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最 好 的 老 师--读李镇西《走进心灵》有感

合集下载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通用20篇)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通用20篇)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通用20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篇1踏上工作岗位很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

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一直在寻觅答案。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三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

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相关推荐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2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1看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给我感触很深。

没看这本书之前,心想这本书可能跟某些教育专著差不多,通篇都是些教育理论,没有什么能使我们静下心仔细看的,但一看起来,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他的语言和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朴实形象而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他善于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一个个发人深省、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案例之中,让我们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李镇西老师是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更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就是这样一位名师,到现在还坚持在一线,保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习惯,尤其是著名的“五个一工程”:1、上好一堂语文课;2、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3、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4、读书不少于一万字;5、写一篇教育日记。

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无数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执着,他的激情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违了的冲动,从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师!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而这种爱源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

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一)最近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

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在去年刚毕业时,我承担了我们胜溪新村学校小学部三到六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课。

那时的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对学生也充满了爱心与耐心,立志做一名受学生喜欢和家长爱戴的好老师。

走进心灵读后感(通用5篇)

走进心灵读后感(通用5篇)

走进心灵读后感(通用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心灵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进心灵读后感1读了李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后,我深深地知道: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老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

老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学生,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

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

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说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

老师走下讲台是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是老师,师生融为一体。

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

然而我们老师总是对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却从没有在学生面前对自己提什么要求,把老师和学生分得清清除楚楚。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

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学生做的任何事情我能一起做,这样才能体验学生的感受。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说的话“教育是美丽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

”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老师为学生搭起的是一座平等的桥梁,他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提倡向学生学习。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西航三校李亮
李镇西老师的著作《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已经仔细的拜读了,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

李老师的不少观点,我都十分赞同。

他说:“教育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

而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

相反,如果我们目中无人,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感情的器物,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必然是冷冰冰的,无所谓美。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启蒙教育工作。

每当学生们高兴的与我打招呼时,我感到了他们对我的爱戴与认可,仿佛我走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同时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快乐的感觉。

教育是美丽的。

这促使我在教学工作时,积极准备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
兴趣、需要、方法,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及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我相信,带着对学生们的爱去工作,必将得到很多很多……。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

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

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

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

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

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走进心灵》读后感(精选12篇)

《走进心灵》读后感(精选12篇)

《走进心灵》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心灵》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心灵》读后感篇1闲来之际,很喜欢去书店感受那份悠然与闲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当我捧读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他的真诚感动,更为他的智慧折服。

书中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

我看了久久不能释怀。

李老师以其真爱真情高举民主教育旗帜,真诚开展民主教育实践活动。

在李老师的心中,教育民主不仅仅局限于“教人做主人”,而更多的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理解、尊重、热爱等等。

在《走进心灵》这本书中,共有九个主题,涉及方面从集体论到民主生活。

再到向学生学习等等。

件件真实感人的事情,一份份教育的真情,一一呈现。

最难忘的莫过于手记五一深入心灵的教育,李镇西老师说:当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也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所有的“办法”、“措施”、“技巧”、“绝招”等等都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内涵。

而仅仅成了“制服”学生的“杀手锏”——其后果必然是师生双方互相仇视。

联想自己的工作,由于班级男孩子多,不是这个上课说话,就是那个在楼道里追逐打闹。

刚制止住,又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一件事情打了起来,纠纷、矛盾不断出现,愤怒的情绪不禁产生,罚站、训斥成了常用的办法。

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总以忙为借口,没有了解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也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再读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迫不及的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我会把那个上课说话的孩子叫到身边,问问他上课说话的内容,让他自己讲讲上课说话的害处。

并相信他会改掉这个毛病;我让打架的孩子先握手言和,再让他们想成对方,演一演,说一说,又会怎样做。

没等说完,孩子都知道错了……有几分耐心,有几分真诚。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高二(7)班主任薄慧杰在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里面,我看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整本著作话语平静,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但读来却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在此之前,我对李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学校组织班主任听他的讲座,我才知道李镇西老师是名师,并深深地被他的论述所吸引,做了大量的笔记,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新班主任来说,能有李老师的现场指导实属幸运,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还读了他的《走进心灵》,通过这本书我明白李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名师,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他探索的问题深刻与详尽,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他的教育理论不是从书房里想出来的,也不是研究前人的理论推衍出来的,而是完全通过实践得来的。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

这些案例对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提升自己的,以及如何处理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这样的书有着丰富的内容,读着里面的文字,就像在与名师对话,就感觉这位教育大家就坐在你的面前,向你娓娓道来。

一篇篇章节渗透着李老师在实践中的思考,他用大量的实例表述出来,读了让人有许多深刻的体会。

在这些思考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贯穿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

在李老师的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也不是通过居高临下的管理得来的,它是由学生们自己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通过运用学生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民主,如何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

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正是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理念,李老师对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李老师提出的许多口号触动了我。

“让别人因你而幸福!”每个人都要充满爱心,举手之劳,向别人献出爱心,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关爱,为有你这样一个同学而幸福。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西航三校林欢在闲暇之余读了《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这本书,从而认识了李镇西老师,并且深深喜欢上了这位老师。

一直都相信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都知道要想学生“亲”我们,我们首先应该“爱”学生。

可是,许多时候我们是在打着爱的幌子对学生进行……李镇西老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

回想一下,从教以来你感到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李镇西老师说他最感到快乐的时候就是学生不把他当老师的时候。

他曾与学生站在黄果树瀑布下面,让飞花溅玉的瀑水把他们浑身浇透;他曾与学生穿着铁钉鞋,冒着风雪手挽手登上冰雪世界峨眉之巅;他曾与学生在风雨中经过八个小时的攀登,饥寒交迫地进入瓦屋山原始森林……他和学生玩“瞎子猫”、玩“斗鸡”、玩探险式游戏……从那一幅幅充满趣味的“证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

同时,我们也没有看见“师生”,我们看见的是一群好朋友在嬉戏。

我想:若能重新来过,我愿再做一次学生——做李镇西老师的学生!因为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朴实而又深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以此来衡量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不得不惭愧的低下头。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当的优良传统,“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学校德育曾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新人。

但是,我们不能不痛心的看到,背离实事求是精神、脱离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甚至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种种“虚假德育”,却在不时地、不同程度地、有意无意地损害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潜移默化地扭曲学生的心灵。

也许这种“损害”和“扭曲”并非教育者的主观意愿,但是也没有哪位教育工作者说出“虚假德育”这个现实,甚至仍然在上演着一幕幕“戏剧”。

然而李镇西老师却在《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这本书中对此进行了批判。

喜欢他,喜欢他敢于说实话。

喜欢李镇西老师还因为他敢直面自己的教育失误!从书中我了解到,李镇西老师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曾先后三次打学生;也曾由于武断或主观偏见,不止一次冤枉他的学生,甚至于批评学生时,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绝望的话。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6篇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6篇

暑假闲暇时,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一书,令人震撼,从中受益良多。

走进心灵既是在倾听作者讲述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也是在与作者分享教育者醉心事业的回忆,更是在看似琐碎却蕴含教育真谛的事件中反思假教育、追寻真教育的过程,它是活的教育学,以朴素而生动的方式,诠释着教育。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老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是啊,老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

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李老师用他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的教育方式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从中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教育的成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你所面对的对象是人——学生时,你要用心灵赢得心灵,让学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那么我们的教育之舟便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镇西老师有两句话令我特感动,一句是:将名字编入学生心灵的词典,将事业载入祖国教育的史册。

另一句是:凡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

这是一本感性与理性并重的书,这是一本用心去写的书。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让我们怀着一腔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心去写就我们的教育诗吧。

李老师以教育家的视角,高瞻远瞩,展示了他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思想。

本书分德育的现状、教育者应具有的情怀、教育应充满民主和班主任工作艺术探究四个方面。

作为老师的我感悟原来教育可以如此精彩。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的对象是活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是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表达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走进心灵分别从了九个方面阐述了走进心灵的民主教育:手记一“谷建芬与‘将来班’〞。

从“童心的信任与期盼〞到“友谊在继续〞无不透漏着谷阿姨与孩子们的深沉友谊。

手记二“集体主义教育新论〞对学生集体主义的情操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学生进展集体主义教育的启蒙等。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读后感(精选10篇)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读后感(精选10篇)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读后感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读后感(精选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读后感1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感慨颇深。

这本书是李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写成的,里面包含了他漫长25年的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怀的痛苦经历,但更多的则是他与学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友谊之情。

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非常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则来源于他对学生无私的爱。

他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来,要做最好的老师,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是啊,“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

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

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无悔的付出。

我们也是教育者,当我们面对着我们眼中的差生,我们是怎样对待的。

对他们,我们轻则嗤之以鼻,重则讽刺挖苦。

还记得书中列举的那个经常迟到的女孩的事例。

李老师当时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李老师当时对后进生的态度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在依然存在的态度。

想想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样,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爱他。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8篇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8篇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李镇西,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副校长并从事语文教学,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

1982年2月,他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于;2003年6月,他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一个很忙碌的教师,每天要看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并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么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教师的最高境界。

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我。

2、做到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

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

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

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

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

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

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3、做反思型的教师。

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4、教师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

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第一,有爱就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1李镇西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教育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观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以下是他对做最好的老师的心得体会:1、热爱教育:李镇西认为,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

只有热爱教育,才能把教育作为一种乐趣,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把教育作为一种追求。

只有热爱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李镇西强调,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不是标准化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天赋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李镇西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传授。

学生应该通过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包括智力、道德、情感、身体、艺术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4、注重教学艺术:李镇西认为,教学艺术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教学艺术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教学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坚持教育理想:李镇西认为,教育理想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精神支柱。

教育理想包括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责任、对学生的希望等方面。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教育理想,不断追求和教育对象,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做最好的老师需要热爱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教学艺术、坚持教育理想。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2李镇西老师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以下是我对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的心得体会:1、热爱教育事业:李镇西老师始终热爱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是的事业,而不是赚钱的手段。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在假期中,我抽出时间学习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书籍《做最好的老师》,这其中记载了他30年的教育教学精华。

书中说到“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对于已经工作12年的我来说,好的教育教学著作会成为我事业路上的路灯、航标,迈着他们成长的步伐,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未来路。

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阅,细细地品味,总是收获颇多。

简单的字眼,诉说着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凝聚着师生之间那纯洁真挚的师生爱,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爱”,那是心灵的净土,是人生的享受。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书中说到“大凡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都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自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而干劲冲天,却很少想过其他将遇到的挫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前人经验等等”这些说的很符合现在的我,有工作热情、干劲十足,却不曾想过那些未知的事。

通过阅读,我明确了自己不应该自以为是,该虚心面对任何一件事,不要总以为自己怎么怎么样,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教学规律,应在自己摸索的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发现已有的现成规律,学习怎么驾驭课堂,怎么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学理论,我只是简单了解一些关于新课改的理论,具体到实际中还不能灵活应用,因此应多读书,大胆尝试到教学中,虚心请教“前人经验”,多听、多看、多读、多学。

“培养学生高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质”,“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培养”。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志向、才干,首先教师应该有能力、志向、才干,这样才能去教育培养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呢?书中说到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而言,阅读量实在有限,另外由于刚毕业,对所教知识体系完整性掌握的不够,专研分析教材能力有限,因此更多的时间用在备课上,而没有时间去看其他书籍。

走进心灵

走进心灵

《走进心灵》读书感悟县二小黄丽虹《走进心灵》——读书感悟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觉得有些感悟是自己能够体会到的,却无法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它,有些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所以记录下来,让这些理论或者感想为自己的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班级集体主义教育的途径:1、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可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这个班集体里,这个一般是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去做更好。

要使学生尽快对新集体产生感情和责任感,教师就必须在开学之前对未来的班集体产生感情和责任感。

2、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同志和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集体。

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3、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

教育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即使是看起来似乎最缺乏上进心的孩子,其心灵深处也有着“我的班集体,各方面都应该更好”的渴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集体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一个又一个集体目标的历程。

(我在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时,我觉得还是有点优柔寡断,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班级理念,这也是班级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一个原因。

)4、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一些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最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染。

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

5、班级文化建设。

李老师说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从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展开。

并从不同的方面着重讲述了文化对班级管理,对学生品质教育的可实施性与教育性。

其中,营造班级文化,精神引领是核心。

这种引领尽可能通过活动来体现。

是的,用活动凝聚班级中每一个,甚至包括所有老师在内的所有人的力量,为之而流汗,流泪都心甘情愿,这就是集体的魅力,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也是我最为欣赏和推崇的一种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2022《走进心灵》读后感

2022《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暑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

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是啊,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

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叩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广泛而系统的阅读,使李镇西老师得以从更深远的中外教育发展史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思考当今的教育问题。

最终,基于对前人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种种思索,李镇西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

他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老师行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以及用法治取代人治的探索。

这些做法被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针对现行德育的弊端,李镇西老师把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为改革班主任工作的突破口。

为了拯救那些负重的心灵,他将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纳入自己的工作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书信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说的话“教育是美丽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

”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这句话给了我深深地启迪。

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

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先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

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

听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以心灵羸得心灵》一点体会-走进心灵李镇西

听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以心灵羸得心灵》一点体会-走进心灵李镇西

听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以心灵羸得心灵》一点体会:走进心灵李镇西
听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以心灵羸得心灵》的一点体会开学之初,学校组织全体同事,进行德育研讨。

我对录相材料《以心灵羸得心灵》感触颇深,概括起来,四个词:法制、民主,平等、尊重。

这四个词,我们时常挂在嘴边,但真要做到,特别是一个老师要做到,特别不容易。

李镇西老师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

一次,李老师向学生发火,而且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

虽然按规定没超过两次,免于处罚,但学生查到按规定,使用侮辱性语言骂学生,也要罚扫教室一天。

结果学生要为李老师扫地时,他拒绝了,自己一个人扫了一天,而且没有扣分。

这个例子诠释了法制、民主、平等、尊重的内涵。

反观我自己的班主任生涯,首先没有像李老师一样,民主地让学生制定规则,而是由我自己根据经验制定,让学生记住并遵守。

另外规则主要针对学生,于我自己,好像没有规定。

所以在执行规定的时候,遇到了重重阻力,则来自己学生的,还有来自己家长的。

有时候考虑到执行规则的严肃性,未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有时还出现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学生是口服心不服啊。

李老师的招数看来管用,借来使使!执行规定,班主任,而且,学校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前,回响在我们耳边而大家熟悉的是语文教改专家魏书生,仰慕他能把一所农村型的学校的语文平均分搞到区县第一名。

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学习另一个教改的行家李镇西老师的成功秘诀,在他的教学经历中我又重新寻觅到一种贴近现实需要的更具时代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领域中我真的又找到了一位指导的航问,自己心里曾暗暗努力:做老师就要做李镇西这样一位老师。

在看了李老师的书籍后,李老师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
一、李镇西是一位纯纯正正的老师。

他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学习后,他有幸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切磋交流,名气越来越大,回到老家他被调动了工作岗位,他被封了官升了职,可惜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学生当中做一个彻彻底底的班主任,做一个纯纯正正的语文老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来"。

孔子几千年就说天下人几乎就为名与利,但李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选择了教育就应抱弃名利,清清白白地做一名彻彻底底的教育工作者。

只想说“难得啊!”
这次我重点看的是李老师《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

"走进心灵"多好的书名,同时我们也从中可见李镇西对教育的真正理解。

周国平曾经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教育,其中大意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想想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不也是认为要“拯救”中国人的灵魂吗?教育的确非常琐碎,有时细到许多男性都忘尘却步,然而每天在面对头绪繁杂的事务时并忘了最本质的事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开展心灵的对话啊。

二、李镇西是一位不断地寻找源头活水的教育高人。

在他教学经历中也曾误判了学生,也曾处理不当被领导教训,也曾有许许多多令他极为后悔的事情,但是他走了过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给自己的教育生涯注入源头活水。

曾在他的书籍与报告中提到是无意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无意中走进了陶行知。

其实我认为这"无意间"体现了李老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的寻找对策!
这种"学无涯"的求知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天天以工作繁琐无时间思考无时间学习的同行们深思啊。

三、李镇西是一位有着强烈自省精神的老师。

在此我们不从专探求"师道尊严"这个话题,而是我们来频度李老师每当一段时间就让他们学生给他提意见,给他纠题。

面对一封封尽管感情真挚的意见书,我想李老师当时一定耳热心跳。

直到现在我都常想我还是做不到,怕影响自己情绪,怕从此与某位学生结下难解的困惑。

总之缺乏李老师那样的胸襟,那样的气度。

然而到了今天反思已成为工作学习的内驱力之时,我们应该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心与勇气。

各位老师,让我们满怀激情地读着李镇西《走进心灵》,一切的一切都造出一名教育工作者拳拳真情,让我们都有志做一个李镇西式的教师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