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5:木炭的吸附性
木炭的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木炭的吸附性质。
2. 探究不同条件下木炭对气体的吸附效果。
二、实验原理木炭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固体燃料,其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本实验通过将木炭投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黄绿色氯气颜色的变化,以验证木炭的吸附作用。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集气瓶、弹簧夹、导管、烧杯、酒精灯、酒精、试管、镊子等。
2. 药品:烘烤过的木炭、氯气、碱液。
四、实验步骤1. 将烘烤过的木炭约115g,投入充满黄绿色氯气的350mL集气瓶(a)中。
2. 迅速塞住瓶口,摇动瓶(a)约2min。
3. 观察瓶(a)中黄绿色氯气颜色的变化,若颜色变淡,说明木炭对氯气有吸附作用。
4. 打开弹簧夹,观察烧杯中的水沿导管流入瓶(b)中的速度。
5. 将氯气吸收完毕后,加入碱液将氯气吸收。
6. 重复实验步骤1-5,改变木炭投入量、摇动时间、温度等条件,观察吸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将烘烤过的木炭约115g投入充满黄绿色氯气的集气瓶中,摇动约2min后,观察到黄绿色变淡。
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迅速沿导管流入瓶中。
说明木炭对氯气有吸附作用。
2. 实验二:改变木炭投入量为50g、100g、150g,重复实验步骤1-5。
结果显示,随着木炭投入量的增加,氯气颜色的变化程度逐渐加深,说明木炭的吸附能力随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强。
3. 实验三:改变摇动时间为1min、3min、5min,重复实验步骤1-5。
结果显示,随着摇动时间的延长,氯气颜色的变化程度逐渐加深,说明木炭的吸附能力随摇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4. 实验四:改变实验温度,将集气瓶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室温、加热至50℃,重复实验步骤1-5。
结果显示,在室温下,木炭对氯气的吸附效果最好;在低温下,吸附效果较差;在高温下,吸附效果最差。
说明木炭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
六、实验结论1. 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氯气。
2. 木炭的吸附能力受投入量、摇动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1 木炭吸附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1 木炭吸附作用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物质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振荡等实验基Βιβλιοθήκη 操作;2.认识木炭的吸附作用。
实验用品:
锥形瓶、木炭、胶头滴管、镊子;
红墨水、水。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在小锥形瓶中装入半瓶水,滴入一滴红墨水。
2.给小锥形瓶中投入几块木炭(或活性炭),振荡。
问题与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后,红墨水逐渐扩散使锥形瓶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2.木炭(或活性炭)使水中红色消失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根据这个实验,同学们想一想木炭(或活性炭)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木炭改进实验
1. 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练习部分第55页是学生实验——“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我们的实验教学发现,按照学生课本中操作步骤,木炭的吸附作用实验存在药品用量大,操作繁琐的缺点。
不利于达到直观的、启发式实验教学的目的。
为了让九年级学生直观、便捷地探究木炭吸附作用实验的有效性,我们对《木炭的吸附作用》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究和改进。
1 问题提出和原因分析教材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碳单质的性质——木炭的吸附作用。
实验过程[1]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约5mL水,滴加1~2滴红墨水;②往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木炭粉,振荡;③用玻璃棒将一团棉花从试管口慢慢推入底部;④另一支试管中不加入木炭粉,重复实验步骤③。
①②③④①棉花的作用是②实验证明木炭具有③实验采用的方法(1)学生实验的预期效果按照上表所示的课本教学步骤,实验安排达到了木炭具有吸附作用预期实验结果。
(2)学生实验的不足和问题课本的实验步骤造成的问题是:(Ⅰ)学生在做操作步骤③时,由木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器具将其设计成课外实验,让学生亲自制作实验器具并进行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木炭(或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而且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实验装置设计(图1)图1 木炭的吸附性对比实验a. 滤纸b1 . 木炭b2 . 沙子c. 矿泉水瓶的上部d. 红墨水的水溶液(1 ∶50) [2 ]e. 棉花团f . 自制三角架2 实验装置制作过程(1) 清洗将2 个矿泉水或纯净水瓶清洗干净。
(2) 制作三角架取长约190mm 的8 号铁丝一段弯成圆圈,再用同型号长约120mm 的3 段铁丝对称地焊接成一个三角架;以同样的方法再制一个三角架。
(3) 将上述清洗过的瓶子从其距瓶底1/ 3 处剪断,将瓶子上部分别倒放在三角架上,下部分瓶分别对应地放在三角架下充当接水装置。
实验五 活性碳吸附实验
3、取下烧杯,静置15min。
4、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吸光度。
五、实验数据
表一 确定废水的最大吸收波长
染料的浓度mg/L
吸光度
0
0.000
5
0.086
10
0.156
15
0.216
20
0.283
25
0.343
30
0.415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mg/g)表示。所谓吸附量是指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
的吸附质的重量。本实验采用粉状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染料,达到吸附平衡后,用分光光
度法测得吸附前后有机染料的初始浓度C0及平衡浓度Ce,以此计算活性炭的吸附量qe。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二者之间
的关系曲线为吸附等温线。以lgCe为横坐标,lgqe为纵坐标,绘制吸附等温线,求得直线斜率1/n、截距lgK。
三、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
1、可调速搅拌器;2、烧杯1000 ml;3、721型分光光度计;4、pH计或精密pH试纸、温度计;5、大小烧杯、漏斗;6、粉状活性炭;7、:100mg/L活性艳蓝KN-R染料废水;8、0.45微米的滤膜。
0.225
14.89
1.17
0.97
-0.01
12800
0.027
2.96
0.47
1.04
0.02
以lgCe为横坐标,lgqe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如下。
由于最后一组中活性炭浓度过大导致上清液中悬浮部分颗粒物,无法较好测定吸光度,因而取其组的二次滤液偏小。从上图可以看出,误差较大的点应舍弃。故做下图,作为吸附等温线。
木炭吸附性探究
木炭的吸附性实验
---围场镇中学:刘秀梅
一、.实验简介
本实验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实验6-1木炭的吸附性。
所用的化学原理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木炭和活性炭都能吸附气体和液体中的某些物质,如色素、异味等。
据此,可将木炭或活性炭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利用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或明显变浅)证明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二、实验缺点
1、块状的木炭吸附效果不太理想,往往只能看到的溶液颜色变浅。
加之木炭的碎屑不易沉降,使溶液显黑色,不易观察到溶液颜色的改变;
2、木炭或活性炭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往往其吸附已达饱和状态,用此木炭或活性炭实验,时间长,效果较差。
三、实验改进方法(方案1、2是在网上查找,方案3为自己设计)
探究方案1:
取几块小木炭,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烘烤一段时间,使其充分解吸。
在小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的水,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一分为二,其中一份做对照实验。
向另一份中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
一段时间后,待木炭(或活性炭)沉降到瓶底后,可见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或明显变浅)。
探究方案2:如图做对比试验。
(①木炭是新烘烤过的并且已经研碎。
②网上介绍可以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红墨水。
)
探究方案3:
用高锰酸钾制取两瓶红色的氧气,
然后将烘干的木炭放入其中一只
集气瓶内,观察气体的颜色变化。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去除染料废水中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2. 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大量微孔和孔隙的多孔性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活性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可以吸附和储存多种气体、液体或溶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本实验中,活性炭将吸附溶液中的染料分子,实现对染料的去除。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材料:活性炭样品、染料溶液、试管、试管架、移液管等。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晾干备用。
3.2 实验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染料溶液。
2.取适量的活性炭样品,加入试管中。
3.用试管架将试管固定,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4.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5.将试管从加热源中取出,待其冷却至室温。
6.使用移液管将试管中的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
7.进行离心操作,分离出溶液中的活性炭样品。
8.观察离心管中的溶液,记录下其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染料溶液在与活性炭接触后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这是因为活性炭的表面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吸附溶液中的染料分子。
通过离心操作,我们将溶液中的活性炭与染料分离,观察到离心管中的溶液颜色明显变浅,说明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效果良好。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去除染料废水中的有效性。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溶液中的有害物质,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本次实验仅是基于简单的染料溶液,后续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究活性炭在处理更为复杂的废水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1] Kim, J., Yun, S., & Park, S. (2015). Adsorp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to activated carbon: Mechanisms and kinetic mode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79, 775-784.[2] Wang, S., & Li, H. (2019). Appl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in water treatment:A review.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75, 123-135.。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
本实验旨在研究活性炭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的性能和效果。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高吸附能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
通过实验确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为其在工业和环境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内容:
1.活性炭的原理和特性
1.1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1.2活性炭的物理特性和表面结构
1.3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2.实验设计和方法
2.1活性炭的选择和准备
2.2吸附试剂的选择和制备
2.3实验装置和操作流程
3.吸附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吸附平衡实验
3.1.1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1.2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1.3吸附剂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吸附动力学实验
3.2.1吸附速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2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3吸附剂可重复使用性能的评估
4.吸附实验的结果讨论
4.1吸附平衡实验结果分析
4.2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4.3吸附剂的选择和应用前景
5.实验改进和未来研究方向
5.1实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5.2活性炭的改良和性能提升
5.3活性炭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活性炭吸附过程的性能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效果受到吸附剂用量、颗粒大小、pH值、吸附速率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活性炭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吸附材料,在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于改进实验方法、提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并进一步探索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活性炭的吸附特性,了解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活化处理的炭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大的吸附能力。
通过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能够吸附并固定气体、溶液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活性炭吸附仪;
试剂:活性炭,甲苯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将活性炭样品加入活性炭吸附仪中,调节仪器参数,使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将甲苯溶液滴加到活性炭吸附仪内,记录下溶液滴加的时间和滴加的量。
4. 观察活性炭的吸附过程,记录下吸附过程的时间和活性炭的颜色变化。
5. 当活性炭吸附饱和或滴加完甲苯溶液后,关闭吸附仪,取出活性炭样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下甲苯溶液滴加的时间和量,并观察活性炭吸附过程的时间和颜色变化。
六、结论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活性炭对于甲苯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能够将溶液中的甲苯吸附并固定在其孔隙结构中。
同时,通过观察活性炭的颜色变化,我们也可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过程和吸附饱和点。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和吸附能力。
活性炭在工业和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水处理、空气净化中的应用。
了解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有助于我们正确选择和使用活性炭材料,提高其吸附效果和利用率。
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研究更多类型的吸附材料提供了基础。
初中化学活性炭试验教案
初中化学活性炭试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了解活性炭的性质及其吸附能力。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大量微孔和大表面积的多孔性吸附剂,能够有效吸附气体、溶液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等。
三、实验器材:活性炭、试管、玻璃棒、水平面、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些活性炭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2. 将试管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并轻轻搅拌,观察活性炭吸附水的情况。
3. 将试管放在水平面上,在一定高度处放置一滴水,观察水滴在活性炭上的扩散速度。
4. 将活性炭放入一溶液中,如酸性或碱性的染料溶液中,观察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能力。
五、实验要点:
1.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受活性炭的孔径大小和表面积的影响。
2. 活性炭对于不同溶液中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
3.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活性炭的散落和溶液的溅出。
六、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此外,还可以利用活性炭来净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七、延伸实验:可以设计活性炭吸附某种特定有机物或金属离子的实验,了解活性炭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
以上就是化学活性炭试验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祝实验顺利!。
木炭吸收甲醛实验报告
木炭吸收甲醛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木炭对甲醛的吸附能力。
实验材料:
1. 甲醛溶液
2. 木炭颗粒
3. 实验容器(如试管)
4. 滴定管或移液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容器,将适量的木炭颗粒放入容器中。
2. 制备一定浓度的甲醛溶液,可以通过稀释商业甲醛溶液或按照一定比例浓度配制。
3. 使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将一定量的甲醛溶液滴于木炭颗粒上,让其充分接触。
4. 观察甲醛溶液与木炭的接触后变化情况,如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等。
5. 记录观察结果,并作进一步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与木炭接触后,甲醛溶液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
1. 颜色变淡:如果甲醛溶液开始呈现深黄色或橙色,接触到木炭后颜色可能会逐渐变淡。
2. 气味减弱:甲醛有一种刺激性的刺鼻气味,与木炭接触后,甲醛气味可能会减弱或消失。
3. 悬浮物或沉淀形成:由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与甲醛接触后,
可能会形成悬浮物或沉淀。
4. 外观变化:甲醛溶液在与木炭接触后,可能出现浑浊或凝结的现象。
实验结论:
木炭具有一定的吸附甲醛的能力。
通过与甲醛溶液接触,木炭能够降低甲醛含量,使甲醛溶液的颜色变淡、气味减弱以及形成悬浮物或沉淀。
这表明木炭可以作为一种吸附剂,用于甲醛的吸附和净化。
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确定最佳使用条件和吸附效果。
化学实验木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木炭的制备方法;2. 掌握木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木炭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和低导电性的非金属固体材料。
本实验采用干馏法制备木炭,即通过加热木材,使其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热解反应,生成木炭、焦油、木醋液等物质。
本实验主要观察木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分析其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干燥箱、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天平、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漏斗、滤纸等。
2. 试剂:木材、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木材切成小块,放入烧杯中,称量其质量。
2. 干馏:将烧杯放入干燥箱中,调整温度为300℃,加热1小时。
3. 冷却:取出烧杯,待其冷却至室温。
4. 筛选:将木炭从烧杯中取出,用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5. 物理性质测定:称量木炭质量,观察其颜色、形状、硬度等。
6. 化学性质测定:(1)燃烧实验:取一定量的木炭,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2)还原实验:将木炭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酸碱反应实验:将木炭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将木炭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木炭呈黑色,质地坚硬,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2. 化学性质:(1)燃烧实验:木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2)还原实验:木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木炭酸盐,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绿色。
(3)酸碱反应实验:木炭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
(4)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木炭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木炭酸盐,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温度对木炭的制备质量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木炭燃烧,降低木炭质量;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木炭中残留较多的未分解物质,影响木炭的吸附性能。
木炭吸附改进实验反思与评价
木炭吸附改进实验反思与评价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木炭吸附改进实验反思和评价:
反思:
1. 实验设计: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问题清晰,明确自己的探究目的,遵循正确的科学实验设计步骤,以免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
2. 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更科学,准确。
实验时间间隔宜相同,同一时间的不同样品数据比较有解释意义,范围方面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应防止误差。
3. 设备维护:实验设备使用时,要注意及时维护和保养,如清洗、消毒等,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实验的准确性。
评价:
1. 实验创新:通过改变原料材料比例,优化活化处理工艺,提高了木炭的吸附性能,丰富了木炭吸附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 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木炭吸附性能得到了提高,体现出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也验证了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价值。
3. 实验价值:该实验的开展促进了对木炭吸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制备高吸附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同时,该实验也提醒了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规范性、数据处理和设备维护等方面需加强注意。
木炭吸附性演示实验的改进
木炭吸附性演示实验的改进
新疆石河子121团二中秦漪恒
摘要:利用注射器设计制作了“活性炭吸附性实验”装置并进行对比实验。
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弥补了教材所设计实验的不足之处,增强了师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注射器、活性炭、吸附性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上册107页〔实验6-1〕的“木炭吸附性演示实验”,按教材介绍的方法不易将红墨水的颜色吸附尽,从而现象不明显,课堂上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对比实验,其现象明显,效果好。
实脸用品:50ML注射器两支、50ML小烧杯三个、活性炭(或研成粉末状木炭)、脱脂棉、红墨水、大试管架一个。
实验操作:①将两个注射器去掉针头并用脱脂棉将小孔堵上。
(去掉注射器的活塞,从注射器后边推入脱脂棉。
)②其中一支注射器中加入2一3匙活性炭后再塞入适量的脱脂棉,另一支注射器中也塞入适量的脱脂棉。
③取一个小烧杯,里面加上适量的水和几滴红墨水使溶液显红色。
④将两支注射器放在试管架上,下面各放一只小烧杯,使注射器下端的管口靠烧杯内壁。
⑤向这两个注射器中倒入滴加有红墨水的溶液并将活塞轻轻向下推。
实验现录:经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漏下的是无色液体,而经过脱脂棉的红墨水,由于脱脂棉无吸附作用,因而漏下的仍是红色液体。
改进后的优点: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反应时间短,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研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有孔的炭质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来吸附气体、液体中的杂质。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取一定质量的活性炭样品,研磨成颗粒状。
2.吸附实验:将活性炭样品均匀放置于吸附设备中,设定各种实验条件。
3.吸附过程:根据设定条件,将需要吸附的气体或液体通过活性炭样品,记录吸附时间。
4.分析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各种实验条件下的吸附量,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1.实验条件: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2小时。
吸附剂种类气体/液体吸附量(g)活性炭乙醇0.05活性炭甲醇0.032.实验条件: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4小时。
吸附剂种类气体/液体吸附量(g)活性炭乙醇0.08活性炭甲醇0.053.实验条件: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2小时。
吸附剂种类气体/液体吸附量(g)活性炭乙醇0.07活性炭甲醇0.04五、实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活性炭对乙醇和甲醇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而且,在相同的吸附时间和温度下,乙醇的吸附量要高于甲醇。
这可能是因为乙醇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与活性炭的化学性能更加相似,从而使得吸附效果更好。
此外,温度也对活性炭吸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较高时,活性炭的吸附量相对较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提高物质的扩散速率,加快物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速度。
六、实验结论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炭对乙醇和甲醇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乙醇的吸附量大于甲醇。
2.温度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有一定影响,温度升高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量。
七、实验总结本次活性炭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乙醇和甲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并且在较高温度下吸附效果更佳。
通过此次实验,深入了解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案例34 《 活性炭的吸附性--系列改进小实验》
设计
后的
优点
这三个小实验的特点是:巧妙、简便、快速、现象明显。
案例34《活性炭的吸附性--系列改进小实验》
实验名称
《活性炭的吸附性--系列改进小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简单的、巧妙的小实验验证活性炭的吸附性
实验原理
活性炭疏松多孔,能吸附一些有颜色或有异味的物质
实验仪器
及药品
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棉花、注射器、活性炭、红墨水、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及现象
实验一: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加入烘干的活性炭,用玻璃棒搅拌,再用塞有棉花的漏斗(如图一)进行过滤,观察到从漏斗下端流出的液体呈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二:如图二,在漏斗中贴一张滤纸,用水润湿,在滤纸上平铺一些烘干的活性炭粉末,将红墨水倒入漏斗中,观察到从漏斗下端流出的液体呈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三:在两支注射器A、B中分别塞入包有活性炭的棉花团和不放活性炭的棉花团,如图三,再分别吸取相同体积的红墨水,使注射器针孔朝上,小心推拉注射器活塞几次,观察到注射器A中的红墨水变为无色,注射器B中的红墨水仍为红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关于木碳的吸附作用
关于木碳的吸附作用
分类: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木炭(C)可以吸附水中和空气中的有色和带异味的杂质,这是因为它身上有无数个小孔.但是这些小孔应该已经被空气或水填满了,为什么还能吸附?为什么专门吸附有色和带异味的杂质,而不是水或空气呢
解析:
活性炭净化历史的现代传奇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 ... 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它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抵御毒气的神奇武器;冷战期间毒气战争的神秘卫士;非典之中人们忠实的健康保证;化工、日常净化最重要的原料,但一直以来都是粉末状或颗粒状存在,不易保存、时效短、易污染,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与运用。
至尊乌钻块状活性炭的诞生,不仅解决了活性炭的成型技术问题,还保留了其超强的物理吸附原理,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久净化功能的活性炭运用技术!作为活性炭的第三代全新技术,它继承并发扬了活性炭的所有净化功能。
它是活性炭净化历史的完美再现,同时也是活性炭净化历史的现代版传奇!
神秘的净化源泉——范德瓦耳斯力
至尊乌钻通过物理吸附原理,即依靠分子与被吸附的物质的分子碰撞时的范德瓦耳斯力而结合在一起,碰撞几率越大吸附力越强!碰撞几率与温度、压强、气体流速、气体浓度等有关系。
在通常条件下即可通过其独特的孔隙结构过滤氧气分子,而吸附其它各种有毒重分子,如:苯(C6H6)、甲醛(CH2O)、甲苯(C6H5CH3)、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氯(Cl2)、氨(NH3)、氡(Rn)等以及烟雾、异味等不洁气体,从而达到有效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维护人体健康的空气净化目的。
吸附实验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混凝沉淀原理的理解2. 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3. 掌握吸附实验中各种影响因素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其基原理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二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表示。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吸附等温线,通常用费兰德利希经验式加以表达。
KC1式中q—活性炭吸附量,mg/g;C—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mg/L;K、n—是与溶液的温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K、n 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 一相应之值,将式(11-2)到对数后变换为下式:lgq=lgk+1/n*lgC (11-3)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三、实验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利用吸附法除去水中异味、色度、某些离子以及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研究PH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离程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四、实验方法1 、实验水样: 印染水样2、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量筒100ml 2只,烧杯500ml 6只,移液管10ml 1 只容量瓶500ml 一只,100ml 5只,分光光度计,活性炭柱,比色皿,振荡器试剂:亚甲基蓝储存液,活性炭3、实验方法和步骤(一)标准曲线1,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甲基蓝标准溶液5、10、20、30、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处,摇匀,以水为参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木炭的吸附性
1.化学反应原理: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木炭和活性炭都能吸附气体和液体中的某些物质,可用于脱色、去味、滤毒。
据此,可用木炭或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的稀溶液中的色素。
2.实验仪器:锥形瓶等。
实验药品:红墨水、木炭等。
3.探究方案:
取几块小木炭,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烘烤一段时间,使其充分解吸。
在小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的水,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
一段时间后,待木炭(或活性炭)沉降到瓶底后,可见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或明显变浅)。
4.探究评价:
块状的木炭吸附效果不太理想,往往只能看到的溶液颜色变浅。
加之木炭的碎屑不易沉降,使溶液显黑色,不易观察到溶液颜色的改变。
木炭或活性炭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往往其吸附已达饱和状态,用此木炭或活性炭实验,效果很差。
为此,可将木炭或活性炭先用微火加热较长时间,使其解析后,冷却,研成粉末。
将粉末加到红墨水的溶液中,振荡后,过滤。
可明显看到溶液由浅红色变无色。
5. 资源开发:
⑴以上实验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进行以下改进。
按图14-1所示,在干燥管中放入一小团棉花,再在上方放入适量的颗粒状活性炭,固定在铁架台上。
从干燥管上方注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下方立即可收集到无色溶液。
效果很好,时间很短,适合课堂演示。
⑵制取并收集一瓶氯气:
或制取并收集一瓶NO2气体:
在集气中瓶放入适量的活性炭,用涂有凡士林的玻璃片盖住集气瓶。
轻轻振荡,观察。
一会儿后,集气瓶中颜色褪出。
证明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
若有烤过的木炭代替活性炭,也有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6.创新思维:
用生活中的红糖制白糖:
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
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