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分析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分析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2008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逐步向国外扩散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并在越来越高的失业率和巨额的债务风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向实体经济蔓延,使得我国承受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外部经济冲击,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率不断下滑。

因此,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趋势和状况的分析结果看来,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负面的影响由于一个国家受金融危机传染的程度通常与这个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稳健程度、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实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深,致使我国在金融、贸易、预期和产业联动等多种传染机制中受到改革开放以前所未有的冲击,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影响以及全球济增长呈下降趋势的影响,我国面临着的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矛盾越来越突出,可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的多。

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受到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诸多潜在风险的经济形势下,普遍对经济增长没有信心,加之国内银行放贷更趋谨慎和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企业是不是要投资的意愿和能否进行投资的能力存在一定疑虑,这就导致多数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呈不断下滑的趋势。

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在在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一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累计增长同比回落达到5.7个百分点,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同比呈增长趋势,但是也降低了3.2个百分点。

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作为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对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对外依存度很高,GDP的2/3左右都来源于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然而受贸易传染机制收入效应、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价格效应,的影响,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对外需求降低,进口数量萎缩,由于这些我国的主要出口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或增速放缓状态,使得我国在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受国内需求不旺和预期收入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内进口数量也开始下降,最终导致我国在对外贸易交易中的出口总值增速呈下降趋势,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不断变动和调整之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中国经济而言,金融危机对其影响是复杂多变的,不仅涉及到经济结构、影响面和发展方向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紧密关联着人民币汇率、内需扩大、对外开放等众多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处在十分敏感的阶段,特别是出口型经济在危机之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为了借助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已经开始。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口增速放缓,国内市场逐渐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出口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二、影响面广泛金融危机除了对中国出口存在较大的影响外,对于国内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因为外需暴跌,许多原本以外向型生产为主的企业被迫大幅减产甚至倒闭。

同时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内也出现了一定的信用危机,导致有些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或者获得贷款的成本大大增加。

三、人民币汇率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他机构都在对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进行关注。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一直在被指责为人民币低估的国家,而金融危机则使得这种指责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为了避免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不得不在危机中采取更加积极的汇率调节政策,包括加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维护国际贸易的平衡,这也使得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速度比中期汇率预期要快。

四、内需扩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于,本来已经在进行的内需扩大策略被加快了实施。

中国政府相信,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快内需扩大步伐正成为中国政府的主要发展方向。

加快内需扩大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会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而且还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对外开放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所加快,更多海外投资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

论2008年经济危机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及其对策

论2008年经济危机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及其对策

经济危机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以及对策对中国的影响: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

2.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3.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4.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5.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中国的对策: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

2.宽松的货币政策。

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4.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

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5.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6.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7.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8.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9.产业振兴计划.对欧盟的影响:1.欧洲的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大幅下降,2.在欧洲各国大幅削减国内产量的同时,国际贸易的成交量也大幅下滑,打破了欧洲各国把国际贸易当成安全阀门,以此来缓解国内各行业产量下降的压力的美梦。

【心得体会】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心得体会】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经济全球化新特点新趋势学习强国爱我中华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来源:《人民日报》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内容提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呈现出速度放缓、内容变化、格局分化、规则重构的新特点。

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

跨境贸易与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重要表现。

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和1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分水岭,此后,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速。

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

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25.4%的峰值后,2017年降到22%。

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6.32%,近10年在波动中维持,2017年为6.65%。

跨境直接投资规模2007年达到18938亿美元后出现收缩,2008—2017年年均增速为-0.4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格局发生变化。

从内容变化看,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动态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动态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动态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区域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

在经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下,作为世界第二大实体经济的中国,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及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动态,了解中国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所以做出的货币政策调整,有效的规避、防范与抵御危机。

在金额危机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也一度进入低迷,国际消费水平急趋下降,国家GDP总额更是进入历年的低谷。

中国作为国际人口大国、消费大国、外贸大国,也深受此次危机的影响,但受到我国消费者习惯及政府政策的影响,金融危机在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

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7%左右,以内需拉动来抵御金融危机的袭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08年我国的GDP总额为314045亿元,2009年GDP总额为340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2010年GDP总额为3979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具体季度数据如下:2008年1季度:绝对额 662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2008年2季度:绝对额 1404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 2008年3季度: 绝对额 2170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2008年4季度: 绝对额 3140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2009年1季度:绝对额 698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2009年2季度:绝对额 14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2009年3季度:绝对额 2313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2009年4季度:绝对额 340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 2010年1季度:绝对额 8162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 2010年2季度:绝对额 1736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 2010年3季度:绝对额 270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 2010年4季度:绝对额 3979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2008年2009年2010年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我过的对外贸易却深受此次危机的影响,伴随这09年金融危机的猖獗与10年金融危机的衰退,我国对外贸易所表现出来的趋势也与之相同,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波及较少,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已全面波及,我们对外贸易进入最艰难的时期,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仅为22072.2亿美元,同比降低了13.9%,而在09年1月-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平均保存着20%的负增长;进入2010年,在我国作出相应调整及危机衰退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也开始复苏,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达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而更让人振奋的是,从1月份开始,我国进出口月度总值保持着同比增长40%左右的增长率,并且这一增长率延续到2011年1月,2011年2月我国的进出口总值恢复正常,保持10%的增长率。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分析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泥沼。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经济自身的成果,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在此,笔者将就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分析进行探讨。

一、全球经济复苏的缓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的影响持续至今。

全球各国经济体量不同,其受影响程度也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相较于新兴经济体更多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欧洲等地区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这也是造成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但是,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减缓。

而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虽然增长放缓,但仍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速。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年均GDP增长率下降至6%-7%。

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出现困境呢?一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等。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中国正在向“造、卖、研合一”的高端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内生增长依然十分强劲。

中国国内大量的股票、债权、房产等,形成了巨大的财富池,内需市场也凸显了强大的消费动力。

三、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据统计,2009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40%。

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

在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较大。

此外,在加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

论文题目: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学号学生姓名成绩内容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2008年如多米诺骨牌迅速席卷全球。

美国次贷危机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骤然紧缩;另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型国家,消费需求的大规模萎缩,使得对美国消费依存度强的经济体失去发展动力。

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很强,外需的骤然降温使得中国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疲软、失业高企、经济衰退困境,中国出台多项经济刺激政策以扩大内需,维持经济高速增长。

然而,为确保经济增速实行的过度宽松最终引发了通货膨胀,泛滥的流动性滋长了资产泡沫,并对中小企业构成挤出效应。

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中央更注重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转变,扶持中小企业,减少政府刺激,释放市场本身的调节。

但目前看,中国经济仍未见底,工业产出和需求仍然疲软;央行终于谨慎地再次降息,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探讨。

首先,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政府的4万亿刺激措施所留下的后遗症。

第二部份则讨论中国经济运行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中国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时所受到的教训和经验。

最后一部分,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中国目前的政策走向,讨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措施;经济现状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人们对银行信誉和现行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变得紧缩,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大。

2008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而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美国消费的大幅萎缩使得中国以外贸为主的出口类型制造业出现倒闭潮。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房地产经济陈宇(A4纸,正文小4 行距22磅字数2000 在最终的打印稿上的左上角写上一号)众所周知,在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房地美、房利美申请破产,美联储注资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宣告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进而对世界的经济领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逐步危及其他领域。

而在中国,提到08年,人们不禁想到了很多很多令国人感动与自豪的事件,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化。

当时,国内的猪肉及蔬菜价格,还有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出现通膨现象。

而耕地及商品房价格在小幅度的下挫后,也开始了上涨。

在国外,有08年代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国际事件,北非如埃及等国家频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政权摇摇欲坠,而在阿拉伯世界里也不平静,利比亚的战火,叙利亚的抗议等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难道这些事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

虽然目前,国外局势紧张,但国内的形势仍可以算得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仍不可以不未雨绸缪,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大量的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并最终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兴起,房市价格一路走高,每年都有较大的涨幅,有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趋势。

为防止泡沫的做大及破裂,我们必须一预防为主,主动借鉴日本房地产破灭的经验教训。

日本房地产泡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

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

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金基础。

2.长期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

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上涨。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引言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统称。

其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经济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其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有着明显不同。

本文将重点比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和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两国的不同经济特征和应对策略。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危机后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采取了扩大内需、推动投资、促进就业等措施,有效刺激了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风险隐患,金融市场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监管。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与发展日本是20世纪80年代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然而,在那个时期,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问题。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高涨后的短暂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崩溃和长期的低迷。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日本经济在经历泡沫破裂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危机,但效果不佳。

日本泡沫经济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经济高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使得经济过度集中于少数产业,以致后来遭受重创。

2. 政府干预失灵。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政府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过度干预,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经济不能有效运作。

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中国经济的影响

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中国经济的影响

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

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

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0.5%。

全球经济落入寒冬,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

11月CPI同比涨幅从10月的4%回落至2.4%,低于市场预测的3%,经季节性调整后的月环比涨幅由-0.1%降至-0.7%。

11月PPI同比涨幅从10月份的6.6%降至2%,低于市场预测的4.4%,月环比涨幅从10月份的-1.6%大幅降至-3.1%。

11月CPI和PPI涨幅低于预期,凸显了宏观经济的严峻性。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外国资本外流,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不足,导致过高的有形资产价格无法维持,如房地产价格,钢铁价格等等,目前大量的房地产商已无法坚持下去,通过相关媒体频频发出救市信号,由于我国的经济已经被房地产与汽车行业绑定,所以某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摇摇欲坠的房市。

2,通货膨胀,物价走高,政府只能通过物价管制来控制物价(CPI-物价指数),但是对物价影响巨大的原材料价格-即(PPI)确居高不下,没办法,中国已经失去了国际市场上涨原材料的定价权,如何丧失的这个以后说,如:(大豆,铁矿石,原油,大米,等等),此外由于美元的继续贬值,直接导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大幅走高,看看现在黄金的价格就知道了。

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

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这与经济危机不无关系,但是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自我调整的一个必然趋势。

大规模刺激计划已不适合2010年的中国经济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政策的内涵与2009年相比有所不同,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危机爆发时,为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务院常务会议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

会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这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政策效应日渐显现。

中国经济有效地遏制了增速下滑的局面,成为全球率先企稳回暖的主要经济体。

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7.7%,全年经济“保八”。

进入后经济危机时期的我国经济在制定“退出”策略时,正陷入“保复苏”与“防通胀”的两难抉择:政策一旦退出,经济复苏“嫩芽”可能就此夭折,甚至导致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继续延续,除非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否则政策效果会逐步减弱,而且负面效果会逐步积累,通胀问题将难以避免。

但由于我们处于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将不会宣布刺激政策的退出。

同时,2010年的中国经济已经不需要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刺激计划,而是要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政策。

我国经济要健康稳定和良性的发展,就必须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调整经济结构。

比如,我们大量的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向了基础设施和大国企,而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对民资的“挤出效应”,要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对中国而言,通胀问题必须引起关注。

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目前已经连续几个月呈上升的态势,如果我们再遭遇大雪灾、大旱灾或大水灾等大自然灾害,那就有可能使中国的通胀问题变得非常严重。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期,因为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发展,得到了不少机遇。

在这种机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机遇。

第一,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市场陷入瘫痪,采取主导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此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自己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求,以便尽快融入世界经济。

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强化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地位,如果说在此之前,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对中国的鄙视和排斥,那么在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需要更加发展互通互利的经济关系。

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得到了减缓,中国得以更好的借助全球市场加速自己的转型,自身竞争力也有所增强,本身也的确有能力发挥出人民币的稳定性,为全球远离金融危机做出贡献。

第二,金融危机促成了中国行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成长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尤其的不同,除了外部的经济压迫和内部改革的难度,还需要更加环保和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攻关。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环保和绿色经济的意识逐渐开始加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和产业,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开始接受淘汰或转型。

中国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同时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链。

这节点在国内的通信、互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机会迅速发展,越来越出色的科技产业就是金融危机信心的带来的重要代表。

在国内经济环境不断优化下,一大批有前瞻性产业涌现出来,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打下了基础。

第三,金融危机促使中国积累更多的能源和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加速国家对资源的积累和国家行业升级的计划实施。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08年经济危机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金融危机,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深受其害,但也因此加速了对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调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如高速基建投资、大规模财政刺激等。

然而,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和社会挑战,不得不转变政策思路,从过度依赖外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一转变在国内被称为"内外需结合"的新发展思路。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和保持社会稳定。

其中包括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加强社会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济结构的问题。

这一调整的核心目标是从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致力于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中国在高铁、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国家战略,以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并将中国打造成世界制造业强国。

三、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08年经济危机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漏洞和风险暴露出来,这促使中国政府加强改革和开放,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包括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

中国还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国际化进程,如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等。

这些金融改革和开放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透明度和效率,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经济危机论文:分析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危机论文:分析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分析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随着2008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逐步向国外扩散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并在越来越高的失业率和巨额的债务风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向实体经济蔓延,使得我国承受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外部经济冲击,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率不断下滑。

因此,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趋势和状况的分析结果看来,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负面的影响由于一个国家受金融危机传染的程度通常与这个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稳健程度、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实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深,致使我国在金融、贸易、预期和产业联动等多种传染机制中受到改革开放以前所未有的冲击,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影响以及全球济增长呈下降趋势的影响,我国面临着的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矛盾越来越突出,可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的多。

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受到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诸多潜在风险的经济形势下,普遍对经济增长没有信心,加之国内银行放贷更趋谨慎和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企业是不是要投资的意愿和能否进行投资的能力存在一定疑虑,这就导致多数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呈不断下滑的趋势。

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在在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一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累计增长同比回落达到5.7个百分点,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同比呈增长趋势,但是也降低了3.2个百分点。

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作为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对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对外依存度很高,GDP的2/3左右都来源于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然而受贸易传染机制收入效应、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价格效应,的影响,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对外需求降低,进口数量萎缩,由于这些我国的主要出口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或增速放缓状态,使得我国在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受国内需求不旺和预期收入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内进口数量也开始下降,最终导致我国在对外贸易交易中的出口总值增速呈下降趋势,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

谈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

谈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

谈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

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逐步蔓延到资本主义重要发达国家(欧洲、日本),再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国家,不仅包括资本主义大国,也包括资本主义小国,如冰岛整个国家面临破产。

货币金融领域动荡,国际金融市场罕见恐慌,全球股市狂泻,一片乱相,怵目惊心。

生产指标负增长,据估计2009年全球GDP即收缩1.3%,这都是罕见的。

大规模失业,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到2009年年底,全球约有2.3亿失业人口,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25年以来最高的8.9%。

这都是二次大战后少见的。

企业倒闭严重,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雷曼破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9年6月1日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

总之,08年金融危机涉及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损害层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将可能是空前的。

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当然中国这个出口大国也未能幸免于难。

各国消费者降低消费水平,致使中国外需市场明显减弱,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受影响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的困难较多。

各大工厂纷纷停产、停业,大量工人无处可去只得返乡。

一时间失业率剧增,大多数在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素质都不高,想要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此时正值高校毕业生找工作之际,各大公司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此时就业问题成为刻不容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保稳定的方案。

首先是解决民生问题。

劳动者失业无基本生活保障,成为影响民生的重中之重。

那么,我们只能将挑战变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保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的补助标准。

对于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政府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予以支持,安排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启动基金。

2008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在持续多年的增长后,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的特点是,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股票市场发生暴跌,市场需求大幅度减缓各行各业几乎都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崩溃现象,同时社会上大批人员失业,处于温饱线以下的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度增加,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

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

主要原如下,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

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

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

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二、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

简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简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简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变化。

本文将简述这些新趋势,并探讨它们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1.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安全、匿名的交易方式,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和交易者。

例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和支付工具。

同时,许多国际组织和企业也开始采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应用不仅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和转型,也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2. 新兴市场的融资需求除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融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生产和投资。

这使得许多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始向这些市场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例如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

此外,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开始推出自己的货币,例如人民币、越南盾等,这有助于促进了这些市场的国际化和融入全球经济。

3. 金融监管的改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监管得到了改进。

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始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例如,美国监管者开始加强监管合规性,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透明度和披露。

欧洲监管机构也在推动金融服务业的改革,以应对风险管理和合规问题。

此外,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强金融监管,例如中国正在推进金融服务业的改革,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

4. 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始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以提高金融体系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开始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例如全球金融机构的改革、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等。

论2008年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论2008年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论2008年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该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

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 贸易受挫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量国际订单取消或减少,中国的出口受到重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金融危机造成世界各地需求下降,国际贸易额大幅度下滑,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

2. 投资减少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波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

外国投资者纷纷撤出中国市场,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内企业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投资意愿减弱,导致国内投资规模减少。

3. 就业压力增加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压力,裁员现象频发。

在中国,大量的企业关闭或裁员,就业形势严峻。

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增加,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4. 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冲击。

以前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开始放缓。

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增长速度低于预期。

这一减速对于一个大规模生产型国家来说是不容忽视的,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挑战。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1. 积极的财政政策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就业。

政府还推出了减税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2. 稳定金融体系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体系的弱点和风险,中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努力稳定金融体系。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全球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以提振经济和保持金融稳定。

一、财政政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内需。

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民众收入水平,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稳定了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减税和扩大财政赤字的政策。

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减轻了企业和民众的税负,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增加。

同时,扩大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的支出,缓解了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为了保护关键产业和企业,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财政政策。

对于受到冲击较大的行业,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防止企业倒闭和大规模失业。

二、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首先,降低了基准利率,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刺激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行为,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其次,央行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困难,确保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外,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央行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

加大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

同时,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系统性风险。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长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提高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水平。

同时,深化财税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了财政投入的更加有效和精确。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适度的流动性。

央行注重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风险,避免出现盲目放松货币政策和过度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金融市场的法规体系,提高了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房地产经济
陈宇
(A4纸,正文小4 行距22磅字数2000 在最终的打印稿上的左上角写上一号)
众所周知,在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房地美、房利美申请破产,美联储注资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宣告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进而对世界的经济领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逐步危及其他领域。

而在中国,提到08年,人们不禁想到了很多很多令国人感动与自豪的事件,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化。

当时,国内的猪肉及蔬菜价格,还有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出现通膨现象。

而耕地及商品房价格在小幅度的下挫后,也开始了上涨。

在国外,有08年代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国际事件,北非如埃及等国家频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政权摇摇欲坠,而在阿拉伯世界里也不平静,利比亚的战火,叙利亚的抗议等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难道这些事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

虽然目前,国外局势紧张,但国内的形势仍可以算得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仍不可以不未雨绸缪,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大量的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并最终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兴起,房市价格一路走高,每年都有较大的涨幅,有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趋势。

为防止泡沫的做大及破裂,我们必须一预防为主,主动借鉴日本房地产破灭的经验教训。

日本房地产泡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

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

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金基础。

2.长期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

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上涨。

3.日本民众对地价和房价不断上涨的经济预期。

日本是岛国,土地资源少而人口相对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行,人们认为地价和房价一定会不断上涨。

4.政府监管和调控行为的缺失。

在房地产泡沫产生和发展时期,日本政府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的发展。

首先,在泡沫形成之前至泡沫形成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政府认为不应该干预地价和房地产价格,对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也不加调控。

其次,日本进行的金融改革加速了金融的自由化,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下降,致使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大大增强,综上所述,日元的被迫升值和日本国内长时间低利率政策,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金,此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只是具有了可能性。

日本国内对地价和房价上涨的预期,助长了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日本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不力,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和资金环境。

最终,在各种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房地产泡沫形成,对日本
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鉴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巨大危害,我们不得不重视房地产行业的问题,虽然说房地产泡沫形成或许过于牵强,但是房地产过热趋势无可争议的事实。

从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方面来分析,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情况和日本当时的经济环境极其相似:
1.人民币升值。

和日本一样,中国在近几年也开始面对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大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由于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制造业发展迅猛,经济结构出口型,使中国长期处于对外贸易顺差,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

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进入中国市场。

2.政府在相关管理方面的缺失以及土地制度不健全。

政府在经营土地方面缺乏监管,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往往相互勾结,暗箱操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行为的出现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臵,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中国的土地出让制度是由政府收取所得的钱,算作政绩考察。

导致一部分政府官员会超量开发和出让土地,并滋生了腐败。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国内的经济结构都是以出口型经济为主,积累了大量外汇,本币被迫升值,导致国内经济受挫等等。

但是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第一,日本当初被迫签订《广场协议》,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将日元升值到某一程度,中国现在虽然也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总的来说,升值的控制力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第二,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强于同时期时期的日本政府,政府对经济发展过热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高度关注,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为房地产的过热发展降温,国务院发布了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实行了“限购令”,对房价进行调控。

第三,经济结构的转变。

2008年的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增加国内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4万亿的拉动内需政策出台,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增大,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慢慢向“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转变。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现象,同时也可能在一些一线的城市存在小型泡沫,但是相信在政府的调控下,我国经济会是实现突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