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花卉写生

花卉写生

花卉写生写生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花卉写生自然是对花描绘了。

但我们对写生二字做一些研究,就会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中国画中描写花果、草木、禽兽的绘画,也叫写生”(见辞海)。

这个近似定义的解释看来使人费解,因为中国花鸟画并不都是直接对实物描绘。

《辞源》中用实例对“写生”二字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五代前蜀滕昌祐、后蜀黄筌与子居寀、宋赵昌等,都以写生著名。

滕初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

黄筌等画花,用笔极细,几乎不见墨迹,惟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其家多养鹰鹘,以供摹写,故最善画翎毛。

赵昌每于晨朝露下时倚栏细看诸花,即调色彩描写,自号写生赵昌……。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花鸟画写生已蔚然成风,而且已成为一种主要创作方法。

因此我们对花卉写生的概念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对花写照,是具体的面对实物直接描绘的方法;二是只写花之生意、写花之生机,是指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

这第二方面是始终贯彻在从生活感受到创作完成的全过程,是写生的本旨。

石涛说:“天以生气成之。

画以笔墨取之。

”“必得笔墨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处之,巧夺天工者在此生机生气。

”朱屺瞻说:“写生须写出活处,写出其生机生气,写得死僵无生意,便根本违背了写生的本旨。

”我们要全面领悟“写生”二字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花卉写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一、优秀的民族传统翻开中国花鸟画史,不乏师造化的写生高手,五代黄筌在殿壁上画了四时花竹和雉鸡,飞鹰见了连连振臂想飞去捕捉,这不能不说已达到了“和生者毕肖”的程度,我们现在还能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珍禽图:中见到他精湛的写实能力。

和黄筌同时代的徐熙画花卉:叶有向背、花有低昂、花光艳逸、晔晔灼灼,使人目识眩耀”。

这也应该说是形完、意真,做到形神兼备了吧。

到了宋代,花鸟画更加成熟精妙,显示了极强的写实功力。

传世的“枇杷绣羽图”、“果熟来禽图”、“出水芙蓉图”以及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赵昌的“夹蝶图”等等,在当代美术院校教学中仍然作为重要临本。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

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

“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

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

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

擅长中国画。

自幼得书画家传。

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

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

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

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

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

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

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

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

湖南株洲人。

擅国画。

株洲市搬运站。

自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

作品入选全国美展。

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

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

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

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

宁圑躅爾.经典I近现代专题CH'NfcSfcl'Airj:!fJGSCALl.lG«APM-.' I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何绍侃于非闇祖锫山东蓬莱,定居北京已有四代。

其曾祖、祖父均为清代举人,父亲为清内 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

母亲为爱新觉罗氏,正 黄旗。

光绪十五年(1889) 3月20日,于非闇生于 北京西郊,名魁照(取“魁星高照”之意),号 仰枢。

当时的于家属于家境殷实、社会地位较 高的书香世家,所以于非闇从小可以接触到书 画、缂丝、拓片等收藏,同时受到家中的文化熏 陶,自幼他兴趣爱好广泛,对于花鸟鱼虫、文学 戏曲等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早期的沉淀与探索于非闇自小就在家中随祖父及父亲读书习字,光绪二十二至三十年(1896 —1904)时年—至16岁在家中及私塾读书,15岁考中秀才,1904 年考入公立第二小学高等班。

“老师都是当时 知名人士,期间学习古文辞,博物学等,后来 他的写作生涯、考古鉴定、古文考辨,都得益于此。

”n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国祚变更,时局混 乱,满蒙高等学堂停办,1912年于非闇转入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学习,同年他开始向民间画师 王德顺(字润暄,北京人,工花卉虫草,尤以画 蝈蝈闻名于当时)学画,代制颜料,并学习养菊 花、水仙,养蟋蟀、蝈蝈。

王到病重垂危,才交 给了他描绘的稿子:。

于非闇后来才明白自己 在绘画技巧、笔墨语言上从王润暄那里直接获 益不多,但是在制作颜料、遴选画纸、词养花鸟 草虫、熟悉花鸟习性乃至观察生活、研究生活 等方面受其影响很大,为今后的绘画创作和理 论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清王朝拟灭,于家的家庭境况由盛转衰,家庭经济日渐拮据,生活困顿,于非闇同时也要承担起谋求柴米的家庭重担。

1913年到1926年,于非闇在北京公立第二小学校高年级任教员,1927年因事辞职。

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由当时京城画坛领袖金城、周带样、陈师曾、徐燕孙等二十余人发起,主张“精研古法,博彩新知”,维系传统,以对抗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折中东西”和西学日盛的冲击。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

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

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

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

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

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

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

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

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

”钤“恽冰”、“清于”印。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

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

【名品赏析】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一)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

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

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

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

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伊洛传芳设色纸本 1938年作(584万港币,201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题识:伊洛传芳。

明如点漆,黑拟松煤者,曰油红;泽若佛头,色同古碧者,曰绿华,均出洛邑。

范石湖题徐熙〈风牡丹〉诗云:天半罡风如箭激,绿绡飘荡紫绡寒。

今年东风疾,花半毁,因制此图。

宋南渡后,禁苑植牡丹,扁曰「伊洛传芳」,并记于此。

戊寅浴佛日,用乾隆库楮御墨。

非闇。

钤印:戊寅、于照之印、一字非闇、非闇五十岁作本幅取宋人范石湖诗意,写牡丹中油红、绿华两品种风中摇曳之姿。

画中见枝舞翻袖,叶妆展眉,花底石竹亦呈摆蘯,蛱蝶一双逆风而飞,夹翅不得舒展,衬出入春时仍带料峭寒意,见「箭激罡风」之状。

对照本幅写于五月初,正京城易起大风之季,想必确是东风尚疾,毁花无数,引得画家心生惜怜而迻录其貌于画中。

于氏作画选用材料、颜料极尽讲究,画墨紫牡丹以自藏旧洋红,配以御墨,得沉着丝绒般色泽;绿华一朵,瓣有斑驳,可见石青之下以石绿作底,相互衬托,益显鲜明,每种颜色亦是由浅而深,方得洁净而厚重。

本幅带写生之意,但诸多细节仍保留两宋缂丝装饰之美。

于氏极为推崇朱克柔、沈子蕃缂丝,以其优美婉丽,存唐人艺术浑厚而不失自然之趣。

最全的画牡丹经典题款用语

最全的画牡丹经典题款用语

最全的画牡丹经典题款用语北宋佚名《牡丹图页》花鸟画小品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或称为款识,是中国书画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现代于非闇《牡丹蜂雀图》国色天香花鸟画立轴牡丹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以其雍容华贵的姿态傲然屹立于群芳之首,同时也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那么,画牡丹时该用什么样的题款最为合适呢?这里搜集了二字到七字标题以及形容牡丹的经典诗句,以供参考!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二字标题丰神红芳凝香凝露彩凤红云红娇幽馥娇韵晓艳缀霜春风春韵温香雪魂雪素醉艳醉露醉玉朝云暮香神韵紫霞碧玉凤丹霞绮霞冠戴云丰姿神品素光玉洁金佚名《牡丹湖石图》花鸟画立轴三字标题月朦胧天香品醉西施醉春晖醉春容宝贵花洛阳红倚朝晖况春花国色颂蝶恋花无双色大富贵露凝香倾国艳殿春花满园春野芳香情浓浓赛玉魁绿扶春浴阳春千金贵香自在白龙香明沈周《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立轴四字标题一品朱霞二乔初嫁三春早芳天香暖暖天香初染天香染露天香国色露沐芳苞独占天工独领风骚独领郡芳独领繁华独占春花独报荣华独领春风玉颜映月玉液轻波蓝田藏玉玉盘承露玉骨娇娇玉骨冰肌玉堂富贵雪艳迎春雪塔冰魂丹心独抱丹炉吐焰丹墀晓月丹云拥秀丹霞流云墨魁竞舞墨撒金盘青龙卧墨舞破霓裳舞破东风醉花香冷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富贵映月富贵祯祥富贵神仙富贵大吉富贵花魂富贵临风富贵天成富贵领春大富大贵神仙富贵满堂富贵国迎无双国色天香国色祥和国色留春国色颂春国色冉冉国色荡魂国色璀璨国色朝酣国色烂漫紫衣潇潇紫霞灿烂紫燕消魂紫光融融丽影倩倩春韵渺渺春意盈盈春深游梦春思悠扬春雨芳菲春意酥酥景和春醉又是春光独占春光占断春光调笑春风馨香逐风馨冠千红魂断花露金轮迎日金轮映月金蕊凝香金蕊霞英金屋娇容金屋藏娇翠盖风流翠流赐绯翠滴紫英素华映月香魂绕月香风扑面香色满园沉香醉墨寄雨国香山野芳香暖风递香翠盖风流翠流赐绯翠滴紫英素华映月翠袖红云清钱维城《国色天香图》牡丹花鸟画立轴红霞临风红妒石榴红霞断魂红云富贵霞光流翠朝霞照耀花扶人醉暗香潇潇瑶池荡花花红戏珠羞落百花山花烂漫暖日香花日丽花绮清润鲜花碧天一色碧玉满堂碧玉玲珑碧丛著华含烟洗露含烟拜月朝暮留连朝阳惊梦冰清玉润东风摇魂洛阳佳丽芙蓉点翠乌龙初露华堂韶光无言有情会向瑶台粉黛轻摇祥和昌盛带笑迎宾轻风摇露剪云披雪杨妃酒醉昆山夜光郡芳羞妒七字标题唯有牡丹真国色总领郡芳是冠首万紫千红总是春富极成双贵极妍天下真色独牡丹好香难掩蝶先知玉妃醉罢春无景千娇万态破朝霞花虽富贵不骄人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牡丹诗词《赏牡丹》刘禹锡(唐)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 线 描:如张叔厚
马 蝗 描: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描:多描
撅 头 描: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曹 衣 描:魏 曹不兴
折 芦 描: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橄 榄 描:江西颜辉
枣 核 描:尖大笔
柳 叶 描:似吴边观音笔
竹 叶 描:笔肥短撇捺
第一步,起稿:
先把你要临摹的底稿铺在宣纸的下面,底下要 衬一张白纸。然后用铅笔轻轻的拷贝到熟宣纸 上。
布地:就是打底色。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多彩,可以运用各种色彩进行布地。先把颜色 调好,用排刷朝一个方向均匀地平刷在画稿上, 忌来回涂抹。布地可以一开始“布”,也可画 到中间过程时“布”,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进 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作旧”既是其中一种。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 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
战笔水纹描:
减 笔 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 笔 描:粗人减笔
蚯 蚓 描:
执笔方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 个字。
“擫”是用大母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 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 “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 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 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 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 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七年级上册
村道
油画 霍贝玛 荷兰 风景(现实主义)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画 傅抱石 关山月 山水
开国大典
油画 现代 董希文(中国) 历史
松谷
版画 现代 晁楣 (中国)
万山红遍
中国画 现代 李可染 山水画
帝后礼佛图
石刻 北魏 龙门石窟
苏州拙政园
古典园林 苏州 私家园林
七年级下册
新巴比伦伊士塔尔城门
建筑 前606—539 古代巴比伦
太阳金字塔
建筑 2世纪 墨西哥
持莲花菩萨图
壁画 6世纪 印度
吴哥窟石雕像
雕塑 12世纪 柬埔寨
神奈川冲浪图
浮世绘 1831—1833 葛饰北斋 日本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雕塑 前200 古希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罗马大竞技场
建筑 72—82 古罗马
科隆大教堂
秋天的田野
版画 里特维年科 乌克兰
白色的果园
油画 后印象主义 梵高 荷兰
梅石溪凫图
中国画 南宋 马远 山水
春如线
中国画 现代 吴冠中 现代水墨
血衣
油画 现代 王式廓 现实主义
血衣
素描 王式廓 现代
初春的阳光
水彩画 现代 赵云龙
格尔尼卡
壁画 毕加索 西班牙 立体主义
八年级上册
朝元仙仗图
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宋代 张择端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 张择端 历史风俗画
溪山行旅图
中国画 北宋 范宽
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中国画 元代 黄公望 浅绛山水

浅析黄筌全面的绘画才能及其影响

浅析黄筌全面的绘画才能及其影响

浅析黄筌全面的绘画才能及其影响□刘思佳摘要:黄筌以富贵的花鸟画风闻名,但其并不是拘于一隅的画家,而是具有十分全面的艺术才能的一位画家。

黄筌的绘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关键词:黄筌艺术全貌影响—、黄筌生平黄筌(903—965年),字要叔,五代时期西蜀画家,成都人。

黄筌从幼年时期就表现出很高的绘画才能,《益州名画录》中记载他“幼有画性,长负奇能”。

他13岁时就拜得刁光胤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17岁时随刁光胤进入宫廷,开启了宫廷画家之路,并得到了孟知祥、孟昶的赏识与重用。

《十国春秋•后蜀列传》中记载黄筌“以善画,早得名,年十七事前蜀后主为待诏”山。

965年,西蜀被北宋灭,黄筌进入宋画院。

其画作深得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喜爱,这使黄筌被授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一时间,黄筌的画风在宋宫廷画院中占据了主导位置,甚至成为当时评判绘画优劣的标准,从而对宋代宫廷与之后的工笔花鸟画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叫二、黄筌绘画作品中的全面性黄荃有着全面的绘画才能。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其:“善画花竹翎毛,兼工佛道人物,山川龙水,全该六法,远过三师。

”囚迄今为止,学界认为最为确凿的黄筌真迹是《写生珍禽图》(图1)。

通过画卷尾部的题跋可知,此图是黄筌为其子黄居窠所绘的学画范本。

绢本上绘制了虫、鸟、龟共24只,栩栩如生,细节笔笔精妙,描绘对象的结构也表现得精准到位。

如画中体积较小的蜜蜂,头部结构与翅膀的生长结构清晰、准确,充分体现了黄筌在绘画时对物象的细致观察。

不仅如此,黄筌还注重在绘画时摒弃概念化倾向,画中即使是同一种羽翼也有墨色的变化⑷。

《写生珍禽图》工整、精巧、写实,无论在造型还是晕染等方面,都为人们探寻黄筌绘画的特征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但仅依靠《写生珍禽图》难以探究黄筌绘画艺术的全貌。

因此,笔者选取了一些传为黄筌的所作作品展开赏析,以探求黄筌艺术的整体风貌。

在《芳淑春禽图》中,两棵茂盛的大树占据画面的主体,树上四只黄鹏有的展翅飞翔,有的低头寻觅,形态生动,各不相同。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顶级画匠,谁更出众

中国顶级画匠,谁更出众

中国顶级画匠,谁更出众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无疑是独特的,中国画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

处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较为突出的近现代画坛,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着,思想的沃土滋养了许许多多对艺术界、对中国画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画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这些国画史上跳不过的艺术巨匠的卓越风姿吧!(注:近代,是指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排名以时间为主。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

“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吴昌硕葫芦吴昌硕露气吴昌硕天竹水仙轴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他工笔画到顶,写意画达峰,工写结合成为大师。

为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

出版有《齐白石画册》多种。

牡丹虾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

原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黄宾虹富春秋色黄宾虹乱叶翻飞黄宾虹青山出云高剑父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高剑父既擅长写意,也能画工笔。

于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以至草虫禽兽,无所不能。

他大胆融合了传统绘画多种技法,又借鉴了日本画、西洋画,重视透视和立体感、设色大胆等表现技法,并注重写生,从而创立了自己的新风格。

高剑父秋鹰图高剑父锦鸡高剑父1946年作芙蓉鸳鸯于非闇于非闇(1889~1959),工笔画大师。

作画主张师古而不泥古,更重师法造化。

于非闇花鸟画的色彩演变探微

于非闇花鸟画的色彩演变探微

于非闇花鸟画的色彩演变探微摘要:于非闇一生对于画面色彩一直追求持久和纯正,对颜色的选择更是精益求精并且自己通过各自方式获取、研发适合自己画面的颜色,能够将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营运自如,对颜色在画面中的使用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从早期开始学画到四十年代中后期再到晚年他对画面颜色及技法不断进行各种尝试。

于非闇的作品以及他对传统颜色材料和设色技法的继承和创新不可否认,在中国画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色彩;纯正;艺术效果;主色与辅色一、于非闇一生对画面色彩的追求于非闇对画面颜色一直追求色彩持久和色相纯正,对于各种颜色的特性、使用方法都了如指掌。

他在用色质量、颜色选择上十分考究。

从其大量的作品上能够感受到于非闇对画面色彩的精益求精。

在他绘画的高峰,他自言“用色可从心而欲”,这种对色彩的熟练是其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其对颜料驾轻就熟的表现。

于非闇将矿物颜料作为“主色”,植物颜料为“辅色”,他在构图时就已经想好画面的整体效果,预计用什么颜料作为画面中的主色和从色。

我们可以从他的大量作品上感受到他对色彩安排的匠心独运。

在色彩的运用,他不只是简单继承文人传统绘画的艺术情致,而是敢于将各种绘画理念融合到自己的花鸟画创作当中,进行加工处理,使整体画面中的色彩有条不紊,我们可以从他的大量作品上感受到他对色彩安排的匠心独运。

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达到更理想的画面效果,他不断实践,对同一题材,甚至是同一画稿,进行多次描绘,在色彩的搭配上做不同的调整和对比,希望能够找到令他最满意的艺术效果。

画家在生活中通过深入的观察,体会对象的精神面貌与对对象的感受相结合,以意取色,配合用色与用笔,发挥色彩的情感,色彩的关系,色彩的质地,以意赋色,用色彩营造画面意境,从而流露出画家的内在情思和审美趣味,以色彩意趣展现个人的风貌。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与多元化,花鸟在工笔花鸟画色彩的使用和运用方面,于非阁先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他对花鸟画中颜色的使用十分重视。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2)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2)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2)101.于非闇辛巳(1941年)作蔬果图立轴款识:(1)环北京产萝卜,味甘而脆色尤艳美,有所谓心灵美者,胜他种,今年生者尤硕大。

而予齿己不能嚼矣,老态已至作此怆然。

辛巳冬非。

(2)此是十九年前北京沦陷时所作,今虽老态益增而真的心里美矣。

己亥春非七十一岁。

于非闇闇习写意,四十后专攻工笔花鸟,从陈老莲入手上溯唐宋,花鸟鱼虫描青嵌绿富丽绚烂。

《工虫萝卜》写北平特产“心里美”萝卜三枚,一红两白相互掩映,设色薄而明快尽,显萝卜新鲜水灵之态。

尤为难得的是于先生又以细笔写螳螂、蟋蟀、知了与萝卜相映成趣,更见清逸之致。

102.于非闇 1940年作双猿立轴款识:易元吉双猿图。

庚辰霜降日过午,天气陡变,吾图适成,故记于此。

非闇。

103.于非闇己卯(1939年作)玉兰小鸟扇面题识:己卯二月十三日游万寿山,玉兰乍放,琼瑶满树,因用北宋人法籹此,记岁月耳。

非闇。

104.于非闇甲戌(1934年作)桃花游鱼立轴题识:甲戌冬至月朔日,筱舫四兄属为逢春先生作,即乞正之。

非厂于照。

105.于非闇戊子(1948年作)鹤顶桐花立轴题识:花名鹤顶茶,鸟名桐花凤,皆滇南所产。

戊子暮春,玉山砚斋写记。

非闇时年六十。

106.于非闇庚午(1930年)作绣球草虫立轴题识:庭中洋绣球花盛开,搜入笔端,如汉人造葡萄镜文之义也。

庚午六月用宋法写两昆虫。

非厂于照。

107.于非闇 1945年作蔬果图立轴题识:鼎肉纷纷饮腯肥,丹青模此意何微,年来满地多虫蠹,行尽春畦见亦稀,乙酉秋日,非闇。

108.于非闇 1946年作大吉图立轴录文:予喜宋人刻丝,其精者犹存。

沉子蕃以神织名也。

略参其意并绘来亨鸡,颇感入画尤有鸡鸣富贵之意。

款识:丙戌嘉平月晴窗,画奉载祥仁兄属正。

玉山砚斋非闇于照试宝翰龙香墨。

109.于非闇 1937年作花鸟立轴款识:山禽□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丁丑六月伏日,非闇于照写祝。

110.于非闇 1945年作蔬食草虫立轴款识:嗤彼膏梁徒,岂知蔬食乐,所以士大夫,滋味甘淡泊。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花鸟四屏》由俞致贞、刘力上家属友情提供,《俞致贞、刘力上作品暨收藏集》出版。

俞致贞系于非闇先生的高徒,1934年拜于非闇为师学小写意花鸟及工笔草虫,兼习瘦金体、篆书,后专攻工笔。

此套《花鸟四屏》为于非闇的仿古画作,分别拟北宋徐熙、明代陈洪绶(号老莲)笔意及宋缂丝古朴的`装饰手法绘制,画风高古而典雅清丽,是其工笔花鸟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多采用折枝构图,笔法工细,勾线圆硬尖瘦,填色柔婉鲜华,表现出形象的气骨。

而其瘦金体书法配其富丽的花鸟画,古意更浓。

于非闇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花鸟画传统根基。

于非闇的单幅《辛夷蛱蝶》在北京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中创下了385万余元的高价,此套《花鸟四屏》亦为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的精品,且传承有序,值得期待。

【于非闇《花鸟四屏》经典赏析】。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1)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1)

于非闇题画诗欣赏(1)1.于非闇灵仙祝寿题识:晓梦盈盈湘水春翠虬白凤照江滨香风莫逐冷风散拟学黄初赋洛神非闇 .2.于非闇花卉草虫题识:庚辰中秋尽我目力写此四帧生动坚卓臵之宋元名作中未必雁行即奉慎远堂张之非闇用白麻纸并记于玉山砚斋 .3.于非闇(1889~1959)风荷虾戏图款识:白菡蓞香解禅意,点缀不到红蜻蜓。

甲戌秋九月儗八大山人,非厂。

4.于非闇(1889~1959)祝寿图款识:林母高太夫人七旬正寿。

庚午十月写祝,愚晚于照。

初识仲易兄在五六年前,先神交,继以文字,已深契其为人,既把晤,相见恨晚。

今读其为太夫人乞言,益信士君子之所成就,母氏劬劳之力为多也。

篝镫课子,佳果双收,勉制此图,用蕲眉寿,俾引觞受祝时,相为指点,曰若为兄,若为弟,而一相笑乐也。

非厂于照识于华萼楼。

5.于非闇(1889~1959)王雪涛(1903~1982)秋莺图〃书法款识:(1). ,故都谓之蔷薇雀,秋杪始来。

养者教以衔旗开箱之戏,聪慧解人意。

信伯兄来游故都,因用宋人法写此博笑,玉山砚斋非闇照并记。

(2). (书法文略)。

念奴娇半阕。

雪涛。

钤印:傲雪居士(朱)天壤王郎(朱),说明:扇骨有子安刻汉铭数种。

于子安,名士俊,江苏苏州人。

清光绪间至北京鬻竹刻,字迹娟秀,笔致如一。

6.于非闇 1930年作柳叶秋虫节临《石鼓文》成扇款识:庚午秋日,写于华萼楼。

即奉金波先生方家鉴赏。

非闇于照。

庚午八月朔,斗室若蒸,挥汗临此,前数行以为汗渍矣。

非闇于照。

7.于非闇花鸟立轴题识:予自少年学书,即用紫毫,迄今四十余年。

书虽不能佳,笔退已成冢矣。

初用湖州王一品笔,后则求之京师若李玉田、若贺莲青。

近十年则专用戴月轩制者,戴制以圆健胜,古法未尽失也。

制此并记。

非闇。

8.于非闇 1948年作竹鸟图扇面镜心题识:道君写竹一色焦墨,其丛密处微露白道,深得瘦劲峭拔之致。

自湖州一脉,独传讫今。

为东野仁兄写此,即请论定,戊子(1948年)中秋,非闇弟照。

9.于非闇庚辰(1940年)作瘦金书五言联立轴题识:庚辰二月。

于非闇作品分期分析与真伪鉴定

于非闇作品分期分析与真伪鉴定

事物之间的区别是相对于他物而言的,譬如说只有一件事物时,是不会有真假之分的,当有了一个与此事物相似,但又并非此事物的时候,就有了真伪之分。

书画作伪的现象古已有之。

由于历代帝王、文人士大夫对法书名画的偏爱,书画作品除了具有艺术和历史价值外,更具有了经济价值。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客观需求与诉求,书画作伪的现象便逐渐猖獗,一些赝品、仿品也随之涌现,鱼龙混杂,其历史可谓悠久。

在魏晋南北朝时,虞龢的?论书表?中就已经出现了“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

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日:‘小人几欲乱真。

〞的事情。

可见,当时张翼仿效王羲之书迹几可乱真,不过,这是君臣、同僚间的戏谑与恶作剧。

更有甚者,那么是出于经济利益,一些“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

〞模仿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冒充真迹的情况。

此后,赝作古代法书名画的行径在文献中多有所揭橥。

宋代,米芾善于临古,他的朋友就曾利用其临仿之作冒充真迹,不过,从张翼与米芾的行为来看,当时人们的这些临仿未必都出于弋取获利的目的,有的是出于对法书名画的学习爱好,或时个人才华的炫耀,有的那么是文人之间“通书画博易〞的“雅致〞之举。

以往常常将书画鉴定的方法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被称为“望气派〞,也就是从书画作品大的感觉上,即从作品的时代气息、个人风格等特点下手,与曾经见过的真迹在头脑中留下的视觉印象进行比对。

这种方法需要鉴定者具有相当丰富的鉴定经验和对书画作品敏锐的直觉感受,凭借多年积累下来对真迹特点的认识与对视觉经验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书画家技法风格的谙熟和惊人的记忆力,来临场判断待鉴作品的真伪,除了对作品整体“气息〞的大感觉外,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画法、笔墨乃至局部细节等处着眼。

第二种方法被称为“款印派〞,也就是主要从作品上作者及他人的款印、题跋来判定作品的真伪。

第三种方法被称为“考据派〞或“著录派〞,即从作品题材内容以及作品上的诗词题跋、历代著录记载来考订作品的真伪。

人教版美术课本图片摘录(全六册)

人教版美术课本图片摘录(全六册)

北京颐和园南湖,湖面有知春岛、
小西泠和凤凰墩三岛,为一池三
山典范《皇家园林》
北京颐和园长廊,双面空
廊,达到移步换景的视觉
效果《皇家园林》
苏州拙政园 北寺塔 借 景 《私家园林》
北京颐和园主体建筑佛香阁和昆 明湖 《皇家园林》
19
20 / 41
北京故宫角楼(建筑)
蒙 古 族 蒙古包
云 南 大 理白族民居
墨葡萄图(中国画) 明 代 徐渭
莲蓬蜻蜓(中国画)[现代] 齐 白石
桃实图(中国画) 1918 年 吴昌硕
悬崖兰竹图(中国画) 清 代 郑燮
群马图(中国画) 1939 年 徐悲鸿
5
6 / 41
洪荒风雪(1955 中国画) 现代 黄胄
铁肩担道义(中国画) 现 代 潘荣本
蒲公英(版画 现代)吴 凡
洛神赋图(局部)(中国画) 东晋 顾恺之
海伦·芙尔曼和她的两个 孩子(油画) 1635 年 鲁 本斯[弗兰德斯]
12
13 / 41
面包(石版画) 1924 珂勒惠支(德国)
村道(油画)荷兰 霍贝玛 (平行)
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 近代 西斯莱(法国)【空 间】
1808 年 5 月 3 日夜起义者被枪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 1830 杀(油画) 1814 戈雅(西班牙) 德拉克洛瓦(法国)【三角形】
青岛五月风(雕塑)黄震 江西庐山三叠泉瀑布
上海世博会建筑【体量】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人民大会堂正门(建筑)1959 年 北京市规划局 北 京建筑设计院
23
24 / 41
山东泰山
埃洛拉石窟群(建筑、雕塑) 5 —13 世纪 [印度]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于非闇(1889~1959)原名魁照,辛亥革命后改名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仰枢、老非等。

出生于北京,母系为爱新觉罗氏,时为清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

宣统三年(1911)加上姓氏“于”,并改用山东蓬莱为原籍。

自幼入读私塾,兼得书画家传及传统文化精髓,癖嗜诗文、戏剧、书法、篆刻、国画,皆能会通。

1908年入满蒙高等学堂学习,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

1935年到故宫古物陈列所(今故宫博物院)工作。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早期多画意笔山水,与张大千合作画甚多。

曾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月举办“张大千、于非闇、方介堪书画联展”,同年十二月,举办“救济赤贫—张大千、于非闇合作画展”。

1935年以后,专心研究工笔花鸟画,以拯救两宋传统画法为己任,曾问画法于民间画师王润暄及齐白石,虽极困厄,而穷当益坚。

为掌握物象特点,乃致力养花养鸟,著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艺兰记》等,影响巨大。

所绘工笔花鸟,雕青嵌绿,富丽绚彩;而白描兰竹水仙,亦清逸绝伦。

在近世画史中,可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诸公所作,同相辉映,惜所作不多耳。

《清和图》是于非闇晚年的意笔画精品。

一支青柳从左侧垂入画中,其微微轻拂之势,令人顿觉和风徐来,清爽备至,虽未画而风意至。

柳叶、小枝用笔简洁、自信、老辣,使之柔而不弱、碧翠坚韧、生机勃勃,似乎用手轻磕便能溢出清汁。

墨色浓淡有间,令小枝与柳叶之间穿插、避让有序,主次分明,凌而不乱。

细细玩味,又觉每片柳叶、枝丫均有墨色浓淡、斑驳印迹之变化,各具神采,与众不同。

自古以来,柳因其青枝绿叶,周身朴素无华,遭遇恶劣环境,依然生根发芽之故,深受帝王以及文人墨客的喜爱,咏柳诗篇无数,常用来比喻人的崇高品格,借以寄托情志,如李商隐《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红叶栖禽》立轴,1948年作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壬午(1942年)作于非闇《花鸟》镜心于非闇《白牡丹》立轴,1945年作
于非闇《红叶鹦鹉》镜心,1941年作于非闇《草虫图》立轴,1940年作
于非闇《富贵图》镜心
此作品原为美国史迪威将军之女儿珍藏。

史迪威将军曾于
1940-1943年间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于非闇《工笔花鸟》立轴
于非闇《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草花蚱蜢》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耄耋富贵》立轴,1948年作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
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
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
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
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
体,静动相依。

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
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

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
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
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
象生动,富于装饰性。

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
更增加画中韵致。

于非闇《朱竹翠鸟》立轴于非闇《水仙蝴蝶》立轴于非闇《世世有喜》立轴于非闇《梅雀争春》立轴
于非闇《紫牡丹》镜心,戊子(1948年)作于非闇《红牡丹》镜心,庚辰(1940年)作于非闇《天台春色》立轴,1937
年作于非闇《绿野萍踪》立轴,黑桥艺术馆珍藏于非闇《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
简介于非闇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

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

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

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

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魁照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接受了来自祖父和父亲的文化薰陶,兴趣倾向于诗文和书画篆刻。

民国七年(1918年)他开始从民间画师王润暄(德顺)习画工笔花鸟草虫,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自学踏上了画坛。

“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敏感的学者有感于中国画竞尚高简、崇尚仿古的风气,曾经大声疾呼美术的变革,他们一方面主张引进西画的写实主义,也同时主张复兴院画的写实作风,以救治中国画的“弊端”。

于非铑即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走进了画坛,他的工笔花鸟画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审美时尚更新的时代的选择。

于非闇在《自我绍介》中说:“我本来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学习些工笔花卉,五六年的光景,只学会了怎样调制颜色,怎么配合衬托,不过在那时,我对宋人的画,已有相当的认识。

”这是说他从民间画家王润暄学画之始,是自工笔起步的,这位启蒙老师擅工笔花卉草虫,尤以画蝈蝈闻名于世,对他终生的艺术样式都产生着影响。

此后,于非闇曾广泛地涉猎过山水、花鸟,工笔、简笔,以半工半简、勾花点叶的花卉居多。

自1935年始,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把艺术的重心移向了工笔,这艺术的转化是由博及约的艺术规律使然,也是艺术家发现自己把握自己的结果。

从外因讲,除前述时尚的变化,启蒙教育埋下的种子之外,张大千对他的启发亦不容忽视。

于与张有莫逆之交,于曾为张
代言与徐燕孙笔战,张亦关注于之艺术。

据包立民先生考证,张大千曾劝他弃小写转工笔,专攻双勾花鸟画,并配以瘦金书题款,于非铑听其劝,遂致力于此①。

他从明末陈老莲上溯两宋五代的双勾花鸟画,继专学宋徽宗,并以其栽花养鸟知识从事写生,研究丝绣和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色,逐步形成了于派工笔花鸟画的样式和语言。

1949年之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艺术也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与社会同步的变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画坛因为艺术市场的关闭而有些冷寂,山水花鸟画能否为社会服务也遭到怀疑,于非铑又遇到新的困惑。

但他明丽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显然具有超越政治的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新国画研究会的成立,“推陈出新”文艺政策的贯彻,对民族虚无主义观点的批评,北京中国画院和民族美术研究所的创办,很快为中国画的繁荣展现出了新的文化环境,于非铑在其人生的最后10年里,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旺盛期。

在他的画卷里,蓝天更加澄碧,翔鸽更加自如,牡丹更加富丽;笔法更加坚挺,色彩更加明亮,构图更加严谨。

于非闇是由院体工笔花鸟画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家。

他对传统极看重,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认真地临过赵佶的《御鹰图》、黄筌的《珍禽图》,并对其流传进行过考证。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于病中作了一幅《喜鹊柳树》,在题跋中写
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

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

”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

大约在于非闇潜心于工笔画研究的同时,南方的工艺美术大师陈之佛也开始了工笔花鸟画的创作。

于画骨力坚实,色彩明丽,陈画雅逸超脱,灰中见明,两人画风虽然不同,但堪称为“南陈北于”的两位巨匠级工笔花鸟
画家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于非铑雄踞北方,于北方工笔花鸟画坛影响甚深,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家直接出其门下,为于派花鸟第二代传人;老舍夫人胡隰青受益颇多,对乃师艺术评论最精②;当今工笔花鸟画家金鸿钧、李魁正、王庆升、詹庚西、王道中、周彦生等等无不从于派起步走向变革的新途。

于非铑应运而生,开宗立派,后学有人,作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开路人之一,在现代画史上树起了一面光彩照人的丰碑。

于非铑说他的画是“一枝重沾雨露的老花”,从整个中国工笔花鸟画史的角度来看,他确实赋予了这枝老花以新的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