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目录第1点:引言第2点:地铁的发展与历史第3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第4点: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第5点:地铁的挑战与解决办法第6点: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第7点:结论第1点:引言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可以快速便捷地将人们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同时也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地铁的发展和历史,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地铁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办法,以及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2点:地铁的发展与历史地铁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伦敦,成为了全球第一条地下铁路。

随后,地铁的发展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

地铁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的进步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地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城市规划、资金投入、线路规划、车站设计等。

同时,地铁的运营也需要高效的调度和管理,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利运营。

第4点: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地铁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为城市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它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了出行效率。

其次,地铁减少了尾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地铁的建设也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第5点:地铁的挑战与解决办法尽管地铁有很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地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土地空间。

同时,地铁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大量的资源。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用公私合作模式、改善票价收入等方式来解决。

第6点: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铁将继续发展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地铁可能会采用新能源驱动、智能调度系统等创新技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此外,地铁网络的扩张和连通性的提升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7点:结论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为城市带来了很多好处。

它不仅提高了出行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还为城市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地铁设计开题报告摘要: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地铁站点选址、车站设计、列车设计等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1. 引言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城市交通方式,已经在世界各大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地铁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车站拥挤、列车运行不顺畅等。

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2. 地铁站点选址地铁站点选址是地铁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

因此,在地铁站点选址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车站设计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地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和便捷性。

首先,车站的布局应该合理,方便乘客的进出和换乘。

其次,车站内部的设施应该齐全,包括售票处、自动售票机、安全检查等。

此外,车站还应该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如设置座椅、休息区等。

因此,在车站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

4. 列车设计地铁列车是乘客出行的主要工具,其设计应该注重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首先,列车的运行速度应该适中,既要保证运行效率,又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其次,列车的车厢布局应该合理,方便乘客的进出和乘坐。

此外,列车内部的座椅、扶手等设施也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因此,在列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5. 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了改进地铁设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

首先,加强地铁站点选址的研究和分析,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注重车站设计的人性化和便捷性,满足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

再次,优化列车设计,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最后,加强地铁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结论地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

地铁开题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
3)、结构设计,应用所学的土压力以及结构力的计算,在有上部覆土压力,超载(等效为均布静载),地下水的浮力等工程力的综合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状况,在对车站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完受力计算后,画出各个部件的弯力图,剪力图,轴力图,从而对各个部件进行配筋。抗浮、抗震的验算。
4)、附属结构的设计,在满足地铁车站适用性,安全性,识别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对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横梯,通风设施和照明设施,通道等附属设施进行设计。
5对于施工时机械的保养是十分重要的,但仍难以解决。
6对于施工的“三大控制”既: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这是所有施工都难以控制的。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一)研究方案
1.设计的主要内容
1)、车站的开挖,通过技术鉴定分析,确定采用的开挖方式是明挖还是暗挖,其次,要明确基坑的防水与支护。
2)、设计出车站的整体布置图,用平面图将车站的整体的格局布置体现出来。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经过毕业设计使我们不断的学习,有了一部分的经验,对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地铁车站应根据车站规模、运行要求、地面环境、地质、技术经济指标等条件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结构净空尺寸应满足建筑、设备、使用以及施工工艺等要求,还要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的影响。
我国地铁车站在追求有利的结构,施工和节约投资,地铁车站的体型过于简单,而且我国的地铁通常没有自然光线,必须依靠人工采光,车站必须沿着轨道成线性布置,这就对车站内的功能造成了一定的不便。目前来看,我国的地铁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还要走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地铁施工都把明挖法做为首选技术,因为明挖法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结合上海地铁1号线车站深基坑开挖,启工街车站选用明挖法施工很合理,施工程序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管线恢复及覆土。

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一条线路本身并不足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需要通过换乘完成跨越不同区域和目的地的通行。

因此,地铁换乘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施规模的确定至关重要。

此外,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地铁换乘车站还需要相应地跟进升级,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地铁换乘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其设施规模对于站点的运行效率和出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有效提高地铁换乘车站的设计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进而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1. 探究国内外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2. 分析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3. 以某城市地铁换乘车站为例,对其设施规模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的方法和应用现状,并结合某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和数据分析,提出优化建议。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对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的探究和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主要预期结果包括:1. 提出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的方法和流程,针对不同的站点类型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2. 对某城市的地铁换乘车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设施规模相对合理的结论,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

3. 对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进行比较分析,为其他城市地铁换乘车站的设施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地铁车站建设项目通常涉及大量的土方工程、机电装修工程、深基坑工程等,且车站建设过程往往在已经极为拥挤的城市地下进行,因此风险较高。

如果不认真审视和控制项目中的风险,会带来严重后果,不仅可能造成物质损失,还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因此,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针对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其成因、特点,寻找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为开展地铁车站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地铁车站建设项目的风险特点和常见风险类型分析;
2.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3.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具体控制措施分析;
4.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实践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对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2.案例分析法:对既往的地铁车站建设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
3.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
1.为地铁车站建设项目的投资方、监理方、建设方提供参考,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减少项目风险,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2.为地下空间施工领域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深刻掌握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2.总结出适合地铁车站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
3.撰写学术报告和论文,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快捷、方便、安全、环保的出行方式。

而轨道交通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出站设施的优化配置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减少人群拥堵、提高出行舒适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目前的实际运营中,一些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乘客进出站口不够宽敞,列车进站缓冲区域不足,引起人群聚集,增加安全风险等。

因此,进一步优化车站进出站设施配置,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已经成为当前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当前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存在的问题,比如安全隐患、客流压力大等。

2.研究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配置的方法和技术,比如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客流热力学模拟等。

3.在实际轨道交通车站中开展优化配置试点,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模拟等手段,评估优化后车站进出站设施的效果和实用性。

4.探讨如何在已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合理优化进出站设施配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路。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相关技术手段和模型仿真方法,对进出站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并进行实地试点验证和数据分析。

同时,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剖析法等方法,结合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对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问题进行探讨。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进一步优化配置的思路和建议。

2.结合实际案例,制定一套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的方法和技术方案。

3.通过模型和仿真模拟,评估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后的效果和实用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地铁车站_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_开题报告
附件1:
贵州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名称
贵阳地铁二号线马王庙车站结构设计
设计(论文)来源
生产(社会)实际
设计(论文)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徐桂弘
学生姓名
陈书杰
学号
2013092527
班级
道桥134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发达国家的应验表明,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快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城市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居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次数逐年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导致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强调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开始进入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的发展阶段。加快建设以大容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轻轨交通也开始得到了发展。

地铁开题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地铁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地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大城市。

它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我国,地铁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大中城市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地铁网络。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问题分析1. 建设成本地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线路建设、车辆购置、设备安装等方面。

这对于一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来说,可能会成为一大难题。

2. 运营管理地铁的运营管理需要高度的技术和人力投入,包括车辆调度、安全监控、票务管理等方面。

如何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舒适度,是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

3. 环境影响地铁建设和运营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噪音、振动、空气污染等方面。

如何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保护环境,是地铁建设和运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研究内容1. 建设成本控制通过对国内外地铁建设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降低地铁建设成本的方法和经验,包括采用先进的建设技术、合理规划线路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2. 运营管理优化通过对地铁运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包括引入智能化技术、优化车辆调度系统、加强安全监控等方面,以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乘客服务质量。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地铁建设和运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一些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包括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建设技术、加强空气净化设施等方面,以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提出一系列解决地铁建设和运营中关键问题的方案和建议,为地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开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开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乘方案不够完善。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好换 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减少各个方向的客流交叉。为此, 本文参考各方面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各种换乘方式 和换乘形式,并分析探讨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以西安北大街换乘站为实例 分析,为以后换乘站设计优化提供建议和意见。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七、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签名:



三、 【1】 【2】 【3】 【4】 【5】 【6】 【7】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 姚宪平,地铁岛式车站之间"十字"换乘能力探讨 1999(04) 谢仁德,地铁换乘方式之我见 2000(01) 葛世平,国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 2000(01) 叶霞飞,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1999 吴敏慧,地铁十字换乘站结构施工变形及内力分析[学位论文] 2007 刘学军.Liu Xuejun 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期刊论文]-城市轨道 陈瑛.于文龙关于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设计的思考 [期刊论文]-
四、方案(设计方案、或研究方案、研制方案)论证:
国内外不同换乘站数据收集
参阅国内外有关换乘站设计 优化的文献
商业建筑、地面交通和地下 管网对换乘站的设计影响
换乘形式和换乘方式对换乘 站站的影响
影响效果分析
各个影响因素对应相对应的换乘站设计综述与详解
实例分析
结论展望
五、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序号 1 2 3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阅读国内外文献, 完成绪论与国内 外现状分析部分论文的撰写 根据搜集的资料做出论文大纲, 制 定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分析归纳出国内、 国外一些大城市 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情况以及相 关数据汇总分析研究。 4 通过对现有大城市轨道交通换乘 站的发展的分析, 得出不同换乘方 式和换乘形式的优缺点并以北大 街为实例分析, 给出改进意见和建 议。完成论文部分初稿。 5 6 7 8 论文资料整理、论文编写,论文成 稿。 论文补遗和修订工作各项善后事 务处理。 提交论文初稿并对论文修改 准备答辩 第 15 周 第 16 周 第 13~14 周 第 11~12 周 第 8~10 周 第 5~7 周 第 3~4 周 日期(教学周) 第 1~3 周

地铁开题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
[23]Constructiondesignandmanagementsafetyregulationsinpractice—progresson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Volume18,Issue1,February2000,Pages33-40TonyBaxendale,OwainJones。
我国地铁车站在追求有利的结构,施工和节约投资,地铁车站的体型过于简单,而且我国的地铁通常没有自然光线,必须依靠人工采光,车站必须沿着轨道成线性布置,这就对车站内的功能造成了一定的不便。目前来看,我国的地铁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还要走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地铁施工都把明挖法做为首选技术,因为明挖法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结合上海地铁1号线车站深基坑开挖,启工街车站选用明挖法施工很合理,施工程序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管线恢复及覆土。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19]曾桂新.浅析地下水抗浮验算及抗浮措施[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40(2):116-117.
[20]张维秀,王雪飞等.地下水位与结构计算[J].工程技术,2009,11(4):26-29.
[21]张景花.地铁车站抗浮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8):122-123.
[22]Designandconstructionofaconcretefloatingberth,EngineeringStructures,Volume18,Issue11,November1996,Pages837-841,P.Starr,D.A.Wainwright。
(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工程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网络不断扩大,站点数量逐渐增多,有一些站点间的衔接问题也愈发突出。

例如,某些站点间步行距离较远,站点之间转换不方便,影响了乘客的用车体验,同时也影响了轨道交通的客流量。

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的规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间的衔接问题,分析现有站点间的连接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寻找改善的途径和措施,以提高轨道交通的便捷性和乘客体验,以及增加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和运营效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的概念和定义:介绍衔接问题的概念和定义,并对衔接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

2、现有站点衔接方式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分析现有的站点衔接方式,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总结影响因素。

3、站点衔接改善的途径和措施:提出改善站点衔接的具体措施,包括建造新的衔接通道,优化站台布局,提升信息化程度等。

4、案例分析:选取某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进行案例分析,深入研究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问题,并提出具体改善措施。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方面的相关概念、分类和分析方法。

2、了解现有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探寻影响因素。

3、提出改善站点衔接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为轨道交通站点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4、以某城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增强研究的实际意义和适用性。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用时半年,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周):了解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方向和内容,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周):查找相关文献,收集数据和资料,编制文献综述。

第三阶段(3周):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现有站点衔接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地铁设计 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 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地铁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城市交通工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能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能提高出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并非易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地质条件、人流量、车辆运行等。

本文将探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初步的研究方向。

二、地铁线路规划地铁线路规划是地铁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络,避免与其他交通方式冲突。

此外,地铁线路规划还应考虑到地下土层结构、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以确保地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三、车站设计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地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车站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例如,车站出入口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以方便乘客的出行。

车站内部的布局应合理,设有足够的出入口、候车区、售票处等设施,以减少拥堵和排队时间。

四、车辆设计地铁车辆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

车辆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以保持车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座椅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此外,车辆还应配备紧急疏散设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安全设计地铁的安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地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防火、防爆、防盗等安全措施。

例如,地铁隧道应采用防火材料,车站和车辆应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此外,还应加强对地铁设施的监控和安保,以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六、环境设计地铁的环境设计不仅包括车站和车辆的装饰,还包括周边环境的改善。

车站和车辆的装饰应选用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应加强车站周边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七、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铁的设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地铁的设计可能会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北京地铁8号线洞桩法车站结构设计学生姓名:吴宇博系别: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号: 08231268指导教师:王秀英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北京地铁8号线洞桩法车站结构设计选题类型结构设计一、选题依据(1)地铁简介地下铁道,简称地铁。

为了减少大城市地面交通拥挤而在地下修建的一种专门铁道。

地下铁道一般都用电力机车牵引,以减少废气、噪声污染。

地下铁道的线路一般都采用混凝土灌注的整体道床,以减少维修工作的困难。

同时道床较薄,无需更高的净空高度,土石方工程量也随之减少。

地下温差小,地铁一般采用无缝线路。

地铁车站一般都装饰的较华丽,有供旅客活动得足够面积和上到地面的阶梯。

地铁主要是由线路、列车、车站等组成的交通体系。

此外还有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照明、排水等系统。

地铁线路由路基与轨道构成,轨道与铁路轨道基本相同,它一般采取较重型的钢轨地铁列车均采用由电力动车组成的动车组。

地铁车站是列车到发和乘客集散的场所,一般建在客流量较大的集散地。

地铁车站按站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①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位于两条线路之间。

可以调节上下行不均衡的客流,充分利用站台面积,便于管理,应用比较广泛。

②侧式站台车站,站台位于两条线路外侧,须分别设置两个站台。

③混合式车站,一个车站内既有岛式站台,又有侧式站台,它们之间用天桥或地道相连,仅为多线车站所使用。

地铁行车信号采用轨道电路自动闭塞信号和电气集中设备,地铁运营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安全、舒适、有秩序的运送乘客。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诞生于英国首都伦敦。

19世纪末,相继有芝加哥、布达佩斯、格拉斯哥、维也纳和巴黎5座城市修建地铁。

20世纪上半叶,柏林、纽约、东京、莫斯科等12座城市也先后修建地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世界地铁运营里程总计超过3000千米。

中国于1965年开始修建北京地下铁道。

天津和上海也分别于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开始修建地铁。

面向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研究的开题报告

面向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研究的开题报告

面向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轨道交通系统内,换乘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换乘一般都是必要的。

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讨面向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概念:轨道交通换乘模式、设施布局等基本概念的解释和说明。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3. 换乘模式分类:根据站点特征和客流量等因素,对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模式进行分类整理,包括单向转移、双向转移、直通和环线等模式。

4. 设施布局规划:根据不同的换乘模式,结合站点特征和客流量等因素,研究合理的设施布局规划。

5. 模拟分析:针对不同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规划,进行模拟分析,探究其效果。

6. 实例研究:通过实例研究,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规划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和模拟分析等。

1. 文献调研: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搜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通过调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轨道交通站点,了解其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一些典型站点,了解其客流组成、换乘模式、设施布局等情况,为后续模拟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4. 模拟分析:采用仿真软件对不同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规划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其效果,选取最佳方案。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将得出针对不同站点和客流量等因素的适用性较强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同时,本研究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为我国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模式和设施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毕业设计题目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和现代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出行次数增多以及汽车的普及,相应的城市交通量大大增加,由于道路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区道路的结构性缺陷等原因,城市中道路的相对不足和机动车辆的飞速增加带来了交通阻塞、车速下降、事故频繁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城市的交通速度问题,不能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无休止的增加道路上,而轨道交通正是解决长期交通堵塞的较好方案.地铁,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中国城市地铁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解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特别是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公共交通需求急剧上升,修建地铁和轻轨已是各大城市基础建设的必要内容,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志,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城市地铁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这表明中国城市进入了地铁时代.二、中国地铁发展现状与趋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早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中华大地上,许多大城市加快了地铁建设的步伐.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阻塞,京、沪、津、穗4个特大城市不仅在续建地铁,而且要重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蓝图,以利于城市新世纪的发展和外延.地下街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它将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未来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将建设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是高效地利用空间,将能源、物流、运输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进行处理,为城市的地上空间预留了一片新鲜的天地.我国地下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完整高效的地下城将成为现实.三、毕业设计基本要求(1)建筑面积规模:9000~10000㎡,其中站厅层考虑地下街约4000㎡;(2)使用功能:地下一层为站厅与地下街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3)层高与埋深:覆土厚度为8~9m,地下一层为站厅与地下街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4)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应与总图设计、地面街景协调统一,并设自动扶梯;(5)地下一层考虑增加地下街管理用房,包括办公、财务、库房及卫生间、水暖电设备用房等。

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开题报告

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开题报告

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地铁作为交通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铁车站作为地铁交通的重要枢纽,其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

其中,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地铁车站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的关键。

因此,研究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对提高城市地铁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以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影响施工技术管理的因素,提出完善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 影响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3. 完善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相关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领域的相关文献和案例,从中得出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四、研究意义城市地铁车站是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通过研究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为城市地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同时,还可以为城市地铁施工技术管理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计划本文的研究计划如下:1. 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整理(2周)2. 第二阶段:研究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周)3. 第三阶段:分析影响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因素(2周)4. 第四阶段:完善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2周)5. 第五阶段:撰写论文(2周)六、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对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地铁站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预期达到的目标

地铁站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预期达到的目标

地铁站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预期达到的目标1.查阅资料,技术数据收集,初步拟定设计的步骤和设计的构想
2.根据所给的地址资料进行分析,依据设计规范对拟定的地铁车站进行总体的布置和设计
3.根据所选的车站类型和当地的工程地址资料,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从而保证了车站的整体稳定性与施工的安全性。

通过开挖方式的合理选择和技术经济鉴定分析,可以预测车站的性价比。

4.通过车站的选型和布置,合理的选择结构类型,从而能安全的承受外部荷
载,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从而对结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

5.荷载内力的计算以及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的确定可以提供很重要的技术参数,
对于混凝上的选择和配筋提供前提条件,进行合理配筋和材料选择。

6.通过结构的抗震和抗浮计算,利用计算参数可以对设计施工提供指导性依据:
7.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控制工程施工的进度,从面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

8.工程概预算可以通过计算工程量控制投资。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地铁车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载体,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地铁车站建设和维护中,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当前,地铁车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面临着多种施工安全问题,如高空作业、爆破拆除、大型机械作业等,如果不加强安全监管和管理,将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开展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对保障地铁车站施工安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及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体系的建立。

4.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创新。

5.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和对比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数据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

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搜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则是关注一些典型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事件,分析其原因和教训;实地调研是通过走访地铁车站施工现场,了解当地的管理情况和问题所在;专家访谈则是与地铁车站施工现场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数据统计则是对一些关键指标和安全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达到的成果:1. 形成较为完善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体系。

2. 提出适用于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 对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4. 形成符合当前国情和实践需要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

5. 解决了相关的科学研究问题,对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规划。

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益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在满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需求的同时优化周边土地的利用,逐渐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可以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发展的核心,以站点周边的土地及其他资源,打造多功能、高效率的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的门户作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及相关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建设的背景、意义及相关发展现状。

2.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核心构成要素和建设模式,包括站点布局设计、业态布局、交通与出入口设置、景观塑造、公共服务设施等。

3. 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建设的实践成果、经验和不足,并从中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4. 针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集聚带来的城市管理和规划问题,分析作出合理规划管理的策略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文旨在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进行深入探讨,采用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综述。

2. 以国内典型案例为样本,运用SWOT分析法和实证方法,深入探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及其成效。

3.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广州市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建设情况及市民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客观的数据支持。

四、拟定时间进度表:本次研究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个月,2021.9):搜集文献资料,并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经验及问题进行论述。

第二阶段(2个月,2021.10-11):选取典型案例,采用SWOT分析法和实证方法,深入探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及其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从1999年至今。
1997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研究了城市轨道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地铁1号、4号线一期工程,上海明珠线(即现在的3号线,广州地铁2号线 (23km) ,南京地铁1号线(17km)一期工程作为国产化的依托工程,于1998年批复上述4个项目立项,轨道交通项目重新开始启动。
在进人20世纪的最初24年里(1900年至1924年),在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下铁道,如德国的柏林、汉堡,美国的费城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等。
1925年至1949年,其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都着眼于自身的安危,地铁建设处于低潮,但仍有日本的东京、大阪,前苏联的莫斯科等少数城市在此期间修建了地铁。日本东京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于1927年建成通车。虽然日本的地铁也是效法欧洲技术建设而成,但他们在修建地铁的同时,着重开发主要车站及其邻近的公众聚集场所,这些场所能促进地下商业中心的建设,而且与地下车站连成一片,使地铁这一公益性基础设施获得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27年12月东京第一条也是亚洲第一条地铁通车。目前,东京地铁已拥有13条地铁线路,线路总长度约 km,共设置车站23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2450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25亿人次,是当今世界上地铁客运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发达程度居世界前五名。
1932年莫斯科的第一条地铁开始动工,线路全长约 km,共设置车站13座,到1935年5月建成通车运营。其建设速度之快,在当时是空前的。以后莫斯科的地铁建设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停顿。发展至今,莫斯科已拥有地铁线路12条,线路总长度约 km,地铁车站总数为171座。地铁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除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艺术水平较高,照明灯具十分别致,使旅行者有身临富丽堂皇的宫殿之感。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而所有地铁终点站都与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轻轨系统相衔接,有几个车站还与铁路火车站相连接,为旅客提供了方便的换乘条件。目前,莫斯科地铁 系统保有车辆总数约4000辆,年客运量已突破26亿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21km)、北京地铁复八线(、北京地铁1号线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以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在内的大批城市开始上报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要求国家进行审批。
(2)第二阶段为调整整顿阶段,从1995年至1998年。
贵州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名称
贵阳地铁二生产(社会)实际
设计(论文)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徐桂弘
学生姓名
陈书杰
学号
27
班级
道桥134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发达国家的应验表明,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亿人次。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加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把书面上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起来,对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等有更好的认识。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教学中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实践,是提升专业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我们通过毕业设计不仅独立完成了设计成果,而且掌握了设计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同时培养了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设计、施工等具体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1994年4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市长会议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自此,世界各大城市竞相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形成网络化运营,更加注重乘客服务质量。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建设
1906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营,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1908年3月 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正式通车营业,线路长6km,上海成为国内第二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同年,大连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竣工运营。1924年12 月17日,从北京前门至西直门的有轨电车线路开通,北京是继天津、上海、大连之后,我国第四座修建有轨电车的城市。随后,沈阳、哈尔滨、长春和香港等城市也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到1959年,上海的有轨电车多达360辆,线路总长度为。到1911年,上海共开通8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里程为,电车总计65辆。
(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快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城市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居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次数逐年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导致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强调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开始进入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的发展阶段。加快建设以大容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轻轨交通也开始得到了发展。
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很多城市的经济实力还难以承受;而轻轨交通具有“造价低、用得起、见效快”的优点,对于经济实力不很雄厚的大、中城市而言,发展轻轨交通是非常适当的。因此,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发展轻轨交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开始建设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和对快速、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加大、速度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至1974年的24年间,世界上地铁建设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有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意大利的罗马、米兰,美国的费城、旧金山,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基辅,日本的名古屋、横滨,韩国的首尔以及中国的北京等约30座城市相继建成了地铁。具有代表性的地铁项目有: 日本的名古屋,第二条地铁线路于1957年建成通车,现有5条地铁线路,线路总长度约 km,共设61座车站,车辆保有总量约730辆,年客运量已突破6亿人次。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第一条地铁线路于1966年建成通车,现在已有4条线路,线路总长度约,共设车站68座,车辆保有量总数约760辆,年客运总量约亿人次。蒙特利尔的地铁主要采用橡胶轮胎走行系统,以法国的VAL技术为基础,列车在表面光滑的混凝土轨道上行驶,客运效率和乘座舒适度都很高。线路布局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极为方便。新建地铁车站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建筑雄伟、辉煌而明快,为城市开辟了良好的地下活动空间。每座车站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公园中,车站与树林绿茵配合成协调优美的景观;在商业繁华区,站台的高度往往与林荫人行道的高度相同,而且可直接相通;有的车站还可直接通向办公大楼或大饭店的厅廊。这些精心设计,给人们的出行和换乘创造了极为方便的条件。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线路总长度约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2)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缓慢发展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30年间,有轨电车渐行渐远,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地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处于时断时续的缓慢发展期。
北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具有交通和人防双重功能的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并于1969年1月投入运营,从而开创了我国地铁建设的先河。但这一阶段地铁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形式比较单一,贯彻以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指导思想,建设以人防设施为主的地铁。进入20世纪80年代,北京建设了第二条地铁线,运营里程达到54km,天津建设了地铁1号线,于1980年8月投入运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但尚未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