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详细解答:
第3题
市场机制: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4/5)名词解释
第4题
增量改革:________
参考答案: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l)企业对瞬时出现的情况作出如下反应:一是使产量与当前最稀缺的资源相适应;二是实行强制替代——由短缺引起的投入组合的改变;三是根据可得到的投入品决定产出构成。
(2)在追求高增长率目标的驱使下,从上而下存在强烈的数量冲动。为完成产值指标,企业对短缺资源的需求总是不可被满足的。
(3)由于不承担投资决策的责任,却能从投资中获益,因此企业会通过低估预算成本、与上级讨价还价等争取投资资源,引起投资紧张。
第三阶段(1987-199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在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报告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而在于所有制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还包括生产要素市场,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作用认识的一次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5版)4套试卷及参考答案【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5版)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价格双轨制即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和_____________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目的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价格体系。
2.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提出公有制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3.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_____________并存。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_____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经历了个体业主制、合伙制和___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6. _____________是生产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要素。
7. 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投资、消费和_____________三大需求,俗称“三驾马车”。
8.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保证生产能力的长期增长。
9.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产出效应和_____________效应。
10.政府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的核心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该关系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市场经济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制度。
A. 权力B. 市场C. 权利D. 生产2. 党的()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大C. 十五大D.十六届三中全会3.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三个没有变”方针是由()提出的。
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习近平4. ()撰写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诞生,因此他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整理市场经济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整理市场经济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判定题1.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有关。
()来源:2.在传统的小商品经济下,生产和资源的使用都没有达到广泛的社会化。
()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加强,国家对市场竞争的干预和调控相应的日益减弱。
()4.目前,典型的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5.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来源: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活动起调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政府无需对经济指手划脚。
()8.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迫切性。
()9.现代市场经济是规范的、文明的、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来源:10.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个人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但不是市场主体。
()11.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办了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技术工人交流市场及各种咨询服务公司,劳动力市场已相当完备。
()12.价值规律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而发挥作用的。
()13.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价格变化也就必然意味着价值发生变化。
()14.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增长。
() 15.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的计划。
()16.我们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机制才能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 17.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
()来源:18.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劳动者按照他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经济收入,所以,只要社会上的任意两个劳动者付出相同的劳动,都会得到相等的报酬。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靠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只须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应退居其次。
()20.由于房屋与土地一般不能分割,所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房屋和土地所有权的买卖、租赁以及与此相关的交易活动的总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
第一专题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答: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到新世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反复,但总的来说坚持了改革的市场的取向。
回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1992年。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谨慎地、有限制地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并给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成分。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20世纪末,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明确地和全面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造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股份公司,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30年的改革,到20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
第三阶段则是从进入21世纪到2020年。
这个阶段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个阶段已开始近半。
虽然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完善,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2、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①第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经济体制本身的系统性。
②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经济体制与其他体制的关联性。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于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刻性。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于经济体制的深刻性。
3、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根据《决定》的精神和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题
1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
(1)独立的经济主体
个人—消费者—需求方
企业—生产力—供给方
(2)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3)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竞争出现垄断
(4)开放的市场环境
对外开放: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对内开放: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
(5)健全的法制体系: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市场机制的结合(1)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传统—自由竞争、无政府干预
现代—垄断竞争、政府干预
(3)具备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政治制度的特点:共产党领导
A所有制,B分配制度,C政府主导
(4)具有中国特色:基本国情、历史文化、政治特色、发展阶段
3请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
答:
(1)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失业的种类和原因:
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2)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以内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一般用CPI表示。
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调整、货币因素
(3)经济增长:
GDP的适度增长,既能满足发展目标,又能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能够满足3-5个月进口额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合理的个人收人分配调度和社会保障制度2.市场经济是()。
A.一种基本经济制度B.一种经济运行方式C.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3.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B.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5.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C.实行政企分开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二、多项选择题1.市场的基本含义包括()。
A.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B.市场是企业行为的外部环境C.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D.市场是有购买力的需求E.市场是同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2.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一论断表明()。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C.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
A.自主的企业制度B.平等的经济关系C.完善的市场体系D.健全的法律体系4.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市场中的垄断B.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C.市场不能解决收人不公平的问题D.市场调节本身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5.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
A.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B.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人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C.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D.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三、简答题1.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2.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功能?3.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4.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通过哪些手段来进行?5.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哪些?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特点?7.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库及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库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
它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具备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
这样,既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又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2.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
它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不表明社会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4.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
5.渐进式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7.所有权能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8.占有权能占有权系指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占有权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所有权是重合的。
因为所有权只有从占有开始,才能从客观权利变为主观权利,而且只有当占有权回复到所有者手中,所有权才最终恢复其圆满状态。
高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高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1.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任务包括: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暂停或取消部分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同时,探索实施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等。
(1)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分析上述举措是如何体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的。
(6分)【答案】(3)(6分)①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2分)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2分)③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分)【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试题,知识指向明确,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回答本题关键是找出关键词,然后用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材料中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强调了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探索实施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本题难度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2.【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言简意赅的歌词,道出了改革开放战略抉择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全国人民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共同信念。
在正确对待改革问题上,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
12.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政策()
A.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B.发展循环经济
C.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D.放松环境保护要求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下哪些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A.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B.加强金融监管
C.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D.实行金融垄断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下哪些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商业保险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促进就业的措施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C.提高劳动者素质
D.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就业岗位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下哪些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
A.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
B.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C.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______相结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向______和服务型政府转变。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______、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社会公平。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答题日期:得分:判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一、社会主义低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掉队、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大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派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
4、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动改革,在大体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五、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成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利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一、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1)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那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2)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咱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可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3)第三步是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一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二、简述如何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
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此刻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此刻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
(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维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需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表现市场机制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程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一、名词解释市场经济二、分析题1、比较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异同。
2、分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案: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对于市场经济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
第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第二,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第三,在特定意义上,市场经济也可以被理解为经济体制。
2、比较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异同。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区别的经济范畴。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逻辑上看,商品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起点,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表现为二者的侧重点与对应物不同。
首先,商品经济的侧重点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它强调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相对应。
市场经济侧重资源配置问题,它强调资源配置由市场进行,和计划经济相对应。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一种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社会化,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3、分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由自主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构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行为自主化、市场体系完备化、宏观调控间接化、法律制度规范化的过程。
(1)自由的企业制度。
自由企业制度,就是确保企业能够拥有在产权受法律保护的基础上所享有的自由创业权、自由经营权、自由交易权以及自由支配或处置财产权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在自由企业制度下,企业完全拥有自由的创业权、自由的经营权、自由的交易权以及自由支配财富权。
(2)完善的市场体系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首先要包括各种各样的市场,其次,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题
A.调节进出口贸易 B.调节资金的流出和流入 C.影响国内物价水平从而起到协调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 D.使本国货币升值,增加本国财富
18.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 )。
A.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B.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 C.经济制度不变,经济体制就不会改变 D.经济制度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 E.经济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经济体制可以有多种形式
24.社会保险的特点主要有( )。
A.强制性和非营利性 B.普遍性和互济性 C.长期性和稳定性 D.非转让性
25.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
A.市场中的垄断 B.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C.市场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的问题 D.市场调节本身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1.经济制度,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总和,它包括(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D.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2.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具有的特征包括( )。
E.市场是同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
29.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B.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D.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A) 个人私有财产权的保障B)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C) 劳动者的自主选择D) 把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相结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A) 政府的引导和调节B) 市场自由竞争C) 劳动者的努力和创造力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A) 市场供求关系B) 政府调控C) 生产成本D) 社会需求决策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A) 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B)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C) 实现雇员的福利D) 以国家利益为重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作用是什么?A) 资源配置的机制B) 平衡生产与消费关系C) 维持社会秩序D) 保护消费者权益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 所有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C) 劳动者享有自主创业权利D) 企业自由竞争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保护私有财产权益B) 控制市场价格C) 提供公共服务D) 限制企业竞争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政府的引导和调控B) 良好的法制环境C) 劳动者的创造力D) 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案例是什么?A) 中国的改革开放B) 苏联的计划经济C)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D) 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收入分配不均B)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C) 政府干预过多D) 私有企业发展困难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2问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试题1.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里所说“特色”,主要体现在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发挥价值规律在全社会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更快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思想,其理论前提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只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这种观点是科学的,它的基本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但是,邓小平的观点大大超越了以往在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创造性地发展了他们的看法。
新的创意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点上:1.用市场经济代替过去通常使用的商品经济概念。
2.在谈到发展市场经济时强调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建立市场关系。
从上述这两点来说,都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
20多年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已经确立;宏观调控体系逐渐完善;价格市场机制初步形成;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有了很大转变。
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初步确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行市场经济,首要的是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否则就不会有市场经济。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面向国家计划,而不是面向市场。
所以,塑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就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性任务。
由此,我们一直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具体目标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
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
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A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A.①⑦B.①③C.②③D.②④2.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是(A )。
A.自然经济B.市场经济C.产品经济D.循环经济3.“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
这是(C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C.调整生产力布局D.提高企业经济效益5.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C )方面才能起完全的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
A.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B.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C.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D.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BA.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地位B.居于主体地位C.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D.不占优势7.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导致了附近地区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未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想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B A.正外部性B.负外部性C.外部经济D.外部影响8.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CA.政府调控市场信息B.明晰产权C.政府生产公共物品D.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9.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C )。
A.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B.新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C.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D.个体经济的同义语或代名词1O.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的宏观调控B.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国家宏观调控则主要是行政手段C.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说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资姓社的问题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绝不是人为的,而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制度B.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C.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D.共产党的领导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4.市场经济是()。
A.一种基本经济制度B.一种经济运行方式c.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5.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B.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7.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是()。
A.优化资源配置B.改进生产技术c.进行商品交换D.物价调控8.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A.产品经济的存在B.物质利益的差别c.劳动就业的需要D.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二、多项选择题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有那些?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大体归纳如下:第一,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实质上就是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一切资源都可以还原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第二,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在这里,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失去了作用,即进入产品经济时代,这时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由计划进行调节。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列宁在对商品经济命运的认识上,赞同马恩的观点。
但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在实践中行不通,不得不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
但他是把市场的经济形式看做是利用资本主义。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概论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人。
他指出,社会主义将实行计划经济。
斯大林在实践中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任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承认价值规律对经济的一定调节作用。
但他有否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在全面所有制内部个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认为消费资料只是存在着商品的“外壳”。
斯大林在其著作中进一步使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观点理论化。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国经济唯一的选择。
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经济又并非经济条件成熟后所必然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这种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种种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经济增长定义: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较早的文献中也将一个国家的总产出(或总生产能力)作为考查对象。
◎经济发展定义:economic development,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简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经济的增长未必能带来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必须注重其内容和质量、发展过程中比例和结构的协调等。
否则,单纯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的现象,即只有经济量的增加而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样的增长是发展的倒退。
2、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20’(1)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括三层意思:其一,本代人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利,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特别优先解决的问题。
其二,代际间的公平。
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这一代人不要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其三,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正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所宣告的那样,各国拥有按着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
然而,自然资源在全球各处的分布并不均匀,各国人均拥有的资源总量和目前人均消耗的资源量相差悬殊。
目前的现实是,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年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等却占全球的80%。
(2)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中的“需求”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不可能持续。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应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就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 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作为全球的发展总目标,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对所有国家都是共同的。
为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3、试论我国渐进式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0’◆渐进式改革概述:中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主义而非激进的大爆炸或休克疗法的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留了双轨制;中国的改革是分步进行的,集中于制度革新,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产权进行改革,通过保留剩余的方式激励农民;中国的改革过程中更多地采取了试验的形式,允许部分地区或部门率先改革,成功之后再向全国或全行业扩展,例如经济特区的建立;初始条件对于改革方式的选择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采取了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避免出现大的冲击,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概而言之,中国渐进主义模式的特点是最小化政策贯彻执行的成本,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最小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政治阻力,逐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采取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以试点方式逐步推动改革。
◆主要问题:由于采取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致使许多结构性问题被遗留下来,主要包括:私有化、金融和贸易自由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这里有国内因素,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问题,产生了宏观经济周期,也有开放带来的不稳定性,中国的汇率制度、债务市场都面临挑战(这些机构性问题的核心集中在国有部门,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国有银行主要将贷款带给了国有企业,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在发展过程中向城市倾斜的策略导致的城乡差距;市场缺少规范的法制环境,法律执行困难。
此外,中国转型过程中的明显特征是投资超过消费,而且市场很不完善,缺乏正式的制度(例如法律体系不完备)。
从增长方式来看,中国经济主要还是外延型而非内涵型增长,即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增加劳动力和投资而不是技术推动,技术进步缓慢。
中国渐进主义的转型策略和改革模式下的增长模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有许多艰巨的问题尚待解决:包括劳动力、利率和原材料等要素价格改革;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所有制改革;政府财政体系和货币政策运用改革;劳动力过剩和缺少流动性问题;城乡分割;缺少包括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住房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备的法律体系(特别是执行体制);金融行业中大量的不良贷款问题;环境破坏等等。
中国目前仍然不是市场经济,只是部分市场化。
未来经济增长很难继续依赖要素积累,而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所以虽然中国有能力吸引了并将继续吸引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中国支持市场的制度基础薄弱,缺乏配套的法律体系,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经济能否快速追赶发达国家尚难判断。
◆进一步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在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4、论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30’◆效率的内涵从广义上说,效率是指人类社会有效地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因此,效率首先是和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
通常情况下,效率的高低都是借助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及变化来反映。
一定的投入有较多的产出或一定的产出只需较少的投入,就意味着效率的增长;相反,一定的投入有较少的产出或一定的产出需要较多的投入,那就意味着效率的下降。
从更为具体的层面来看,效率的增长可以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前者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有较多的产出,后者是指一定的资金投入有较多的纯收入。
影响经济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大体上分为物质因素和制度因素两大类。
物质因素包括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它们对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制度因素包括产权制度、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机制等因素,它们对效率的影响是间接的。
◆公平的内涵公平在经济学意义上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公平。
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在再生产过程中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地位、付出与报酬之间的平等关系。
经济平等体现的是市场机制基础上的价值规律,强调的是机会均等、规则公正和以效取酬,即强调公平的机会、公平的竞争和平等的权利而不是平均主义。
机会均等是指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
它要求在再生产过程的起始环节,每个企业和劳动者应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机会支配社会资源,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规则公正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竞争的规则对所有参与者都应当是平等有效的;以效取酬是指在再生产的最后环节,参与竞争者的收入应与其效益产出相适应。
在这样的前提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要素贡献所取得的收入,就是公平的收入。
②社会公平。
主要是指在再生产环节之外的再分配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政策使收入趋向合理化的一种平等关系。
它要求在经济公平的基础上让所有公民都能获得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的物质条件,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社会公平强调的是将人们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所对应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长期延续和社会秩序的相对和谐。
社会公平需要依靠国家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来实现。
只有将公平分解为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才能对效率与公平有更加清晰的概念和深入的理解。
所以,效率和公平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并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
①公平是效率的保障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存在的理由和保证。
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要以公平为条件和保证。
且不说社会公平环境对效率的作用,若没有经济领域自身的公平竞争条件,则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
公平解决得越好,生产关系就越合理,从而就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我们知道,效率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的有机结合。
而各要素中,最根本、最重要、起决定作用要素的是人的要素。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是一切要素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依赖于经济主体获取经济利益机会赋予上的公平、获得经济利益多少与做出的贡献相称上的公平。
收入分配越是公平,每个人的贡献与其所得便越一致,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就越高,所取得的经济效率也就越高。
如果社会和政府为每个经济主体创造出一个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根据价格机制准确灵敏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各要素主体获得于其贡献相符合的收入,那么这种公平将带来持久的高效率,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没有公平的效率,在社会现实中存在,但它不可能持久,更不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柱。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公平,不讲公平就不能有效率。
谁拥有公平,谁就可能拥有效率;谁伤害了公平,谁就损害了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条件,谁就必然损害了效率。
②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
效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若没有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及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则公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平。
因为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贫穷基础上的公平,只能是低级的、甚至是扭曲的公平。
——效率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实现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税收。
要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必须增加税收,而税收的提高一是要提高税率,二是要靠增加税基(即增加国民收入)。
税率的提高总是有一个极限的,在税率适度的前提下,增加税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税基,而税基的增加依赖于各经济主体效率的提高。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分配公平。
在一个效率低下、物质匮乏的社会里,人们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满足不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按人头大致平均分配生存必需品,这充其量不过是低水平收入下的社会公平。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这种“公平”是人们所不能满足的。
低水平的公平实现后,人们则要追求高水平的公平,而高水平的公平的实现必须以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为前提。
只有在高效率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用于公平分配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在总体上满足人们的高水平需求,从而使社会有条件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