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饥饿的苏丹
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
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篇一: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1、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世界著名摄影作品赏析1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
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下斑斑血痕。
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
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2、杰达.杰克本森[美] 1997年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
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
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万美元的酬金。
目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补治。
9、(美国)斯坦利.福尔曼 1975年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
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
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
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
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10、美国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
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1
知识框架
• 世界经济发展现状------ 贫富差距悬殊
• 南北问题的由来------- 殖民掠夺
• 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建立国际 新秩序
发展问题
1、发展问题的含义:
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 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存在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
旧秩序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
平衡
发达国家 即高收入国家,是指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高(世界银行1992年标准为高于1.2万美 元),工业化完成,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发 达,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经济国家。 发展中国家 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1992年 世行标准为低于7510美元),在发展初期阶 段,或尚处于工业化过程,教育、卫生和文 化事业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国家。
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南北矛盾?
(1)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 理、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决的根本途径) (2)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世界发展
的重点,发展中国家也要搞好自身的发展;
(3)在处理经贸关系时不得附加任何政治条
件。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
计算发达国家 和贫穷国家的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的差距。
1999 年发达国家的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24652.57美元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是: 213.46美元
二者的差距为: 24439.11美元
观察地图图册 P18,说出发 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的多数 位于南半球。 南北问题
导致的后果: 1、这种贸易状况会使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拉 越大,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 穷的不平等现象。 2、由此埋下战乱、疾病等不 安定的种子。
导致非洲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阅读教材39页回答)
世界著名摄影大师佳作欣赏
1. 安塞尔·亚当斯《月升》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埃尔西德兹。
当太阳的余晖还没有散尽,明亮的圆月已经冉冉升起。
山顶飘飞着层层云雾。
山脚下,静静的村庄旁,是一片静静的墓地,十字架碑闪着灼灼白光。
天上地下,仿佛回荡着一曲深沉的生死交响乐。
这幅作品是亚当斯的代表作,是他拍摄的最受人欢迎的一张作品。
他说:“这是机遇与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
”拍摄时,他就预感到,这是一幅卓越的影像。
那时,他们正乘车在公路上行驶,亚当斯往右边一看,发现画面上令人激动的景色,急忙下车,架好8*10相机,经过一系列技术操作,按好雷登15滤镜,调好F32,时间为一秒钟,又经过精心冲洗与印制,才得到这幅杰作。
安塞尔·亚当斯――《月升》的创作体会这张照片的拍摄--它无疑是我的最受人们欢迎的一张照片--可以说是机遇和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
我当时感到,这是一幅卓越的影象;当按下快门时,似乎已经有了满意的预感。
当时我们乘车沿着离埃斯派诺拉不远的公路行驶,我向左边看了一眼,发现了一种极不寻常的景色--一幅无法估量的照片!我几乎把汽车开进沟里,然后急急忙忙地架好我的8x10相机。
我一面急忙调整镜头,一面高声叫我的同伴把器材从车上取下来。
我对好了我所希望的清晰影象,然而当安好雷登15滤镜(绿色)和暗盒后背之后,却找不到测光表。
当时的形势是十分紧迫的:低垂的太阳已经移近挂在西边天际的云彩的边缘,阴影不久就会使地上的白十字架模糊不清。
我当时无法知道被摄体的亮度值,我承认,我当时曾想到用括弧曝光法进行几次曝光,这时我突然记起月亮的亮度--250烛光/每平方英尺。
利用曝光公式,我把这个亮度值列入七区,因此60烛光/每平方英尺就落在5区,使用曝光因数为3的滤镜,大约要用f32,时间为一秒钟。
我不知道前景的亮度多少,但是我希望它会勉强处于曝光范围之内。
我并不寄希望于侥幸;我标出对底片进行水浴显影。
这将是对区域系统的一次很好的试验。
由于当我按下快门时认识到我拍到一张不寻常的需要复制底片的照片,因此我迅速翻转暗盒,但是我拉出插版时,阳光已经从白十字架上消失了;我晚了几秒种!这张唯一的底片就突然变得十分珍贵了。
新闻图片赏析
一个乌干达孩子的手放在一只与它对比鲜明的传教士的手中,孩子的手仿佛像一只瘦弱的小鸟的爪子或是从考古地带挖出的化石之类的东西。
背景的那只手属于一位修养极好的奉献于人类事业的西方传教士。
这些来自非洲的照片和文章很快引起人们对干涉行动是否正确这一难于对付的道德问题的思考。
像这张照片,比任何解释都更有力量,表现出社会不平等的罪恶和发达国家的自我谴责,反映人人伸出一双援助之手的深远意义。
南越警官阮隆上尉在未经任何审判的情况下,突然拨出手枪在大街上杀死了一名越南共产党人。
这初看起来像一张新闻图片,然而,这张照片有着比新闻照片更严肃得多的思想性,它涉及到一个对于法律思想的严肃反思:警官有无权力在未确认(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犯?这幅照片很快就成为越南题材的最著名的一张照片。
照片发表后,阮隆被免职,后来移民到美国在弗吉尼亚开了一家比萨饼店,但他却怎么也摆脱不掉狼籍的声名,因为很多人都熟悉他的面孔,所以不断接到电话中的辱骂和恫吓。
希特勒来到一战中德军投降的地方来接受法国的投降。
希特勒得意忘形,高兴地跳起了吉格舞。
这幅作品,揭示了艾滋病这种新闻界轮番报道的疾病的面貌。
它是一组系列照片中的一幅。
这些照片描绘了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儿童、使用静脉注射药物的人以及医学研究人员、护士。
其中有些人忍受着艾滋病的折磨,另外一些人在其他方面与此病毒有关。
他们的照片一起构成令人难忘的记录。
1994年4月底,南非举行历史上首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南非全民大选的举行标志着342年白人统治的结束和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
大选前,南非一直是种族隔离最彻底的地区,对黑人来说,这个国家也是最黑暗的国家,他们的反抗一直被白人政权所残酷镇压。
南非卡普城的阿色龙地区,警察正在用皮鞭驱赶聚集在纳尔逊.曼德拉被监禁的波斯莫监狱门口的示威人群。
一个游行者隔着国境线踢了警察屁股一脚,而东德警察却无可奈何,因为他不能冲过国境线抓人。
一个由六个欧洲国家的13名12岁的孩子组成的儿童评委会选出这张照片,授予特别奖。
历届 普利策奖摄影作品
历届普利策奖摄影作品
以下是历届普利策奖摄影作品的一些代表作品:
1. 1945年:乔·罗森塔尔的《密苏里州沃尔特农场活动》
2. 1973年:斯拉夫·戈特波的《柬埔寨战争》系列作品
3. 1980年:Merlyn Solakhan's 的《乌干达难民营》
4. 1994年:凯文·卡特的《苏丹饥荒的饿死孩子》
5. 2001年:Matt Rainey的《新泽西州火车撞车事故》
6. 2002年:劳拉·拉文斯的《伊斯兰女孩》
7. 2004年:戴维·利特维尔的《伊斯兰宗教领袖》
8. 2006年:斯拉夫·戈特波的《伊拉克战争》系列作品
9. 2009年:贾里德·沃宁的《洪水中的幸存者》
10. 2011年:Craig F. Walker的《退伍军人之家》
11. 2013年:Rodrigo Abd的《叙利亚内战》系列作品
12. 2016年:詹姆斯·弗郎科的《国王之死》
13. 2020年:埃斯梅拉尔达·维尔加斯的《智利抗议》
以上是部分历届普利策奖摄影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事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记录。
饥饿的苏丹——普利策摄影奖作品赏析
[摘要]17年前一个夜晚, 凯文·卡特在汽车里亲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作为一名自由摄影记者, 至今仍为人所传道的重要原因是他的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给凯文·卡特带来了名誉、带来了金钱, 也带来了困惑和痛苦,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关键词]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苏丹;凯文卡特;新闻道德1994年普得策新闻特写摄影奖(Feature Photography)的获奖作品—《饥饿的苏丹》(The Starving of Sudan)几乎是国内新闻摄影课堂必讲的世界著名摄影作品之一。
照片描绘了一名赤身裸体的苏丹小女孩因为饥饿痛苦地趴在地上, 远处是一只虎视耽耽的秃鹰, 将苏丹大饥荒的残酷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3年3月26日, 美国慨约时报》首家刊登了凯文·卡特拍摄的这幅照片。
接着, 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
在震惊于非洲大饥荒的同时, 众多读者致电帷丑约时报》关注照片中那位小女孩的命运。
同时也有人质问, 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
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 他当时应当放下照相机去帮助小女孩。
摄影师本人连同这张照片一起成了一时舆论的焦点。
而照片的摄影师凯文·卡特, 就在距得奖仅三个月后, 于1994年7月27日夜里,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自杀身亡。
于是, 凯文·卡特的死亡被一些人归因为受到良心的谴责, 其临终遗言的片段“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 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被许多人引用, 比较典型的如: “凯文·卡特最终由于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愧疚, 无法忍受外界责难与内心痛苦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在一辆货车内自杀了。
”在新闻道德与伦理的相关论文中, 以他的死亡作为案例支撵的文章并不少见。
先救人还是先抢新闻其实,这一命题的讨论已持续很久了,最有名的是围绕1999 年美国一记者拍摄的反映苏丹打饥荒的照片展开的。
震撼心灵,有生之年必看的世界顶级摄影大师作品!
震撼⼼灵,有⽣之年必看的世界顶级摄影⼤师作品!1、《时代⼴场的胜利⽇》摄影:阿尔夫⾥德.伊森斯塔特拍摄于⼆战结束的纽约时代⼴场。
当⼆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场时,⼀位狂喜的海军⼠兵搂过正在⾝旁的陌⽣护⼠热烈地亲吻着她。
照⽚出现于《时代》杂志社的《⽣活》画报上,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们轻松欢乐⼼情的优秀作品。
阿尔夫⾥德?伊森斯塔特,是德国摄影家,被誉为“世界新闻摄影之⽗。
2、《最著名的吻》拍摄者:罗贝尔·杜⽡诺官⽅名称应该为《市府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中最早的⼀张。
⾯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今天的⼈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场肖像权的官司。
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罗贝尔·杜⽡诺是20世纪40~60年代'法国⼈道关怀摄影'巅峰期的代表⼈物,其作品以幽默⽽略带讽刺的⽇常⽣活取向著称。
他是个地道的法国摄影家,终其⼀⽣对法国,特别是巴黎情有独钟,为世⼈留下超过40万张珍贵的巴黎影像。
3、《奥马伊拉的痛苦》拍摄者:富兰克·福尼尔这是⼀个⼩⼥孩被死神召唤去的瞬间:双⼿泡得肿胀,眼神黯淡,丧失了⽣命的光辉。
在这⼀瞬间,这张最有意义的照⽚说明了这样⼀种情况:我们已在这个充满饥饿、恐怖、战争、死亡和⾃然灾害的世界⾥⽣活了许多年。
翌年,这照⽚获第29届世界新闻摄影⽐赛突发新闻系列⼀等奖。
1948年⽣于法国的法兰克·福涅尔,从事新闻摄影仅三年,作品即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奖1985年度最佳新闻照⽚的荣誉。
4、《受伤的⼥⼦》拍摄者:曼纽尔·艾弗瑞·布拉弗这幅照⽚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主要讲述了⼀个受伤⽽只绑绷带裸睡的⼥⼦,是那么安详⽽不带⼀丝猬亵。
曼纽尔·艾弗瑞·布拉弗是第⼀位晋⾝世界级的墨西哥摄影家,但⽐起同辈的摄影⼤师们,是⼀位很少被介绍的'名不见经传'的⼤师。
优秀摄影作品故事
优秀摄影作品故事
以下是一些优秀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
1. 《阿富汗少女》:史蒂夫·麦凯瑞在1984 年拍摄的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位阿富汗难民营中女孩的惊恐表情。
这张照片成为了标志性的图像,引起了全球对阿富汗战争和难民危机的关注。
2. 《饥饿的苏丹》:凯文·卡特在1993 年拍摄的一张照片,描绘了一个苏丹小女孩因饥饿而几乎无法站立的场景。
这张照片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苏丹饥荒的关注,并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提供援助。
3. 《移民母亲》:多萝西娅·兰格在1936 年拍摄的一张照片,展示了一位移民母亲和她的孩子们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困苦生活。
这张照片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标志性的图像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挣扎。
4. 《市政厅之吻》:罗伯特·杜瓦诺在1950 年拍摄的一张照片,捕捉了一对情侣在巴黎街头亲吻的浪漫瞬间。
这张照片成为了巴黎的象征之一,表达了爱和浪漫的情感。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1、《受伤的女子》——这幅照片就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个受伤而只绑绷带裸睡的女子,就是那幺安详而不带一丝猬亵。
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能:摄影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与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
人与环境就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2 、《枪》——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
"她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
"克莱因回忆说:"当然,她手里就是一把假枪,她正玩的也不过就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
但在我瞧,这一瞬间早已不再就是儿童的游戏。
"3、《最著名的吻》——这就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
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
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4、《她叫玛格丽特马瑟》——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就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5 、《奥马伊拉的痛苦》——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
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
只有在她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
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与信心。
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
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就是死了。
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
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
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
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
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
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
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在我们周遭,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在形成、在发生,你我是否也仅止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漠然地擦肩而过?穿衣的模特儿和裸画画家为他穿著大衣的女友画一幅裸画,这是在塞纳河畔由摄影师精心安排的一个“行为艺术”,最初的目的不过是想看看周围的人对此有何反应。
一个溜狗的老人突然停下来进入了我们设计的“圈套”毕加索“请看这块面包,这是面包师出的主意。
它们只有四个手指,这也是它们被命名为毕加索的原因。
”毕加索如此对杜瓦诺斯说道。
旋转的温达《旋转的温达》这张照片是杜瓦诺斯1953年在一条大街上拍的。
这期间,他拍摄了大量温达的照片。
温达在她父母的马戏团工作,实际上她是一个脱衣舞表演者,被称作“激情的蜗牛”。
对“温达”的着迷来源于她的表演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表演场里黑乎乎的,条件极其简陋,连街头苦力都可以进去看她的表演。
外面则十分明亮。
这明确地显示了公共场所和隐秘场所的对比。
铁路边的商店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铁路边的商店,再现了美国30年代乡村富有的一面:种类繁多的瓜果和鱼,以及穿戴整齐的商店老板。
碎镜镜子打碎了,两个孩子在拾碎片,其它的孩子则默默看着,像犯了错的大人们那样惶恐。
与此同时,另外的世界则依然各自奔忙,这是1981年出版的《观察的方式》一书,68张系列街头摄影中的第14张,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雪地上的狗从地沟的铁栅上跨过的狗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但它的存在保证了这幅雪景图不至于落入单纯风景照的俗套,并与背景中那些排列整齐的树一起构成这个时刻神秘的宁静气氛。
秃鹫吃小孩的照片观后感
秃鹫吃小孩的照片观后感
荒凉破败的野外,一个骨瘦如柴的黑人小女孩蜷缩在地,看上去奄奄一息。
小女孩的身后,一只秃鹫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她,贪婪地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
这张28年前的“秃鹫和小女孩“的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曾一经问世便轰动整个世界,触动人心最脆弱的地方,不久便获得有”新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
作品名叫《饥饿的苏丹》,出自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之手。
随着照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凯文收获荣誉的同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指责。
人们抨击他吃”人血馒头“,面对即将成为秃鹫食物的小女孩,只顾拍照,不伸出援手,简直是冷血。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秃鹰和小女孩“这张照片中,小女孩的结局怎样了?她最后被秃鹰猎食了吗?说出来你可能不知道,相比于小女孩的结局,摄影师凯文才是那个最悲剧的人。
照片中的场景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小女孩马上就要被秃鹫吃掉了,质疑凯文为什么见死不救,原本的荣誉都变成随之而来的口诛笔伐。
就连凯文身边的亲友,也觉得他冷血无情,纷纷与他划清界限。
面对纷至沓来的斥责,凯文百口莫辩,他的声音没人听得见,他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几乎将他摧垮。
真相是什么?此刻没人关心,大众要的是一时的宣泄,媒体要的是迅速传播名利双收,真相对普通人,永远没那么重要。
可流言一旦
被放大,杀伤力不是人为能控制的,指责者拍拍屁股走人了,当事人付出的可能是生命。
新闻伦理道德饥饿的苏丹案例分析题
新闻伦理道德饥饿的苏丹案例分析题对于媒体而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固然应当坚守。
但从公众的角度来讲,全面、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才是“以公众利益为重”。
“如果把记者的敬业爱岗等素养仅仅理解为准确及时地传递新闻事实,那就把这个职业完全等同于一种专业工具,而忽略了其职业在社会中更加关键和重要的核心价值内涵: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由于血腥悲剧事件往往和死亡、伤害、悲伤、同情等关乎伦理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真实性原则并不是一般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求真原则”,它不仅仅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必须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
”从而使受众从悲剧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血腥暴力,激起的也不仅是感官的刺激,而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
在报道血腥悲剧事件时,满足受众的知情权绝不能成为新闻媒体侵犯个人隐私的借口。
这是因为,公民对自己的隐私具有隐瞒权、利用权、支配权和维护权,新闻自由和满足知情权均不能成为“偷窃”公民隐私的“通行证”。
从本质上来讲,一些新闻媒体是借满足受众知情权之由,实际上在行满足和实现其自身利益之实。
新闻第一原则与人道主义的平衡。
对于新闻媒体来讲,获取最具价值的新闻素材是其追求。
但是,血腥悲剧事件具有其特殊性,容易使新闻记者陷入伦理批判中。
南非白人自由摄影师凯文?卡特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他因拍摄《饥饿的苏丹》获得了1994年美国普利策“特写性新闻摄影”新闻奖,但他在获奖三个月后便选择了自杀。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因为内疚而轻生,是摄影记者追求精彩镜头与社会道德之间尖锐冲突的结果。
卡特拍下了一张传世之作,可是也被认为一味拍摄而没有施救随时可能被秃鹰猎食的女孩而受到猛烈批评,有人称他为“在场的另一只秃鹰”。
所以,记者在报道血腥悲剧新闻时,应当把握好新闻第一原则与人道主义的平衡。
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笔者认为,首先当从人道主义出发,避免伦理失范问题。
饥饿的苏丹如何把握人本原则案例分析
饥饿的苏丹如何把握人本原则案例分析记者凯文卡特在苏丹拍下一张女童饥饿地跪倒在地,而秃鹰就在女孩身后虎视眈眈,仿佛等待猎食女孩的照片,并因这张照片荣获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这张照片在刊登后,不少舆论谴责卡特残忍,或多或少的导致了卡特最后的自杀。
然而人们却不知道,正是这张照片,拯救了多少苦难的非洲人。
如果他放下手中的相机,他救的是一个小女孩,如果他举起相机,救的却是整个非洲。
这就好比救一人个与救一群人的电车难题,也是坚守职业道德与信守社会伦理的抉择。
但是我认为,这些舆论所倡导的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伦理,我觉得卡特坚守的职业道德并没有错。
舆论所倡导的社会伦理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伦理,而是一种拔高的社会伦理。
许多键盘侠都喜欢严于待人,宽于律己,都喜欢用圣母的姿态审视与己无关的事情,以拔高的社会伦理去要求别人,就拿2016年广东东莞一起旁观者拍下一女子被捅杀事件为例,当时许多舆论都在谴责旁观者,为什么拍而不去救人。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圣母型社会伦理,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有一个杀人狂魔持刀在杀人,请键盘侠们扪心自问,你有胆量从暗处站出来救人吗?键盘侠们只看到了旁观者没有救人,而没有看到他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证据,做的一件好事。
其实站在真正的社会伦理道德上来说,旁观者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他做了一件好事。
又如近期的支援武汉的医护们,有些医护心底并不想去武汉,他们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这是人之常情,但是键盘侠们却因此在网上猛敲键盘,认为医护就应该像圣母一样,舍己为人,毕竟又不是他们去驰援武汉。
但是在真正的伦理道德看来,不想去的医护们并没有错,他们也是一个个普通人,去驰援武汉的医护们,是真正的英雄,值得被歌颂。
回到《饥饿的苏丹》这个事件上,当时的舆论只看到一张图就开始使劲骂,内容全靠自己臆想。
他们并没有了解整个事情,就开始已最高的道德姿态,审判这个记者“站在小女孩的尸体上拿奖”。
键盘侠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但是他没做更大的好事,就应该被谴责,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但他没做更大的坏事,就应该被颂扬,他们的社会伦理是如此的本末倒置,他们对好人的社会伦理,是拔高到圣母的水平,如果你做不到,就是道德败坏。
摄影艺考 《饥饿的苏丹》 个人解析
摄影艺考《饥饿的苏丹》个人解析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摄影艺考《饥饿的苏丹》个人解析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全景人像新闻类摄影作品,画面中的小女孩和秃鹰分别处于交叉点的左上点和右下点使画面的构图平衡,空旷的环境使画面中的小女孩和秃鹰更加突出也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和思想冲击,整个画面都是普通的色彩成像效果,基本没有经过后期处理但是黝黑的小女孩和秃鹰都造成了很好的视觉冲击效果,对焦点在秃鹰的眼睛上更突出了秃鹰眼睛中隐藏的欲望和贪婪,整个画面采用了3分法构图,使得小女孩和秃鹰都在画面中的对角线上更加增添了情绪效果。
一只硕大的秃鹰正在狠狠的盯着那个伏在地面上的黑乎乎、奄奄一息却又无人照看的小女孩,像是在随时做好准备享受一餐美食,瘦弱的小女孩和硕大的秃鹰遥相呼应产生了鲜明对比,构图非常平常,但是这幅照片带给我们残酷的现实和照片下不为人知的贫民生活给我们触目惊心的感觉,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荒凉的背景更是突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苏丹的大饥荒,作者控制景深使背景虚化,控制了被摄体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简洁更加突出主题,我们从画面中看到的并不只是一个处在奄奄一息状况下却无人照顾的小女孩,我们能更深层次的看到当时战争下手无缚鸡之力的贫民的生活状况,战争所带来这些悲剧的发生造成的苏丹大饥荒,在这种大饥荒下度过这种艰苦卓绝生活的贫民~这幅作品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弱肉强食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引发了人们对当时苏丹内乱和内乱中深受其害的苏丹人民的关注使人们对这些贫民伸出援手,我认为这是一幅非常好的新闻类人像摄影作品。
2。
凯文卡特与饥饿的苏丹
功利主义
• 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 • 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
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 主要有情境、普遍、规则三分支,各有侧
重
“功利主义”和“绝对个人权利”构成了一套二 维评判标准。功利主义者主张通过照片检测环境 变动、引发社会关注,而“绝对个人权利”的主 张者则指出死者、家属权利的不可侵犯性。这两 种标准各执一词却都不无道理,但在作出具体的 评价时,还需要借助前述刺激性原则与公共性原 则加以共同考察,并在实际操作中把握“度”的 衡量与传播效果的预测。
受众对摄影记者非理智的苛求因此当新闻事件得到外力的帮劣能够改变结局时当新闻事件的主人翁得到外力的帮劣能够改变命运时受众首先会希望画面证明正身处现场的摄影记者成为期望这时候受众丌会因为认同记者的角色而容忍摄影记者袖手旁人的社会角色是人在一定社会背景中所处的地位戒所起的作用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并能保持各角色间和谐一致但有时也会发生角色冲突新闻记者在职业行为和社会道德中的冲突本质上是一种角色冲突可以分成两类
• 浅谈记者的素养 李瑞.徐淑贤 《学术世界》2012 • 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何在——抓拍骑车人摔倒事件引发的思考
陈力丹.胡森林 《新闻记者》2005 • 死亡题材摄影伦理评价的三维指标 汤天明 《新闻记者》2013.1 •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新闻记者如何协调职业行为与社会道德
胡睿 海南师范大学 《新闻窗》2012 • 受众对摄影记者角色认知的错位 米格智 《新闻摄影》2009.12 • 当镜头对准死亡,拍照还是救人 邵乐韵 《新民周刊》
采访观点
• 夏洞奇(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简单说,救人不是记者的本职工作,不救
也无可非议。 • 在“高尚”和“卑鄙”之间有一个很宽阔
无动于衷也是一种尊重议论文
无动于衷也是一种尊重议论文作为著名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制作者,朱伯特夫妇在长达30年的野外生活拍摄中,既拍摄到了动物间生命传承的击人心底的温暖瞬间,亦拍摄到了肉食动物捕杀弱小动物的刹那时刻。
看到弱小动物萌动无助的双眼蓄满恐惧时,有人会愤愤地问朱伯特夫妇:你们不帮忙吗?你们忍心吗?朱伯特夫妇说:是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无动于衷”。
也许会有人说他们太无情,太残忍了,而我要说的是我们要学会适当的无动于衷。
有时,适当地无动于衷是一种对自我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是对生命的理智。
有人在河里溺水,旁人看到但不会游泳,只能大声呼救,有人迅速过来了,其中有会游泳的,也有不会的,有会游泳看到就要下去。
这时,有人阻止了要下水救人的人,他说等等,旁边人着急,说救人要紧,快让开,而他只说再等等,旁边人都说这人怎么这么冷血,见死不救,他一言不发,眼睛紧紧盯着溺水的人。
过了一会,溺水人挣扎渐渐弱下去,旁边人说完了,不等旁人说完,他就一个扎猛,紧游过去,拖着人游到岸边。
上了岸,他指着溺水的人开口说:刚才阻止因为他挣扎猛烈,那时下去,就是他的后的一根稻草,他会死死的抓紧,不利于救人者游泳,俩人都会有危险,等过一会后,挣扎小了,救人就容易了,也更安全了,救人也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是啊,危急时刻我们都知道要抓紧“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可有没有想过,若是因为我们抓得太紧,“稻草”也会有沉入深渊的可能的。
我们要做他人的稻草,首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尊重,也是对抓紧我们的人的保证。
有时适当的无动于衷拥有着一种更深远的影响。
“饥饿的苏丹”这幅照片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该作品获得了普策利新闻特写摄影奖,这是摄影师凯文卡特的作品,该作品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待着猎食女孩。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在纽约时报发表后激起强烈的反响,一方面引起了国际舆论对苏丹饥荒和内乱的关注,另一方面,不少人谴责凯文残忍,没有放下相机去救小女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饥饿的苏丹
普利策摄影奖得主约翰·卡普兰说:“如果为了让我拍照片,自己却因此死了,我会非常内疚的。
”这是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伦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饥饿的苏丹—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
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
一九九三年苏丹战乱频繁的同时发生了大饥荒,南非自由摄影记者凯文·卡特(Kevin Carter)来到战乱、贫穷、饥饿的非洲国家苏丹采访。
一天,他看到这样一幅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
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
凯文卡特抢拍下这一镜头。
1993年3月26日,美国著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首家刊登了凯文·卡特的这幅照片。
接着,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
这就是后来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的那幅照片。
就在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2个月后,即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凯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
他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套了一截绿色软管,把废气导入车内。
人们在他的座位上找到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
有一种说法很广泛地流传开:凯文卡特之死是记者追求“好的”的新闻、“精彩的”的镜头,与社会公德之间尖锐冲突的结果。
“好的”的新闻、“精彩的”的镜头,往往意味着媒体和记者在名誉与金钱上的双丰收。
但有时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大众的不满。
即以凯文·卡
特来说,那张照片传遍世界后,人们纷纷质问,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甚至据说“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
”
事实是,谁在质问?新闻之后的还是新闻:颁奖之后不久,一家日本电视机构驻美国的记者打电话希望采访作为评委之一的约翰.卡普兰。
约翰.卡普兰接受了采访。
记者一开始问了一些关于评审程序的问题,话锋很快一转:对于《饥饿的苏丹》的争议你是怎么想的?约翰.卡普兰十分诧异:什么争议?在评审的时候,评委们没有任何争议。
日本记者转述了佛罗里达一个记者就这张照片写的一篇专栏文章,大意是:你看这自私的、不关心民众的媒体和记者,踩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得了普利策奖。
约翰.卡普兰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评论,他对记者回忆道,评委们当时非常仔细地看了这张照片,照片有注释,提示会有人来帮助这个小女孩,给人的感觉小女孩不是独自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
约翰.卡普兰还指出,小女孩的手上有一个环,说明她当时受着人道保护,所有的评委都注意到了这些细节。
在评审的时候,评委们都信任这个摄影师——如果这个小孩需要帮助的话,摄影师一定会施以援手的。
但是,这个节目在电视上播出的时候,约翰.卡普兰的陈述被无情地切掉了,节目还是紧紧围绕新闻伦理和道德观展开,对凯文.卡特和普利策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凯文·卡特把作品命名为《饥饿的苏丹》,将版权售给美国《纽约时报》,于1993年3月26日刊登。
接着,国际媒体争相转载,很快便传遍世界,照片震憾人心的感染力,激起世界人民对苏丹大饥荒的强烈反响,各国政府亦关注苏丹内战。
正因如此,凯文·卡特的《饥饿的苏丹》获选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
《饥饿的苏丹》,踩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得普利策奖?
约翰·卡普兰先后做过两次普利策摄影奖的评委。
普利策摄影奖的评委会由5个人组成,1994年那一届,评委们被一张来自非洲的照片所震撼。
这张著名的照片就是《饥饿的苏丹》,由南非自由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
照片上一个头大如斗、皮包骨头的小女孩又累又饿趴在
路边,一只饥饿的秃鹰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盯着她,随时会扑向自己的猎物。
约翰·卡普兰说:“这可能是《纽约时报》这样一张著名的报纸第一次得到普利策摄影奖,那时《纽约时报》并不因为它的照片而出名。
从那以后,《纽约时报》的图片质量不断提高,后来又得了一个摄影奖。
”
颁奖之后不久,约翰·卡普兰接到一家日本电视机构驻美国的记者打来的电话,该记者表示他们正在做关于普利策奖的专题,希望采访作为评委之一的约翰·卡普兰。
约翰·卡普兰接受了采访。
记者一开始问了一些关于评审程序的问题,话锋很快一转:对于《饥饿的苏丹》的争议你是怎么想的?约翰·卡普兰十分诧异:什么争议?在评审的时候,评委们没有任何争议。
日本记者转述了佛罗里达一个记者就这张照片写的一篇专栏文章,大意是:你看这自私的、不关心民众的媒体和记者,踩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得了普利策奖。
约翰·卡普兰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评论,他对记者回忆道,评委们当时非常仔细地看了这张照片,照片有注释,提示会有人来帮助这个小女孩,给人的感觉小女孩不是独自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
约翰·卡普兰还指出,小女孩的手上有一个环,说明她当时受着人道保护,所有的评委都注意到了这些细节。
在评审的时候,评委们都信任这个摄影师——如果这个小孩需要帮助的话,摄影师一定会施以援手的。
但是,这个节目在电视上播出的时候,约翰·卡普兰的陈述被无情地切掉了,节目还是紧紧围绕新闻伦理和道德观展开,对凯文·卡特和普利策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电视节目播出不久,1994年7月27日深夜,南非警察在约翰内斯堡的一辆货车车厢里发现凯文·卡特已经僵硬的尸体。
凯文·卡特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套了一截软管,把废气导入货车车厢,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年仅33岁。
货车的座位上有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
从某种角度而言,在媒体的重压之下,凯文·卡特就像照片上的那个小女孩,媒体就像那只凶猛的鹰。
约翰·卡普兰质疑道:“有道德问
题的究竟是摄影师还是电视台?我虽然不认识凯文·卡特,但是我有认识凯文·卡特的朋友,他们告诉我说,凯文·卡特在生活中遇到了其他的困难……”
凯文·卡特的遗书中这样写道:“心情恶劣,没有电话……没有付房租的钱……总是警察、总是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