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瓷器杂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瓷器杂谈

2011年08月26日 20:44 收藏界

江西邹建平尹青兰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此后的38年中,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百业衰败之中,景德镇瓷业也遭受重创。综观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发展最后衰亡的过程,但明显缺少一个辉煌时期。虽然如此,但在短暂的38年中,却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民国初期的仿古瓷是民国瓷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自从清帝逊位、官窑瓦解之后,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仿制古瓷的工艺于民国初年已成为景德镇的一个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是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正如《饮流斋说瓷》谓:“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禁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二是社会上对仿古瓷的需求大增,给仿制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历代名窑瓷器均在其仿制之列,尤其是仿清康熙乾隆器最为流行。

民国瓷器中最为人们所青睐的当属以珠山八友为代表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他们以瓷入画,以胎为纸,汲取中国画的营养,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没有他们的创作,民国瓷器将是暗淡无光的。

除以上两点外,民国瓷器中还有一些零星的闪光点,本文拟从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瓷器中,遴选出几件民国瓷器,从中可品读出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中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

一、江西瓷业公司的产品

清末民初,由于经济衰退及洋瓷倾销的内外夹击,中国陶瓷生产进入了历史的低潮。不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有识之士纷纷倡议开办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关于江西瓷业公司的成立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它正式成立于宣统二年(1910年),为官商合办,其创办目的是改良景德镇衰落中的陶瓷工业。但因时局多变,资金来源中断,无法购置机械设备,又重回手工制瓷的老路,即便如此,也较清末有一定的发展,在景德镇独领风骚几近二十年。

江西瓷业公司出品制作精良,如这件粉彩山水纹双耳瓶(图1,一耳残),高23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7.3厘米。外口沿及颈上部以蓝料绘简化回纹、如意云纹、璎珞纹,这是民国瓷器上常见的辅助纹饰。腹部以粉彩绘通景山水纹,并题:“学义校长四旬大庆纪念,九江女师暨附小全体教职员敬赠,二九·八。”底红彩楷书“江西瓷业公司”款。

图1-1

图1-2

瓷器上的题款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一种社会风尚:旧时社会官场和商界人士在

擢升、大寿、开张、乔迁、新婚、离别等时,师生同仁、亲朋好友盛行馈赠礼品,以表示祝贺。而江西有一得天独厚的地方特产——景德镇瓷器,社会上自然就崇

尚用瓷器,尤其是以名家瓷画作为礼品,因此,民国时期的瓷器上常常有“某某

雅赏、某某敬赠”题款,一般还有作者款印。

二、“居仁堂”款与袁世凯用瓷

关于洪宪瓷器的问题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陶瓷历史的一个最富争论性的问题,中外学者的意见莫衷一是。《景德镇陶瓷史稿》肯定地记述了袁世凯于1916年

派郭葆昌到景德镇督烧御用瓷器四万件,内有仿珐琅彩瓷一百件,共用银一百四

十万元,并记载烧窑户为鄢得意(即鄢汝珍)。但另一批学者却认为,自袁世凯1915年12月底决定采用“洪宪”为国号至1916年2月23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的短短几十天里,是不可能完成造瓷的筹备、设计、制作等程序的。所以全部书

写洪宪款识的瓷器,不论是“洪宪年制”还是“洪宪御制”都不可能是真品。

关于“居仁堂”款瓷器,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也有以下的论述:“清社既屋,

民国成立,继之而起者则有袁项城之洪宪瓷。项城酝酿称帝,照专制时代之惯例,登极时必造瓷以资纪念,遂派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之郭葆昌氏为九江关监督兼

陶务监督,经营烧造事宜。当时只陶土人工出自景德镇,颜料则取诸禁内,所制

各器悉仿古月轩,而底款则一律为红色篆书…居仁堂‟三字。”

以下是几件馆藏的“居仁堂”款瓷器:

图2

粉彩开光山水纹鱼缸(图2),高17.1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2.2厘米。敛口,圆腹,双圈矮圈足。通器绘各种花卉纹,繁花似锦,腹部三个圆形开光,

内绘山水人物,绘画细腻,勾描皴擦并用。整器色彩淡雅柔和,釉面白腻,底有“居仁堂制”双框红料篆款。

图3-1

图3-2

仿木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瓶(图3),高33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口沿描金,器表施仿木纹釉,上绘折枝花卉纹,腹部三个圆形开光,内绘花鸟纹。器内口颈部和器底施绿釉,底“居仁堂制”红料方框篆款。胎体轻薄。

图4-1

图4-2

粉彩芦雁纹瓶(图4),高22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4厘米。器表通景绘

芦雁纹。颈部题:“甲戌年季秋月学义校长惠存。赓业、毓璋、裕风敬赠。”底有“居仁堂制”双方框红彩篆款。甲戌年为1934年,显然不是袁府定制的。

从上述几件“居仁堂制”款的瓷器来看,与赵汝珍所说的仿古月轩底款一律为

红色篆书“居仁堂”三字不同,应该不是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所烧的所谓“洪宪瓷”。居仁堂是故宫(微博)中南海里面的一所宫殿,原名仪鸾殿。1912至1916年袁世

凯被委任为大总统时,将其用作总统府并改名为居仁堂。一般认为,书有“居仁

堂制”款的瓷器,是袁世凯在景德镇定烧的袁府用器。但从我馆收藏的几件居仁

堂款的瓷器来看,有的明显不是袁府用瓷,而是民国后期的伪托款,如图4粉彩

芦雁纹瓶。

三、江西陶校及陶校承制礼品瓷

图5-1

图5-2

江西省立陶业学校的前身是“中国陶业学堂”,它是江西瓷业公司下属的一所陶瓷学校,校址设在鄱阳(今波阳)。创办人张浩,字犀候,生于1876年,江西新建人,年轻时留学日本学习窑业,学成后于1906年回国,与康达(字特璋)合作在江西波阳创办“中国陶业学堂”,隶属江西瓷业公司。1912年,陶业学堂与江西省瓷业公司分立,改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34年陶校从波阳迁往九江,抗战爆发,陶校几经迁徙,后于1944年11月迁往景德镇,使用浮梁陶校校舍,1945年8月两校正式合并。抗战胜利后为适应全国陶业的发展,陶校于1947年底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江西陶业专科学校。图5铁骨泥描金开光粉彩双耳尊是江西陶校教师潘庸秉所绘,腹部前后开光内均以粉彩绘高士图,底有“江西陶校精制”朱文方印。馆藏中还有一件潘庸秉所绘作品,腹部正面开光内绘松鹿,有一“潘”朱文方印,背面开光内绘牧童骑牛吹笛图,旁题“庸秉”,下钤“秉印”,底部为“乾隆年制”蓝色堆料双方框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