其他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为。
项⽬(课题)负责⼈、研究⽣导师等要充分发挥⾔传⾝教作⽤,加强对项⽬(课题)成员、学⽣的科研诚信管理,对重要论⽂等科研成果的署名、研究数据真实性、实验可重复性等进⾏诚信审核和学术把关。
院⼠等杰出⾼级专家要在科研诚信建设中发挥⽰范带动作⽤,做遵守科研道德的模范和表率。
评审专家、咨询专家、评估⼈员、经费审计⼈员等要忠于职守,严格遵守科研诚信要求和职业道德,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和办法,实事求是,独⽴、客观、公正开展⼯作,为科技管理决策提供负责任、⾼质量的咨询评审意见。
科技管理⼈员要正确履⾏管理、指导、监督职责,全⾯落实科研诚信要求。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的解答,⽬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关于学术造假的法律规定,因此学术造假并不是违法的⾏为,学术造假更多是给予道德上谴责,但⽐较难追究法律责任,但对于学术造假者的导师,要承担⼀定的责任。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学术造假
造假案例
2014年,细胞遗传学、大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仍然是热门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 焦点从未停歇,科学伦理和危机应对是科技新闻永远需要直面的话题。
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
2014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开年第一期,《自然》刊登了两篇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科学家的论 文,文章称成功培育出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其培养过程简 单安全,将从老鼠脾脏取出的细胞放在与红茶酸碱度近似的弱酸性溶液里浸泡25分钟,培养数日 后就出现了新细胞。
这篇有望给再生医疗带来新思路的论文备受,但很快有众多研究人员在上宣布该论文存在诸多疑 点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随即对研究过程展开调查,确认论文中有篡改、捏造的不正当行为,最关键 的是,数个重复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证明这一实验方法和结论都存在致命错误。
防范措施
专家学者认为,必须用道德、体制和法律建设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学术造假。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认为,学术造假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不合理 和学风道德出现了问题。他指出,在评价教学、科研成果时,不能仅以论文数量为依据。对业绩 考核、科研奖励、职称评定等实行量化管理,以不够科学合理的“指挥棒”,加剧学术界急功近 利心态的蔓延,使剽窃和粗制滥造之风愈演愈烈。史宁中说,在考察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学术能 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其道德品质、学术作风的要求,树立“学术荣辱观”。
●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 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友称为“史上最牛硕 士论文抄袭事件”。
●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 学校方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 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然后才拿给之前的老师陆杰荣署名。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一、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您知道翟天临不?这哥们儿以前可是娱乐圈里挺火的演员呢。
结果呢,在一次直播互动的时候,他干了件特“蠢”的事儿。
他在直播里问出了“知网是什么东西啊?”知网啊,那可是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查资料的重要平台,就像战士的武器库一样,搞学术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知网的。
这一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大家就寻思着,你一个号称读过博士的人,咋会不知道知网呢?然后就有人开始深挖他的学术成果。
这一挖可不得了,发现他的论文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他那论文就像是用东拼西凑的补丁缝起来的破布,好多内容都是抄别人的。
2. 影响。
这事儿可闹大了,对学术界和娱乐圈都产生了超级大的震动。
在学术界呢,这让大家对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就好比你一直以为金子是纯金的,结果发现里面好多都是铜块冒充的,那大家肯定对整个黄金市场都不放心了啊。
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做研究、写论文的学生和学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在娱乐圈,翟天临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以前那些找他拍戏的导演啊,品牌找他代言的商家啊,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他的演艺事业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直接从天上掉下来了。
而且这件事之后,各个高校也开始对论文审查更加严格了,就像突然拉紧了缰绳的马,以前可能有些松松垮垮的审查制度一下子变得严格起来,这也算是他这个负面事件带来的唯一一点正面作用了吧。
二、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小保方晴子在日本那可是曾经被捧得很高的女科学家呢。
她宣称自己发现了一种神奇的STAP细胞,这种细胞据说有着很独特的性质,可以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变成各种细胞。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就像平静的湖水里突然扔进了一颗大炸弹。
大家都特别兴奋,觉得这要是真的,那可不得了,说不定能在医学领域掀起一场大革命呢。
可是啊,很快就有人发现事情不对劲。
其他实验室按照她公布的方法怎么都做不出同样的结果,就好像你按照菜谱做菜,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科研成果造假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成果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科研成果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科研诚信和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将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出发,分析科研成果造假的法律后果,以期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提供参考。
一、科研成果造假的法律定义科研成果造假是指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通过虚构、篡改、剽窃、抄袭等手段,捏造、伪造、篡改科研数据、实验结果、文献资料等,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科研成果造假属于违法行为。
二、科研成果造假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对于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科研成果造假,如果涉及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如情节恶劣、后果严重、涉及金额巨大等,相关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科研成果造假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伦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对于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停或者取消相关荣誉称号、撤销职务等行政处罚。
对于科研成果造假,相关科研人员可能面临以下行政责任:(1)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2)暂停或者取消相关荣誉称号、撤销职务等行政处分;(3)取消项目申报、评审资格;(4)禁止在一定期限内参加国家、地方科研项目。
3.民事责任科研成果造假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科研成果造假,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以下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侵权责任;(2)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侵权责任。
科研造假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活动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科研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科研诚信和学术声誉。
本文旨在分析科研造假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科研人员遵守科研道德,维护学术诚信。
一、引言科研造假是指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故意篡改、伪造、剽窃、抄袭等行为,以达到获取学术成果、晋升、资金支持等目的。
科研造假不仅损害了科研人员的个人声誉,还严重影响了整个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科研造假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警示。
二、科研造假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涉及科研造假的犯罪行为,如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具体包括:(1)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侵犯著作权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侵犯商业秘密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民事责任科研造假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民事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科研造假行为可能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害其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民事权益。
(2)赔偿损失:赔偿因其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要求侵权人消除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受害人的名誉。
3. 行政责任对于科研造假行为,相关部门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等。
具体包括:(1)撤销科研项目:对于涉嫌造假的科研项目,相关部门可以撤销其项目资格。
(2)取消奖励:对于涉嫌造假的科研人员,相关部门可以取消其获得的奖励。
(3)暂停或取消职务:对于涉嫌造假的科研人员,相关部门可以暂停或取消其相关职务。
社科研究领域的警示案例
社科研究领域的警示案例一、学术造假类。
1. 韩国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
这事儿可闹得够大的。
黄禹锡在干细胞研究方面那可是被捧得很高的。
他号称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首例克隆胚胎干细胞,这在社科和生物医学交叉的伦理研究等方面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家都觉得这是个超级大突破啊,好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在关注,媒体也各种报道。
结果呢?后来被发现他造假。
他的那些所谓的研究成果,好多都是伪造数据拼凑出来的。
这可坑惨了那些跟着他研究方向走的小研究员们,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不说,还让整个干细胞研究领域在公众眼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就像你跟大家说你发现了宝藏,大家都兴冲冲地跟着你找,结果你是在骗大家,这多让人恼火啊。
而且这对那些真正在努力做干细胞研究、遵守科研道德的人也特别不公平,他们的成果都可能因为这一个造假事件被公众怀疑了。
2. 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
翟天临是个演员,本来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
他呢,在社交平台上各种秀自己的学霸人设,说自己被北大录取为博士后啥的。
这可吸引了不少粉丝的追捧,大家都觉得他又会演戏又有高学历,简直是完美。
可是后来啊,在一次直播中,他连知网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像一个厨师说自己厨艺高超,结果连盐和糖都分不清一样可笑。
这事儿被扒出来后,发现他的论文存在抄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这可不得了,这不仅让他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还引起了整个学术界对学历审核等方面的反思。
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写论文、做研究的学生和学者来说,他这种造假行为就像是往一锅好汤里扔了只臭袜子,让大家都觉得恶心。
而且也让社会对娱乐圈明星的学历含金量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二、研究伦理类。
1. 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这是个超级黑暗的案例。
美国公共卫生署在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做了一个关于梅毒的研究。
他们找了一群感染梅毒的非裔美国男性,但是并没有告诉他们真相。
这些研究人员啊,打着研究梅毒自然病程的旗号,不给这些患者有效的治疗,哪怕是在青霉素已经被发现可以治疗梅毒之后,他们还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患者病情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日益猖獗的学术造假现象,我们该如何应对?
美国: 学术造假,美国一般将其统称为“学
术不端行为”。美国相关机构对这类行为 的处罚基本做到了不护短、不手软,除了 造假者所在机构不护短以外,美国的学术 协会通常也有一套规则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政府和协会对学术造假行为给予严厉的制 裁。
“汉芯”事件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 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 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 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 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中国亟 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 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 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种期 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 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 “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 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原因
学术道德,本是每一个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应 该恪守的职业准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 者们在追逐自己的名与利、得与失的时候,开始 与之慢慢背离,最终渐行渐远,成了与学术道德 永不相交的射线。我们常常在反思,为什么我们 的学术腐败案例层出不穷,究竟是因为我们学者 的良心缺失还是因为有着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原因
问题究竟出在哪?
原因
造成这种风气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简单分析:
1、法律的局限放纵学术不端之风; 2、整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影响反映在学术界; 3、学术机构、期刊单位、造假者单位对学术造假行为的纵 容和包庇,也成为学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学术量化考核”,即以学术论文在何种刊物发表或者 发表了多少篇(部)作为职称评定和职务升迁的考核标准, 而不以学术含金量作为衡量指标; 5、个人问题,个人失去科学道德,失去科研信仰;
同月,中国工程院院 士、著名血液专家陆 道培指认弟子黄晓军 存在剽窃、造假严重 不端行为;
12月,国际学术期 刊《晶体学报》官 方网站表示称,至 少70篇发表的报告 存在数据造假现象
代表性
黄 禹 锡 事 件
汉 芯 事 件
李 连 生 事 件
黄禹锡事件
黄禹锡,54岁,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学家,因在 “世界上首先培育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和用患者体细胞成功克隆人类 胚胎干细胞”,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 ,又被封为“民族英雄”。 黄禹锡在世界科学界,在韩国的名誉地位可说是无人出其右。后黄禹 锡被揭发始于其研究组中的一个研究员发电邮到韩国MBC电视台。MBC 经过4 个月的追踪制后,在2005年12 月1 日播放的节目中对黄禹锡进 行质疑。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委托3 家外部检测机构对黄禹锡所 说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了基因分析。12月23日调查委员会对外公布检测 结果,证实黄禹锡所称成功培育出11 个胚胎干细胞系完全是个骗局。 调查委员会认定,黄禹锡200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时,根本 没有培育成与患者DNA相符的胚胎干细胞系。
学术造假七宗罪:
第一宗罪
申请过程中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科研经费;
第二宗罪 第三宗罪 第四宗罪 第五宗罪
科研产出与获得的经费之间严重失衡; 不正确的科研业绩观; 部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 抄假;
第七宗罪
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国外情况:
聚焦国内:
5月,东北财经大学硕 士生毕业论文与南京财 经大学一篇硕士论文惊 人相似,仅将地点“江 苏”替换成“山东”, 被戏称为史上最牛论文 抄袭事件;
然而剽窃抄袭、侵占他人成果、申报造 假……学术造假事件频频曝光,一波未平, 一波 又起。学术界诚信危机四伏, 人们眼中最为神圣 纯洁的学术殿堂一时间乌烟瘴气。道德自律的缺 失、学术氛围的浮躁、学术活动的功利, 令学术 造假事件出现、“君子之风”渐行渐远。
学术造假定义:
所谓学术造假,就是指人为地制造假的学术成果以 获得某些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各个方面的)行为与现 象。具体说,是指个人或集体用非科学的态度编造、捏 造、任意取舍实验数据,来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或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与研究成果,或在与自己毫无关 系的学术成果、研究论文上署名占有他人成果等行为与 现象。
李连生事件
李连生,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曾获“长江学者”称号。 2007年底,西安交大陈永江等6位教授 向学校实名举报,李连生、束鹏程在 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夸大自 己 的 研 究 成 果 , 涉 嫌 学 术 造 假 。 2010 年3月,李连生职务被取消并遭解聘。 2011年2月10日,其科研项目《涡旋压 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 品开发》推荐材料被发现存在严重抄 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所获 的 2005 年 国 家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奖 二 等 奖 也被撤销。
影响
学术造假严重影响国家学术事业的进步 学术造假严重造成教育和科研资源的浪费。 在学术和社会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 学术造假损害了国家的国际学术形象
影响
学术造假是通过伪造、抄袭、剽窃等手段炮制出的学术成 果,根本上没有突破前人的学术成果,而是在重复前人的知识。 这类学术不但不能提高学术水平,反而影响国家学术事业的进 步,更无所谓学术创新;为了能够获得国家或者地方的研究资 金,部分学者处心积虑想办法搞课题,但有些人基本上不具备 搞科研的条件,为了能够获得申报成功或者顺利结项,就采取 造假的方式,最终只会造成我国在教育和科研上投入大量的资 金的浪费;同时学术造假这一不道德的行为中,造假人的道德 丧尽,毫无诚实信用可言,产生大量的缺乏诚实信用的不道德 的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的行为,它是学术、文化和社会公害, 这种行为同时也会让国家蒙羞。
如何看待科学造假
报告人:杨鸿儒
小组成员: 刘齐鲁,史卜严,马骏驰 —资料搜集 李想 — PPT制作
壹 学术造假的介绍 贰 学术造假的原因 叁 学术造假的影响 肆 学术造假的应对措施 伍 参考文献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 以出之, 信以成之。君子哉!
由此可见, 义和信是君子两样重要的品德。 而对知识分子来说, 君子更是其当之无愧的行为 楷模。以传统眼光来看,“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 理所当然是“君子之风”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