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7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3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b8910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3.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3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演绎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大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
周公辅成王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
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
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
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
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
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
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
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ecffe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7.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非常丰富,它们源于历史、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和哲学思想,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
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典故:
1. 孔融让梨:
- 这个故事源自汉代《后汉书·孔融传》,讲述了孔融年幼时就懂得礼让的故事。
四岁的孔融在分梨子的时候,自己选择最小的一个,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展现了谦逊与孝悌的精神。
2. 仲由负米:
- 仲由(字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孝顺父母著称。
他为了能让父母吃上米饭,不惜长途跋涉到百里之外购买,并不畏严寒酷暑、风霜雨雪,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孝道文化。
3. 盘古开天辟地:
- 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宇宙起源的故事,盘古从混沌中诞生,用斧头劈开天地,最后身体化为万物,象征着生命创造与自然秩序建立的过程。
4. 公明仪对牛弹琴:
- 公明仪是战国时期的音乐家,他试图向一头牛演奏高雅音乐,但牛并不理解。
此典故寓意“对牛弹琴”或“对牛鼓簧”,形容说话或做事不看对象,或者对方无法理解和欣赏。
5. 陈蕃扫一室:
- 来自东汉时期的故事,陈蕃少年时志向远大,却不愿做小事,屋子很乱也不打扫,薛勤劝诫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强调成大事者应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6e133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a.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五千年。
这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创造、发展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令人感慨的故事,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明。
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长江流域的炎帝部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在与蚩尤部落的战争中,黄帝率领中华部落取得了胜利,统一了中原大地,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
商朝的商王、周朝的周王,都是当时的统治者,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周朝的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孔子、孟子等众多思想家纷纷登场,提出了各自的政治、哲学理论。
而在军事方面,秦国的嬴政通过改革,统一了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随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统一的法制,统一文字,修筑了万里长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汉武帝则推行文景之治,开创了汉武盛世,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范。
隋唐时期,中国历史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隋文帝和唐太宗都是开创者,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文化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宋朝的文治、元朝的统一、明朝的繁荣、清朝的统一,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创造、发展。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去探寻和传承。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18a4b1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3.png)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七擒孟获 蜀汉先主刘备在永安病势越来越重。
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嘱咐后事。
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曹丕⾼出⼗倍,⼀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
我的孩⼦阿⽃(太⼦刘禅的⼩名),您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您就⾃⼰来做⼀国之主吧。
” 诸葛亮流着眼泪,哽咽着说:“我怎敢不尽⼼竭⼒,报答陛下,⼀直到死!” 刘备把⼩⼉⼦刘永叫到⾝边,叮嘱他说:“我死之后,你们兄弟要像对待⽗亲⼀样尊敬丞相。
” 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刘禅即了帝位,历史上称为蜀汉后主。
刘禅即位后,朝廷上的事不论⼤⼩,都由诸葛亮来决定。
诸葛亮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
没料到南中地区(今四川省⼤渡河以南和云⾬、贵州⼀带)⼏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郡有个豪强雍闿(⾳kǎi),听说刘备死去,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变。
他⼀⾯投靠东吴,⼀⾯⼜拉拢了南中地区⼀个少数民族⾸领孟获,叫他去联络西南⼀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经过雍闿的煽动,牂柯(⾳zāngkē,在今贵州遵义⼀带)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县东南,巂⾳xī)部族酋长⾼定,也都响应雍闿。
这样⼀来,蜀汉差不多丢了⼀半⼟地,怎么不叫诸葛亮着急呢? 可是,当时蜀汉刚遭到猇亭⼤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
诸葛亮⼀⾯派⼈和东吴重新讲和,稳住了这⼀头;⼀⾯奖励⽣产,兴修⽔利,积蓄粮⾷,训练兵马。
过了两年,局⾯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公元225年三⽉,诸葛亮率领⼤军出发。
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参军马谡(⾳sù)送诸葛亮出城,⼀直送了⼏⼗⾥地。
临别的时候,诸葛亮握住马谡的⼿,诚恳地说:“我们相处好⼏年了。
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
![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3b9b36e87101f69e3195aa.png)
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孙权的“窥视墙”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
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
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
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
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
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
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
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
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
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
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
这让孙权很为难。
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
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
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
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
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
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
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
”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
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
”不能因关心而增加他们的负担,这份心意是多么感人。
也正是因为孙权的这份关心,东吴集团的文武官员才团结一心,在江东这个偏僻的地方完成了帝业。
汉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得势,王莽被赶回封地。
王莽闭门自守,为了伺机复出,非常老实。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1641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b.png)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历经千年岁月,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故事,它们是我们民族的记忆,是我们文化的根,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就是孙武。
孙武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写过一本兵书《孙子兵法》,这本兵书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兵书之一,是世界上影响最广的军事典籍之一。
孙武认为,制胜之道在于兵惟勇之气,而非强兵之备。
他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思想,强调了国家必须重视军备力量,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和稳定。
在古代,中国还流传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由孔子创立的。
孔子提出了人性与人伦、知行合一、仁爱和关怀等思想,是古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人应该恪守道德规范,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改造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与公正。
另外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老子,他创造了道家文化。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认为人们把事务与命名联系起来,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各种事物都是不同的,没有办法用同一个名字来描述它们。
他还研究了宇宙的方向,探究了万物泛在的道德原则。
中国还有一个叫做张良的历史人物,他是汉朝时期的政治家与谋士,也是刘邦的重要门客。
张良有一次商讨如何对抗秦国的战略时,提出了“暗度陈仓”的计策,第二年刘邦成功打败了秦国,开始了汉朝的统治时期。
此外,还有一个名叫李白的古代文学家,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创作出了许多广受赞美的优秀诗篇。
他的诗歌充满了幽默和浪漫的色彩,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风貌。
在以上这些古代历史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丰富多彩,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与智慧,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追求。
这些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泉,让我们共同珍爱它并传承它。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e8252f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9.png)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皇太极是怎么继位的?皇太极建国为什么“清”?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个8儿子降生,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建国称帝的皇太极。
皇太极,原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其母为叶赫部叶赫那拉孟古,后封为孝慈高皇后。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
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兵力,并且继承努尔哈赤大愿,与明朝作战无数,为清顺治帝入主中原打下坚持基础。
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在清宁宫南炕去世,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庙号太宗。
关于皇太极是如何继承皇位的,一直都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朝鲜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努尔哈赤)临死曰:洪佗始(皇太极)能成吾志。
终无所命而死。
”这里就是说,努尔哈赤认为皇太极是最能完成自己志向的人,因此将汗位传给皇太极。
皇太极这个汗位,得来的光明正大。
也有一些人认为,皇太极这个皇位是从多尔衮手里夺来的。
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
就像电视剧《山河恋——美人无泪》中演的那样,努尔哈赤本来意属多尔衮,结果皇太极心思极深,将汗位算计了过来。
为此还逼得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死殉。
实际上,若是综合分析,你就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是没有可能的。
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军功也无威望,而皇太极早就随努尔哈赤征战多年,军中威信远不是多尔衮能比的。
若是努尔哈赤真将汗位传给了多尔衮,后金内部绝对会发生混战。
另外大妃阿巴亥因为不忠,早就为努尔哈赤不喜,所以让她殉葬很有可能是努尔哈赤自己的下的命令。
第三种说法是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斗争得来的。
这也有可能,因为那时候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位居第四,与前三位贝勒相比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3de4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8.png)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古代
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从远古时代的传说到近现代的英雄事迹,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经典故事。
在远古时代,有关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就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相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与蚩尤之间的战争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一场经典之战。
这场战争不仅展现了黄帝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勇敢。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发向前。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故事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大亮点。
孔子是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孔子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仁爱,他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弟子们也继承了他的思想,传承了他的精神,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近现代的历史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其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
英雄故事。
抗战时期,无数的抗日英雄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全国人民,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段的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这些故
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和文化。
让我们铭记这些故事,传承这些精神,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夏朝覆亡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夏朝覆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5e6769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7.png)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夏朝覆亡的故事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个世袭制朝代。
夏时期的⽂物中有⼀定数量的青铜和⽟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下⾯⼩编给⼤家讲⼀讲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夏朝覆亡的故事。
夏朝覆亡真相引⾔ 若要说中国历史,夏朝是不能不说也是⽆论如何不可逾越的峦峰。
但是,夏朝却是⼀个没有多少考古实物出⼟的王朝,它仅仅存留于⼈们的记忆中和传说中。
因此,历代关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性成为公案,众说纷纭,莫衷⼀是。
可以说,在甲⾻⽂出⼟之前,商代和夏代⼀样,是不被正统学术界所认同的。
⽽在甲⾻⽂出⼟以后,再也没有⼈怀疑过商朝的真实存在性了。
商代世系已被甲⾻⼘辞所确凿⽆疑的证实了,⽽在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位居⼆⼗四史之⾸的《史记·夏本纪》中,关于夏代世系的记载与该书《殷本纪》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样明确。
实物既已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夏与商⼀样,世系那么明晰,传承那么有序,绝⾮空⽳来风,⽆源之⽔,必有所据。
况司马迁去古不远,见过⼤量的典藏⽂献,加之司马迁撰写史书的认真性和准确性,遍游九州,考稽耆⽼,不放过任何⼀点阙疑之处,历为后世史家所推崇。
因此,《史记》⼜被誉为信史。
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新的古代史观,⼜⽆不重视传说和神话等等,譬如欧洲⽂化的源头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实际上就是希腊的远古史,⽂明史。
基于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夏朝的真实存在性。
夏朝建⽴ 在夏朝享国400多年的历史⾥,除了⼤禹治⽔、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等不多的⼏个故事以外,夏朝并没有多少典籍记载或实物佐证的存在。
缺少了故事的历史,就如同⼀幅没有多少⾎⾁的⾻架,总是索然⽆味的。
在后世诸多的⽥野发掘中,和远古唯⼀联系紧密的⽂物记录,似乎与夏朝也缺少对应。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可能地去还原丰富这幅远古的⾻架,以使它颜⾯⽣动起来,栩栩如⽣地站在我们⾯前。
对于夏朝的开国国君,史学界⼀直有两种说法,⼀说是⼤禹,⼀说是⼤禹的⼉⼦启。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五千年历史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五千年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7c749c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4.png)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五千年历史一:[五千年历史]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国放下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发生了许多故事,你知道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们带来的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篇一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一箭之仇。
哪里有一棋之仇的说法有。
我这里说的就是关于下象棋结下仇隙的故事。
朱元璋平定天下,登上皇位,论功行赏。
开国功臣徐达被封为中山王。
有一天,朱元璋同徐达在莫愁湖边的楼上下棋,朱元璋连输了三盘,就把这座楼连同莫愁湖赐给徐达,还赐名为“胜棋楼”。
这徐达有点受宠若惊,他把这座“胜棋楼”跟莫愁湖一起圈进自己的中山王府,心里顿时感激这偶像级的皇上,多么厚道多么圣贤啊。
朱元璋呢,他当初输了棋,还算口服心服,真的把胜棋楼赐给徐达,后来却愈想愈不对劲:你徐达扶助我打江山固然不假,可也并非你姓徐的有三头六臂,若不是我姓朱的洪福齐天,能坐上这金龙交椅吗嘿嘿,我封你为中山王,把你当作第一位开国功臣,给你脸你不兜着,跟我下棋,居然毫不留情,奥步尽出,逼宫太甚,害得我连输三局。
我赐给你“胜棋楼”的雅号,只是秀一秀君王的雅量罢了,你竟然接过豆包当干粮,当真做了牌匾挂了起来。
你这样做,明明是让人家想到:不止于下棋,如果我跟你真刀真枪地对阵,少不得我也是你的马前败将呢。
好,我跟你徐达没完,君子报仇不在一时!朱元璋的猜忌心日重一日,刑罚越来越酷。
他立下个“瓜蔓抄”的名目,若是一位大臣犯了法,顺藤摸瓜,跟他稍有关系的亲朋全抄查株连。
这么一来,徐达渐渐寒心啦,心想自己虽然为国尽忠,难免有结怨于人的地方,若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进谗言加害,如何是好徐达越想越担心,便上了个奏本告老辞官。
朱元璋不动声色,只是安抚徐达说:“现在天下太平,你可以在王府里享享清福,朝廷里有什么大事,我再找你来商议办理吧。
”再说徐达回中山王府养身纳福,很少过问朝廷大事。
哪晓得过了一段时间,忽然间他后背生起一种毒疮,叫作背疽。
年老气虚的徐达被折腾了半年多,也不知请了多少名医,才调治得渐有起色,能够起床走动,进些饮食了。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686e2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0.png)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从远古的夏商周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风雨变迁,铸造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炎黄子孙:公元前2677年,黄河流域孕育出中华文明两大英雄,黄帝和炎帝,他们在如今河北涿鹿怀来一带,联手打败了蚩尤,统一了部落,从此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自称“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往后的数年百年里,部落首领都采取“禅让制”,由有能力的人充当,比如尧传给了舜,舜传给了禹。
夏朝:公元前2070年,大禹治水有功,划九州,铸九鼎,成为天下共主,开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大禹死后,本来通过禅让制传位于东夷首领伯益,但大禹儿子夏启通过篡位,成为了夏朝的首领,自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消灭夏朝昏君夏桀,建立商朝,商朝建立后,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使得商朝前期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遭到破坏,史称“九世之乱”,内乱使得商朝在往后300年时间里,五次迁都,史称“盘庚迁殷”。
公元前1250年,在商朝武丁统治年间,大量甲骨文和金文被使用,青铜器制造工艺相当成熟,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衣裳,殷商文化逐渐传播到了长江流域。
西周:公元前1130年,封神榜故事正式上演,周武王联合其他诸侯,在牧野之战中消灭商纣王,一统中原,建立周王朝,西周建立后,论功行赏,分封了71个诸侯国,视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创立礼乐制,宗法制礼仪,形成大一统王朝的概念。
公元前771年,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此失去诸侯对他的信任,当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并没有诸侯前往,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
东周:周幽王死后,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到洛邑(现河南的洛阳市),开启东周历史,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诸侯势力不断做大,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以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五个诸侯相继称霸。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c19b89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4a.png)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黄帝战蚩尤 ⼤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带住着许多⽒族和部落。
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个部落⾸领。
以黄帝为⾸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的姬⽔附近,后来搬到涿⿅(今河北省涿⿅、怀来⼀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跟黄帝同时的另⼀个部落⾸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姜⽔附近。
据说跟黄帝族是近亲。
炎帝族渐渐衰落,⽽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个九黎族的⾸领名叫蚩尤(⾳chīyōu),⼗分强悍。
传说蚩尤有⼋⼗⼀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凶猛⽆⽐。
他们还制造⼑戟⼸弩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被蚩尤杀得⼀败涂地。
炎帝没法⼦,逃到涿⿅请求黄帝帮助。
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马,在涿⿅的⽥野上和蚩尤展开⼀场⼤决战。
关于这次⼤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
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有⼈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族)。
蚩尤的兵⼠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浓雾迷漫,狂风⼤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法追赶。
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师”助战。
黄帝也不⽢⽰弱,请天⼥帮助,驱散了风⾬。
⼀刹那之间,风⽌⾬停,晴空万⾥,终于把蚩尤打败了。
也有⼀种传说,说是蚩尤⽤妖术制造了⼀场⼤雾,使黄帝的兵⼠迷失了⽅向。
中华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通用7篇)
![中华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73a6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e.png)
中华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通用7篇)中华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篇1经过看《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仿佛和历史在对话。
我明白了中国古代的三个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也明白了一些衰败的故事:烽火戏诸侯,刘阿斗乐不思蜀,风流才子李后主等。
还明白了许多成语的来历,比如:老马识途、程门立雪、声东击西、纸上谈兵、四面楚歌等。
合上它,我在沉思。
从孔子到孙中山,从屈原到李白,从范仲淹到文天祥——他们为民族的利益,为民族献身,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大英雄。
而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
从大泽乡农民起义、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等等,演绎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壮举,他们才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完《上下五千年》,我明白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也明白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走向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历史赋予了我们神圣使命,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肩负起历史重任,为伟大民族的复兴,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自我最大的贡献。
中华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篇2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欣……的人物。
最令我敬佩的是盘古。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强壮、高大的巨人,竟能不吃不喝的头顶天,脚踏地,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吗?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他开辟了世界,使世界不再单调。
他使我一生都忘不了,忘不了它的伟大,他为我们创造出了美好世界。
我最崇拜的人是黄帝,他冷静、勇敢、聪明、善于发明,有一次,炎帝和蚩尤发生了冲突,炎帝赶忙请黄帝帮忙,黄帝并没有慌张,立即召集兵马,可是士兵都被蚩尤的威猛吓到了,就连大将夸父都死在了应龙的脚下,蚩尤摆开了毒雾阵,黄帝用指南车辨认出了方向,他亲自击鼓,鼓励士兵,再加上许多凶猛的动物,蚩尤很快败下阵来,黄帝牢牢的把握这统治权,所以,我们都被称为,炎黄子孙。
最聪明的是仓颉,因为是它发明了汉字。
从前,人们都用嘴来交流,想要记载下来,非常困难。
是仓颉站了出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816c9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a.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司马迁写《史记》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败仗,⼏乎全军覆没,李⼴利逃了回来。
李⼴的孙⼦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分好,兵⼠也⼗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要他们议⼀议李陵的罪⾏。
⼤⾂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到敌⼈的腹地,打击了⼏万敌⼈。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也可以向天下⼈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利(李⼴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的⼈强辩,不是存⼼反对朝廷吗?”他吆喝⼀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种⾁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件很丢脸的事,他⼏乎想⾃杀。
但他想到⾃⼰有⼀件极重要的⼯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全部精⼒写⼀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辈都担任史官,⽗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岁的时候,就跟随⽗亲到了长安,从⼩就读了不少书籍。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ab82da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f.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王猛扪虱谈天下 桓温第⼀次北伐驻军灞上的时候,有⼀天,⼀个穿着⼀⾝破旧短⾐的读书⼈到军营前求见桓温。
桓温正想招揽⼈才,听说来了个读书⼈,很⾼兴地接见了他。
这个读书⼈名叫王猛,从⼩家⾥很贫困,靠卖畚箕过活。
但是他挺喜欢读书,学问渊博。
当时关中⼠族嫌他出⾝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
有⼈曾经请他在前秦的官府⾥做⼩官吏,他也不愿去。
后来索性在华阴⼭隐居了下来。
这次听到桓温打进关中,特地到灞上求见桓温。
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形势。
王猛把南北双⽅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清⼆楚,见解⼗分精辟,桓温听了不禁暗暗佩服。
王猛⼀⾯谈,⼀⾯把⼿伸进⾐襟⾥摸虱⼦(⽂⾔是“扪虱”,扪⾳mén)。
桓温左右的兵⼠们见了,差⼀点笑出来。
但是王猛却旁若⽆⼈,照样跟桓温谈得起劲。
桓温问他说:“这次我带了⼤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百姓除害。
但是为什么我来到这⾥,地⽅上的豪杰都不来找我呢?” 王猛淡淡⼀笑说:“您不怕千⾥跋涉,深⼊敌⼈腹地。
但是长安近在眼前,您却不渡过灞⽔。
⼤家不知道您⼼⾥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
” 王猛这⼀番话正说中了桓温的⼼事。
原来桓温北伐,主要是想在东晋朝廷树⽴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对⼿。
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下长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实⼒。
桓温⽆话可答。
但是他看出王猛是⼀个难得的⼈才,从关中退兵的时候,他再三邀请王猛⼀起南下,还封他⼀个⽐较⾼的官职。
王猛知道东晋王朝的内部⽭盾很⼤,拒绝了桓温的邀请,仍旧回到他的华阴⼭去了。
但是这样⼀来,这个摸虱⼦的读书⼈却出了名。
后来,前秦的皇帝苻健死了,他的⼉⼦苻⽣是⼀个⼗分残暴的⼈,很快就被他的堂兄弟苻坚推翻。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76df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1.png)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据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和炎帝的时代。
传说中,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教导人们农耕和养生,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最初形式。
在随后的数千年中,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壮大。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在这个时期,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提出了伦理道德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帝国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制度被推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明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长城、敦煌莫高窟、千家店、城市古建筑等。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艺术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和灿烂。
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中,文学、艺术、哲学、医学、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华文明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今,中华文明依然璀璨夺目,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魅力和影响力将永远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如一颗永恒的明珠,闪耀着东方文明的辉煌光芒。
古老而辉煌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一。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不仅在文化、艺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更在不同的时期为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
而老子则提出了道家哲学,强调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修身养性之道。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
中华文明还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在农业、医学、数学、天文、地理、冶炼等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
丝绸、瓷器、纸张、印刷术等众多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还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艺术和文学成就。
诗歌、绘画、音乐、戏曲等形式的艺术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中华文明中蓬勃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上下五千年作文
![上下五千年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6910b7aeaad1f347933f16.png)
上下五千年作文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下五千年作文(一)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书。
我被这本书中的故事吸引,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盘古开天》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在很久很久年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混沌一片,这是出现了个叫盘古的人。
他看见自己处在一片混沌中,便自己制作了一把斧子劈开了这个像鸡蛋的东西。
重见了天日。
盘古怕天地在和到一起去,就站在天地之间。
于是,盘古每长高一尺,天就高一尺,地就后一尺。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见天地不在和到一起,就闭上双眼倒下了。
盘古死后,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
隆起的肌肉变成了山脉。
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盘古开天的故事虽然不是真的,但是它反应了我们中华民族那渊源留长的文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上下五千年作文(二)这是一本开启博学智慧之门的书,这是一本孩子不可不读的书,它就是《上下五千年》。
从古至今,多少岁月的沧桑全都凝聚定格在这里,历史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都可以一览尽知。
《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述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形象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
而且这些故事是以文字、彩图和史料照片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中华五千年风云的种种精彩片断和瞬间,勾勒出中华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这本书的内容简约而丰富,充分照顾到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光辉成果与深刻智慧。
在青少年时期,尽早地阅读这些历史故事,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知识的种子和为人处事、应酬帷幄的智慧。
“读书使人明智。
”这是英国科学家培根的至理名言。
是啊,阅读历史同样可以使人聪明,使人睿智,那么这本《中华五千年》就是你最理想的选择。
上下五千年作文(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那历史的长河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一直很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于是翻开了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7篇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7篇
历史故事还可以培育我们的推断力和分析力量,关心我们更好地理解简单的社会和人类行为。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篇1】
顾恺之吃甘蔗—渐入佳境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闻名的画家,他博学多才,为人豪爽大方,又极其幽默,同时又有点痴呆,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现存于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就是顾恺之的传世名作。
顾恺之曾经跟随大司马桓温做过参军。
有一天,顾恺之跟着桓温去江陵视察,当地官员来拜见桓温,带来了当地的特产甘蔗。
桓温见了非常快乐,说:“这里的甘蔗特别出名,大家都尝一尝。
”于是,大家都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断夸赞甘蔗很甜。
唯独只有顾恺之一人出神地望着江面没有去拿甘蔗。
桓温见他出神,于是就有意挑了一个很长的甘蔗,把甘蔗尖头给了顾恺之。
顾恺之也没留意,就开头啃了起来。
桓温看到顾恺之的吃相,笑了起来,说:“甘蔗甜吗?”四周的人也跟
着笑了起来,说:“我们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顾参军的甘蔗如何?”
这时,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称赞自己。
他顺手举起甘蔗,说:“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的。
”大家看他这么仔细回答,笑着说:“那你说怎么个讲究法?”顾恺之说:“你们一开头就吃这么甜的部分,后来就越吃越不甜,最终就反胃了。
而我从尖子开头吃起,到最终越来越甜,这就叫做‘渐入佳境’。
”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篇2】
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势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一介农夫,怀揣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打算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准备放弃科举做官之路,用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当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行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化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的脚印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夫和渔夫。
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意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排列诸品,反复谛视”。
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急于度外,处处查找,最终在捕蛇人的关心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很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篇3】
春秋时期,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相互争权夺利。
到中期,晋国和楚国成了两个阵营的首领,势均力敌,难分伯仲。
其中,郑国是个有道的小国。
但不幸的是,郑国地处两大强国晋国与楚国之间,北面不敢得罪晋,南面更不能冷落楚。
公元前610年,晋国会聚了一部分诸侯国,一起向楚国,施加压力。
晋国国君怀疑郑国与楚国暗中勾结,怀有二心,不愿与前来的郑国国君相见,弄得郑国诚惶诚恐。
郑国大臣子家,为当时的执政大夫。
他见此情景,便给
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写了一封信。
关于赵盾,可是个在晋国历特别出名的人。
赵盾的“外号”是盛服先生,这是由于赵盾每天勤于政事,天不亮就上朝,早到了就在朝堂前正襟危坐,恭侯国君。
据说,当时他的仇人找了个刺客去杀他,刺客看到了正在独自等侯上朝的赵盾,竟被其忠君爱国的情操深深感动,于是不忍心加害于他。
言归正传,子家的信中说,郑国和晋国始终很敬重友好,但仍不能使你们满足。
我们现在左右犯难,既怕得罪晋国,又怕得罪楚国。
就像一头被猎人穷追猛赶的小鹿,原来是不情愿离开肥嫩丰腴的水草和森林的,可是一旦被猎人逼得走投无路时,再危急的悬崖绝壁也会不顾一切地跳下去。
假如你们把我们逼急了,郑国也只好铤而走险,去寻求楚国的爱护了。
那时,你们晋国可不要懊悔呀!
赵盾接到信后,认为很有道理。
便劝说晋国国君转变了对郑国的态度,以免他们投入楚国的怀抱。
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郑国时而依附晋国,时而追随楚国,弄得晋楚两国都哭笑不得。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篇4】
韩愈在嫂嫂的鼓舞下,来到洛阳求学。
在那里,他租了两间茅屋居住,过着凄苦、清贫、俭朴的生活。
为了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文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
起早睡晚,经常读书到深更半夜。
就是寒冷的冬天,他也舍不得生火取暖。
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气,使冰溶化了再写;手冻僵了,他搓一搓发热后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他就喝口清菜汤连续吟诵揣摩。
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地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大事的前因后果,留意讨论并加以认真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吃透。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篇5】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
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
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
27岁才开头正式学画画。
这个时候全部人唯恐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出名气,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头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今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协会委员。
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讨论馆员、北京中国画讨论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
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
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1957年,担当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
卒年95岁。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篇6】
话说唐朝年间潞洲府有位节度使,名李抱贞。
当他到任时府内是银两空空,就连官员,兵卒的响钱都拿不出。
实在是无计可施,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办法说;当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对他是言听计从,何不让他出面作法,让老百姓捐些钱物。
和尚升天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见老和尚,把事由说了一同。
别说老和尚真就答应了,为了消退老和尚的顾虑,李大人说我们已在法坛下面挖一个地道,等点火后你就顺地道出来,保你平安无事。
李大人又带着老和尚现场实际走了一遍。
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听说老和尚坐坛讲法,纷纷来捐钱。
到了开坛说法的日子,周边的百姓也来捐钱。
几天的功夫捐钱已达上亿了!这他时辰已到只见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坛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乐齐鸣。
好个喧闹!一阵后就听有人喊;活佛现身点火相迎!忽的一声法坛四周火光冲天,可怜的老和尚下得法坛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坛上只留下几块舍利了!众人还真就信任活
佛升天了。
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决了,一条人命换来的救济钱,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这才是假戏真做傻和尚,随着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当挡风墙。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篇7】
火烧乌巢和张松献图_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
一天,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yōu)来投奔自己,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张出来迎接,对许攸非常敬重。
许攸被曹操的诚意所感动,于是尽力为他出谋划策。
他建议曹军偷袭袁绍屯粮之所乌巢,曹操依计而行,果真大败袁绍于官渡,从而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然而,曹操也吃过不敬重别人的亏。
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管理着川蜀一带,一次他听说有人要来攻打自己,束手无策。
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想劝说曹操前来救援。
张松原预备把西川(现在的成都)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傲岸,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
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热忱款待,他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就将西川地图献给了他,为其建立蜀汉
政权立下了大功。
在这件事上,曹操由于自己的高傲无礼患病了重大损失。
我解读
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同样是曹操,谦和待人就能赢得他人倾力相助,从而成就大事;高傲无礼就会让人背心离德,从而蒙受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