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诗词文赏析5篇

合集下载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原文】渔家傲——[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

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

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

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在石头刻字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

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

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

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原文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心情颓丧。

追:追随,引申为纠缠。

旅思(sì):羁旅愁思。

译文译文1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铺的大地,萧瑟秋色连着江中水波,波上寒烟迷漫肃杀苍翠。

一抹斜阳映照群山天连着水。

绵绵密密的芳草不谙人情,一直铺到斜阳照不到的山外。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片刻安睡。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2流云漫天,黄叶遍地。

秋色渐老,倒映于江上碧波,波涛上笼罩着阵阵寒烟,一片苍苍翠色。

远山沐浴着夕阳,蓝天连接着碧水。

岸边芳草最是无情,只管延绵消失在那西斜的夕阳之外。

追念故乡,已黯然销魂。

这羁旅中的愁思缠绕不休,唯有沉入梦中才能得以暂时排解。

月明之夜,休要携酒登楼独自倚栏,可知那入喉的每一滴酒,都会化作相思泪滴,断人心肠。

题解此词写羁旅客愁。

全词低回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清代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评曰:“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评点这是词人秋日旅途思乡之作。

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翠烟、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的辽阔苍茫景色,词人触景伤怀,抒写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故里的深情。

上片着重写景,词以“碧云天,黄叶地”开篇,展开一幅天高气爽、黄叶满地的苍莽秋景图。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写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中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萧瑟秋色与江中水波的相连,苍翠的寒烟迷漫在江波之上。

这秋日特有的景象,渲染出悲秋的情绪。

“山映斜阳天接水”一抹斜阳映照群山天连着水,接下来两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凄凄连绵的“无情芳草”蔓延无边。

此情此景,怎能不惹人伤感?下片抒情,“黯乡魂,追旅思”是相思愁苦的原因所在,只因词人离乡背井,故“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除非是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片刻安睡。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作品简介《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

词的上阕着重描写秋叶的景色,开头一个“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紧接着从视觉来写,视线越过珠帘投向楼外,看见垂地般的银河,皓月当空,将词人的思绪引向千里之外的故人,景中透情,引起下阕。

下阕抒写离恨,“愁肠已断”作情极之语,已不能自持,潸然泪下,在辗转难眠之中饱尝了愁苦滋味。

最后三句用白描手法写愁思,很是真切生动。

这首词层深曲折,愁意、愁态、愁容步步逼近,层层翻出,将词人怀人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1、香砌:有落花的台阶。

2、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

3、真珠:珍珠。

4、天淡:天空清澈无云。

5、月华:月光。

6、练:白色的丝绸。

7、无由:无法。

8、明灭:忽明忽暗。

9、敧(qī):倾斜,斜靠。

10、谙(ān)尽:尝尽。

11、都来:算来。

作品译文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

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

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

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

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

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

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无题》诗词赏析

《无题》诗词赏析

《无题》诗词赏析《无题》诗词赏析1 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

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

范仲淹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范仲淹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

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范仲淹《无题》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无题宋代:范仲淹十口相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

关津若要知名姓,定是孤儿寡妇船。

《无题》诗词赏析2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

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

“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范仲淹《渔家傲》诗词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诗词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诗词翻译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译文]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出自] 范仲淹《渔家傲》《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5.角:军中的号角。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

译文2: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日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3: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画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范仲淹的著名古诗词10篇

范仲淹的著名古诗词10篇

范仲淹的著名古诗词10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范仲淹的著名古诗词10篇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古人云:“夏秋两季,山水之景,神仙之乐。

”景物犹如画,神奇绝美,万物欢腾,令人喜爱。

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绘画、诗词、文章、记述,不断激发人们对于这两季之景物的热爱。

可谓有“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一句话中凝聚着秋季天山夜色互相映照、秋风徐徐、渔火满山、湖水秋色,生机勃勃,境界烟波浩淼的雅韵。

范仲淹先生视秋天为人们抒写思想的最佳象征,他的《渔家傲秋思》于古今中外广为传诵,令读者耳目一新。

在这首诗中,范仲淹先生把秋天的美景描绘得无比精彩,全诗中译意是:“渔家傲秋思,山长水又远。

风吹凉已久,云散月浓红。

湖心秋更冷,树影淡更重。

烟柳萧萧下,渔舟横沙中。

”诗人以抒情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充分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幽雅,得雅甚佳。

此诗以特殊的切入方式,从秋天的夜色展开。

“风吹凉已久,云散月浓红”,描写了凉秋的美景,可见夜空中的满月与星辰醉人,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都是以质朴的抒情方式,描述秋天的美景:湖心秋更冷,树影淡更重;烟柳萧萧下,渔舟横沙中。

诗人最后重复了一句“渔家傲秋思”,表达出诗人眼中秋季的思慕之情,以最细腻犹如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凝重而又温馨的景象。

范仲淹先生以写实的手法,借诗歌的语言描绘出秋天的美丽,令人耳目一新,深深的感受到与秋天的亲切。

诗中简洁的山水描写,抒发出诗人对秋天的感悟,犹如他真实的感受到了凉秋的美景,让人惊叹于他的高超的写意水墨画的技法。

就秋季的景物而言,范仲淹先生的诗歌里所表达出的感情更为直接,把外界的美景抓住了大概,营造出一个细腻、抒情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气氛。

他的《渔家傲秋思》令我们沉浸在其中,感受秋天美景的绚丽与惊艳。

范仲淹的诗词《御街行》赏析

范仲淹的诗词《御街行》赏析

范仲淹的诗词《御街行》赏析《御街行》纷纷堕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赏析上阕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天接水”。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上阕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这三句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着一“情”字,更为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即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阕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

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扩展阅读:范仲淹的词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4篇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4篇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4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4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1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诗词赏析:《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

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

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二、勾勒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

2024年六年级学的范仲淹诗词

2024年六年级学的范仲淹诗词

2024 年六年级学的范仲淹诗词六年级学的范仲淹诗词(精选 5 篇)范仲淹,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时期闻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化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我在此整理了六年级学的范仲淹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学的范仲淹诗词(精选篇 1)1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ft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干脆运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2 江上渔者范仲淹〔宋代〕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诞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留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3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代〕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宁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味道。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

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

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

夜,是秋夜。

夜宁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诗词赏析范仲淹《苏幕遮》诗词赏析苏幕遮①【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诗词鉴赏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诗词鉴赏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诗词鉴赏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

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诗词赏析:范仲淹《岳阳楼记》

诗词赏析:范仲淹《岳阳楼记》

【导语】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汉族,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学家,世称“范⽂正公”。

范仲淹⽂学素养很⾼,写有的《岳阳楼记》。

下⾯是为⼤家带来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衔远⼭,吞长江,浩浩汤汤,横⽆际涯;朝晖⼣阴,⽓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观也,前⼈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异乎? 若夫*⾬霏霏,连⽉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星隐耀,⼭岳潜形;商旅不⾏,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萧然,感极⽽悲者矣。

(隐耀⼀作:隐曜;*⾬通:霪⾬)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或长烟⼀空,皓⽉千⾥,浮光跃⾦,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之⼼,或异⼆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悲;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乐耶?其必⽈:“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乎。

噫!微斯⼈,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五⽇。

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的诗赋刻在它上⾯。

嘱托我写⼀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吞吐长江的⽔流,浩浩荡荡,⽆边⽆际,⼀天⾥阴晴多变,⽓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通到巫峡,向南⾯直到潇⽔和湘⽔,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多在这⾥聚会,(他们)观赏⾃然景物⽽触发的感情⼤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连绵,接连⼏个⽉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岳隐没了形体;商⼈和旅客(⼀译:⾏商和客商)不能通⾏,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家说坏话、惧怕⼈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悲伤的⼼情。

范仲淹诗词鉴赏

范仲淹诗词鉴赏

范仲淹诗词鉴赏【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不过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

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鉴赏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能够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范仲淹的优秀诗词《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的优秀诗词《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的优秀诗词《渔家傲•秋思》赏析《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并引出下句“衡阳雁去无留意”。

“无留意”是词人情感的聚拢点,表面上是写雁,实际是写人。

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呢。

此时,“四面边声连角起”,角声凄厉,令人心寒。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收束上阕,仅十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观。

“千嶂里”写延州周围的环境,这里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而延州就处于层层的山峦包围之中。

“长烟落日孤城闭”句,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壮丽风光以及安稳牢固的边防。

“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它环绕着“孤城”;而“落日”的余晖又照耀着“孤城”中,所以,“城”虽只有一座,却不显得孤独无依。

不过,城不孤独,人却是孤独的。

特别是在这苍茫的环境中,在凄厉的声声号角中,在落日长烟的孤城中,人就倍加怀念家乡的温馨。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浊酒和“万里”家乡,对比悬殊,更加突出乡愁之重,区区一杯酒,哪里能抵得了浓厚的乡愁。

不过,国家边疆未平,还未报效国家,归乡就无从谈起,只有任乡愁缠绕在心头。

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扩展阅读:范仲淹的诗歌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

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

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范仲淹清廉诗词赏析

范仲淹清廉诗词赏析

范仲淹清廉诗词赏析
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范仲淹认为“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人做官,须克己自省。

3、范仲淹告诫子孙,“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不仅要“慎未防微,各宜节俭”,而且要“清心做官,莫营私利”,“居官临满,直径小心廉洁。

稍有污点,则晚年饥寒可忧也”。

范仲淹御街行诗词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御街行诗词翻译及赏析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译文]这种苦苦相思的滋味,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

不是在心里隐隐作痛,就是把眉头紧紧皱起。

[出自]北宋范仲淹《御街行》纷纷堕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御街行:又名《孤雁儿》。

柳永创调。

香砌〔qì〕:指花坛。

寒声:飘落的树叶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

碎:细碎,微弱,时断时续。

真珠帘:即珠帘。

练:白色的丝织品。

明灭:灯光摇曳,忽明忽暗。

敧:斜靠。

谙尽:尝尽。

都来:算来。

译文1:夜深人静,四野寂寂.秋叶纷纷飘坠,落在台阶之上,那声音凄凉而有琐碎。

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

年年月月却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洁白的素练,而人却相隔千里,受着相思的煎熬而满怀愁绪。

愁到深处,已无法靠喝酒来麻醉。

酒尚未到唇边,已先化着了眼泪。

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单独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

这种苦苦相思的滋味,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

不是在心里隐隐作痛,就是把眉头紧紧皱起。

译文2:纷纷凋零的树叶飘上香阶,寒夜一片静寂,只听见风吹落叶细碎的声息。

珠帘高卷,人去楼空,天色清明,银河斜垂到地。

年年今夜,月色都如白绸一般皓洁,人却常常远隔千里。

我如何能用沉醉来忘却,酒到不了已断的愁肠,先就变成泪水。

深夜里残灯忽明忽暗,斜靠枕头,我尝尽孤眠的滋味。

你看这离愁别怨,不是来在眉间,便是潜入心底,我简直无法将它回避。

译文3:夜深人静,玉楼空空。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传来细碎而又清晰的沙沙声,更显得秋夜的寂静,更觉得秋夜的寒意。

轻轻地卷起珍珠穿起的锦帘,好一轮明月,映得天宇空旷,夜色淡淡,星光闪闪。

年年岁岁,春去秋来,同样的明月,同样的秋夜。

月光依旧如丝绢般洁白,人儿依旧在千里之外。

看那银河垂地,急盼鹊鸟快来,怎地一个也不见?纵然是借酒能浇愁,怎奈是思念太久,牵挂太久,愁肠寸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的诗词文赏析5篇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x年间里三次被贬:1029年,范仲淹因谏言太后还政,被贬;接着又在废郭皇后上二次被贬;1035年,范仲淹上《百官图》第三次被贬。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范仲淹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渔家傲·秋思
词牌名:渔家傲|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江上渔者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苏幕遮·碧云天
词牌名:苏幕遮|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严先生祠堂记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

约写于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时期。

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

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

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

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