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诗
宋代哲理诗句
宋代哲理诗句导语:哲理,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
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代哲理诗句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一、秋日偶成(程颢·宋)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释](1)从容:不慌不忙。
(2)觉醒:醒。
(3)静观:仔细观察。
(4)春、夏、秋、冬四季。
(5)淫:放纵。
(6)豪雄:英雄。
[译文]心情闲静安适,做什麽事情都不慌不忙的。
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
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二、观书有感(二首)(朱熹·宋)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后两句蕴含“要想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
也作蒙冲。
(2)向来:从前。
指春水未涨之时。
(3)中流:水流的中央。
【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
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析赏】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
云在西湖月在天
云在西湖月在天云在西湖月在天(一)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王重阳的七律诗《悟道诗——自述行修苦乐罡正》他,是独步武林的武学奇才,曾于华山之巅,技压群雄,令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各路绝世高手心悦诚服,于明月之夜,揣《九阴真经》、怀清风之志,高踞武林至尊之巅,所谓“武功天下第一”!他,是铁血爱国的敢死壮士,广散家业,招兵买马,屯粮铸刃,举大旗于江湖,聚草莽英豪以抗金,虽有安邦定国恢弘志士大才,无奈苟安偏居小朝廷已腐烂至极,实无起死回生之良术!他,是智义双绝的盖世英雄,修身练武四十载,毕其功于一役,他入世攫取九阴真经,不为独霸武林,一逞惟我独尊,贪慕皇图霸业,而是为避免群雄厮杀,江湖血腥。
他看人入木三分,虽大化之期将至,早料欧阳锋贼子之心,遂闭气装死以给西毒致命一击,使得九阴真经终不得落入恶人之手,濒死不忘江湖福祉!他,是不解风情的痴傻男子,一心但为国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置林朝英爱慕之情于不理,致使一对神仙眷侣难成眷属,林朝英于古墓中苦心孤诣百般设计均不能动其心志,一道墓门隔绝了今生情意。
每每古墓弟子入门向那道士是背影图像吐口唾沫,不知林朝英看在眼里究竟是悲是喜?好在,伊人只在水之一方,从未曾走远……这个男人,就是金庸笔下神龙见首不见尾,惜金如墨不多一字刻画出的一代剑侠武林宗师——全真教主王重阳!相信,这个名字对于华人世界绝对是如雷贯耳。
我就是在少年时代和一般孩童伴友每每念道的“天罡北斗阵”的游戏中成长,“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阵”“江南七怪”“桃花岛主”……这一些列成人童话中的名称,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不论武侠是否能登大雅之堂,但就其在华夏这片多灾多难且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中传播基本文史常识的功德是不可忽略的。
曾几何时,上至达官贵族如小平爷爷之辈,下至市场买菜割肉的走卒贩夫,人人手里少不得的精神粮食。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南宋道川禅师
远观⼭有⾊,近听⽔⽆声。
——南宋道川禅师《⾦刚经》偈颂诗南宋道川禅师远观⼭有⾊,近听⽔⽆声。
春去花犹在,⼈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不会,祗为太分明。
⼤图模式这⼀⾸⼩诗上⾯没有注明作者,后来翻了很多唐诗辞典也没找到它的踪迹。
有⼈说它是王维提在画作上的,也有⼈说它其实是南宋⼀个和尚写的偈颂。
我们上⼩学的时候,在课本上看到的《画》是⼀⾸五⾔绝句,其内容如下: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犹在,⼈来鸟不惊。
这⼀⾸⼩诗的意思⽐较浅显,它出现在⼋⼗年代⼩学语⽂课本的第2册第18课和九⼗年代⼩学课本第1册的第6课中,主要是为了教会⼩学⽣识字。
这⾸⼩诗因为被题写在王维的⼀幅画作上,所以⼀度被认为是王维的作品。
编书者没找到诗题,于是根据⾃⼰的理解给它加了⼀个标题叫《画》。
然后再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变得⾮常容易了。
你瞧,“远看⼭有⾊”。
那是颜料画的⼭,本来就有⾊。
然后,“近听⽔⽆声”,也没错啊,“画”哪⾥会发出声⾳呢?以此逻辑往后推,画作上的花朵是不受季节变迁影响的。
⽆论春、夏、秋、冬,也不管风、霜、⾬、雪。
只要画纸不烂,它始终都是原来的模样。
⾄于鸟⼉嘛,本来就是⼀只假鸟,当然不惊了。
不过这⾸诗经我解读,顿时⼜成了顺⼝溜,毫⽆诗意可⾔。
⼤图模式后来有⼈翻遍了各种诗集,得出了⼀个结论:这⾸诗是南宋⼀个叫道川的和尚题在《⾦刚经》上的偈颂,其实就是蕴含佛理的唱词,原诗全⽂如下:远观⼭有⾊,近听⽔⽆声。
春去花犹在,⼈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不会,祗为太分明。
讲了⼀⼤串,其实说⽩了就是在“复盘”佛经⾥⾯“菩萨本⾮树,明镜亦⾮台”,以及“风没有动、红旗也没有动,是你的⼼在动”之类的东西。
尽管头四句写得对仗⼯整,但是相较杜牧“鸟去鸟来⼭⾊⾥,⼈哭⼈歌⽔声中”这样的诗句,显得过于简陋。
并且它主要是在阐释佛理,思想上也没得到升华,所以诗集⾥⾯,很难找到它的踪影。
那么,为什么编者要把它弄进⼩学课本呢?弄进去之后,为什么⼜要把它砍掉⼀半呢?原来,这⾸诗的后四句涉及佛学,⼩朋友不容易理解,并且也不符合学校的教育⽬标。
禅诗三百首
禅诗,指的是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写禅诗的僧人非常多,作品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僧院花·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3、赠衡岳僧·怀素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4、题僧院·灵一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5、简寂观·灵彻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6、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皎然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7、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大颠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8、马上作·贯休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一点中。
9、木仙庵吟诗·吴承恩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10、山中作·处默席帘高卷枕高攲,门掩垂萝蘸碧溪。
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日过松西。
11、孤猿叫落中岩月偈·延寿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
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
12、千尺丝纶·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3、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4、赠质上人·杜荀鹤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5、溪上遇雨二首·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6、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高僧悟道诗100首
高僧悟道诗100首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亘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死心悟新禅师赞六祖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梵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悟道诗一首 天界玲珑透
悟道诗一首天界玲珑透
悟道有先后,道理同一透,识破玄中秘,自然任刚柔;大道一脉传,非真不可授,马王堆里留,亦非真源头;真经赛珠宝,得者岂敢丢,子孙如不肖,宁愿陪尸走;天道不绝真,外姓定中扣,宝物谁敢藏,择真相与授;千年脉不断,谁知其中由,今日醉后解,无心那有垢;后来众子孙,福报别忘忧,先祖盼汝归,人生头一酬;汝皆真道体,贪欲人间囚,皆因志不坚,红尘没过够;皮囊万更替,生死几多愁,辗转成物精,尘埃万丈厚;道悯众儿女,不忍把汝丢,自从炎黄起,每世道自留;汝等皆不知,贪恋儿女愁,换界即将至,急早醒回头;良缘如错过,万劫不复周,今为汝陈祥,实乃天机露;莫负余苦心,有缘一地凑,升留在一念,时过机不侯;修道有何难,弃恶积德救,功满天必应,何必把人求;积功皆为己,累德增天寿,助人需忘我,无我万事休;忘我无心故,天路任自由,凡间你我他,天界玲珑透;天界无人形,齐聚众精灵,浪子把家还,万劫无量寿。
历代禅诗精选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憨山大师劝世文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寄韬光禅师(白居易,772—846)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作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杂诗(庞蕴)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身是菩提树神秀(约606—706)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佛性常清净(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佛法在世间(慧能)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四野豁农庭,柴门夜不扃。
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
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
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
蝇子透窗偈(守端)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何处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参禅悟道——诗词12首
参禅悟道——诗词12⾸闭眼宁息浮云淡,遥闻古韵漾微澜。
⼀湖碧⽔烟波淼,寂静清⼼⾃参禅。
捣练⼦
经历尽,意超凡,
⼀⽚丹⼼傲雪寒。
独⽴危崖迎旭⽇,
静观云海⾃参禅。
虞美⼈
少年锐⽓锋芒露,岂可等闲度。
如今渐悟万般空,看淡⼈间名利豁达中。
⼈⽣短短数⼗载,唯有⼭⽔在。
荣华富贵尽浮云,放下⼼中杂念且轻吟。
雾海迎⽇出,清⾳漫云庐。
⼈⽣需经历,不可尽由书。
⼼宽能除疾,意定⾃得闲。
事本⽆对错,淡泊⽔云间。
武陵春
百味⼈⽣尝试过,淡然莫⽣忧。
⽔到渠成会⾃流,⽠熟蒂难留。
多愁善感⼈易⽼,憔悴鬓霜秋。
笑看明天万事悠,安⼼不强求。
⼈⽣何其短,长亦近百年。
转眼半⽣矣,回头俱如烟。
酸甜苦辣伴,聚散悲与欢。
择选全在⼰,执着梦必圆。
⼈⽣如⾏路,且赏且神游。
世事有因果,豁达度春秋。
吕洞宾祖师修身悟道歌
吕洞宾祖师修身悟道歌一、修身诀三段人命急如线,上下往来速如箭;认得是元神,子后午前须至炼。
随意出,随意入,天地三才人得一;既得一,勿遗失,失了永求无一物。
嗟叹荒郊冢墓中,自古灭亡不知屈。
天花烂漫,人事悠悠。
得之者一炁吞元,失之者三泉昧景。
至乐龙居虎位,虎居龙宫。
当龙虎混合之时,认恍惚杳冥之路。
大雷霹而神莫为,迅雷烈而神莫知。
去彼取此兮,用资久视之功,即是神仙之妙。
先住其子,后觅其母。
率性为宗,擒和正取。
水伏其火,龙引其虎。
得自两眉,始应玄牝。
雷惊电杳,无非黄盖之家;金液琼浆,尽属丹池之宝。
老子之术,尽于斯矣。
嗟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也。
二、三字诀这个道,非常道。
性命关,生死窍。
说着丑,行着妙。
人人憎,个个笑。
大关键,在颠倒。
莫厌秽,莫计较。
得他来,立见效。
地天泰,为朕兆。
口对口,窍对窍。
吞入腹,自知道。
药苗新,先天兆。
审眉间,行逆道。
滓质物,自继绍。
二者余,方绝妙。
要行持,令人叫。
炁要坚,神莫耗。
若不行,空老耄。
认得真,老还少。
不知音,莫语告。
些儿法,合大道。
精炁神,不老药。
静里全,明中报。
乘凤鸾,听天诏。
三、悟道诗数载乐悠悠,欲逃寒暑逼。
不求名与利,犹恐身心役。
苦志慕黄庭,殷勤求道迹。
阴功暗心修,善行常日积。
世路果逢师,时人皆不识。
我师机行密,怀量性孤僻。
解把五行移,能将四象易。
传余造化门,始悟希夷则。
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
烹煎日月壶,不离乾坤侧。
至道眼前观,得之元咫尺。
真空空不空,真色色不色。
推倒玉葫芦,迸出黄金液。
紧把赤龙头,猛将骊珠吸。
吞归脏腑中,夺得神仙力。
妙号一黍珠,延年千万纪。
同途听我吟,与道相亲益。
未晓真黄芽,徒劳游紫陌。
把住赤乌魂,突出银蟾魄。
来省此中玄,常流容易测。
三天应有路,九流终无厄。
守道且藏愚,忘机要混迹。
群生莫相轻,已是蓬莱客。
四、百句章无念方能静,静中炁自平。
炁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
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
万有无一臭,地下听雷鸣。
升到昆仑顶,后路要分明。
下山接鹊桥,送下至黄庭。
悟道诗十首
悟道诗十首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悟道诗,供参考:
1.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4.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5.白居易《赋得古莲》:“孤高一点出池塘,水墨清华画不妨。
今日开花真可爱,长风吹落共谁狂。
”
6.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漾鸟。
何妨吟啸,偕老莫辞其快。
我们今夜,傍水听秋声。
”
7.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8.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9.王勃《滕王阁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0.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希望这些诗句能够为您提供灵感和启示,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悟道
诗的内涵。
懒残和尚和他的悟道歌
懒残和尚和他的悟道歌上平明瓒和尚,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开始的时候,他四处游方,后来听说普寂禅师在嵩山盛传禅法,于是前往从之。
明瓒禅师言行怪异,虽然早已默证空寂之心,但时人不识深浅,所以很少有人敬重他。
天宝初年,明瓒禅师来到南岳,在一座寺院里充当执役僧。
他白天干各种杂活,晚上睡在牛棚里,二十多年如一日,面无倦色。
禅师天性慵懒,每每在僧众集体作务的时候,独自晏坐,所以经常被呵斥责骂,可是他毫无愧耻之意。
每到吃饭的时候,他就把大家吃剩的饭菜都收到一个瓦罐里,热一热,然后吃掉。
因为他性情慵懒,又专以残食为生,所以人们送他一个绰号,称他为“懒残”。
当时,相国邺公李泌为了逃避奸臣崔圆和李辅国的迫害,隐居到南岳,在寺中读书。
他暗中观察懒残禅师的所做所为,认定他不是等闲之辈,内心非常敬重他。
李泌精通音律,能从声音中听出吉凶来。
有一天深夜,他听到懒残禅师高唱梵呗,其声清越,响彻山谷,李泌想:“听师父唱经的声音,先悽惋后喜悦,一定是我这个被贬谪的人将要重新起用回朝中去了!”。
于是就在当天半夜,他偷偷地前去拜谒懒残禅师。
禅师仰天而唾,破口大骂,呵斥道:“你这不是害我吗!”可是禅师骂得越厉害,李泌越恭敬,他也并不分辩,只是不停地礼拜。
于是禅师不再理他,自己从牛粪火中,拨出一个芋头,自顾自地大吃起来。
李泌侍立在旁,过了很久,禅师才看了李泌一眼,说:“坐吧!”李泌于是席地而坐,禅师就把自己吃剩下的那一半芋头递给了他。
李泌急忙起来跪着,双手接过芋头,把它吃完,谢过禅师。
禅师说:“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后来李泌果然如禅师所言,当了十年的宰相。
过了一个月,地方刺吏准备祭拜岳祠,命人在山上修了一条磴道。
不巧夜半风雷大作,大雨倾盆,一块巨石从山上滚下来,恰好挡在路中间。
修磴的民工牵来十头牛,拉那块大石头,根本拉不动;又招来几百个人,大伙喊着号子一起推,可是那块大石头仍然纹丝不动。
众人再也无计可施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懒残禅师来了,他嘻嘻地笑着说:“哪里用得着如此啰嗦,我来把它移走。
高考诗歌鉴赏——追随诗人的脚步: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赏析
高考诗歌鉴赏:追随诗人的脚步——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马老师鉴赏:人生是一场旅行,人在行程中不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而许多诗人,借助诗歌将自己在这场旅行中的特殊片段记录下来。
旅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这类诗歌,以及同类型的许多其它文艺作品,通常表现的都是一段旅行的经过和感悟,其特征就是文本中有时间的推进和空间的转移。
赏析这类诗歌,辨析其中的时空变化,以此为线索,就可以完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容。
刘长卿的这首《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从题目看,它记录的是一次寻访的经历。
寻的地点是“南溪”,寻的人是“常山道人”,所寻之人的状态是“隐居”,“道人”“隐居”的目的是什么呢?合理推断,应该是为了修行。
所以,这首诗属于寻隐诗。
寻隐的结果有两种:寻到和寻不到,相比于寻到,寻不到更具有诗意。
寻不到,还要写成诗,一般的规律都是借用所寻之人的居住环境,来侧面衬托所寻之人的性情和精神。
这类诗的代表作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全诗围绕着“寻”字展开。
诗中和“寻”相对应的信息有“一路”“行”“随山”“到”,这些信息直接体现空间的变化;“过雨”,暗示时间的变化,说明寻访途中经过了一场雨。
体现所寻结果的信息是“闭闲门”,说明诗人寻到了道人居住的地方,但没有见到道人。
寻到这里,诗写到这里,按说已经有了结果,可以结束了。
但诗人意犹未尽,他还要继续往山的更深处寻找。
经过了一场雨,他一直寻到了水源,看到了随溪水流去的落花,领悟到了禅意,此时不言之中已有所获。
可见,此次寻访,诗人表面是为了寻人,实质是为了寻道。
人没有寻到,但道最终寻到了,这就是此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逐联分析:首联,是说寻隐的一路上,所经过的地方,都能看到莓苔上的足迹。
悟道诗
悟道诗一、唐.寒山《寒山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
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
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
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联灯会要》卷六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八○八),唐代著名在家禅者。
字道玄。
世称庞居士、庞翁。
湖南衡阳人。
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
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
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
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
遗有《庞居士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法常大师(七五二——八三九),唐代僧。
湖北襄阳人。
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
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
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八五○),唐代僧。
福州闽县人。
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
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
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
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
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
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译文】回来笑着拿起梅花嗅嗅,原来春已经在枝头开满了。
【出典】宋某尼《悟道诗》注:1、《悟道诗》某尼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2、注释: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尽日:一本“终日”。
3、译文:费尽了时光寻找——盎然的春意却见不到春的踪迹,脚下的芒鞋已踏遍了——笼罩在山头的白云。
重返家园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转偶然一嗅,哎!禁不住暗笑自己——就在这眼前的枝头上春意正热闹十分。
4、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笔记集。
宋代罗大经撰。
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
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如乙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文章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因为作者善文,其议论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
有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又有16卷本(如明刊《稗海》本)。
5、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
前两句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历时久,踏遍言行程广,第三句一个“笑”字表现了诗人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末句已十分更写出梅花的烂漫春色的浓烈。
这位尼师到处寻春,见出证道之艰苦,但虽“芒鞋踏遍陇头云”,仍然一无所获,归来(喻指走向内心)后才发现,原来春天就在自己身边。
没有一颗能够感知春天的心,那是到任何地方也都无济于事的。
她的领悟就是“道不远人”,不能“道在迩而求诸远”,显然是参禅有得之言。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
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
试析唐及五代道教山水悟道诗的清虚意趣
作者: 田晓膺
作者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与艺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22-24页
主题词: 古代山水诗 道家道教 诗歌 悟道 意趣 唐代 五代 重大题材
摘要: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修道者摒却枯燥的说教、排除知性的侵扰、剔除刻意的思辩,以一种澄淡清澈的审美态度去审视自然、逍遥恣游,借山林泉石、雾霭烟岚以游仙或契道、悟道的诗歌。
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
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凸显出一缕道家道教的清虚意趣。
关于悟道诗
悟道诗一、唐.寒山《寒山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
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
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
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联灯会要》卷六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八○八),唐代著名在家禅者。
字道玄。
世称庞居士、庞翁。
湖南衡阳人。
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
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
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
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
遗有《庞居士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法常大师(七五二——八三九),唐代僧。
湖北襄阳人。
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
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
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八五○),唐代僧。
福州闽县人。
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
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
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
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
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
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悟道诗解释
悟道诗解释作品赏析文/ 不详这是一首禅诗,没有直接下禅语、说禅理,而是不落言筌,绕路说禅,以鲜明的形象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
道不远人,自性即佛,与其苦苦寻觅,不如反求内心,也许就在刹那间大彻大悟。
“尽日”是寻觅寻常的时间之长,“踏遍”是寻觅的空间之广。
如果把“春”理解为所要追求的“道”,那么这种追求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对于“道”的追求,在常人看来也就是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中间的执著与无悔让人联想到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殉道精神。
道既属于不可触摸的心灵世界,也体现在现实世界的一切色相之中。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大约就是把“陇头”作为寻觅地点的原因了。
因为欣喜发现的恰是陇头的梅花。
那又为什么把梅花当作盎然春意的代表呢?“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打香气中感悟出道的高尚和得道的不易。
苦苦追求,但是却仍旧陷在常人的境界之中,不是无心或者不屑去找,而是怎么也找不到,这便是痛苦产生的根源了。
外求不得,于是反思内省。
“归来”后才发现了枝头的春色,转了一大圈,不是回到原地,而是回归心灵,发现了自己迷失的本性,原来真如大全、慧海宝藏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就在自己内心深处。
“笑拈”表现出一种真切的体会,由衷的喜悦。
“嗅”字更是生动,不仅发现了其繁盛的花枝,更是体会到其沁人心脾的香气。
梅花如此,春色如此,道亦如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为人熟知的妙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只有经过了第一境、第二境,才顺理成章到达第三境。
西方人说”上帝在你心中“,中国的孔老夫子曾经说过”道不远人“,孟子也说”道在迩而求诸远“。
自己才是灵魂的主宰,越是外求离正路越远。
盘点《上春山》里的古诗词
盘点歌曲《上春山》里的古诗词《上春山》这首歌曲,如同一幅流动的春日画卷,将古诗词的韵味与现代旋律巧妙融合,让人在聆听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春光。
以下是歌曲中所引用的古诗词,以及它们在歌曲中的优雅呈现:1.歌词:“二月天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句诗在歌曲中唤起了早春二月的生机,草长莺飞,柳树轻摇,如同醉倒在春天的烟雾中,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的《村居》以简洁的语言捕捉了春天乡村的生动画面,描绘了春天乡村的景色和儿童的活泼。
2.歌词:“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的这句诗,带我们回到了唐代的长安,春日里水边的丽人们,增添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歌曲中重现了这一盛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丽人行》唐·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杜甫的《丽人行》通过对三月三日长安水边丽人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的风俗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
3.歌词:“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的现代诗,以其独特的温柔与深情,赞美了四月天的美好,歌曲中引用这句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四月天为喻,表达了对爱与希望的赞美。
4.歌词:“一江春水绿如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的这句诗,如同一幅江南春日的画卷,江边的花朵红艳如火,江水碧绿如蓝,歌曲中引用这句诗,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通过对江南春天的怀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道诗一、唐.寒山《寒山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
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
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
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联灯会要》卷六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八○八),唐代著名在家禅者。
字道玄。
世称庞居士、庞翁。
湖南衡阳人。
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
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
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
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
遗有《庞居士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法常大师(七五二——八三九),唐代僧。
湖北襄阳人。
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
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
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八五○),唐代僧。
福州闽县人。
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
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
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
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
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
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香严智闲(?——八九八),唐代僧。
青州(山东益都)人。
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佑禅师,不契,泣涕辞去。
偶于山中芟草,瓦砾击竹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
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人,世称香严禅师。
六、唐.洞山良价《洞山良价禅师语录》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洞山良价(八○七——八六九),唐代曹洞宗之祖。
越州会稽(浙江会稽)人。
于五泄山礼灵默禅师披剃。
曾访沩山灵佑禅师,参“无情说法”公案,不契。
受指示往诣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之义,辞归时,涉水睹影,大悟前旨。
于江西洞山弘扬佛法,门风颇振。
其嗣法弟子有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
尤以本寂的法系,称作曹山,合称之,即为曹洞宗。
着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洞山语录》等。
七、唐.洞山良价《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八、唐.古灵神赞《五灯会元》卷四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古灵神赞,唐代禅僧。
初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遇百丈怀海禅师始开悟得法。
九、唐.灵云志勤《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灵云,唐代僧。
福建长溪人。
嗣法于长庆大安。
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灵云见桃明心”、“灵云桃花悟道”。
十、唐.长沙景岑《景德传灯录》卷十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景岑,唐代禅僧。
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嗣其法。
初住长沙鹿苑寺,复住湖南长沙山,大宣教化,时人称为长沙和尚。
师机锋峻峭,与仰山对话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谓其有如大虫(虎)之暴乱,故诸方称其为“岑大虫”。
諡号“招贤大师”。
十一、唐.无尽藏《增订佛祖道影》卷四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尽藏,为唐代比丘尼。
韶州(广东)曹侯村人。
六祖惠能欲参谒五祖弘忍而途经韶州,听师诵经。
师执经卷问字,六祖则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师极感惊异,乃遍告里中耆宿大德,推崇六祖为有道之士,重建宝林古寺,延请六祖居之,说法弘化。
十二、宋.雪窦重显《碧岩录》卷二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曾虿卒橄赂∧荆固蜗喙步用す辍?p class=mtext> 雪窦重显(九八○——一○五二),宋代云门宗僧。
字隐之。
四川遂宁人。
得法于智门光祚禅师。
住雪窦山资圣寺时,大振云门宗风,为云门宗中兴之祖。
门下弟子有天衣义怀、长芦智福等。
諡号“明觉大师”。
遗有《明觉禅师语录》六卷等行世。
十三、宋.茶陵郁《五灯会元》卷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茶陵郁,宋代禅僧。
不曾游方行脚。
一日,乘驴度桥,一踏桥板而堕,忽然大悟,而有此悟道诗。
曾为白云守端和尚的得度师。
十四、宋.白云守端《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卷四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啰哩啰。
守端(一○二五——一○七二),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
湖南衡阳人。
依茶陵郁禅师得度。
于杨岐方会禅师处得悟,承嗣其法。
历住江西承天禅院、圆通崇胜禅院、安徽法华山证道禅院、龙门山干明禅院、兴化禅院、白云山海会禅院等处,弘扬佛法。
遗有《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四卷行世。
十五、宋.白云守端《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卷三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处出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从前被眼瞒。
十六、宋.从悦《联灯会要》卷十六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休分体用,莫择精粗。
临机不碍,应物无拘,是非情尽,凡圣皆除。
谁得谁失?何亲何疏?拈头作尾,指实为虚。
翻身魔界,转脚邪途,了无逆顺,不犯工夫。
从悦(一○四四——一○九一),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
虔州(江西赣县)人。
宝峰克文禅师的法嗣。
能文善诗,率众勤谨,远近赞仰。
因住于隆兴(江西南昌)兜率院,世称“兜率从悦”。
宋徽宗时,丞相张商英(无尽居士)奏请諡号“真寂禅师”。
有《兜率悦禅师语要》一卷行世。
十七、宋.五祖法演《嘉泰普灯录》卷八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法演(?——一一○四),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
绵州巴西(四川绵阳)人。
初习百法、唯识诸论,后投白云守端禅师,精勤参究,遂廓然彻悟。
初住四面山,后还迁白云山,晚年曾住太平山,更迁蕲州五祖山东禅寺,世称“五祖法演”。
十八、宋.佛果圜悟克勤《嘉泰普灯录》卷十一金鸭香囊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宋代僧。
字无着。
四川崇宁人。
参谒五祖法演,得其印证。
与佛鉴慧懃、佛眼清远齐名,世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
政和初年,住夹山灵泉禅院,徽宗敕赐其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
政和末年,奉诏移住金陵蒋山,大振宗风。
后居于金山,高宗赐号“圜悟”,世称“圜悟克勤”。
后归成都昭觉寺。
諡号“真觉禅师”。
曾于夹山的碧岩,集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编成《碧岩录》,世称禅门第一书。
此外,有《圜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行世。
十九、宋.龙门清远《嘉泰普灯录》卷十一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龙门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又称佛眼禅师。
宋代临济杨岐派僧。
四川人。
雨夜读《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拨火大悟,而作此偈。
得法于五祖法演禅师。
曾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后住龙门,道望尤振,学者争集。
有《佛眼清远禅师语录》行世。
二十、宋.怀深慈受《嘉泰普灯录》卷九只是旧时行履处,等闲举着便淆讹。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宋代云门宗僧。
字慈受。
世称慈受禅师。
寿春府(安徽)六安人。
崇宁(一一○二——一一○六)初,谒长芦崇信于嘉禾(浙江嘉兴)资圣寺,并嗣其法。
其后奉敕住于江苏焦山、洛阳慧林寺。
靖康事起,师二度请辞,退居洞庭包山,“退步”偈就是在这段时期的作品。
遗有《慈受深和尚广录》四卷行世。
二一、宋.怀深慈受《慈受怀深禅师广录》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门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多留月,黄菊深栽盛得秋。
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
二二、宋.性空妙普《嘉泰普灯录》卷十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难妙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妙普(一○七一——一一四二),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
字性空。
汉州人(今四川广汉),嗣法于死心悟心禅师。
追慕船子德诚遗风,结茅于青龙之野,恒吹铁笛以自娱,又善为赋咏,开导人心。
二三、宋.性空妙普《嘉泰普灯录》卷十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省开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
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二四、宋.佛灯守珣《嘉泰普灯录》卷十六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灯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南宋临济杨岐派僧。
浙江人。
得法于太平佛鉴慧懃禅师。
开创浙江何山移忠寺,故又称何山守珣。
二五、宋.无着妙总《嘉泰普灯录》卷十八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
云山海月都抛却,赢得庄周蝶梦长。
妙总,宋代比丘尼。
丹徒(江苏镇江)人。
当代临济宗大慧宗杲说法,妙总参与盛会,会中宗杲大骂诸方,众人皆惊,惟妙总独喜。
说法毕,妙总叩请道号,宗杲予“无着”之号,并示偈云:“尽道山僧爱骂人,只有无着骂不动。
”一日,正危坐间,忽大悟,宗杲为之印可,于是名闻四方。
二六、宋.石头怀志《嘉泰普灯录》卷七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菴。
石头怀志(一○四○——一一○三),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
浙江金华人。
得法于宝峰克文。
示寂前,以“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示侍僧。
二七、宋.天衣如哲《嘉泰普灯录》卷九瑞岩常唤主人公,突出须弥最上峰。
大地掀翻无觅处,笙歌一曲画楼中。
天衣如哲(?——一一六○),宋代云门宗僧。
族里未详。
为长芦净照崇信禅师的法嗣。
二八、南宋.张九成《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三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
张九成,宋钱塘人。
字自韶,自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
绍兴间策进士。
曾至能仁寺从大慧宗杲禅师习禅,后因和金事件,忤逆秦桧,谪居南安。
着有《横浦集》等书。
二九、民国.虚云《虚云和尚法汇》杯子扑落地,声响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虚云(一八四○——一九五九),名古岩,字德清。
湖南湘乡人。
为民国以来,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
十九岁于福建鼓山涌泉寺依常开老人出家,次年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其后四处行脚参访。
五十六岁在江苏高旻寺,因沸水溅手,致使茶杯落,而顿断疑根,彻悟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