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9-20版:第3课 当你老了(创新设计)

19-20版:第3课 当你老了(创新设计)

温馨晨读自主Βιβλιοθήκη 累合作探究美文品读
三、写作背景 《当你老了》写于1893年,是叶芝献给女友毛德·冈妮热烈而 真挚的爱情诗篇。毛德·冈妮是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位驻军上校 的女儿,她天生丽质,才貌双全,又是一名坚定不移的民族独立 运动战士。1889年,两人邂逅后,叶芝即坠入爱河。但毛德·冈妮 虽然欣赏叶芝但并不能与其产生爱情。1891年,叶芝向毛德·冈妮 求婚被婉言拒绝,叶芝痛苦不已,但却矢志不移,对毛德·冈妮保 持着一种近乎无望而深挚的感情,写下了一系列诗篇献给毛德·冈 妮,《当你老了》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作。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美文品读
二、作者语录 1.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穿过我青春的所有说谎的 日子,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 真理。 2.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 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 3.人心只能赢得,不能靠人馈赠。 4.生与死,冷眼一瞥。行者,且赶路。 5.他们的爱从不知疲倦,星辰的轮回也绝不会让他们放慢舞 步。
河边田野,我的爱站我身边 她雪白的小手,放我斜肩 她要我自然地生活,像青草生于堤坝 但我年轻而愚蠢,如今空把泪洒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美文品读
品读:这种北宋小令一般人见人爱的诗现代已经罕见了。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秀外慧中、理智冷静的女性形象,可 以看得出诗人对她的热爱乃至崇拜。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美文品读
二、词语辨析 1.简洁·简捷
“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捷” 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 ①这款轻量级铝制自行车延续了北欧设计中 简洁 利落的风格, 目的在于为骑行者提供更方便的生活。 ②虽然采用了更大的2.2英寸屏幕,但是体积却没有相应增大, 功能强大并且单手操控即可, 简捷 方便。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3当你老了赏析指导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

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在年轻时代,诗人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解内心苦痛的方式。

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

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

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

20.当你老了-语文版中外现代诗歌欣赏教案

20.当你老了-语文版中外现代诗歌欣赏教案

20. 当你老了-语文版中外现代诗歌欣赏教案引言现代诗歌是新时期诗歌在西方国家的代表,同时在我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读懂现代诗歌,不仅要有对词汇的掌握,更需要对语言的审美意识和体验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学生记忆诗歌的翻译和注释,更需要帮助学生深入体察、感受和理解诗歌,培养其语文素养和美感。

本文将介绍一节关于现代诗歌欣赏的教案- 《当你老了》。

教案主题《当你老了》是中国现代名诗家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被广泛传唱的优美诗歌。

它体现了舒婷优美的韵律,平实的语言,以及对生命与爱情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体悟。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能听懂《当你老了》的朗诵,并理解诗歌的意义;2.学生能分析诗歌的语音、韵律、行数等基本要素;3.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达和想象诗歌的意境;4.学生能从中领悟生命和爱情的意义,形成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过程1. 欣赏诗歌首先,课堂上朗诵《当你老了》。

教师可以自己朗诵,也可以请学生轮流朗读。

接下来,让学生听课文,仔细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多次重复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填写诗歌要素表格根据学生对《当你老了》的理解和体验,让他们尝试填写一个诗歌要素表格:诗歌要素《当你老了》行数八行韵律ABAB, CDCD语音节奏流畅意境老年人的生命与爱情表现手法暗示、反问这样,学生们能够对诗歌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并理解舒婷的语言特点。

3. 课外阅读让学生回家后阅读《当你老了》,并在思考基础上创作一篇自己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生的认识。

在下一节课前,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和生命。

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现代诗歌《当你老了》,理解和体验了人生和爱情的情感,同时也掌握了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语音节奏。

在征询学生的评价时,很多学生都表达了他们对《当你老了》的喜爱,将其视为生命珍重和爱情的赞颂,同时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高中语文_当你老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当你老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当你老了》教案设计一、新课标理念: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二、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审美意识,表现美、创造美。

三、课程目标:美的表达与创造;理解多样文化(跨文化)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并尝试自主翻译外国诗歌。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翻译,体会诗歌情韵之美,进而体会作者爱的圣洁和伟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并且崇高伟大的爱情观。

4.教学重点: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

5.教学难点:跨文化语境下观照叶芝式爱情。

五、学习目标1.在鉴赏比较中学会甄别不同翻译文本的特点2.了解诗歌感情在形式和语言表达中的决定作用3.通过跨文化翻译活动,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六、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知道,诗歌是用语言做成的,但语言如何才能被做成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试着从一首叶芝的小诗来探讨一下诗歌的语言艺术。

我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前我们已经接触了叶芝的英文原诗,并进行了翻译创作。

对原诗的意境和风貌有了一定理解。

哪位同学能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5分钟)9:00明确:同学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理解,但是有一点我们能够达成共识,即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始终不渝的深沉的爱恋2.同学们手中的讲义中有这首诗歌的三种中文译本,一首是袁可嘉先生的译作,第二首是翻译家杨牧的翻译作品,第三首是王紫嫣同学的翻译作品。

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甄选一首你喜欢的译诗。

我们评判一首译诗的优劣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考虑:情感、语言、形式。

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出声朗读一下,根据我刚才的提示比较三首译诗,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篇译文,并说明理由。

(9:08谈—9:15)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完成的这首诗歌呢?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PPT)有许多作家终生会爱许多女人,而有的作家一生只爱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叶芝就碰到了这样一个女人,他的致命女神——茅德*岗。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1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1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名称
当你老了
授课时数
2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好多学生学生很少接触外国文学,尤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太了解,造成了对作者思念之情的理解不够透彻
教学目标
1、介绍毛德·冈与叶芝间的感情纠葛,使学生懂得遭到拒绝后叶芝的痛苦,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做出铺垫。
2、明确“当你老了”这样一种抒情方式的特别之处
3、逐段讲解诗歌的内涵,深入理解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
教学重点
这是一首什么性质的诗歌?诗中的“你”和诗人有什么关系?它是不是写于诗人的垂暮之年?
教学难点
《当你老了》一诗借鉴了龙萨《当你衰老之时》的方式,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体味这种抒情方式的魅力。
教学策略
让学生回顾当时法国社会的现状,理解叶芝二元化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热情、兴趣和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环境
与资源
普通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资源
参考教材
徐中玉编写的《大学语文》《外国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王欣年月日

当你老了课程设计

当你老了课程设计

当你老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当你老了》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熟悉课文内容;2. 学生能够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型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对话,提高交际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的美好情感;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重要性;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文学习:《当你老了》课文阅读,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词汇、句型和语法- 教材章节:Unit 2 "When You Are Old"- 内容列举:课文阅读、词汇学习(如:aging, gracefully, cherish等)、句型练习(如:wish sb. sth., hope to do sth.等)、语法讲解(如: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等)2. 听力训练:听懂与课文相关的对话和短文,提高听力水平;- 教材章节:Unit 2 "Listening"3. 口语交流:进行与课文相关的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章节:Unit 2 "Speaking"4. 阅读理解: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培养阅读技巧和策略;- 教材章节:Unit 2 "Reading"5. 写作训练:仿写或创作与课文相关的短文,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章节:Unit 2 "Writing"6.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的主题教育;- 教材章节:Unit 2 "Values Education"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课文阅读、词汇学习和句型练习;第二课时:听力训练、口语交流;第三课时: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第四课时:情感教育、课堂小结。

《3.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3.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准确解读《当你老了》一诗的基本内容、主要情感,以及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艺术特色。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守住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爱情观、价值观。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问题探究法、点拨法,从内容到形式两个维度来对诗歌进行鉴赏。

重点难点:重点:对本首诗歌产生的故事背景的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宏观把握。

难点:对本首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的鉴赏,诗歌当中抒发出来的浓烈情感的品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当你老了》(李健版)歌曲导入,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大家很熟悉的一首歌曲,这就是清华才子、有着音乐诗人之称的李健的一首优美忧伤的歌曲《当你老了》,同学感觉如何?生老病死,环环相扣,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这条路上,无法回避,我们现在正处花样年华,但我们也行将老去,下面,我们来一起鉴赏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传世诗篇《当你老了》。

过渡语:虽然,爱尔兰这个美丽的国家距离我们遥远,叶芝也并不姓叶,国别不同,人种有别,但,以诗歌作为桥梁纽带,我们一样的可以神交洋人,产生深深共鸣,并且,对诗歌的鉴赏我们也有大致相通的鉴赏手法。

譬如知人论事(简单回顾阐述知人论事的含义)。

(二)知人论事知人·走近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创作丰富,备受敬仰。

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

艾略特曾誉之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论事·多情却被无情恼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结识了美丽的女演员茉德·冈小姐。

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

叶芝深深的爱上了这个给了他一生幸与不幸的女人。

茉德献身的是革命,叶芝献身的是爱情,这种错位,注定了悲剧,从此叶芝开始了他痛苦的爱情之旅。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当你老了教学目标:1、充分运用五年级上期学过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说、写人物外貌,并找准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2、学习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并通过写作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3、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融入自己情感,用积累的好词佳句进行创作,使作文不流于形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4、用第二人称进行写作,突出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充分发挥想象,利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抒发对人物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从这张图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看到图片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是否也有很多心里的话想对他们说。

2、(出示本次习作主题)今天,就把你们心中想对他们说的话对他们表达出来。

我们今天习作的主题是:当你老了二、新授1、大家先来回忆一下,现在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样子)2、你的爸爸(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性格)在他的身上,是哪一点最能体现这一种性格?或许厚实的肩、也或许是长满老茧的手掌、亦或是满含期盼的眼?请同学们根据回忆将这些细节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来(写,提示学生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进行书写)(15分钟类解决)3、是这样的眼睛,满含深情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是这样的有力的肩挺举起我们的未来。

岁月无情地磨砺,时间是一把刻刀,有一天,这双手会软弱无力、他们的肩膀也会佝偻、他们的眼神迷离。

他们终有一天会变老,一定会变老。

(板书:老了)当他们老去时,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的眼神还会像当年一样的坚毅吗?(问)他们会变得(问)4、当他们变老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谁?(我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写)真好,从同学们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每一个人眼神中对父母的感念,更从你们的泪光中看出了孝敬他们、义无反顾的决心,老师很感动、也深受触动。

既然大家对于感恩父母都深怀一颗虔诚的心,那我们何不就将这些文字串连起来,形成一篇美文呢?好不好?三、写法指导(4——5分钟)1、看板书,刚才一些同学在描写外貌时写了眼睛、手、头发等等,这个描写方法叫什么?(细节描写)我们既写了父母年青时的样子和性格,又写了他们变老时的样子与性格,大家思考一下,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对比)对比有什么好处呢?(答)2、有了对比,就更能体现出父母在老时的变化,更能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这很好,那我们直接将两部分拼合起来,可不可以?(不可以)为什么?3、在描写年轻时和老时的两部分文字之间,还应该加上一个过渡性的段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当你老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当你老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诵读诗歌,领略“抒情”诗歌的魅力过程和方法: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的抒情方式,学会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爱情的圣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在诵读中领略“抒情”内涵,体会诗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的抒情方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的抒情方式教学方法:诵读探究鉴赏设计说明:《外国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当你老了》是其中诗歌鉴赏部分的第二单元的第三首诗。

第二单元导读标题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外国诗歌,抒情都是诗歌的基本特征,因此要引领学生读懂外国诗歌,同样要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鉴赏外国诗歌也要通过品读意象,把握表现手法来鉴赏诗歌抒情的方式。

鉴于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在诵读的基础上,把鉴赏如何自然地表达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同时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以期达到更好地鉴赏目的。

语文课标明确了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课前热身:播放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带入情境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水木年华的成名作《一生有你》,动人的歌词和自然的旋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年华飞逝的岁月里,凄美而浪漫,温情而青涩的故事。

它的歌词来源于当代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著名诗歌《当你老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首诗,感悟作者的情怀。

板书文题二、背景介绍(ppt展示)1.作者简介:叶芝(1865-1939),四个关键词介绍:爱尔兰:爱尔兰的身份和民族意识使叶芝找到了创作源泉,也给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耀。

诗歌: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顺义区第九中学张红雷一、教学内容分析《当你老了》是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外国诗歌(四)中的一篇。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是朗诵、研读外国诗歌,品味、揣摩诗歌的抒情语言,感悟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体会,发展想象力、审美力。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人叶芝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关于诗歌,高一学生曾经学习过部分优秀的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作品,对外国诗歌却了解甚少。

在中学教学中,外国诗歌的教学也是处于语文教学中的边缘。

三、设计思想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了在诵读、品味基础上的三维目标。

立足于学生实践,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充分展开生本对话、生生对话。

以诵读为主,鼓励学生的个性解读。

使学生在对话中深入理解诗中情感,在反复诵读、交流过程中再思考再领悟。

基本思路:导入——诵读——品味——再诵读——领悟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诵读: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

品味:通过诵读、思考、交流,能够鉴赏自己喜欢的诗句。

再诵读: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再读再品诗歌。

领悟:能够理解爱情可以以一种高贵的境界存在。

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质疑、探讨,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深层次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准确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

2.领悟诗人高贵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不平凡的爱情观。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当你老了》教学设计顺义区第九中学张红雷一、导入:我们共同来谈一个话题,一个有关“爱情”的话题。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有人说: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约定;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盼;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迷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苦涩;是“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忠贞……我们的同学说:爱情是心心相通、惺惺相惜,是包容与被包容,是相恋到终老、怀念到哭泣……设计意图:渲染气氛,为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做铺垫。

2月14日《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2月14日《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含义及蕴含的深刻感情3.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含义及蕴含的深刻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原文朗诵】我们先来欣赏原诗的朗诵。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诗人叶芝和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叶芝在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西方评论界定义为“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一位抒怀诗人”。

人们说“爱尔兰可以没有风笛,但爱尔兰绝对不能没有叶芝。

”他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1939年1月28日,叶芝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墓碑上刻的是: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前行!叶芝于23岁遇见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美丽的女演员莫德.冈之后,便一见钟情,一生为其创作很多作品。

经过五次求婚,五次被拒之后,他总算认清了他们永远不可能交合的命运。

但那颗受伤的心,还是无法停止对爱的最后咏唱和想象。

就在莫德·冈嫁给了一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了这首诗。

但是诗人没有直接书写,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之后,想想自己所爱之人衰老时的情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文本分析】1.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诗中的“你”和诗人有什么关系?原来“我”爱你,却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爱。

2.第一节诗人设想了怎样的情景?蕴含怎样的感情?白发苍苍的老妪坐在温暖的炉火旁,睡眼朦胧,取下一部诗歌,悠闲地站在时间的彼岸与昔日的自己遥遥回望。

鲁人高中必修5《当你老了》刘大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鲁人高中必修5《当你老了》刘大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1《当你老了》教学设计学校:大弯中学教师:刘大粒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背景并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情感;2.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课前热身:播放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带入情境师问:“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歌名?”生说:“《最浪漫的事》”师说:“对于爱情来说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就是一首关于爱情,关于变老的作品,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当你老了》。

二、背景介绍(ppt展示)1. 介绍这首诗诞生的背景:《当你老了》这首爱情诗写于1893年,叶芝当时29岁。

诗人 25岁时遇见著名的女演员茅德·冈,叶芝对美丽的茅德·冈一见钟情,并向她求婚,却一直遭到拒绝,随后茅德·冈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

之后,茅德·冈嫁给了与她并肩战斗的麦克布莱德少校。

二十三年后,1916年麦克布莱德少校在斗争中献身去世,叶芝再次向茅德·冈求婚,仍旧遭到拒绝。

尽管这段一直纠结在诗人心中的爱情几经曲折,没有什么结果,但诗人对她的强烈爱慕之情却给诗人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当你老了》就是著名的一首。

2.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在朗读前把握诗人内心痛苦无奈不舍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请学生朗读。

(配乐朗读)为了增加师生互动性,全诗共三节,老师和两个学生一起每人读一节。

然后再全班一起朗读,感受诗歌。

四、探究:同学们把诗歌中感到迷惑的地方勾划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可能回答的内容:(并在黑板上板书)它们,浓重的阴影,朝圣者的灵魂,山,它,星星师PPT 展示提前准备的内容: | 2浓重的阴影,朝圣者的灵魂,山,它,星星师生之间会有差异,不同的地方就现场让学生讨论解答,重点讲解师PPT上的难点。

高中语文_当你老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当你老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本《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手法美二、过程方法:反复诵读,分析鉴赏,尝试创作三、情感态度:感悟人间爱的真谛【教学重点】过程方法:反复诵读中鉴赏诗歌四美【教学难点】情感态度:感悟人间爱的真谛【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沙画的视频,同名歌曲。

2.学生准备:做导学案,搜集有关作者文学常识,掌握写作手法,写原创的鉴赏片段,创作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踏上寻美之旅教师:四书五经,其中五经之首便是《诗经》。

中国人常说“诗言志”,孔子也曾经发问,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ppt 出示课题的信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读诗不一定让我们出口成章,但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种诗意的可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叶芝的脚步,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几十年后的时空,品味《当你老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导入强调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美的真谛,让学生开始进入一场寻爱之旅。

】二、认识两位主人公,抓住爱情线(ppt出示叶芝和毛德冈的信息)【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男、女两位主人公,加深学生对两人感情的认识,知人论世,加深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三、为你读诗,体会音乐之美(10分钟内完成)教师:悠悠诗情缓缓流淌,一段心事微微荡漾撩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放空自己,用心聆听这曲穿越时空的爱恋。

预设:自由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自由诵读(2分钟)+同桌互读(2分钟)+诵读展示(4分钟)教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

大声诵读,便能轻轻叩开叶芝的内心。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一是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了解,二是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由诵读和展示诵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爱情的认识发酵。

】四、为你品诗,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一)教师:因为是经典所以禁得住时间的沉淀,让我每一次都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怦然心动,总会勾起一段明媚的忧伤;因为是经典所以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张力。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涵。

2、把爱表达得含蓄些,升华对爱情的认识。

3、学习以内容为基准,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从构思、语言、意境方面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的作用,学习诗人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写作特色,体会诗人在爱情的痛苦中的如何使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件PPT,音频,视频朗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由欣赏莫文蔚演唱的《当你老了》这首歌曲导入本诗。

下面请同学们先欣赏一首歌《当你老了》,思考下这首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

这首歌的歌词原作者是中国人吗?明确:此歌是改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这首诗。

二、诗人简介。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生于都柏林。

叶芝十七岁开始写诗,早期作品带有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

后期作品融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思考为一体,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表现善恶、生死、美丑、灵肉的矛盾统一。

二十三岁遇见他生命中的重要女子后,即习惯用她来作为诗中一个重要象征。

叶芝为自己写的一首有名的墓志铭亦为上乘诗作,常为后人传述追思。

主要作品有诗作《当你老了》、《丽达与天鹅》、《芦苇中的风》、《责任》等。

1923年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三、背景简介。

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毛德•冈,诗人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了这个给了他一生幸与不幸的女人。

但毛德献身的是革命,叶芝献身的是爱情,这种错位,注定了悲剧,从此叶芝开始了他痛苦的爱情之旅。

即使毛德•冈的丈夫麦克布莱德去世后,叶芝再次求婚仍遭拒绝,终生未能与之结合。

四、品读诗歌。

1.初读:读准字音,熟悉语境。

注意“消逝”一词与“消失”“消释”的词义用法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你老了
叶芝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和讲解,体会本诗的情韵美。

2、探讨爱情的要义,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

教学难点:叶芝爱情的圣洁和正确爱情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今天我们将走入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情感世界,看看他对于“爱”是如何解读的?我们从他身上又会获得哪些启示?首先我们看课下注释,来一同了解作者。

二、补充介绍叶芝资料。

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

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

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

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

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三、播放诗朗诵。

四、找学生读(方式可灵活:男生女生单独读、各自齐读、全班齐读等,可配乐。


读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概括,并简述理由。

五、介绍背景:
从诗歌内容中我们可看出题目“当你老了”中的“你”和作者是什么样的爱情?——单恋。

叶芝把这首诗献给一个一生追求但一生被拒绝的漂亮女演员茅德•冈。

经过五次求婚,五次被拒之后,他总算认清了他们永远不可能交合的命运。

但那颗受伤的心,还是无法停止对爱的最后咏唱和想象。

就在茅德•冈嫁给了一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了这首诗。

但是诗人没有直接书写,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之后,想想自己所爱之人衰老时的情景。

那么,我们解读完这首诗之后,看看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六、赏析指导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
第一段设想几十年后,毛特·岗成了老人。

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

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炉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这一节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老了”。

倾吐出诗人对女友的无限柔情,并强调了诗人的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用词造句也很温馨,让人一看就感到确是发自肺腑,真实可信。

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将来过去时”的艺术手法,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毛特.冈不渝的爱。

板书:
第一节:写作手法:想象
关键词:阴影——提醒她应为曾经的拒绝而感到遗憾;
情感:温暖;
意象:“炉火”既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又象征了诗人的激情仍未熄灭,像炉火一样在胸中燃烧
第二节:
这节是全诗的重点。

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诗人从对将来的憧憬转向直接表白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为爱尔兰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圣洁心灵。

这是爱情的基础,也是能够把两人一生紧紧联在一起的保证。

而且即使有一天你年老色衰,我也不变心。

这一节语言表白质朴无华,情真意切。

表白自已爱的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

其中第三句是这节诗也是全诗的灵魂。

它不但道出了叶芝深爱毛特·岗的缘由,也极大地丰富了这首诗的思想内涵。

所以,这里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看今朝,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爱你,爱你的一切,连同你的衰老,你的痛苦。

板书:
第二节:写作手法:对比
关键词:灵魂——茅德•冈献身爱尔兰自治运动的精神;
情感:圣洁(或崇高、伟大等);
第三节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从现实的表白转向未来虚幻的场景。

又回到炉火映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的逝去而感伤。

在最后两句诗中,在头顶的山上踱步的“它”,指的应该就是上一句中消逝的“爱情”。

本来,“爱情”是一个抽象的词,诗人在这里也把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它”化身为一个生命,在山顶行走,在星星中藏起自己的脸。

这一结尾也有一种“意象化”的特点:一方面,“缓缓地踱步”与“隐藏的脸庞”,再一次传达了那种无限的怅惘感、消逝感;另一方面,在山峦与群星之中,“爱情”──这个既抽象又具象的存在,似乎和广漠的自然、天宇融为一体了,一种超越性的净化效果由此产生。

诗歌的抒情力量,也同样融化在场景、意象的安排之中。

这一节通过恋人的所思所想,来表白自己亘古不变的爱情。

尤为感人的是爱得那么深切那么热烈的诗人,竟然悄无声息,甘于寂寞地隐藏在一群星星之间。

这首诗以艺术的魅力打动着全世界的人们,为后人一再模仿,显示了诗人的艺术价值。

板书:
第三节:写作手法:想象
关键词:隐藏──表达一种爱的超越性。

情感:亘古不变
总结;
这三段诗,有起有结,有承前有启后,相互照应,浑然一体。

不但饱含诗人的思想感情,谋篇布局也颇具匠心。

此外,风格清丽,诗句流畅,音韵也很整齐,称得上是叶芝抒情诗中的
上乘之作。

作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的抒情诗。

《当你老了》有两点表现得比较突出。

一是诗人对爱情的忠贞。

不是爱她一时而是爱她一生,不论是她青春貌美,还是满脸皱纹,都不能改变爱的初心。

叶芝是这样写的,也确是这样做的。

尽管毛特·岗是他一生难圆的梦,但他对她始终不能忘情。

多年后,当有人对他说毛特·岗韶华已逝,且失偶独身,并借此安慰他的失恋之情时,叶芝在一首诗中描写他的感受时说,“时间只能再一次焕发出她的美:因为她风姿非凡华贵雍容……只要她转过身,你就会知道听人安慰有多么愚蠢”。

可见叶芝对毛特·岗的爱是十分真诚、出自内心,不会随岁月的推移而消失的。

二是诗人的爱是圣洁的。

他不是只看女友的外表而是更重视其内心。

他之所以深爱毛特·岗,首先是因为她那为爱尔兰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即她那朝圣者的灵魂。

叶芝虽然不很赞成也没有参加爱尔兰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但爱尔兰的独立和自由却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憧憬
课后记事:扩大知识面、增加朗读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