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1.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什么本质?
答: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
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2.作者为什么说“救救孩子”?
答: 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3.《狂人日记》的影响
答: 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
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
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论述《狂人日记》的写作手法
答: 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
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
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
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既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
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5.开篇小序的作用
在写作上
(1)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
的日记,说明了小说的形成及其篇名的由来;
(2)有了小序,小说开头就可以省掉对“狂人”的有关情况的许多交代,
可以直入正题。
在内容上,对整篇小说具有提示作用:
(1)交代了“狂人”所患病症系“迫害狂”。
(2)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供医家研究”,语带双关,从表面上看,是说把它写出来好让医生研究治疗狂人之症,而实质是要让有志之士研究我国封
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病,探求改革社会,救治中华古国,拯救苦难
的中国人民的道路。
因而,小序对小说表现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核心问题是什么?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
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
核心问题:吃人
7.“吃人”的涵义是什么?
吃人是一个中心隐喻,它暗指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统治、制度、礼教、文化对人性的窒息与戕害。权势者利用孔孟礼教欺骗宣传,从精神与文化上吃人,使弱小者被被吞噬。
8.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1)变态的心理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
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
(3)虚幻的感觉。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狂人是精神病患者,他有着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虚幻的感觉;但他的所作所为又表现出他是一个封建文化的反抗者,是一个开始觉醒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勇敢的战士。
狂人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制度、统治的启蒙者。
9.“救救孩子……”这句话可以怎样理解呢?是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中会
遭遇被吃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有别的原因?
治标必须先治本,否则一切就是妄谈,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就得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
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的思想,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10.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狂人形象?
《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及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歌颂了狂人不屈不挠的反抗意识。
11.《狂》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
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团圆结局,暗含主题“失败”——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
这种双重结构,增强反讽的意味。
反抗悖论:疯子的反抗不被大众接受,要有效果必须成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
12.《狂》的写作技巧
(1)没有情节链,狂人心理意识的流动。
(2)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方式(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日记形式。
(4)文言小序。
13.《狂》如何让故事情节发展的?
开端:吃人问题的提出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
人现象
发展:吃人问题的深化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
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高潮:吃人问题的反思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
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
结局:对未来寄托希望结论。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14.判断正误
狂人是具有抗争意识的无产阶级战士
狂人是反封建战士
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狂人日记》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