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瓷器杂谈
磁州窑民国釉下彩瓷瓶上《黄鹤楼》的戏曲文化杂谈
瓷艺 人 接 受 。冯 先 铭 先 生 谈 到 青 花 的 起 源 时 曾 说 :磁州 窑釉 下彩 ( “ 白地花 ) 以说 是 青 花瓷 器 的 可
直接祖先 。傅扬先生在其所著《 ” 青花瓷器》 中也谈 到青 花 的起 源 , 认 为 :宋 代 黄 河 下 游 中原 地 区 他 “ 漳河两岸 的窑场( 宋代磁州窑) 发明的釉下彩画的 方法 … …是 青 花瓷 器釉 下彩 画的前 驱 。 正 是在 磁 ” 州窑原有的 白地黑花绘画传统 的基础 上, 青花瓷
本低廉 , 色调 文雅 , 很快 被磁 州 窑 的制 瓷业 主和 绘
化发展传播 迅速, 瓷瓶兼有 观赏、 陈设价值 、 磁州 窑从创 烧之 初 起 , 巨 匠 心 的 制 瓷 工 匠们 就 十分 独
注意其 独特 的艺 术 表 现 力 , 而 构 成 了别 具 一 格 从 的瓷 瓶戏 曲艺 术 门类在 磁州 窑 瓷瓶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这 类瓷 瓶 从 戏 曲 图案 为 主 的装 饰 特 点 来 看 ,
由于 当时人 们 的生 活 水 平 、 乐 就 是 限 于 戏 曲 文 娱
彩淡 雅 , 人 耳 目一 新 。绘 瓷艺 人 们 在 涂 有 白色 令 化妆 土 的瓷 胎 上 , 用 深 浅 不 同 的青 色 , 制 山 运 绘 水、 花鸟 、 曲 、 物 等 文人 画题 材 , 鱼 得 水 , 戏 动 如 自 由 自在 。 由于氧 化钴 发 色稳 定 , 用 方便 , 制 成 使 绘
中图 分类 号 : 86 3 K 7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9 422 1)2 00 3 10 —56 (00 0 —0 1 —0 很 快取 而代 之 , 而 北 方 青 花 …… 磁 州 窑 ( 城 ) 从 彭
宣统、民国瓷器拾零
宣统、民国瓷器拾零作者:胡秋莉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07期宣统、民国时期,中国的封建帝制走到了尽头,彼时的瓷器烧制随国家上层政治人物的权利更迭出现了一些新状况。
如短暂的宣统皇帝烧制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真正的御用瓷,复辟总统袁世凯、贿选总统曹锟仿照封建皇帝登基烧制御用瓷的传统,也专门定烧了一批自己的专用瓷。
由于这三个人在位的时间相近、又极短,他们的御用瓷、定制瓷还没来得及真正规模烧造,就随着政权的失去而终止。
因此,虽然宣统、民国距离现在最多不过百年,但相关的瓷器在今天已经比较少见。
本文选取馆藏的上述三位人物的御用、专用瓷,做一简单的赏析。
一、宣统款粉彩牡丹秋葵纹玉壶春瓶粉彩牡丹秋葵纹玉壶春瓶,瓶高29.2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12.2厘米。
瓶身绘粉彩牡丹花蝶纹。
画面主体由几株高矮错落的牡丹纹组成。
最高的一株牡丹枝条弯曲上伸,侧伸到最高处的枝桠顶端顶着一个花骨朵,稍下的干支上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瓣颜色以白为主,边缘及花芯处着红色(见图1-1)。
另一株牡丹高度居中,花朵盛开,花头方向与主枝盛开牡丹花头方向相反(见图1-2)。
此株牡丹花瓣主要为红色,边缘渐次发白。
最矮株牡丹花瓣为淡蓝色。
三株牡丹的枝干用黑彩刻画,枝干上间渐次生出带叶片的侧桠。
叶片颜色分深绿、浅绿两种,表示叶片的新老。
花朵及花叶均正面展示。
花瓣、花叶上的脉路刻画清晰。
牡丹花株的左侧绘一小片矮株不知名小花朵花卉(见图1-1),右侧绘秋葵纹。
花叶舒展,花朵盛开,露出夸张的花芯(见图1-3)。
花朵上及瓶腹空白处绘几只蝴蝶翩跹起舞。
整个画面花繁叶茂,富有生气。
瓶身花卉全部采用勾线填色画法。
器胎细腻,釉面光洁平整。
洁白的胎釉对画面的颜色起到了鲜明的反衬作用。
玉壶春瓶在清代是常见的瓷器品种,但这件玉壶春瓶,形制和花纹与清朝传统的同品种御瓷有不同之处。
该瓶的口沿较宽,颈部向腹部过渡的弧线较为舒缓,腹部较为垂长。
而传统的玉壶春瓶颈腹线条弧度较大,使得腹部看起来更为圆润。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并由传统的手工生产转变为现代机械化生产。
机制瓷器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也略显呆板,而且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民国瓷器的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较高。
尤其描金工艺作为民国瓷的一大特色,通常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处进行描金。
二、胎釉
与明清瓷器相比民国时期的瓷器胎质相对疏松,瓷釉与胎骨的结合也不够紧密,釉面上也常出现气泡或是脱釉现象。
民国早期的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而晚清瓷器则多数没有这一特征。
三、纹式
民国瓷器使用化学彩料,因而多数色彩浮艳。
日用粗瓷的绘画为省工力,也常偷工减料,多采用简笔画法。
除机械炼泥、制坯、成型外,民国制瓷工艺的最大变化在于贴花纸的使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生产力。
民国瓷器的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等图案,装饰图案也由山水、人物、花卉图案,转变为一面为绘画,一面为诗词文字装饰。
但这一时期的画风和图案还未脱离清朝的绘画特点。
但是图案、内容还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
民国瓷器的绘画一种是流行于清代的吉祥寓意纹样,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宣传时事和政治主张的内容。
民国时期瓷碗的特色与特点
民国时期瓷碗的特色与特点在民国时期,中国瓷器产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都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演变。
民国时期的瓷碗,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在特色和特点上体现出了新的风格和特征。
一、创新的造型设计在民国时期,瓷碗的造型设计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性。
相比之前古朴而端庄的传统造型,民国时期的瓷碗呈现出更为丰富和独特的外观。
一些瓷碗的边缘处理得更为曲线流畅,造型更为灵动,增加了观赏性和艺术感。
同时,一些瓷碗还采用了新颖的镂空、切花和浮雕工艺,增添了立体感和层次感。
二、新颖的绘画题材民国时期的瓷碗在绘画题材上展现了更多的变化和创意。
传统的青花、釉里红等绘画风格依然存在,但出现了更多新颖的题材和图案,如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等各种元素。
而且,在绘画技法上也更加多样化,采用了更为精细细腻的技法来表现细节。
民国时期的瓷碗绘画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和平衡,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更为美观和精致的视觉效果。
三、丰富多样的釉色变化民国时期的瓷碗釉色的变化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青花釉、白釉以外,民国时期的瓷碗釉色上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如梅子色、玫瑰色、鹅黄色、天蓝色等各种颜色的釉面,使得瓷碗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价值。
同时,釉面还有明暗不一的变化,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增加了作品的韵味和趣味性。
四、独特的器物纹饰民国时期的瓷碗在器物纹饰上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纹饰图案,如云纹、莲纹、缠枝纹等,还出现了新颖的纹饰元素,如女性头像、婴儿、战士等。
这些纹饰图案的出现,与时代的背景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通过这些图案,瓷碗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用具,更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时代的痕迹和人们的情感。
五、精湛的工艺技术民国时期的瓷碗在工艺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和进步。
在胎土的选择上,更注重选用高质量的瓷土和胎质,使得瓷碗更加坚实耐用。
在制作工艺上,瓷碗的成型、修整、上釉等工序都更加精细和细致。
民国瓷器的主要特征
民国瓷器的主要特征民国瓷器的鉴定民国时期(191l—1949)瓷器生产,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了。
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它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而逐渐走向下坡。
所以在瓷业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
在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监督窑务,他本人是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
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
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蓝料或红料款。
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瓷器。
当时仿古瓷器,风行全国。
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
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
民国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
陈设品有:瓷像(人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福、禄、寿)、大肚人、和合二仙等。
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盂、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
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
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
青花瓷器颜色晕暗发蓝,俗称洋蓝。
洋蓝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
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
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简、壶、碗、杯、罐等。
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
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
民国瓷器鉴定要点
民国瓷器鉴定要点民-国瓷器鉴识要点所谓民-国瓷,是指从1912年至1949年间由景德镇生产的瓷器。
这近40年的时间,上连清末,下接现代,因此,瓷品上出现的特征也有一些变化,早期与光绪朝瓷相似,晚期又与现代瓷相近。
民-国瓷中,大量的是日用生活瓷,其中的制作精良者,也值得收藏。
鉴识民-国瓷,也应从胎、釉、彩料和老气4个方面入手去进行。
民-国瓷的胎质,早期普遍见粗松,较晚清尤甚,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色。
也有精细的,与晚清精品相类。
现代仿品胎质做得反而坚密而生硬,分量或轻或重。
民-国晚期由于工艺操作机械化程度提高,坯胎整齐划一,厚薄均匀,切割精准,胎土细润,铁星减少。
另外,由于窑炉和燃料的改进,器物受火均匀,胎土瓷化程度提高,不易变形,胎体坚致。
民-国瓷的釉面,一般来说大都略微泛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一种松软之感。
现代仿品则光感过强,没有柔和感。
民-国后期釉料经过机械处理,釉面明净细润,但同样光亮柔和却不刺眼,这是由于时间在里面起作用。
民-国期所用青花料,一种是沿用清代料,但多有杂质,因而多数呈色发灰,不像前朝瓷发色有精神。
另一类发色也见纯正艳丽的,却不够沉着,不能入骨,有漂浮感。
民-国瓷施彩已逐渐不取矿物颜料而采用化工颜料,色彩纯度提高,少有杂质。
仿品色彩死板,少有鲜活之气。
识民-国之器,要多从老气着手。
民-国至今,至少五六十年以上,传世品上应有包浆,凡釉面色泽全无者,多数是为去浮光而用酸作假过的。
此外,民-国器绝大部分是传世品,应有擦痕和使用之痕。
但若发现有人为的方向一致的细小而密集的擦痕,这是作伪者为了去除瓷面的浮光所为,那么,此品也就可以断为新品。
民-国期大量仿制历代名瓷,但仔细观察不难区别。
民-国所仿的三国、两晋和南北朝瓷,其釉面和胎土的结合不如真品紧密,胎质也不如真品坚致。
仿隋唐五代白瓷,胎骨过白,釉色过亮,与该几朝的胎釉特点不一。
其所仿宋元名窑瓷,一是制作粗糙,颜色不纯,釉质也较粗。
所仿的钧窑、汝窑、哥窑等瓷,均不能做出这些名窑瓷的特定特征。
民国瓷器
民国瓷器彩绘彩是美化瓷器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图案或纹饰来表现的。
民国时期瓷器上的彩大致可以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尤以釉上彩最为丰富,有古彩、粉彩、浅绛彩、新彩、贴花、刷花、金彩等。
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
而作为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在民国时期已经没落,基本上无人从事正规的生产,所见产品也少得可怜。
民国时期的彩绘所表现的内容有三大类:传统中国画、西洋画及图案。
以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内容最为丰富,从技法上讲,有工笔、写意及兼工带写,从画面上讲,有人物、山水、动物、花鸟、花卉虫草等,由于这种分类方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分类雷同,极难反应瓷器彩及彩绘的方方面面,故多以釉上或釉下的装饰形式加以称谓,这种称谓的好处是不仅说明了器物所表现的内容,也说明了器物的烧制方法与彩的表现形式。
如“青花人物图瓶”,它所表达的完整内容是釉下施彩在高温条件下烧成的饰有人物纹饰的器物。
由于彩是美化瓷器的重要手段。
而美化程度则决定了瓷器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价格。
如前所述,最高档的是以文人画派为代表的彩瓷艺人,他们具有较高的绘画造诣,博采众长,对彩料性能掌握得很好,所以,他们的作品或自创纹饰,或摩前人纸绢之作,或借鉴明清瓷器纹饰,深受欢迎,市场价格也最高,名之为美术瓷业。
而一些在中低档瓷器上从事略显粗糙的绘画(如刷花、贴花),故产品受一般市民阶层欢迎,市场价格虽低,但销路很广,也许是因为其绘画多少有些随意,时人称之为意彩业。
而在中低档瓷器上饰以粗劣粉彩的一般水平红店,文化水平不高,绘画技巧不足,加之对新的颜料掌握不好,其作品画面较为粗俗,产品多为下层市民所用,也许是画面多为明清五彩之类,时人称之为古彩业。
在充分了解了国民瓷器彩及彩绘的种类、彩的产生方式、装饰形式及美化程度后,同时佐以民国瓷器的胎、釉特征及绘画的时代风格,就可以大致划分民国与清晚期,民国与新仿品的差异,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一青花青花是民国瓷器釉下彩中的大宗产品,是以天然赤铜石为原料经过粉碎、掏净、研磨、沸水搅拌、淀清去水等多道工序后得到的彩料。
民国瓷器鉴别特点方法
民国瓷器鉴别特点方法民国瓷器的特点1.胎釉民国时期瓷器胎质同明清时期比,相对疏松。
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
早期的民国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晚清瓷器大多没有这种特征,也比青瓷要显得紧密一些。
2 .工艺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明显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
民国时期瓷器制造逐渐完成了由传统的手工生产到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这时期机制瓷器普遍出现,使得器物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同时也显得呆板,这在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都相对较高。
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
一部分描金瓷器销往海外。
3 纹式由于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产品色彩浮艳,以“洋蓝”绘画的青花更是普遍有飘浮的感觉。
为省工力,日用粗瓷的绘画也常见偷工减料,更多采用了简笔画法。
除机械炼泥、制坯、成型外,民国制瓷工艺最大的变化是贴花纸的使用,大大提高瓷器生产力。
民国瓷器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彩绘内容丰富多彩,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吉祥图案等一应俱全,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
但画风和图案等均未脱清朝人的绘画特点。
尽管如此,在图案内容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色。
民国瓷器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绘画而表现出来的。
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流行于清代的吉祥寓意纹样依然很多见,但也出现了一些宣传时事和政治主张的内容。
4 民国彩瓷有浅绛彩和粉彩等多种彩瓷。
尤其是新粉彩工艺与内容的革新,还表现在原本作为瓷器装饰而存在的彩绘,一部分发展为专门的瓷画艺术。
民国二十年代已成风尚,彩绘工匠中的佼佼者们完成了由瓷画艺匠到瓷画画家的转变。
除传统画法外,与彩料的变化相适应,还引入了西洋画法。
除了大量手工绘画瓷器以外还有大量瓷板画同时出现。
事实上民国彩瓷已经成为绘画艺术的载体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瓷业历程
144“中华民国”时期瓷业历程摘要:近代“中华民国”时期,连年战争时局动荡不安,尽管连年战乱,但也依旧有一批有识之士在努力力求改变和革新,他们不断壮大发展中,也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就。
从工艺技术角度而言,“中华民国”瓷器从胎、釉、颜料和烧造技术都发展的很好。
从艺术角度上来看,文人画派用瓷代纸,将传统瓷与现代瓷区分开,也挽救了晚清瓷。
从教育角度来看,“中华民国”先后成立了陶瓷职业学校,这一壮举一举打破了父传子,师传徒,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可以这样说“中华民国”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民国”;御窑厂;古月轩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 04—144—(03)The History of Porcelain Industr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1“中华民国”初期民窑及仿古瓷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制瓷业中心还是在江西景德镇,主流生产点依然也是在景德镇。
“中华民国”初期景德镇日用瓷比较粗糙,但仿古瓷却愈加兴盛。
辛亥革命后,御窑厂的关闭促使着大量工匠、彩绘艺人为了生活转入民窑工作,或自己创办作坊。
由于没有束缚,他们把原帝王家族享受的瓷器带来了民间,这大大地推动了景德镇民窑和仿古瓷的发展。
当时大大小小的仿古瓷作坊遍布于景德镇的街道弄里,种类更是琳琅满目,品质也是参差不齐,价格更是相差颇大。
在南门头的黄家洲还形成大量仿古作坊基地,全国的商客更是络绎不绝,颇具繁华景象。
这仿古风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之一,历代窑口名瓷均有仿制,上至东汉青瓷下到清朝珐琅彩等等,各个阶段的瓷器均被仿制。
最为常见的就是仿三国、两晋、南北朝,仿随、唐、五代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民窑陶瓷,仿元的汝、官、哥、定、钧等五大收稿日期:2022-11-14 修订日期:2023-01-22作者信息:裴霞敏(1990 -),女,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传承与变迁:民国景德镇瓷器发展探析
、
民 国景 德 镇 瓷 器 变 迁 的 时代 特 点
进 入 近 代 以后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变 革 与 发 展 , 机 械 制 瓷逐 渐代 替手 工 生产 ,于 是 ,手 工生 产作 为 一种 落后的生产力逐渐退 出历史舞 台。伴 随着 工业化时代 的 到 来 , 社 会 生 活 发 生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 介 于 各 方 面 的 因 素 , 景 德 镇 制 瓷 业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迁 。 概 括 起 来 这 些 变 化 主 要 表 现 在 : 民 营 窑 厂 的崛 起 、 陶 瓷 教 育 的 变 革 、 陶瓷 业 的新 式 管 理 、 瓷器 工 艺 技 术 的创 新 。 1 民营 窑 厂 的崛 起 、 景 德 镇 瓷 器 的 发 展 变 化 与 御 窑 厂 的 生 产 规 模 是 紧密 相 连 的 。 御 窑 厂 从 建 立 到 倒 闭 历 经 六 百 多 年 , 其 外 部 的 建 造 和 内部 的 组 织 分 工 都 有 不 断 的变 化 。 清 朝 末 年 , 曾 经 风 靡 全 球 的景 德 镇 瓷器 一 度 陷 入 历 史 低 潮 , 御 窑 厂 也 岌 岌 可 危 。 为 了 挽 救 制 瓷 业 , 清 宣 统 二 年 ( 19 1 O 年 ) 江 西 瓷 业 公 司 在 景 德 镇 正 式 成 立 , 性 质 依 然 定 , 为 官 商 合 办 , 并 附 设 中 国 陶 业 学 堂 , 以 培 养 新 式 陶 业 人 才 。 其 窑 址 就设 立 在 原 御窑 厂 并 将御 窑 厂 进 行 了 重新 规 划 整 合 , 作 为取 代 原 御 窑 J 新 式 窑 业 , 江 西 瓷 业 一的 公 司 在 清 末 是 陶 瓷业 先 进 生 产 力 的代 表 , 为 古 老 的 陶 瓷 业 吹进 了 一 股 新 鲜 的空 气 , 带 来 了新 的 生机 和 活 力 , 从 而 迎 来 了 中 国瓷 器 生产 企 业 化 时 代 的到 来 。 因此 , 瓷 业 公 司 在 中 国制 瓷 史上 有着 特 殊 的地 位 , 它 对 中 国陶 瓷 的发展 做 出不可 磨灭 的贡献 。 2、 陶 瓷教 育 的变 革 制 瓷 技 艺 ,在 中 国 历 来 就 是 以父 传 子 , 徒 承 师 的 方 式 传 承 的 。 但 由 于 近 代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的 发 展 , 外 国 先 进 机 器 的 引 进 , 新 的 生 产 方 式 的 出现 , 要 求 有 大 量 能 适 应 机 械 化 生 产 的 工 人 。 因 此 , 传 统 的 父 传 子 、 徒 承 师 的 技 艺 传 承 方 式 便 逐 渐 行 不 通 了 ,代 之 而 起 的是 新 的 教 育 模 式 下 培 养 的技 术 人 才 。瓷 业 职 业 教 育 便 在 这 种 条 件 下 应 运 而 生 了 。 职 业 教 育 模 式 采 用 西 方 的 教 学 模 式 ,提倡 学生要 学习西方 的科技 ,采 用新式制 瓷方法 , 并 实行 了 改 革 :首 先 , 瓷业 学 校 教 学 对 象 实 行 了 一 些 列
民国瓷器的工艺特征
民国瓷器的工艺特征
民国瓷器在工艺特征上有以下几点:
1. 窑烧工艺:民国瓷器主要采用传统的中国窑烧工艺,其中以景德镇的窑烧工艺最为著名。
经过多次烧制和细致的控温过程,使得瓷器具有均匀的质地和细腻的釉面。
2. 绘画技法:民国瓷器的装饰多采用手绘技法,绘画主题广泛,包括花卉、人物、山水等。
绘画风格上注重写实,刻画精细,色彩鲜艳。
3. 釉色处理:民国瓷器的釉色处理多样,常见的有单色釉、双色釉、五彩釉等。
釉色艳丽,釉面光滑细腻,能够增加瓷器的观赏价值。
4. 雕刻工艺:民国瓷器的雕刻工艺精湛,常见的雕刻技法有浮雕、刻线、剔刻等。
雕刻内容多样,包括花卉纹饰、动物纹饰、人物造型等。
5. 瓷胎材质:民国瓷器的瓷胎多采用高岭土和瓷石等材料制作,瓷胎质地坚硬、致密,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和声音清脆的特点。
以上是民国瓷器的一些工艺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民国瓷器在瓷器艺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和观赏价值。
瓷器上的时尚民国——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瓷器漫谈
瓷器上的时尚民国——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瓷器漫谈河北马景政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今天,历史的脚步已经跨越了整整一百年。
一百年前,伴随着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迈进的强劲步伐,一种画面色彩鲜艳、题材贴近现实、风格洋味十足的瓷器品种——时装人物瓷器应运而生。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瓷画品种,从出现、兴盛,到衰落、消失,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
沧桑百年,至今天存世的时装人物精品瓷器,市面上已难得一见,画面精美的残器也已成为许多收藏者追逐的目标,时装人物瓷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藏家和学者所关注。
感受“西风东渐”在一幅幅绘画特色鲜明、时代气息强烈的时装人物瓷画前,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百年前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交融,感受到这种文化交融给当时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全面影响,感受到这种影响的深远和持久,以致于到今天依然随处可见。
那个时候,“洋”无疑就是时尚的代名词,瓷画作品上,洋人、洋房、洋车、洋犬、洋家具、洋摆设、洋装、洋伞、洋包……连同呈现出这些艳丽色彩的瓷画彩料,也大都是刚刚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的化工釉料——洋彩。
这些数不胜数的时髦“洋玩意”,和画面上诸多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完美搭配,创造了这类独具特色、气质迷人的瓷画品种。
画面之外的题款诗句,既有传统书画作品中常用的古典诗词,又有与画面的现实生活主题相符的带有舶来文化元素的题句,画意与题句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民国初年,洋货广告也出现在了制作精美的瓷器上。
晚清民初瓷画名家钱仙槎,为亚细亚火油公司绘制的广告壶(图1),构图新颖独特,设色艳丽典雅。
画面上一时装美女端坐在船头,美女身旁高高扬起的白帆上,绘着亚细亚公司四个品牌的煤油商标图案(鱼牌、僧帽牌、铁锚牌、十字牌)。
执壶的另一面,是用清秀的书法题写的广告词——“鱼牌油为上等社会最为适宜;僧帽牌与铁锚牌两种,原质优美公道并驾齐驱;十字油价廉经点,点本牌灯内并无冒烟之虞。
”这把执壶的制作时间应在1912到1916年之间,不知可否算得卜存世品中最早的洋货广告瓷器,但起码称得上是瓷器卜最早的白话文广告词了。
民国瓷器辨伪
民国瓷器辨伪民国瓷器,一般来说是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8年之间江西景德镇及湖南醴陵、河北磁县、福建德化等地方窑几生产的各类美术瓷和生活用瓷,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大多专指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器。
但是,正如历史上各代民窑的面貌不因政权更迭、改朝换代而发生绝对纪年意义上的变化一样,就某种程度而言,自清光绪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约一甲子左右的时间里生产的瓷器均可从宏观上纳入广义“民国瓷器”考察的范畴;换言之,由于制作工艺的演变具有渐进性,因此在一个较长时段内,各种瓷器产品的风格都带有一定共通性,普遍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时代背景,而根据时间的推移、工艺技术的革新、审美风尚的衍变以及政治需求的影响等不同因素,这一较长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瓷器产品亦有其各自特点。
可以这样认为:清代末叶的瓷器,除去那些延烧的传统官窑品种外,多可视为民国瓷器的序曲,端倪始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瓷器,则可看作民国瓷器的余绪,风貌犹存。
两者均与标准意义上的民国瓷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绝不能够截然分开。
明确这一点,对全面客观地认知民国瓷器很有必要。
高档美术瓷是赝品泛滥的重灾区一切物品,经历岁月的流逝,得以保存下来者均可称为“旧物”或“古物”,至于能否成为“古董珍玩”则取决于其当时的制作数量多寡、工艺水平优劣、用途档次高下以及留存于世的规模大小。
在这几个衡量标准中,工艺水平和用途档次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因此,民国时期广泛生产的众多嫁妆瓷和生活日用瓷等“大路货”虽然距今也已有近百岁“年纪”,但其价值却与当时便价格不菲、精美非凡的各种美术陈设瓷无法相提并论。
近年来迅速升温、市场行情突飞猛涨的民国瓷器基本上都是这些画工精湛、美轮美奂的美术瓷,也即通常所谓的“细路瓷器”,具体而言就是以汪晓棠、潘宇、“珠山八友”、王步等为代表的“新粉彩”和青花名家瓷绘作品,以及曾经鲜为人知、甚至今日仍扑朔迷离的北洋政府总统用瓷和其他一些画艺高超、不遑多让的堂名款瓷等等。
民国时期瓷器杂谈
民国时期瓷器杂谈 2011年08月26日 20:44 收藏界江西邹建平尹青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此后的38年中,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百业衰败之中,景德镇瓷业也遭受重创。
综观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发展最后衰亡的过程,但明显缺少一个辉煌时期。
虽然如此,但在短暂的38年中,却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民国初期的仿古瓷是民国瓷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自从清帝逊位、官窑瓦解之后,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仿制古瓷的工艺于民国初年已成为景德镇的一个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是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
正如《饮流斋说瓷》谓:“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禁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
”二是社会上对仿古瓷的需求大增,给仿制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历代名窑瓷器均在其仿制之列,尤其是仿清康熙乾隆器最为流行。
民国瓷器中最为人们所青睐的当属以珠山八友为代表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他们以瓷入画,以胎为纸,汲取中国画的营养,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没有他们的创作,民国瓷器将是暗淡无光的。
除以上两点外,民国瓷器中还有一些零星的闪光点,本文拟从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瓷器中,遴选出几件民国瓷器,从中可品读出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中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
一、江西瓷业公司的产品清末民初,由于经济衰退及洋瓷倾销的内外夹击,中国陶瓷生产进入了历史的低潮。
不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有识之士纷纷倡议开办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关于江西瓷业公司的成立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它正式成立于宣统二年(1910年),为官商合办,其创办目的是改良景德镇衰落中的陶瓷工业。
但因时局多变,资金来源中断,无法购置机械设备,又重回手工制瓷的老路,即便如此,也较清末有一定的发展,在景德镇独领风骚几近二十年。
民国瓷器概说
民国瓷器概说由于政体的变革和欧美文化的强力东渐,民国时期的物质生活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但这一时期过于短暂,其间又战乱频仍,很多方面都没有来得及形成鲜明的特色。
与明清两朝相比,民国瓷器的时代特征不甚鲜明,而且许多窑场的黄金时代都集中于抗战爆发以前。
民国时期制瓷业的变化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瓷器手工业的生产制度开始出现转型,到20世纪20年代,逐渐实现了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变。
中国最早的瓷业公司成立于清朝光绪末年,如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江西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辛亥革命前夜的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宣告成立;此外,重庆、成都等地也创办了瓷业公司。
这些瓷业公司尽管规模小人,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制瓷工业,但毫无疑问应该是中国制瓷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生产方式的变革民国肇建,推进了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1914年,河北唐山肩新洋灰公司附办的制磁部成立为“启新瓷厂”,庸山白瓷正式进入了近代工业化生产的轨道。
此后十余年问,唐山的制瓷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德盛、新明等瓷厂相继成立,奠定了它成为北方瓷都的基础。
作为南方青瓷的重要产地,浙江省也创办了“龙泉省立瓷业工厂”,除生产仿宋元青瓷外,更多地生产白瓷和青花瓷。
抗战开始前的十余年间,山各级政府土导,许多瓷场改进上艺技术、改良生产方式、推进管理模式的企业化,数十家有一定规模的瓷业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相继成立,我国制瓷业初步完成了由手工作坊向现代工业企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型。
与此相关,民国时期瓷器制造逐渐完成了由传统的手工生产到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转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时期机制瓷器普遍出现,使得器物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同时也显得呆板,这在一般商品化用粗瓷器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由于炼泥方法的不同,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都相对较高;由于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产品色彩浮艳,以“洋蓝”绘画的青花更足普遍有飘浮的感觉。
为省工力,日用粗瓷的绘画也常见偷工减料,更多采用了简笔画法。
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
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引言景德镇,被誉为“瓷都”,是中国陶瓷产业的代表。
本文旨在探讨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历程、生产技术、市场销售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制瓷业的整体面貌。
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社会文化发展历程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经历了由繁荣到衰落的历程。
在晚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已经进入了繁荣阶段,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和技术进步。
然而,进入民国后,由于战争频繁、经济萧条以及外国陶瓷的竞争,景德镇制瓷业逐渐陷入困境。
直至20世纪中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景德镇制瓷业才得以重新振兴。
生产技术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的生产技术独具特色。
在制瓷材料方面,景德镇拥有丰富的瓷土资源,为陶瓷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制作工艺方面,民国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如拉坯、利坯、施釉等。
此外,景德镇的装饰工艺也颇具代表性,如青花、五彩、粉彩等。
市场销售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销售状况逐渐恶化。
为了应对困境,一些窑厂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并通过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形式来拓展业务。
例如,部分窑厂采取了定点销售的方式,与当地商行、洋行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社会文化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的社会文化内涵丰富。
首先,景德镇的瓷器文化源远流长,这一时期的各种瓷器产品无疑是对这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艺术风格方面,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继续沿用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风格,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和流派。
景德镇制瓷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它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当地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历程、生产技术、市场销售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制瓷业的独特风貌。
虽然民国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经历了诸多困难,但在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方面仍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也应注意到,这一时期的外销市场萎缩对制瓷业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国内市场的开发也仍有不足。
浅议民国时期仿古瓷(图)
浅议民国时期仿古瓷广义上的“仿古瓷”,指后朝仿前朝的制式瓷,过去古董行把仿古瓷分两类,将本朝的仿古瓷,叫“新仿旧”;将前朝仿再前朝的,叫“旧仿旧”。
一般都承认“旧仿旧”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并一致认为“新仿旧”收藏价值不高。
2012年就是民国开国号一百年了,民国的“仿古瓷”也熬到了“旧仿旧”的名份了,正印证着艺术品变成古董收藏品的规律。
约定俗成的广义上的“民国仿古瓷”,实质上应包含着两层含意:一是伪托前朝款的仿古瓷,简称伪托款仿古瓷;二是做古瓷,如同书画界今人学《芥子园画谱》作画。
民国时期是中国仿古瓷历史上高峰期之一,上至东汉青瓷下到清朝珐琅彩瓷,各个时段各个品类无所不仿。
常见的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窑,以及元代的瓷器和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器居多。
最大量的仿古瓷主要集中在明清官窑瓷上,最为流行的是仿康熙、雍正、乾隆的瓷器。
这类瓷器除了少部分写康熙和雍正款外,绝大部分书乾隆款。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乾隆瓷制式规距,绘画繁褥无艺人个性;其二乾隆朝是清朝鼎盛时期,社会影响巨大。
要做到正确辨认民国仿古瓷和做古瓷,就要从实物对比着手,下面就几件仿乾隆朝款彩瓷和无伪托款彩瓷的胎釉纹,来辨认民国仿或做古瓷制品,以了解民国仿古瓷之一角。
图1 乾隆款瓷胎胭脂红底开光洋彩人物盘一、有伪托款的仿古瓷1、乾隆款瓷胎胭脂红底开光洋彩人物盘(图1)规格:高5.2厘米,口齿32.7厘米,底19.5厘米。
年代:民国窑口:景德镇特征:胎质稍粗坚硬,手感略重,器型规整。
釉色亮,釉面平,胭脂红质感如漆。
底部施浅橄榄绿釉,底足刮釉草率。
纹饰:盘口沿打金底饰变形缠枝橄榄叶,盘里打胭脂红底,开光内绘西洋母子赏春图,所绘人物和背景画像逼真,有立体感。
款识:底书青花六字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字形规范,书写有力,每笔分写,尤其是“制”字下半部“衣”有点,底部短横线右边出头,与当朝真品官款无异。
民国时期的民间用瓷
民国时期的民间用瓷民国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也是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大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全国瓷业虽然出现了萧条、衰落、艰难、困顿的生产态势,但江西景德镇窑、广东石湾窑、福建德化窑、湖南醴陵窑、浙江龙泉窑、山东博山窑、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等历史名窑仍然坚持生产民间用瓷,从而奇迹般地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为后人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能够反映时代风尚的珍贵器物。
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选取其中能够体现当时经济、文化、信仰、审美与生活等某一方面社会真实面貌的有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如下。
饮食器饮食器,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用和装盛食物的器具,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之一。
民国时期的饮食器,品类繁多,数量巨大,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此类民国瓷器,主要有食器、酒器、茶器和水器四类。
但细细分开,又有碗、杯、壶、盅、温酒器、碟、盘、汤盆、羹匙、渣斗等。
碗的数量最多,可分为饭碗、茶碗、盖碗等。
其中粉青釉八耳盖碗较具特色。
此碗通高9.5厘米,碗口径13.4厘米,底径6.9厘米,高4.5厘米;盖口径11.9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腹部装饰八个环形耳。
盖为弧面,珠形钮,盖面有镂空装饰。
通体施粉青釉,釉色淡雅,为民国时期粉青釉瓷器的成功之作。
盖碗是民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碗式,如粉彩桃纹盖碗,碗口径10.6厘米,底径4.6厘米,高6.6厘米;盖口径9.9厘米,高3厘米。
造型继承清代盖碗的传统形式,为敞口,深腹,圈足,盖为浅腹,圆形抓钮。
器内素白。
碗与盖外壁通体绘粉彩桃树枝干、桃实与红色蝙蝠纹。
此器造型规整,胎质细白,绘画精美,施彩艳丽,充满福寿寓意,为民国饮食类瓷器中的精品。
杯和盅既可作为茶具,亦可用作酒具,通常均需与壶配套使用。
其中杯与盅的造型简约,有斗笠式、马蹄式、莲子式或铃铛式等,二者大小相近,只是尺寸均略小于碗。
民国瓷器百科(附拍卖价格及鉴定方法)
民国瓷器百科(附拍卖价格及鉴定方法)民国瓷器是指从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
民国是我国陶瓷生产、发展史上最为低潮的时期,由于当时政治腐败,军阀割据,时局动荡,瓷器生产已呈全面衰退之势,生产技术停滞不前,绝大部分产品沿袭旧法制作,工艺水平不高,产品风格与晚清瓷器出人不大,没有形成独特的民国瓷器风貌。
因此,瓷器的生产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大不如前。
目录1、民国瓷器简介2、民国粉彩瓷器3、民国瓷器拍卖价格4、民国瓷器底款4、民国瓷器鉴定4、民国瓷器收藏民国瓷器简介民国期间,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为了生计,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在百业萧条、唯有古玩行业兴旺的背景下,为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民国瓷器可分为四大类:1、民国宫廷瓷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些器物可称之为民国宫廷瓷;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葆昌监督窑务,他本人是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
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
较着名的有仿珐琅彩和粉彩器物。
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便已倒台,给后世留下了颇具争议的“洪宪瓷真赝”之谜。
2、民国仿古瓷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之为民国仿古瓷;仿古瓷以前代青花、五彩、粉彩器皿为模式而生产,多为达官贵人按其兴趣而定烧。
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
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
3、民国粉彩新艺瓷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了新兴的粉彩工艺,这些新兴的粉彩之作可称之为民国粉彩新艺瓷。
4、民国生活瓷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兴我国货,厦门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这些生活用瓷,可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奇货可居的民国瓷器
87一人来完成,使画面自由洒脱,充满了艺术表现力。
但因后期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加之浅绛彩瓷低温烧制,彩料在釉面上黏连不牢固,色泽不够鲜艳,彩绘大多容易污损、脱色、掉彩、磨失,所以浅绛彩瓷在民国时期逐渐被色彩鲜艳而不易脱落的新粉彩所替代。
其四,仿古瓷器。
清朝的覆灭,使得一批原来供职于官窑场的能工巧匠另谋生路,在民间仿制了大量的历代名窑瓷器。
例如目前收藏市场中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明、清的官窑器等。
荆志忠表示,虽然这些瓷器是仿制品,但质量比较高,现在收藏市场上很多人将民国仿制瓷器当作明清官窑的真品。
除此之外,从民国时期开始,陶瓷创作者开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创作者的思想体现更加强烈,特点也更加鲜明。
逐渐被抬高的身价曾经民国瓷在收藏市场被称为“地摊货”、“边角料”,处于陪衬地位,在学术上并未得到充分认可,价格也非常低廉。
武先生告诉记者:“在前几年,民国瓷器市场十分暗淡,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但如今去文玩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这个时期的真品。
”无独有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收藏瓷器的范青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十年前,在文物市场还有一半真文物时,民国浅绛彩最为低廉。
当初买50件浅绛瓷花了3万块钱左右,后来再买100件的时候,大约花了将近30万元。
现如今,想收藏浅绛瓷花,估计一件出价30万元也未必能在市场上找到。
”的确,随着近几年大众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看好,媒体的报道,相关研讨会、论坛通过交流、鉴赏、参观等多种方式探讨民国时期瓷器的历史地位和收藏前景,使得收藏界对于民国瓷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记者发现,近年来,民国瓷器逐渐成为了各大拍卖会主角之一,其最高成交价甚至突破了亿元大关。
例如,2014年安徽艺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粉彩花鸟笔筒以13440元成交。
2014年9月份,中国嘉德四季第39期拍卖会,民国时期王步绘青花花鸟纹小笔筒以92万元成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瓷器杂谈 2011年08月26日 20:44 收藏界江西邹建平尹青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此后的38年中,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百业衰败之中,景德镇瓷业也遭受重创。
综观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发展最后衰亡的过程,但明显缺少一个辉煌时期。
虽然如此,但在短暂的38年中,却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民国初期的仿古瓷是民国瓷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自从清帝逊位、官窑瓦解之后,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仿制古瓷的工艺于民国初年已成为景德镇的一个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是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
正如《饮流斋说瓷》谓:“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禁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
”二是社会上对仿古瓷的需求大增,给仿制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历代名窑瓷器均在其仿制之列,尤其是仿清康熙乾隆器最为流行。
民国瓷器中最为人们所青睐的当属以珠山八友为代表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他们以瓷入画,以胎为纸,汲取中国画的营养,所创作的新粉彩瓷器,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没有他们的创作,民国瓷器将是暗淡无光的。
除以上两点外,民国瓷器中还有一些零星的闪光点,本文拟从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瓷器中,遴选出几件民国瓷器,从中可品读出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中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
一、江西瓷业公司的产品清末民初,由于经济衰退及洋瓷倾销的内外夹击,中国陶瓷生产进入了历史的低潮。
不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有识之士纷纷倡议开办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关于江西瓷业公司的成立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它正式成立于宣统二年(1910年),为官商合办,其创办目的是改良景德镇衰落中的陶瓷工业。
但因时局多变,资金来源中断,无法购置机械设备,又重回手工制瓷的老路,即便如此,也较清末有一定的发展,在景德镇独领风骚几近二十年。
江西瓷业公司出品制作精良,如这件粉彩山水纹双耳瓶(图1,一耳残),高23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7.3厘米。
外口沿及颈上部以蓝料绘简化回纹、如意云纹、璎珞纹,这是民国瓷器上常见的辅助纹饰。
腹部以粉彩绘通景山水纹,并题:“学义校长四旬大庆纪念,九江女师暨附小全体教职员敬赠,二九·八。
”底红彩楷书“江西瓷业公司”款。
图1-1图1-2瓷器上的题款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一种社会风尚:旧时社会官场和商界人士在擢升、大寿、开张、乔迁、新婚、离别等时,师生同仁、亲朋好友盛行馈赠礼品,以表示祝贺。
而江西有一得天独厚的地方特产——景德镇瓷器,社会上自然就崇尚用瓷器,尤其是以名家瓷画作为礼品,因此,民国时期的瓷器上常常有“某某雅赏、某某敬赠”题款,一般还有作者款印。
二、“居仁堂”款与袁世凯用瓷关于洪宪瓷器的问题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陶瓷历史的一个最富争论性的问题,中外学者的意见莫衷一是。
《景德镇陶瓷史稿》肯定地记述了袁世凯于1916年派郭葆昌到景德镇督烧御用瓷器四万件,内有仿珐琅彩瓷一百件,共用银一百四十万元,并记载烧窑户为鄢得意(即鄢汝珍)。
但另一批学者却认为,自袁世凯1915年12月底决定采用“洪宪”为国号至1916年2月23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的短短几十天里,是不可能完成造瓷的筹备、设计、制作等程序的。
所以全部书写洪宪款识的瓷器,不论是“洪宪年制”还是“洪宪御制”都不可能是真品。
关于“居仁堂”款瓷器,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也有以下的论述:“清社既屋,民国成立,继之而起者则有袁项城之洪宪瓷。
项城酝酿称帝,照专制时代之惯例,登极时必造瓷以资纪念,遂派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之郭葆昌氏为九江关监督兼陶务监督,经营烧造事宜。
当时只陶土人工出自景德镇,颜料则取诸禁内,所制各器悉仿古月轩,而底款则一律为红色篆书…居仁堂‟三字。
”以下是几件馆藏的“居仁堂”款瓷器:图2粉彩开光山水纹鱼缸(图2),高17.1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2.2厘米。
敛口,圆腹,双圈矮圈足。
通器绘各种花卉纹,繁花似锦,腹部三个圆形开光,内绘山水人物,绘画细腻,勾描皴擦并用。
整器色彩淡雅柔和,釉面白腻,底有“居仁堂制”双框红料篆款。
图3-1图3-2仿木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瓶(图3),高33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
口沿描金,器表施仿木纹釉,上绘折枝花卉纹,腹部三个圆形开光,内绘花鸟纹。
器内口颈部和器底施绿釉,底“居仁堂制”红料方框篆款。
胎体轻薄。
图4-1图4-2粉彩芦雁纹瓶(图4),高22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4厘米。
器表通景绘芦雁纹。
颈部题:“甲戌年季秋月学义校长惠存。
赓业、毓璋、裕风敬赠。
”底有“居仁堂制”双方框红彩篆款。
甲戌年为1934年,显然不是袁府定制的。
从上述几件“居仁堂制”款的瓷器来看,与赵汝珍所说的仿古月轩底款一律为红色篆书“居仁堂”三字不同,应该不是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所烧的所谓“洪宪瓷”。
居仁堂是故宫(微博)中南海里面的一所宫殿,原名仪鸾殿。
1912至1916年袁世凯被委任为大总统时,将其用作总统府并改名为居仁堂。
一般认为,书有“居仁堂制”款的瓷器,是袁世凯在景德镇定烧的袁府用器。
但从我馆收藏的几件居仁堂款的瓷器来看,有的明显不是袁府用瓷,而是民国后期的伪托款,如图4粉彩芦雁纹瓶。
三、江西陶校及陶校承制礼品瓷图5-1图5-2江西省立陶业学校的前身是“中国陶业学堂”,它是江西瓷业公司下属的一所陶瓷学校,校址设在鄱阳(今波阳)。
创办人张浩,字犀候,生于1876年,江西新建人,年轻时留学日本学习窑业,学成后于1906年回国,与康达(字特璋)合作在江西波阳创办“中国陶业学堂”,隶属江西瓷业公司。
1912年,陶业学堂与江西省瓷业公司分立,改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1934年陶校从波阳迁往九江,抗战爆发,陶校几经迁徙,后于1944年11月迁往景德镇,使用浮梁陶校校舍,1945年8月两校正式合并。
抗战胜利后为适应全国陶业的发展,陶校于1947年底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江西陶业专科学校。
图5铁骨泥描金开光粉彩双耳尊是江西陶校教师潘庸秉所绘,腹部前后开光内均以粉彩绘高士图,底有“江西陶校精制”朱文方印。
馆藏中还有一件潘庸秉所绘作品,腹部正面开光内绘松鹿,有一“潘”朱文方印,背面开光内绘牧童骑牛吹笛图,旁题“庸秉”,下钤“秉印”,底部为“乾隆年制”蓝色堆料双方框款。
图6-1图6-2图6铁骨泥描金开光粉彩山水纹双耳尊高32厘米,口径11.6厘米,底径13.6厘米。
敞口,溜肩,圆垂腹,矮圈足,颈腹部的耳饰丰富多彩,先是堆塑两“S”形如意耳,其下挂有用绳索串起的“”字、双鱼、如意云头、蝉四种代表吉祥的贴塑装饰,腹部前后开光内均以粉彩绘山水纹,器底红彩书“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下有“中正”方框款。
此器制作工艺复杂,先在素胎上凸印出口沿部位的如意云纹,颈部的蕉叶纹和蝙蝠纹,并各以弦纹相隔,腹部凸印出圆形开光和变形云纹,圈足上刻印凸出的绳索纹,然后在素地上錾敲使之凹凸不平,再在圆形开光内和器内、器底施白釉,经高温烧成后在开光内以粉彩绘纹饰,其余素胎上施铁骨泥,并在凸印的纹饰上描金,最后经低温烧成,烧成后器表纹饰突出有立体感,而铁骨泥地坑洼不平状似桔皮皱。
1946年8月,蒋介石在庐山避暑,因需要一批精细礼品瓷送给盟国首脑,他向江西省主席王陵基作了交代。
王找到时任江西省陶校校长的汪潘,同上庐山面见蒋介石。
会见交谈的内容可以从25日上海《民国日报》上刊登的电讯通稿知其大概。
全文如下:“主席关怀景德镇名瓷:(中央社牯岭廿四日电),景德镇之旧御窑将改为国营瓷窑,此乃蒋主席接见圣忠学校校长(注应为陶业学校)汪潘时所指示者。
主席对景德镇瓷业现况备极关怀,谓国家欣逢胜利,应有名瓷分送盟邦,以志庆典。
此次名瓷须仿乾隆时代作品风格,瓷质力求细薄,色调务须高雅。
蒋主席面谕汪校长从速与赣府洽办,积极进行”。
汪回到景德镇,立即召集陶瓷名家们商议,人员主要有彭友贤、张志汤、吴仁敬、潘庸秉、赵金生、余昌骏等。
图案主要由陶校的张志汤、潘庸秉等绘制,经数月才完成。
古朴雅致、富丽堂皇的礼品瓷,蒋介石见后很满意,后以国家或蒋介石夫妇的名义,分别赠送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特使马歇尔。
这批瓷器的制作成功使陶校名声大振,紧接着,南京的一些高级官员也来电来函订货,学校就将原图样按比例缩小,但器型、画面不变,价格也便宜得多。
因此,上述于1947年制的有“中正”款的器物应当是蒋介石在庐山指示陶校为其所作的礼品瓷,而另两件小型器物,很可能是南京官员的订货。
这几件瓷器,确如电文中所说的有仿乾隆时代风格,其中一件底款上直接书上“乾隆年制”伪托款。
四、瓷商与瓷店自元朝始,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明代御窑厂的设立,更使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内的一枝独秀。
瓷业的发展,离不开销售的兴旺,而这兴旺的纽带便是瓷商。
清人郑廷桂记载了当时瓷商的情况: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
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
凡来景德镇从商者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同一籍贯者组成“帮”,明末清初,来自各地采办的瓷商共有八个帮。
这些帮为了在景德镇长期落脚,不惜耗费巨资,建造宏伟的会馆。
在清朝前期建造的会馆有宁绍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山西会馆、苏湖会馆、湖北会馆和湖南会馆等。
瓷商又分“字号”和“水客”两种,水客为行商,他们亲自押运瓷器到外地销售,售后采购货物回景德镇,做到两头获利。
字号为资本大者,在外地开有某字号瓷店,派员常驻景德镇采购瓷器。
瓷庄是资本大的瓷商驻镇采购瓷器的场所,瓷商在外地开设瓷器店,在景德镇开设瓷庄,自己或委派代理人坐镇收购瓷器,但只是为自己收购,不能代人采购。
民国时期,许多大城市的瓷店在经营景德镇彩瓷的同时,为满足当地的某些特殊用户的要求,也购买景德镇的白瓷胎,招聘高手彩瓷,瓷器店自烧红炉加彩。
其实这种情况,早在清康熙、乾隆时期就已出现,民国时期,这种现象愈甚。
像南昌的丽泽轩、新中华等瓷器店除了自己培养艺徒外,还曾来景德镇延聘名手至南昌彩瓷,而南昌的艺人也有去景德镇彩瓷的。
图7-1图7-2图7粉彩加官进爵图爆竹瓶是民国著名绘瓷艺人刘希任为新中华瓷器店绘制的作品。
瓶高24.5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8厘米。
唇口,束颈,平肩,直筒腹,束胫,矮圈足。
口沿饰龟背锦纹,颈部饰折枝牡丹纹,肩部饰折枝菊和勾连回纹,腹部以粉彩绘加官进爵图,腹下部有一周城垛纹,圈足上饰勾连回纹。
腹部题:“加官进爵。
时在戊子年仲秋上浣书于洪都百花州,南昌刘希任。
”下有“南昌刘”、“希任”两朱文方章,底有“新中华”印章款。
刘希任(1906-1967年),江西南昌人,自幼爱好绘画并与其兄刘希玉自学绘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