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8e74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3.png)
《金融学》复习资料一、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不断演变,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内容。
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是历史上常见的货币制度,而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则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二、信用与利率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是常见的信用形式。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是衡量资金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指标。
影响利率的因素众多,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等。
利率的计算方法有单利和复利之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等。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融通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分散、价格发现等。
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时,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
四、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中央银行是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等业务。
保险公司则通过提供保险产品,为社会分散风险。
五、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如存款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如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
金融学复习
![金融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e7582f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a.png)
金融学复习第一篇:金融学复习1.纸黄金:纸黄金又称“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年会上正式通过决议创设的一种帐面资产,目的在于增加国际储备手段,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
“纸黄金”是一种个人凭证式黄金,投资者按银行报价在账面上买卖“虚拟”黄金,个人通过把握国际金价走势低吸高抛,赚取黄金价格的波动差价。
投资者的买卖交易记录只在个人预先开立的“黄金存折账户”上体现,不发生实金提取和交割。
2.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净金融交易的帐目表。
通常被分成经常帐,它包含有形贸易(净货品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异)和无形贸易差额(如航运,银行和旅游服务的支出和收入);资本帐,该帐户的短期和长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如来自直接投资、证券、地产等收入)。
有形及无形贸易、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有机会出现盈余(如出口大于进口)或赤字(如进口大于出口),但原则上整体国际收支则应该没有盈余或赤字。
3.信用创造:信用创造是银行的特殊职能,即银行通过在其日常业务活动中发行银行券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借助于支票流通,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的资金总额而扩大信用时所发挥的一种职能。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
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
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
如此类推。
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4.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03cf16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4.png)
⾦融学复习资料⾦融学复习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信⽤货币的形态:现⾦,存款货币,电⼦货币。
信⽤货币是由银⾏提供的信⽤流通⼯具,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属为基础独⽴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2.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时,执⾏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具有完全的独占性和排它性(2)流通⼿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流通⼿段职能。
执⾏流通⼿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值的货币包含着发⽣危机的可能性(3)贮藏⼿段职能: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保存起来时,执⾏贮藏⼿段职能。
必须是现实的、⾜值货币必须是退出流通,处于静⽌状态的货币。
(4)⽀付⼿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形态,进⾏价值的单⽅⾯转移时,执⾏⽀付⼿段职能。
⽀付⼿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除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为。
加⼤了发⽣危机的可能性(5)世界货币职能:当货币⾛出⼀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时,执⾏世界货币职能。
3.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个有机的整体。
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属与货币单位(2)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和流通程序。
本位币、⾃由铸造、⽆限法偿,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3)银⾏券、纸币的发⾏与流通程序(4)⾦准备制度(黄⾦储备制度)4.⾦银复本位制:是以⾦、银两种⾦属同时作为货币⾦属,⾦币、银币都可以⾃由铸造的货币制度。
⾦银复本位制的三种形式:平⾏本位制、双本位制、跛⾏本位制。
5.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银复本位制下,名义价值相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的铸币(良币)必然逐渐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
实际价值较低的铸币(劣币)则充斥市场,成为主要的流通⼿段,这种必然发⽣的现象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1dd010da300a6c30c229fc3.png)
第一章、金融体系概述金融体系:是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证券、交易证券、决定利率、创造金融产品并在市场流通等金融行为,把短缺的可贷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借款者手中,以购买商品、服务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金融体系的功能:1储蓄与金融投资功能2融资功能3配置金融资源功能4提供流动性功能5管理风险功能6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7提供信息功能8传递金融政策效应功能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制度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工具体系金融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满足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同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
狭义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
金融创新的种类: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用来支付货款和债务的一般等价物。
只要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可以用来进行支付的物品就是货币。
货币就是一种金融资产,而且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金融资产。
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手段货币计量:由于货币在金融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货币数量的宏观统计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是根据其流动性的差异,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 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不对存款M2= 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证券准备金存款+其他存款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之差成为准货币。
M0和M1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由于准货币流动性较差,M2流动性次之。
货币量的统计是一种存量,即在某一时刻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比如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指的是该年度、季度、月度最后一天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282b9d51e79b8968022667.png)
1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①它能够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流通结构图,有助于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层次的货币领域之内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
②它有助于中央银行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动态变化。
在中国,由于金融管理比较严格,金融工具不仅种类较少而且也较少变动,从而各层次货币供给间的界限也比较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似乎更有利于中央银行的监测和调控2何谓金融?金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①金融一般是指金融资金的融通,也可以说是与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
严格地说,金融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②具体地讲,金融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包括金融关系、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一切与金融资产信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动。
3简述IS-I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
首先看利率决定收入的情况:较低的利率会导致投资增加,收入也增加,IS曲线向下倾斜。
再来看收入决定利率的情况: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水平越高,货币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就越大,在货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为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利率势必上升,因此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现在来看利率和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经济的自发调整,促使收入和利率在相互决定过程中达到均衡。
4中国自1996年以来多次降息,试分析其中原因?解释:●利率所代表的资金价格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号,利率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其变动是顺循环的,经济景气期,利率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加而上升,经济萧条期,利率随投资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同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外生变量,利率的变动与总需求之间是负相关的,二者呈反方向变动。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势优势:一是利率的变动能敏感地反映信贷与货币供需之间的相对变化;二是利率指标具有明显的可控性,中央银行可通过多种手段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利率的决定因素有:1、资金供求状况2、平均利润率3、物价水平4、汇率水平5、国际利率水平6、国家经济政策5金融市场的功能(一)资金筹集功能(二)宏观经济调节功能(三)信息反馈功能(四)产业结构优化功能6什么叫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有哪些特点?①货币市场的概念货币市场(money market)通常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为交易对象的市场②货币市场的特点与资本市场相比,货币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性低2.交易量大,主要是一种批发市场3.管制较宽松,较容易带来金融创新4. 多数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5. 多采用贴现方式发行和交易7什么叫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①资本市场概念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通常又称为长期资金市场,是专门融通长期资金的金融市场。
金融学资料(多选题)2024
![金融学资料(多选题)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b01a6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3.png)
引言概述:金融学是研究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解释资金流动的方式以及评估和管理风险。
金融学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企业金融、个人理财、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等。
本文将从多选题的角度,详细阐述金融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1.金融市场1.1证券市场:股票、债券、衍生品等1.2货币市场:短期借贷、政府债券等1.3外汇市场:货币兑换和外汇交易1.4金融衍生品市场:期权、期货、互换等1.5保险市场: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2.金融工具2.1股票:公司融资的一种方式,股票持有者享有股权和分红权2.2债券:借款人向债权人发行的债务凭证,债券持有者享受利息2.3期权:买卖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资产的权利2.4期货: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价格交割特定资产的合约2.5互换:交换双方约定以确定价格交换资金流的金融工具3.金融机构3.1商业银行:接受存款、发放贷款、提供信用卡等金融服务3.2投资银行:进行企业融资、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3.3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承担风险的转移和分散3.4证券公司:提供证券交易、承销发行等服务3.5基金公司:管理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各类证券等资产4.个人理财4.1风险和收益:个人理财中需要权衡风险和收益,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4.2资产配置: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资产配置4.3税收优惠:了解个人理财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划个人财务4.4金融工具选择:根据个人偏好和理财目标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4.5监督与评估:定期监督和评估个人理财的效果,进行调整5.投资银行业务5.1IPO:帮助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5.2并购重组:提供并购、重组咨询和融资等服务5.3融资:提供各种融资方式,如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5.4信贷业务:为企业提供贷款和信贷咨询服务5.5资产管理: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提供定制化的投资方案总结: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等众多内容。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80ec79daef5ef7bb0d3c58.png)
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起源于()。
A.商品B.商品交换C.商品生产D.商品与商品交换2.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处在流通中的()。
A.价值实体B.现实货币C.金属货币D.商品3.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是()。
A.安全性B.流动性C.收益性D.风险性4.纸币能否贮藏的关键在于()。
A.是否足值B.是否可以兑换C.是否可以兑现D.是否能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5.货币制度的基础是()。
A.货币材料B.本位币C.货币金属D.本位制6.盈余单位是指()。
A.债权债务相当B.债权大于债务C.债权小于债务D.无负债7.信用产生的必要性在于()。
A.商品交易的需要B.价值单方面转移的需要C.货币余缺调剂的需要D.生产经营的需要8.金融市场的交易载体是()。
A.货币资金B.利率C.金融工具D.投资主体9.以证券公司为核心的融资方式称为()。
A.直接投资B.间接融资C.中介融资 D.直接融资10.间接融资中的金融中介主要是()。
A.商业银行B.投资银行C.保险公司D.证券公司11.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
A.信用中介B.支付中介C.信用创造D.金融服务12.在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中央银行B.政策性银行C.专业银行D.商业银行13.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财富可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B.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重越小,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就越小C.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D.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小,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就越大14.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唯一标准是()。
A.货币的流动性 B.货币的盈利性C.货币的安全性 D.货币的形态15.在货币供给创造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货币是()。
A.法定准备金B.超额准备金C.基础货币D.现金16.微观的货币需求是()。
A.个人的货币需求B.由商品需求引起的C.可以实现的货币需求D.由货币供给决定的17.如果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其结果是()。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923c8d51e79b89680226fd.png)
金融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2.通货紧缩:纸币供应过少,导致纸币价格标准上升,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下跌的现象。
3.货币需求:各类经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分配范围内对占有货币的欲望或能力。
4.货币供求均衡: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基本相适应,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应。
5.信用: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利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6.利率: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单位时间单位资本产生的利息额。
7.基础货币:从来源看,它是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从资金运用来看,它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构成。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创造的基础。
8.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所创造的存款》9.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10.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11.简答题1.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1)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利用其公开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道义劝告,实现其紧缩信贷总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实施改善供应政策,在压缩社会总需求的同时,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法来增加供应。
3)进行货币制度改革。
4)限价,保持经济低速增长,减少出口等。
2.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2)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为应付那些意料之外的支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暂时闲置的货币余额,以便在利率变动中进行债券投机并获取较高收益的需求。
《金融学》复习提纲
![《金融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3b27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f.png)
《金融学》复习提纲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是指货币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方面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2、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金属货币是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货币;代用货币是指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纸币;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货币,如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等。
3、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信用与利息1、信用的概念与形式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的货币资金借贷活动;国家信用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消费信用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2、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股票等。
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金融学》考试重点复习
![《金融学》考试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517bb2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c.png)
金融学第二章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
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 商业本票(期票)和商业汇票。
第一节信用的概述一、信用的基本特征:1.价值作单方面的让渡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二、信用的发展★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2.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3.相互融合阶段:、三、信用形态: 1)高利贷信用2)现代信用现代信用的两个渠道: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间接融资:通过中介融通方式.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间接融资的优势:☆解决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不了解的问题;☆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融资风险有金融机构缓冲, 安全性较高。
直接融资的优势:☆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加强监督,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
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信用形式是信用关系的具体表现, 按照借贷主体的不同,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其中,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三)商业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包含: 商业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信用的作用:▲积极的: 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 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企业间的资金融通, 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银行信用发展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消极的: 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工具: 银行票据, 包括: 银行票据、银行本票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关系1、联系(1)银行是国家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和承销者;(2)中央银行把买卖国债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
金融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金融学复习资料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7b383a580216fc700afdfe.png)
第一章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价值尺度: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其作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
贮(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尔贮藏或保存起来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最为价值活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史称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的职能。
实物货币:是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的货币。
纸币:是以纸张为币材,印成一定形状、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它是国家强制发行的、作为法定的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
存款货币:指客户船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本位货币:指一国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
价格标准:即货币单位,它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属本位制:指亦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它是一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流通的货币制度。
纸币本位度:是指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而这种货币的单位价值并不与一定量的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复习思考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认识货币的本质特征?答: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18b8199b6648d7c0c74643.png)
金融学概论第一篇金融基础篇第一章概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金融者,国之大事也,安危之地,兴衰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经济中的货币•货币与经济运行•货币与经济周期•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二、经济中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如中央银行、证监会)三、经济中的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含义与职能*****•货币的含义****–货币与通货的区别•通货:钞票+硬币•货币:范围更广,包括支票等–货币与财富的区别•财富:还包括有价票据、土地、房屋、汽车等•货币:范围较小–货币与收入的区别•收入:流量指标•货币:存量指标二、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储藏•支付手段第二节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未来的趋势:电子货币第三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制度的优缺点不要求掌握)•规定本位货币与货币单位•规定发行与流通程序•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一、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金银同为本位货币,不规定交换比率•双本位制:规定金银交换比率–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制:金银地位不平等二、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纸币本位制•建立原因•特点•优缺点分析第四节货币的计量(M0、M1、M2掌握)•M0:通货•M1:M0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储蓄与定期存款•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第三章利率(计算题)第一节利率的分类•年利、月利和日利•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第二节 复利与终值 (掌握)• 单利与复利–单利的计算公式:TV n =P (1+r n ) TVn 终值 P 现值 r 利率 n 年数(期限)– 复利的计算公式:TV n =P(1+r)n第三节 现值• 现值的概念:PV=1/(1+r) n• 系列现金流的现值:• 一年以内多次计息时的现值:m 一年内计息次数计息间隔与现值数额(三年后的100元,贴现率为12%)计算间隔 现值nn r A r A r A PV )1()1(1221++⋅⋅⋅++++=nmnmr A PV )1(+=年71。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51146426fff705cd170a2d.png)
2012 年(下)《金融学(必修)》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信用货币: 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信用: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贴现:从终值来推算现值的过程称作贴现或折现。
贴现是把未来若干时期的资金值按一定的利率水平折算成现实期的资金值。
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是指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
其中“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
费雪效应: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
(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
如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均衡价格(利率)上升。
)期权合约: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合约。
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统一规定。
直接融资: 资金供求双方不通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而直接发生金融联系。
比如股票、债券、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融资等。
信用证: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信用证包括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基础货币: 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金融学复习要点
![金融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2b20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4.png)
1、货币市场工具(1)国库券:(2)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银行发行的定期支付利息,在到期日按照购置价格归还本金的短期债务工具,是商业银行取得资金的重要来源。
(3)商业票据:由大银行和一些著名公司发行的短期债务工具。
20世纪60年代以后增长非常迅速。
(4)银行承兑票据:由企业开出,约定于将来某一日付款,并经银行承兑(类似于支票的付款承诺)进展担保的银行票据。
(5)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赎回方式的金融创新。
(6)银行同业拆借:如联邦基金。
2、资本市场工具(1)股票:对股份公司净利润和资产的股份要求权,总额超过资本市场任何其他证券。
(2)抵押贷款:为购置不动产而发放的贷款,以购置物为抵押品。
(3)公司债券:信誉卓著的公司发行的长期债券。
(4) 中央政府债券(5) 地方政府债券(6)消费者贷款和银行商业贷款监管&反监管原因〔一〕监管的缘由1. 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信息A. 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B. 证监会强制公司披露信息2. 确保金融中介的健全性A. 阻止金融恐慌B. 准入限制,信息披露、资产和业务活动的限制,存款保险,对竞争的限制和利率管制〔二〕银行的监管需要监管的主要理由:保护公众利益及防范风险可以创造货币影响宏观经济银行及政府关系密切可能存在的贷款歧视反对严格监管的理由:监管及被监管者之间存在持续抗争限制了银行的开展货币功能在任何经济社会中,货币都具有流通手段(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计量单位)和价值贮藏手段等三个根本职能;Q电子货币是否会取代纸币?无现金社会是否会到来?电子货币具有诸多优点,我们可能也对无现金社会充满了期待,尽管如此,真正的无现金社会的降临却仍然进展缓慢。
尽管电子支付方式比基于纸张的支付系统更有效率,仍然有几个因素制约了纸制货币支付系统的消亡。
第一,要使电子货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本钱过高制约了这一进程;第二,纸制支票能够提供收据,这使很多消费者不愿意放弃;第三,电子支付可能会带来平安问题;第四,电子支付可能会带来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金融学考试复习资料
![金融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a0e2f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4.png)
金融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复本位制之所以被单本位制所取代,是因为()A、投机造成B、价值尺度只能是唯一的C、金银价格波动难以维持铸造比较D、政府规定的金银价格不合理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2、纸币制度下容易发生通货膨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政府的货币政策失误B、失去了金币的自动调节作用C、纸币违背了纸币流通规律D、纸币本身没有价值3、按信用等级财政部发行的公债信誉度最高,但收益率却低于信用等级低的市政债券与公司债券,其原因是()A.、政府债券供给量大B、税收水平不同C、违约风险的溢价补偿D、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发行量少4、当人们预期未来短期证券收益率将上升时,长期证券的收益率曲线是()A、向上倾斜B、向下倾斜C、平坦D、无法确定5、在金融市场上,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利率的传导作用依次顺序是()A、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商品市场C、货币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D、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6、股价指数反映了股票市场(),它的价格运动是(),并呈趋势运动。
A、一般价格水平,抽象的B、具体价格水平,具体的C、一般价格水平,具体的D、具体价格水平,抽象的7、根据缺口管理理论,当预测利率水平将下降时,应该()A、减少浮动利率资产B、增加浮动利率资产C、减少浮动利率负债D、增加固定利率负债8、根据持续期管理理论,当预测利率水平上升时,应该()A、延长负债久期B、缩短资产久期C、缩短负债久期D、A和B相结合9、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足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向央行贴现票据B、银行同业借款C、出售证券D、收回贷款10、在常规性政策工具中,()既可以调节信贷结构,又可以防止金融恐慌。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B、公开市场操作C、再贴现与再贷款D、优惠利率政策11、在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宏观性由强到弱的正确次序是()A、操作指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B、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指标C、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操作指标D、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最终目标12、在央行的下列行为中,()可以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A、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公债B、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C、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D、在黄金市场上买入黄金13、下列更清楚地表明了“货币只是一层面纱”的是()A、现金余额说B、现金交易说C、剑桥方程式D、“流动性偏好”理论14、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当市场利率无限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以下哪一项()A、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B、投机动机C、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之和D、谨慎动机15、惠伦认为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A、货币的流通速度B、非流动性的成本C、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D、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状况16、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商业银行持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的是()A、当经济出于上升周期B、市场利率上升C、央行贷款条件苛刻D、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水平下降17、我国的货币供给有其特殊性,“倒逼机制”的提出说明了我国货币供给的()A、外生性B、内生性C、不能说明什么问题D、稳定性18、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这是()观点A、凯恩斯学派B、理性预期学派C、现代货币学派D、供给学派19、《巴塞尔协议》中把资产按照风险分为()类A、6B、5C、4D、320、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是指()A、政府债券B、公司债券C、现金D、超额准备金21、央行提高贴现率()A、表明央行开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B、央行开始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C、可能和央行货币政策走向无关D、央行有意增加其资产收益率22、下面哪一种情况下利率会下降:()A、债券风险增加B、收入水平增加C、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看好D、货币供给增加23、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A、实际利率B、市场利率C、公定利率D、法定利率24、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的影响最主要。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c4b6cb49649b6648d74759.png)
一、1、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M2减M1是准货币M1=狭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供应量M0=流通中现金M1=M0流通中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基础货币=通货+存款准备金2、证券价格与银行利率的关系反向相关3、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4、资本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政府、企业、个人筹措长期(一年以上)资金的市场。
包括长期借贷市场(银行对个人提供的消费信贷)、长期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5、货币市场(一年以内)包括票据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6、在各种国际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的是外汇储蓄7、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
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货款业务8、存款保险制度目的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9、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股票的股份资本、公积金、未分配的利润)、吸收的外来资金10、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中长期债券1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所拥有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运用方式以贴现、贷款、证券投资为主12、贴现业务形式上是票据的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贴现付款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天))13、商业银行的贷款按是否有抵押品分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通知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按对象分为农业贷款、工商业贷款、消费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按还款方式分为一次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14、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主要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较小、流动性较强的公债、国债15、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说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也称无风险业务。
金融复习资料
![金融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37f239ee06eff9aef807fa.png)
名词解释信用货币:是指货币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成贵重金属的货币。
银本位货币制度:就是以白银作为本为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第一章)信用:道德意义上讲就是诚信;经济意义上讲,信用是一种以借贷为特征,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金融:一般是指金融资产的融通,也可以说是与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
(第二章)利率:指借贷期间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外汇:是以货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第三章)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货币市场:是1年期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
金融自由化: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一种逐渐放松甚至取消对金融活动的一些管制措施的过程。
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第四章)B系数:表示单个资产与整个市场组合风险之间的关系。
风险补偿:是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第五章)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信托:是指委托人为了自己或第三者的利益,通过契约将其财产或有关事务委托给信托机构代为管理、经营的行为。
(第六章)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金融活动主体本身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金融市场所有参与者共同面临的风险。
金融监管:狭义: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为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公众利益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的外部监督和管理。
广义:可以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业的监督和管理,还可以指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督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金融机构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体系。
(第七章)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a8f4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d.png)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
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
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货币的四个主要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2.按照时间长短,我们可以将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联系的市场机制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3.金融工具的分类以及特性:股票、债券、存款等都是原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特性有四个,即期限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4.一般物价水平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名义收益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所得到的收益率5.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6.名义利率: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从名义利率中扣除通货膨胀率,就得到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7.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8.我国证券公司传统的三大业务为经纪、投资银行和自营9.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以会员协会形式成立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由证券商组成。
目前美国、我国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实行会员制。
10.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
11.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央银行都具有非常特殊的超然地位。
12.三类资产业务为贷款、投资和票据贴现13.负债业务主要有吸收存款、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和增加资本金14.资产管理的“三性”为追求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统一15.贷款五级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叫拨备覆盖率16.资本市场是金融工具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中长期政府债券市场等都是长期资本市场。
17.证券投资基金是将分散的小额资金集合起来,组成规模较大的资金,然后投资于各类有价证券。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18.封闭式基金是指在存续期内,基金规模不能扩大和减少的证券投资基金19.开放性基金是指基金证券的规模在其存续期内可以变动的投资基金20.证券投资基金按照投资目标的差异分为股权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三种分类;按照基金投资所承担的风险差异分为成长型基金、收益型基金、平衡基金21.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由同业拆借市场、国库券及其回购市场以及票据市场几个部分组成简答1.M-M定理:在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它的融资结构无关,即企业不论是选择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价值是由它的实质资产决定的,不取决于这些实质资产的去的是以何种方式来融资的。
MM定理的无摩擦环境:①没有所得税、②无破产成本、③资本市场是完善的,没有交易成本,且所有证券都是无限可分的、④公司的股息政策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2.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简单地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决定。
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
准备金—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3. 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主要有:银行投资工具的收益率、贷款的风险、预期的存款外流、存款流量的稳定性、借入准备的难易程度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①交易需求,即人们为了满足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的动机②预防性需求,即人们为了预防某些突发事件而持有货币的动机③投机需求,即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时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5. 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交易性货币不受利率的影响,只与收入水平正相关,投机性货币需求只取决于货币与债券的相对回报率。
6.物价水平波动的经济影响:①物价水平的波动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②物价水平的波动会引起收入再分配效应;③物价水平的频繁波动会使人们的选择更为困难,从而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④物价水平的剧烈波动还会对金融体系带来影响7.流动性偏好分析: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
流动性偏好可以分为3种动机:①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需货币数量越多。
②谨慎动机:即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个人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同收入是密切相关的。
③投机动机:即人们为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8.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第一,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需求中,将货币之外的其他一切金融资产都统归为债券;第二,由于弗里德曼讲货币的预期回报率视为替代品,货币需求量的变动就可能对总支出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三,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并不是一个常数;第四,虽然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都有收入变量,但是弗里德曼强调的是恒久性收入,即未来长期收入预测值的平均值,它的波动很小。
9.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①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②物价稳定;③充分就业;④国际收支平衡;⑤金融市场的稳定;⑥目标之间的冲突,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突;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冲突;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冲突1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①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其优点是它对所有银行的影响都是平等的,但其不足之处(1)它是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把巨斧,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可能会很大,无法进行微调;(2)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时,会对那些超额准备很低的银行带来流定性问题。
②再贴现机制:其优点是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时收取的利率,它实际上是商业英航从中央银行贴现贷款时所支付的必要的成本。
再贴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发挥着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解决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③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中央银行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时可以主动出击。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易于进行反向纠正。
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还可以影响利率结构。
11.货币政策时滞:是从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到最终目标变量的变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货币政策的时滞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反应时滞。
认识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的变化到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状况之间的时间间隔;中央银行就货币政策的方向、操作力度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详细的货币政策操作计划,这就产生了决策时滞;从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量的改变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滞。
计算:1、某企业5年后需偿还一笔长期借款计100万元,该企业为了保证到期能偿还该笔债务,计划从现在起每年年末向银行存入一笔钱,设立偿债基金,若银行存款利率为10%,问每年应存入多少元,才能保证到期偿还债务?答:P×(1+10%)^5-1/10%=100P=100÷6.1051=16.382、某企业有一大型设备,预计使用10年,预计10年后更新该设备需50万元,若该企业从现在起每年年末将该设备的折旧款存入银行,问每年至少应提取折旧多少元,才能使企业在10年后有足够的资金更新该设备?(银行存款年利率为10%)答:P×(1+10%)^10-1/10%=50P=50÷15.9374≈3.143、某企业以7%的年利率向银行贷款400万元投资一大型项目,该项目有效期15年,问每年至少应收回多少元,才能在15年内收回投资?答:P×1-(1+7%)^-15-1/7%=400P=400÷9.1079≈43.92论述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冲突与协调:物价稳定与充分之业之间存在冲突。
当失业率很高时,为了增加就业,中央银行就有必要采取松的货币政策,扩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企业投资,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但货币供应量的急剧扩张又会带来通货膨胀。
反之,中央银行为了稳定物价,又必须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但这样一来又会打击企业投资,增加失业。
因此,在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不能两全。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存在冲突。
物价水平上涨,国内货币贬值,在汇率没有相应调整时,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相对地低廉,对本国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使国际收支恶化。
反之,如果国内水平持续下跌,汇率又没有进行调整,那么,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会相应降低,从而刺激出口的增加,导致进口的相对减少,造成国际收支的顺差失衡。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会使对进口的需求增加,而进口的大量增加优惠是国际收支出现大量的逆差。
而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通常又会压缩国内有效需求,其结果,虽然国际收支改善了,但却打击了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也存在冲突。
当通货膨胀较严重时,为了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中央银行会实行紧的货币政策,缩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