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
雷达光电智能协同探测技术研究
雷达光电智能协同探测技术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探测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安防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雷达光电智能协同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探测手段,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雷达探测技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获取目标的信息,具有作用距离远、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影响等优点。
然而,雷达在分辨率和目标识别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光电探测技术,如可见光、红外等,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更精确的目标特征信息,但易受天气和光照条件的制约,作用距离相对较短。
为了充分发挥雷达和光电探测技术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雷达光电智能协同探测技术应运而生。
这种协同探测并非简单的组合,而是通过智能算法和优化的系统架构,实现两种技术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
在雷达光电智能协同探测系统中,关键的技术之一是信息融合。
这需要对来自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的大量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处理和整合。
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可以将雷达获取的目标位置、速度等信息与光电传感器获取的目标外形、纹理等特征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目标态势感知。
智能决策算法也是协同探测中的核心技术。
它能够根据融合后的信息,实时地对探测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
例如,在复杂的环境中,当雷达受到干扰或光电传感器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时,智能决策算法能够自动切换主要的探测手段,或者调整传感器的工作参数,以保证探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此外,为了实现高效的协同探测,还需要解决系统同步和校准的问题。
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的工作频率、采样时间等参数存在差异,必须通过精确的同步和校准技术,确保获取的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致性,从而为后续的信息融合和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雷达光电智能协同探测技术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在军事领域,它可以用于战场监视、目标跟踪和精确打击。
通过协同探测,能够更早地发现敌方目标,更准确地识别目标类型和威胁程度,为作战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航空航天领域,该技术有助于飞行器的导航、避障和空中交通管理。
雷达探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雷达探测的区域监控系统目录1概述22安全防护系统的目前面临的问题33区域监控系统总体方案43.1方案概述43.2系统特点4基于雷达探测,实现全局可靠监视4采用虚拟围界,实现警戒区的灵活配置4利用跟踪探测,实现突发情况后期处置4无视环境影响,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工作4长焦距探测器,确保对远距离目标的识别5光雷配合联动,实现发现即看到5目标跟踪处理,实现对目标的持续观测5智能分析处理,实现无人值守5架设方便简单,实现最小工程量安装5质量性能可靠,基本实现免维护使用53.3单点监控系统概述6单点监控系统组成6单点监控系统工作流程概述6主要功能7单点监控系统主要设备介绍73.4组网监控系统概述10组网监控系统组成10组网监控系统工作流程概述10组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介绍11监控中心及分中心主要功能124附件144.1各型号地面监视雷达主要技术指标144.2各型号光电探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7注:公司配有多种可见光探测器和红外热像仪,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备。
19基于雷达探测的区域监控系统1 概述随着社会发展,安防工作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工作,传统的安防设备一般以视频监控为主,特别是边防监控、要害地域外围监控基本上还是以人工巡逻、望远镜等传统方式。
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视频监控可以很好的解读监控问题,但是当出现雨、雪、雾以及黑夜时,视频很难很好的工作,特别是当需要监控的距离较远,例如1Km以上时,视频监控设备需要很多部,并且野外工作组网困难,也存在也易受到破坏,供电、通信线缆铺设施工量大,使用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方案中地面监测雷达,即多普勒雷达,其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
其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
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
工程光电探测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光电探测系统设计方案一、背景及意义光电探测系统是一种集光学、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系统,能够利用光电传感器对目标物体进行检测、识别、跟踪等操作。
在工程、军事、医疗、安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电探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以一种针对军事领域的光电探测系统为例,介绍其设计方案。
二、需求分析1. 任务需求:该光电探测系统主要用于探测和跟踪飞行器、地面目标、水下目标等,能够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姿态等信息。
2. 工作环境:系统将在多种复杂环境下工作,包括昼夜光照变化、恶劣气候条件、高速移动目标等。
3. 精度要求: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识别和跟踪需具备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军事需求的作战指挥要求。
三、系统结构设计1. 组成模块:光电探测系统主要由光学模块、电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模块组成。
2. 功能描述:光学模块负责捕捉目标的光信号,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电子模块负责信号放大、滤波、数字化处理;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定位计算;控制模块负责系统的运行控制和指令传输。
四、技术实现方案1. 光学模块:选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光学传感器,采用光学滤波、聚焦、变倍等技术,以获得清晰、准确的目标图像。
2. 电子模块:采用低噪声、高增益的放大器、滤波器等元件,保证光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3. 数据处理模块: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如边缘检测、目标识别、运动跟踪等技术,对捕捉到的光学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
4. 控制模块: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实现对光学模块、电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的无缝控制和协同工作。
五、系统性能指标1. 光学性能:分辨率≥30lp/mm,灵敏度≥0.1Lux,变焦范围≥20倍。
2. 电子性能:信噪比≥60dB,增益范围±20dB,输出动态范围≥5V。
3. 数据处理性能:目标识别准确率≥95%,跟踪误差≤1像素,处理帧率≥30fps。
光电跟踪 雷达 联动 标准
光电跟踪雷达联动标准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标准1.引言光电跟踪和雷达联动是现代军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电和雷达技术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目标的高效、精准跟踪和监视。
本文将从光电跟踪和雷达联动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2.光电跟踪光电跟踪是指利用光电技术对目标进行跟踪和监视的过程。
光电系统通常包括红外相机、激光测距仪、光电监视器等设备,能够在白天和夜晚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跟踪。
光电跟踪系统的发展,为军事监视和侦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安防监控、航空航天等领域。
3.雷达技术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的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能力。
雷达系统包括天线、发射器、接收器等部件,能够对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进行精确测量,并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监视。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4.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光电跟踪和雷达联动是当前军事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
光电技术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具有优势,而雷达技术则具有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监视的能力。
通过光电和雷达的联动,可以弥补各自技术的不足,实现对目标的全天候、全天时跟踪和监视。
这种联动技术在现代作战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5.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标准在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中,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技术标准的统一下,不同型号的光电系统和雷达系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目前,我国在光电和雷达领域都有一系列的标准,但在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加强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标准的研究,对于我国军事技术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个人观点和总结我认为,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技术是未来军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技术的联合和整合,可以提高军事监视和作战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才能实现各种系统的互操作和互联,提高整体性能。
浅谈自动驾驶三大核心传感器技术
浅谈自动驾驶三大核心传感器技术据麦姆斯咨询介绍,汽车市场对视觉、雷达和LiDAR(激光雷达)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因为这些传感器能够实现先进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无人驾驶功能,不仅如此,汽车制造商还对传感器供应商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新要求。
LiDAR、雷达以及图像传感器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支柱,图片引自《汽车MEMS和传感器市场及技术趋势-2017版》汽车市场对供应商的要求一直很高。
OEM厂商为了实现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希望相关传感器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尺寸能够更小、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
通常,ADAS包括多种安全功能,例如自动紧急制动、车道监测以及障碍物警示等。
雷达,是一种障碍物探测技术,用于汽车盲点探测及其它安全功能。
“近年来,雷达模组的尺寸获得了大幅缩小,其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NXP(恩智浦)产品线经理Thomas Wilson说,“市场对雷达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尺寸要求不断缩小,因此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汽车中应用的雷达模组是相对比较笨拙的系统,包含了多个基于不同工艺的芯片。
因此,为了追求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成本,Infineon(英飞凌)、NXP(恩智浦)、Renesas (瑞萨)以及TI(德州仪器)正在开发在同一个器件上整合多个元件的集成雷达芯片组。
尽管这些雷达芯片组可以针对多种不同的ADAS应用,但是,它们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趋势。
IC制造商将不再采用多种不同的工艺来制造各种芯片,而是采用45nm和28nm的标准CMOS工艺来集成雷达器件。
当然,其它可选工艺还包括22nm体硅工艺和FD-SOI(全耗尽型绝缘硅)工艺。
实现ADAS和自动驾驶的另一种核心技术,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利用脉冲激光来测量目标距离的技术,也正从笨重的机械旋转扫描系统,向集成更多元件、尺寸更小的固态单元发展,以降低高昂的制造成本。
雷达业界正在开发下一代高分辨率雷达,以期替代昂贵的LiDAR,不过,LiDAR开发商也并没有闲着。
使用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探测的步骤和原理
使用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探测的步骤和原理相控阵雷达是一种基于相控技术的雷达系统,它能够实现多波束的发射和接收,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和多目标探测等特点。
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使用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探测的步骤和原理。
一、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相控阵雷达由许多天线组成,这些天线被组织成一个二维或三维阵列。
每个天线都可以独立进行发射和接收信号。
通过控制相位差,可以实现波束的相应调控。
相控阵雷达主要通过以下原理实现目标探测:1. 多波束形成: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形成多个波束,每个波束可以独立指向不同的方向。
通过调整每个波束的发射相位差,可以实现对不同方向的目标同时探测。
2. 自适应波束形成:相控阵雷达可以根据环境和目标的变化,实时调整波束形成参数,提高雷达的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抑制多径效应和杂波干扰,提高探测的信噪比。
3. 高精度测角: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相控阵的几何结构,实现高精度的目标测角。
通过测量每个波束的相位差,可以计算出目标相对于雷达的方位和俯仰角。
4. 捷联测量: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多波束的测量结果,实现对目标位置的捷联测量。
通过将多个波束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可以提高目标位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相控阵雷达目标探测的步骤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探测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发射信号:相控阵雷达首先需要发射一组电磁波信号。
这些信号会经过射频与微波电路的处理,形成合适的脉冲信号。
2. 波束形成:发射的信号进入相控阵雷达的阵列天线,通过调控每个天线的发射相位和幅度,形成多个波束。
每个波束可以独立指向不同的方向。
3. 目标回波接收:当发射的信号遇到目标时,会被目标反射回来,形成回波。
相控阵雷达的阵列天线接收并采集回波信号,并将其传送到接收机。
4. 信号处理:接收机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混频等处理。
然后,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抑制干扰信号和杂波,提取目标信号。
高层建筑物激光雷达监测系统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物激光雷达监测系统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高层建筑的数量快速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激光雷达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建筑物激光雷达监测系统的施工方案。
二、方案原理高层建筑物激光雷达监测系统主要通过激光束在建筑物表面形成网格,并利用激光测距仪实时获取建筑物表面的形变信息。
通过与事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位移变化、松动或倾斜等异常情况。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结构变形趋势的预测,为高层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三、系统组成高层建筑物激光雷达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激光发射器:负责发射激光束,将建筑物表面形成规则的网格。
2. 激光测距仪:通过测量激光束与建筑物表面的反射距离,获取建筑物形变信息。
3.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接收和处理激光雷达系统获取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结构变形信息。
4. 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结构变形趋势的预测。
5. 报警系统:当发现建筑物出现异常变形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
四、施工流程高层建筑物激光雷达监测系统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规划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监测要求,确定激光雷达监测系统的布置方案和参数设置。
2. 安装设备:按照设计方案,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激光发射器、激光测距仪和数据采集设备,并进行相关的连接和调试工作。
3. 配置软件: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配置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并校准监测系统的基准值。
4. 系统测试:对安装完毕的激光雷达监测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测量建筑物的形变信息。
5. 系统调试: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监测效果和准确度。
6. 运行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结构变形风险,并进行预警和维护工作。
雷达目标检测原理
雷达目标检测原理
雷达目标检测是雷达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雷达发射信号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然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一、雷达目标检测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发射信号:雷达系统通过发射天线向目标方向发射一定频率和功率的电磁波信号。
2、接收反射信号:当电磁波遇到目标后,会反射回来,雷达系统通过接收天线接收这些反射回来的信号。
3、处理信号:雷达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放大、滤波、数字化等操作,以便进一步分析。
4、信号分析:通过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出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匹配滤波器等。
5、目标检测: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目标,如果存在目标,则进一步确定其位置、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二、雷达目标检测的原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雷达系统的精度和灵敏度与发射信号的频率、功率和处理算法有关。
2、雷达系统容易受到干扰和杂波的影响,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
3、雷达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对目标的准确
检测。
4、雷达系统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可以进行灵活的配置和优化。
总之,雷达目标检测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低慢小”目标的光电与雷达复合探测跟踪方法
“低慢小”目标的光电与雷达复合探测跟踪方法摘要:光电跟踪系统的研究多偏于对图像检测算法的提升,奚玉鼎提出一种快速搜索控制“低慢小”目标的光电系统,该系统利用相机采集图像,经过图像处理检测算法实现“低慢小”目标的搜索探测。
通过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的有效融合来检测“低慢小”,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信息熵和加权平均的ROI提取模块,减少背景信息的干扰;其次,利用局部SuBSENSE方法进行局部背景建模,完成“低慢小”目标的精确检测。
以上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目标检测跟踪研究,重点多偏于算法提升,较少涉及搜索跟踪切换关键环节。
雷达系统和光电系统各有优缺点,对于一套完整的“低慢小”探测跟踪系统,雷达主要负责目标探测,其探测距离和探测范围指标均优于光电系统。
而从目标定位精度上来说,雷达系统的精度在度级,而光电系统的精度在微弧度级。
雷达有近距离盲区,无法对近距离目标进行探测,此时光电跟踪系统可以弥补雷达探测盲区。
雷达仅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移动速度信息,SAR成像周期较长,而光电系统能够实时获得目标的可视化图像和视频信息,同时光电系统跟踪时可利用雷达探测的目标距离信息进行焦距调节。
单台雷达对目标的位置测量,其距离与角度上的系统偏差对于所有的目标都相同,所以对跟踪系统的性能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低慢小”目标的雷达与光电复合探测跟踪方法。
关键词:低慢小;脉冲多普勒雷达;光电;数据配准;扩展卡尔曼引言“低慢小”目标是指较低空域飞行,较慢飞行速度,且外形特性小(不易被发现)的飞行器与悬空物。
常见的“低慢小”目标有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轻型飞机,热气球等。
由于“低慢小”目标体积小,机动性强,具有一定载弹能力,很容易对机场,油田等有关国防、民生的重要的设施构成威胁,所以对“低慢小”目标进行全天时,全天候探测与防范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基于雷达的“低慢小”目标探测研究通常是基于检测算法的提升进而检测能力,针对强杂波环境下的小目标被杂波淹没的情况,利用小波变换和主成分分解可以实现雷达小目标信号与杂波信号的分离,从而达到杂波抑制和小目标检测的目的。
雷达的工程设计方案
雷达的工程设计方案一、引言雷达技术是现代通信和导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雷达主要用于探测、跟踪和识别远距离目标,其应用领域涵盖军事、民用航空、气象预报、海上监测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系统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雷达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技术规格、主要构成部分、测试方法等内容,以期为雷达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系统架构本雷达系统采用主动相控阵雷达技术,其主要架构如下图所示。
整个系统由天线、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等部分组成。
天线部分由一系列大功率、窄波束宽的阵列组成,用于进行波束的形成和指向。
发射模块通过功放将高频信号发射到天线上,形成射频波束;接收模块接收回波信号,并通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增益,最终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滤波、目标提取等操作,最终输出目标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管理整个系统的工作,并对天线进行指向。
整个系统的构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功能,可应用于航空、军事等领域。
三、技术规格1. 工作频率:X波段,频率范围为8-12GHz;2. 探测距离:距离分辨率为10m,最大探测距离为200km;3. 波束特性:阵列天线可实现高精度波束形成和指向,波束宽度小于1度;4. 高功率发射:发射功率达到100kW,确保长距离目标的检测和跟踪;5. 高灵敏度接收: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为-150dBm,能够接收微弱的目标回波信号;6. 数据处理能力:采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能够实现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
以上技术规格能够满足雷达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工作需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抗干扰和抗干涉能力。
四、主要构成部分与技术特点1. 天线部分:天线采用主动相控阵技术,能够实现非常快速和精确的波束形成和指向,同时也具备多波束能力,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
2. 发射模块:发射模块采用高功率双向功放技术,能够输出高功率和稳定的射频信号,确保长距离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分解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分解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一、系统概述根据监控需求:岸基对海3~10公里范围内主要大小批量目标;主动雷达光电探测和识别;多目标闯入和离去自动报警智能职守;系统接入指挥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目标海图显示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发现可疑目标、跟踪锁定侵入目标、根据设定条件进行驱散、同时自动生成事件报告记录,可以实现事故发生后的事件追溯,协助事故调查。
1. 项目建设主要目的, 为监控区域安全提供综合性的早期预警信息;, 通过综合化监测提高处置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2. 基本需求分析:需配置全自动、全量程具备远距离小目标智能雷达探测监视和光电识别系统,系统具备多目标自动持续稳定跟踪、多种智能报警功能、支持雷达视频实时存储、支持留查取证的雷达视频联动回放功能等;同时后期系统需具备根据用户需求的功能完善二次开发能力。
同时支持后续相关功能、扩点组网应用需求。
根据需求和建设主要目的,选型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拥有相关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二次技术深化开发的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2010年国内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65,致力于航海智能化与海洋防务/信息化的国内唯一上市企业)的智能监视雷达光电系统。
该系统在国内外有众多海事相关成熟应用案例,熟悉国内海事、海监、海警、渔政公务执法及救捞业务需求特点等。
同时,该系统近期成功中标国内近年来相关领域多套(20套)雷达光电组网项目,充分说明该系统的技术领先及成熟应用的市场广泛接受度。
3.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特点, 全天候、全覆盖、全自动的立体化监控。
该系统具备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能力,确保对探测范围内雷达信息源、光电、AIS、GPS等设备信号源进行有机的融合和整合。
, 系统具备了预警、报警、实时录取回放的综合功能。
任何目标物进入雷达视距时,系统即开始进行监测。
目标物触碰警报规则后,指挥室获得报警信号,同时联动设备综合光电锁定警报目标,以便驱离。
天气雷达系统设计施工方案
天气雷达系统设计施工方案1. 引言天气雷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设备,通过探测雷达向地球大气中发送无线电波并接收回波信号来实现。
天气雷达系统设计施工方案是为了满足气象监测需求以及提高气象预报能力而制定的,本文将对天气雷达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详细介绍。
2. 系统概述天气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天气雷达主机: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和图像生成。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主机进行处理。
•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将雷达数据传输到气象预报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用于对接收到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生成相关的气象产品。
3. 设计方案3.1 天气雷达主机设计天气雷达主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生成。
主机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高性能的信号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即时获取到的雷达数据。
•稳定可靠的工作能力,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
•灵活多样的数据输出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3.2 天线设计天线是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的装置,其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能够工作在多种天气条件下,如雨、雪、雾等。
•具备较高的增益和方向性,以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
•耐久、稳定的结构设计,能够经受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
3.3 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数据传输系统主要用于将雷达数据传输到气象预报中心,以便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
设计要求如下:•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无线或卫星传输等。
•数据传输速度较高,能够满足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的需求。
•数据传输安全性较高,采用加密等手段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主要用于对接收到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生成相关的气象产品。
设计要求如下:•快速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提取有价值的气象信息。
光电跟踪系统的精密跟踪定位控制技术
CATALOGUE目录•引言•光电跟踪系统概述•精密跟踪定位控制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跟踪定位技术•基于红外成像的自动跟踪定位技术•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跟踪定位技术•总结与展望研究背景与意义光电跟踪系统在军事、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精密跟踪定位技术是光电跟踪系统实现其功能的关键所在。
研究光电跟踪系统的精密跟踪定位控制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学者针对光电跟踪系统的精密跟踪定位控制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提高系统精度、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跟踪系统的精密跟踪定位控制技术将逐渐向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基于光学原理测量光路长度光电跟踪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工作过程光电跟踪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跟踪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光电跟踪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理论概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常用控制器及其控制算法23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其控制算法基于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基本控制环节。
PID控制器及其控制算法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控制算法,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系统。
模糊控制器及其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器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控制算法,具有自学习、自组织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神经网络控制器及其控制算法03混合控制策略精密跟踪定位控制策略01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02基于学习的控制策略图像处理技术概述图像处理技术的定义01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02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03系统需求分析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跟踪定位系统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分析实验设置为了验证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跟踪定位系统的性能和精度,实验采用了实际场景中的视频数据进行测试。
实验中,系统对视频中的目标进行了自动检测和跟踪。
智能雷达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雷达安防系统组成
壹云科技 共建智能安防新世界
C1 安防雷达
D1 云台灯
E1 摄像机 RJ45转光口
C1 安防雷达
D1 云台灯
E1 摄像机 RJ45转光口
C1 安防雷达
D1 云台灯
E1 摄像机 RJ45转光口
C1 安防雷达
D1 云台灯
E1 摄像机 RJ45转光口
IP网络
光纤 视频存储管理平台
光口转RJ45 LAN云端
更精准
精准识别入侵目标 的距离、速度、方 位及形状或人物
入侵防范
确定入侵目标后系 统根据云端数据进 行拒止、警报等防 范手段
周界安防技术的现状及缺陷
壹云科技 共建智能安防新世界
闭路电视
无法主动定位入侵点 侦测范围小,受天气
光线影响大 报警算法可靠性低 无法做到实施侦测通
常是事后调取录像
2014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智慧城市 成为亮点,平安城市掀起热潮。
新的安防技术融合雷达安防系统形成新技术、新趋势!
安防技术新趋势
壹云科技 共建智能安防新世界
更主动
自动识别入侵目标 并且根据入侵目标 危险等级,主动报 警或拒止
更智能
一旦确定入侵目标 随即定位、识别、 追踪探测、警报、 防护、拒止。
ONE CLOUD
山东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壹云智能安防雷达
壹云科技 共建智能安防新世界
ONE CLOUD
山东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目
C 录 ONTENT
1 公司介绍 2 主要业务 3 企业优势 4 产品介绍
企业简介
壹云科技 共建智能安防新世界
第一章 智能光电系统基础
1.光电系统概述
• 光电系统是在光学仪器的基础上,融合电子技 术、光电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发展 起来的。一般说来,它比传统的光学仪器具有 更高的精度、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更先进的显 示手段,具有新的性能特点和使用优势。例如, 它能把辐射通量中包含的目标尺寸、形状、位 置、能量等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并经过特种处 理(包括从噪声中提取信息)提取有用信息, 再予以显示和记录。
硫化铅(PbS)、锑化铟(InSb)、碲镉汞
(Hg0.8Cd0.2Te)
3. 光伏探测器件
(1)硅光电池:工作时不需要外加偏压,其短
路电流与入射光功率成线性关系,开路光电压
与入射功率成对数关系。
因此,光电池都是以电流源的形式来使用,
负载电阻越小,光电池工作越接近于短路状态,
线性就越好。
(2)光电二极管:
测量装置 执行机构 前向通道 后向通道 微 型 计 算 机 人机交互通道 数据通信通道
2.主要特点: (1)具有自动校准能力。 (2)具有处理数据能力。 (3)能自动修正测量误差。 (4)具有自适应能力。 (5)具有自检和自诊断能力。 (6)具有对外接口能力。 (7)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3 光源
但当入射光功率较大时,线性变差。它的响应时间很短,硅管
约为0.5~1.0ns。光电倍增管对窄宽度脉冲的响应很好,但在 0.8~1.1um区,雪崩光电二极管具有更好的窄脉冲探测度。
(3)光电三极管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光电三极管的输出光
电流与入射光强之间接近于线性关系。当光强
变化3~5个数量级时,光电流就将出现明显的非
1.常用图像传输系统的成像特性
1.照相摄影物镜 (1)焦距f:决定于目标在接收器上成像的大小。 对同一位置的目标而言,焦距越大,所得到的 像也越大。焦距可从几毫米到几米不等。 (2)相对孔径D/f:其大小决定了物镜的分辨率、 像面照度,并影响成像质量。相对孔径越大, 物镜的分辨率越高,像面照度越大。1/4.5~1/2 (3)视场角2ω :决定了能在接收器上成像的空间 范围。当f一定时,视场角越大,成像的尺寸也 越大。对一定尺寸的CCD器件,其像敏面尺寸 一定,f越长, 2ω 就越小。
(完整word版)相控阵雷达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第一章相控阵雷达系发射信号的设计与分析1.1 雷达工作原理雷达是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音译词,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即利用无线电波来检测目标并测定目标的位置,这也是雷达设备在最初阶段的功能。
典型的雷达系统如图1.1,它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数据处理,定时控制,显示等设备组成。
利用雷达可以获知目标的有无,目标斜距,目标角位置,目标相对速度等。
现代高分辨雷达扩展了原始雷达概念,使它具有对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和区域目标(地面等)成像和识别的能力。
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图1.1:简单脉冲雷达系统框图雷达发射机的任务是产生符合要求的雷达波形(Radar Waveform),然后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一部分反射,经接收天线和收发开关由接收机接收,对雷达回波信号做适当的处理就可以获知目标的相关信息。
假设理想点目标与雷达的相对距离为R,为了探测这个目标,雷达发射信号()s t,电磁波以光速C向四周传播,经过时间R后电磁波到达目标,照射到目标上的电磁波可写成:()R-。
s tC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一部分电磁波被目标散射,被反射的电磁波为()Rσ⋅-,其中σ为目s tC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简称RCS),反映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能力。
再经过时间R C 后,被雷达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为(2)R s t Cσ⋅-。
如果将雷达天线和目标看作一个系统,便得到如图1.2的等效,而且这是一个LTI (线性时不变)系统。
图1.2:雷达等效于LTI 系统等效LTI 系统的冲击响应可写成:1()()Mi i i h t t σδτ==-∑ (1.1)M 表示目标的个数,i σ是目标散射特性,i τ是光速在雷达与目标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2ii R cτ=(1.2) 式中,i R 为第i 个目标与雷达的相对距离。
光电跟踪 雷达 联动 标准
光电跟踪雷达联动标准
摘要:
一、光电跟踪技术简介
1.光电跟踪的定义
2.光电跟踪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雷达技术简介
1.雷达的定义
2.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
三、光电跟踪与雷达的联动
1.光电跟踪与雷达的结合意义
2.光电跟踪与雷达的联动原理
四、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的标准
1.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正文:
光电跟踪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对目标进行跟踪的技术,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等优点。
光电跟踪系统主要由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跟踪控制器等组成。
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跟踪的技术,具有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多目标处理能力强等优点。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器等组成。
光电跟踪与雷达的联动,即将光电跟踪与雷达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目标跟踪的精度和效果。
光电跟踪与雷达的结合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目标跟踪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目标跟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拓宽目标跟踪的应用领域等。
光电跟踪与雷达的联动原理是:光电跟踪系统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将跟踪数据传输给雷达系统,雷达系统根据光电跟踪数据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并将定位数据反馈给光电跟踪系统。
光电跟踪系统与雷达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对目标的协同跟踪。
在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的标准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包括《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技术规范》、《光电跟踪与雷达联动系统通用规范》等。
雷达巡检方案
雷达巡检方案简介雷达是一种通过电磁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
为了确保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需要定期进行巡检。
本文将介绍一种雷达巡检方案,以确保雷达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标1.确保雷达设备正常运行,防止故障和意外发生。
2.及时发现雷达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以便进行及时修复。
3.提高雷达的工作效率和性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巡检周期根据雷达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建议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巡检。
如果雷达设备处于恶劣环境中,巡检周期可以缩短,以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巡检内容1.外观检查:检查雷达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坏或松动。
对于有防尘、防水等特殊要求的雷达设备,需要检查其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2.电源和连接检查:检查雷达设备的电源连接是否牢固,是否有松动或腐蚀现象。
同时,检查与雷达设备相关的连接线是否正常连接,是否有断裂或老化现象。
3.软件版本检查:查看雷达设备的软件版本是否为最新版本,如有新版本可及时更新以提高设备性能和修复已知问题。
4.传感器检查:测试和校准雷达设备上的传感器,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传感器的校准和调整。
5.通信检查:测试雷达设备与周围设备或系统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如发现通信故障,需要及时排除故障原因。
6.数据分析:对雷达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如发现异常数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
7.环境检查:检查雷达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如发现环境条件异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巡检记录和处理每次巡检完成后,需要记录巡检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
记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巡检日期和时间。
2.巡检人员的姓名和职务。
3.巡检内容和发现的问题。
4.问题的处理方案和修复时间。
5.巡检结果总结和建议。
结论雷达设备是关键的探测和定位工具,巡检对于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现潜在问题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一、系统概述根据监控需求:岸基对海3~10公里范围内主要大小批量目标;主动雷达光电探测和识别;多目标闯入和离去自动报警智能职守;系统接入指挥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目标海图显示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发现可疑目标、跟踪锁定侵入目标、根据设定条件进行驱散、同时自动生成事件报告记录,可以实现事故发生后的事件追溯,协助事故调查。
1. 项目建设主要目的➢为监控区域安全提供综合性的早期预警信息;➢通过综合化监测提高处置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2. 基本需求分析:需配置全自动、全量程具备远距离小目标智能雷达探测监视和光电识别系统,系统具备多目标自动持续稳定跟踪、多种智能报警功能、支持雷达视频实时存储、支持留查取证的雷达视频联动回放功能等;同时后期系统需具备根据用户需求的功能完善二次开发能力。
同时支持后续相关功能、扩点组网应用需求。
根据需求和建设主要目的,选型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拥有相关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二次技术深化开发的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2010年国内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65,致力于航海智能化与海洋防务/信息化的国内唯一上市企业)的智能监视雷达光电系统。
该系统在国内外有众多海事相关成熟应用案例,熟悉国内海事、海监、海警、渔政公务执法及救捞业务需求特点等。
同时,该系统近期成功中标国内近年来相关领域多套(20套)雷达光电组网项目,充分说明该系统的技术领先及成熟应用的市场广泛接受度。
3.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特点➢全天候、全覆盖、全自动的立体化监控。
该系统具备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能力,确保对探测范围内雷达信息源、光电、AIS、GPS等设备信号源进行有机的融合和整合。
➢系统具备了预警、报警、实时录取回放的综合功能。
任何目标物进入雷达视距时,系统即开始进行监测。
目标物触碰警报规则后,指挥室获得报警信号,同时联动设备综合光电锁定警报目标,以便驱离。
整个过程系统实时记录、方便随时调用回放。
➢系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该系统中创新地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先跟踪后探测”算法技术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保证了在严苛条件下满足对目标地探测与持续跟踪能力。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开放灵活的系统网络架构,能够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和配置,系统可扩展性强。
➢维护便捷,由于采用网络架构,获得用户授权后能连接到用户网络,可以远程支援维修维护系统,从而提高维护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可靠性高,充分适应不同的海洋环境。
二、系统设备清单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COREi7-4770TE2.3G8GDDR3内存2块容量2TB硬盘RVAQ雷达视频采集卡3 AIS,IP65(含安装支架)NAR-1000 1套4 综合光电设备,IP65(含编码器、安装支架)ITV100 1套5 工作站(客户端)Z230SFFCPU/主频:IntelCorei5-4570/3.2GHz内存:4GB硬盘:1TB光驱:DVD-ROM网卡:千兆显示器:Z24i,1920×10801套6 服务器ProliantDL388Gen9XeonE5-2620v316G内存4TBSATA1套7 辅材辅料——1批三、系统构成2.1 系统构架示意图(后续支撑四套组网扩展示意)3.1雷达分系统雷达是系统中的主要传感器,其性能和对目标的检测处理能力对整个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使用的雷达信号检测与目标跟踪技术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对重点目标地带跟踪监测解决方案,其从信号提取能力、目标处理的容量、目标处理精度几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
图2.2 雷达系统方框图雷达采用大型波导裂缝天线雷达,技术指标如下:天线尺寸8英尺天线形态波导裂缝式收发机波段X波段收发机最高输出功率10千瓦水平波束宽-3dB最大1º垂直波束宽-3dB最大24º增益值31dBi 限制相对风速120km/hr 天线转速28rpm可选转速45rpm抗风能力45m/s(工作)60m/s(生存)马达有保护,有告警该系统雷达原始视频采集(RVAQ)模块能够与不同的雷达传感器相连接。
该模块从雷达传感器接收视频,触发,天线方位角和天线航向信号并对数字转换进行模拟。
雷达原始视频也在该阶段进行数字化。
而在此时模块并不执行对任何目标的检测,过滤或信号处理。
可通过一个内置的示波器对输入到该模块的信号进行监控并将其显示到服务监视器上。
此外,该系统雷达处理器在不同的海杂波和雨滴杂波以及来自其他雷达的干扰下能适应各种气象条件。
可通过一项基于浮动阈值,误报率和多项扫描相关性组合的先进自适应滤波技术来抑制不需要的信号。
雷达目标跟踪处理模块:海兰信提供的雷达目标跟踪处理模块用来全自动跟踪、探测移动的及固定的目标。
这些功能可不借助人工而全天候在整个雷达覆盖区域进行。
系统设计时采用开放式结构,便于未来进行结构性和功能性升级。
雷达目标跟踪处理模块主要性能特点:➢子系统系统本身不受雷达型号限制:系统可与多种型号的雷达相链接,且性能不受影响;➢安装简易、适应岸基与船载系统:通过PCI插卡及商用电脑即可实现安装,岸基系统不需要更多的辅助性设施,而船载系统通过与罗经、GPS等设备的整合可达到与岸基系统相同的性能指标;➢雷达覆盖范围内自动跟踪探测目标:经过系统调试后,在雷达覆盖范围内具有全自动的目标跟踪探测功能;➢目标跟踪探测能力强:系统使用的是综合性很强的先跟踪后探测(TBD)算法,国内有量化试验证明系统对于目标有强的自动跟踪探测能力;➢功能强大的综合显控终端:要求以S57电子海图为界面的综合显控终端不但可以更清晰的显示目标位置,还具有更多综合性很强的操控功能(如:报警区自由设定、叠加雷达视频信号等);➢随时可扩展为大型系统:系统可随时按照客户要求增加信息源数量及终端数量,以扩展为大型系统;➢维护简易且实时性强:系统维护可通过网络进行,使系统维护的及时性、便捷性得以保障。
雷达作用距离在发现概率Pd≥90%,恒虚警率Pf≤10-6,3级海况的条件下,作用距离:(雷达高度20m)➢大型目标(RCS≥50㎡,高度20m):雷达视距;➢中目标(RCS≥10㎡,高度5m):≥10海里。
➢小目标(RCS≥1㎡,高度1m):≥3海里雷达目标分辨力➢方位分辨力:≤1°;➢距离分辨力:≤25m雷达处理精度➢方位精度:约0.01°;➢距离精度:约2m;➢航向精度:2°(速度大于5kn时);➢航速精度:0.5kn(速度小于10kn时),5%(速度大于10kn时);➢跟踪速度:直线速度≥20kn跟踪能力跟踪目标:≥2000个3.2光电分系统光电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综合终端显控系统上通过选取目标实现对安装在监控点的光电设备自动选取目标的关联。
这一功能可以让操作员实现摄像机的远程精确操控,进行目标识别、跟踪,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对地、海、空目标进行搜索、自动跟踪。
同时,将光电记录的视频信息实时存储,以便事后白光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稳定平台光学处理平台➢激光或红外热成像功能➢雷达引导跟踪功能➢视频增强(针对低照度、雾霾天气的特殊处理)图2.4 距雷达2海里的船舶光电观察效果图图2.5 透雾效果图光电作用距离:使用环境为海边,能见度20公里,湿度80%,温度20~33℃时:目标类型3×2㎡10×5㎡电视探测距离5km 8km电视识别距离3km 4km对人认清距离(取证)500m红外探测4km 6km红外设备3km 4km3.3服务器数据融合与存储图2.6 系统信息服务器流程图➢关联各个单一传感器所搜集的数据➢跟踪区域-特定区域内跟踪参数可以单独设定➢同时处理多达512部传感器信息➢同时跟踪超过20,000个目标➢经过融合处理后,系统最终可以提供给终端显示控制平台的参数,包括:目标ID或名称、位置、时间点、航向和速度、运动轨迹、目标状态、轮廓。
如下图所示:3.4态势显示终端态势显示终端是用户操作使用的主界面程序,从目标管理器接收已处理的雷达视频数据和目标数据,以电子海图为背景进行显示。
图2.7态势显示终端界面1.海图数据转换可以接收S-57/S-63/C-MAP格式的海图。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显示速度,将海图数据转换成便于显示的格式。
当获得军用制式海图数据后,调整软件功能,对该数据进行转换。
2.海图数据管理海图数据管理包括海图数据密钥管理、数据类型管理、证书管理、图幅管理和海图数据加载管理。
3.海图数据显示海图数据的显示符合相应标准,使用DirectX加速显示技术。
4.雷达回波显示从目标管理器接收到雷达回波,把雷达回波数据解析成便于显示的位图数据,直接操作内存,然后一次性复制到显存,提高显示速度。
当雷达回波转换成位图数据显示时,采用极坐标查表法,省去浮点计算,显著提高转换速度。
回波显示的数据结构可方便显示余辉。
5.雷达目标显示目标显示符合招标要求和IMO雷达目标标绘相关标准,能形象地显示目标矢量。
6.AIS目标显示AIS目标显示符合招标要求和IMO雷达目标标绘相关标准,能形象地显示目标矢量。
7.融合目标显示显示经雷达、AIS、光电提取目标融合后的结果。
8.警戒区管理及目标报警可以按照规则设置警戒区,对于报警目标进行显示及报警。
9.记录回放系统在各个监控和指挥中心配置了一台专门的服务器,专门用于对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供事后重演,查找证据,分析系统参数故障隐患等使用。
四、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4.1基于非恒定自适应门限的目标全自动探测技术本系统要求在确定的虚警率和探测概率下能够自动录取目标、输出目标信息的功能,是整个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目标自动录取的做法是在一定区域设定恒定的门限进行杂波抑制,系统判断回波是否超过门限来自动录取目标,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探测概率下降。
为了解决此问题,海兰信采用非恒定自适应门限的TBD算法进行目标自动录取。
将雷达覆盖域分割成若干个小模块,每个模块的门限由本模块的视频统计来决定,提高了发现概率,尤其是在复杂海况、恶劣天气下对小目标的检测概率有很大的提升。
4.2雷达引导其他设备联动技术招标书中要求雷达目标能够引导其他光电设备实时对目标进行跟踪,是系统的另一个技术难点。
雷达目标数据为经纬度数据,在显示时转化为笛卡尔坐标系投影到海图地图上,而且为二维数据。
光电等设备对目标跟踪需要知道目标的方位、俯仰、距离参数,其中距离用于自动变焦使用。
雷达的数据率更新约为2.5S,如果简单的用雷达数据直接引导存在两个问题:没有俯仰数据,可能某些目标不会在画面中央;由于雷达数据更新慢直接使用的话会存在光电设备延时的视觉感。
海兰信自主研发《雷达引导光电自动跟踪系统》通过对雷达数据的差分处理,将0.4Hz的数据变为40Hz数据,满足光电设备跟踪需求,在俯仰上根据目标距离、目标高度、光电设备安装高度解析出光电设备需要跟踪的俯仰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