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进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期望能帮到各位。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魅力,继承和发扬祖国光辉的诗歌文化。
2、丰富校园文化,美化校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朗诵能力。
二、活动要求:1、朗诵内容为两首诗歌。
其中《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为1-3年级必诵诗歌。
“出则弟”篇为4-6年级必诵诗篇。
另一首各班自选。
内容以歌颂祖国、弘扬经典的儿歌、诗歌及古今诗词均可。
3-5分钟为宜。
2、朗诵对象:1—6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比赛。
4、朗诵情势:以朗诵为主,可用领诵、全班齐诵、表演朗诵、配乐诵读等多种情势进行表演。
5、所需音乐自备,诗歌题目、评委名单于12月17号前上交语文组。
三、活动安排:2、地点:学校操场四、评奖办法:1、比赛分两组。
1-3年级为低段组,4-6年级为高段组。
比赛顺序以组内抽签为准。
2、评委:各班推选1名朗诵好、公平的同学成立评委席成员,交叉担负评委。
3、每组评出“声情并茂奖”两名,“朗诵创意奖”两名,“仪态大方奖”两名。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我的假想请同胞们共同商议,欢迎同胞们献计献策:1、《弟子规》中的必诵部分采取整组一同吟诵的情势。
实际上孩子们登台表演的主要是自选的那首诗。
2、这次评委是由各班推选出的学生担负。
1-3年级评高年级。
4-6年级评低年级。
每组需要一个负责人,同志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或评选情势呢?3、这次的奖项不评一二三等奖,初步假想是:“声情并茂奖”两名,“朗诵创意奖”两名,“仪态大方奖”两名。
同志们还有更成心思的奖名吗?4、基于人文性的推敲,咱这次为了让每个孩子有登台露脸的机会,基本放室外。
所以服装不作为评奖的标准。
关键是让孩子快乐,让老师轻松,让活动有效。
小学朗诵活动策划方案2一、指导思想:第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读课文的爱好,养成学生读课文的习惯,增进学生朗诵水平的提高;其次,检查课堂朗诵教学的成效,引发教师对朗诵教学的重视,不断提升自我朗诵教学的水平;最后,通过比赛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篇1古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4诗歌分类:诗歌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教师诗歌朗诵教案大全集

教师诗歌朗诵教案大全集教案标题:教师诗歌朗诵教案大全集教案目标:1. 帮助教师提升诗歌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自信心。
教案一:诗歌朗诵基础训练教学目标:1. 学习基本的诗歌朗诵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一段优秀的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2. 讲解基本的朗诵技巧,如发音、语调、节奏等。
3. 练习:选择简短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并互相评价。
4. 教师示范:教师进行一次优秀的诗歌朗诵示范,让学生观摩和学习。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继续练习的重要性。
教案二:诗歌朗诵表达技巧训练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通过声音、语速、情感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一段情感丰富的诗歌朗诵视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讲解如何通过声音、语速、情感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练习:选择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并注重情感的表达。
4. 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注重情感的传递。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表演活动,提升表达能力。
教案三:诗歌朗诵与文化传承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不同国家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引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
2.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诗人进行研究和分享。
3. 朗诵比赛:组织一场朗诵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该国诗人的作品进行朗诵。
4. 文化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各自所学的国家文化和诗歌背景。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教案四: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朗诵校本课程设计

朗诵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调节、气息控制、节奏把握等。
2. 学生能掌握不同文体的朗诵特点,如诗歌、散文、寓言等。
3. 学生能了解朗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朗诵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首诗歌或一篇短文的朗诵,做到发音准确、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朗诵表演,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朗诵技巧,为其他同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朗诵艺术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勇于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
2. 学生通过朗诵,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提高人文素养。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表达能力,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团队协作,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朗诵技巧,提高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朗诵基本技巧:声音训练、气息控制、节奏把握、情感表达。
-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中有关朗读技巧的部分。
- 进度安排:2课时。
2. 不同文体的朗诵特点:- 诗歌朗诵:音韵美、意境传达。
- 散文朗诵:情感抒发、语气变化。
- 寓言朗诵:寓意表达、角色扮演。
-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散文、寓言等文体篇章。
- 进度安排:4课时。
3. 朗诵实践与表演:- 个人朗诵展示:选择一首诗歌或短文进行朗诵,注重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
- 小组合作朗诵:分组进行朗诵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等篇章。
- 进度安排:4课时。
4. 朗诵点评与指导:- 学生互相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

一、教案名称: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第一章——认识诗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诗歌的欣赏和诵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如诗歌选集、诗歌解读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分类、形式、语言等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诗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诵读,感受诗歌的美。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诵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教案名称: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第二章——诗歌的欣赏与解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读诗歌。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解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和解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如诗歌选集、诗歌解读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和解读诗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解读诗歌。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如何欣赏和解读诗歌,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欣赏和解读方法。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诗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教案名称:诗歌诵读校本职称教案第三章——诗歌的诵读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幼儿园诗歌朗诵课程教案

幼儿园诗歌朗诵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用流利的语调、准确的发音和兴趣、感情地朗诵诗歌。
2. 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幼儿听取、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好适合幼儿学习的诗歌,如儿歌、童谣等。
2. 播放器、音响。
3. 手势、表情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操作性问题、益智问答等形式导入课堂。
请学生各说一下自己印象比较深的诗歌,回忆一下诗歌中表达的内容。
步骤二:展示(10分钟)在教室氛围中放映动感诗歌(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的儿歌,比如《小兔子乖乖》)。
分别演示正确的姿势背诵和错误的姿势背诵的效果,和发掘幼儿发表言论的方法和意义,教学生们坐在地上,模仿教师的做法,学习正确的姿势和语调。
步骤三:学习(15分钟)1. 将所选诗歌复制粘贴到 PPT 上或准备各幅手势、表情图片,教师将每一句诗的内容和形式解释一遍,告诉幼儿们这篇诗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并为幼儿们演示朗诵、标点和停顿的技巧。
2. 让一半学生进行分组课堂。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通过营造教室中的氛围来表演所学的诗歌,打扮成主角,围成生动活泼的小动物,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和表演技巧。
步骤四:模仿(2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最好的演员表演,让同学们投票选出表现最出色的小演员,可以加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步骤五:反馈(10分钟)在课堂内容与教学目标打好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演出进行反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为下一阶段的表现提供提高方向。
步骤六:结束(5分钟)教师鼓励同学们拿起笔记本,写下自己对此次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最后教师做个总结,与学生共同祝福本次课堂的绝佳效果。
教学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教学量化:1. 学生积极参与排练,能够通过表演展现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认识活动过程共有何种表现方式,提高了气氛和同学们的合作效率。
2. 通过参与此次课堂,学生能够具备掌握正确的语调、发音和诗歌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被培养了识别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课文朗诵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朗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诵的基本技巧。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2)如何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朗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背景及创作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集体朗诵(1)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教师指导。
(3)评选最佳朗诵小组,给予奖励。
5. 角色扮演(1)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把握角色。
6. 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模拟情境进行朗诵。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表情。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课文朗诵的技巧。
(2)学生反思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诵表现,如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朗诵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朗诵视频、音频等。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课后阅读与欣赏其他诗歌作品。
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教案第一篇:诗歌朗诵教案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此组织“诗朗诵社团”。
朗诵是一门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诗朗诵则把古诗文和朗诵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根据社团学员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一、社团活动目的: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
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社团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社团活动计划第一次:总结上学期社团活动情况,提出本学期社团计划。
(共同讨论)第二次:指导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第三次:指导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第四次:指导诵读文言文《我爱你,妈妈》第五次:指导诵读《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第六次:指导诵读《过故人庄》—孟浩然第七次:指导诵读《元日》—王安石第八次:指导诵读《望洞庭》—刘禹锡第九次:指导诵读《宿石邑山中》—韩翃第十次: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
(社团全体成员)第十一次:指导诵读《少年行》—袁枚第十二次:指导诵读《乡村四月》—翁卷第十三次:指导诵读《出塞》—王昌龄第十四次:指导诵读《少年行》—王维第十五次: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配乐朗诵第十六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教案诗歌朗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朗诵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诗歌的朗诵技巧。
(3)选取适合朗诵的经典诗歌进行学习与表演。
2. 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示范法:教师读诗歌示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朗诵练习: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的训练。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互相评价、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印象和感受,讨论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 讲授(1)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介绍诗歌的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
(3)示范朗诵一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练习(1)学生自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2)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
4. 表演(1)各小组进行诗歌朗诵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学生自行准备一首诗歌朗诵表演,进行个人朗诵展示。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参与度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包括积极性和表现程度。
2. 朗诵技巧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掌握程度。
3. 表演评价: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课本、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经典诗歌选集。
3. 录音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器材。
初中课文诗歌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诗歌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朗读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
2. 朗读技巧:语音、语调、语气、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2. 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读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歌,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
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如语音、语调、语气、情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上的问题。
5. 展示环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诗歌基本特点和朗读技巧。
2. 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下周上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热爱诗歌、喜欢朗读的情感态度。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诗词朗读讲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题:《诗词朗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1. 诗词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2. 诗词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 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诗词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3. 诗词朗读实践4. 诗词欣赏与讨论5. 总结与反思六、教学资源:1. 诗词朗读示范视频2. 诗词作品3. 课堂讨论材料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朗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二、范文一、课题:《诗词朗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1. 诗词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2. 诗词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 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诗词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诗词朗读示范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诗词朗读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教师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讲解诗词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注意节奏、韵律、语气、停顿等。
3. 诗词朗读实践学生分组朗读诗词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朗读中的错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朗读技巧。
4. 诗词欣赏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作品,讨论诗词的意境、情感和韵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诗词朗读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诗词朗读示范视频:《七步诗》、《静夜思》等。
2. 诗词作品:《登鹳雀楼》、《江雪》等。
3. 课堂讨论材料:《诗词朗读技巧》、《诗词意境赏析》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朗读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整合]诗词诵读活动方案共5篇
![[整合]诗词诵读活动方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e881e5c850ad02de8041fd.png)
诗歌朗诵活动策划方案5篇本文是小编收集的诗歌朗诵活动方案,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借鉴。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原则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诵读内容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小学诗歌朗诵教案

小学诗歌朗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喜欢诗歌朗诵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3.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2. 难点:如何使学生朗诵自然,传递出正确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听前导入:“读出来的声音要有意境,好比听到美妙的音乐,除了听出来的旋律外,还可听出旋律中的意境,这就是旋律的情感表达。
”2. 学生端朗诵:“我朗读这首诗,是在表现这首诗的情感,在用我的声音,表达出我的感受。
”3. 教师示范朗诵:“设身处地地进入诗歌的情境,放松身体,自然地读出诗歌的意境。
”4. 听课文朗读:“老师带着全班学生一起读课文,让孩子们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之中。
”5. 分组朗诵练习:根据课文,分组展开朗诵比赛,在现场比赛中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听前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诗歌朗诵的必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们认真体味自己所朗读的诗歌,从而达到更好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
2. 学生端朗诵:让学生自己朗诵一段短小精悍的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发现自己的朗诵不足,老师介绍如何朗诵,如站姿、呼吸、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3. 教师示范朗诵: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地朗诵一首诗歌,让学生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自己的朗诵方式。
4. 听课文朗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朗诵一首经典的诗歌,让学生用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让他们模仿老师的朗诵方式进行练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5. 分组朗诵练习:根据课文,分成几个小组,展开朗诵比赛。
比赛中,评委可以评价参赛者的朗诵技巧、情感表达能力以及与诗歌主题相符合度。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差异,可以进行多轮比赛,每轮的难度适当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带动朗诵氛围。
五、课堂感受:通过这一次的课程,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诗歌朗诵的文化内涵,抓住了诗歌中的情感与内涵,积极参与了互动式的朗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及形象意识。
校本诗歌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进行诗歌朗诵。
(3)学生能够通过朗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内容: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朗诵技巧:气息控制、节奏感、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朗诵角色。
(2)各小组讨论朗诵的技巧,如气息控制、节奏感、情感表达等。
(3)各小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依次进行诗歌朗诵,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朗诵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尝试进行家庭朗诵。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朗诵技巧等。
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家庭朗诵情况,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朗诵技巧掌握不熟练等。
2.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备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幼儿园老师的诗歌朗诵课教案

幼儿园老师的诗歌朗诵课教案一、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幼儿园老师的诗歌朗诵课适用年龄段:3-6岁幼儿课程目标:通过诗歌朗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诗歌朗诵内容:适合幼儿的童话故事、古诗、近代诗、儿歌等。
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座椅和展示台。
3、教学工具:(1)音响设备(2)幼儿园老师制作的诗歌朗诵PPT或大字卡片(3)扇子、绸巾、花环等小道具(4)幼儿课堂用品如彩笔、画纸等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播放动听的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放松身心。
(2)通过呼吸练习、搓手操等活动,帮助幼儿降低紧张和疲劳。
(3)通过简单的口令训练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跟读能力。
2、诗歌朗诵环节:(1)幼儿园老师通过演绎、动作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进入到诗歌的世界。
(2)幼儿园老师朗诵诗歌,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抑扬顿挫的运用。
(3)在朗诵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小道具和肢体语言,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感受力。
(4)在朗诵结束后,可以与幼儿一起欣赏PPT或大字卡片,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
(5)朗诵结束后,可以通过儿歌唱起等活动,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加强记忆。
3、创作环节:(1)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或儿歌。
(2)可以通过画画、涂鸦等形式,让幼儿将自己的创作变成形象化的视觉作品。
(3)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必要的词汇和随想,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
4、总结环节:(1)进行集体总结,让所有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和感受。
(2)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朗诵课的过程,梳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进行教师评价和鼓励,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的创作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沉浸于诗歌朗诵的氛围中,体验诗歌的美好和文化内涵。
文学诗歌朗诵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如音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2. 难点: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诗歌朗诵的意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诗歌朗诵基本技巧讲解1. 音调:根据诗歌内容调整音调,突出重点。
2. 节奏:把握诗歌的节奏,使朗诵更加流畅。
3. 情感表达:通过语气、语速、表情等手段,传达诗歌中的情感。
(三)诗歌朗诵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2. 老师对每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进行改进,再次进行朗诵。
(四)诗歌朗诵比赛1.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比赛。
2. 比赛规则: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诗歌朗诵,评委根据朗诵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分。
3. 评选出最佳朗诵奖、最具潜力奖等。
(五)总结与反思1. 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诗歌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朗诵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诗歌朗诵实践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诗歌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范文:诗歌朗诵教案——《静夜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白。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静夜思》的朗诵技巧,如音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2. 难点:如何将诗歌中的孤独、思乡之情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白。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诗歌朗诵基本技巧讲解1. 音调:根据诗歌内容调整音调,突出“床前明月光”等重点句。
2. 节奏:把握诗歌的节奏,使朗诵更加流畅。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关于诗歌的活动主题,对于教学设计的内容安排,需要教师精心策划。
那么,你知道优秀的主题班会教案该怎么写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朗诵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篇1一、引入新课:《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由于,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绩。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乎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类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显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共相和基调,表现出纯朴的特点,到达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域。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指送行者,还是远行者,总而言之是两个人的分离。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那远行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边的道路无穷无尽,而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小学诗文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形式、韵律等。
2. 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
2. 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2. 诗歌朗诵的技巧与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讲授1. 诗歌的基本知识:诗的形式、韵律等。
2.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呼吸、节奏、情感表达等。
3. 邀请学生朗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2.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纠正。
3.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朗诵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2.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朗诵的认识和体会。
3. 拓展:课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并录制视频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朗诵技巧,如呼吸、节奏、情感表达等。
2. 评价学生的诗歌理解与感受。
3.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2.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讲授1. 诗歌的基本知识:诗的形式、韵律等。
2.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呼吸、节奏、情感表达等。
3. 邀请学生朗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2.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纠正。
3.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朗诵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2.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朗诵的认识和体会。
3. 拓展:课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并录制视频分享。
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诗歌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2.如何让学生在朗诵中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2.示范法: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诗歌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模仿;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的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五、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知识1.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诗歌的分类和流派;3.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2. 诗歌朗诵的技巧1.语音语调的掌握;2.情感表达的技巧;3.节奏和速度的掌握。
3. 诗歌朗诵的实践1.选取适合学生的诗歌进行朗诵;2.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的练习;3.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整理好课件和教材;2.准备好诗歌朗诵的示范材料;3.确定课堂活动的安排和时间。
2. 课堂教学第一步: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1.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分类和流派的讲解;3.韵律和格律的讲解。
第二步:示范诗歌朗诵1.选取一些优秀的诗歌进行朗诵示范;2.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诵。
第三步:练习诗歌朗诵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的练习;2.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四步:进行诗歌朗诵比赛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2.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3. 课后作业1.背诵一首诗歌,并进行朗诵;2.写一篇关于诗歌朗诵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诗歌朗诵比赛成绩: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3.课后作业:学生是否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如何。
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3.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如何;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朗诵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
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
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
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几年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古诗,积累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本学期将通过各种训练,加强古诗朗诵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
古诗积累量及朗诵水平。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选择一定篇目要求学生进行诵读。
四、全期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六、评价工作安排 1、评价方式
采取等级制,口试为主,测试与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
2、评价内
容
朗读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七、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广泛积累古诗。
2、同位、小组互组互学。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朗诵古诗提供场所。
4、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八、个人业务安排
1、温习领悟教学目标,多向优秀的有经验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2、多阅读教学杂志,上网收看优秀教学视频,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
九、科学实践活动安排 1、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朗诵习惯,打好基础。
围绕全套教材“读、背、用”的总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与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活动内容(1)朗诵比赛(2)阅读心
得体会
【篇二:李青儿童诗朗诵校本课程纲要及教材】
学校:博思小学授课教师:李青时间:2012、9
序
健康学家们认为:朗诵有如歌唱,有增强肺功能之效;朗诵注重集
体配合,因而活跃了社交生活,对心理健康自然有益处;朗诵还是
一种“思维体操”,有助于减缓记忆衰退。
基于以上目的,开发此儿童诗朗诵校本课程,希望通过此校本课的
开展,激起学生诗朗诵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少年儿童。
儿童诗朗诵校本课程纲要
诗歌文化可以铸造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品位,它是
学校校本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好的儿童诗歌是心灵鸡汤,
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诗歌的内容丰富,它往往具有评判,价值判断的功能,对好的事物进行褒奖,对坏的
事物进行讽刺,好的儿童诗歌的诵读有利于将价值观念渗透到孩子
的内心,同时它的褒贬功能有利于孩子是非辨别能力的锻炼。
诵读
儿童诗歌还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不单单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宣泄,还是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成人进行心灵沟通的钥匙. 短短的几行字,
没有了古典律诗的种种束缚,却浓缩了丰富的内涵,这就是儿童诗
的无穷魅力。
有人说:儿童诗,语言的音乐。
因此,读一些短小的
儿童诗,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放松孩子的身心。
基于以上的几点
优势,我们开设了儿童诗歌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儿童诗歌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感受其与古诗的异同,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厚实的文学底蕴。
2、学习阅读儿童诗的一般方法,丰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
3、
在品读、交流儿童诗的过程中感受现代文化的绚丽多彩。
4、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以及儿童诗歌的创作
能力二、课的内容:
儿童诗歌的知识,儿童诗歌的诵读指导,儿童诗歌的简单创作二、
课的安排:
三、课的实施
(1)方法:根据儿童诗歌的分类进行教学指导并指导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
(2)课时计划:每周一课时
(3)教室与设备:以多媒体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辅以整个校园的教学,在自然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朗诵激情,并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4)课程对象与人数:课程对象以有一定的阅读识字能力的学生为主。
班级人数以20人左右为宜。
四、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表现(50%),朗诵比赛的结果(20%),个人的创作水平(30%)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完善的
考勤制度。
2、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记载,保证科目的修习时间。
3、积极探索学生互评、自评的功能与策略,实现评价的科学化、民
主化。
目录
第一课:风
第二课:秋天
第三课:雨
第四课:落叶飘飘
第五课:小松树
第六课:冬天的脚步
第七课:小雪花
第八课:新年的钟声
【篇三:2013年春三年级下册朗诵校本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