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小论文
金融专业的小论文
金融专业的小论文在当代社会的经济中,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专业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金融专业的小论文篇1浅析泡沫经济及其防范【摘要】泡沫经济破裂对经济的巨大危害,以及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某些泡沫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泡沫经济的警惕。
本文通过对泡沫经济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力图找到某些防范泡沫经济的方法和手段,以对我国防范和化解泡沫经济的危害提供帮助。
【关键词】泡沫经济;成因;防范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这之后的十余年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逐渐减慢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出现了某些泡沫经济的特征,因此,研究泡沫经济,寻找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泡沫与泡沫经济(1)泡沫及经济泡沫。
“泡沫”原意是由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系,也即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
其引申意思是比喻某一事物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存在着虚浮不实的成分,较多的用于经济领域,即经济泡沫。
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虚假的投机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
它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
“泡沫”一词是人们对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繁荣,然后又急剧下滑,最后像肥皂泡一样破灭这一兴衰过程的生动描绘。
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就是典型的事例,当时,郁金香的价格飞涨,无数的荷兰人为之疯狂,争相购买,期望其价格继续上涨,但“泡沫”突然破灭了,人们争相抛售,价格大跌,许多人损失惨重。
(2)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中的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并且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泡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间接性的联系,并且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的运行带来困境,或者引发金融危机,或者引发经济危机。
具有这样特征的国民经济,称之为泡沫经济。
货币银行学小论文1
货币银行学小论文1-----有关信用和银行利率引言信用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
它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而产生,但在现代经济中,利率比利息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利率是连接货币因素与实际经济因素的中间变量,是调节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杠杆。
因此,利率水平怎样决定,收到哪些因素影响就成了货币金融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信用利率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在马克思的利率理论中,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有;1.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马克思提出:“利息是由利润调节的,确切的说,是由一般利润率调节的。
”“不管怎样,必须把平均利润率看成是利息的最后决定作用的最高界限。
”但是利息也不可能为零。
因此,利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2供求与竞争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利息率的高低。
这种竞争不是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而是以产业资本家为一方的借者和以货币为资本家为一方的贷者之间的竞争。
“除了有竞争决定的分割规律之外,没有别的分割规律。
”但是,这种竞争是由借贷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借贷资本的供大于求,利率下浮,借者可以支付较少的利息;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贷者可以占有更多的利润。
因此,利率的决定具有很大偶然性。
3社会再生产状况马克思极其深刻的指出:“在物质资本的供给和货币资本的供给之间,有一种看不见的联系同样毫无疑问,产业资本家对货币资本家的需求,是由实际生产情况决定的。
”就是说,社会再生产情况决定着借贷资本的供求,因而是影响利息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不是把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局限在借贷资本的供求上,而是深入到生产领域,进一步研究影响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利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他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产业周期“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中货币资本的供求状况和利息率的变化情况。
概括来说,危机阶段,借贷资本求大于供,利率急剧上升到最高限度;萧条阶段,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到最低程度;复苏阶段,借贷资本的要求是在低利率情况下得到满足,供大于求,但没有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繁荣阶段,借贷资本供求随着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利率由低水平迅速提高到高水平。
金融学小论文参考(2)
金融学小论文参考(2)金融学小论文篇3浅析中国农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攻坚政策的实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实行了新的金融政策,据有效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农村用户的贷款金额都在同比上升。
这说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稳定的业务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占据总人数的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将会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健发展。
因而,农村金融能够有着好的发展趋势,必将会引领我国实体经济走向更加广阔、充满希望的未来。
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情况随着我国农村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农业贷款余额也正在逐年提升,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与完善总体向好,但是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农业金融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地域性问题,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性金融机构与本土金融组织之间的资金流动量小,信贷资金追逐利润客观存在单方向流入城市的现象,不能够满足当地农村人们的实际应用。
除此之外,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内部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也不够突出,这些都是我国农业金融现阶段所存在着的主要问题[1]。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建立核准相应的风险补偿计划由政府财务部门尽快偿还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贴息,同时剥离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当地有关政府应该尽快的完善现有农业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这样才会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机构的改革和深度调整,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会更好的实现创新式的发展。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与改革持续深化,区域性的农村金融机构会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风险补偿计划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稳步转型,从而为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完善现有的信贷工作流程给予有利的保障。
浅谈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课程论文(2)
浅谈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课程论文(2)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论文篇三:《高校学生货币银行学学习模式》一、引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特别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现代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保证。
近几年来,各大学的校园网络建设趋于完善,电教设备和多种媒体的建设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论文百事通所以,随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多渠道、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欲望的增强,高校目前“数字化”学习态势业已呈现。
但高校现有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因素不利于“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因素。
所以,研究、分析基于“数字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并构建学生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构成与特点(一)数字化学习构成要素1.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1)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2)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2.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
3.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1)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2)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3)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4)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货币金融学》 课程论文
2012-2013年第一学期《货币金融学》科目考查卷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一、前言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利差收入可拓展空间有限,银行为了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即在非利差收入上下功夫,而中间业务是非利差收入的主要来源。
同时,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少、风险低、收益稳定和创新空间较大等特性,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成为各家银行新的竞争焦点。
能否通过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加快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成功实现转型,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
但由于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发展的道路。
正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地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央行为了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利差水平在不断地减少,存款准备金不断地提高进而贷款规模不断地减少,股票、国债等资本市场迅速的发展,许多优质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降低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同时,居民抢购基金、理财产品,使居民储蓄存款在2006-2007年之间出现大量分流到股市、基市和楼市的现象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增加收益的路子变窄了,而中间业务收入却增加了。
短短十几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品种、规模和收入等方面迅猛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有比重小且发展不均。
据不完全统计,国外一些银行的各类中间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八十,最低也占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而国内各商业银行2006年中间业务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7%。
国内各商业银行也逐步认识到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开始积极地拓展业务领域。
从公布的2007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可以看到,工行预计半年度业绩同比增长50%以上,招行预增100%以上,民生银行预增60%以上这三家银行预增公告显示,贷款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是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论文
金融脆弱性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15 金融唐卡 I41514067前言: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区域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风险。
金融脆弱性不同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它既包含了可能的损失,也包含了已经发生的损失。
金融脆弱性的产生主要在于企业和银行的经营模式,金融企业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负债,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使得金融行业在危机面前较之其他行业要更为脆弱,更易受到风险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各国的经济和金融正日渐融合并相互影响着。
经济全球化在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金融过度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变得空前脆弱。
特别是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市场化的改革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金融自由化正在逐渐深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也会不断地出现,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金融脆弱性问题。
金融脆弱性基本理论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导致风险累积,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
也就是说,金融体系本身不稳定,具内在的脆弱性,因此金融风险普遍存在,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从西方国家频频爆发经济危机也可以得到体现。
金融脆弱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状态,泛指整个银行体系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领域和金融市场领域。
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又称银行内在脆弱性,主要是由银行业高负债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是信贷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所导致的,决定了金融业更容易失败的本性。
(三)对我国的金融脆弱性的理解与认识金融风险是金融领域客观存在的风险,主要源于金融领域市场主体所获取的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可以看出银行脆弱性是金融内部风险的根源,银行体系越脆弱则金融风险越大,金融危机越容易爆发。
总括一句话: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其中流动性风险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不断波动,金融股脆弱性存在着增加的风险。
货币银行学期末小组论文
货币银行学期末小组论文题目: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班级:2012级金融班小组成员:马佳璐、乌日吉木斯、韩灵灵、罗曼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
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即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
在这样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中国也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市场证券化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
为了缓解市场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资金,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
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次贷危机中风险的承担者是全球化的,所造成的损失是不确定的。
次贷的证券化分布以及证券化过程中的流动性问题,使得经济金融发展中最担心的不确定性通过次贷危机集中体现出来。
也正是由于上述不确定性造成了次贷损失的难以计量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
既然如此,那么次贷危机会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1、出口增长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
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
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精选的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写作论文的参考范本。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之第一篇:多措并举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摘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部分阻滞之处,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金融市场体系分割、M2增速偏低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等。
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及商业银行存在制度性缺陷等。
今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需要深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改革,多措并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经济结构;宏观调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政府随之加强了逆周期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仍然存在不畅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自2018年年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举不仅将提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利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具体表现我国连续多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存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但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1.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当前我国经济内部面临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外部面临经贸摩擦、贸易环境恶化等极大不确定性考验,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融资利率总体较高。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货币银行学论文摘要: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性。
目前,在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中,如何通过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性本科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论文货币银行学银行论文银行货币银行学论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摘要]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应该针对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差异化方式,传授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专业本科层次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由于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金融理论、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而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经济学、贸易经济、金融学专业,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要求较高;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于掌握与企业、单位、个人密切相关的金融实践的内容。
所以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有侧重的进行教学。
一、不同专业应选择不同的教材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授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国内知名学者出版的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教材为主,也可以选择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
股指期货(规范介绍)英文摘要(一)引言(提出问题)(二)文献综述(三)你的分析(抓住几个重点问题)(四)结论、启示。
注意:1.规范引用。
2.重在论(论据)。
3.明白就是创新。
4.别写手册,看是学习的过程。
【Subject】【Key words】【摘要】【关键词】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股指期货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S&P500与沪深300指数的对比……股指期货与期权的关系股指期货和期权的原理、投资交易流程与策略、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股指期货的投资策略(套期保值、跨期与跨市套利和期现套利以及ETF—Exchange Traded Fund, 交易所交易基金)、程序化交易、股指期权、股指期货投资交易的流程和风险管理。
1.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现代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之一,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最为有力的工具之一。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需要,金融市场的风险不会因为衍生产品的出现而消失,但通过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风险可以被转移和重新配置。
衍生品交易的实质在于将金融风险从风险厌恶者转移到风险偏好者那里。
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规避风险的能力”,“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更灵活,更有效,同时增强了经济本身对抗冲击的能力”。
——CME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很小。
发展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将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助于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
1982年2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4月21日CME推出了S&P500的股指期货。
1.从股票指数到股指期货。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市场管理机构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价格变动情况的数值。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
货币金融学小论文
我国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分析摘要: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核武器”,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频繁,最为信赖的调控手段,故特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执行进行分析。
本文截取2003年至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并配合相应年份期间的经济大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于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同时提出相关建议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三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
(一)贴现政策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改变贴现利率上,贴现利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贴现政策是通过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的量来影响货币供给的。
(二)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左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借以改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综上,我国利用上述三种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基准利率,从而影响基础货币和存款准备金,最终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效果列示2001-2010年GDP 与M2数量 单位:亿元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取2001年至2011年间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货币与准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进行对比,M2代表货币政策的实施,GDP 检验其效果。
通过做散点图,发现其有着同方向变动关系,如下图:M2与GDP关系图(单位:亿元)0.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700000.0800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份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图是假定其他所有条件不变,忽略各种潜在的变动。
西方货币金融学 论通货膨胀 学期论文
《西方货币金融学》学期论文----论通货膨胀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这几年的物价涨速惊人,不得不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下面就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定义说起通货膨胀就先得明白它的含义。
关于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存在长期的争论。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
现在一般定义是: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
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三、关于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因是个复杂的经济的现象,形成原因也多种多样。
首先来说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
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金融学小论文
金融学小论文在当今社会,金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个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融学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货币、银行、投资、风险管理等等。
通过对金融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首先,货币是金融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也是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
货币的供应量和流通速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货币供应量过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增长。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接受存款,并将这些资金贷放给需要的个人和企业,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
银行的稳健运营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银行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降低风险,银行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投资是金融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个人和企业通过投资来实现资产的增值。
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等。
股票投资具有较高的收益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债券投资相对较为稳健,但收益通常较低。
房地产投资则具有长期保值增值的特点,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投资周期。
在投资过程中,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组合。
通过分散投资,可以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除了个人和企业,国家的金融政策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方式来影响经济的运行;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货币金融学论文
货币金融学课程论文课程题目: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系(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班级:10级电子商务学号: **********学生姓名:李玉平指导教师:吴兴敏老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摘要: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目宿世命力极强的一种商务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发展。
本文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针对电子商务的结算支付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关键词: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干的电子支付工具愈来愈多。
这些支付工具大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外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孕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另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EFT)、电子划款等。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发展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愈来愈广泛。
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脉冲举行资金传道输送和存储的信用货币。
经由过程网上银行举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钱等其它货币形式相比,具备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尤其对于小钱数的网上采集购买。
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
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它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
现在,银行卡已在许多人中得到了更遍及的应用。
对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利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
货币的论文
货币的论文
介绍货币的论文可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体系的稳定性等。
以下我将为您提供一些相关的货币论文的题目和简要介绍。
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换"
这篇论文探讨了货币作为一种经济交换媒介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了货币交换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货币的职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这篇论文研究了货币的三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媒介和价值储藏)对经济的影响,包括货币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3. "货币政策的效果与挑战"
这篇论文评估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调控和汇率政策等方面,同时分析了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4. "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与金融危机"
这篇论文研究了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包括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同时探讨了金融危机对货币体系的冲击及其预防措施。
5. "数字货币与未来货币发展"
这篇论文探讨了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和对传统货币体系的影响,包括区块链技术、支付方式改变和货币政策调整等方面的
分析。
以上是一些关于货币的论文题目及简要介绍,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领域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货币金融学论文
货币金融学论文一、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度(一)分组教学第一次上课时,要生每6—8人自动分组,推选组长,每组布置一个专题,专题一般是当前金融热点话题,要求该组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任务分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筛选资料、制作与修改PPT、PPT汇报等,通过这种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组长还要负责本组学生的考勤工作和该组各个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打分,教师和其他各组组长要对该组最终提交的成果进行考评打分,最后该组每个学生的打分就是三者的加权得分。
这种方式既强化了学生对当前金融热点话题的关注,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调研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为学生进入奠定了良好的职业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每次课前五至十分钟,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通过各种方式:新闻播报、板报、视频、PPT等解说近几天发生的金融大事、要事,并附以简要的评论;在金融机构体系和商业银行的讲述中,要生选择我市的某家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该金融机构的窗口设置、业务开展情况等;根据相关章节内容,将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上传给学生,要生课后阅读,并通过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测;让学生课后阅读金融方面的一些报告如《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等,并书写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金融意识,提高了学生对金融的关注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我们在各门课程的讲授中运用得较多的方法,金融方面的案例非常多,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精心筛选,选择最适合的案例融合到相关章节内容的教学中。
比如在信用的讲授中,我们可以引入信用卡透支的案例,让学生知道信用的重要性,个人信用记录是我们的“经济身份证”;在利率的讲授中,可对我国贷款利率的放开进行解析,并进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情况进行探讨。
货币金融学期末小论文 - 副本
货币金融学期末小论文《美国宽松化货币政策浅析》学生:王朋06124021雷爱宏06124036老师:***时间:2014年6月24号美国宽松化货币政策浅析一、摘要自2008年12月17日美联储实施零利率政策到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货币政策重心渐渐从资产购买向零利率回归,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五年来取得了积极效果。
美国经济慢慢驶入温和复苏轨道,2009——2012年实际GDP增速分别为-3.5%、2.5%、1.8%、和2.8%,2013年一、二季度GDP 折年率分别为1.1%和2.5%。
本文通过对这期间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美国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回顾,对货币政策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关键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类似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大量印发钞票,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促进经济发展。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二、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经济衰退。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实际GDP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显著下降;2008年的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实际GDP显著下降,年度实际GDP 下降3.0%。
另外,雷曼兄弟破产,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就业指标变现黯淡,通胀处于较低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有限等。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所以美联储先后推出了零利率政策、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三、基础理论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求和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作用于各经济变量,进而影响币值、就业、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稳定币值(牵扯到央行信用,如果币值不稳定会导致央行信用的载体——货币失去信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等。
货币金融学论文
目录一、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罗马帝国:银币含银量下降的通货膨胀 (3)(二)政局动荡的元朝:纸币过量发行的通货膨胀 (4)二、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效应1.收入分配效应 (5)2.财产分配效应 (5)3.产量效应 (6)(二)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1.促进论 (7)2.促退论 (8)3.中性论 (8)三、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一)控制需求1.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 (9)2.实施紧缩型货币政策 (9)3.实施紧缩型收入政策 (9)(二)增加供给 (9)(三)调整经济结构 (10)(四)其他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1.强制性行政干预 (10)2.保持经济低速增长 (10)参考文献 (11)从《货币》看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内容摘要:本论文主要从货币的发展历程引出通货膨胀这个话题,然后通过列举大量历史上的典型做法,从而得出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在分析出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后,我们在进一步论述了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
在论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即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
最后提出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效应产生原因解决措施一、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罗马帝国:银币含银量下降的通货膨胀从公元138年到公元301年,罗马军人的服装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到3世纪末,小麦的价格上涨了200倍。
按照复利计算,这段时间的物价上涨率每年在5%-6%。
罗马帝国时期的农产品是生活资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小麦价格的上涨标志CPI在上涨,它也意味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通货膨胀。
罗马帝国当时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货币成色下降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在金属货币时期,这应该是一个惯常的现象。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一方面发行不足值的货币,另一方面是在铸币中加进去一些不那么贵重的金属,譬如在金币中添加一定量的铅,凭借统治者的权威让民众相信这些货币的价值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分析
摘要: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核武器”,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频繁,最为信赖的调控手段,故特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执行进行分析。
本文截取2003年至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并配合相应年份期间的经济大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于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同时提出相关建议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三手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
(一)贴现政策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改变贴现利率上,贴现利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贴现政策是通过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的量来影响货币供给的。
(二)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左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借以改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综上,我国利用上述三种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基准利率,从而影响基础货币和存款准备金,最终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效果列示
2001-2010年GDP 与M2数量 单位:亿元
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取2001年至2011年间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货币与准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进行对比,M2代表货币政策的实施,GDP 检验其效果。
通过做散点图,发现其有着同方向变动关系,如下图:
M2与GDP关系图(单位:亿元)
0.0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800000.0
2000
2001200220032004
20052006
20072008200920102011
年份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图是假定其他所有条件不变,忽略各种潜在的变动。
即便如此,
足以说明M2对GDP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
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俗称我国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核武器”,因此该工具的效果之大,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亦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频繁,最为信赖的调控手段,故特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执行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来观察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
(一)上表为我国2003年至2012年,历次对存款准备金调整的情况。
国家利用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调整。
2005年,国家开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这推动了2006年股市的蒸蒸日上,从2005年的1000点左右拉至2007年6000点之上。
随之而来的是投资投机的热情,流动性泛滥,因此从2006年开始,为了抑制投资热情,国家不断减少流动性,尽量降低人们过度投资的风险,防止泡沫出现,央行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方式来回笼社会资金。
同时,央行大量采取正回购操作,与存款准备金并驾齐驱,回笼资金。
(二)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运行,我国面临着经济下滑的风险。
为了安全平稳的度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提出了总额为4万亿的一系列投资方案,从2008年开始央行实施持续两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0月,央行采取下
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策略,从17.5%降到15.5%。
在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明显趋稳迹象,同时由于信贷投放较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境外资本的流入,石油、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从而带动了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导致从2009年期CPI屡创新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下降。
(三)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当前的通胀水平埋下隐患。
2006年广义货币为34.5万亿,增速15.7%;2007年为40.3万亿,增速16.7%;2008年为47.5万亿,增速为17.8%。
近几年我国的广义货币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60.6万亿,增速27.7%;2010年达到72.5万亿,增速19.7%;2011年达到85.1万亿,增速17.3%。
货币供应增速已远超出实体经济线范围,导致大量流动性溢出,CPI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2008年10月,为了配合应对经济危机,央行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策略,从17.5%降到15.5%,一直延续到2010年1月。
此后,由于广义货币的快速增长,央行必须收缩流动性,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5.5%上调至21.5%,快速的将广义货币增速降到20%以下。
四、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一)加强中央银行调控的灵敏性
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该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呈正相关,一个有着完善、高效的、一体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货币政策实现其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短、体制不完
善、联动性不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二)实施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利于调整“输入性”通胀压力。
4月14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至1%,当局认为当前汇率已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并将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作为导向,这将为货币政策争得更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可以防止套利资金的持续大规模流入流出。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利率调整政策并不能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因为一旦央行上调存贷利率,就会有国际资本流入,获取投机利益,国际资本的流入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固定汇率制度不能阻拦国际资本流入。
增大汇率的浮动幅度,一旦央行采取提高利率手段减少货币量,则同时可以提高汇率浮动幅度,冲减国际资本的投机利益,如此控制利率才能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