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阅读附答案
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下)试卷90分
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下)试卷90分1、典籍的演变体现了历史的演变进程。
正确2、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可以说是既认祖又认神。
正确3、典籍的推崇体现了一个朝代的统治者确立和提倡的正统思想。
正确4、中国人的爱国情,发端于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对祖先的崇敬。
正确5、忧患意识不包含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错误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凝聚。
正确7、实行思想文化统一是君主专制的必然要求。
正确8、忧患意识即悲观主义和厌世主义。
错误9、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内在精神信念。
正确10、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实现大一统,必须解决“夷夏之防”的矛盾。
正确11、儒学被()改造成彻底的专制政治工具。
董仲舒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
《孟子》13、()是中国文化中忧患意识的源头之一。
《周易》14、()的《史记》为史学的典范,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史识。
司马迁15、战国时期()的天人观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即“尽心、知性、知天”。
孟子16、()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认为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为人的好恶而改变。
荀子17、()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几乎为各派思想家所接受。
宋明时期18、()对于“天人合一”也有明确的认识。
道家19、()就是崇尚和合与坚守中道。
贵和执中20、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就在于它所倡导的的()的理念。
和而不同21、()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22、纵观世界文明的兴衰,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就是人类的兴衰。
文明的兴衰23、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曾中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人与社会和谐坚持人与人和谐坚持人与自身的和谐24、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做人要有()。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之明25、宋明时期,()思想发展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
天人合一26、汉代的()是儒家第一个自觉探讨天人关系的思想家。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征和功能探析
中华民族凝聚⼒的特征和功能探析2019-09-25中图分类号:C91⽂献标识码:A摘要:中华民族凝聚⼒是⼀种把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个统⼀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存、发展的内在⼒量,她具有时代性、⾃发性和整体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为规范功能等四个⽅⾯,其中,民族凝聚功能是中华民族凝聚⼒的⾸要功能。
中华民族在前进的过程中,虽历经坎坷⽽奋进不⽌,饱受磨难仍巍然挺⽴,始终是⼀个坚实的整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具有这种强⼤的、特殊的凝聚⼒。
关键词:中华民族凝聚⼒;特征;功能通常认为,凝聚⼒这个概念来⾃物理学,原指物质结构中能使物质内部分⼦与分⼦之间,原⼦与原⼦之间,基本粒⼦与基本粒⼦之间,结合在⼀起的内聚⼒和相互吸引⼒。
[1]后来,这⼀概念被移植于社会科学领域,泛指⼈或物聚集到⼀起的⼒量,如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群体时就⽤群体内聚⼒(group cohesion)这个概念来指群体对其成员、群体内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
群体内聚⼒被应⽤于民族这⼀特殊社会群体时,就形成了民族凝聚⼒这⼀概念。
所谓“民族凝聚⼒”是指⼀个民族对其全体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它以⼀种观念的形式(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蕴藏在每⼀个民族成员之中,是⼀个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本民族的思维⽅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化传统、⼼理状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精神⽂明总和的集中体现。
对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就是把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个统⼀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存、发展的内在⼒量,其核⼼不在于宗教信仰,⽽在于共同的伦理道德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中华民族历史五千年,源远流长;炎黄⾎脉绵延五千年,⽣⽣不息。
中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政权分割的局⾯,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因为中华民族有⼀股强⼤的民族凝聚⼒。
即便是狼烟四起、内忧外患的“烽⽕连三⽉,家书抵万⾦”时代,⼈们也总以未来的统⼀为⽬标,社会也向着未来的再统⼀发展。
凝心聚力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答案
凝心聚力--“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2.51、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著称于世。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中国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方向。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3、时代的变化为中国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新的使命。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0.0 4、全球化是以时代性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现代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拓展过程。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0.05、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 6、“中国精神”的建构乃中华民族复兴内在的、自觉的要求。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7、“中道”源于道家。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8、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9、中国精神秉持变化与流动的生命观。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10、中国精神只包含阳刚层面。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第2部分:单选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2.51、在当代中国,(),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5分) 得分:A 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坚持大力发展经济C 坚持文化大繁荣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D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2.5灭。
”(2.5分) 得分:A 《哲学的贫困》B 《共产党宣言》C 《政治经济学批判》D 《剩余价值理论》正确答案:B2.53、“中国精神”是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阅读理解附答案
《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阅读理解附答案《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阅读理解附答案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新闻传媒日益瞩目的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取决于中国今天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
印度学者谭中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巧妙地融合了中外文化。
中国以文化立于世界,通过文化展现了其独特性。
没有文化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
中国文化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以其历史的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发挥惊人的文化影响力。
人类文明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在内的亚洲文明。
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古代中国文明在工程、医药、军事、交通和音乐等方面的伟大贡献,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水转翻车、浑天仪与地震仪、独轮车等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
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这些特点在当今世界仍散发着独特的人文光辉。
中国人从古代就会依据文化而不是战争准则生活并治理自己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
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在东亚形成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
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何为代表?一项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是长城和龙。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科技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
“科技向善”理念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技术的尺度,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以造福人类为准则。
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
中国发达的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满足国人粮食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国外。
这些都是“科技向善”给人民带来的福祉。
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敬畏“人性之善”,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科技治理以社会为重心,彰显“治理之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上海努力打造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品牌让市民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一网通办”改革用科技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大大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上海的“两网”建设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将会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
科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理解“科技向善”,才能创新治理体系,增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效能,从而提高国家和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彰显“治理之善”。
高中论述类阅读: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阅读附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阅读附答案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的内容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的内容
1.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有着高度的整体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个人都紧密相连。
想想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这不就是整体性的最好体现吗?
2. 它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好比是磁石吸引着每一个华夏儿女。
当国家有困难时,大家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凝聚力多么令人感动啊!
3.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本质特征之一,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啊!就如同那千年传承的诗词歌赋,一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不是吗?
4.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就像那广阔的大海容纳万物。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多美好啊!
5. 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呀,仿佛是屹立不倒的山峰。
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咬牙坚持,一步步向前,厉害吧?
6. 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呢,就像是肩负使命的勇士。
每个人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责任感多牛啊!
7. 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
大家朝着相同的目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多么振奋人心!
8. 相互扶持的特点也特别突出,好比是彼此依靠的朋友。
在困难时刻,大家互相帮助、携手前行,这情谊多深啊!
9.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勃勃生机更是显而易见,犹如春天里不断生长的万物。
它始终充满活力,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共同的依靠和骄傲,我们要好好珍惜和维护它呀!。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信息性阅读群文通练)文化自信【含答案及解析】
高频主题群文通练信息性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文化自信一、(2021·山东潍坊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
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
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
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自我担当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
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
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
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
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参考答案
D C C B C C B A D C BB F T T T F18.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两点即可)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或者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9.①小张考试作弊,既是不诚信的行为,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②李伟没有承担起关爱他人的责任,且缺乏合作精神。
③同学们没有承担起保持教室清洁的责任,也没有自觉维护班级利益。
④承认错误是负责任的表现。
小强不能勇担过错,是对自己、对集体不负责的表现。
20.答: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注重精神消费;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分)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注重精神消费。
(4分)21.(1)①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②说明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全面小康是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2)①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重视创新发展”;②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学技术,比如“打造农产品的电商平台”,重视教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比如“进行创业、就业培训”;③发扬艰苦创业和艰苦奋斗精神.22.(1)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或:这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②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或:有利于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④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或: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或: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⑤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中考三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中考九年级最后一卷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诗词天地,家国情深。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兼济天下寒士的胸怀与理想: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陆游的“,”(《示儿》)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统一的无比渴望。
(2)古人写四季,各具特色。
郦道元《三峡》中“,”两句写出春冬之季,趣味横生;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两句描绘了琅琊山春夏之交景色变幻无穷.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甲】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
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记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
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乙】一九二○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sōu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jí。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第一单元测评
第一单元测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我们传统的教育。
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有了这样共同的价值观,这个民族就能够凝聚起来。
大家有共同的价值基础,我们就能够共同在一个国度里面生活。
民族的凝聚力就来自这些。
所以,什么叫民族?民族一定是有共同文化的。
有人讲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强大不是经济强大,不是技术强大,不是政府强大,国家的强大是国民的强大。
国民的强大就是国民都是有人格的,国民都是明是非的,国民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体面的生活,国民的内心里面都是有良知的。
读先秦诸子,就是让当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个有良知的人。
你在工作中、生活中,一定要带着你的良知。
假如你把良知丢失了,你去读先秦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能给你安一颗心。
给你安一颗有良知的心,给你安一颗有道义的心,给你安一颗有正义感的心,然后你才能明白,怎样才能真正地体面地生活着。
所以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读先秦诸子,我们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是因为我们必须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我们可以组成一个体面的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的崛起。
(摘编自鲍鹏山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读诸子》) 材料二先秦说理散文是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章学诚认为:“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
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
”(《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
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理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的因素。
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虽不是我国说理文体制的主流,但后代不乏类似之作。
从扬雄模拟《论语》而作的《法言》,到后代的佛教语录和理学家语录,都与《论语》一脉相承,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论辩。
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阅读答案
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COVID-19疫情大流行。
这场疫情之下,中国成为了全球一线支援国家。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国赢得了全球的尊重和认可。
在应对这场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应对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凝聚风雨同舟的力量。
中国的快速反应在疫情初期,政府迅速启动了严格的预防控制措施。
中国政府采取了极端的措施来遏制疫情的传播,包括:延迟春节假期以减少交通流量、取消公共聚集活动、限制人员流动和加强边境管控。
此外,中国政府还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疫情的治疗和预防。
中国的医疗体系在疫情中得到了大量展示。
中国从国内部署医疗队到已受影响国家,支援各种医学设备和物资。
这些快速应对和措施为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树立榜样的机会。
中国展示了对于突发事件的稳定应对能力,而其他国家则可以从中国的做法中学习和汲取。
社会的凝聚力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民众表现出了强烈的凝聚力。
从医生到普通公民,都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防护斗争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过程中,许多志愿者涌入一线,通过各种形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由此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崇高自觉和社会主义精神。
此外,许多企业也不断增加对疫情物资的捐赠和支持。
他们也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延迟复工、关注员工健康与安全等等。
所有这些证明了中国在面对突然事件时,国家和人民的同舟共济和团结一致。
我们为什么值得自豪?尽管中国收到了一定的国际批评和质疑,但中国成为大家学习的样板和支援其他国家的支柱不可避免。
这是因为中国紧密合作的合作态度,快速和有力地采取措施和极具凝聚力的社会。
在面对疫情时,中国展现出了弹性、坚韧和决心。
而更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我们自身的成就和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进步意味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的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科技和医疗技术向世界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对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尊重和合作,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明。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阅读试题及答案《中华民族主体精神》阅读试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
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
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
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
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
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
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不是的。
《通用知识》题库考点片段阅读(2020年含答案)_1
《通用知识》题库考点片段阅读(2020年含答案)祝各位顺利通过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强化练习:1、单选题一个民族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这个民族才能够自立于世界。
如果丧失了这些,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希望,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又是基于对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和了解才开始萌生的。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_____A: 一个民族只要继承自己的传统,自然就会有凝聚力B: 一个民族要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首先要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C: 一个民族要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首先要发展经济,“财大才能气粗”D: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扎根于民族成员之中,不需要外界的努力也能为其成员所认识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前两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个民族具有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转折词“而”引出重点,即要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就要对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
所以可以得出B项正确。
A项“只要…自然就”表述过于绝对;C项“发展经济”材料没有提到;D 项是在说如何让民族成员认识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天气预报一般要考虑气温、气压、温度、风力等因素,这些都是大气层本身变化的结果,只要掌握这些因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就能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趋势。
沙尘暴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同样要考虑上述气象因素。
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
但是,除此之外,“沙尘” 恶魔的现身还需要一些其他特殊条件。
悬浮在空气中的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内容是_____A: 天气预报要考虑的各种因素B: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复杂且特殊C: 沙尘暴形成的必要天气条件D: 沙尘暴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标志词“主要说明”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阅读答案《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阅读答案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①中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
一般地说,中原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发展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
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②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
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
南方、北方各民族我们称之为边疆民族。
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
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
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
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
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
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
当北方民族弱小,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入贡”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赏赐”。
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
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
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
这种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交往的形式,历时久远,难以中断,且逐步完善。
③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虽然曲折复杂,形式多样,但无论是以战争掠夺的形式,还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边疆地区的畜牧业也成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各自都不能相互缺少,这种民族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将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内在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_第四单元 练案 (1)
练案20包身工(2)本练案共2页,共6题,满分为24分,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许多有关历史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研究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特征是与其他民族的最为明显的。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要从古代开始,当时,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以礼以德”,成为古代亲属和社区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秩序和运行模式。
除此之外,几千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华文化,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凝聚力生存发展的基础。
例如,中国人有“中华民族”这个象征,有“天下为公”的传统宗旨,有“自强不息”的一貫精神,有“宁可全民皆大欢喜”的团结理念,有“积土而为山”的努力精神,这些也是当今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柱。
近代,随着民族爱国主义的鼓舞,中华民族团结的思想也日新月异。
和平发展不仅激发了民族的进步思想,而且还提倡团结协作,提倡“同舟共济、以民众之心治民众之身”,加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共同富裕生活。
以上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
在今天,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正以更加广阔的道路进行,为实现更大的中国梦而努力,把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为坚实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阅读附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
极力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削弱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减弱,相反,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会致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就是这个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
中华民族这个范畴下面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群体性凝聚力,当然还有个体性凝聚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含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也包含个体性,不能狭隘地取其一,而群体性和个体性凝聚力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这种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这中间的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种共体性存在。
(节选自《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B.它作为一种合力,存在多向、合一的特征;作为一种力量,它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C.它不可能消逝,但强度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通过重视、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可以使之增强。
D.它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一种具体性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各族人民经过漫长的生存斗争,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过程中积累沉淀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B.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容丰富,包含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在内的横向力,是其构成内容之一。
C.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当代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而其结构没有改变,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D.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在这之下,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再形成较小一些的群体性凝聚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是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B.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
C.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都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特定现实、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这样,必然具有它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D.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群体性和个体性相互联系、对立统一,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此两者具有辩证的联系特性。
参考答案
1.D.偷换概念。
选项中它指中华民族凝聚力,原文指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仲共体性存在。
陈述的是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
2.B.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属于纵向力而不是横向力。
3.B.强加因果。
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原文无此信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