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教案(通用9篇)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教案(通用9篇)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教案(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怎样处理矛盾,如何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先来看情境表演:二、通过故事讲道理1、小故事《跳皮筋》(不嘲笑同学)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他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小英听到小芳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师: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生:小芳不合群,因为小芳嘲笑小英,她受不了师: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生:小芳不应该说别人的缺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气气(生充分说)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
2、小故事《上课铃响了》(对待同学要宽容,犯错后要及时道歉)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王小燕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王小燕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王小燕别哭了,王小燕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王小燕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试答案第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试答案第一部分2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习题一、判断题1、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
(√)2、身体健康就是真正的健康。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4、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
(√)5、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6、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喜欢别人、接受别人,所以他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欢迎的。
(√)7、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8、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9、心理健康标准的制订和确定,必须通过大规模人群的调查。
(√)10、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受到社会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渗透性,又具有对立性。
(×)3、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其工作对象是以问题学生为主。
(×)4、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求询者,主要指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某些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异常人。
(×)5、就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稳压器和润滑剂的作用。
(√)8、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德育的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9、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但可以相互替代。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简答题(1(1)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基本原理第一章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健康的涵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2、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正常。
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
3、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为依据的。
4、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5、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一)智力水平正常(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平衡积极(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人格统一完整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很明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015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2015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第1题单项选择题(2分)〔〕是一种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A.意志力B.心理调节C.心理韧性D.自我修复参考答案:C.心理韧性第2题单项选择题(2分)面对职业倦怠,个人干预策略通常有两种,一个是改变环境,另一个是〔〕A.改变自己B.改变性格C.更换工作D.改变工作方式参考答案:A.改变自己第3题单项选择题(2分)处理情绪的基本方法是〔〕A.回避B.忙碌C.宣泄D.放松参考答案:C.宣泄第4题单项选择题(2分)人与人的距离也是一种〔〕。
我们可以在马路上根据人们之间的距离判断其关系,也要学会在人际交往的不同场合保持适当的礼貌距离。
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声调表情D.肢体表情参考答案:B.身段表情第5题单项选择题(2分)〔〕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 )。
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参考答案:C.自我体验第6题单项选择题(2分)人际交往中喜欢与他人唱反调、对着干、充当反派角色的是〔〕。
A.羞怯心理B.猜疑心理C.嫉妒心理D.逆反心理参考答案:D.逆反心理第7题单项选择题(2分)“疑邻盗斧”的寓言故事表达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嫉妒心理B.排他心理C.猜疑心理D.逆反心理参考答案:C.猜疑心理第8题单项选择题(2分)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参考答案: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第9题单项选择题(2分)〔〕已经成为现代人在各个阶段的第一需要。
A.学习B.工作C.考试D.运动参考答案:A.学习第10题单项选择题(2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有一半的记忆会在〔〕内消失,因此对所学的知识在遗忘前及时、反复的复习是保持记忆的有效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章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它即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现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
1792 年,法国精神科医生比奈尔(pinel)首先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
19 世纪以前,精神病人被认为是魔鬼附体,而受到监禁和虐待,处境凄惨。
一般认为,这是心理卫生运动历史的起点。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起直接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1880 年3 月他根据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会用生动的文笔写成《自觉之心》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呼吁对待精神病人也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
此书出版后引起社会震动。
1908 年 5 月6 日比尔斯与13 位志同道合者一道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
1909 年2 月在比尔斯等人积极努力下,在纽约成立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
至此心理卫生工作逐步推广开来。
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20世纪---二战结束) 1930 年 5 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市开,53 个国家的3042 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选举产生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威廉华任会长,比尔斯任秘书长。
这一阶段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致力于精神病院的给养改革以及建立广泛的精神病社会保障体系,以使精神病患者受到社会公正处置,并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战后--20 世纪60 年代末) 1948 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次会议上还成立了新的国际心理卫生组织——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194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建立了心理卫生处.这些组织的建立与纲领的颁布与实施,编织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2015年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网】小编特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有所帮助!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目标】1.识记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概念。
2.理解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辅导的一般目标。
3.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部分1、心理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利会适应等几方面。
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以使其更全面。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
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3、心理评估的概念;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4、心理辅导的概念: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完整word版)《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的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客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
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1、心理健康: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2、心理健康标准制订的依据:①统计常模;②社会规范;③生活适应;④临床诊断;⑤主观经验。
3、心理健康可以概括为: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
作为心理健康关键要素的关系协调可以具体细分为四种关系:①人—己关系(即自我意识是最为核心的要素);②人—人关系;③人—事关系;④人—物关系。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①智力水平正常;②自我意识正确;③人际关系和谐;④生活平衡积极;⑤社会适应良好;⑥情绪乐观向上;⑦人格统一完整。
5、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更为明确地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6、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意义:A、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第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第三,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
(2015)第一章_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意义
• • • • 有利于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有利于帮助身边的人; 有利于未来的家庭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C证课程
传统观念认为:
无病即健康 什么 是健康呢?
心身医学的格言:“人有病, 不应理解只是仅仅发生在细胞 或器官上,而是发生在人的身 上。”
从家庭方面 • • • • 从学校方面 频繁的测验考试 题海战术 学生分数排位等等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
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二>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 的需要。 <三>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 需要。 <四>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 要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C证课程
联系我们
桃李园三楼
图书馆一楼南区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C证课程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上午 8:30-12:00 下午 2:30-5:40 晚上 7:00-10:20
网址:南方心理在线
中心微博: /scnupsy
<一>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 • <三>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
•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的最根本的预防。坚持发展优先、 防重于治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促进学生心理健 康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 • <三>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 • <四> 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识记)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识记)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识记)●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异常。
●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依据的。
●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领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应用)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识记)2、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领会)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精品)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健康的涵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按好的状态。
2、心理健康的涵义: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常模(2)社会规范(3)生活适应(4)临床诊断(5)主观经验4、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5、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6、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人格统一完善(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好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増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教育性原则的涵义: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全体性原则的涵义: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简答题、辨析题汇总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简答题、辨析题汇总简答题*21、如何合理表达教师积极情感?答:1、使用积极的语言过学生以鼓励。
2、充分发挥表情的作用。
3、利用动作表达积极情感。
4、多种沟通手段的综合运用。
*22、应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答:1、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
3、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23、人民教师的情感调控的意义?答:1、防止干扰教学过程,降低教学效果。
2、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3、克制或合理宣泄不良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
*24、教师消极情感调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知足常乐。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3、心理换位。
4、转移认知对象。
5、合理宣泄。
6、升华调控7、自我安慰8、一笑了之9、快乐作业。
*25、好教师应具有什么特征?答:第一、控制班级的能力;第二、对学生个人关心和同情;第三、把课程教好,使学生学懂学会。
第四、耐心;第五、教的方式让人有兴趣,鼓励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学会;第六、行为上高标准,使学生尊敬。
第七、喜欢并尊重儿童,师生关系好。
第八、对于教学热忱专致。
第九、又容易接近、令人愉快的性格,第十、对所教的学生的性格彻底了解。
十一、有幽默感。
十二、对待问题掌握灵活。
十三、公正。
*26、性格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答:心身医学家研究发现,尽管人们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的方面,性格对人体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合病程的转归都有明显的影响,身心医学家巴登研究发现,同一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类似的性格特点。
如偏头疼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尽善尽美、死板、好争、嫉妒。
*27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答:1、读书明理,增强自我完善的方向性。
培养塑造良好性格,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最理想的。
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在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内省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两个基本途径。
3、虚心求教,严于律己。
4、实践锻炼,磨练性格。
2015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2015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第1题单选题 (2分)在在遇到组织变革,如并购、重组、裁员等情况时,都会使许多员工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事业发展、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结识新同事等,这都将引起很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源是()A.生活压力B.学习压力C.社会压力D.工作压力参考答案:D工作压力第2题单选题 (2分)()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压力感受,例如一些天生容易焦虑的人,在出现特殊状况时,马上会从紧急、危险的角度去思考。
A.生活压力B.性格因素C.认知D.学习压力参考答案:B.性格因素第3题单选题 (2分)()的应对是指个体试图控制和减弱压力源带来的负性情绪,如愤怒、受挫感和恐惧等,但不去改变压力源本身。
A.情绪指向B.问题指向C.积极D.消极参考答案:A.情绪指向第4题单选题 (2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际互动中有()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言语的形式传递的。
A.30%B.55%C.65%D.80%参考答案:C第5题单选题 (2分)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感知B.实践C.需要D.教育参考答案:C.需要第6题单选题 (2分)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参考答案:B.性格第7题单选题 (2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参考答案:C社交能力第8题单选题 (2分)以生理为基础,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被称为()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语言智能D.空间智能参考答案:B晶体智力第9题单选题 (2分)通过他人的指导、建议、解释及鼓励等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叫()A.成功体验B.替代性经验C.语言说服D.情绪调节参考答案:C.语言说服第10题单选题 (2分)婚姻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的主要特点有()A.只关心个人利益得失B.人际关系不和谐C.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解决问题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D以上都正确第11题单选题 (2分)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参考答案:D第12题单选题 (2分)休闲活动有两层意义:一是促进身心恢复的消遣性活动;二是()。
第6单元 心理健康(2015年下半年中学版)
第六单元中学生心理辅导【考试大纲】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考试题型】单选题,一般1-2题。
心理疾病1个,心理辅导方法1个。
【高频考点】1.心理疾病:强迫症、抑郁症。
2.心理辅导方法:认知疗法、强化法。
【考点速记】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积极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社会适应良好;人格结构完整。
第二章心理健康问题一、焦虑症含义: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表现: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于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
原因:学生缺乏自尊;个性争强好胜;家长期待过高。
方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矫正法;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例题】[单选题]1.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二、抑郁症含义:最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通常伴随严重的焦虑感。
表现: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消极的认知倾向,缺少自尊,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被动、冷漠;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情绪稳定;积极的自我观念;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焦虑适度;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行为反应与年龄特征相吻合。
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从某一个人或事物已知的特征去推测其他特征的心理现象,即当我们对某一个人的特征形成一定的印象后,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都被赋予一种光环笼罩着,容易以点盖面,以偏概全。
答:克服学习过度焦虑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心理障碍的调适;消除学习动机过强的方法;防止学习疲劳的方法;防止考试应激障碍的方法。
答:环境变迁;学业与期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生活事件;家庭环境和网络。
答:首应效应,通常指的是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
在社会心理学中,第一印象的形成,受最初获取的信息影响很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先映入认知者视野中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这就是首因效应。
答: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
答:能正确认识自我;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富有事业心,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竞争意识;情感饱满适度。
答: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的看法。
人们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它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其身上,从而影响对交往对象的正确认知。
答:确定志向;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评估与回馈。
答: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的影响、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儿童早期教育与家庭因素(主要包括早期精神创伤、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不良行为、不良教养方式等);自然和社会灾难;社会环境因素。
答:投射效应是指在与人交往时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的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亦是如此的一种内在心理的外在化。
投射的结果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意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答:认识自我,完善个性,适应职业需要;审时度势,调整择业目标;提高耐挫能力,保持
良好择业心境;学会与人合作,迈向职业成功。
答:情绪稳定;积极的自我观念;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焦虑适度;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行为反应与年龄特征相吻合。
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从某一个人或事物已知的特征去推测其他特征的心理现象,即当我们对某一个人的特征形成一定的印象后,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都被赋予一种光环笼罩着,容易以点盖面,以偏概全。
: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