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

《蜡烛的变化》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实验获取证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从而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玻璃片、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吸管分组材料:蜡烛、金属匙、火柴、纸巾、玻璃块、蜡块、玻璃片、集气瓶、澄清石灰水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许多物质会发生变化,铅笔芯会发生什么变化?生:慢慢变短。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变化。

首先我们得先请它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出示蜡烛)板书课题。

2、研究物质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蜡烛,描述蜡烛,看谁描述的特点多?生自主观察。

师:谁来描述?生:半透明、滑滑的、易碎、像个蜡笔、有芯师:蜡烛切碎加热会怎样?生:变成液体。

师:我们可以做一做实验,怎么来操作呢?(师演示,讲解注意点:加热到看不到蜡块时停止加热;勺子倚着塑料盆放在纸巾上)生自主实验。

师:加热金属勺子,蜡块有什么变化?生:成为液体。

师:蜡块是什么形态的?生齐说:固体师:加热蜡烛后,形态的变化是怎样的?师板书。

师:冷却之后又变成了(固体)。

师板书。

师:从加热到冷却的过程中,蜡块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生:蜡块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师总结:像蜡烛这样,加热之后,只是形态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类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师板书。

师:当同学们点燃蜡烛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师:把金属勺子反过来看看,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呢?这种黑色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碳黑。

师:这个碳黑哪来的?原本有吗?生:没有。

是点燃蜡烛后有的。

师:就像利用金属勺子发现碳黑一样,我们还可以借助其它器材来发现。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5. 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5. 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讲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够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预测会出现什么结果?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二、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讲解:当你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涮一圈倒掉时,这时烧杯壁就附着一层石灰水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青岛版(六年制)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教师姓名李志信学生年级六年级科目科学课型实验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标分析1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化学变化。

并能辨别身边看到的各种变化属于哪类变化。

学情分析蜡烛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带来的蜡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创新活动的基本思路。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蜡烛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教学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描述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叫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5蜡烛的变化)二、探究蜡烛的变化(一)观察蜡烛1、谈话: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青岛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word教案圣水峪小学陈勇【教学目标】●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认识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一类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情愿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查找证据判定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预备】●蜡烛,酒精灯,火柴,小刀,醋,碱,烧杯,蒸发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好,尽管我和大伙儿初次见面,但大伙儿的友好与热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大伙儿喜爱魔术表演,因此我甘愿为大伙儿献丑,特奉上一个小小的魔术,大伙儿喜爱吗?生:。

师:看老师表演魔术,注意认真观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两瓶溶剂)这两个细口瓶里装的差不多上无色液体,我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看如何样了? 生:师:喜爱看吗?想不想让它变回去?生:想。

师:连续演示生:哇师:奇异吗?好玩吧!事实上大千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风雨交加、草木生长、生米煮熟饭、平地起高楼,沧海成桑田,海枯石会烂……这些差不多上变化,但是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隐秘呢?我们这节课将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物质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探究研究1、猜想实验现象师:蜡烛是大伙儿专门熟悉的事物?同学们能不能谈谈你对蜡烛有哪些了解?生1:蜡烛能发光,能发热,在黑暗里能照明。

生2:在火上烤能变成蜡油。

生3:点燃还能冒烟。

师:同学们明白得真多。

那么蜡烛在什么情形下会发生这些变化呢?生1:蜡烛点燃会发光、发热、生2:蜡烛加热会变成蜡油。

师:蜡烛还有一个性能,比如说,这根蜡烛要几个同学来用,我能够如何办呢?生:掰成几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也确实是说我能够用刀把蜡烛切割成几段来研究。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

在那个试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生1:注意安全,不要让火烧着。

青岛版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青岛版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5、蜡烛的变化【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养成认真观察,并作实验记录的习惯。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蜡烛、火柴、图片资料和视频制作成的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蜡烛两根、火柴、镊子、蒸发皿、干玻璃片或铁片、盐、橡皮泥、纸、面粉、一次性筷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刘谦玩魔术靠的是手快,老师的魔术靠的是科学,现在给你们露一手,想看吗?教师出示滤纸,折成花瓣,用试管滴几滴在白花上,花瓣的颜色会不会变?学生观察:不变。

出示紫甘蓝溶液,滴几滴到白花上,猜猜看花的颜色会变吗?要变,是什么颜色?(花变成绿色。

)激疑: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提出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

2、揭示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蜡烛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蜡烛的变化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小组探究蜡烛变化的实验方案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材料?学生自由回答:蜡烛两根、火柴、镊子、蒸发皿、干玻璃片或铁片、小刀、锤。

引导:根据这些材料,你准备怎样进行探究实验?请分组讨论设计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方法:用小刀切割蜡烛、用锤砸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熔化蜡烛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想法真多,谁能说说在要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使用刀、火时要注意安全。

(2)小组分工要明确,注意互相配合。

(3)待加热蜡烛完全融化后立即熄灭点燃的蜡烛,将实验器材轻轻的放在桌面上。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六年制)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出示蜡烛问:蜡烛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关于蜡烛的变化,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2、猜想假设(对蜡烛进行这些操作之后,蜡烛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内进行。
问:你想在课堂上怎样给同学们呈现这些变化?说说你的方法。
3、制定方案
小组内进行。
问:如果采用刚才你们提的方法,蜡烛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4.、实施探究
(1)强调:在探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每组发一份实验记录单
探究蜡烛变化实验记录单
名称
实验方法
现象
蜡烛
点燃
加热
。。。。。。
老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
(1)问: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加热蜡烛的变化?
师:回答的很细致。
板书:物质发生形态变化。
(2)问:点燃蜡烛有什么变化?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发现?
2、能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4.物质.认识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蜡烛、火柴、小刀、镊子、白糖、橡皮泥、实验记录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
备课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蜡烛的变化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蜡烛的变化

5.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蜡烛的变化》课标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主要通过围绕蜡烛的系列研究,发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我设计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大量证据,归纳物质变化的类型,得出结论,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实验探究,通过切割蜡烛,熔化蜡烛和点燃蜡烛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第二部分是交流讨论,辨析判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一类型;第三部分自由活动,以“面塑或泥塑”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在课后自由设计、制作。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蜡烛三态变化中的液态和固态有一定常识的积累,对燃烧现象比较常见,但燃烧后形成的物质只有感性认识。

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较之前有较大变化,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更为细心,使其养成较好实验习惯。

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评价任务1.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知探究活动一:研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 蜡烛的变化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蜡烛的变化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表格式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性质和变化特点。

2.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的变化,并能够用表格形式记录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蜡烛的变化特点。

2. 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化学性质。

2. 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剪刀、透明胶带、滴管、实验记录表。

2.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蜡烛有什么了解?蜡烛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探究蜡烛的性质(15分钟)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和熄灭后的现象。

2. 数据记录:学生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三、观察蜡烛的燃烧(15分钟)1. 实验操作:学生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2. 数据记录:学生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蜡烛燃烧的过程和现象。

四、探究蜡烛的熄灭(15分钟)1. 实验操作:学生用剪刀剪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

2. 数据记录:学生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记录,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蜡烛的其他变化特点。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蜡烛进行观察,记录其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的变化,学生能够了解蜡烛的基本性质和变化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记录,引导学生反思和改进。

六、实验探究:蜡烛的熔化(15分钟)1. 实验准备:每组学生准备一支蜡烛和一个烧杯,烧杯中放入少量水。

2. 实验操作:学生将蜡烛放在烧杯旁边,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的过程。

3. 数据记录:学生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蜡烛熔化的时间和现象。

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精品案例(科学六上)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第16课《蜡烛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一课。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变化,第二部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化。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变化知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物质的变化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停电时家家户户都点燃蜡烛照明,用面团做馒头,折纸,用木棍取暖、做饭,捏泥人等。

因此,学生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经验。

这是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现象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物质变化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认识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能力目标1.能对物质变化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并亲历探究加热、切割、燃烧蜡烛发生变化的实验过程;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3.会查阅书刊和网络等其他信息源。

小学科学_《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蜡烛三态变化中的液态和固态有一定常识的积累,对燃烧比较理解,但燃烧后形成的物质只有感性认识。

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较前有较大变化。

动手能力也有较比提高。

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更为细心,使其养成良好规范的实验习惯。

效果分析《蜡烛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没有丝毫做戏的成分,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

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当然,本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个实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教材分析教材位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教材特点:本课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物体——蜡烛为例,从问题入手,加热蜡烛,燃烧蜡烛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为基础,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

从学生方面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究、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去。

评测练习1.举出几个生活中物质两种变化的例子?2.白醋泡鸡蛋实验,72个小时后有什么现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实验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切割、受热、燃烧蜡烛的试验中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描述,从蜡烛变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体验到尊重证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切割、受热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

【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蜡烛、酒精灯、火柴、小刀、三脚架、石棉网、烧杯、蒸发皿。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1.上课前大家先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看完视频说说你的感受2.教师提问: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今天我们通过蜡烛的变化来研究物质变化的性质。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自主探究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提问:蜡烛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来研究呢?师生互动,开始观察1.制定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1)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蜡烛发生变化呢?(2)师生互动,板书方法:切割、受热、燃烧(3)教师提问: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呢?要进行研究我们就需要工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实物展示出示(小刀、火柴、蒸发皿、蜡烛等)(4)教师提问:要使蜡烛发生以上的变化,我们能用到哪些工具呢?(学生组装演示)(5)教师追问: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谁来说说?生交流。

(6)教师小结注意事项:a.酒精灯要放在水平桌面上b.使用酒精灯要小心c.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要用灯帽盖灭d.蒸发皿用夹子取下e.边观察边记录f.合理安排试验顺序。

(7)学生自主探究(8)教师谈话:各组整理实验工具,组长交回。

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的变化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及时的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完成实验,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及时记录的学习习惯,也达到了使学生初步认识蜡烛变化的教学目的。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2、讨论使蜡烛发生变化的方法
同学们描述的都是蜡烛的静态的特点。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使蜡烛变化的方法。
3、猜测发生的现象
学生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动手实验
各小组根据讨论的实验方法开始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单。
(生开始实验。师参与其中,为学生当好参谋和助手。)
5、汇报实验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会从周围的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
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蜡烛的变化)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1、观察蜡烛,描述蜡烛的特点
蜡烛是我们用过的东西,那么谁来说一说蜡烛的样子?
(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蜡烛加以描述)
九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
科学
备课教师:贾明秀
课题:蜡烛的变化
课型:新授
教材内容
解读
本节课选取学生十分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物质变化的对象。课本按照“问题一实验一思考一结论一应用”的思路编写,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魔术导入。第二部分:实验探究。第三部分:应用练习。第四部分:拓展练习。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组同学随时准备补充,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问。
6、物质的变化分类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魔术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师演示:试纸变色。

)师: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举起手中的粉笔,)比如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板书:我爱祖国,我爱海阳)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生答)师: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写过“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也是描述我们身边的一个物体的变化。

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生答)(师点击课件)对!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蜡烛,来研究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点击课件,板书课题:16 蜡烛的变化)二、探究蜡烛的变化师: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生:用刀切断。

生:点燃。

生:放在火上烤化。

……师: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你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实验?小组商量一下。

(生小组讨论)生:用小刀把蜡烛切断。

生: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中,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在酒精灯上加热。

生: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生:以前我的手被火熏黑过,现在想看看怎么回事。

生:用试管夹夹住蜡烛,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

……[让学生充分考虑,使实验过程更趋科学,避免缺乏思考的“动手”。

] 师: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实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答略)师:对!请看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提示》。

(课件显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师:开始实验吧!(生开始实验。

师参与其中一组,为学生当好参谋和助手。

)师:探究好了吗?没填好实验记录单的小组赶快填好记录单。

做完实验的小组把实验材料放好。

好,现在就同学们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同学们认真倾听,同组同学随时准备补充,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问。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二单元《5. 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二单元《5. 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征。

2.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

4.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
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探究加热与点燃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并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加热和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物质变化规律的认识、掌握,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更好的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热蜡烛和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难点:两种变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物加热蜡烛形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质


化点燃蜡烛生成新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玻璃片,大烧杯,小铁盒,小刀。

自选材料:石灰水,吸管,醋,食用碱,食盐,鸡蛋,彩纸,橡皮泥,水。

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师演示:示意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魔术表演成功,生惊呼。

)师:给点掌声吧!(生鼓掌)谢谢!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这种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师: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举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板:蜡烛的)二、探究蜡烛的变化师: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生:用刀切断。

生:点燃。

生:放在火上烤化。

……师: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你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实验?小组商量一下。

(生小组讨论)生:用小刀把蜡烛切断。

生: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中,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在酒精灯上加热。

生: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生:以前我的手被火熏黑过,现在想看看怎么回事。

生:用试管夹夹住蜡烛,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

……[让学生充分考虑,使实验过程更趋科学,避免缺乏思考的“动手”。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大烧杯,可以用它来干什么?(生不知道。

)师:看来大家没想好怎么用它。

没关系,等实验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怎样用它。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实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答略)师:对!请看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提示》。

(课件显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师:开始实验吧!(生开始实验。

师参与其中一组,为学生当好参谋和助手。

提示该组学生,把大烧杯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大烧杯内壁有什么。

)师:探究好了吗?没填好实验记录单的小组赶快填好记录单。

做完实验的小组把实验材料放好。

好,现在就同学们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同学们认真倾听,同组同学随时准备补充,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问。

生:这是我们的实验记录单。

我们用切割的方法,使蜡烛变成许多小碎块。

我们又把蜡烛碎块放进小铁盒里,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蜡烛熔化了,变成了蜡油,成液体的了。

点燃蜡烛后,蜡烛火焰上方的玻璃片上有黑灰。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蜡烛加热后变成了蜡油,蜡油冷却后呢?生:又变成了固体的蜡烛。

师:哦,我明白了!蜡烛变成的蜡油并不是一种新的物质,是不是?生:对!是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师:谢谢你!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展示?生:我们小组的实验和他们差不多。

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把大烧杯倒扣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我们发现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

师:观察的真仔细。

(其他学生很好奇)还有哪个组也这样做过?那我们赶快用这样的方法试试,看是不是也出现这样的结果。

(生实验)生:真是这样的,有小水点。

生:我用手摸到了,是水。

怎么一会儿就没有了呢?生:烤干了呗!师:还有问题吗?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蜡烛燃烧产生了烟和水,它们是不是像蜡油一样,还会变成蜡烛?生:不会。

师:那么烟和水就是燃烧产生的新物质,对不对?还有要展示的吗?[师有意说出“产生新物质”、“形态改变”等,为学生归纳提供指向。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让蜡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如果我们现在把蜡烛的变化分类,你会吗?生:(面露难色)师:没关系。

我们继续探究,一定会发现物质变化的这个秘密。

三、探究其他物体的变化(课件显示:我们继续探究向石灰水里吹气往碱中倒醋捏橡皮泥把食盐放进水中折叠纸玩具把鸡蛋放进醋中)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石灰水、醋、鸡蛋、食盐、食用碱等,还有橡皮泥和彩纸。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6个实验全部都做。

每组只能选2个实验进行探究。

现在小组成员凑在一起,赶快做出决定。

(生小组商量)生:(答略)师:小组长带领一名助手下来领取实验材料。

其他同学先猜测一下,你们要做的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小组长和小助手取材料,小组实验,师参与一组)[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发挥其能动性。

这些实验相对简单,效果明显,更能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现在来展示成果。

生:我们做了“把鸡蛋放进醋中”的实验。

把鸡蛋放进醋中后,鸡蛋壳上出现了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的气泡。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哪个小组也做了这个实验?有没有不同的实验现象?请没做这个实验的小组看看其他小组的“醋中的鸡蛋”。

(师点击课件“把鸡蛋放进醋中”,出现文字“产生气泡”。

)生:我们小组做了“向石灰水里吹气”。

我们发现石灰水原来是清的,现在变浑了。

师:为什么会变浑,你们仔细看过吗?(生急忙观察)生:石灰水里有白色的物质。

师:(举起该组的石灰水)我们大家来看看,石灰水里确实有白色的物质,它们使石灰水变浑了。

(师点击课件“向石灰水里吹气”,出现文字“产生白色物质”。

)生:我们做了“折纸玩具”。

(展示纸飞机)师:这是你们的“航天飞机”吧。

看来你们挺喜欢航空科学的。

你们的实验中,有没有像他们那样出现新的物质?生:没有。

只是纸的形状变了。

(师点击课件“折纸玩具”,出现文字“形状发生变化”。

)生:我们组做了“把食盐放进水中”。

我们发现把食盐放进水中后,轻轻搅拌,食盐不见了。

师:食盐哪儿去了?生:分散到水里去了。

师:这个实验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生:(不敢肯定)没有吧。

生:(肯定地)没有!食盐变的很小很小了,不是新的物质。

师:也就是说,食盐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师点击课件“把食盐放进水中”,出现文字“形态发生变化”。

)师:没有同学做“往碱中倒醋”这个实验的。

咱们一起做好不好?(师演示:取少量食用碱放进烧杯,用另一烧杯取少量醋。

把烧杯里的醋倒进碱中,出现大量泡沫)师:有什么现象?生:出现气泡!(师点击课件“往碱中倒醋”,出现文字“产生气泡”。

)师:(出示橡皮泥作品)看,这是什么?生:蜗牛和豆角。

师:看来老师捏得还挺像的!橡皮泥捏成蜗牛和豆角,有新物质产生吗?生:没有!师:只是——生:形状发生了变化。

(师点击课件“捏橡皮泥”,出现文字“形状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齐心协力,把6个实验都完成了。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现在让你把物质的变化分类,你会吗?(生思考,有生举手。

)师:如果你想好了,悄悄告诉你同组的同学,不要让其他组同学听见了。

(小组同学小声交流)师:谁最先交流。

生:我觉得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如“向石灰水里吹气”、“往碱中倒醋”、“把鸡蛋放进醋中”,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把食盐放进水中”、“捏橡皮泥”、“折叠纸玩具”。

生: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一类是形态的变化。

师:(总结板书)物质的变化,一类是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

蜡烛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都是什么变化呢?生:点燃蜡烛,产生了烟和水这两种新物质,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切割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的变化。

生:加热蜡烛,让蜡烛熔化,也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变化。

师:老师刚上课的时候表演的魔术,也是物质的变化。

(魔术揭秘略)四、生活拓展师: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他们都是什么变化呢?生:水变成冰和冰化成水都是形态的改变。

生:不对吧。

生:你看蜡烛加热变成蜡油,蜡油冷却后又变成蜡烛,不和水变成冰、冰变成水一样吗?生:煤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举起玻璃片)玻璃碎了是形态的变化。

师:真不错!请看大屏幕:把木材加工制作成木家具,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生: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师:继续看:把小麦加工成面粉,这是什么变化?生: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师: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吗?(部分生答是,但不敢肯定)生:是形态的改变。

师:(举起粉笔)请大家看,如果把这段粉笔磨成粉笔面,粉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变化?生:形态的改变师:那么把小麦加工成面粉,是——生:形态的改变。

师:继续看。

把面粉加工成馒头,这是什么变化?生: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是改变形态的变化。

师:有不同的意见。

谁能来说说理由?(无人举手)师:这个问题真把我们难住了。

看来,物质的变化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或老师等方式,继续探究“把面粉加工成馒头”是什么变化,好不好?[课虽结束,但探究并未结束。

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探究热情不减,并为后续探究提供方向。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谢谢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