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用与信用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信用管理
2、区别 (1)管理内容的不同 借贷——重点是资金管理,强调资金运行过程以 及与资金运行通畅的相关的各种因素(考察和评 估融资的风险,以及信用资金回流的概率) 道德——重点是受信主体的资信的管理,强调历 史过程中受信主体的信誉,以及与守信和失信相 关的各种因素(考察受信主体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来确定融资的风险和资金回流的概率)
信用的发展是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 规律中的。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 要求诚实守信,愈要求有序的信用交易。西 方发达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信 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 发挥了信用活动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 用活动快速发展的倾向和趋势。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形式日益多样化的借贷活动又极大促进了市场 经济的发展。 (1)借贷活动——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 率,增加市场资金运行总量。 借贷活动的广泛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 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市场资金运 行总量——促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2)信用的融资功能,实现了资金再分配,根据 资金的供求状况,资金从效率低的部门和企业 流向效益高的部门,从而实现资源优化和配臵, 促进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3、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作为信贷活动的信用 的发达其基础都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信用制 度是否健全。 信用环境好——诚信深入人心——制 度健全——借贷活动顺畅——降低信用风 险——扩大信用资金规模——优化配臵—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发 展。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四、信用与金融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的经济学含义 一般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经济学中的信用是指在社会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经 济生活需要,建立相互信任,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 一种承诺。 借贷活动是单方面的价值转移,并支付使用资金的 代价——利息。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社会、心理上的信任为基 础的,即授信人以受信人所作还款承诺和能力有无 信心为基础,并以此为决定是否授信。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1、信用具有社会性 (1)信用的社会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上。 信用实际是以信任为前提基础的,借款 者的信任实际上是带着对信用关系所具有 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并非凭空产生,而 是依赖于受信人的资信,取决于贷者的理 性判断。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 信用不仅是个体行为而是发生在授信人和受信 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行为主体时而是授信人时而是受信人。 信用的内涵及其表象形式愈加丰富,信用作为一种 社会关系也愈加复杂。 (3)信用具有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信用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
信用管理学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市 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臵,而 作为市场机制核心内容的商品交换的基本原 则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随着交 换关系的复杂化,整个经济活动被彼此相连、 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所连接。这种信用关系 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维系、支持、形成 市场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与市场,就 没有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基础,就没有人 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秩序。
信用形式 信用风险
经营管理理论、 所有权形式、 法人治理机构 运行机制等等
货币、资本、外汇、 黄金、保险等等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1、作为资金借贷的信用是从属金融的一部分, 由此决定着金融的变化制约着信用的发展。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直接影信用规模和 流向。 扩张、紧缩 当央行货币政策实行区别对待时,会引导 资金流向,改变信用资金结构。
信用、诚信、信誉、资信
2、诚信 诚信顾名思义即诚实守信,是自己对他人的承诺, 是一种行为规范。诚信“要”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诚信虽然也抽象地泛指信用的一般意义——守信, 但它更多泛指的是道德和社会文化,是人们参与社 会活动的思维方式、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 诚信更具有道德和社会文化的意义,它不象“资信” 和“信用”那样更具微观的经济学意义。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的含义 (1)信用的社会学含义 信用最早是一个伦理学的范畴,是指从 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 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履约行为。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信用包括以下含义: 第一、信用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际 关系中的相互信任和安全感。 第二、信用是一种人际关系,是发生在授信人 与受信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三、信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成为约 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守信的人得到社会 的推崇和信任,失信的人受到社会的谴责和 孤立。
信用、诚信、信誉、资信
资信等级与信用等级的区别: 资信等级反映的是自主偿债能力的强弱,信用 等级反映的是偿还债务的程度。 一般来说,资信等级高的债务人具有较强的自 主偿债能力,其信用等级也较高;而信用等级 高的债务人,其资信等级不一定也高。

信用对资信、诚信、信誉来说,具有普遍的意 义。资信、诚信、信誉是信用基础上派生的概 念,信用可以泛指。
信用、诚信、信誉、资信
3、信誉 信誉,指声望和名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抽象价值 和社会声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形象标 识。 信誉是系列信用行为累积的结果。 信誉能使主体从“一般信用”升华为社会资本形态, 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和价值资源。微观主体的信誉可以为其带来更大的 市场份额,可通过资产评估转化为价值计入无形资 产。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4、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同金融业关系密切。 (1)影响信贷活动的信用规模和结构,进 而影响其稳定。 (2)信用环境缺失,会引起资金融通混乱。 (3)信用环境缺失,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五、信用的作用
1、信用具有流通的职能 各种信用工具,从一定社会程度上来讲可 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 2、信用具有分配的职能。 可以将收入转化为资本,可以使一切闲臵的 资本转化为显示的资本,投入生产或流通领域。 3、信用通过创造信用工具和信用交易方式刺激、 调节并加速消费,扩大了需求,有力带动和促 进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8、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建立商业信用体系可以为优良企业创造一个 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同时有助于将有着不良行 为的企业逐出市场。 9、规范市场秩序。 信用好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回报和机Fra Baidu bibliotek;反 之,则市场机会少,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企业 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信用等级。 10、提高社会管理部门的效率。 各个部门将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使工作更加迅速、方便、效率更高。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 (1)伦理——是一种价值观 诚实守信的得到社会的推崇和信任,失信 受到孤立和谴责。 当人们都认同并遵守这种价值观和道德准 则的时候,信用环境就会优化,失信的行 为就会减少。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从文化特征看——不同文化背景对信用 具有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背景下,注重节俭,量入为出。 在西方背景下,透支习以为常,超前消费 现象比较普遍。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3、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信用的基 础特征。 即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的条件 是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 价——利息,信用是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改变了资金的使用 权。 。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1)通过信用方式融资,促成了资金的再分配和利 润的平均化。 (2)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 大资本通过银行信贷的支持,在竞争中加速对小资 本的吞并,使资本更加集中。 把零散的,用作积累的利润汇合成巨额资金追加扩 大再生产,加速了资本积累的过程。 (3)节约现金流通和各项费用,加速资本的周转。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金融机构的所有权状况、法人治理结构、运 行机制、管理水平等会影响资金的规模、机 构、甚至信用的发展。 3、信用具有独立性,也影响着金融。 (1)信用规模超长增长——通胀——紧缩;信 用规模过小——通缩——扩张。 (2)信用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风险,导致 金融体系不稳定,信贷结构不合理。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4、信用创造了流通工具和转账结算制度,这广泛代 替并减少了货币的使用,而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 5、扩大市场规模。 如果一国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仅使用现金交 易,所能周转的交易数额有限,市场规模必然相 对较小。 6、为企业开拓市场。 如果企业愿意向客户提供赊销,就可以使更 多的客户愿意立即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劳务,由 此实现扩大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目的。 7、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3)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对信用的理解应该是指社会道德上的诚实守信 和经济上的偿付能力的统一,是社会伦理意义上的 信用在经济具体领域中的交融和运用。 信用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从 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其内涵 是信任、资信、诚信;二是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角 度阐述,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其内涵则是以偿 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接待行为。
金融通常定义为 资金融通,,但实际 上金融的含义更为广 泛。 金融的涵盖面很 宽,作为借贷行为的 信用只是资金融通本 身的问题,它是金融 这个大范围内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它要 受金融业发展的制约, 而又反过来制约整个 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 (资金融通)
对象——货币
方式——信用
机构——金融体系
市场
货币理论 货币的实质 央行货币政策等等
信用、诚信、信誉、资信
4、资信 资信是指与信用活动相关的各类经济主体(包括各 类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自主履行其 相关经济承诺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一种承诺,资信则是这种承 诺能否自主如期履约的能力。履约能力和可信任程 度与履约状况和守信程度是“因”与“果”的关系。 资信是对信用风险的预期,资信的概念,把信用风 险从“事后”确定前移到“事前”预期,并以“事 后”的状况来检验。 资信等级是对未来如期履约能力强弱的判断。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4、几者的关系 经济范畴和金融范畴的特征与社会性和文化 性紧密相连。 (1)以信用方式融通资金,授信者不仅要考虑能 否获得利息,更要考虑能否安全的收回资金。 (2)对受信者的资信进行评估:资信好——放款; 不好,要么不不放款,要么提高条件。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三、信用与市场经济 1、作为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学含义的 信用是与市场经济紧密关联的,它随着市场经济 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规模日益 壮大,机构更加完善,形式日益多样化。 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社会分工和私有 制——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赊销预付等商业行 为——银行信用、国家信用、证券信用等一系列 信用形式。
信用、诚信、信誉、资信
我国语言学中的信任、资信、诚信、信誉虽然 都源于“信用”,但从经济学的层面来看,它们的 内涵是有差别的。 1、信用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 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 程。 信用等级就是信用交易后以受信方的信用记录为主 要衡量标志的风险程度。不同的信用等级则反映了 不同的信用记录和信用风险的差别。
第一章 信用和信用管理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一、信用内涵的界定 1、《辞海》中对于信用的内涵给出了三层的含义: 一是“信任使用”; 二是“遵守承诺,实践成约”,从而得到别 人对他的信任。 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 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 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等。
第二节 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是指授信者对信用交易和受信主 体的资信进行专门管理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 防范信用风险,确保信用资金运动顺畅进行。 一、信用管理的范围 1、范围 以借贷为内涵的信用资金管理——确保授信主 体及时收回资金,防范信用风险 以道德为内涵的资信的管理——利用历史数据, 通过资信调查、征信、评级等手段正确评估受 信主体的信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