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风险的财税法控制分析(doc 6)

合集下载

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资金缺 口越大 , 在缺少 合法 融资渠道 的情 况下 , 通过各 种方式 现行财税体制未能完全适应社 会主义市 场经济 的发展 的需 广 , 要 。我 国现行 的财政体制许 多都 是计划经济 时期或者 过渡 时期 集资 、 担保所带来的 隐性债务就越多 。又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的隐 很难对其行为加 以约束。 因此 , 目前地方政 府的各种 融 对 的产物 , 已经不 能完 全适应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不 断发 展的需要 , 蔽性 , 在 允许 地方 财政体制缺陷 已经成为构成 地方财政 收支风 险的主要 因素。 当 资方式加以规范化显得非常急 迫 , 条件成熟 的地 区 , 前我 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 面 : 划分 尚未 明晰 , 造成地方财政支 出随意性大 、 束性 不强 、 出规 约 支 政府发行市政债券 , 以解 决它 的资金缺 口问题 。当然 , 还要做 好 3 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 、 缺乏相应的偿还机制 和
以组织财务 、 材料人 员 , 充分利 用当代 的电脑和 网络技术 建立 一
个 近两年公 司材料采购对 比分析数 据库 , 随时添 加最新 数据 , 目成本 , 并 固然要项 目部全体人员 按照成本分解 的责任 目标认 真管 各项 目部可 以在 联网 电脑上 直接 查询所 需有 关信 息 , 比如采 购 好 , 但是项 目主管会计 有着不可低估 的作用。成本的分解 、 划、 计
5 %以上 , 0 要把管理费用开支降下来 , 应该做到 以下几点 : 一是总 作 。派出单位对主管会计的各项工作 , 明确考核标准 , 每年 由财务 额控制 , 年初 制订 开支计划 , 按费用开支项 目逐一核定 指标 ; 二是 部 门和人事部 门共同考核 。按考核 分数给予奖惩 。

财政工作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财政工作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财政工作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财政工作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走过的道路,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财政工作的风险与防范措施,一直是财政工作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2023年财政工作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一、现状在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的财政形势。

实施“去杠杆”等一系列政策,愈发需要防范财政风险,把握风险处置分寸。

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不良资产持续高企。

此外,公共资源配置监管仍需加强,扶贫等领域的资金管理也亟待完善。

困局的存在,必须给财政工作人员敲响警钟,寻找防范和解决的方法。

二、问题1. 预算管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各部门预算管理不规范,填报数据虚高、弄虚作假等现象时有发生。

各级财政部门更应注重预算管理的质量,加强预算实施的监督与评估,健全预算法制和制度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管理的精度和可信度。

2. 财政监管能力有待提高财政监管能力的提高,是加强预防和应对财政风险的关键举措。

当前我国财政监管仍存在一定欠缺和不足,包括监管手段不够灵活、机制不够完善、监管结果不够理想等问题,防范财政风险的能力亟待提升。

3. 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扶贫、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更加严密的监管措施。

当前,一些地方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操纵资金等问题。

为此,加强资金监管、管理和运用仍然是必要的。

三、未来展望1. 加强预算合理性监督在财政方面,需要实现预算合理性监督。

制订预算,保证其合理性,可以保障财政稳健。

同时,还应增强预算管理的质量。

补短板、建设社会保障、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增量投资,提高预算管理和使用效益。

2. 完善财政监管体系完善财政监管体系和强化风险管理和防控,是未来财政工作的必要前提。

科技手段、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对财政管理整体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高效的管理制度能够对财政管理进行规范和控制,避免盲目决策。

3. 规范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管理和运用的规范,对于未来的财政工作来说也具有重要作用。

探究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探究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探究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我国财政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政府财政压力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财政预算透明度不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到位•政府采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财政浪费和损失•腐败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也会导致财政损失为了控制这些财政风险,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和监管措施:债务管理针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和风险的增加,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法律规定和监管。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债务必须按照项目进行,切实确保债务使用与项目建设相一致,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盲目举债。

此外,为了监管地方政府债务,中央还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包括国务院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和信息公开等,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监管体系。

预算管理为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该法规定了财政预算制度包括起草预算、审批预算和执行预算三个环节,采取多部门参与协同制定、公开透明,专项执法和司法监督等方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

此外,财政预算的监管也日益加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政府过紧日子条例》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管,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采购管理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渠道之一,采购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财政支出的效益。

为了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损失,我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政府采购管理的法律框架主要为《政府采购法》,该法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程序、原则和规范,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采购职责和监管机制。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政府采购价格行为规定》、《政府采购失信责任追究办法》、《政府采购评审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和规范。

反腐治理贪污腐败是导致财政损失和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加强反腐治理,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央八项规定》等文件和规范,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和制度,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财政损失和浪费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和公共组织,其财务管理工作关乎国家财政安全和公共资金的有效使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面临着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国家财政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预算执行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根据国家财政拨款和年度经济计划编制的,预算执行不到位可能导致部门财务困难,甚至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

部分地方政府或单位向国家发出的支出未得到拨款,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工资、奖金等,严重影响了单位正常运转。

2. 资金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如何管理这些资金,防范资金流失和滥用,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单位可能存在资金安全隐患,如未经批准将资金用于非法用途,或者在资金上存在管理混乱、滥用职权的情况,都属于资金管理风险。

3. 财务造假和失职风险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如虚报、冒领、挪用公款等不当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单位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一些工作人员可能因失职或渎职,导致单位遭受财务损失,这也是一种财务风险。

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定期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确保其与时俱进、符合实际情况。

2.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包括财务控制和业务控制两大方面。

财务控制包括资金管理、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控制,业务控制包括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3. 加强监督和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财务问题。

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审核,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企业财税风险防范与对策分析

企业财税风险防范与对策分析

企业财税风险防范与对策分析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肩负着巨大的财务管理责任。

除了要切实落实经济责任制,更需要在税收政策或财务法规等方面具备合规意识,掌握财税风险防范技巧,以保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企业财税风险,以及防范策略。

一、了解财税政策和法规首先,企业应该全面了解现行的财税政策和法规,以免盲目操作导致违规。

例如,企业要在资金使用上遵循合理原则,不能将资金以外的财务人员软硬兼施地让付款。

同时,企业还应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相关的财税政策和法规,如增值税退税,免税政策等。

此外,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税收优惠措施来优化财务状况,提高利润。

二、加强财税内控管理企业要加强对财税的内控管理,建立完善的财税条例和制度,确保内部管理通过对所有确认方的审核和授权,以确保资金运营的公开透明和合规性。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也是进行财税内控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比如ERP系统和财务软件,可以满足企业全面、精准、快速的数据管理和流程控制需求,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财税合规意识企业要加强财税合规意识,尊重税收法律体系和监管,并积极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的纳税管理工作,不违规操作以及故意纳税申报细节漏洞错过了支付正当应缴税款的情况。

实行内部制度审计,通过市场调研和对主要竞品的分析,监督和管理公司内部的人员行为和管理流程细节,保证所有操作符合财税的合法、合规和透明化规范。

四、开展财税培训和舆情管理在全员财税合规的前提下,开展的财税培训和舆情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财税培训主要指对财税法规和财务制度进行培训。

除此之外,运用可靠的公关渠道和透明报告机制,及时公布所行使的各项合法权利和公共事务,增加市场信任和法律安全感。

这样可以降低舆情炒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企业信用和市场价值。

总之,为了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财税风险并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范风险。

”尊重法律法规,开展培训,建立财税内控管理和财税合规意识,对企业而言都是搭建一个健康的企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愈发严峻。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进行分析。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内控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最大化保障财务安全。

其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会计核算和账务管理,严格实行财务制度,杜绝会计舞弊和财务漏洞。

2.制订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保障各项收支款项的安全有效。

3.加强对后勤管理的监控,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准。

4.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与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以上措施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为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外部监管,提高管理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与监管单位的沟通和配合,紧跟时代潮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加强与审计、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应对财务风险,及时解决问题。

3.增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训,加强员工业务技能的提升,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和工作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2.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指导思想和管理水平。

3.加强法律意识宣传和教育,了解相关法规和政策,严格遵守财经法规。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管,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才能真正做好防范和控制工作,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

研究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研究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引言财政风险是指在财政运作中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或财政困难。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政风险对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财政风险,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

本文将探讨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措施,并分析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1. 财政风险法律框架的建立我国财政风险法律框架的建立始于1994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财政风险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当前,我国的财政风险法律控制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风险法律控制的基础。

该法规定了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等程序,明确了财政收支的管理责任和实施方式,为财政风险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则规定了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程序和标准。

该条例对于打击财政腐败和保护财政资金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措施2.1 政府预算控制政府预算控制是我国财政风险法律控制的核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每年的财政预算需要经过立法程序进行审议和批准,确保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稳定性。

2.2 预算执行监督为了确保财政预算的执行和使用符合法律和规定,我国建立了严格的预算执行监督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审计监督、预算调整和核准、绩效管理等环节,有效地控制了财政风险的发生。

2.3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规定了财政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处罚措施。

对于财政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起到了强力震慑和警示作用,维护了财政秩序和稳定。

2.4 政府债务管理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政府债务管理成为财政风险法律控制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政府债务管理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法》等法律法规,确保政府债务的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

3. 财政风险法律控制的效果和问题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面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等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本文将重点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原因以及防范和控制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1. 政策性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受政策性的强烈影响,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其财务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2. 资金来源单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自身财务状况受政府财政状况的影响较大,资金来源单一,财务风险较大。

3. 服务属性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其财务活动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非盈利为目的,因此在财务风险的处理上也具有自身特点。

4. 管理体制相对宽松:相对于企业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宽松,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容易产生混乱和纰漏。

2. 预算管理不足: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财政预算管理不足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4. 资金使用效率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实现资金的最大利用对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运作流程、会计核算准则、内控制度等,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和透明。

2.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合理规划和分配财政预算,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4.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包括财务内控、风险防范内控等,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与透明。

5.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财务风险评估、控制策略与措施制定、监督与评价等,确保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6.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金融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与透明。

探析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探析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探析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同时发展速度的相对放缓,中国的财政愈来愈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广大的学者专家的重视。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中国的财政的风险问题。

对于中国存在财政风险这一命题,基本来说,没有人有异议。

但是,对于财政风险的可控制性和控制的方式,争议颇多,笔者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对此进行一定的阐述,尤以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为主。

关键词:财政安全隐性债务财政结构法律控制财政安全怎么样的财政才是合理的安全的财政呢?笔者在翻阅了有关的资料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如果政府能够长期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则政府财政是可持续的,换言之就是没有财政危机;其次,尽管在相当长时期内不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但政府能够通过发行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则政府依然可以是可持续的。

最后,如果在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机制,当财政脱离平衡状态之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财政恢复或趋于恢复平衡,则政府的财政状态仍可定义为稳定可持续的。

能够做到上述三点的政府的财政才使健康的财政,那么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财政风险在中国,就目前看来,政府正在试图通过发行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以达到财政危机的解决。

因此,国债构成了政府财政赤字的组成部分。

但,应当指出的是,国债并没有充分反映政府的实际负债规模和财政风险水平。

这是因为,一般来说,政府债务分为四大类型,不单有国债这样的显性直接负债,还有隐性直接负债,显性或有负债,隐性或有负债。

平时关注的债务是第一类,显性的直接债务,其他三部分基本不大关注,也没有列入政府的正式财政报告里。

中国政府实际负债规模大于公布的国债数。

第一、粮食经营亏损挂账。

从国家权威机构获得的数据表明,由于粮食过剩,国家财政用于粮食保管费用、利息和价差亏损补贴(移库、陈化粮抛售、军供)等方面的支出不断上升,负担沉重。

目前,中国粮食的亏损挂账数额非常庞大,如果不加快改革将会对财政构成非常大的压力。

第二、“三位一体”的银行、企业、政府债务在中国,所有的隐性财政风险中,金融业所占的比重最大,问题也最严重。

财税法律风险分析与避免

财税法律风险分析与避免

财税法律风险分析与避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税法律风险也愈加凸显。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下,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更需要谨慎对待财税法律风险,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誉风险。

因此,本文将对财税法律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避免财税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财税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财税法律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对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的缺乏或不妥善处理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1.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最为常见的财税风险,包括资产损失、负债风险、经营亏损等情况。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资产损失:企业因为经营不善、不当投资等原因导致资产损失,例如:因为工艺陈旧或市场需求下滑等原因,企业不能及时调整制造方式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员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造成财务损失;(2)负债风险:企业所有权及财务决策权分离,导致企业高管不合理决策和过度拓展业务等原因导致资不抵债、停业倒闭等情况;(3)经营亏损:由于生产经营不善,企业面临无力偿还债务、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导致经营亏损。

2. 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税务方面处理不当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逃税或欠税:企业为追求经营利润,行使不诚信行为,包括虚假报税,隐瞒收入,以及虚开发票等,导致企业被税务部门查处,面临罚款甚至将公司吊销的风险;(2)税务纠纷:某些企业由于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或不当解读税务观念,由此导致与税务部门存在解释不同,事后被税务部门追缴税款或罚款的情况等。

3.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中,由于对法律法规、合同、诉讼风险等不熟悉或不慎处理,导致的相关风险。

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合同风险:企业签订的合同未经细致、认真审核,导致协议可能存在漏洞,导致合同风险;(2)知识产权风险:企业为了赚取高利润而存在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导致知识产权诉讼风险;(3)劳动法律风险:企业对于员工权益保护不力,面临劳动和社会福利的不健全性风险。

财务税务风险点和控制措施

财务税务风险点和控制措施

财务税务风险点和控制措施概述
财务税务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确保财务操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财务和税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确保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

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财务和税务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同时,建立风险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风险时能够迅速应对,降低风险损失。

4. 合理规划税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税收,降低企业税负。

同时,要避免采取过于激进的避税措施,以免引发税务机关的关注和调查。

5. 强化信息沟通: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确保财务和税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同时,与外部相关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及时获取政策和信息动态,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6. 定期进行自查自纠:企业应定期开展财务和税务自查自纠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

同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各项检查和审计工作,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7. 应用科技手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提高财务管理和税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重视,确保企业财务和税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财务税务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探析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探析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探析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引言财政风险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是确保财政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析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措施,并分析其问题与不足之处。

财政风险的概念财政风险是指财政收入、支出和债务等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财政体系的不稳定或破产。

财政风险对国家经济稳定造成威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问题。

我国财政风险的现状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包括:财政收支失衡、高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导致财政收支失衡的风险增大。

同时,我国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负担较重,可能带来未来偿债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日益突出,可能对整体财政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1. 财政法律框架的建立我国财政法律框架的核心是财政法。

财政法规定了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度和程序,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税收法、预算法、债务法等,以规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2. 预算管理和控制预算管理是财政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确保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过度支出和债务问题。

预算法规定了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程序,同时明确了预算内的收支范围和用途,加强财政分权和责任制度,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我国建立了债务法律制度,为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措施。

其中,债务限额制度、债务审计制度、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等,对财政风险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国家还加强了债务信息披露,提高了债务透明度,为防范财政风险提供了有效手段。

###4. 财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财税政策是财政风险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

我国通过财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稳定和财政收入增长。

探究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探究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引言财政风险是指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财政债务过高等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

作为一个国家发展中重要的经济风险,财政风险的控制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针对当前的财政风险,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控制措施,以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究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方法和策略。

财政风险的特点在探讨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前,有必要了解财政风险的特点。

财政风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系统性:财政风险往往涉及整个国家财政体系,一旦发生风险,可能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2.不确定性:财政风险的发生时间、程度和影响都是不确定的,预测和控制难度较大。

3.复杂性:财政风险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4.连锁反应:财政风险可能引发经济领域其他风险,如金融风险、经济衰退等。

针对以上财政风险的特点,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控制措施,以规范财政管理,减少财政风险的产生和扩大。

法律控制措施下面将介绍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1. 预算法律控制我国预算法是财政风险控制的基础性法律。

预算法明确规定了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程序,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在预算编制阶段,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防止支出超过收入。

在预算执行和监督阶段,政府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符合法律规定。

2. 债务管理法律控制我国债务管理法是保障财政风险控制的重要法律。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债务的发行和偿还程序,规范了政府举债行为。

对于过度举债、债务风险较高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和限制条件,以减少财政风险的发生。

3. 财政监督法律控制财政监督是保障财政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我国有关财政监督的法律规定了财政机关、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职责和权力,加强了对财政收支情况和资金使用的监督。

财政法的财政风险

财政法的财政风险

财政法的财政风险财政法是一门研究国家财政收支、管理和调节的法律体系。

财政法旨在维护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保障国家财政安全和经济发展。

但是,财政法也存在一定的财政风险。

本文将就财政法的财政风险进行探究。

一、财政预算风险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支的基础。

财政预算的编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全局和需要满足各种社会需要。

然而,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常常会出现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偏差,导致财政预算的执行困难。

例如,财政预算的收入预算过高,支出预算过低,导致政府的收支平衡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财政赤字。

政府收支平衡的失衡不仅会影响到政府的信誉,也会影响到整个财政体系的稳定。

二、财政调节风险财政调节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职能。

财政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公共支出、财政投资等手段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然而,财政调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为财政调节的实施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财政状况等等。

如果财政调节不合理,就会导致经济过热或者过冷,甚至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

三、财政监管风险财政监管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财政监管可以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监督。

然而,财政监管也存在风险。

如果监管不力或者财政监管程序不合理,就会出现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从而对国家财政造成损害。

例如,政府管理不善、警惕性不够、制度不完善等等都可能导致财政资金的被侵害和损失。

四、财政风险管理财政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财政风险管理来最小化损失。

财政风险管理涉及到政府决策、财政管理、财政监管等多种方面。

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批和财政调节的规范。

财政部门应该落实好预算执行和监管责任,加强对内部管理和财产管理的监督。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财政监管机构和财政检查机构的执法力度,保障对财政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置。

总之,财政法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法律体系,既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又有可能存在风险。

财政预算风险、财政调节风险、财政监管风险和财政风险管理,都是影响财政法实施和财政稳定的重要因素。

财务管理中税收风险控制探析

财务管理中税收风险控制探析

财务管理中税收风险控制探析摘要:税收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工作,做好税务风险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随着中国税收政策的调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税收风险控制,很容易造成税收风险,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鉴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分析,税收风险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税收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常态问题与对策。

旨在更好的提高企业税收风险控制水平,促进企业良好经营。

关键词:财务管理;税收风险控制;问题对策合理的税收风险控制不仅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要求,更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企业的税收风险会受到政策、内部控制水平、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外部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此,想要有效降低税收风险,企业必须要做好内部控制与管理,这也是有效实现企业内部税收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从而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与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目标方针。

一、分析税收风险控制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一)税收风险控制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经营是为了获利,这就像是运动员训练为了获得好成绩是一个道理,也是共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很多因素有关,而企业的成本因素是企业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之所以说税收风险控制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因为,通过合理的税收风险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节约因税收风险所带来的成本支出,从而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税收风险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生存的关键内在力量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营销、技术、生产等各个环节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企业通过税收风险控制,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优化管理与升级,对企业的税收风险进行预警、分析、控制,从而降低税收风险。

从立法角度谈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从立法角度谈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从立法角度谈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摘要」财政风险是财政学的基本范畴。

准确地认识财政风险,采取各种措施对其加以控制,从而减少和避免其给国民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困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立法角度探讨了对财政风险进行法律控制这一问题。

「关键词」财政风险法律控制一、财政风险的概念和类型所谓财政风险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财政收支发生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进而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换个角度说,财政风险实际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财政风险通常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内生性财政风险和外生性财政风险。

内生性风险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内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该风险导致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导致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2)财政立法滞后且有关法规制定不尽合理;(3)财政管理制度与专项管理制度不健全;(4)事前、事后财政监督不力等。

外生性风险则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如经济运行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导致的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的风险。

内生性财政风险具有理论意义上的风险属性,而外生性财政风险实际上属于财政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内生性风险比较容易化解,而外生性风险更难于控制。

在我国,财政风险通常倾向于按照具体财政活动类型来划分,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并且都属于内生性风险:(1)源于收入方面的财政风险。

如中央政府可调控财力不足,主要收入来源不稳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国际比较)均偏低,税基被侵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等。

(2)源于支出方面的财政风险。

如支出体制的惯性及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新问题使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在民间投资尚未成功的启动情况下,财政投资也仍面临着继续扩张的压力,财政支出结构不甚合理,财政“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等等。

研究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研究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研究我国的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财政风险的定义财政风险是指政府的财政运行中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困境,或者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财政耗资等。

财政风险的存在与否对于政府的财政运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财政风险的影响财政风险对于政府的财政运营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财政赤字会导致政府财政收支失衡,严重影响政府的财政稳定。

如果政府的财政赤字长期存在,将会对国家的信用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形象。

其次,政府债务的高企,不仅有可能导致利息支出增加,进而给未来的政府财政背负巨大的债务负担。

最后,财政耗资会限制财政的运营,导致政府的经济发展受限。

法律控制财政风险为了控制我国财政风险,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法律控制措施。

预算法预算法是指国家进行财政最基本管理的法律。

它明确规定了财政的管理体系、预算编制和执行、政府债务规模和限制等重要内容。

通过预算法的实施,有力地约束了政府的财政行为,保障了社会公共利益。

财政法财政法是针对国家财经活动中产生的财政问题制定的一部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的财政收支、出借与借款、债务保障等内容,与预算法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形成了国家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

债务条例债务条例是我国针对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在向政府借款和向债权人偿还借款活动的设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其中包括借款的合法程度、借款的方式、利息计算、偿还方式、逾期利息等重要内容。

城市基建投融资条例城市基建投融资条例是我国针对城市建设和投融资活动进行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它明确规定了政府和建设单位、金融机构、市场机构等各方面的合法行为,保障了城市基建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我国财政风险的控制,需要通过法律措施来加以实现。

预算法、财政法、债务条例以及城市基建投融资条例,是我国政府进行财政风险控制的主要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可以引导政府合理运用财政资金,规范政府债务行为,促进公共财政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浅谈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

浅谈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浅谈我国财政风险的法律控制一、财政风险的界定所谓风险,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

而财政风险是在财政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目前我国财政界对财政风险的内涵,主要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核心问题在于财政的债务承受状况、承受能力以及债务变动对财政收支平衡的危害。

结合财政债务变动和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一些学者又把财政性资金在各个部门、各层环节之间的配置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也作为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

概括而论,当前我国的基本观点认为,财政风险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以及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民经济良好运行,从而造成社会危害的可能性。

就其具体内容,大致可以按宽和窄两个口径划分财政风险。

(一)窄口径财政风险。

即以财政赤字等财政直接负债衡量财政风险,主要指标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欧元区”成员单位的财政健全标准,即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财政赤字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国内称之为赤字率和债务率)。

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3%,但我国财政赤字余额占GDP的比重还只有16%,由此而看,我国财政还有一定的举债空间。

(二)宽口径财政风险。

1.所有债务。

这一指标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经营带来的风险、财政投融资带来的风险、外债带来的风险和社会保障支出带来的风险。

依照该标准使我国实际的财政风险远大于财政直接负债规模。

2.财力的结构变动。

一是财政性资金的横向分布情况,其主要衡量指标是预算内外、体制内外资金的规模和比例关系。

其基本观点是预算外和体制外资金过大,意味着财力过于分散,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因此大大削弱。

二是财政性资金的纵向分布状况,其主要衡量指标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比例关系,一般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即“两个比重”)为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风险的财税法控制分析(doc 6)
财政风险的财税法控制
「关键词」财政风险法律控制
「正文」
一、财政风险概述:
财政风险是指财政面临支付危机的可能性,集中表现为赤字和债务的膨胀,当这种膨胀超过一国经济和社会承受力时,将演变成财政危机,引发一国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和社会动荡。

如立足于社会各个领域的风险都会转移到财政,政府财政是社会最终风险的承担者;准国债规模也不应该太大,不能只看帐面债务,还要看政府各部门发行的债务。

财政风险包含内容广泛,既包括财政系统的内部风险,如财政政策风险、财政体制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等,还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并转化到财政领域的私人风险和一般公共风险,或称外部风险,如自然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社会经济运行风险和战争风险等。

从某种程度来讲,外部风险是无法或者很难控制的,人类生存的世界本来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因此,对财政风险的研究多侧重于内生风险,本文也把财政风险的讨论局限在内生风险的范围内。

财政风险的内涵尽管现在对财政风险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其内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说法,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多数侧重于从政府债务的角度来研究,也有的是按照传统的收入、支出、平衡、管理的思路来研究的,诸如收入风险、支出风险、赤字风险、债务风险等等。

[1]
二、财政风险的成因:
从财政系统内部各种不利因素角度来看,这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1)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导致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2)财政立法滞后且有关法规制定不禁合理,(3)财政管理制度与专项管理制度不健全,(4)缺乏必要的公共决策过程,(5)事前、事后财政监督不力,(6)政府官员道德问题和职业技术问题。

按照具体财政活动类型划分财政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2] (1)源于收入方面的财政风险。

(2)源于支出方面的财政风险。

(3)源于公共投资的财政风险。

我国财政支出中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投资,或资本性投资,这种投资与私人投资在风险影响方面具有大体相同的性质。

(4)源于预算赤字的财政风险。

(5)源于国债管理的财政风险。

在我国明显存在着国债资金使用缺乏经济效益、税收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国债几乎都要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运作。

这样,在财政困难未能扭转的情况下,国债规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此外,还有(6)政府财政的公共风险;(7)政府财政的制度风险;(8)政府财政的系统风险;(9)官员道德风险与职业能力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财政危险还可以看成信用活动中的危险:[3] 公共部门的受信活动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社会筹集资金,用于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政府向社会发行债券,包括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和国际债券;2、政府借款,主要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借款、各级政府之间的借款和国外借款;3、财政部门通过金融部门从社会各界以有偿方式吸收的存款,主要包括邮政储蓄和社会保险基金。

具体而言,刘尚希博士曾提出提出第一可能导致财政危机的是金融危机,第二个是养老金风险,第三个是地方财政危机。

[4]
三、财政风险的对策:
财政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非常严重,动辄随之以社会危机、动荡。

于是,防范财政风险也是一个全社会全面的工作,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财政学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

下面尽从法律的角度,尤其是与财政风险联系紧密的财税法学角度,谈谈对财政风险的控制。

(一)对经济、金融的规范、控制
1.完善经济责任制
2.增强银行独立性
银行的受信活动主要是银行以债务人身份与社会各界进行的信用交易,包括吸收存款、各种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形成银行的负债。

银行的授信活动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融资,形成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信贷、信用证、进出口押汇、贴现等业务。

银行的授信活动是银行效益的直接来源,但也会给银行带来损失,形成不良资产,严重的可能导致银行倒闭,引发社会动荡。

[5]
然而,众所周知,我国的银行呆坏账比率非常之高,在这样高的呆坏账比率之下,银行体系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国家声誉起了关键作用,相应地,国有银行集中的不良资产,也必然意味着巨大的财政风险。

[6] 从现实考虑,我国银行一旦独立,脱离了国家的声誉保护,不良资产引发的社会动荡的严重性可向而知。

两者间这种过分的依赖大大增加了财政风险。

故而,应当增强银行的独立性,逐渐进行银行改革:比如,增加商业
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合理渠道,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确保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从社会上吸纳资金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减轻财政负担,缓解财政风险。

要求商业银行提取充足的呆账准备金,如不能一次到位,应制定时间表,要求逐步到位,以建立呆账核销机制,减少虚假利润,保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同时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和手段,加大处置力度,提高回收率。

[7]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社保基金缺口引致的财政风险。

关键在于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

1. 完善转移支付。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是避免困难地区财政危机爆发。

财政要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财政联邦主义对体制的要求则是实现“分级管理”向“分级所有”的转变,将权、责、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地方政府能因地制宜地举债或进行地域间转移支付。

2.还可考虑适当扩大对社会公众扩大征缴范围,提高征缴率,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等。

(三)加强国债管理,完善国债体系
针对财政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现象,结合财政法基本原则,在国债管理方面给予重视。

1.财政民主原则:财政民主原则要求人民通过一定得方式对重大财政事项拥有决定权。

要逐渐实现民主理财——财政的公共选择机制,比如人代会究竟能对财政支出规模控制到什么程度?预算是不是确实能由人代会审议,并做到公开透明?一年预算,预算一年,这种预算不具有法制性和刚性,法制的控制力对预算的约束力不够。

财政部作为行政分支本身也需要制约。

加强财政部对显性、隐性债务的调控能力,控制好支出规模。

[8]
具体地说,就是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及财政投资行为,完善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政府间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又如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以缓解地方政府资金缺口。

[9]
2.财政法定原则:我国目前的国债体系非常简单,法律制度不完善,在实行方面不免不够“依法”(很多复杂情况“无法可依”),只有优化国债结构,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完善国债法制才能在此基础上,财政法定,加强国债管理,强化国债投资的使用效益。

3.财政健全原则:通过税制改革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进而减少赤字规模是必要的,但除非出于修改不甚公平且为低效率的现行税制之考虑外,税制改革的重点不应放在提高税率和增加新税种方面,而应放在降低税率并强化税务征管以减少税收收入的流失,以及降低税务征管工作成本方面。

[10]
4.财政平等原则:包含着对正义的价值追求,从制度上主要体现一种平等的对待。

例如,优化支出结构: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分配,这一点分税制以来已经改善了很多;在项目和部门间的分配:比如中央财政似乎对基础设施的“软项目”投资不足。

[11]
体现之一——教育。

对职责之内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尽义务投资严重不足。

例如,相当多的西部地区颇为贫困,农民很少或基本没有现金收入,基层政权靠摊派来维持“民办学校”和自身的生存。

体现之二——农村投入。

中央财政似乎漠视了农村仍然是持续的净剩余流出的地区。

在县以下金融机构基本被撤裁之后,通过国有或民营金融机构向农村注资资本已不现实,那么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投融资便利就势在必行,但这一块却恰恰是比较匮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