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质量控制手册的典型内容,本课程涉及哪些
质量经理工作手册

□质量手册的使用
(1) (2) (3) (4) (5) (6) (7)就质量体系的各要素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其工作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帮助员工 (8)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2
□质量手册的编制
质量手册的编制应受到高度重视,并直接听取与质量有关的所有单位和个人的意见。有人认为,为加 速贯彻质量体系,可以尝试使用另一个有声望公司的质量手册,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即使两个公司 同理,也决不能企望聘请一名外单位的顾问能快速编写出你的质量手册来。质量手册应依据本公司的 实践,包括一些传统的习惯和常用的但未形成书面文字的程序及现行体系,带着问题而写。第一步,从实 际执行任务的人员中收集所有这些实践和程序写成书面文字。然后,从质量保证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与 有关人员和他们的上级进行全面讨论,需要时应对程序进行修改。在结束修改之前,必须以连续性为基础 ISO 标准中的有些活动在某些公司的现行体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该公司应仔细考虑是否有必要 建立这样的活动。由于ISO9000 是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的基本标准,因此,它的某些条款对 制造简单产品的中小型公司可能是不适用的。换句话说,ISO的某些要求可以依赖于已经实施的规定活 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体系应在保持正常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单。一个良好的质量体系不必要以 大量的表格和记录使之高度文件化,从而形成复杂的体系,这样反而有可能使自身走向绝路。一项保证质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4
(1) (2) (3) (4)在相应阶段(如设计、开发) (5) (6)需要 为对所涉及的活动提供明确的概念,质量计划还应包括表明从材料输入直到包装、发运甚至必要时的 安装依次的运作或验证活动的流程图,并就流程图中每项验证计划,提供一个以作业单为参考依据,指明 11 支持一个质量体系文件的另一层是程序。反映最终产品质量的活动中涉及的所有部门或功能团组,通 常按其已建立的准则或传统习惯来完成某项任务。 这些活动各具特点, 范围广泛。 从接受和确认客户订单, 到验证采购材料, 修改制造文件或颁发工具。 每一类型的标准程序应形成文件放在各有关部门程序手册中。 标准的授权程序有助于建立责任意识和促进监督管理及审核。各有关部门和团组有责任按照ISO9 000 标准不同要素制备、批准和颁布程序手册。当质量体系的要素在几个团组实施时,应特别指定一个 12 作业指导书是执行各类工作的专门指令。它应充分、详细、明确地规定所执行的工作和所要求的质量 等级。作业指导书是用于特殊加工和按制造文件规定的方法完成工作的基本文件。该指导书应使用最低层 操作员易于理解的语言撰写。在工人和操作员目不识丁的情况下,应向他们讲解这些指导书并使他们全面 理解。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手册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食品企业概述 (4)1.1 企业基本情况 (4)1.2 食品安全管理目标 (4)第二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5)2.1 法律法规概述 (5)2.2 食品安全标准 (5)2.3 食品企业合规性要求 (6)第三章食品原料采购与质量控制 (6)3.1 原料采购流程 (6)3.1.1 市场调研 (6)3.1.2 供应商筛选 (6)3.1.3 拟定采购计划 (6)3.1.4 签订采购合同 (6)3.1.5 原料验收与付款 (7)3.2 原料质量控制 (7)3.2.1 建立原料质量标准 (7)3.2.2 原料检验 (7)3.2.3 原料质量问题的处理 (7)3.2.4 原料质量改进 (7)3.3 供应商管理 (7)3.3.1 供应商评价 (7)3.3.2 供应商激励与约束 (7)3.3.3 供应商沟通与协作 (7)3.3.4 供应商关系维护 (7)第四章食品生产过程管理 (7)4.1 生产流程优化 (8)4.2 生产环境管理 (8)4.3 设备与设施管理 (8)第五章食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9)5.1 质量控制体系 (9)5.1.1 概述 (9)5.1.2 人员培训与管理 (9)5.1.3 设备管理 (9)5.1.4 原料控制 (9)5.1.5 生产过程控制 (9)5.1.6 环境控制 (9)5.2 检验方法与标准 (10)5.2.1 检验方法 (10)5.2.2 检验标准 (10)5.3 质量问题处理 (10)5.3.1 质量问题分类 (10)5.3.2 质量问题调查与分析 (10)5.3.3 质量问题整改与跟踪 (10)第六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 (10)6.1 风险监测体系 (10)6.1.1 监测范围 (10)6.1.2 监测对象 (10)6.1.3 监测方法 (11)6.1.4 监测网络 (11)6.2 预警机制 (11)6.2.1 预警指标 (11)6.2.2 预警阈值 (11)6.2.3 预警发布 (11)6.2.4 预警响应 (11)6.3 应急预案 (11)6.3.1 应急预案制定 (11)6.3.2 应急资源储备 (11)6.3.3 应急演练 (12)6.3.4 应急信息发布 (12)6.3.5 应急评估 (12)第七章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 (12)7.1 培训计划 (12)7.1.1 培训对象: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等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
质量管理各章节概述

朱兰三部曲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戴明的质量管理学说
第一阶段─对美国初期 SQC 推行的贡献
第二阶段─对日本的质量管理贡献
第三阶段─对美国及全世界推行 TQM 的贡献
(3)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学说(零缺陷之父)
一个核心:第一次就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二个基本点:领导者要致力创建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组织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保证”是以保
证质量为基础。仅从技术标准作为判断产品质量好坏唯一标准的局限性。可分为内部
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
十一、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
第四章质量改进与质量设计
1 质量改进常用的工具有哪些?如何作图? (1)工具: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
分层法、检查表、新工具 (2)一、直方图
描述: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图。 画直方图:横坐标表示质量特性值,纵坐标表示频数,以各组频数为高,组距为底, 从左至右依次画出一系列直方形,即为直方图。
(4)一次抽样方案中转移分的计算: 当接收数2 时,如果 AQL 加严一级后该批被接收,则给转移分加 3 分;否则,将
转移分重新设定为 0。 当接收数为 0 或者 1 时,如果该批被接收,则给转移分加 2 分;否则重新设定为
0。 抽样方案的检索:根据规定的批量 N、检验水平 IL、可接收质量界限 AQL、抽样方案类 型和检验严格度进行检索。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1 质量管理的重要术语的涵义?
1、质量(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可修饰,以表明满足程度;
质量体系文件培训资料 质量手册、通用程序文件

3.2 . 2、统计方法: 3.2 . 3、部门质量目标:
3.3 、为实现上述方针和目 标,我们要求全体员工
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在 公司内部建立和保持严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 规定的程序和文件运作,以最佳成本,最优的生产与服务 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
3.4 、本手册阐述:
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和运作程序,以确 保上述方针和目标在各级机构和全体员工中得到贯彻 执行。 4.0 、组织结构及职责 —各部门职责描述
—为制订程序作下铺垫
—实现了良好的职能管理
—可作为自我评定的依据
5.0、质量管理体系:
——与ISO9001:2000标准第四章对应
QM
QP – Quality Procedure
WI – Work Instruction QR/F – Quality Records / Form
QP
WI QR/F
一、QM —— 质量手册
1、含义:全面、系统的描述本组织按标准 如何建立和运行的总的质量管理文件。 2、内容:质量手册应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 节与合理性 B、公司总的质量方针及目标 C、对质量体系有影响的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章:本公司部份通用体系文件
第一章:质量体系文件的作用
一、什么是质量体系?
——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需的
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1、进行质量管理的实质——过程的管理
2、对质量管理的要求(过程管理、管理的人
员、职责、方法及资源)
3、将这些要文件化,即形成质量体系文件。
二、什么是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就是描述一个企业 质量体系结构,职责和工作程序 的一整套文件。 1、质量体系组织结构; 2、对应组织结构中的职责是什么? 3、如何实现这些职责?
服装行业质量控制手册

服装行业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2)1.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1.2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3)第二章质量策划 (3)2.1 质量目标的制定 (3)2.2 质量计划的编制 (4)2.3 质量策划的执行与监控 (4)第三章设计质量控制 (5)3.1 设计质量标准 (5)3.2 设计过程控制 (5)3.3 设计变更管理 (6)第四章材料质量控制 (6)4.1 材料采购与验收 (6)4.2 材料储存与管理 (6)4.3 材料质量检验 (7)第五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5.1 生产工艺制定 (7)5.2 生产过程监控 (7)5.3 不合格品处理 (8)第六章成品质量控制 (8)6.1 成品质量标准 (8)6.2 成品检验方法 (9)6.3 成品质量改进 (9)第七章设备管理与维护 (10)7.1 设备选型与采购 (10)7.2 设备维护与保养 (10)7.3 设备功能检测 (11)第八章人员培训与考核 (11)8.1 员工培训计划 (11)8.2 培训效果评估 (12)8.3 员工考核与激励 (12)第九章质量改进 (12)9.1 质量改进方法 (12)9.2 质量改进计划 (13)9.3 质量改进成果评估 (13)第十章质量成本管理 (14)10.1 质量成本构成 (14)10.1.1 预防成本 (14)10.1.2 鉴定成本 (14)10.1.3 故障成本 (14)10.2 质量成本控制 (15)10.3 质量成本分析 (15)第十一章客户满意度管理 (15)11.1 客户满意度调查 (15)11.1.1 调查方法 (16)11.1.2 调查内容 (16)11.2 客户投诉处理 (16)11.2.1 投诉渠道 (16)11.2.2 投诉处理流程 (16)11.3 客户满意度改进 (17)11.3.1 产品改进 (17)11.3.2 服务改进 (17)第十二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7)12.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7)12.1.1 ISO 9001标准简介 (17)12.2 认证流程与要求 (18)12.2.1 认证流程 (18)12.2.2 认证要求 (18)12.3 认证后的持续改进 (18)12.3.1 内部审核 (18)12.3.2 管理评审 (18)12.3.3 持续改进 (18)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1.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交付和售后服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和用户期望的过程。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手册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施工准备 (3)1.1 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学习 (3)1.2 施工现场环境调查 (3)1.3 施工材料及设备准备 (4)第二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4)2.1 施工组织结构 (4)2.2 施工进度计划 (5)2.3 施工安全管理 (5)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5)3.1 地基处理 (5)3.2 基础施工 (6)3.3 地基与基础验收 (6)第四章主体结构工程 (6)4.1 框架结构施工 (6)4.2 剪力墙结构施工 (7)4.3 钢结构施工 (7)第五章防水工程 (8)5.1 屋面防水 (8)5.2 地下室防水 (8)5.3 外墙防水 (9)第六章装饰装修工程 (9)6.1 室内装修 (9)6.1.1 设计原则 (9)6.1.2 施工流程 (9)6.1.3 注意事项 (10)6.2 外墙装修 (10)6.2.1 设计原则 (10)6.2.2 施工流程 (10)6.2.3 注意事项 (10)6.3 装饰材料验收 (10)6.3.1 验收标准 (10)6.3.2 验收流程 (11)6.3.3 注意事项 (11)第七章机电安装工程 (11)7.1 电气设备安装 (11)7.1.1 概述 (11)7.1.2 电力配电工程安装 (11)7.1.3 建筑安装工程电气部分 (12)7.2 给排水设备安装 (12)7.2.1 概述 (12)7.2.2 给水设备安装 (12)7.3 通风空调设备安装 (12)7.3.1 概述 (12)7.3.2 通风系统设备安装 (12)7.3.3 空调系统设备安装 (13)第八章施工质量控制 (13)8.1 施工过程控制 (13)8.1.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3)8.1.2 施工方案及工艺控制 (13)8.1.3 施工人员及设备控制 (13)8.1.4 施工环境控制 (13)8.2 施工质量检验 (13)8.2.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13)8.2.2 隐蔽工程验收 (13)8.2.3 工程验收 (13)8.3 施工质量评定 (14)8.3.1 质量评定标准 (14)8.3.2 质量评定方法 (14)8.3.3 质量评定结果 (14)第九章施工安全与环保 (14)9.1 施工安全管理 (14)9.1.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4)9.1.2 安全培训与教育 (14)9.1.3 安全生产责任制 (14)9.1.4 安全检查与整改 (14)9.1.5 安全防护设施 (14)9.2 环境保护措施 (14)9.2.1 环境管理组织 (15)9.2.2 环境保护政策宣传 (15)9.2.3 污染防治措施 (15)9.2.4 节能减排 (15)9.2.5 环境监测 (15)9.3 应急预案 (15)9.3.1 应急预案编制 (15)9.3.2 应急演练 (15)9.3.3 应急物资储备 (15)9.3.4 应急响应 (15)9.3.5 纠正与改进 (15)第十章施工资料管理 (15)10.1 施工记录 (15)10.2 施工图纸管理 (16)10.3 施工验收资料 (16)第十一章竣工验收与交付 (17)11.1 竣工验收程序 (17)11.1.2 监理单位评估 (17)11.1.3 勘察、设计单位检查 (17)11.1.4 初步检查验收 (17)11.1.5 成立验收组 (18)11.1.6 提交工程技术资料 (18)11.1.7 竣工验收会议 (18)11.2 竣工验收标准 (18)11.2.1 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 (18)11.2.2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18)11.2.3 达到工程质量标准 (18)11.2.4 完成验收程序 (18)11.3 交付使用 (18)第十二章工程后期维护与服务 (18)12.1 工程保修 (18)12.2 维护保养计划 (19)12.3 客户服务与反馈 (19)第一章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以下为施工准备的具体内容。
现代质量管理学,第四版,韩福荣,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课件。第一章 ,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现 代 质 量 管 理学 第4版
韩福荣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结构
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供 应 商 质 量 控 制
顾 客 满 意 管 理
质 量 策 划 与 改 进
统 计 过 程 控 制
抽 样 检 验
质 量 经 济 性 分 析
可 靠 性 理 论 体 系
六 西 格 玛 管 理
相对性:由于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即使是对同一产 品的同一功能也可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应因“人”而异,只要能满足 需求,就应该认为产品质量是好的。对于质量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经济性:“物有所值”、“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等概念,均反映出质 量的经济性。质量和价格是产品在市场中的两个参数。
组织的质量保证有赖于组织内部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 并加以有效运作,或者说组织的可以信赖的质量保证 是其内部运作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系统的自然 的外在表现。
质量保证能力评价思想演变:
符合性(合格)→ 适用(产品满意)→ 固有 性能+附加保证(产品系统信任)→ 品牌信任 → 质量管理体系信任 → 企业信誉(信誉是信 任的升华。从产品到服务到组织)
输入
水
煤 空气 计划 调度令 作业文件
资金 人工
转化 A
加热
B
燃烧
C
作业、管理
D
劳动和劳动消耗
E
输出
过热蒸气 热水 烟尘、废气
废渣
热能 报表 记录
产值
A:ISO9001标准 关注的过程
B:ISO14001标准 关注的过程
C: 管理过程 (信息转换)
D:ISO9004标准 关注的过程
E:OHSAS18000标准 关注的过程
质量管理第一章质量管理的主要理论

二、克劳士比的质量观念
(一)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之一:质量的定义即符合要求 改进质量的基础,在于使每一个人都第一次就把事 情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简称DIRFT)。 而达到DIRFT的关键则在于清楚地了解要求,然后消除一 切阻碍。 质量的定义必须是“符合要求”。这样的定义可以使
第三、重视企业文化和领导的作用。要营造 一“场”或一种氛围来积极地影响人们,充分 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使人们树立起 主人翁精神,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 使人们发自内心地承担起对于组织成败的责任 和义务。
第四、重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要通 过教育和培训来提升每一个人的能力, 使人们愿意并且能够为组织的成败做出 自己最大的贡献。
2、产品质量形成的13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周而复 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 程。
3、产品质量形成是全过程的,对质量要进行全过 程的管理。
4、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供方、销售商和顾客 的影响,即涉及组织之外的因素。所以,质量管理是一 个社会系统工程。
5、所有的活动都由人来完成,质量管理应该以人 为主体。
1986年 2019年
朱兰提出了“质量三部曲”,这三部曲被质量界人士奉 为
经典,并称之为“朱兰三部曲”,以纪念朱兰的贡献。
朱兰提出了“21世纪是质量世纪”的科学论断
三、朱兰的“适用性”质量观念
20世纪60年代朱兰对质量提出一个新的基本定 义,即“质量就是适用性”。他认为应该更多地站在用 户立场上思考问题。这个定义的提出,既是对标准化生 产中“符合性”质量定义的突破,也是对小农经济社会 中“适用性”质量定义的创新,它打破了“符合性”定 义中一切以生产者为中心的惯例,也使小农经济社会中 的“适用性”由“自我适用”向“社会化适用”演进。
质量标准工作手册

质量标准工作手册
质量标准工作手册是一份详细的质量管理指南,旨在确保组织在各个方面都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
它包含了组织内部的质量政策、流程、标准和程序,并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参考。
质量标准工作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质量政策和目标:明确组织的质量政策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策略和计划。
2. 质量标准和规范:列出组织所遵循的国家和国际质量标准,如ISO 9001等,以及特定行业或产品的规范和标准。
3. 质量控制流程:详细描述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检验、测试、评估和审核等。
4. 质量改进计划:提供针对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的改进计划,包括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
5. 员工培训和教育:说明组织如何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6. 质量记录和报告:规定如何记录和报告质量数据,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7. 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管理:阐述如何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确保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的质量要求。
8. 客户服务与投诉处理:说明如何处理客户投诉和质量问题,包括响应时间、处理流程和跟进措施等。
9. 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描述组织如何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外部质量认证,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质量标准工作手册对于组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质量成本,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组织应定期更新和完善质量标准工作手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
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手册

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手册第1章质量控制体系概述 (4)1.1 质量管理体系 (4)1.1.1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4)1.1.2 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 (4)1.1.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4)1.2 质量控制流程 (4)1.2.1 设计与开发控制 (4)1.2.2 供应商管理 (4)1.2.3 生产过程控制 (4)1.2.4 检验与测试 (4)1.2.5 不良品控制 (5)1.2.6 顾客满意度管理 (5)1.3 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5)1.3.1 质量管理部门 (5)1.3.2 质量管理团队 (5)1.3.3 质量改进小组 (5)1.3.4 员工培训与激励 (5)第2章零部件供应商管理 (5)2.1 供应商评审 (5)2.1.1 评审标准 (5)2.1.2 评审流程 (6)2.2 供应商质量控制 (6)2.2.1 质量控制体系 (6)2.2.2 质量控制措施 (6)2.3 供应商评价与激励 (6)2.3.1 评价体系 (6)2.3.2 激励机制 (7)第3章设计质量控制 (7)3.1 设计输入质量控制 (7)3.1.1 设计输入要求 (7)3.1.2 设计输入评审 (7)3.1.3 设计输入验证 (7)3.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7)3.2.1 设计策划 (7)3.2.2 设计评审 (8)3.2.3 设计变更控制 (8)3.3 设计输出质量控制 (8)3.3.1 设计输出要求 (8)3.3.2 设计输出验证 (8)3.3.3 设计输出评审 (8)第4章材料质量控制 (9)4.1.1 原材料采购控制 (9)4.1.2 原材料验收标准 (9)4.1.3 原材料存储管理 (9)4.1.4 原材料变质处理 (9)4.2 辅助材料质量控制 (9)4.2.1 辅助材料采购与验收 (9)4.2.2 辅助材料存储管理 (9)4.2.3 辅助材料变质处理 (9)4.3 材料检验与试验 (10)4.3.1 检验与试验计划 (10)4.3.2 检验与试验方法 (10)4.3.3 检验与试验设备 (10)4.3.4 检验与试验结果处理 (10)4.3.5 检验与试验人员培训 (10)第5章制造过程质量控制 (10)5.1 工艺规划与管理 (10)5.1.1 工艺流程设计 (10)5.1.2 工艺参数确定 (10)5.1.3 工艺文件编制 (10)5.1.4 工艺改进与优化 (11)5.2 制造过程监控 (11)5.2.1 在线检测 (11)5.2.2 抽样检验 (11)5.2.3 制程能力分析 (11)5.2.4 质量追溯 (11)5.3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11)5.3.1 关键工序识别 (11)5.3.2 作业人员培训 (11)5.3.3 设备维护与管理 (11)5.3.4 质量控制点设置 (11)5.3.5 质量数据分析 (12)第6章质量检验与测试 (12)6.1 检验计划与实施 (12)6.1.1 检验计划制定 (12)6.1.2 检验计划实施 (12)6.2 检验方法与手段 (12)6.2.1 外观检验 (12)6.2.2 尺寸检验 (12)6.2.3 功能性检验 (12)6.2.4 无损检测 (12)6.3 测试设备与试验 (12)6.3.1 设备要求 (12)6.3.2 常用测试设备 (13)6.3.4 试验结果判定 (13)第7章质量改进 (13)7.1 质量问题识别与分析 (13)7.1.1 质量问题识别 (13)7.1.2 质量问题分析 (13)7.2 质量改进措施 (14)7.2.1 制定改进计划 (14)7.2.2 实施改进措施 (14)7.3 质量改进效果评估 (14)7.3.1 评估方法 (14)7.3.2 评估结果应用 (14)第8章错误预防与风险管理 (14)8.1 错误预防机制 (14)8.1.1 设计阶段错误预防 (14)8.1.2 制造过程错误预防 (15)8.1.3 供应链管理错误预防 (15)8.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5)8.2.1 风险识别 (15)8.2.2 风险评估 (15)8.3 风险控制与应对 (15)8.3.1 风险控制 (15)8.3.2 风险应对 (15)8.3.3 风险沟通 (15)第9章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 (15)9.1 售后服务政策 (15)9.1.1 目的 (15)9.1.2 范围 (16)9.1.3 服务内容 (16)9.1.4 服务承诺 (16)9.2 客户投诉处理 (16)9.2.1 投诉渠道 (16)9.2.2 投诉处理流程 (16)9.2.3 投诉处理时限 (16)9.3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16)9.3.1 调查方法 (16)9.3.2 调查内容 (16)9.3.3 改进措施 (17)第10章质量培训与持续发展 (17)10.1 质量意识培训 (17)10.1.1 培训目的 (17)10.1.2 培训内容 (17)10.1.3 培训方式 (17)10.2 质量管理技能培训 (17)10.2.2 培训内容 (17)10.2.3 培训方式 (18)10.3 持续改进与发展计划 (18)10.3.1 改进目标 (18)10.3.2 改进措施 (18)10.3.3 发展计划 (18)第1章质量控制体系概述1.1 质量管理体系1.1.1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内部,为实现产品质量目标,按照一定的质量管理原则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一套系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体系。
医药行业产品质量控制手册

医药行业产品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质量控制概述 (2)1.1 质量控制定义与意义 (2)1.2 质量控制发展趋势 (3)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3)2.1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3)2.2 GMP质量管理规范 (4)2.3 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 (5)第三章原辅料质量控制 (5)3.1 原辅料采购与检验 (5)3.1.1 原辅料采购 (6)3.1.2 原辅料检验 (6)3.2 原辅料储存与使用管理 (6)3.2.1 储存管理 (6)3.2.2 使用管理 (6)第四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4.1 生产工艺与操作规程 (7)4.2 生产设备管理与验证 (7)4.3 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 (7)第五章产品质量控制 (8)5.1 产品质量标准 (8)5.2 产品检验方法 (8)5.3 产品质量稳定性研究 (8)第六章包装与标识质量控制 (9)6.1 包装材料的选择与检验 (9)6.1.1 包装材料的选择 (9)6.1.2 包装材料的检验 (9)6.2 包装工艺与操作规程 (10)6.2.1 包装工艺 (10)6.2.2 操作规程 (10)6.3 标识管理 (10)6.3.1 标识设计 (10)6.3.2 标识制作与张贴 (10)第七章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 (11)7.1 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 (11)7.2 质量改进项目实施 (11)7.3 持续改进机制 (12)第八章质量风险管理 (12)8.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2)8.2 风险控制与应对 (12)8.3 风险监测与沟通 (13)第九章质量投诉与召回管理 (13)9.1 质量投诉处理流程 (13)9.2 召回程序与实施 (14)9.3 质量投诉与召回数据分析 (14)第十章质量培训与人才发展 (15)10.1 培训计划与实施 (15)10.1.1 培训计划的制定 (15)10.1.2 培训计划的实施 (15)10.2 培训效果评估 (15)10.2.1 评估方法 (15)10.2.2 评估流程 (16)10.3 人才引进与培养 (16)10.3.1 人才引进 (16)10.3.2 人才培养 (16)第十一章质量监督与检查 (17)11.1 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17)11.2 质量监督检查流程 (17)11.3 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17)第十二章质量信息管理 (18)12.1 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 (18)12.1.1 质量信息收集 (18)12.1.2 质量信息整理 (18)12.2 质量信息分析与报告 (18)12.2.1 质量信息分析 (19)12.2.2 质量报告 (19)12.3 质量信息交流与共享 (19)12.3.1 质量信息交流 (19)12.3.2 质量信息共享 (19)第一章质量控制概述1.1 质量控制定义与意义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要求。
产品质量控制手册指南

产品质量控制手册指南第1章产品质量控制概述 (4)1.1 质量控制基本概念 (4)1.2 质量管理原则与体系 (4)1.3 产品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5)第2章质量控制组织架构 (5)2.1 质量控制部门职能 (5)2.2 岗位职责与权限 (6)2.2.1 质量控制部门经理 (6)1.1 负责质量控制部门全面工作,对产品质量负总责。
(6)1.2 组织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6)1.3 组织编制和修订产品质量控制手册,完善质量控制流程。
(6)1.4 指导并监督质量控制团队的工作,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6)2.1 对下属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具有决定权。
(6)2.2 对质量问题的处理具有决策权。
(6)2.3 对质量改进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具有决策权。
(6)2.2.2 质量控制工程师 (6)1.1 参与编制和修订产品质量控制手册,负责质量控制流程的优化。
(6)1.2 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发觉并解决质量问题。
(6)1.3 组织实施产品质量检验,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和处理。
(6)1.4 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
(6)2.1 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纠正和改进权。
(6)2.2 对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具有判定权。
(6)2.3 参与质量改进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6)2.3 质量控制团队建设 (6)第3章产品设计质量控制 (7)3.1 设计输入控制 (7)3.1.1 设计输入要求 (7)3.1.2 设计输入评审 (7)3.1.3 设计输入验证 (7)3.2 设计输出控制 (7)3.2.1 设计输出要求 (7)3.2.2 设计输出评审 (7)3.2.3 设计输出验证 (7)3.3 设计变更控制 (7)3.3.1 设计变更申请 (8)3.3.2 设计变更评审 (8)3.3.3 设计变更实施 (8)3.3.4 设计变更记录 (8)第4章供应商质量控制 (8)4.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8)4.1.1 选择标准 (8)4.2 供应商质量控制措施 (8)4.2.1 供应商管理 (8)4.2.2 质量要求 (8)4.2.3 监控与改进 (9)4.3 供应商质量改进 (9)4.3.1 改进措施 (9)4.3.2 沟通与协作 (9)4.3.3 持续优化 (9)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9)5.1 生产流程控制 (9)5.1.1 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明确各工序的操作规范,保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质量控制概述 (2)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3)1.2 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目标 (3)1.2.1 质量控制的原则 (3)1.2.2 质量控制的目标 (3)第二章工程项目质量策划 (4)2.1 质量策划的依据和内容 (4)2.1.1 质量策划的依据 (4)2.1.2 质量策划的内容 (4)2.2 质量策划的流程和方法 (4)2.2.1 质量策划的流程 (4)2.2.2 质量策划的方法 (5)第三章设计质量控制 (5)3.1 设计质量控制的原则 (5)3.2 设计文件的审查与审批 (6)3.3 设计变更的控制 (6)第四章施工质量控制 (7)4.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7)4.2 施工质量验收 (7)4.3 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8)第五章材料质量控制 (8)5.1 材料采购的控制 (8)5.2 材料检验与验收 (8)5.3 材料储存与管理 (9)第六章施工设备质量控制 (9)6.1 设备选型与采购 (9)6.1.1 设备需求分析 (9)6.1.2 设备选型原则 (9)6.1.3 设备采购流程 (10)6.2 设备安装与调试 (10)6.2.1 设备安装 (10)6.2.2 设备调试 (10)6.3 设备维护与保养 (10)6.3.1 设备日常维护 (10)6.3.2 设备定期保养 (11)第七章施工安全控制 (11)7.1 安全生产责任 (11)7.1.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11)7.1.2 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11)7.2 安全管理制度 (11)7.2.1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12)7.2.2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12)7.3 安全的处理 (12)7.3.1 安全的报告 (12)7.3.2 安全的处理 (12)第八章工程项目环境管理 (12)8.1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2)8.1.1 国家级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3)8.1.2 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3)8.1.3 企业内部环境保护制度 (13)8.2 工地环境保护措施 (13)8.2.1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3)8.2.2 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 (13)8.2.3 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培养 (14)8.3 环境监测与评估 (14)8.3.1 环境监测 (14)8.3.2 环境评估 (14)第九章质量监督与检查 (14)9.1 质量监督检查的组织 (14)9.2 质量监督检查的方法 (15)9.3 质量监督检查的处理 (15)第十章质量改进与提升 (15)10.1 质量改进的方法 (15)10.2 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6)10.3 质量提升措施 (16)第十一章质量管理体系 (17)11.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17)11.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8)11.3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18)第十二章质量处理与赔偿 (18)12.1 质量的分类与处理程序 (18)12.1.1 质量分类 (19)12.1.2 质量处理程序 (19)12.2 质量的赔偿责任 (19)12.2.1 赔偿责任主体 (19)12.2.2 赔偿范围与标准 (19)12.3 质量的预防与控制 (19)12.3.1 加强质量管理 (19)12.3.2 加强预防 (20)12.3.3 提高处理能力 (20)第一章质量控制概述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监控、检验和改进措施,保证产品或服务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介绍质量管理学是一门涉及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是在基于第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和教学实际的质量管理课程。
本设计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质量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质量管理原则,掌握质量管理的体系架构和关键要素;2.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了解其应用和实施要求;3.熟悉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能够应用于企业的业务过程中;4.能够设计和开展质量管理的内审、外审和评价工作,提高组织质量管理水平;5.能够掌握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绩效。
课程内容第1章质量管理基础•质量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质量管理原则和体系架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及关键过程第2章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标准系列的概述和分类•ISO9001标准的应用和实施要求•ISO9000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第3章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质量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第4章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工具•质量保证的定义和实施要求•不良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第5章内审、外审和评价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外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第6章持续改进与质量管理实践•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PDCA管理循环模式的应用•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述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等,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

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食品质量控制总则 (4)1.1 质量控制原则 (4)1.1.1 本厂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4)1.1.2 坚持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和感官品质。
(4)1.1.3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高员工质量素养,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1.1.4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41.2 质量管理体系 (4)1.2.1 本厂采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4)1.2.2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监控,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5)1.2.3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1.2.4 加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5)1.3 质量控制目标 (5)1.3.1 保障食品安全,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5)1.3.2 提高产品感官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口感、色泽、香气等方面的期望。
(5)1.3.3 加强原辅料、生产过程、成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5)1.3.4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1.3.5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5)第二章原料质量控制 (5)2.1 原料采购标准 (5)2.1.1 采购原则 (5)2.1.2 采购标准 (5)2.2 原料检验程序 (5)2.2.1 检验计划 (5)2.2.2 检验方法 (6)2.2.3 检验流程 (6)2.3 原料储存管理 (6)2.3.1 储存条件 (6)2.3.2 储存期限 (6)2.3.3 储存管理 (6)2.4 原料质量追溯 (6)2.4.1 追溯体系 (6)2.4.2 追溯记录 (6)2.4.3 追溯处理 (7)第三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3.1 生产工艺控制 (7)3.1.2 工艺参数控制 (7)3.1.3 工艺改进与优化 (7)3.2 生产设备管理 (7)3.2.1 设备选型与采购 (7)3.2.2 设备维护与保养 (7)3.2.3 设备清洁与消毒 (7)3.3 生产环境监控 (8)3.3.1 环境卫生管理 (8)3.3.2 环境参数监测 (8)3.3.3 防虫防鼠措施 (8)3.4 生产过程检验 (8)3.4.1 原料检验 (8)3.4.2 在线检验 (8)3.4.3 成品检验 (8)3.4.4 检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8)第四章产品质量控制 (8)4.1 产品标准制定 (8)4.2 产品检验方法 (9)4.3 产品质量评价 (9)4.4 产品质量改进 (9)第五章食品安全控制 (10)5.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10)5.1.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0)5.1.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 (10)5.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0)5.2.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概述 (10)5.2.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 (10)5.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0)5.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10)5.3.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0)5.4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 (11)5.4.1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概述 (11)5.4.2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实施 (11)第六章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质量控制 (11)6.1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 (11)6.1.1 遵循原则 (11)6.1.2 使用标准 (11)6.1.3 使用范围 (12)6.1.4 使用量 (12)6.1.5 标签标注 (12)6.2 食品添加剂储存管理 (12)6.2.1 储存条件 (12)6.2.2 储存环境 (12)6.2.4 储存管理 (12)6.3 包装材料采购标准 (12)6.3.1 采购原则 (12)6.3.2 供应商选择 (12)6.3.3 质量标准 (12)6.3.4 检验报告 (13)6.4 包装材料检验程序 (13)6.4.1 检验项目 (13)6.4.2 检验方法 (13)6.4.3 检验频次 (13)6.4.4 检验记录 (13)第七章质量检验设备管理 (13)7.1 检验设备配置 (13)7.1.1 为了保证食品加工厂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本厂应配置以下检验设备: (13)7.1.2 设备配置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检验项目及检验能力进行,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功能完善。
SPC完整手册

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 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 (三) 标准化的常用形式
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
PPT文档演模板
SPC完整手册
(四) 企业标准化
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 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 (五)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 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 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六) 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 WTO/TBT) 规范 1.了解 WTO/TBT 协议的节本内容 2.熟悉 WTO/TBT 协议的主要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SPC完整手册
(三) 质量成本构成
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 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 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 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 (四) 劣质成本
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 2.了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
PPT文档演模板
SPC完整手册
五、质量与标准化
(一) 我国标准的体制
PPT文档演模板
SPC完整手册
(四) 资源管理
1.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2.掌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3.了解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要求 (五) 产品实现
1.熟悉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控制要求 2.掌握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控制的要求 3.熟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 (六) 测量、分析和改进
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施工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工程概况与施工准备 (3)1.1 工程概况 (3)1.1.1 工程背景 (3)1.1.2 工程规模 (3)1.1.3 工程设计 (3)1.1.4 工程建设目标 (3)1.2 施工准备工作 (3)1.2.1 施工组织 (3)1.2.2 施工方案 (3)1.2.3 施工材料 (4)1.2.4 施工设备 (4)1.2.5 施工人员 (4)1.2.6 施工安全 (4)1.2.7 施工环保 (4)第二章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4)2.1 地基处理 (4)2.2 桩基施工 (5)2.3 地下防水 (5)2.4 混凝土基础 (5)第三章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6)3.1 混凝土结构施工 (6)3.1.1 施工工艺流程 (6)3.1.2 控制要点 (6)3.2 砌体结构施工 (6)3.2.1 施工工艺流程 (6)3.2.2 控制要点 (7)3.3 钢结构施工 (7)3.3.1 施工工艺流程 (7)3.3.2 控制要点 (7)第四章装饰与装修施工质量控制 (7)4.1 抹灰工程 (8)4.2 门窗工程 (8)4.3 吊顶工程 (8)4.4 饰面板(砖)工程 (8)第五章地面与屋面施工质量控制 (9)5.1 地面工程 (9)5.2 屋面防水 (9)5.3 屋面保温隔热 (10)第六章机电安装工程 (10)6.1 给排水及卫浴设备安装 (10)6.1.1 给水系统安装 (10)6.1.3 卫浴设备安装 (11)6.2 电气安装 (11)6.2.1 电缆敷设 (11)6.2.2 配电箱安装 (11)6.2.3 开关、插座安装 (12)6.3 智能化系统安装 (12)6.3.1 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 (12)6.3.2 安防监控系统安装 (12)6.3.3 通信网络系统安装 (13)第七章安全防护与环保 (13)7.1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13)7.2 环境保护措施 (13)7.3 职业健康与卫生 (14)第八章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督 (14)8.1 质量管理体系 (14)8.2 质量检查与验收 (15)8.3 质量改进与纠正 (15)第九章施工进度管理 (15)9.1 施工计划与安排 (15)9.1.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16)9.1.2 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 (16)9.2 施工进度控制 (16)9.2.1 进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16)9.2.2 进度控制的方法 (16)9.2.3 进度控制的人员职责 (16)9.3 施工进度调整 (17)9.3.1 调整施工进度的原因 (17)9.3.2 施工进度调整的方法 (17)9.3.3 施工进度调整的注意事项 (17)第十章施工成本管理 (17)10.1 成本预算与控制 (17)10.1.1 成本预算的编制 (17)10.1.2 成本控制的方法 (18)10.2 成本核算与分析 (18)10.2.1 成本核算的内容 (18)10.2.2 成本分析的方法 (18)10.3 成本优化与节约 (19)第十一章信息管理与沟通 (19)11.1 施工信息管理 (19)11.2 沟通与协调 (20)11.3 现场会议与报告 (20)第十二章工程验收与交付 (20)12.1 工程验收流程 (20)12.3 工程交付与保修 (21)第一章工程概况与施工准备1.1 工程概况1.1.1 工程背景本工程位于地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珠宝首饰行业质量控制手册

珠宝首饰行业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质量管理基础 (3)1.1 质量管理概述 (3)1.2 质量管理体系 (3)1.3 质量管理原则 (4)第二章原材料质量控制 (4)2.1 原材料选择标准 (4)2.1.1 材料质量要求 (5)2.1.2 材料来源 (5)2.1.3 材料环保性 (5)2.2 原材料采购流程 (5)2.2.1 采购计划 (5)2.2.2 供应商选择 (5)2.2.3 价格谈判 (5)2.2.4 签订合同 (5)2.2.5 采购执行 (5)2.3 原材料检验与验收 (5)2.3.1 检验标准 (5)2.3.2 检验流程 (6)2.3.3 验收流程 (6)第三章设计质量控制 (6)3.1 设计理念与风格 (6)3.1.1 设计理念 (6)3.1.2 设计风格 (6)3.2 设计规范与要求 (6)3.2.1 设计规范 (7)3.2.2 设计要求 (7)3.3 设计评审与修改 (7)3.3.1 设计评审 (7)3.3.2 设计修改 (7)第四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8)4.1 生产工艺流程 (8)4.2 生产设备与工具 (8)4.3 生产环境与卫生 (8)第五章成品质量控制 (9)5.1 成品检验标准 (9)5.2 成品检验流程 (9)5.3 成品包装与储存 (10)5.3.1 成品包装 (10)5.3.2 成品储存 (10)第六章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0)6.1 质量改进方法 (10)6.1.1 全面质量管理(TQM)策略 (10)6.1.2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10)6.1.3 持续改进方法 (11)6.2 持续发展策略 (11)6.2.1 产品创新 (11)6.2.2 产业链整合 (11)6.2.3 市场拓展 (11)6.3 质量改进计划 (12)第七章质量问题处理 (12)7.1 质量问题分类 (12)7.1.1 按问题性质分类 (12)7.1.2 按问题严重程度分类 (12)7.2 质量问题分析 (12)7.2.1 质量问题分析方法 (12)7.2.2 质量问题分析要点 (13)7.3 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13)7.3.1 质量问题报告 (13)7.3.2 质量问题分析 (13)7.3.3 质量问题整改 (13)7.3.4 质量问题处理结果反馈 (13)7.3.5 质量问题跟踪与改进 (13)第八章客户满意度管理 (13)8.1 客户满意度调查 (14)8.1.1 调查目的 (14)8.1.2 调查方法 (14)8.1.3 调查频率 (14)8.1.4 调查结果分析 (14)8.2 客户投诉处理 (14)8.2.1 投诉接收 (14)8.2.2 投诉分类 (14)8.2.3 投诉处理流程 (14)8.2.4 投诉处理时效 (14)8.3 客户满意度改进 (15)8.3.1 改进措施制定 (15)8.3.2 改进措施实施 (15)8.3.3 改进效果评估 (15)8.3.4 持续改进 (15)第九章质量培训与教育 (15)9.1 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15)9.1.1 培训目的 (15)9.1.2 培训内容 (15)9.1.3 培训方式 (15)9.2 员工操作技能培训 (15)9.2.1 培训目的 (15)9.2.2 培训内容 (15)9.2.3 培训方式 (16)9.3 员工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16)9.3.1 培训目的 (16)9.3.2 培训内容 (16)9.3.3 培训方式 (16)第十章质量体系认证与监督 (16)10.1 质量体系认证流程 (16)10.1.1 认证申请 (16)10.1.2 文件审查 (16)10.1.3 现场审核 (17)10.1.4 不合格项整改 (17)10.1.5 认证决定 (17)10.1.6 认证证书颁发 (17)10.2 认证机构选择 (17)10.2.1 认证机构资质 (17)10.2.2 认证机构信誉 (17)10.2.3 认证机构服务 (17)10.3 质量监督与检查 (17)10.3.1 内部监督 (17)10.3.2 外部监督 (17)10.3.3 监督检查内容 (18)10.3.4 监督检查处理 (18)第一章质量管理基础1.1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是指在珠宝首饰行业中,通过系统的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活动,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全过程管理,以保证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过程。
酒店服务流程与质量控制手册

酒店服务流程与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酒店服务流程概述 (4)1.1 酒店服务流程定义 (4)1.2 服务流程的重要性 (4)第二章预订服务流程 (4)2.1 预订渠道与方式 (4)2.1.1 渠道概述 (4)2.1.2 电话预订 (5)2.1.3 网络预订 (5)2.1.4 现场预订 (5)2.1.5 第三方预订平台 (5)2.2 预订处理与确认 (5)2.2.1 预订信息录入 (5)2.2.2 预订确认 (5)2.2.3 预订变更 (5)2.3 预订变更与取消 (5)2.3.1 预订变更处理 (5)2.3.2 预订取消处理 (6)2.3.3 预订变更与取消通知 (6)第三章入住服务流程 (6)3.1 客人抵店前的准备 (6)3.1.1 信息收集与确认 (6)3.1.2 客房准备 (6)3.1.3 员工培训 (6)3.1.4 设备检查 (6)3.2 客人入住登记 (6)3.2.1 热情接待 (6)3.2.2 验证身份 (6)3.2.3 登记信息 (7)3.2.4 分配房间 (7)3.2.5 收取押金 (7)3.3 客房分配与钥匙发放 (7)3.3.1 钥匙制作 (7)3.3.2 钥匙发放 (7)3.3.3 领取钥匙 (7)3.3.4 说明事项 (7)3.3.5 确认无误 (7)第四章客房服务流程 (7)4.1 客房清洁与整理 (7)4.1.1 清洁准备 (7)4.1.2 清洁流程 (8)4.1.3 清洁标准 (8)4.2.1 用品补充 (8)4.2.2 用品更换 (8)4.3 客房维修与保养 (8)4.3.1 维修流程 (9)4.3.2 维修标准 (9)4.3.3 保养措施 (9)第五章餐饮服务流程 (9)5.1 餐饮预订与安排 (9)5.1.1 预订接收 (9)5.1.2 预订确认 (9)5.1.3 餐厅安排 (9)5.1.4 预订变更与取消 (10)5.2 餐厅服务流程 (10)5.2.1 客人迎宾 (10)5.2.2 点菜与推荐 (10)5.2.3 餐中服务 (10)5.2.4 结账与送客 (10)5.3 餐饮结账与反馈 (10)5.3.1 结账方式 (10)5.3.2 账单核对 (10)5.3.3 反馈收集 (10)5.3.4 反馈处理 (10)第六章康乐服务流程 (11)6.1 康乐项目预订与安排 (11)6.1.1 预订流程 (11)6.1.2 安排流程 (11)6.2 康乐项目服务流程 (11)6.2.1 接待服务 (11)6.2.2 项目服务 (11)6.2.3 结束服务 (11)6.3 康乐项目安全与维护 (12)6.3.1 安全管理 (12)6.3.2 维护管理 (12)第七章会议服务流程 (12)7.1 会议预订与安排 (12)7.1.1 预订接收 (12)7.1.2 预订确认 (12)7.1.3 会议安排 (12)7.2 会议服务流程 (13)7.2.1 会议前准备 (13)7.2.2 会议进行中 (13)7.2.3 会议结束后 (13)7.3 会议结束后的事项处理 (13)7.3.2 客户反馈 (13)7.3.3 资料归档 (13)第八章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13)8.1 客户资料收集与整理 (13)8.1.1 目的与意义 (13)8.1.2 资料收集内容 (14)8.1.3 资料整理方法 (14)8.2 客户沟通与服务跟进 (14)8.2.1 客户沟通原则 (14)8.2.2 客户沟通方式 (14)8.2.3 服务跟进 (14)8.3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反馈 (14)8.3.1 满意度调查方法 (14)8.3.2 反馈处理流程 (15)第九章质量控制原则与方法 (15)9.1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5)9.1.1 客户至上原则 (15)9.1.2 预防为主原则 (15)9.1.3 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15)9.1.4 持续改进原则 (15)9.2 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 (15)9.2.1 标准化方法 (15)9.2.2 流程优化方法 (16)9.2.3 绩效考核方法 (16)9.2.4 质量工具 (16)9.3 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 (16)9.3.1 质量改进 (16)9.3.2 持续改进 (16)第十章质量控制实施与监督 (17)10.1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17)10.1.1 质量控制计划概述 (17)10.1.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流程 (17)10.1.3 质量控制计划执行 (17)10.2 质量控制指标的设定与监控 (17)10.2.1 质量控制指标概述 (17)10.2.2 质量控制指标设定 (18)10.2.3 质量控制指标监控 (18)10.3 质量问题处理与改进 (18)10.3.1 质量问题识别 (18)10.3.2 质量问题处理 (18)10.3.3 质量改进 (18)第一章酒店服务流程概述1.1 酒店服务流程定义酒店服务流程是指在酒店经营活动中,为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序、连贯的操作过程。
建筑工程质量预防手册范本1

建筑工程质量预防手册第1章质量概述 (4)1.1 质量的定义与分类 (4)1.1.1 设计:由于设计不合理、错误或漏项导致的质量问题。
(4)1.1.2 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法、操作程序、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
(4)1.1.3 材料:由于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不符合质量标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41.1.4 监理: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未能及时发觉和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质量发生。
(4)1.1.5 环境:由于自然环境、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受损。
(4)1.2 质量的成因及危害 (4)1.2.1 成因: (4)1.2.2 危害: (5)第2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5)2.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5)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6)2.2.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6)2.2.2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6)2.3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6)第3章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7)3.1 设计质量预防 (7)3.1.1 明确设计原则与要求 (7)3.1.2 设计人员素质与能力 (7)3.1.3 设计质量控制 (7)3.2 设计审查与验收 (7)3.2.1 设计审查 (7)3.2.2 设计验收 (7)3.3 设计变更管理 (7)3.3.1 设计变更原则 (7)3.3.2 设计变更流程 (8)3.3.3 设计变更实施与监督 (8)第4章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8)4.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8)4.1.1 施工前期准备 (8)4.1.2 施工过程监控 (8)4.1.3 质量问题处理 (8)4.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8)4.2.1 安全管理制度 (8)4.2.2 安全防护措施 (9)4.2.3 安全处理 (9)4.3 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 (9)4.3.1 材料质量管理 (9)4.3.3 施工机具管理 (9)第5章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9)5.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9)5.1.1 定义关键工序:根据工程特点,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保证这些工序的质量控制达到规定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质量控制手册的典型内容,本课程涉及哪些(优)质量控制手册所包括的典型内容:(1)质量控制的依据。
包括所采用的规范、标准、手册等(2)管理、组织及人员。
应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分管人员及各种组织、管理制度(3)质量控制工程。
包括质量控制方针,质量控制规程的拟定和发布,质量检查制度,抽样检验方案,质量控制图等。
1)工序流程:独立钢筋砼基础施工工艺流程2)工作内容:1)钢筋安装:a) 钢筋下料长度:①号筋=B-100+弯钩长度(螺纹钢可不作弯钩)②号筋=S-100b) 钢筋安装前应核对成品钢筋的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材料单相符;c) 在基础垫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独立基础的双向第一排应为B-50和S-50,然后按各号钢筋依次摆放,然后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d) 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得倒到一边;e) 因本工程的独立基础为单排钢筋,所以柱插筋应在基础模板安装好后绑扎,以防造成插筋移位,柱插筋的规格应与上部柱筋的纵筋一致,柱插筋的箍筋应比柱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柱插筋底部应做“L”钩,钩头长度15d,其埋在基础混凝土内设两道箍筋;f) 柱插筋扎完后应再次复核柱的轴线位置,然后与模板固定牢靠。
2)模板安装根据图纸尺寸制作每一阶梯模板,支模顺序由下至上逐层向上安装,先安装底层阶梯模板,用斜撑和水平撑钉稳撑牢;核对模板墨线及标高,配合绑扎钢筋及垫块,再进行上一阶模安装,重新核对墨线各部位尺寸,并把斜撑、水平支撑以及拉杆加以钉紧、撑牢,最后检查拉杆是否稳固,校核基础模板几何尺寸及轴线位置。
3)基础混凝土浇筑本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不设搅拌设备,直接采用泵送。
(1)准备工作A、基础钢筋必须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B、基础及柱插筋的轴线位置复核无误,模板标高准确支撑牢固;C、混凝土配合比(C25)已具备,原材料经检验合格且计量设施调整准确;D、已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已经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E、浇筑用的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必须安全稳固,能满足浇筑要求。
(2)操作工艺A、按台阶分层一次完成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每一次混凝土要一次卸足,先角部后中间,务必使混凝土充满第一级模板;B、为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情况,应在第一级混凝土振捣下沉2~3cm后暂不填平,继续浇筑第二级,先用铁铲沿第二级模板底圈做成内外坡,然后再分层浇筑,外围边坡的混凝土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待第二级混凝土浇筑齐模板顶边再拍实抹平;C、用插入式振动棒将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
(3)混凝土养护A、完成基础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下12小时后开始进行浇水养护,养护用水必须为自来水(即配制混凝土用的水)B、在确保基础角部不受损坏的情况下方可拆除边模;C、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浇水频率以维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准。
(4)混凝土试块制作混凝土出厂时应有合格证和试块试验报告,但现场施工时也要做试块。
每台班且不大于50m3混凝土不少于三组试块,一组标准养护,二组同条件养护。
试块上应有编号、工程名称、结构部位、强度等级及制作日期等内容。
标准养护试块应在拆除试块模12小时内送到试验室进行养护,同条件试块应置于相应部位进行养护,且在累计达600℃时检验其实际强度。
3)标准(一)清理及垫层浇灌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砼施工,垫层砼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二)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砼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做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砼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独立柱基钢筋绑扎示意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
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三)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
锥形基础坡度,30。
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
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子木控制钢筋位置。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四)清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五)混凝土现场搅拌1、每次浇筑砼前1.5h左右,由土建工长或砼工长填写“砼浇筑申请书”,一式3份,施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土建工长留一份,交试验员一份,资料员一份归档。
2、试验员依据砼浇筑申请书填写有关资料。
做砂石含水率。
调整砼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每盘的材料用量,写配合比板,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校核后,挂在搅拌机旁醒目处。
定磅秤或电子秤及水继电器。
3、材料用量、投放:水、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计量误差为±2%,砂石料的计量误差为土3%。
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外加剂液剂。
4、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掺外加剂时,不少于90秒,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20秒。
自落式搅拌机: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的基础上增加30秒。
5、当一个配合比第一次使用时,应由施工技术负责人主持,做砼开盘鉴定。
如果砼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
(六)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砼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lOcm厚砼固定钢筋。
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o.5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
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
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七)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人的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上层振捣棒插入下层3~5cm。
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八)混凝土找平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九)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十)混凝土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
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昼夜。
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十一)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士棱角破坏。
4)控制点钢筋工程1.【控制点】(1)墙柱钢筋位移。
(2)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3)绑扎接头、对焊接头未错开。
(4)箍筋弯钩不足1350。
(5)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筋被踩到下面。
2.【预防措施】(1)在混凝土浇注前检查钢筋位置,宜用梯子筋、定位卡或临时箍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校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浇注混凝土时注意浇筑振捣操作,尽量不碰到钢筋,浇筑过程中派专人随时检查,及时修整钢筋。
(2)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施工简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3)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
(4)钢筋加工成形时应注意检查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绑扎操作时,应认真按1350弯钩。
(5)板的钢筋绑好之后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负筋被踩到下面,且在混凝土浇注前先整修合格。
模板工程1.【控制点】(1)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
(2)墙面凹凸不平、模板粘连。
(3)阴角不垂直、不方正。
(4)梁柱接头错台。
2.【预防措施】(1)墙体放线时误差应小,穿墙螺栓应全部穿齐、拧紧;加工筋固定撑具(梯子筋),撑具内的短钢筋直接顶在模板的竖上。
模板的刚度应满足规定要求。
(2)要定期对模板检修,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不得用大锤或振捣棒猛振模板,撬棍击打模板;模板拆除不能过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方可拆除模板,并认真及时清理和均匀涂刷隔离剂,要有专人验收检查。
(3)对于阴角处的角模,支撑时要控制其垂直度,并且用顶铁加固,保证阴角模的每个翼缘必须有一个顶铁,阴角模的两侧边粘贴海绵条,以防漏浆。
(4)在柱模上口焊20mm×6mm的钢条,柱子浇完混凝土后,使混凝土柱端部四周形成一个20mm×6mm交圈的凹槽,第二次支梁柱顶模时,在柱顶混凝土的凹槽处粘贴橡胶条,梁柱顶模压在橡胶条上,以保证梁柱接头不产生错台。
混凝土工程1.【控制点】(1)麻面、蜂窝、孔洞。
(2)漏浆、烂根。
(3)楼板面凸凹不平整。
2.【预防措施】(1)在进行墙柱混凝土浇注时,要严格控制下灰厚度(每层不超过50cm)及混凝土振捣时间;为防止混凝土墙面气泡过多,应采用高频振捣棒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遇钢筋较密的部位时,用细振捣棒振捣,以杜绝蜂窝、孔洞。
(2)墙体支模前应在模板下口抹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模板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浇注混凝土前先浇筑5~1Ocm同等级混凝土水泥砂浆;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3)梁板混凝土浇注方向应平行于次梁推进,并随打随抹;在墙柱钢筋上用红色油漆标注楼面+0.5m的标高,拉好控制线控制楼板标高,浇混凝土时用刮杠找平;混凝土浇注2~3h后,用木抹子反复(至少3遍)搓平压实;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上人。
5)质量信息交流6)质量评价与考核P283页(4)质量控制文件(5)质量控制记录及保存(6)培训大纲P233(质量教育工作)(7)原材料控制P225-P226(8)项目实施工程控制与工序控制(控制要点就是控制点的确定P228,控制方法:直方图、因果图等)(9)合格控制p200页(合格控制类型有:抽查、全检、合格证检查、抽样验收检查)(10)故障分析与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