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业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合集下载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

摘要: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的特点包括以增加渔业资源量为目的、具有明确的边界和权属、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或驯化、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海域、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和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等。

早在1965年,我国学者曾呈奎先生就原创性地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建设“牧场”的理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牧场经历了从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到系统化的海洋牧场的发展过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以及忽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等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应在“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创新跨越”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实施海洋牧场企业化运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产业繁荣和保持健康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海洋牧场;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海洋农牧化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

近40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掀起了海藻、海洋虾类、海洋贝类、海洋鱼类、海珍品养殖的五次产业浪潮,养殖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与此同时,局部水域环境恶化、产品品质下滑、养殖病害严重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模式的海水养殖业已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的要求。

继传统捕捞业、养殖业之后,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而海洋牧场则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1 海洋牧场理念溯源传统上认为,海洋牧场理念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和日本。

美国1968年提出海洋牧场计划,1972年实施,1974年建成加利福尼亚巨藻海洋牧场。

1971年日本水产厅海洋审议会文件中指出“海洋牧场将会成为未来渔业的基本技术体系,这一系统可以从海洋生物资源中持续生产食物”。

不懈奋斗三十载 默默耕耘鱼水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30年巡礼

不懈奋斗三十载 默默耕耘鱼水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30年巡礼

CHONGQING FISHERIES不懈奋斗三十载默默耕耘鱼水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30年巡礼202庙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之年,恰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成立30周年。

水产总站成立后的30年,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发展壮大的30年,是全体水产技术推广人辛勤耕耘、砥砺奋进的30年,也是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与时俱进、成绩斐然的30年。

30年来,总站伴着中国渔业同步发展,在经历几次机构调整后,不断壮大,特别是2001年《中国水产》杂志社整建制并入总站、2016年与中国水产学会合署办公,机构队伍和职能任务得到明显加强和拓展,既给总站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为总站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空间。

30年来,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部相关司局的指导帮助下,在有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总站团结带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三农”工作大局和渔业中心工作,坚持以促进渔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渔业发展为己任,切实履行《农业技术推广法》赋予的公益性职能,为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总结过去30年,特别是“十三五”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对于研究谋划做好“十四五”工作规划,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1牢牢把掘推广体系改革机遇,推进五级体系建设发展,推广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斯增强,履职能力不斷提升有力贯彻落实1993年颁布的《农业技术推广法》、200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2019年《农业农村部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改革中稳中求进。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省、地、县、乡”五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1.17万个,实有人员2.98万人,形成了1个国家级、36个省级、307个市级、1882个县级、9480个乡级(区域站151个,乡镇站932S)的五级联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成示范基地3000余个,实验室近200时,培训教室约150时,增强了资源养护、产业融合、质量安全等方面职能。

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 8 2 居世界第 1 ; 7 位 山羊 2 6亿只 , 的示范带动作用 ,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 . 4
占世界存栏 总数的 2 . %, 5 1 居世界 第 的途径 和 经验 。 4
1 ; 19 头, 位 牛 . 亿 8 占世界存 栏总数 的 92 .%,居世 界第 3 。肉类 总产 量达 位

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 、畜牧
入 已占到农民收入的 4 %以上 。我国畜 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 、影响畜产 0
牧业在保障城 乡食品价格稳定 、促进农 品质量 安全 的不确定性 因素依然存在 、
民增 收方 面发挥 了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许 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 、重大动
快, 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 规模 速 的发 展 。

化、 标准化 、 产业化和区域化 步伐加 快。
近年来 ,我 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


目前 ,畜牧业产值 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 产 品质量 安全监管仍 面临着严峻形势 ,
的 3 %, 4 畜牧业发展快 的地区, 畜牧业收
魏国言纹业现状及发展
1 .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 占5 %。到 目前为止 , 国人均 肉类 占有 我 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畜牧业发展取 量已经超过 了世界 的平均水平 ,禽蛋 占 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 有量达到发达 国家平均水平 ,而奶类人
不断扩大 , 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 , 畜产品 均 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 11。从 / 3 质量不断提高 。 特别是近些年来 , 随着强 以上数 据可 以看 出我 国畜 牧业 的发 展 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畜牧业发展势头加 水平 在改 革开放 的三十年 间取 得 了飞

30年水产养殖情未了——记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声立功

30年水产养殖情未了——记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声立功

杂志, 不 断给 自己蓄 能 、 充 电 。通过 不 断 的
他 承担 的省 淡水 水 产研 究 所 罗非 鱼 淡 黄 河 三 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区 建设 为 契机 ,
以市 场为 导 向 , 以科 技 求 发展 , 立 足 发展 优
不 仅 为 当 地 渔 业 学习和积累 , 卢 立 功 在 水 产 养 殖 方 面有 了 咸 水 养 殖 实 验 获 得 成 功 ,

年水产养殖情未 了
记 昌 邑 市昱 海 水产 养殖 有 限公 司董 事 长 声立 功
。 灾/ 侯江宏 王 金 孟鑫 董磊
三 十 年来 , 他 与 水产 养 殖朝 夕相伴 , 一 海 育 苗 场 的 成 立 , 标 志 着 卢 立功 的人 生 走 立 功 俨 然 成 了 昌 邑 水 产 养 殖 业 的 科 技 达 点 一 点地 学技 术 , 一 步一 步 地跑 客 户 , 不 断 上 了 另 一 个 新 起 点 。而 在 当时 , 潍 坊 沿 海 人 , 该企 业 2 0 0 9年 被 评 选 为 山 东 淡 水 研 改变自己, 提升自己, 带 领 乡亲 们奔 上 水 产 地 区水 产 育 苗 尚存在 技 术与 自然 条件 的双 究 所 实 验 基 地 、 山东 省 海 水 养 殖 研 究所 实 养殖致富路 , 先 后 获 得 了 潍 坊 市 海 洋 与 渔 重 难题 。为 了攻 克 难关 , 卢 立 功亲 自挂 帅 ,
企业 发展的重 要性 , 多年来 , 只 要 一 有 机 地 设 立 7实 验基 地 , 通 过加 强 新 技术 、 新 品 成 立 了 昌 邑市 海星 虾 蟹鱼 水 产养 殖 专业 合 会, 卢 立功 就会 积 极 参 加 各 种 水 产 养 殖 技 种 的 研 发推 广 , 提高 科 研成 果 转 化率 , 带 动 作 社 。合 作社 起 初只 有 5 O人 , 目前 扩 大到 术的 业务培 训, 同 时广泛订阅相 关报刊 、 了 技术 升级 和产 业转 型 。 1 0 O多 人 。合 作社 在 声 立 功 的带 领下 , 以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养猪业经济发展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养猪业经济发展分析
80 70
60 5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1978~2006年生猪出栏率变化情况
单位:%
3、养猪业的作用、贡献、地位、角色之间关系发生了由 “以作用为中心”经“以贡献为中心”到“以角色为中心” 的阶段性变化
以“壮大健康养殖”为根本目 的,以基于科学发展、城乡统筹 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理念为指 导思想,以实现基于支撑体系建 设和模式机制创新的产业优化提 升为核心目标,以培建“政府支 持、价值导向、目标协同、组织 推动、行为合力、杠杆增效”的 发展机制为重点策略。
杠杆 增效
组织 推动
产业 优化 提升
行为 合力
主要内容
一、成就巨大,变化显著 二、价格波动,调节失灵 三、矛盾增多,挑战严峻 四、健康养殖,品牌提升
一、成就巨大,变化显著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出栏量快速增长,连续突破2亿 (1982年)、3亿(1990年)、4亿(1994年)、5亿 (1998年)、6亿(2004年)大关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量从Q1超常规增长到了Q2后不是回调到Q3,而是直接降至到了Q4;价
格从P1急降至P2后急剧攀升到被政府规制下的P5
P
P4
现实的2007年状况


P5
过?
P1
2004年
P3
P2
Q4 Q5
Q1
理想的2007年状况
2006年 Q
Q3 Q2
3、1995年之前生猪价格波动主要由粮食产量变动、体制变革 和政策调整引致,1996年-2007年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水禽业发展现状

水禽业发展现状

我国水禽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摘要:中国是世界水禽第一生产与消费大国,在国内市场上,水禽肉、蛋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产业统计,中国水禽业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约占家禽业总产值的30%,成为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禽产品因其品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虽然水禽生产发展迅猛,但产业水平、产品质量与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

因此,为了实现我国水禽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对我国水禽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提升水禽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水禽现状问题一我国水禽业发展现状(一)我国水禽业养殖量世界第一,养殖技术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水禽产业发展迅速,除1998年受洪灾影响和2003年受禽流感影响外,水禽存栏量和出栏量均是逐年递增,其中,水禽年出栏量的增长速度为平均每年5%-8%。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鸭和鹅的饲养量绝大部分在中国,鸭占到世界饲养量的70%左右,鹅占到世界饲养量的90%左右。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水禽的存栏量达到10.89亿只,占世界水禽总存栏量的71.11%;2009年中国水禽出栏量为26.04亿只,占世界水禽总出栏量的79.83%;2009年中国水禽肉产量为496.97万吨,占世界水禽肉总产量的79.06%。

5消费趋势向多品种精细化发展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喜食鸭鹅的习惯和传统的烹饪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禽食品消费市场将更加广阔。

广东、广西等省区“烧鸭”、“烧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年广东和广西出栏肉鸭3~4亿只,几乎全部用于“烧鸭”。

四川、浙江、江西三省的居民年食用各种肉鸭食品约7亿只。

上海仅“风鹅”的年销售量已经超过2 000万只。

同时,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水禽品牌:北京全聚德“烤鸭”驰名中外,年消费量超过500万只。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中国的畜牧业可以追溯到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饲养家畜,生产畜类产品,加工牧草,畜牧业就在发展壮大。

几千年来,中国的畜牧业的发展有若干阶段,主要有薰草养殖阶段、自然草原养殖发展阶段、机械化养殖发展阶段、产业化畜牧业发展阶段和中国畜牧业转型发展阶段。

薰草养殖阶段是中国畜牧业最早的发展阶段,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在流沙、绿洲等地方进行薰草养殖。

他们采用播种、收割等方式,利用自然资源调节和控制家畜。

此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畜牧业发展阶段。

自然草原养殖发展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古代畜牧业的重大变革,这一阶段开始于秦汉时期,以官农分工为特征,以改良草原、驯养家畜为主要内容。

官方利用收税、分配养场等方式进行家畜的管理,以促进养殖的发展。

它不仅创造了许多经济利益,而且对军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社会经济有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机械化养殖发展阶段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第三次重大变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养殖。

机械化的技术使得养殖更加智能化,效率更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机械化养殖技术有利于实现传统畜牧业的现代化,对维持中国畜牧业生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化畜牧业发展阶段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国家开始采用政策手段、技术力量进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中国政府向私营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结合市场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采取了鼓励、引导和管理的方式,以提高全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在中国畜牧业转型发展阶段,我们将逐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将采取有效的政策,积极推动畜牧业转型,加快随着城镇化趋势的发展,鼓励更多的私营企业参与畜牧业发展。

同时,畜牧业也要加大投入,使用先进的技术,加快改革完善农牧畜兽疫病防治系统,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水平,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原始畜牧业最早的畜牧业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农耕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渐发现野生动物可以被人类驯养,并提供食肉、皮毛、劳动力和其他资源。

最初的驯养动物大多是山羊、绵羊、野猪和狗等。

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和劳动力。

第二阶段:农业畜牧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逐渐从原始状态进化为一种与农业相互依存的产业。

在农耕时代,畜牧业与农业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循环经济的模式。

人们开始将牲畜放牧在农田中,通过其排泄物提供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地质量,同时利用牲畜的力量来完成农耕工作。

这种农业畜牧业相互结合的模式为农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也使农业生产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

第三阶段: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畜牧业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养技术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大幅增长。

农村乡镇开始建立起现代化的养殖场和牧场,引进高产优质的牲畜品种,加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同时,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为畜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如新型饲料的研发、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改进以及先进的养殖设备的应用等。

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畜牧业也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阶段,畜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提倡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

农民开始尝试有机畜牧、草地畜牧和生态畜牧等新型模式,以提供更健康、环保的畜产品。

畜牧业的重要性畜牧业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如肉类、奶制品、蛋类等,充分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其次,畜牧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在会上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尹成杰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

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尹成杰强调,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

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十年绿叶长歌、图强人奋发图强

三十年绿叶长歌、图强人奋发图强

三十年绿叶长歌、图强人奋发图强三十年绿叶长歌图强人奋发图强图强林业局董向忠1964年国家开发大兴安岭,提出奋发图强的口号,图强因此而得名。

1970年9月,数千建设大军挺进,建成隶属于阿木尔林业局的图强、老潮河两个公社(林场),1977年3月20日从阿木尔划出,设立图强区(林业局),1981年8月24日撤区建局至今,全局现有人口2万2千人,在岗职工5278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森工企业之一,企业施业区总面积50.5万公顷。

图强林业局从建局至今,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017万立方米。

伴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脚步,图强的林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1977年全局工业总产值实现625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796元。

2007年全局工业总产值达到5072.3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518元,两项指标对比分别增长8.11倍和10.7倍。

2万图强人在改革开放旗帜下,矢志不渝,创新发展,特色养殖,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等替代产业已具规模,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万众安居,社会和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举旗争先学大庆,奋发图强建新局。

1977年,建局伊始,面临着班子新搭、摊子新铺、队伍新建的现状,人力资源,技术力量,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条件极其匮乏,天寒地冻,风霜雨雪,交通不便,副食奇缺,在如此重多的困难面前,开发建设者迎难而上,战严寒破禁区,吃三睡五干十六,硬是凭着一种拼搏精神,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开发出了图强这片新天地。

1978年,图强(区、局)在地委的正确领导下,举旗争先学大庆,奋发图强建新局。

结合实际开展了三大讲活动,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明辨是非,从组织上进行了拨乱反正,纠正冤假案四起,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扭转了四人帮造成的混乱局面。

在企业管理上,认真贯彻《林业三十条》,整顿党政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江苏畜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江苏畜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辉煌与超越----江苏畜牧业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30年沧桑巨变,30年不断超越.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畜牧业快速增长,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提高,产业地位不断巩固,产业基础不断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极大提高,科技推动作用日益突出.畜牧业已发展成为保障市场供应、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拓展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地支柱产业.进入新地历史时期,江苏畜牧业将积极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地贡献.辉煌成就江苏畜牧业经过30年持续稳定发展,不但实现了畜产品供应由相对紧缺向相对充裕地历史性转变,也奠定了畜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地坚实基础.2007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704.38亿元,肉类总产量305.6万吨,禽蛋产量203.3万吨,奶类60.24万吨;全省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近500亿,饲料工业总产量553万吨,总产值185亿元,全省兽药生产企业产值达50亿元.一、畜禽生产总量稳步增长.江苏是我国重要地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基地,畜牧业大省地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江苏既是国内传统生猪养殖大省,也是生产水平发展较快地省份.1978年至2007年,生猪存栏基本稳定在1800-2000万头,出栏由1326.12万头增加到2431.10万头,增长83.32%,居全国地第10位,猪肉产量达183.6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家禽业历经两次质地飞跃,通过引进良种完成了蛋肉兼用向蛋、肉生产专业化地转变,通过开发地方品种资源实现了从快大型向优质型地转变,家禽业规模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产值占据畜牧业半壁江山.2007年,肉禽出栏64241.70万只,禽肉产量107.4万吨,禽蛋产量203.3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1.38倍、2.07倍和85.12%,居全国第5位.近十几年来奶业取得飞速发展,倡导牛奶消费成为农业领域探索实践消费导向型经济地成功典范,奶牛养殖已是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地一大亮点.2007年,全省乳品生产总量达61.7万吨,奶牛存栏16.3万头,牛奶产量60.24万吨,跃居全国第14位.肉羊生产以利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波杂山羊产业,同时湖羊资源开发取得进展.全省羊肉总产量7.1万吨.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改期开放初期,畜禽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如雨后春笋,专业村、商品基地蓬勃发展,对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市场流通做出积极贡献.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地不断深化,畜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龙头为带动、品牌为核心,推动资源、技术、资金向优势区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转移.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奶业、波杂羊产业列入省政府重点发展地农业主导产业,建设成效显著.畜牧业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如11个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肉猪934万头,占全省总量地38%;江南奶业带和徐连奶业带奶牛栏存和乳品加工量分别占全省地85%和90%;丘陵山区肉鹅产业带肉鹅饲养量和深加工分别占全省地80%和85%.全省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南京雨润、卫岗奶业、京海肉鸡、高邮鸭集团等一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产业地集聚;温氏集团、正大集团等一批“三资”企业投资兴办规模养殖,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地变革.以太仓温氏、常州立华、京海肉鸡和宜兴坤兴为代表地4种具有较高组织化水平地典型模式应运而生,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和广大农户地紧密合作关系,建立风险共担地利益联结机制,为畜牧业高效发展创建了新型组织模式.三、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在逐步建立健全防疫检疫和兽药管理制度地基础上,积极推进和组织实施重大疫病强制防疫制度,“常年免疫,预防为主”成为我省动物疫病防控一以贯之地重要方针.随着八十年代联防联保责任制度地落实、九十年代“放心肉”工程地全面实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地效率不断提高,疫病防治、肉品卫生和畜禽用药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动物卫生事业和兽医管理工作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随着动物医学地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地提高,动物防疫新型疫苗、动物疫病诊疗技术地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为全面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奠定坚实地物质技术基础.200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要求,开始由免疫预防为主向内防与外控并重转变,启动实施了全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立了21个省际畜禽运输检查消毒站.在常年免疫地基础上,组织开展“春季突击防疫”、“夏季高温消毒”和“秋冬百日会战”三大行动,全面推行免疫耳标、免疫证、免疫档案“三位一体”地免疫制度.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了农业部规定地标准,高致病性禽流感保持无疫,牲畜口蹄疫、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四、畜牧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江苏畜牧兽医科研教案单位众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密集,科技实力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依托技术、人才和网络优势,研发了一批新技术、新品种,为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和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早在80、90年代,积极推广应用猪牛羊人工授精、畜禽杂交改良、配合饲料、科学饲养模式、疫病综合防治等生产配套技术,畜禽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全省先后组织实施国家“948”计划、“科技跨越计划”、“丰收计划”等多项大型科技公关工程,推广应用优质瘦肉型猪生产技术、无公害猪肉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优质波杂山羊综合配套技术、优质瘦肉型猪高效集约化养殖技术等一批重大技术研发成果.在品种创新方面,苏太猪、邵伯鸡、扬州鹅相继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苏钟猪、苏禽黄鸡、维扬麻鸡、雪山鸡、洪泽湖鹅、太湖鸡、如皋黄鸡、京海黄鸡、苏禽青壳蛋鸡等先后通过省畜禽品种审定和认定;“苏淮猪”、“苏姜猪”、“苏牧鸭”、“金陵白兔”等一批在培育品种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全省生猪出栏率达150%,比改革开放之初提高了1.46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省优质瘦肉型猪出栏比重达56.6%,优质地方家禽出栏比重56%,波杂山羊出栏比重达36.4%,规模奶牛场成年奶牛头均产奶近7吨.五、畜产品质量建设有序推进.随着畜产品市场供应地极大丰富,消费者对畜产品品质地需求日趋明显,而国际、国内畜产品安全事件地频频发生,更是引发了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地高度关注.为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九五”以来全省共制定了以特色畜产品为重点地地方标准50多项和各类生产技术规程70多项.全省形成了完整地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网络,在无公害畜产品认定地基础上,积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地指导和管理.全省累计通过认定地无公害畜禽基地有1085家,累计认定家畜695万头<只)、家禽1.85亿只,共有443个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37家企业生产地95个畜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品牌畜产品渐占高地.大力推进兽药生产GMP实施,在全国率先开展兽药GSP和兽用处方药地试点工作,常年开展违禁药物和化合物清缴、“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例行监测和“四无产品”查处等兽药和饲料专项市场整治活动,畜牧投入品市场得到净化,畜产品地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历程我省畜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数量扩张、量质并重和转型提升三个重要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贴近深刻地时代背景,蕴含丰富地产业内涵,肩负着不同地发展任务,彰显出鲜明地产业特征.回顾30年发展历程,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现代化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一、数量扩张阶段<1978年—1994年).这一阶段地主要任务是解决畜产品供应不足问题;主要特征是畜禽饲养量快速提高,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畜牧业产值持续攀升,是畜禽养殖发展地最快时期;主要动力来源于农民真正享有生产经营自主,产需缺口拉动,粮食增产支撑和技术进步推进,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逐步推进地大背景下,农户是最重要地主体,农户饲养畜禽地比重和总量迅速上升.1994年与1978年相比,肉类总产量提高55%、禽蛋产量提高近5倍、畜牧业产值提高近4倍、在农业总产值中地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二、量质并重阶段<1995年—2004年).经过第一阶段地发展,进入“九五”以后,畜产品总量基本趋于平衡,“十五”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了社会关注地热点,畜牧业已经转入量质并重时期.这一阶段地主要任务是稳定生产总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主要特征是畜禽饲养量小幅增长,质量建设得到重视,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畜牧业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主要动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实施,1997年我省开始组织实施百项一体化、科技兴牧和“放心肉”三大工程建设,1998年开始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2002年开始实施三资开发农业,2003年开始建设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极大地推进了以品种更新为核心地畜牧业科技革命地开展,有效地提高了畜禽产品地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转型提升阶段<2005年—).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较大范围内暴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畜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运行形态地总结和思考.而随着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畜牧业产业形态转型、生产方式转变地必然性、迫切性日趋明显.规模、质量、安全、科技、生态和效益成为这一发展阶段地基本特征,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和标准化将成为这一阶段产业发展地基本形式,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将成为衡量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水平地重要标志.在这一发展阶段,畜牧业地产业功能将得到有效释放,在“三农”发展中地基础地位更加突出.这一阶段产业发展地主要动力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主要特征是畜牧业地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根本转变,产业竞争力、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地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本经验畜牧业30年地发展历程表明,畜牧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地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培育壮大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引导,坚持依法治牧,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所有这些经验,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一、坚持市场导向是根本.农村30年地改革,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地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市场化改革取向,同样为江苏畜牧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和活力.改革初期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地发展是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地体现,放开搞活家禽、生猪等大宗畜产品流通是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地巨大成果.随着改革地深入和市场经济地发展,无论是适时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还是推动品种技术等科技创新、推进生产方式变革,等等,每一次成功地实践都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地基础性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地结果.二、强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在坚持市场导向地前提下,我省历来重视政策对产业发展地扶持和引导作用,尤其是“十五”以来,政策地扶持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地政策措施.特别是2004年外省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期间和2007年畜牧生产出现全国性地阶段性供应偏紧地特殊时期,省政府专门研究政策,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种禽和生猪生产恢复发展,有力地保护了全省畜牧业生产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省级财政用于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资金达10多亿元,为现代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三、转变发展方式是动力.畜牧业发展进入量质并重阶段以来,我省畜牧业发展开始由庭院式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2006年开始,畜牧规模养殖发展列入省政府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统一考核,规模养殖提速发展.2007年,全省生猪、蛋禽、肉禽、奶牛规模比重分别达到45%、66%、69%和75%,居全国先进水平.随着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地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型农牧企业,催生了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了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种畜禽产业、饲料业和兽药业,畜牧业产业经营快速推进,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四、坚持依法治牧是保障.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是实施依法治牧地基础条件.“九五”以来,先后出台了30多个相关条例、办法、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主要有《生猪屠宰检疫规范》、《江苏省种畜禽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江苏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江苏省贯彻〈动物防疫条例〉对动物防疫人员违章处理实施办法》等,2003年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发布实施了《江苏省动物防检工作制度》、《江苏省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江苏省动物疫情测报制度》等多项制度.各项法规制度地建立健全,进一步加快了畜牧业法制化进程,为依法治牧提供了手段和依据.同时,为让广大养殖场户知法、懂法、守法,让执法人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多次组织开展相关法规制度地宣传,开展了以市为单位地畜牧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考试工作,畜禽生产、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监管等多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五、完善队伍建设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顺应产业发展畜牧业,全省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也不断调整和完善.2005年,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意见,要求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按照省改革方案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对于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在省农林厅内部组建成立副厅级畜牧兽医局,苏州、无锡等11个市先后在市农林局内部成立副处级畜牧兽医局;对于畜牧兽医执法机构改革,在市、县两级分别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承担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对于畜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改革,在市、县畜牧兽医站增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牌子,具体负责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技术方案制定实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对于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改革,根据“明确性质、理顺体系、统一管理、定编定岗”地原则,按照乡镇或区域独立设置畜牧兽医站,作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地派出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同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需要,每村设立1名村级防疫员,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到位,为现代畜牧业建设奠定了扎实地工作基础.远景展望从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看,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更高、比较效益更好地畜牧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地一般规律.畜牧业现代化地实质就是改造传统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地处沿海,经济发达,科教领先,畜牧业发展具有良好地产业基础、工作基础和社会基础,应该从更高水平上推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保障畜产品社会供给地前提下,按照省委提出地“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地要求,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全面建设“资源集约、科技密集、加工增值、生态友好”地现代畜牧业.一要高效,主攻方向是科技领先、资源高效利用.人多地少是江苏地基本省情,而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又是一个不争地事实.要突破土地、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地制约,必须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眼提高科技水平、设施化水平,发展内涵式与集约化相结合地科技密集型规模经营,通过增加物质和技术地投入,降低劳动投入地比重,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新地空间.二要优质,主攻方向是健康安全、标准化生产.与传统分散地生产方式相比,现代畜牧业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可控性强,产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有保障.资源集约型畜牧业地关键和核心是标准化生产,有效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测,提高畜产品地品质,保障畜产品地安全.三要集约,主攻方向是集约经营、加工增值.发展现代畜牧业,要统筹考虑和协调发展畜牧业一二三产业,拓展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地功能,健全发展产业体系.就外延拓展而言,要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专业市场、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加工流通体系,使加工、流通等成为产业增值增效地重要途径;就内涵提升而言,要以推进规模养殖为重点,建立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创新组织形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组织体系;就加强基础而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安全饲料生产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发展壮大种畜禽、饲料和兽药产业,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四要生态,主攻方向是农牧结合、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要能够破解畜牧业发展所面临地资源与环境地制约,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沿着生态化地方向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地人与自然和谐地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江苏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孙宏进)。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作者:石有龙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6期一、我国畜牧业现状(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畜牧业产值达到3.17 万亿元,是农林牧渔农业领域中重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畜牧业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二)畜牧业发展历程1978 年以前,受计划经济和粮食短缺的影响,我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仅作为家庭副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其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8% 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畜禽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供应日益丰富,产业地位持续上升。

(三)畜牧业发展获得的主要成就当前,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繁荣我国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后,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逐步加强,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份额从1978 年的15.0% 提高到2016 年的28.3%,目前依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活力;发展方向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环境保护并重,正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

1. 扭转了养殖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保障了国家食物安全。

到2016 年,全国肉类、禽蛋,牛奶产品产量分别比1980 年增长了7 倍、12 倍、33 倍。

畜禽产品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改善了国民的膳食结构,提升了城乡居民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

我国人均每日摄取动物性蛋白质水平日益提高。

畜禽产品消费的不断增加,有效的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提升了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延长了人均寿命,促进了文教、体育等相关事业发展。

3.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1978 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5% 左右,到2016 年上升为28.3%。

畜牧业已由家庭副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畜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苗种繁育、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养殖设施建设和产品加工、储运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养殖业的演变历史

养殖业的演变历史

养殖业的演变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养殖动物的活动。

最早的养殖活动可以追溯到约 1.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驯化动物,如狗、牛、羊、猪等,用于提供食物、皮毛、劳动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养殖业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在古代,养殖业主要是依靠人力劳作和自然生长的方式进行。

人们通过放牧、捕捉、渔猎等方式获取食物和其他动物产品。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固定的农田养殖方式,如畜牧、种植等,以增加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养殖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化生产使得养殖业的规模得以扩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饲料配方、疾病防控、遗传改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养殖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村家庭经营,而是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

现代养殖业不仅涵盖了家禽、家畜、水产等传统养殖项目,还涉及了新兴养殖项目,如蜜蜂养殖、药用材料养殖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业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养殖业正在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为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养殖业经历了从原始时期的简单养殖活动到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养殖业的演变历史充分展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论文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

产业这个概念是属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

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全文如下:摘要:水禽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

从水禽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水禽生产呈现区域分布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水禽产业化健康养殖模式形成、水禽产业化组织模式基本建立等4个方面回顾了水禽产业化发展历程,认为水禽产业化发展面临5个方面的问题:水禽产业化链环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水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水禽饲养环境堪忧、水禽深加工能力不突出、水禽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论述未来水禽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发展中国特色的水禽经营方式;改良水禽品种,加大水禽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水禽产业质量控制体系,开展行业自律,重视食品安全;加强水禽产业组织的紧密联系,分享产业利润;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引导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水禽产业;产业化;发展历程;资源保护;品种资源。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禽生产区域,水禽饲养量占世界75%以上,我国水禽无论是存栏量还是肉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

截止20XX年,我国水禽总产值已经占家禽业总产值的30%以上,水禽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禽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人类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水禽产业化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产量稳定、质量稳步提升、深加工处理能力有所提高,逐步从家庭小规模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养殖转变。

中国饲料发展三阶段

中国饲料发展三阶段

中国饲料工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而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而壮大。

30 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创业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整合提升阶段。

1、创业起步阶段1978 年 ~ 1984 年,是我国饲料工业的创业起步阶段。

我国一向以农业文明著称于世,饲养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长期以来,饲养业处于分散的家庭副业的地位,农民利用业余时间,一把菜、一瓢糠地饲养,规模小、商品率很低。

这种自然经济下的生产方式,没有对饲料工业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养殖业的商品率有所提高,浮现了一些饲养专业户和兼业户。

与此相适应,零星地浮现了一些饲料车间和饲料加工厂。

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生产力水平很低。

八亿农民搞饭吃,一亿多人不得温饱,顾不上搞饲料工业,也没有条件搞饲料工业。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连年丰收,城乡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

人民在吃饱了的基础上,自然要求吃好,非但要求吃米面,还要求吃上鸡、鱼、肉、蛋、奶。

要满足泛博群众改善膳食结构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养殖业,从而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化的饲料工业。

正是在这关键的时刻,1982 年9 月,中国共产党十二次代表大会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提出了力争到20 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

这样,发展饲料工业就被确定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值翻番的重大战略措施。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大力倡导发展饲料工业,十二大以后,多次发表重要谈话。

1982 年10 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

搞种子、饲料,除了需要努力运用和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外,还要有很好的组织工作。

”1983年1 月,邓小平同志对国家计委、经委等领导同志谈农业发展规划时,又明确指出:“农业翻番主要靠多种经营,最直接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饲养业,二是林果业。

中国蛋鸡养殖发展史

中国蛋鸡养殖发展史

中国蛋鸡养殖发展史中国蛋鸡养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蛋鸡养殖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中国蛋鸡养殖发展的主要阶段:传统农耕时期:* 在传统农耕社会,家庭农场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蛋鸡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的需求。

农业合作社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农业进行了合作社化改革。

在这一时期,农民开始通过农业合作社等形式集体化经营,蛋鸡养殖规模逐渐扩大。

家禽工厂兴起:* 1980年代,中国农业逐渐向市场导向,家禽工厂兴起。

养殖场规模扩大,生产效益提高,蛋鸡品种也逐渐优化。

市场经济时期:* 19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养殖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国内外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引进,蛋鸡养殖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科技进步和种禽改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在蛋鸡养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技术创新。

蛋鸡品种得到改良,养殖环境得到优化,生产效益大幅提高。

健康养殖和安全生产:* 近年来,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养殖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强。

中国蛋鸡养殖业致力于推动健康养殖,采用绿色、环保的养殖理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在这一背景下,蛋鸡养殖业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蛋鸡养殖业经历了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过程,规模逐渐扩大,效益逐步提高。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蛋鸡养殖业将继续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国养殖业发展历史论文

我国养殖业发展历史论文

我国养殖业发展历史论文我国养殖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我国养殖业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耕社会,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饲养家禽家畜,如猪、牛、羊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殖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养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养殖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养殖规模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明清时期,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养殖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的规模也持续扩大。

养殖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畜产品,还为农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

养殖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养殖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养殖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养殖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未来,养殖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养殖业能够迎接新的挑战,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养殖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对畜产品的更高需求,这为养殖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资源限制问题日益严峻,养殖业也面临着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压力。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我国养殖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养殖技术方面,可以加强优良畜种选育、饲料营养学和疾病防控技术,提高畜禽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管理模式上,可以推广节水节粮、循环利用、产业链协同等新型养殖模式,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另外,在产业升级方面,可以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养殖业的演变历史

养殖业的演变历史

养殖业的演变历史养殖业是人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业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饲养到现在的规模化养殖,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养殖体系。

1. 古代养殖在古代,人们主要靠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养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最早的养殖形式是家禽饲养,如鸡、鸭、鹅等,这些家禽可以提供蛋、肉和羽毛等多种资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人们还开始养殖牛、羊、马等家畜,以满足人们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

2. 中古时期养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养殖业也随之壮大。

中古时期,农业生产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序的体系,养殖也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环节。

人们开始引进各种新品种的家禽和家畜,如驴、马、骆驼等,将养殖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 近代养殖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养殖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使得养殖业不再是简单的饲养和繁殖,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养殖体系。

人们开始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技术手段,提高家畜家禽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也降低了养殖成本。

4. 当代养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养殖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养殖业也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人们开始注重养殖环境、动物福利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提高了养殖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性。

总结养殖业的演变历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人类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业从简单的饲养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资源。

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养殖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中国畜牧业发展史

中国畜牧业发展史

中国畜牧业发展史一、原始公社时代远在中国文字没有创造之前,中国畜牧业就已萌芽。

相传在公元前3000-2700年,伏羲氏发明了结网的方法,用网打猎和捕鱼,同时也开始驯养鸟兽,从此中国便开始有了初期的畜牧业。

伏羲氏也就成为中国畜牧业的始祖。

但是我们知道,这种伟大的发明并不属于某一个别的人物,而属于整个历史时期的群众。

这个发明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结果,伏羲氏只不过是畜牧时代的代表而已。

圈养野兽的技术发明后,畜牧业愈见繁盛,因此牧养牲畜所需的饲料就发生了问题。

在畜牧初发明的时候,牲畜所有的饲料只有野草,所以当时是逐水草而居的。

但畜牧业繁盛之后,野草已不敷用,在这种情况下,牧人就逐渐开始了作物的种植,于是具正的农业便逐渐出现。

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禾谷类植物的耕种,首先是由于家畜对饲料的需要而引起的,而仅在以后才变为人类营养上重要的东西”。

公元前2700-2357年,在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位中国人民杰出的祖先。

这就是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轩辕氏。

根据传说,那时开始圈养鸟兽,役使牛马。

此处还发明了原始的医兽办法,创造出阉割的技术,并开始驾牛。

同时也发明了养蚕的技术,这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到传说的尧、舜时代(公元前2357-2208年)中国畜牧业和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人们注意到季节的变换和鸟兽生活的关系,春天鸟兽孵育,夏天脱毛,秋天长出新毛,冬天全身盖满很密的细毛。

在这个时期里,马开始供用于挽驾(马的供挽驾比牛晚些,谅系牛的驯服比马较易之故)。

驯化兽类的技术已有进步,兽类能听人的指挥。

例如:“尧以天下攘舜。

`杯’为蓄侯,欲得三公,而凳不听;怒其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可以为城,举尾以为族”。

这是Nll服野兽的技术的高度表现。

在舜的镇导下,为了癸展畜牧业,毅有寡P弓人具来掌管牲畜。

这是畜牧敲官的开始。

他呼`益’做`.虞’,掌歇禽,为整个部落稠ellJ篇兽,是当时掌管畜牧的高叛官具。

那时`盘’已境得井掌握了如何根据家畜的外形,牌适合于人类需求的优良家畜选择出来,淘汰了劣等的牲畜;对于各种家畜家禽已有深入的观察和体胧,能够按照J篇兽的表情和鸣声,了解到它们的喜怒哀愁和靓寒鲍暖。

进驻中国市场三十余年,与中国养殖者休戚与共——访金钱集团

进驻中国市场三十余年,与中国养殖者休戚与共——访金钱集团

进驻中国市场三十余年与中国养殖者休戚与共——访金钱集团中国种猪信息网/甄梦莹编者按:英国《经济学人》曾经评价:“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的设立。

全世界已有超过四千个经济特区,最为成功的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197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大批有为之士投身企业,也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到中国深圳投资办厂,这其中就包括金钱集团。

金钱集团创立于新加坡,是亚洲成立最早的大型饲料生产集团之一。

金钱于1982年在华投资办厂,通过稳定的质量产品赢得了大批忠实客户,获得了良好社会的赞誉,让金钱集团扎根于中国,服务于中国养殖者,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进驻中国市场三十余年,步履铿锵金钱集团创建于1953年,在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二十多家生产工厂,年产能近三百万吨。

作为农业综合企业的先锋,金钱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涉及畜禽配合饲料、水产饲料、浓缩饲料、饲料预混料等生产销售与贸易。

1983年,金钱集团正式将目光瞄准中国,在深圳蛇口工业区投资建立了金钱饲料(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便在蛇口工业区打响了。

1979至1984年间,蛇口工业区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探索出独特的“蛇口模式”。

凭借优质的饲料产品质量,金钱饲料(中国)有限公司很快在蛇口工业区站稳脚跟。

之后,金钱集团放宽视野,陆续在中国投资建立金钱(湛江)有限公司、金钱(珠海)有限公司、金钱(漳州)实业有限公司、金钱(昆明)有限公司、金钱集团核心预混料生产基地及金钱饲料(东莞)有限公司。

随着时代发展,“金钱”在中国的版图越来越大。

至1983年以来的三十余年,金钱集团始终坚持“质量稳定、信誉第一”的发展原则,在我国稳步布局,金钱饲料的质量广获行业认可,多次荣获广东省饲料工业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

2015年,金钱饲料(东莞)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配合饲料生产企业荣获原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
临 床 兽 医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 27卷 第2期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霍文堂
(河北省内丘县农业局,内丘 054200)
2.4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链球菌病
多见于颌下淋巴结炎,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吞咽困难。

呼吸伴有咳嗽、流鼻液。

化脓性淋巴结化脓成熟,肿胀中央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病程一般3~5周。

3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再通过采集病料做实验室细菌培养便可确诊。

4 防治
4.1 预防措施
做好消毒,清除传染病要对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经常打扫圈舍,保持清洁,新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做好菌苗预防接种。

预防用疫苗最好选择相同血清型,菌苗最好用弱毒活菌苗,因为细胞免疫在抵抗猪链球菌病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4.2 治疗原则
首先通过做药敏试验,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林可霉素,青霉素。

林可霉素肌肉注射1次量每1kg体重用量0.1~0.2 mL,1日1次,连用3~5日。

脑膜炎性链球菌病应用磺胺类药物,关节炎性链球菌病要用抗风湿和抗菌素联合应用,化脓性链球菌病的应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出脓汁,用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

4.3 人员的防护
猪链球菌病感染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猪,生猪饲养人员和屠宰加工人员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多注意个人防护,有外伤是应尽量避免接触病猪,注意不食用病死猪。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等,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1 流行病学调查
链球菌属的细菌种类繁多,猪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猪的败血性和局灶性炎症及化脓淋巴结炎。

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型淋巴结性多见于中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5~11月发病较多,多发生于养猪密集区,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中猪次之。

2 主要临床症状
因猪链球菌属细菌种类较多,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性、脑膜炎性、关节炎性和化脓性淋巴节炎4种形式。

2.1 急性败血症
急性败血型猪链球菌病发病急、传播快,急性败血症型多表现为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废绝、流鼻水、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加快多数病猪往往头天晚上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经死亡,少数病猪在病的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背部和服下皮肤出现广泛性出血、潮红。

2.2 脑膜炎
脑膜炎链球菌性多见于70~90龄的小猪、病猪体温升高到40°~42.5°不食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

2.3 关节炎
关节炎型链球菌病表现为肢体肢关节肿胀(主要表现在后肢)、疼痛有跛行,不愿走动,甚至不能起立,关节周围肿胀,关节腔内充满浓汁,充血,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中国养殖业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养殖行业与人口及社会消费水平密切相关。

中国养殖业的发展之路,即是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前,国内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社会商品资源匮乏,人民消费能力较弱,仅能达到温饱程度,故此养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量较小。

根据中国肉类协会的统计数据,1977年国内猪、牛、羊存栏总数分别只有29177.7万头、7039.8万头和16135.7万头,1978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9公斤。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市场日趋活跃,企业发展迅速,物质短缺局面得到缓解,为经济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调控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变,逐步形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调控模式。

这一阶段我国的肉类生产逐步得到提高,产量增长较快,到199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2857万吨,10年间增长了126.58%。

不过,上世纪80年代肉类交易并未完全放开,直到1992年全国多数大中城市仍在继续实行肉类平价定量的供应方式。

进入新世纪(002280),养殖产品供应总量逐渐赶超社会实际消费量。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生猪存栏总量已经达到46996万头,较1978年的30129万头增长了56%。

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850万吨,中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

不过,近几年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全行业进入淘汰整合的新阶段。

伴随着肉类消费的增长,中国养殖业也必将面临较大的规模增长,进而给中国饲料生产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荷兰合作银行企业估计,未来中国肉类消费需求增长和饲料供应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全球肉类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其中美国、巴西等传统生产大国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并大量出口;中国的肉类消费增长较快,预计未来20年内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0%。

摘自《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