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中的雨意象
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翻译及赏析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翻译及赏析原文: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
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
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
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
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
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实用版】目录1.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2.辛弃疾词的主题内容3.辛弃疾词的表现手法4.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5.辛弃疾词的影响和启示正文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主题内容涵盖了爱国、报国、壮志难酬等方面,表现手法多样,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豪放古朴:辛弃疾的词中,常常充满了豪放的气息,表现了他对于国家、民族的深深热爱和担忧。
他的词中,常常出现“剑”、“马”、“角”等军事意象,以及“沙场”、“战场”等词汇,充分体现了他的豪放之气。
2.清新质朴:辛弃疾的词中也有许多清新质朴的描绘,如《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生活的美好。
3.情感细腻:辛弃疾的词中也有许多情感细腻的描绘,如《青玉案元夕》中对佳节团聚的描绘,充满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二、辛弃疾词的主题内容辛弃疾的词主题内容主要围绕着爱国、报国、壮志难酬等方面展开,他的词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热爱和担忧,表现了他对于统一中原、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三、辛弃疾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的词表现手法多样,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他的内心世界。
四、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辛弃疾的词风格独特,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他的词中,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辛弃疾词的影响和启示辛弃疾的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词作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激励了后人对于国家、民族的深深热爱和担忧,对于统一中原、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优质教案(精选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宋词”,具体内容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通过对该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感受宋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青玉案·元夕》,理解词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辛弃疾的词风特点,了解其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词中意象、情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辛弃疾的词风特点,理解《青玉案·元夕》的基本内容。
难点:词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时代背景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辛弃疾的生平介绍及时代背景资料。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为学生理解《青玉案·元夕》打下基础。
3. 课文解析:(1)词的结构与韵律:让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词的结构特点,了解其韵律美。
(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感受辛弃疾的词风特点。
(3)情感解读: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词的仿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词中情感的体会。
2. 答案:意象分析:词中描绘了元夕繁华的景象,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
情感体会:词人在词中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时代背景的理解仍有所欠缺。
描写雨的古诗词
描写雨的古诗词雨,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意象,它或轻柔,或狂暴,或缠绵,或急促,总能激发出诗人无限的灵感。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雨的描写尤为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一些描写雨的古诗词,它们以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展现了雨的多姿多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雨夜的宁静与生机。
诗人在睡梦中被风雨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惋惜那些被风雨打落的花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的《清明》则以清明时节的细雨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细雨如丝,仿佛是天地间的哀悼,行人在雨中行走,心情沉重。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杜甫的《春夜喜雨》则在春雨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与希望。
春雨滋润着大地,诗人在雨夜中品尝着新鲜的菜肴,感受到了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以雨中的梨花为意象,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雨滴打在梨花上,仿佛是时间的流逝,诗人在雨中感叹青春的短暂。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则以雨和风为背景,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
雨和风的狂暴,似乎预示着春天的结束,诗人在雨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
“山雨欲来风满楼,楼头残梦五更钟。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以山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山雨即将来临,风满楼,诗人在楼头回忆着往昔的梦境,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雨后山色空蒙,江边草色青青。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在雨后描绘了山色和江边草色的清新。
雨后的山色更加空灵,江边的草色更加青翠,诗人在雨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这些古诗词中的雨,或细腻,或豪放,或哀婉,或清新,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雨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不同感悟。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摘要:1.辛弃疾词的豪放古朴2.辛弃疾词的自然细腻3.辛弃疾词的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4.辛弃疾词的爱国主题与战斗精神正文: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包括豪放古朴、自然细腻、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以及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
首先,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豪放古朴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上。
他运用大量的军事意象,如刀、枪、剑、弓、甲、马以及号角等,表达了他的战斗豪情。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如山、水、草、木等,将这些自然元素幻化为与军事相关的战马、将士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豪放古朴风格。
其次,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自然细腻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
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如《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一句,通过对雨、星、茅店、溪桥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细腻的自然之美。
再次,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词中的抒情和描绘上。
他的词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而且表达方式优美动人,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一句,通过对雁、花等自然景物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其文辞华美的特点。
最后,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
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词作品中所表达的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上。
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如《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展示了他的战斗精神。
综上所述,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豪放古朴、自然细腻、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等特色。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艺术表达形式,更隐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花”、“雨”、“月”等,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让诗文更富有内涵,更具有审美价值。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带领读者进入其中的精彩世界。
一、花花在古诗词中常被用作意象,代表着美好、纯洁、生机和希望。
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明月”和“故乡”都暗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花”则是通过“月”来表达,寓意着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因此,花在这首诗中象征着故乡的美好和纯洁。
二、雨雨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通常代表着福祉、收获、滋润和洗礼。
例如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雪”象征着思乡之情,也寓意着冰雪天地中的孤独和寂寥。
通过“雪”来表达,使诗意更加富有深意。
三、月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象征意象,代表着爱情、思念、孤独和幽静。
比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中的“月”通过“故乡”来表达思念之情,暗含着对远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
月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使诗文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四、山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象征意象,代表着高远、坚强、沉着和宽容。
如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的“瀑布”与“银河”交相呼应,表现出作者对壮丽山水的赞美与仰慕。
山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赋予了诗文更深厚的内涵和情感。
五、水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象征意象,代表着柔情、悲愁、流动和变幻。
比如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诗中的“水”通过“花”和“星”来表达,抒发了作者对节日欢腾和人间繁华的感慨和留恋。
古诗词春之意象六:春雨
古诗词春之意象六:春雨古诗词春之意象六: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古诗词春之意象六:春雨雨,本是大自然的客观物象,当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之后,便频频见诸诗人笔端。
特别是对春雨,可谓情有独钟。
春雨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古诗词中有关春雨意象的篇章,或曲尽其态,摹尽自然精灵;或境生象外,开拓精神蕴涵,使人为之反复咏叹,含英咀华、陶冶性灵,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描写和吟咏春雨的作品很多。
历代诗人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出春雨潇潇的美妙景象。
在所有描写春雨的唐诗中,杜甫可谓写到了极致。
他的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
其中,这首《春夜喜雨》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充满着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最为知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诗人看来,春雨知晓时节,善解人意,在人们急需的时候悄然而至,催发生机,滋润万物。
诗人惊喜得彻夜难眠,唯愿春雨下个通宵,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春雨密密麻麻、飘飘洒洒,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完全溶进了无垠的夜色,江船上的渔火在广漠幽黑的春夜里更显得红亮耀眼。
诗人目睹此景,欣慰地想到,天亮时盛开的娇艳欲滴、缤纷芳香的百花正是被这夜间的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锦官城将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的动人春色。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称赞此诗“传出春雨之神”。
的确,诗人画出了春雨内在的精神和内在的灵魂。
春雨,善解人意,顺遂人愿,应时而降,伴随和风,在夜阑人静之时,由高高的太空轻轻地降落到坎坷不平的大地,悄悄地渗透到泥土中去,最后终于消失了自己。
内敛而不事张扬,奉献而不求索取。
然而,正是它的由云变雨,构成了春天无数生命的升华。
那大地勃发活跃的生灵,无不赞美着它的惠泽!对于春雨,诗人无不倾注欣喜之情,喜爱之意。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雨》中对久旱逢雨的描绘。
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在这个积贫积弱的时代,虽没有唐代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却有着与唐诗、元曲鼎足而立的宋词,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饱含着浓烈的爱国热情,具有不辞辛劳的探索精神,为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是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欢迎阅读。
鹧鸪天·博山寺作宋代:辛弃疾不向长安路上行。
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鉴赏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
辛弃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难道他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了么?下边两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
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
于是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
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
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
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
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
▲浅谈辛弃疾词作之“愁”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似乎是一个愁苦的世界。
愁情主题,是辛弃疾词作的一个突出的主题。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辛弃疾
辛弃疾把自然景物和古典典故、故事的事象结合在一起,与思想融会贯通。南剑,宋时称南剑州,今之福建南平县附近。南剑双溪楼,楼前有剑潭,剑溪。《晋书.张华传》记载:西晋人张华晚上常常看天上的星象,看斗宿和牛宿之间有一道光芒,可为什么会有这道光芒呢?当时还有一个叫雷焕的人,对星象很有研究,于是张华问他这光芒是什么意思,雷焕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他认为这剑气是从丰城监狱里发出来的,于是“掘狱屋基”,果然挖出一对宝剑,并将其中一把给了张华,自己留下一把。后来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张华死于战乱,他的宝剑不知去向。雷焕的剑死后传给他儿子。一天他儿子佩带这把宝剑经过剑溪,宝剑自动跃入溪水中。他让会水的人下水去找,下水的人上岸报告说:“我们看不到宝剑,只见两条龙在游泳,须臾之间,风浪大作,剑和龙都不见了。”从此这两把宝剑都没有了。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岁月不待人,一个英雄豪杰二十几岁就出入敌营,活捉汉奸,可惜流年似水,我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有为的青壮年时代,转眼就过去了。我所遭到的都是谗毁,打击,志意一直无法实现。树在风雨中也会凋零,不用说我们有感情的人更经不起这样的挫折。“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中国有一个传统,许多英雄在事功上不能完成理想,就希望有一个红颜知己。可是辛弃疾却说,我从哪里找到一位红颜知己,拿着红色手巾,为我擦干英雄的眼泪?
他又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又是另外一个典故。刘郎指的是刘备。一天刘备与许汜谈论天下英雄豪杰,论及陈登。许汜就批评陈登没有礼法。刘备问:何以见得呢?许汜说:有一次我去拜访陈登,坐了半天,他不跟我讲话,我留在他家住宿,陈登是自上大床卧,令客卧下床。刘备就说了:方今天下大乱,有理想的人都是关心国家大事的,而你这人只为自己打算,“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刘备做主人,我就上百尺楼头去卧,而卧君于地。这表示刘备看不起像许汜这种自私自利的人。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回故乡,只好留在南方“求田问舍”,真是自觉可耻。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1.花草树木类(1)竹:气节,积极向上。
如郑板桥的《题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菊:高洁,脱俗,坚贞之志。
如郑思肖的《题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坚强,不屈不挠。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松:高洁,坚贞之志。
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5)杨柳:离愁别绪,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6)杨花:离情。
如苏轼的《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7)折柳:离愁别绪,怀远惜别。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红豆:相思或爱情。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梧桐:愁苦,悲哀。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10)雨打芭蕉:离愁别恨。
如葛胜仲的《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11)落木:凄凉萧条。
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喟叹和哀愁。
如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黄叶:多写旅愁归思。
如王勃的《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4)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5)芳草:喻所思之人。
如苏轼的《蝶恋花》中有:“天涯何处无芳草。
”(16)飞絮:春景逝去,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如秦观的《江城子》:“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又如罗隐的《柳》:“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 (17)兰草:高尚纯洁。
如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18)蕙草:高尚纯洁。
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雨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雨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雨,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雨,因此雨也成为了古人创作诗歌时的灵感之一。
在古诗中,雨常常被用作象征,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雨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一、雨的象征意义与情感抒发1. 冷落与孤寂雨水的落下往往给人以清凉之感,无论是滂沱大雨还是细细的小雨,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无边的孤寂。
在古诗中,很多诗人用雨来象征离别和寂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见此良人惜春回,只恐双溪舴艋舟。
阴婆惟留楚江上,尽日无依过此州。
”这首诗以雪喻离别之情,雪花纷纷,如同撒盐,寂寞而冷落。
雪花中的离别与寂寥,与雨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惋惜情愫。
2. 清新与洗涤雨水的降临使天地万物得到了滋润和洗涤,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在古诗中,雨被用来象征着新生和洗涤,传达出一种希望与净化之意。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的美景,通过雨水滋润与莲花的映衬,表达了一种清新和洗涤的意象。
清小暑,犹如新生的希望,给人以无尽的美好与向往。
二、雨的象征意义与哲思启迪1. 轮回与无常雨水的无常性质常常被用来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与轮回的认识。
唐代杜牧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夕的景色为背景,通过雨后天色凉如水的描绘,暗示生命的无常和轮回。
人生如雨,无时无刻不在变幻,与此相对照的是天狼星与织女星,两者之间默默无言地传达出生死的真实和虚幻。
2. 伤感与凄凉雨水常常能够唤起人们的忧伤和凄凉之感,诗人们经常用雨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哀伤和痛苦。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云生。
衰草连天无意绪,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首诗以雨水和萧瑟的秋风为背景,描绘了一种凄凉和无力的境地。
唐诗宋词雨天的意境描绘
唐诗宋词雨天的意境描绘雨天,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唐诗宋词中的许多作品都以雨天为背景,通过对雨水的描绘,表达出丰富深邃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通过选取几首经典的唐诗宋词作品,来探讨雨天给人们带来的意境。
1.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秋登兰山寄张五》秋天的兰山,正值雨季。
杜甫通过描述雨后山上花草的清新与萧瑟,展现出雨天带来的静谧与凄美。
他用“霭霭”、“苍苍”等词语,给人一种迷蒙的感觉,同时又透露出山水间的静默与孤寂。
雨天的琼楼玉宇,仿佛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娇艳迷人。
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运用了雨天的描写,给人以沉郁和忧愁的感觉。
他描绘了雨天中猎人在野外的情景,猎人们与大自然的融合令人感到宁静而又无奈。
雨滴在猎人身上的打湿,体现了生活的苦涩与不易。
通过这样的描写,苏轼在雨天中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以雨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登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展现出雨天给人带来的壮美和奇幻。
雨水落在楼身上,环绕着青色的烟雾,使得楼下的风景更加悠远而神秘。
王之涣通过对雨天景色的描绘,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幻境般的世界,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受。
4.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雨夜作为背景,描绘了元宵佳节时的情景。
雨夜中的庙会,点亮了整个城市,给人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
辛弃疾通过对雨夜庙会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和团聚,将雨夜的意境和人们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 纳兰性德《木兰花·梅》以梅花为引子,纳兰性德描写了一个雨天的景象,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认知。
雨滴打在梅花上,使其更加鲜艳动人,同时也体现出生命的坚强与不屈。
纳兰性德通过描绘梅花和雨水的交融,表达了对逆境中坚持不懈的敬佩和钦佩。
通过以上几首唐诗宋词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雨天在古代文学中的独特魅力。
不同诗人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和笔墨,表达了对雨天意境的追求和理解。
关于雨的凄美诗句
关于雨的凄美诗句1、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唐·白居易·《长恨歌》大意为:(因为思念杨贵妃)唐玄宗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就断肠痛苦。
2、寒切蝉凄,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北宋·柳永《雨霖铃》意思: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问那卷帘的侍女,园中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那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一夜的风雨过后,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4、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宋·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意思: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
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意思: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6、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意思: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意思: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高中语文古诗意象词知识分析总结
高中语文古诗意象词知识分析总结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韩愈《早春》中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辛弃疾词中意象的运用
辛弃疾词中意象的运用作者:朱羿铭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辛弃疾是我国词作大家,他将豪放词推向了创作的高峰,其现存600余首词,内容宽泛,题材多样。
本文将结合意象使用意义出发,以高中生学习的角度浅析辛词中军事、动物、田园、风景人物等意象的运用。
感受辛弃疾爱国诗词中的沧桑雄壮,田园词中的悠然自得以及自然风光豪迈壮阔的特色。
关键词:辛弃疾诗词意向运用运用独到鲜明的意象可以突出作者的作词风格,辛弃疾在词创作中不拘泥于一种类型,其描写农村景色、风土人情、写政治、写人生哲理、写友情爱情等,另一种角度上说,只要在当时其他文学样式写的东西,他都将其加入到词中,不仅拓宽了词的内容,也丰富了词创作的题材,对我国诗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军事意象的运用由于辛弃疾是军人出身,所以其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在辛词中常常可以看到“弓箭”、“枪”、“戈”“将军”、“骑兵”等,可以说带有军事意象的词作品占据了其全部作品的一半。
作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将士,辛弃疾有着满腔爱国热血,但却无故遭受到了接连贬低与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个人的爱国情怀与战斗精神充分融入到词创作当中,例如:《破阵子》中他将男人雄心壮志抒发为“五十弦塞外声”,《南乡子》中写出“坐断东南战未休”等,增添了词中抒情范围的同时,不乏男子汉大丈夫荡气回肠的风范,豪放词也从此真正兴起。
南宋时期,我国词内容中开始表达民族苦难、现实社会等意象,而辛弃疾作为一名军人,有着上战场杀敌的经历,对军事生活十分熟悉,所以其创作出的战争或军事意象十分真实,并将词创作的意象群转变为新形势。
据数据统计,在现存600首词中,“剑”相关意象就有20处,例如:想剑指三秦、倚天需长剑等等,表现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思想,在辛词中,密集的军事意象建造了我国词史上罕见景观,树立了壮阔豪迈的审美境界,读者能在其中充分感受到热血男儿爱国情怀的力度美与崇高美[1]。
二.马意象的运用辛弃疾词作内容宽泛,不乏许多动物意象,在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马意象。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必备篇目主题串练一 意象串记——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2.古人喜欢借黄河抒怀,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 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用比喻形象写出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潼关一带的地势特点。 答案: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4.雪是冬天的灵魂,也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春花喻冬雪,别有趣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借暮雪纷飞突出边地的苦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雪为喻,写江水波涛汹涌。 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惊涛 拍岸 卷起千堆雪
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庭中月光的清明 澄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月影,微风拂过则“________________”,风平浪静则 “____________”。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浮光跃金 静影成璧
6.星河灿烂,北斗高悬,诗人仰望星空,往往会生发出无限感慨。曹操《观沧海》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柳宗元《小石潭 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来刻画溪水的曲折蜿蜒。范仲淹《岳 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日星隐退,状天气恶劣。 答案: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诗歌鉴赏】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其一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其二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注释、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2、些(sā):句末语助词。
3、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4、青旗:卖酒的招牌。
5、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6、晚日:夕阳。
7、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8、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9、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0、情知:明知。
、阑干:栏杆。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其一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其二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鹧鸪天?代人赋》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该诗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其一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作品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品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鸣蝉:蝉叫声。
⑸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⑹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作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 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收 稿 日 期 ]2012-01-14 [作者简介]顾 慧(1989—),女,江苏仪征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28
顾 慧:浅析辛弃疾词中的雨意象
摇欲坠之风雨,也指有志之士遭受磨难之风雨。 2、想象之风雨 这种“风雨”并非客观的现实存在,而是词人为
了抒发内心的郁闷与愁苦, 运用想象之力量虚构出 来的“风雨”。 以稼轩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②为 例:
合模式以及“雨”意象的功能作了探讨。
一、雨意象的组合模式
(一)风雨
稼轩词中使用的“雨”意象又以“风雨”最多。 这
些“风雨”意象是作者独特的心境与情感的反映,体
现了词人情感发展的历程。 一般而言,作者塑造出一
个主导性的意象, 大多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
趣爱好、情感选择。 辛弃疾塑造的“风雨”意象,又可
分为两种:
1、自然之风雨
自古以来,“雨”就能牵动无数骚客词人的情思。
长长的雨帘仿佛把词人的心灵世界与外界隔断,再
加上萧瑟、凄凉的风声,使得词人在面对自然界的风
雨时不禁感慨万千。 如《满江红·暮春》①: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
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
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
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
消息。 尽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
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词人以“家住江南”起篇,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
一幅春意盎然的江南春景图顿时浮现在读者眼前:江 南早春,风光绮丽,草长莺飞,红绿相映。 就在春光和 煦时,词人忽然笔锋一转,“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 藉”。 一股狂暴猛烈的风雨将花径摧残地一片狼藉, 将刚刚美好的春色一扫而光。 “寒无力”三字写花朵 瘦弱,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零。 结合词人的处境、心 绪,可以联想到词人隐喻君子的失意,含蓄蕴藉,耐人 寻味。 词人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通过对“风雨”意象 的塑造,抒发了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的苦闷之情,以及 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 日,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
此时的辛弃疾南归已八、九年了,词人满怀报国 之壮志,却被置于建康通判这一闲职,无从施展自己 的才华。 登临建康赏心亭时,挥笔作下这首词,借以 抒发内心的悲愤之情。 词下阕说“可惜流年,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动荡飘 摇之风雨,“树犹如此”则是一个典故。 《世说新语·言 语》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 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 然流泪。 ”东晋恒温在北征途中,看见自己年轻时种 的 柳 树 “ 皆 已 十 围 ”, 于 是 发 出 了 岁 月 无 情 催 人 老 的 感叹。 辛弃疾在词中用到这一典故, 包含了多重意 蕴。 词人年岁渐增,却被朝廷所闲置,恐无法再为国 效力。 而此时国家动荡,处于山雨飘摇之中,更令词 人感到忧惧。
这种想象性的风雨意象在稼轩词中比比皆是, 再 如 :怕 上 层 楼 ,十 日 九 风 雨 (《 祝 英 台 令 》 ( 晚 春 )); 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归朝欢》(我笑共工 缘底怒))等,其中不得不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永遇乐)) 这一句。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 在, 如孙权一般的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 不复存在,在风雨吹打中化为尘土。 辛弃疾满腔报国 之情,统治者却苟且偷安,放弃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 时机,使得词人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 在这里, 深沉的时代悲哀和词人对自身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章编号】1009-8534(2012)02-0028-03
走进辛弃疾词的世界,到处听得到雨声。 稼轩词
共六百多首,“雨” 是词人运用得最多也是最有特点
的意象之一。 词人内心的郁闷、愁苦都蕴藉其中。 本
文以稼轩词为依托,着重对稼轩词中“雨”意象的组
第 15 卷·第 2 期 2012 年 4 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雨意象
顾慧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Vol.15,No.2 Apr.2012
【摘 要】雨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抒情意象。 本文试以辛弃疾词作为解读对象,对稼轩词中“雨”意象 的组合模式及“雨”意象的功能作了探讨。
(二)烟雨 词人在词作中还将“雨”意象与“烟”相组合,为 雨景增添了一种烟雾缭绕的迷蒙之感。 外在的烟雨 成了险恶政治与生活环境的象征, 词人的难言之隐 都蕴藉于其中。 政治云烟,萦绕在词人心头的烟雨寄 托着词人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如《菩萨蛮·金陵赏
心亭为叶丞相赋》③: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