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 教育改革论文
教育改革范文
教育改革范文教育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它是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就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普及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实需求。
传统教育以灌输为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忽视了创新、实践和个性的培养。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简单的知识技能转变为创造力、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
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教育应该注重个性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二、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然而,教育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深入人心,改变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容易。
许多老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模式,缺乏教学创新的动力。
此外,传统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展。
另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一个挑战。
在农村地区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象,限制了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
三、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为了应对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
这包括增设学校、改善教育设施条件、培养优秀教师等。
其次,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再次,家长和社会应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共同的育人氛围。
此外,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
关于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跟不上社 会的发展 , 而且 学生 的动 手操 作
能力差 。 综 上所 述 ,差 距 存 在 的 原 因从 微 观 层 面 上 看 ,是 由于 教 学 方 式 、课 堂 设 计 人 才 培 养机 制 、师 资 力 量 的不 同 ;从 宏 观 层 面
专业方向和培养计划更符合社会 发展 的需
内容 摘 要 :综 观 诺 贝 尔经 济 学 获 得 者 , 大 多 为 美 国人 .这 种 现 象 不 由 得 让 人 对 其 经 济 学 教 育 情 况进 行 思 考 。 本 文 通 过 对 美 国 高 等 教 育 经 济 学教 育 体 制 的特 性 分 析 ,指 出与 美 国相 比 ,我 国经 济 学教 育体 制存 在 的不 足及 其 原 因 , 进 而提 出改 革 我 国经 济 学 教 育 体 制 的 对策。 关 键词 :经济 学教 育 改 革 中 国 美
出校 际 交 流 的要 求 。本 科 生 毕 业 后 ,学 校 会 鼓 励 他 们 去 别 的 大学 继续 深造 ( 同 于 不
得 奖时正在 美国工作 。 占世 界人 口不到5 % 的美国人 , 却将超过8 成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收 入 囊 中 ,不禁 被 人 们称 为 “ 国 独 大 ” 美 。
保 持 着 世 界 领 先 的地 位 。 从 一 般 的 经 济 理
我 国的基地班 ) ,基本 上没有近 亲繁殖 现
象 。 每 一 学 位 上 设 双 轨 制 ,即 专 业 型 和 研
样才算 学好经济 学。此外 , 课程设 置不灵
活 ,国 内 大 学 教 科 书 陈 旧 , 致 学 生 所 学 导
论 、经济史研究 到复 杂的数理模型 ,从工 业 、农业 的行业 周期 和政 策探讨到城市与 环境保护 、教育 、家庭乃至犯罪等非经济
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文4100字
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文4100字摘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又制约教育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下,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人,而人的素质提高要依靠教育。
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是经济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动力和支点。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必然与社会经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主动,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也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
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
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
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
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
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微观经济学为例
本约束之后 就来 做最 优化 求解 , 然后 找出随着 环境变化 而
变 化 的 最 优 化建 立 比 较静 态 分 析 , 后 把 每 个 人 的 最 优 加 最
总构成社会 的总供 给。 有了总需求 和总供 给 , 者相互作用 就会产 生均衡价 二
格和 均衡 数量 形成 市 场均 衡 , 何 来 评价 市场 均衡 的效 如
教 育研 究
重 庆 与世 界 21年第2卷第8 01 8 期
T ol & Ch n qig he W rd o g n Vo . . 01 128 No 8 2 1
经 济 学 教 育教 学 改 革 思 的 考
一
以微 观 经 济 学为例
时 磊
( 州 大学 , 苏 扬 州 扬 江
但 是这 种 贡 献 可 能 是 在 未 来 , 短 期 内相 对 比较 少 , 至 而 甚
在长期 的产 出关系也未必多。学术研究类 似于创新 , 不知 道未来究竟在什么方向上发展 , 我们 只好在很多领域投 入 精力 , 可能只有 少数符合社会发展方 向的投资真正创 造了 社会价值 , 而其 他的都是 社会 的损失 和沉淀 。另 一方 面 , 当前的事务性工作也可以创造 出许多 的价值 , 么现在韵 那 问题就是在学术研 究型 和实务 型人才 培养之 间做 出有利
社 会 发 展 或 者 自然 发 展 规 律 的 学 术 型 人 才 。而 且 由 于 社
如思想道德 修养 、 法律基础 、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 政治 经济学
和 英 语 、 学 等 。在 此 之 后 则 是 大 量 的 专 业 课 程 如 发 展 经 数
济学 、 制度经济学、 博弈论 等 , 若按 照原有 的教育 教学方法 就存在着严重的课时不足问题 , 增加课时量 又意味着大 若 学生负担大 大增 加。因此 , 何在 课 程体 系 内部 强干 弱 如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范文1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会计专业同学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
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教育有其体系方面的缺陷。
会计教育在人才培育的指导思想、规格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进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认为会计教育只要一把算盘、几本书,成本低、效益高,跟风走,一拥而上,造成近几年来会计教育办的过多、过滥。
此外,也应从会计教育自身反思。
(一)由于高校会计教育的进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育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变为本科压缩型,就业力量、创新力量、创业力量培育没有凸现出来。
(二)适应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育模式、规格探究讨论不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三)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内容不多、创新力量的培育力度不够。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会计业务的进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纸上谈兵”。
黑板“记账”,课堂“理财”。
试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立严峻滞后,学研产结合基本没有。
(四)学问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和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学缺乏对同学智力进展的培育,课堂方案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同学选择与进展的空间。
课程结构和人才培育过于僵化、封闭,培育模式落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洁化,只注意书本学问的传授,不注意同学动脑、动手力量的培育;仅注意专业教育,忽视对同学综合力量的训练。
二、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一)改革必要性高等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育为目的,让同学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超群的从业技能。
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实。
我们应当糊涂的熟悉到:1、市场经济给会计人才学问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信息的需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问结构由核算型逐步向猜测、决策和理财型会计转变,即会计人员不仅成为核算人才,而且要成为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活动的专家,对企业的经营猜测进行管理。
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
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教育界对当今教育的诟病已经不绝于耳,但最终在教育改革上基本是裹足不前,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从教育教学理念上思考多,而从在实现方法上考虑的却不多,再好的理论没有现实的方法做支撑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篇一《改革教育改革》摘要: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历程大体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其间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建国初年,伴随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的颁布,思想改造运动政治化地整饬了教师的角色;“52调整”既是经济重工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政治整齐化的重大举措;“85决定”则直接造就了此后20年转移政治一经济义务的“义务教育”,并与重点学校制度一道使教育公平问题积重难返。
1992改元市场经济以降,教育改革,尤其高等教育改革惟经济主义马首是瞻,走上“扩招”、“升级”、“并校”的产业化和大跃进之路。
作为政治一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要么沦为政治的工具,要么用于经济的筹码,抑或受二者钳夹,效果堪忧。
有必要改革教育改革,走向作为社会一文化的教育改革,并保有文化视野。
关键词:教育改革;政治一经济改革;社会一文化改革;教育社会学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2-0015-06改革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教育的主题和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历程,大体亦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
但60年来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其问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作为政治一经济的教育改革,亦即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改革思考
知识经济的到来 , 势必会 引发我 国高 求 ,要把经济学与社会 实际联系到一起 , 设计 的。在这种应 试教育背景下, 学生往 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转变 。 结合 当代社会 的 例如资源 问题、 环境 问题 、 收入分配 问题、 往 并不 会 深 入 理 解 经 济 学 知 识 , 为只 靠 因
阶段, 有一系列 的问题摆在我们面 前。尽 因很多, 但最根本 的一个原 因是科研立项 管西方 国家在 经济学 教育方面拥 有完 备 的 申请 审批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 职称评 的体系 , 但我 国根本不可 能也不允许完全 定 制度 这 种 制 度 下 , 多人 会 为 了追 求 很
关键词 : 济学教育 ; 经 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 G4 A 原标题 : 关于我 国高校经济学 教育改 革 的思考 收录 日期:0 1 1 月 2 21 年 1 1日
老师还要多和学生接触, 及时疏导困扰学生的 习的思考【】教学研究,008 J. 2 1..
.
21.. 面进行教育内容体系创新, 为学生提供有思想 [ 潘云华, . 校考 1 】 陈勃 高 证热的生成逻辑 一 博 国青年研, 增强教 弈论视角【 . 青年研究, 1.. J 中国 】 2 14 0 育内容的吸引力。 加强思想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与 对策研究调查报告 … .08 1. 2 0. 1
何 建立健全符合 我 国特 色的经 济学教 育 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国的现代经济学教 颇 的地方 , 我 这也从 一个侧面 说 明了, 国 我 体 系、怎样在教 育的 第一线 改革 教 学方 育起步较 晚, 目前正处于 一个 飞速发展的 的科研氛 围相对浮躁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法 , 文 就此 进 行 分 析 。 本
经济学类论文(5篇)
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依据笔者多年的微积分课程教学体会,目前微积分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
课时少,内容多,老师受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约,往往忙于赶进度,不易照看到同学的感受。
课堂教学仍旧是老师讲、同学听的模式,同学没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同学与老师主客体倒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同学学学数学的爱好,肯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材偏向于纯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同学得到的是一大堆的数学定理、公式,缺乏直观的演示,导致同学对微积分这门课程产生畏难心情。
缺乏数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同学学习微积分的目的不明确,为学微积分而学微积分,很多同学学完微积分后不会详细应用,从而造成同学的学习爱好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微积分学习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
尤其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对高校毕业生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需跟上时展的步伐。
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缘由。
2.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目前的微积分教材非常注意理论的严谨性。
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以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
从内容绽开的层次看,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例题'固定模式,过分强调了形式倾向严格化的东西,如极限的定义等,注意严密的规律推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微积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应是直观化和形象化。
理论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
课堂上同学的思维总是被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往往重视理论学问而忽视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这使同学感到微积分课程特别抽象,特别难学,特别神奇。
2.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目前大多数微积分的教学,出于对理论性和学问体系的严谨性考虑,教学方法仍显得抽象而陈旧,讲课中往往过于注意学问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问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主要来自应用和美感)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
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大学教学 2005年第10期9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闵维方想真正理解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必须理解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
没有经济改革,就没有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经济高速增长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使中国大学管理运行的外部制度化环境发生根本变化,从而导致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一系列重大改革。
据此,本文将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三方面阐述上述主题。
一、中国经济转型始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发生了历史巨变,在过去的26年中,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平均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达9.3%,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怎样取得的呢?可以肯定地说,是改革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之后,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上世纪50年来从前苏联借鉴过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诸多弊病,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一整套完整的意识形态体系为支撑,而且有巨大的结构惯性和心理惯性。
改革决非易事。
因此中国的改革走了一条非常艰难但又是相对成功、真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对此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做过许多研究,粗略地说,中国的经济转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和方面:旧体制的巨大惯性使得改革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的。
1978年,安徽凤阳的十七个农民血书包产到户合约,以极大的勇气启动了中国农村的变革。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农产品的供给大大增加,从而为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农村改革不仅增加了粮食供给,也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于是农村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文章编号 100426410(2006)S120074203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李 舟(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广西柳州 545006)摘 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为了适应21世纪大经济、大市场和大科学的环境,体现经济学专业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当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经济学课程体系,注重整体优化体系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好各门课程的合理定位,解决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64210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6232作者简介李舟(2),女,贵州赫章人,广西工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遵照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开展高标准、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的要求经济学专业被视为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体现了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发展态势。
因此,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征。
首先,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突出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又要对相关的管理科学有所认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保证经济学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又开设了“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管理类课程,为学生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提供了平台。
应该说,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学好、用好经济知识的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学科拓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学专业在开设了经典的传统核心课程之外,还要根据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发展的趋势,为学生开设了一些新兴边缘学科课程。
比如:根据金融学科的发展,选择开设了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货币金融学”,不断充实金融学学科的最新成果。
从经济学角度看如何改革九年制义务教育
。 、
,
1 9 9 3 年全 国 在校小 学 生 1 2
.
4 亿人 初 中生 近 5 千万 加上少 量 2
,
,
,
全 国总共有
,
1
.
9
亿到
,
亿 学 龄 儿童
,
。
只要 我 国 现行计 划生育 政策继 续贯彻
, ,
国内
。
政 局 稳 定 不发 生 严 重 自钱 戈害 国 际 局 势 继 续缓 和 则 2 亿左 右学龄儿 童 数大 体 上是稳 定 的 如 果办 学条件 校 食 设 备 维持 目前 的低 水平 教师 工 资 按 国家 规定发 放 出大 体 上 也是 一个 稳 定的数 字
.
不 管你 把她提 高到多 高 的程 度来 予 以
,
。
我 们 国家现在 为什 么 还穷 ? 穷 的 根 子 在
。
,
,
。
可是就 上述 这些人 人 皆知 的道 理
,
,
在 实践 中却贯 彻得不 尽人 意
。
建 国 四 十多 年来 老 的一
,
新 的文盲 一代 又 一 代 地 生 产 出来
。 。
据9 4 年 全 国人大 会 议透 露
。
、
则 每年 教育 经 费 的支
,
。
又 根据 国家 统计局 公布 的数字
。
,
1 9 9 3 年我 国 国 民
生产总 值突 破
。
3
万亿 大关 说明综 合 国力
已 相 当 可 观 解决 九 年制 义 务 教育 经 费 投入 的条件 已经 具备 现在 的间题 是要使 投入 和所 要完
成 的任务 相适 应 首先要 解 决的 间题 是要 从 中 切下多 大一块 即 占 国 民生 产 总值多 大的 比 例来 作 为九 年制义 务教 育 的投入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经济学论文篇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经济学基础在当前经济管理类型专业中属于非常核心的课程,在其相关专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关键重要作用,尤其现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对于经管类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必须加大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水平。
[1]同时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实践,但是其内容体系过于庞杂、知识偏重理论,但是日常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当前教学环境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经济学基础教学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实用性经管人才的培养。
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发展现状1.1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安排偏重理论,各院校致力于知识理论的研究,院校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研究以及论文的发表方面,忽略了对经济学基础中应用性教学的研究,而此类学科对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现在大多数教学只是单纯掌握了理论性知识,基本没有从事任何经济学实践活动,也没有开展过任何经济业务。
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经济学案例,课程内容空洞无趣、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知识,甚至极大消磨了学生的耐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案例的使用水平偏低众所周知,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性太强,单纯照本宣科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涵,加之该学科对实践性还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增加教学案例分量既是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众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安排较少,案例内容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生活,案例分析不到位、不合理,使得最终案例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涉及方方面面。
其一,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理想的授课人数大约为30人,但是各大院校实行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壮大,然而与学生对应的教学资源并没有都得到很好的满足,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加大了授课压力,普通教学班人数扩大到60人左右,甚至部分学校由于人数过多组织合班授课,班级人数超过百人,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
经济学术论文范文
经济学术论文范文篇一旅游专业经济类课程改革研究提要目前,旅游经济类课程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必要进行改革,合理规划学科的理论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开展多形式实践教学,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旅游经济类课程;应用型人才;改革本文为盐城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一、文献回顾目前,一些学者对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做了相关研究。
周丽洁、唐跃工以长沙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应用型大学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李伟丽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和引导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袁林、张晓明以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李勇汉结合重庆三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的实践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韦复生总结了以往旅游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定位欠准确、教学方法单一、忽视知识体系关联性和综合专业思维的培养等问题,通过强化课程知识结构,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使旅游经济学成为一门融综合性、应用性、经济性于一体的专业课程。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对于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包括培养模式、学校层面的制度设计、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等方面。
然而,结合具体门类(包括经济类)的课程的研究比较欠缺,具体体现在:(1)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2)反映现实问题不足,解决现实问题凸显出缺乏理论依据;(3)缺少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二、旅游专业经济类课程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表现陈学清、郑岩认为,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培养注重综合性、实用性、适应性、国际性,因而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多维度的品质素养等三个方面。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论文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论文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论文本文将从课程教学的实践出发,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探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目前,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介绍理论方法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主,在对理论方法的实际经济应用方面强调不足。
如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不同的专业,如何在教学中以实际经济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模型和应用模型建立的讲解相对比较少。
而更注重理论参数估计、检验理论和理论方法等内容的讲授。
虽然教师在讲完理论课程之后也会列举一些实例,通过案例对所讲授的理论加以说明,但多数仅限于对模型的计量分析,缺乏通过实验对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和前瞻性等进行深入分析。
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合适经典的经济案例,或者较少结合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应用分析,学生在学习理论方法之后,却不清楚怎样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中,更不知道如何对模型或计算的结果做出合理的经济解释,这种培养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计量经济学丧失了作为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其经济分析方法的功能也无法施展,甚至导致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失去兴趣。
许多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开设对象不明确,层次划分不明确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专业及层次类别,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高。
在本科教育阶段,不仅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对定量分析要求较多,大都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随着经济学对各个学科的日益渗透,其他学科专业也都相继开设。
由于专业不同和学习层次的差异,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应不同,有些专业应该以理论方法的讲授为主,有的专业则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不同的专业类别和层次的教学难度系数也应有所不同。
创新教育改革论文:以创新教育引领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创新论文:以创新教育引领教学改革摘要:创新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
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改革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因素,并以创新教育为理念提出了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希望能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概述1.创新教育。
进入21世纪,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是:加强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素质教育。
为适应这一价值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展开。
素质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阵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更侧重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
3.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是以创新教育为理念,素质教育为实现形式的,所以处理好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对教育改革的成效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明晰二者关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二是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它同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包括大到教育目的、教育理念的创新,小至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对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进行研究探讨,我们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经济发展,什么是教育。
这是社会大系统中两个的系统,有着各自的概念,具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经济发展与教育这两个体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法割裂开来,两者无法彼此而存在。
下面笔者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与我国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对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地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教育概述(一)经济发展之概念,特点及规律经济,指的是社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从事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的一种方式;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生产总量的提升、流通速度的提高、人民交易活动日益频繁、消费能力提升。
经济的特点有如下几点:第一,经济的对象主要是物。
经济主要是以物作为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的对象;第二,经济发展之目的是追求生产总量及经济效益;第三,经济活动的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暂,生产力的提升、生产总量的提高、生产总值的增长都是在短期可以得到实现的。
经济学中的诸多理论主要包括价值论理论、市场竞争规律、市场供求规律、交换规律等。
目前这些规律的理论层面发展成熟,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世界性的普遍认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教育之概念,特点及规律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预期目标,对自然人进行的传输知识的活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社会大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
笔者将教育所具有的特点罗列如下:第一,教育是以自然人为对象。
我国的教育分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其教育的对象都是自然人;第二,教育之目的在于提升国民之综合素质,在于实现国民知识水平的提高,以社会的文明建设为目的;第三,教育的周期较长。
从一个人幼儿园时期开始对其进行启蒙教育工作,至其有能力服务社会,之间的周期往往在十年以上,教育的周期不可谓不长。
经济学如何指导政 府制定教育改革政策
经济学如何指导政府制定教育改革政策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石,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因素。
而政府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经济学能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被视为一种具有投资属性的活动。
就像企业投资于新的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力一样,个人和社会投资于教育,期望在未来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效益。
这种回报体现在个人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导政府制定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考虑一项教育改革政策时,政府需要权衡其成本和预期的效益。
成本方面,包括教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教师的薪酬、教材的编制等直接成本,以及学生因接受教育而放弃的潜在收入等间接成本。
效益方面,则包括受教育者未来更高的收入、社会犯罪率的降低、创新能力的提升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和效益进行细致的评估,政府可以确定哪些改革政策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哪些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或重新规划。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政府制定教育改革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领域,供给方面包括学校的数量、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教育设施的配备等;需求方面则受到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当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时,就会出现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例如,在一些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导致学生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而在另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教育资源过剩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学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育的供求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于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
某些行业可能需要更多具有特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而某些传统行业的需求则可能逐渐减少。
经济学教育的教育改革与政策
经济学教育的教育改革与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变革,经济学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经济学教育模式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经济学人才,而传统的经济学教育缺乏培养这些能力的机制和方法。
2. 增强实践能力:传统的经济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但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方法,经济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3. 促进跨学科交叉: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但目前的经济学教育往往只注重经济学本身的教学,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二、教育改革的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立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机会。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引导学生参与经济研究和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推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
开设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研究。
4. 引入国际化视野:建立与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宽视野,增强全球竞争力。
5. 深化评价体系:改革经济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政策支持的重要性1. 资金投入:加大对经济学教育的资金投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平台。
支持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教育改革论文我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篇一《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改革思考》摘要:新时期,面对社会对人才更高的要求,经济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建立健全符合我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体系、怎样在教育的第一线改革教学方法,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经济学教育;改革;思考知识经济的到来,势必会引发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转变。
结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符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基本要求。
现在,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有必要将经济学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中。
相对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经济学教育明显显得滞后,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只有克服对经济学教育急功近利的倾向,才能建立高质量、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一、经济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的深化,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尽管西方国家在经济学教育方面拥有完备的体系,但我国根本不可能也不允许完全照搬过来。
于是,建立一个怎样的经济学体系,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学体系,也就成为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同时,经济学教育要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要把经济学与社会实际联系到一起,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三农问题等。
经济学教育教学必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动往往会引起经济理论的革命。
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
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将何去何从?我国的经济学需要借鉴和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该如何调整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学的建设和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经济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1、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体制存在不足。
很多人说,我国学者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为了研究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围着政府转的研究。
暂且不论这种言论有失偏颇的地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科研氛围相对浮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科研立项的申请审批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职称评定制度。
这种制度下,很多人会为了追求项目数量而失去潜心研究的耐心。
在我国,应试教育是一大特色,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不全是围绕提高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
在这种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往往并不会深入理解经济学知识,因为只靠死记硬背也一样可以考高分,这样就算学了经济学,也不会灵活应用。
2、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首先,教材问题。
经济学以其特殊地位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的经管类学科都会以经济学为专业基础课程。
但是,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十几年前编制的陈旧教材,缺乏时代前沿气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
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系学生相比,我国学生一学期所学的课程内容和难度远远超过他们,但是学习课程的时间却只有他们的一半,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学生的普遍反映是:经济学学不会、没意思,更没有实用价值,于是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课。
而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和开展研究。
再次,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经济学教学主要是填鸭式的方法,这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积极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结果就是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概念或公式。
当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三、改革高校经济学教育的思考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也研究经济主体选择行为。
然而,经济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进行经济学教育改革,不应该将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作为最终目标,而是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学生拥有思辨意识、创新能力,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体系。
经济学教育教学要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理论。
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源于西方,西方经济学也一直被认为是主流经济学。
然而,我们在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将它本土化、现代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中的原理体系,而是理解它的解决方法与主体思想,然后再来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在这方面,我国的经验也算是比较丰富,从完全照搬苏联模式走了不少弯路,到后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
这些经验教训都说明,经济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不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不行,否则就不可能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但学习借鉴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否则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被动落后。
同时,我国的经济学教育教学还要走向国际化。
中国的经济学要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经济学也要进入中国,我们要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别国的先进的经验,吸取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发展自己。
所以,国际化不是要放弃自我,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凝练出中国经济理论体系,形成与西方经济学相媲美的理论。
2、亟须改进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材方面,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经济学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偏重理论阐述、与现实联系度较低,可读性不高。
因此,尽快组织新的经济学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新的教材除必要的理论和概念外,还应该包括课程实验、案例分析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
欧美的经济学教材较为生动、系统,案例多,知识更新快,能够及时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加以完善。
我国已经有很多出版社翻译和出版了一系列国外优秀的财经教材,我们可以以这些优秀教材为基础,加入我国近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将我国的经济实例逐渐融入到教材中,以形成适合我国高校使用的教材;其次,经济学教育亟须更新教育理念。
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人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的知识,因此要重视各个人文学科分支的知识储备和信息交流,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流与碰撞,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来克服当前经济学教育中的弊端。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我们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转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以便毕业后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增加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际实现有机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将基本理论学习和热点问题讨论结合起来,加强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知识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教学评价机制。
我国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一般是用期末试卷来进行的,但是测试学生是否理解经济学知识、是否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分析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手段显然是不全面的。
我们可以综合平时考核成绩、研讨成绩等,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论文写作等活动的考核。
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灵活应用掌握知识的能力等。
我们希望建立起来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利于教会学生怎样思考经济学问题,培养他们基本的经济学逻辑思维,使学生有能力分析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经济学问题。
4、重视提高专业教师能力。
一门学科的体系再健全、教育教学方法再先进、机制再合理都需要第一线的老师付诸实现。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就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对于教师,提倡教学相长,而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方面需要鼓励老师积极地参加一些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的讨论会、相关培训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学生评议、教师间评议、专家评议等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就是需要一些经济政策和物质鼓励的激励措施,同时建立严格的约束制度、竞争机制,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这些都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1]景维民,周立群.新形势下经济学课程设置思路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侯俊华,汤作华.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谢家训.中国教育经济学正经历着科学革命――简析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进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4]郑敏.浅析在经济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7.[5]胡若痴.我国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改革[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5.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