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

合集下载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学术不端是当前学术界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它包括了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以及其他违反学术规范与伦理的行为。

学术不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诚信性和学术界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要解决学术不端问题,就需要探究其根源成因及提出相应对策。

一、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分析1. 学术评价体系不健全学术界普遍存在着“以文章数量、期刊影响因子、项目资助情况等指标来评价学术成就”的现象。

这种评价机制使得学者们为了追求名誉与地位,而滋生了学术不端行为。

为了达到“发表上去、引用增加、评价提高”的目的,一些学者们不惜采取学术不端行为,以获取所谓的“利益”。

2. 学术竞争压力大随着高校教职人员评职评聘等制度的日益完善,学术竞争愈加激烈。

学者只依靠学术成果才能获得稳定的职位和收入,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为了利益而不惜采取学术不端的手段。

3. 学术道德约束不足在一些学术机构和高校,缺乏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惩处和约束,这进一步鼓励了一些人的学术不端行为。

4. 文化背景与教育体系一些地区、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学术不端行为更容易被视为一种“聪明”或“得利”的手段,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与蔓延。

二、解决学术不端的对策分析1.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改变学术界的评价体系,将学术成果的质量与学者的学术水平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对数量和刊物影响因子等指标的过分追求。

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来鼓励学者们开展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提高学者们的学术品质。

2.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术机构和高校应该加强对学者们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者们的学术品德,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观。

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者们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对科学研究与学术界的危害,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与社会伦理。

3.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学术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高校学术诚信与学术造假

高校学术诚信与学术造假

高校学术诚信与学术造假高校学术诚信是指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诚实守信和道德规范,而学术造假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故意伪造、篡改或隐藏事实数据等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术诚信与学术造假的现象、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现象描述目前,高校学术诚信与学术造假并存。

学术造假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伪造数据,虚构研究结果;二是剽窃他人成果,未经允许将他人的研究成果用作自己的;三是不当引用他人成果,遗漏引用或者故意改动他人的研究内容;四是重复发表,将同一研究成果分割成多个论文发表;五是欺诈性论文,将低质量或无关的研究成果发布到学术期刊上。

二、原因分析对高校学术诚信与学术造假问题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科研压力科研压力是高校学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校教师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发表论文并申请科研项目。

而在科研成果评价中,论文数量和质量成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为了满足这些指标,一些教师可能选择以牺牲学术诚信为代价,进行学术造假。

2. 学术评价体系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是导致高校学术造假的原因之一。

学术成果的数量常常被用作评价学者的重要指标。

一些科研人员为了在评价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可能会采取不当手段,包括发表重复论文或者伪造数据等不诚信行为。

3. 缺乏监管高校学术诚信问题的存在也与监管不力有关。

学术造假行为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时间来制造虚假数据,但是目前的监管手段并不完善,难以对所有科研过程进行全面监测。

此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内部监管中存在不足,对学术诚信问题处置不当。

三、解决方法高校学术诚信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监管、优化评价体系以及培养学术道德等。

1.加强监管加强科研项目的验收审查和后期监督,建立起完善的科研过程管理机制。

同时,加强对高校学术诚信问题的调查和惩处力度,对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和惩罚。

2. 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不仅仅侧重于论文数量,更要关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术不端案例剖析:1. 抄袭:学术抄袭是指未经授权,将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文字等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宣称和发表。

抄袭可能包括直接复制粘贴他人的文字、改写他人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等。

抄袭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

2. 数据造假:学术研究需要基于真实和可信的数据,但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取得理想的研究结果,会篡改数据或者捏造数据。

数据造假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 多重发表:多重发表是指将同一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获取更多的发表数量和声誉。

这种行为违反了学术期刊的版权规定和学术诚信原则,可能导致重复计数和论文重复引用的问题。

4. 研究成果不实:有些研究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发表数量和声誉,夸大或者虚构研究成果。

这种行为会误导其他研究人员和公众,浪费资源,对科学研究造成严重的伤害。

5. 不当引用:不当引用是指在学术论文中对他人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引用不当或者滥用。

不当引用可能包括断章取义、曲解他人的观点、错误引用、无视最新研究等。

这种行为会使学术论文失去准确性和可信度。

6. 学术恶意竞争:学术界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有些研究人员为了争取资源和声誉,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意竞争。

比如故意诋毁他人的研究成果、阻碍他人的研究进展、恶意评审他人的论文等。

这种行为破坏了学术合作和学术诚信原则,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7. 学术不当行为:学术不当行为包括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其他行为,比如未经授权公开他人的研究成果、滥用研究经费、操纵学术评审过程等。

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学术不端案例剖析,这些行为违背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学术的公正和可信度,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应该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宣传。

高等教育中的学术不端问题及整改意见

高等教育中的学术不端问题及整改意见

高等教育中的学术不端问题及整改意见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的问题,这对于高等教育的信誉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表现以及整改意见。

一、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1.1 校园评价体系的压力在当前晋升职称和获得研究项目资助等方面,很多高校仍然采用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作为评价指标。

这种做法导致了部分教师追求“量”而忽视“质”,从而容易引发学术不端行为。

1.2 投机取巧心态的存在个别教师和研究人员可能追求名誉、地位或经济利益,他们可能妄图通过捷径来突破或规避学术道德底线,从而产生学术不端行为。

1.3 管理机制缺失某些高校对于学术研究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程序。

这使得一些学者能够逃避责任,并进行一系列不当行为。

二、学术不端问题的表现2.1 学术抄袭学术抄袭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或文字等,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出版或发表。

这种行为违背了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剽窃他人智慧。

2.2 论文造假论文造假是指在科研工作中编造实验数据、结果,伪造调查问卷以及其他虚构或篡改事实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科研秩序,损害了学术界声誉。

2.3 不当合作与竞争有些教师可能利用合作者身份获取文章第一作者甚至通讯作者的地位,而对实际参与研究工作较少的同事给予过少认可。

此外,某些高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培养人才或争取奖项过程中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

三、整改意见3.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高校应在培养学生和教师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和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警惕性和正确的科研态度。

3.2 完善管理机制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申报、审批和监管的制度。

同时,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内部监督,确保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3.3 推崇学术诚信文化高校应该积极倡导学术诚信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管理中。

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接受学术教育。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诚信,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整体素质。

本文将就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以下状况:1. 抄袭抄袭是高校学生最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

有些学生因为懒惰或者毫无创造力,而选择直接剽窃他人的成果,以此来完成自己的学术任务。

据统计,高校抄袭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严重的学术不端现象。

2. 作弊在考试、论文或者其他学术活动中,一些学生会采取作弊手段来获取不正当的好处。

他们可能会抄袭或者答案,或者通过通信设备进行作弊。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也破坏了学术的诚信。

3. 造假在个人简历、科研成果等方面,一些学生会夸大、虚构或者篡改自己的学术成绩和业绩,以获取名利。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的学术声誉,同时也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二、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压力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在学术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他们会面临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在学术活动中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好处。

2. 缺乏学术诚信意识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学术诚信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对学术不端行为视而不见,认为这是一种“常规”或者“无关紧要”的行为。

这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学术不端的诱惑,从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

3. 教育制度不完善学校在管理学术活动时可能存在一些制度上的漏洞,或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后果”,从而变得更容易采取不正当手段。

4. 缺乏道德教育一些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忽视了对学术诚信的教育。

这使得学生们在道德和学术诚信方面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高校师生学术不端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

高校师生学术不端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

高校师生学术不端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祖馨怡祁岑岑管理科2019年7月,我国第一个针对学术不端具体工作行为的国家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开始实施,它定义了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针对论文作者,还针对审稿人和编辑,早在2016年6月教育部就第一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界定了六类学术不端行为。

在《标准》中又再次详细定义为:“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

可见我国对整治学术不端的行为态度是十分坚决的。

但即便如此,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体、学校公示披露的学术不端行为仍层出不穷,这与目前国内学术界所追求“学术GDP”,“SCI至上”的学术氛围是密不可分的,从个人角度看,同行中学术地位、教学工作压力、科研考核压力、个人了解相关规范和获更高职称的压力[1]也是造成高校学者学术不端的重要原因。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高校师生进行研究,探析高校师生学术不端行为背后的原因。

一、高校师生学术不端实证分析2019年1月,翟天临通过社交软件晒出自己北京大学博士后的录用通知书,却在之后的直播中问出“知网是什么”的问题引发广泛网友关注,网友通过在知网中检索发现知网中仅能检索到两篇由翟天临发表的论文,其中一篇发表于《广电时评》的论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涉嫌抄袭黄山学院黄立华教授刊登在《黄山学院学报》的《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论》,此外网友还发现其硕士毕业论文查重率高达36.2%,重复文字高达11818字之多。

不少网友发出质疑翟天临是如何通过北京大学博士后审核的。

北京大学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成立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得到结果后对翟天临作出退站处理,对面试小组成员给予严肃批评并停止合作导师招募博士后,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查。

学术不端研究现状与展望

学术不端研究现状与展望

学术不端研究现状与展望引言:学术研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学术不端行为却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学术不端不仅对学术界的信誉造成重大损失,还会影响到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整体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学术不端的研究现状以及展望未来应采取的措施。

一、学术不端的研究现状1. 学术造假现象学术造假是指研究者在学术研究中伪造、篡改数据或者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不端行为。

学术造假的形式多样,例如虚构实验数据、删除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数据、忽略不利于自己观点的研究成果等。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混淆了真相,使得学术界难以建立起对真实知识的共识。

2. 发表压力与学术不端学术界对于发表成果的压力日益加大,研究者被迫追求大量的发表量,从而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发表更多文章,一些研究者不惜采取不端手段,例如分割成果、拆分实验,致使同一份研究资料被分散以满足发表的要求。

这对学术界的质量和诚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缺乏监督机制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机制相对薄弱。

一方面,学术机构在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惩罚措施,导致一些不诚信行为未能受到应有的惩戒。

另一方面,同行评议制度也存在着漏洞,评审者对于检验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不高,这也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学术不端的影响1. 影响学术界的信誉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术界的信誉,使得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由于学术界的发展建立在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一旦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常态,将严重阻碍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2. 妨碍科学进步学术不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可能导致错误结论和误导他人。

如果其他研究者在之后的研究中基于错误的前提进行工作,将会极大地浪费时间与资源,并可能导致科学的退步。

三、应对学术不端的措施展望1. 加强教育与培训教育是预防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

学术机构应加强对研究者的教育与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学术道德与规范。

此外,应向学术界普及关于学术不端的信息,提高研究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警惕性。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

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范文,欢迎观看学术不端调研报告【一】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

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

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为了解当前“学术不端行为”现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频道联合清研咨询专门做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8日--20XX年11月28日二、调查内容:学术不端行为现状、产生的原因、对策三、调查对象:关注教育的网友四、调查工具:网络问卷(清研通网络调查平台)五、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此次,共回收104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681名,女性360名。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身份分布均匀,大学生较多,占到近50%;另外,教师占调查对象的18%;科研人员占14%。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在专业领域分布上,理工类较多,比例超过50%;其次是文史类,比例为26.8%;最少的为艺术类,仅为3.9%。

专业领域分布较符合我国高校实际。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中,中青年(70后、80后、90后)较多,占总样本的90%多。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学术不端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行为,如抄袭、篡改数据、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等。

学术不端不仅会影响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成果的质量,也会对学术界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学术不端进行调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促进学术诚信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术不端的种类和表现形式1、抄袭:指未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思想、语言等行为。

2、篡改数据:指在研究过程中,故意或者不当地修改数据,以符合自己的假设或者预期。

3、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指未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思想、语言等行为,或者直接抄袭他人的论文、报告等研究成果。

4、一稿多投:指同一篇论文或者报告,同时或者先后向多个期刊或者出版社投稿。

5、伪造实验结果:指在实验过程中,故意或者不当地操作实验,以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

二、学术不端的成因1、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往往过分注重论文数量和期刊等级,导致一些学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

2、学术研究的压力:随着学术竞争的加剧和科研成果的积累,一些学者在时间、精力、资源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选择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成果。

3、缺乏学术诚信教育:一些学者缺乏学术诚信意识,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缺乏尊重和保护,从而容易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

三、防止和治理学术不端的措施1、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在学术界和学校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提高学者的道德意识和规范。

2、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学术评价体系,注重学术质量和创新性,减少对论文数量和期刊等级的过分依赖。

3、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加强对学术不端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对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形成有效的威慑和约束。

4、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建立学术诚信档案,记录学者的学术诚信记录,为学者提供可信赖的参考依据。

防止和治理学术不端需要学术界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建立学术诚信档案等措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促进学术诚信和规范的发展。

大学生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调查

大学生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调查

大学生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调查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学术不端行为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造假、剽窃等,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正常的学术秩序。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进行调查,旨在探索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应对措施,以提高学术诚信意识和促进良好的学术环境。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某大学校园内进行。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访者基本信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了解程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想法和建议等问题。

使用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调查结果全面客观。

调查结果分析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基本了解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抄袭和造假这两个常见的不端行为。

其中,88%的受访者表示对抄袭有所了解,82%的受访者表示对造假有所了解。

然而,在对一些更复杂或较新颖的不端行为,如剽窃和伪造数据等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某些较深层次或较专业化的学术不端行为缺乏足够的认知。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反对态度。

92%的受访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一种违背道德原则和职业操守的行为,损害了真实知识的传承和科研活动的公正性。

只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容忍或理解某些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具备一定程度上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坚持以诚信为基础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

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想法和建议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来提高学生们对于学术诚信规范的认知。

9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应该加强课程教育,提升学生们对于知识产权、引用规范、文献检索和查重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此外,89% 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应当设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和监管机构来惩戒违反学术诚信规范的行为。

个人实践中遇到或观察到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开放式问题中,一些受访者提到自己或身边同学在论文写作等过程中存在过抄袭现象;也有人提到某些老师发表论文时存在造假等问题。

学术造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术造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术造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学术造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会破坏学术道德和纯正的学术品格,甚至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如何解决学术造假的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术造假的问题1.引诱性的研究环境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中,成果论文数量被作为评价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其论文数量常常成为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为了完成学位和职称晋升等目标,一些学者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造假,引诱性的研究环境间接促成了学术造假的发生。

2.学科中的压力由于各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需求和研究方向的多样性,对于一些学科领域,由于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等原因,本身形成了比较严格的内部要求和规范。

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为了追求成果或利益,采用不实数据造假的现象。

3.学者个体的行为学者个体的行为也是学术造假发生的重要原因。

有些学者由于个人的经济压力或学术压力,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加工以及研究结果呈现等各个阶段进行妥协或伪造。

另外,一些学者进行文字抄袭、隐瞒他人贡献等行为也存在。

4.学术诚信风气的缺失学术造假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学术道德,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导致学者间信任度变低,学术交流沦为博弈,进而伤及学术诚信风气。

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学术界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二、解决学术造假的办法1.加强的学术道德意识从整体上,学术道德意识的提升是解决学术造假问题的本质途径,学界应该加强对学生和学者的教育,不断强化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学者与学生的学术参与度,并建立和完善学术教育和指导体系。

2.严格的学术指导和审查程序加强对学者、学生和研究员的指导和监管是解决学术造假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学者和研究员在发表学术成果时,必须按照学术规范和程序,遵守学术道德标准,加强对学术论文、实验研究数据的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术造假行为。

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与对策

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与对策

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与对策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违背学术道德、破坏学术规范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和学术声誉,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改进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1. 绩效压力2. 学术荣誉和职称的诱惑在学术界,声誉和职称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

某些人可能出于名利的诱惑,追求学术荣誉和职称,而不顾实际的科研贡献。

他们可能会编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缺乏道德教育与约束机制一些高等院校在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明确的道德底线和约束机制。

这导致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觉得风险太小而敢于冒险。

4. 发表压力与传统评价体系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数量和期刊声誉,使得一些人过度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

这种发表压力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如切割数据、分割研究结果等。

对策与解决方案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高等院校应该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通过教育引导师生明确道德底线,增强其对学术规范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与惩罚措施高等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如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与调查学术不端行为。

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包括撤销职称、停职停薪、开除处分等。

3. 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应该逐步改变传统评价体系,加强对科研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这样可以减少发表压力,鼓励师生注重科研实质而非数量。

4. 增强合作交流与互相监督机制高校之间、学者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互相监督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

例如,在共同科研项目中互相检查数据真实性、交换实验方法等合作方式。

5. 提升学院管理水平与监督能力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管理,并提供必要资源支持他们的科研工作。

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们在学术道德和规范意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和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行为,严重危害了学术诚信和学术风气的建设。

在当前高校中,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背景介绍的目的在于引入我们对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研究,并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基础。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为后续的讨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对于高校学生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构成严重挑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及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了解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和类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学术道德问题。

分析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部门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规范和秩序。

深入探讨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有助于揭示背后的心理、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为有效遏制学术不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提升高校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促进学术诚信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包括各种违背学术规范、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这些行为主要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弄虚作假、代写论文等。

抄袭是指学生在写作论文或作业时直接复制他人的文章或者观点而不加注明出处,剽窃则是指学生将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他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成果提交。

学术不端问题分析研究

学术不端问题分析研究

一、事件切入
1.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事由:学校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
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除作为合作作者的1篇论文 外,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 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 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 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结局: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 此前,贺海波已被开除出教师队伍,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 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
❖ 网友“给我一只猫”:现在的大学已经被经济规律吞噬了,写一篇论文就可以 晋升,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奖励,所以有些人就开始不择手段。
❖ 有一些网友在对浙江大学造假事件表示愤怒的同时,也十分冷静的分析了造成 目前中国高校这种学术造假现象的原因。网友“飞扬的一撇”说,要知道,学 术论文和太多的利益挂钩,因此面对竞争压力,很多人会这样做(学术造假)。
四、本课题小组的问卷调查
• (一)选择题 1.你知道最近发生的浙大博士生、上大博导论文抄袭事件吗? • 知道 • 不知道 2.你如何看待学术不端行为? • 比比皆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 正常现象,尚可接受 • 不公正,应当严禁 • 无所谓 3.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多选两项) • 现有学术制度(如以论文为导向) • 学术腐败 • 中国学术界缺乏知识产权精神 • 法律失位,未能有效控制 • 不端者主观问题
多选) • 网上找素材 • 过去的期刊、论文 • 相关书籍 • 跟老师取经
四、本课题小组的问卷调查
7.你有过论文抄袭、过度引用、调查数据造假等行为吗? (匿名,请放心填写)
• 经常干的 • 偶尔应付交差 • 从来不干的 8.你认为对于此现象采取严查严处的方法有效吗? • 非常有利于此现象的杜绝 • 会有一些警示作用,但效果不会大 • 将引发更多变相抄袭 (二)简答题(择一即可,欢迎同时发表观点) 1.你认为以论文来决定本科、硕博等学位的授予是否是最

学术造假总结材料

学术造假总结材料

“学术造假”案例分析——以浙大“论文造假案”为例组长:杜佳琳组员:沙莎冯洁朱利珍冯文源沈程程洪李呈成“学术造假”案例分析——以浙大“论文造假案”为例第一部分研究背景近几年中国高校学术界形成了有目共睹的“繁荣”,有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者特别是享有高级职称的学者、名学者以及拥有各种奖项获得各种称号的“专家”级学者教授越来越多。

二是高校论文、学术专著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大学教授,中国的专著、论文数量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有国际影响的大学教授,或者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却不多,这从每年全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检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学术水准中有“注水”现象。

从前一些孜孜以求的学者一年也就发表一两篇论文,一辈子只出那么两三本专著。

现今有些急功近利的青年学者,在学界混了几年就敢称“著作等身”,有专著三四十本,论文好几百篇。

更有甚者,有些人连百万字都羞于出口,因为现今学术界有种说法:十万字原地踏步,百万字才起步,千万字水平才算数。

学术界,特别是高校,一直被人们誉为“象牙塔”,几乎是公众心目中唯一的一片净土。

然而,近十几年来,当国人进一步看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差距和巨大价值后,科技和学术领域堆积了前所未有的金钱和优惠政策;但《科学》杂志在其文章中说,在这场科学跃进的风潮中,前所未有地大量出现科研人员被指责造假。

出于换取名声或职位的目的,他们造假的方式从伪造简历直到伪造数据,太多的诱惑让某些科研人员模糊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

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向政协委员们公布了他们的一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当中,60%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近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

他表示,若学术腐败弥漫,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会损害人们对学术界的信任。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说,在论文、著作中抄袭别人的成果是很不明智的,也是很容易被人发现的;但在论文中夹杂假数据,假结果是非常容易的。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一、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您知道翟天临不?这哥们儿以前可是娱乐圈里挺火的演员呢。

结果呢,在一次直播互动的时候,他干了件特“蠢”的事儿。

他在直播里问出了“知网是什么东西啊?”知网啊,那可是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查资料的重要平台,就像战士的武器库一样,搞学术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知网的。

这一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大家就寻思着,你一个号称读过博士的人,咋会不知道知网呢?然后就有人开始深挖他的学术成果。

这一挖可不得了,发现他的论文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他那论文就像是用东拼西凑的补丁缝起来的破布,好多内容都是抄别人的。

2. 影响。

这事儿可闹大了,对学术界和娱乐圈都产生了超级大的震动。

在学术界呢,这让大家对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就好比你一直以为金子是纯金的,结果发现里面好多都是铜块冒充的,那大家肯定对整个黄金市场都不放心了啊。

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做研究、写论文的学生和学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在娱乐圈,翟天临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以前那些找他拍戏的导演啊,品牌找他代言的商家啊,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他的演艺事业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直接从天上掉下来了。

而且这件事之后,各个高校也开始对论文审查更加严格了,就像突然拉紧了缰绳的马,以前可能有些松松垮垮的审查制度一下子变得严格起来,这也算是他这个负面事件带来的唯一一点正面作用了吧。

二、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小保方晴子在日本那可是曾经被捧得很高的女科学家呢。

她宣称自己发现了一种神奇的STAP细胞,这种细胞据说有着很独特的性质,可以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变成各种细胞。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就像平静的湖水里突然扔进了一颗大炸弹。

大家都特别兴奋,觉得这要是真的,那可不得了,说不定能在医学领域掀起一场大革命呢。

可是啊,很快就有人发现事情不对劲。

其他实验室按照她公布的方法怎么都做不出同样的结果,就好像你按照菜谱做菜,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领域内的不正当行为或违规操作。

它不仅破坏了学术道德和规范,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公信力。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一、成因:1、缺乏规范管理:高校存在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某些学术不端行为因规定模糊而难以处理,一些教师不光明磊落,甚至无法明确放在教育系统里的选民。

2、经费短缺:高校教师升级空间小、收入不高,只有依靠科研项目等外部奖金才能扭转经济困境。

经费短缺也导致专家团队,科研设施等方面存在各种姓质量的问题,使诈骗行为有恰到好处的环境。

3、学术压力大:高校教师是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这就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都要有所成就。

但是,国内某些高校追求学术造假、个人利益、功名心理等。

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学术生态,使得一些学者为了争夺科研经费和与同行竞争而不择手段。

4、诱惑存在:高校教师虽然工作比较稳定,但毕竟没有单位一定工作责任之类的拘束关系。

再加之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高,一些教师被诱惑利用职务或行为优势谋取私利,甚至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治理:1、强化管理制度:完善学术机构的管理制度,强化检查、监管和问责。

同时做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对于教师的考核、奖惩等方面也应该更为细致,减少利益矛盾和实际的歧视行为。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讲述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和教师认识科研和学术的意义。

多方面地激发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创造的动能。

3、提高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习优秀的科研团队,树立诚信和踏实、勤奋的志向,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保证科研的扎实与真实性。

4、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科研项目识别的标准化体系,落实科研诚信倡导书等。

同时,提高对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标准化验收质量。

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师从科研的诚信和规范教育上站在更加牢固、桥梁而体面的位置上,进而持之以恒地促进行业水平的提高。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

关于学术不端调研报告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活动中存在的不诚实和不负责任行为,包括抄袭、造假、数据篡改、公报私用等不合规范的做法,严重者会对学术研究领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对学术不端的现状、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学术不端的现状1. 抄袭抄袭指将别人的研究成果直接拿来当做自己的成果,包括直接复制、改动一些文字和数字,换汤不换药地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或未标注引用来源等不诚信的行为。

抄袭行为让原创研究者感到被抢夺了成果,同时也降低了学术活动的诚信。

2. 造假造假指的是研究者对某些数据进行篡改,或者是编造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符合要求而不实事求是,这是一种粗制滥造的行为。

造假不仅让数据产生偏差,同时也严重践踏了学术操守。

3. 发表重复或过时的文章研究者会对早前的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包装和发布,而早已公开的信息就会再次出现。

拿重复或过时的文章发表来炫耀学术成果、提升个人地位,是不少学者常犯的错误。

4. 引用不当研究者需要在文章中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这样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依据,但是必须按照标准要求,注明引用来源并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解释。

然而有些人会引用不当,有时候可能会强行引用、歪曲原研究者的观点或者无意中不注明引用来源,都是一种不诚信的做法。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1. 缺乏学术操守在学术研究中,学术操守是重要中的重要原则,但是部分人没有形成正确的学术操守,导致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2. 研究目的单一研究目的单一,为了追逐名利和职位升迁而不择手段地攀爬,这会导致不少研究者违反学术规范,试图通过假数据和虚假结果来追求所谓的名气与成就。

3. 诱惑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对研究者的诱惑持续存在,名利的诱惑也产生了不少的学术不端情况,轻则修改他人文章为自己所用,重则因为科研成果等原因为小恩小惠而出售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学术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健全的学术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之一。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学术不端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现行的学术评价主要以SCI、SSCI等国际期刊和SCI收录论文数量为依据,而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原创性。

这导致了一些学者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惜捏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不端行为。

学术竞争压力过大。

学者在科研项目申请、论文发表、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这使得一些学者为了获取利益和名誉而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

学术资源的分配不公也加剧了学术竞争的激烈程度。

缺乏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

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缺乏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他们只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对学术规范和伦理的遵守。

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个人名利为中心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解决学术不端问题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

需要改革学术评价体系。

应该从传统的以SCI论文数量为主的评价体系转向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原创性的评价指标。

科研成果应该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应该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大学应该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学术道德监管机制。

学术界应该加强自律,建立学术道德监管机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并公开曝光。

也要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监督和评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应该优化学术资源的分配机制。

加强学术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学术竞争的压力,为学者提供公正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从而降低学术不端的发生概率。

学术不端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建立道德监管机制和优化资源分配等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升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常常被当作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构成,重视科学研究,资助科研活动便成为各国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在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在基础科研领域,大学是一支重要力量。

怎样更好地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为国家服务,怎样有效地资助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虽然科研经费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的科研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

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但重复研究和学术搀假侵蚀着大学的肌体。

20xx年1月9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题为《造假:中国需采取行动》的社论,第一句话就直指最近曝光的中国学术论文造假事件。

原本应该视学术创造为生命的学者,原本最讲究体面和尊严的学者,为什么会置这一切于不顾而去参与学术造假?如果不把学术造假的诱因挖出来,进而采取措施将其根除,那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路将异常艰难。

一、几种主要的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披露,大学学术腐败引发社会对大学学术秩序的广泛关注。

然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大学学术腐败,仅有关注是不够的。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学术腐败进行整体的现象梳理,分析其制度诱因,分门别类地采取措施。

⒈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的行为。

仅一年,就有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该校一名长江学者造假、江西井冈山大学教师钟华和刘涛国际学术期刊造假、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论文抄袭等诸多事件被披露。

在这一系列事件面前,人们既感慨于六名老教授的坚持,更震惊于造假还敢申报国家大奖的“勇气”,惊诧于两个年轻学者一年炮制70多篇sci论文的“荒唐”。

12月17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描述了学术造假的整体状况:据估算,论文买卖的销售额高达数亿元。

⒉无偿占有研究生的劳动。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教授陈真诚涉嫌怂恿研究生抄袭他人论文的事件披露后,人们看到了某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冰山一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常常被当作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构成,重视科学研究,资助科研活动便成为各国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在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在基础科研领域,大学是一支重要力量。

怎样更好地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为国家服务,怎样有效地资助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虽然科研经费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的科研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

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但重复研究和学术搀假侵蚀着大学的肌体。

20xx年1月9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题为《造假:中国需采取行动》的社论,第一句话就直指最近曝光的中国学术论文造假事件。

原本应该视学术创造为生命的学者,原本最讲究体面和尊严的学者,为什么会置这一切于不顾而去参与学术造假?如果不把学术造假的诱因挖出来,进而采取措施将其根除,那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路将异常艰难。

一、几种主要的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披露,大学学术腐败引发社会对大学学术秩序的广泛关注。

然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大学学术腐败,仅有关注是不够的。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学术腐败进行整体的现象梳理,分析其制度诱因,分门别类地采取措施。

⒈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的行为。

仅一年,就有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该校一名长江学者造假、江西井冈山大学教师钟华和刘涛国际学术期刊造假、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论文抄袭等诸多事件被披露。

在这一系列事件面前,人们既感慨于六名老教授的坚持,更震惊于造假还敢申报国家大奖的“勇气”,惊诧于两个年轻学者一年炮制70多篇sci 论文的“荒唐”。

12月17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描述了学术造假的整体状况:据估算,论文买卖的销售额高达数亿元。

⒉无偿占有研究生的劳动。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教授陈真诚涉嫌怂恿研究生抄袭他人论文的事件披露后,人们看到了某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冰山一角”。

有些导师指派研究生到自己的公司里工作,以“研究”为名,无偿占用学生劳动,挤占了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时间。

以前只在研究生中传播的“故事”,开始在社会中扩散。

⒊科研经费使用不当。

为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我国政府多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学科研的整体水平和科研条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暴露的问题也很多。

项目负责人违规使用经费、横向课题收支缺乏规范,败坏学校声誉,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违规划拨关联机构和自己的公司……这些问题的广泛存在,不仅对大学的社会形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一直困扰着中国大学科研的效率和水平。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所列举的问题都是近年来被社会广泛批评的学术腐败现象。

其实,在上述调查所列的几种学术腐败中,性质并不相同,有些行为通过加强纪律约束和监管就可以大大减少。

而有些学术腐败涉及范围很广,甚至动摇了学术研究的根基,约束和监管的成本很高,持续性效果也不会好,因而必须从制度机理上加以研究和改造。

二、通行的观点及其局限学术腐败使人们开始注意到大学自身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不管是行政化还是大学自主权不足,或者是学校内部的晋升和科研等管理问题,都意味着需要重新考虑大学的整体制度设计。

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创新的基础就不坚实。

但是,人们对于大学学术腐败问题范围和诱因的看法并不一致,自然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许多人认为大学学术腐败是大学师德建设没有做好,只重视专业水平,未强调“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特性,因而导致大学学术风气偏离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轨迹。

大学教师整体知识水平高于一般社会成员,因而也应具有更高的自律水平。

但是,大学教师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

关键还是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激励大学教师选择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而不能指望哪个群体的道德自觉。

还有一些人认为是大学现行业绩激励制度存在缺陷。

大学教师的晋升、奖金发放都与发表的论文数紧密挂钩,致使教师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头等大事。

这种观点将诱因找到了,但是,如果因此取消晋升、奖励与论文发表挂钩,又势必造成缺乏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同样也会影响大学的创造力。

国际学术界普遍实行用论文发表衡量学术成就的方法,也有“要么发表要么死掉”的戏言,但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全力以赴,以一种让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想像的速度增加“科学生产力”。

因此,“问题—对策”式的措施,难以系统地解决当前大学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诱因作用机制还需要更加细致地加以研究。

三、大学科研管理的“他山之石”在国际范围内,美国联邦政府以其对科研的巨额资助闻名1 2 下一页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第2页于世。

从“星球大战”计划,到人类基因组研究,再到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制定,都是美国联邦政府科研资助下的产物。

在美国的一流大学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例,科研是它最大的收入来源,科研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0%。

而其中,美国联邦政府又是科研项目的主要资助者。

可以说,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资助对美国一流大学的科研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

实际上,除巨额的资助令其他国家羡慕外,美国联邦政府对其委托给大学的科研项目的管理方式也为提升科研质量提供了关键性的制度基础。

美国联邦政府并不直接管理大学(西点军校除外),对大学也没有直接拨款。

在这种条件下,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制度中有哪些要点支撑了管理的有效性?1、统一的科研委托行为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有14个内阁机构,100个以上的各类委员会。

它们都可以在本部门的预算中设计科研项目预算,分年度向预算管理办公室(omb)提出申请,经omb汇总提请国会批准后,这些联邦政府机构就可以委托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活动了。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联邦机构都必须遵守对高等教育机构、医院和其他非营利组织间协议的管理规定,统一经费拨付的程序和协议格式,保证了众多联邦机构按照一致的程序和要求管理他们和大学间的科研项目。

规范、统一的科研委托行为,还意味着大学间平等、独立的竞争地位。

美国联邦政府的委托项目对所有大学开放,不管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只要有能力承担科研项目都可以获得政府的资助。

从事实上看,联邦机构科研项目资助主要集中在几十所研究型大学身上,但是,他们获得项目资助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什么“头衔”,而是这些著名大学有能力完成这些项目,这和我国大学热衷于不断“升级”以便从政府那里获得各种各样“身份”,进入政府划定的各种各样的“重点圈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学治理的核心议题在于选择合适的制度来保证大学理念与目标的实现。

大学治理包括一系列问题:从外部而言,涉及到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从内部而言,涉及到大学的内部权力结构、大学各职能之间的关系等等。

美国联邦政府在资助科研项目时,承认大学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联邦机构委托大学从事科研活动,就是按照支出目的,而不是按照物品或者服务的性质进行划分的成本核算方式,充分尊重了大学内部各种关系。

2、尊重大学的经济利益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科研是大学最重要的收入。

而且,是真正的收入,不是账面上的数字。

美国联邦机构委托项目包括两类成本:人员成本和大学设施和管理成本。

科研项目一经批准,相应比例的人员成本就进入大学的收入账户,成为大学从联邦科研项目中获得的人员成本补偿收入;除人员经费补偿外,大学为联邦科研项目的完成还提供了不可明确分割的服务成本,如图书馆和办公室设施,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因此,大学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设施和管理费的收取比例,由大学和联邦机构的委托方讨价还价。

最后,所有向联邦机构提起的科研项目申请书都要经大学科研预算办公室、伦理审查办公室审核后,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送出,保证该大学所有的科研项目不存在有悖于大学理念的伦理问题,保证大学向联邦机构提出的成本补偿要求是严肃的和基于精确计算的。

在这样的成本原则下,大学教师可以独立地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但是其科研行为是作为雇员的行为。

大学作为机构与联邦机构洽谈合作事宜,签订合作协议,科研项目组只是一个按照功能临时架构的科研组织,从而完全尊重了大学的经济利益。

3、尊重大学与教师的聘任关系人员成本是否可以纳入科研成本,一直是我国大学教师和财政部门争论的焦点,也是大学科研经费使用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我国科研经费一般只允许承担5%的人员经费,而且不得用于研究者本人。

大学教师认为,科研项目主要成本是大学教师投入的人力和智力成本,科研经费不允许包括人员成本简直匪夷所思。

财政部门的理由同样充分,国家已经支付了你的工资,为什么还要支付人员成本?那样不意味着一个人拿两份、甚至更多份的工资吗?大学教师和财政部门的要求无法平衡,于是,大学教师只能在做科研项目预算时,把经常性费用放大,甚至购买不必要的设备。

最终,大学科研经费预算出现了非常滑稽的现象,即委托部门给多少经费额度,科研项目就能够预算多少经费,这从根本上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的严肃性。

美国的做法是,人员成本可以按照实际投入该项目的时间包括在科研成本中。

表面上看,这可是中国大学教师在从事科研活动时梦寐以求的,但是,该成本原则背后的人事制度却是大多数人没有看到的。

在美国,大学教师是大学的雇员,在聘用之初,大学和教师就根据各自的实力开始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教师一旦签订全日制聘用合同,就把所有工作时间都给了大学。

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时,首先要根据科研项目的大小,估计自己需要投入的工作时间。

例如,如果教师估计需要将1/3的工作时间用于该研究,则1/3乘以该教师的年薪,就构成了该项目的人员成本。

一旦项目获得了批准,则该人员成本进入学校的收入账户,大学就免除该教师1/3的教学时间,但他的薪金还是聘任合同约定的水平;如果该教师在一年内没有任何科研项目,则他的工作时间就必须由教学和社会服务时间填满。

所以,在美国大学,各学院院长的主要管理责任,就是为所有的员工找到足够的工作量,否则,就意味着学院雇佣了超过需要的教师,需要裁员。

以上人员成本计算方法,尊重了大学和教师之间的聘用关系。

无论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不能支配大学教师,包括公立大学教师的劳动。

大学教师的时间属于大学,政府要委托大学教师从事科研和其他活动,必须补偿相应的人员成本给大学,大学才能免除大学教师相应部分的岗位责任;成本原则保证了大学与其教师聘用合同的严肃性,保证了大学通过时间管理将教师组织起来。

4、尊重大学教学、科研统一的特点和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不同,大学的科研活动离不开教学。

于是,联邦政府认可研究生的奖学金包含在科研成本中。

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需要一个全日制的博士后,两个半日制的博士和一个全日制的硕士,那么,该博士后的工资、两个博士的半奖和一个硕士的全奖就可以包含在科研项目的经费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