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1+2.2

合集下载

2.1动与静 2.2长度与时间测量

2.1动与静 2.2长度与时间测量

2.1 动与静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变化叫机械运动。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的。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不能选___________;(2)选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一定”)不一样;(3)一般选________或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4)一般不以抽象的太遥远物体为参照物(如东方、地平线、天边、天空)。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相对静止的条件:①速度大小,方向;②相对位置_________。

物理,最好的人生指南!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物”理:刻舟人最终没有有找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沉底的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悟”理:那失落的宝剑就是过去的事过去的伤,但它已经留在原地,只刻了一道浅浅的疤痕,而我一直在前行......生活处处有物理,和小伙伴一起讨论吧: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岁一阵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大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基础过关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山和水D.水和山2、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正在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行驶,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向南移动,他们各自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甲车、乙车B.甲车、地面C.乙车、地面D.地面、甲车3、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数据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数据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数据目录1. 实验目的1.1 确定酸碱溶液浓度2. 实验原理2.1 酸碱滴定反应2.2 滴定终点3. 实验步骤3.1 酸溶液的制备3.2 碱溶液的制备3.3 滴定过程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数据记录4.2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5. 实验结论5.1 实验目的的完成情况5.2 实验结果的分析6. 实验总结实验目的确定酸碱溶液浓度通过酸碱滴定实验,利用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未知酸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反应酸碱滴定是一种通过滴定试剂准确测定未知溶液中酸碱物质含量的方法,反应的基本原理是酸和碱在一定的物质量下可以中和生成盐和水。

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是指滴定过程中指示剂颜色发生转变的时刻,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通常使用酚酞或甲基橙等指示剂。

实验步骤酸溶液的制备1. 取一定质量的盐酸固体溶解于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制备出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

碱溶液的制备1.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制备出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滴定过程1. 用滴定管将盐酸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加入适量的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当出现颜色转变时,记录滴定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根据滴定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数据记录在滴定过程中记录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并注意颜色变化的出现。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根据滴定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和已知溶液的浓度,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值。

实验结论实验目的的完成情况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成功确定了未知酸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是一种准确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滴定终点的颜色转变是关键指标。

实验总结酸碱滴定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需要严格掌握滴定技巧和计算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1. 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动物的检疫,特制定此标准操作规程。

2. 不同动物检疫内容2.1 SPF级豚鼠的检疫2.1.1 新购进的SPF级豚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进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1.2 标记:2.1.2.1 豚鼠接收后,以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

2.1.2.2 每盒饲养不超过5只,对每盒内每只豚鼠用油性黑色或蓝色记号笔在豚鼠耳朵内表面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以作标记。

2.1.2.3 填写盒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笼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2.1.2.4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1.3 检疫期最低不少于七天。

2. 2 金黄地鼠的检疫2.2.1 新购进的金黄地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进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2.2 标记2.2.2.1 金黄地鼠接收后,以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

2.2.2.2 每盒饲养不超过1只。

填写笼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盒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2.2.2.4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2.3 检疫期最低不少于七天。

2.3大鼠的检疫2.3.1 新购进的大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入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3.2 方法一2.3.2.1 大鼠接收后,以笼(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笼(盒),依次类写。

2.3.2.2 每笼(盒)饲养最多5只,对每笼(盒)内每只动物采用黑色或蓝色油性记号笔在动物的尾巴部位划横线,以作标记,并对每只动物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笼2号动物,动物编号即为"1-2"号。

2.3.2.3 填写笼(盒)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笼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3.3 方法二2.3.3.1 大鼠接收后,选择所需要号码的耳标标号,用75%酒精消毒后,将其装入耳标钳。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吲哚美辛栓剂、甘油栓剂及薄荷油滴丸的制备摘要目的: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掌握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实验掌握制备滴丸的基本操作。

方法:采用热熔法制备栓剂;采用滴制法制备滴丸。

结果:吲哚美辛栓剂为淡黄色圆锥形,平均粒重为1.7g,重量差异为±5.9%。

甘油栓剂为透明圆锥形,平均粒重为1.65g,重量差异为±3.03%。

薄荷油滴丸为圆整均匀,半透明色泽一致,无粘连现象,表面无冷凝液黏附,平均丸重为0.0430g,重量差异在±12%之间。

结论:将吲哚美辛栓剂、甘油栓剂分别每粒重量与各自平均粒重相比,均符合药典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1.0g以上至3.0g为±7.5%的标准。

薄荷滴剂每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均符合药典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0.03g以上至0.1g为±7.5%的标准。

关键词:栓剂;吲哚美辛;甘油;滴丸栓剂;滴丸;薄荷油;制备Abstract Objective:Keywords:Pill Drip system speed ,Suppository ,Indomethacin emi-synthetic fatty acid esters (Mountain Oil)栓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其形状和重量根据腔道不同而异。

常用的有肛门栓和阴道栓等。

栓剂中的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有一定的硬度、无刺激性、外型完整光滑,塞入腔道内应能融化,软化或融化并和分泌液混合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栓剂的治疗作用受基质影响较大。

栓剂的制法有三种:搓捏法、冷压法(挤压法)和热熔法。

此次实验采用热熔法制备。

为保证在栓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中确定基质用量,保证剂量准确,常需预先测定药物置换价。

滴丸剂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实际上是将固体分散剂制成滴丸的形式,由于药物在基质中成为高度分散的状态,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快速,同时能减少剂量而降低毒副作用,还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而便于应用。

广播风暴分析实验报告

广播风暴分析实验报告

广播风暴分析实验报告《广播风暴分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广播风暴的特点和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广播风暴的方法。

2、实验过程与方法2.1实验设备与工具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电视、一台收音机和一台智能手机进行观察实验。

同时,还使用了声音分析仪和网络连接仪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2.2实验步骤2.2.1观察广播风暴现象首先,打开电视和收音机,观察在信号不好的情况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质量。

记录下观察结果。

2.2.2分析广播风暴的成因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广播风暴的成因。

包括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设备故障、天气等不利因素。

2.2.3采取措施应对广播风暴根据广播风暴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加入干扰抑制设备,在天气变化时增加信号增强设备等。

2.3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在不同环境下,广播风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

在信号干扰较大的区域,广播风暴更容易发生,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同时,根据声音分析仪和网络连接仪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信号质量与干扰之间的关系。

3、实验结果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广播风暴的特点和成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我们发现,广播风暴主要由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设备故障和天气等因素导致。

在不同的环境下,广播风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广播风暴,如增加信号增强设备、改善信号传输线路和加入干扰抑制设备等。

4、实验遇到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设备的状态。

在以后的实验中,应当更加注重实验条件的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 使用更加精准的仪器和设备,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与指导,确保实验步骤和方法的正确性。

5、实验心得与意义本次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广播风暴的特点和成因,学习了应对广播风暴的解决办法。

西安工业大学模电仿真实验1实验报告

西安工业大学模电仿真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一、仿真软件基础及单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仿真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multisim10电路创建过程。

(2)学会使用multisim10对二极管特性进行测试验证。

(3)了解仿真分析法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法。

(4)掌握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方法。

(5)掌握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6)了解不同的负载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7)学会测量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方法。

二、实验内容2.1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测试2.1.1半导体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试R阻值的大小,可以改变二极管两端正向画出二极管正向特性测试仿真电路图。

改变W电压的大小,从而其对应的正向特性参数。

图1 测试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实验电路在仿真电路图1中,依次设置滑动变阻器R W触点至下端间的电阻值,调整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启动仿真开关,将测得的V D、I D及换算的r D的数值填入表2.1中,研究分析仿真数据。

表2.1 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2.1.2半导体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测试画出二极管反向特性测试仿真电路。

改变W R 阻值的大小,可以改变二极管两端反向电压的大小,从而其对应的反向特性参数。

图2 测试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实验电路在仿真电路图 2中,依次设置滑动变阻器W R 触点至下端间的电阻值,调整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启动仿真开关,将测得的D V 、D I 及换算的D r 的数值填入表2.2中,研究分析仿真数据。

通过表2.1和表2.2数据描绘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总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答:正向特性,理想的二极管,正向电流和电压成指数关系。

反向特性,理想的二极管,不论反向电压多大,反向都无电流。

2.2单级阻容放大电路仿真实验2.2.1构建电路,画出单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图图3 单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2.2.2静态工作点测试(1)调节滑动变阻器大约在48%左右,(2)利用直流工作点分析法(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来分析和计算电路Q点,分析数据并记录在表2.3中。

实验2 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

实验2 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

2.查看硬盘,在图2-2-1中记录D盘的相关信息。
3.在C盘根目录下创建如图2-2-2所示的 三级文件夹,并完成如下操作:
(1)在桌面上,用“记事本”程序创建 文本文件t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xt;然后在桌面的快捷菜单 中选择“新建”→“文本文档”命令,创 建文本文件t2.txt、t3.txt、t4.txt。四 个文件的内容任意输入。 (2)将桌面上的t1.txt复制到C: \JSJ11\Sub1\mmm中。 (3)将桌面上的t2.txt复制到C: \JSJ11\Sub2\nnn中。
(3)分别按“名称”、“类型”、“大小”、 “递增”和“递减”对Windows主目录进行排序, 观察5种排序方式的区别。 (4)选择“设置”或“取消”下列文件和文件 夹的“查看”选项,并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 ①鼠标指向文件夹和桌面项时显示提示信息。 ②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 ③显示隐藏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 ④先隐藏后显示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
2.掌握磁盘管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Windows7中库的操作。
【实验内容】
1.“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查看与使用
(1)在桌面双击“计算机”,打开“计算 机”窗口,请仔细观察窗口。 (2)分别选择“超大图标”、“大图标”、 “中图标”、“小图标”、“列表”、“详 细信息”、“平铺”和“内容”等8种方式浏 览Windows主目录,观察各种显示方式之间的 区别。
8.启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分析C盘,
查看报告。
(1)碎片:( )%。
(2)如果时间允许,对 C盘进行碎片整理。
9.库的设置 10.库的创建
实验2 Windows7操作系统基础
实验2.1 Windows7的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5 循环结构

实验报告5 循环结构

实验报告5 循环结构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通过编写程序练习循环结构的使用,包括for循环和while循环,并掌握循环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实验内容2.1 for循环2.1.1 基本语法for循环一般的基本语法如下:pythonfor 变量in 可迭代对象:循环体其中,变量为循环控制变量,可迭代对象为需要遍历的对象,循环体为要执行的操作。

2.1.2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选择使用for循环来实现如下功能:1. 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正整数的和。

2. 输出一个400行的矩形,每行有20个星号。

python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正整数的和sum = 0for i in range(1, 101):sum += iprint("1到100之间所有正整数的和为:", sum)输出一个400行的矩形,每行有20个星号for i in range(1, 401):print("*", end="")if i % 20 == 0:print()2.2 while循环2.2.1 基本语法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如下:pythonwhile 循环条件:循环体其中,循环条件为判断条件,当循环条件为True时,执行循环体中的操作。

2.2.2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选择使用while循环来实现如下功能:1. 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2. 输出1到100之间所有的质数。

python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sum = 0i = 1while i <= 100:if i % 2 == 0:sum += ii += 1print("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为:", sum)输出1到100之间所有的质数num = 2while num <= 100:prime = Truefor i in range(2, int(num 0.5) + 1):if num % i == 0:prime = Falsebreakif prime:print(num, end=" ")num += 13. 实验结果运行以上代码,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到100之间所有正整数的和为: 5050...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为: 2550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循环结构来解决问题。

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解释说明

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解释说明

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掌控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影响、控制和调节环境或局面的程度感受。

在心理学领域,掌控感被认为是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备较高的掌控感可以带来积极的心理效益,如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幸福感,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们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控感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

这些实验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和任务,探究了掌控感对于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通过实验证实,掌控感与个体的情感状态、抑郁症状以及压力反应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还与个体的自我观念、动机和行动倾向相关。

本篇长文将重点介绍近期开展的一项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

我们将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掌控感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探究掌控感对个体心理的重要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部分是指文章整体呈现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对于读者理解和阅读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1. 引言: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明确的研究领域背景,并渐进式地引入文章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同时,本节还提供了对后续章节内容的简要预览。

2. 正文:2.1 实验设计: 详细描述了所进行的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方法。

包括实验的参与者选取方法、实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实验条件设置等等。

该部分还介绍了实验变量、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2.2 实验过程: 具体记录和阐述实验的进行步骤和主要操作。

包括实验的开始、实验者对实验参与者的指导、实验的时间安排和持续时间、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方式等等。

2.3 实验结果: 提供实验结果的详细信息和相关数据。

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方式将实验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理解运动和描述运动单元名称2.1-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课时2课型讨论交流课标考试内容:参考文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微观世界的运动。

命题角度:经常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背景材料。

问题类型:选择题和填空题。

目标引用导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机械运动的含义;②会区别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微观世界的运动;③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④理解参照物的概念;⑤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生活现象体会到世界是运动的;②通过观察与实践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科学家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并从诗人、画家、音乐家和物理学家描述体育的不同方式中发现体育世界的美。

方法引导观察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探究法每段时间预设时段名称时间学习指导5首次学习自学5互动探究20拨号解释10培训内化25诊断反思15辅导改进课后教学设计过程七段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学习指南1。

视频:日出日落,月亮盈亏,恒星变化,宇宙一直在移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育的世界里。

2.展示目标3.学习方法的介绍:观察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探究法。

了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先学自研1.检查先学自研的学习情况(三维学习本)2.分小组展示学生自学成果(自主学习)3.收集并呈现学生提出的问题1.学生自学本课时教学内容;摘录重要知识要点,尝试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提出不能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

2.展示自学成果互动探究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什么是机械运动?小明为什么说汽车跑得这么快?什么是运动和静止?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移动的汽车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车里的座位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什么是推荐信?参考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你能证明分子在运动吗?原子内部存在哪两个种不同的运动?沟通和讨论点拨讲解1.点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1-2.2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1-2.2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1-2.2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每课一练(沪科版必修1)题组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的概念,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2.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图1A.用水钟计时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st2的比值的大小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3.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题组二自由落体运动及重力加速度4.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石块与重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D.纬度越低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值越小5.在塔顶端同时释放体积大小相等的实心铁球和空心铁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相同B.忽略空气阻力,它们的加速度相等C.忽略空气阻力,它们落地的速度不等D.忽略空气阻力,它们下落的时间相等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如果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C.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打开降落伞以前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以后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D.一雨滴从屋顶落下,途中经过一个窗子,雨滴经过窗子的这一段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7.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题组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8.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9.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体积之比是4∶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空气阻力可忽略,则下落加速度之比和下落时间之比为()A.1∶11∶1 B.1∶11∶2 C.1∶21∶4 D.1∶21∶8 10.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只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能算出楼房的高度()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B.石块下落过程中通过任意一扇窗户的时间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所用的时间11.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C.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12.一条铁链AB长0.49 m,将A端悬挂使它自由下垂,然后让它自由下落,求整条铁链通过悬点下方2.45 m处小孔O时需要的时间.(g取10 m/s2)题组四测量重力加速度13.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每两个测量点之间还有4个实际打出的点,如图2所示,图中所标数据是各测量点到O的距离(单位:mm),那么由此可以计算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少?图214.用“滴水法”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g,具体操作方法是:(1)将一只空铁皮水桶倒置在水龙头的正下方,可以十分清晰地听到水滴滴到桶底上的声音.细心地调整水龙头的阀门或水桶的高度,使得后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的同时,恰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撞击桶底的声音.(2)听到某次响声时开始用秒表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1次响声就顺次加1,数到“100”时停止计时.(3)用尺子量出水龙头滴水处到桶底的高度.如果停止计时的时候,秒表上的读数是50 s,水龙头滴水处到桶底的高度为122.5 cm,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第二章单因子试验设计

第二章单因子试验设计
1它〕的K数ol据mo分go析ro要v-涉Sm及ir到no效v 应D 模统型计、量参数估计、方内差分析、多重比较、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等多e种方法。
f n r .第二个平方和 3、Tukey法〔HSD法或称图基 q 检验〕
在一个实验中e只调查一个因子A及其r个程度A1,A2,… ,Ar.
1〕偏度、峰度、Q-Q图、正态概率纸检验
• 若取显著性水平 =0.05.查表可得 F0.95 (3,20) 3.10 .
• 由于 F>3.10,故应拒绝原假设 H 0 ,即认为四种绿茶的叶酸平
均含量有显著差异.
• 从 方 差 分 析 表 上 还 可 以 获 得 2 的 无 偏 估 计 ˆ 2 =2.09 ,
ˆ 2.09 =1.45.
• 误差均方 MSe 是 2 的无偏估计。
F检验
可以证明:在原假设 H 0 成立下,两个均方之比服从 F 分
布,即
F MS A ~ F (r 1, n r) . MS e
此 F 是用来检验原假设 H 0 成立与否的检验统计量。
当原假设 H0 成立时,两个均方都是 2 的无偏估计,其比 值 F 不会过大;当原假设 H0 不成立时,分子的均方 MS A 是 2
单因子试验共有 n m1 m2 mr 个数据,其总平均值为
y 1 n
r i1
mi
yij
j 1
这 n 个数据的波动可用总偏差平方和 ST 表示:
r mi
ST
( yij y)2, fT n 1.
i1 j1
对 ST 中每一项插入 yi 二项,利用代数运算,可把 ST 分解为
如下两个平方和
平方和
r mi
Q
(yij i)2

小学生登月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

小学生登月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

小学生登月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实验计划1.1 目的。

1.2 背景介绍。

sas实验报告

sas实验报告

sas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SAS软件,对给定数据集进行分析并绘制出相关的图表,从而深入理解数据中的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2. 实验过程2.1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清洗。

首先,我们查看了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值和异常值。

通过观察发现该数据集中没有缺失值,并且异常值也很少。

我们选择对一些偏离正常范围较大的值进行平滑处理,以减小对后续分析的影响。

2.2 数据分析接下来,我们使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关的图表。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和可视化,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2.2.1 数据的概览我们首先对数据中的各个变量进行了基本的统计学描述,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

同时,我们绘制了数据直方图、密度图等图表,以更好地理解各个变量的分布规律。

2.2.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我们使用了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和相关性图表,我们发现有些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业务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3 因素分析我们对整个数据集进行了因素分析,找出了影响数据各个变量的主要因素。

通过因子载荷矩阵和成分图表,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3.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SAS实验,我们对各种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方法和优缺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对给定数据集的分析和可视化,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业务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4. 结论本次SAS实验不仅增强了我们对数据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无机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引言概述: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无机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习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并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

正文内容:1.实验一:酸碱滴定实验1.1题目:测定含有硫酸铵的溶液中铁的浓度。

1.2小点详细阐述:1.2.1实验原理:利用硫酸铵与亚铁离子亚铁铵盐,再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亚铁离子的浓度。

1.2.2实验步骤:1.2.2.1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的硫酸铵和硫酸。

1.2.2.2加入几滴二苯胺指示剂,溶液呈酸性。

1.2.2.3加入氨水使溶液碱性。

1.2.2.4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变色。

1.2.2.5计算亚铁离子的浓度。

1.3参考答案: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滴定终点时记录滴定液的体积,根据滴定反应计算亚铁离子的浓度。

2.实验二:重量分析实验2.1题目:测定含有铁离子的水样中铁离子的含量。

2.2小点详细阐述:2.2.1实验原理:利用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和烘干的方式确定样品中铁离子的质量。

2.2.2实验步骤:2.2.2.1将水样蒸发至干燥,得到样品。

2.2.2.2称取样品质量。

2.2.2.3加入硝酸,使铁离子转化成硫酸铁盐。

2.2.2.4再次烘干样品至恒定质量。

2.2.2.5计算铁离子的含量。

2.3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计算铁离子的含量。

3.实验三:络合反应实验3.1题目:测定氨合铜离子的配位数。

3.2小点详细阐述:3.2.1实验原理:利用络合反应,通过比色法测定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3.2.2实验步骤:3.2.2.1取适量氨合铜离子溶液。

3.2.2.2加入过量酸溶液,将氨合铜离子酸化。

3.2.2.3加入过量的氨水,络合反应。

3.2.2.4加入巯基甲脲指示剂,溶液呈红色。

3.2.2.5比色法测定络合物浓度,计算配位数。

3.3参考答案:按照实验步骤操作,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浓度,计算配位数。

4.实验四:还原分析实验4.1题目:测定食盐中氯离子的含量。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了解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希望能够对植物的物候变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器材和方法2.1 实验器材:- 植物标本- 记录表格- 相机2.2 实验方法:1. 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例如树木、花卉等。

2. 每隔一段时间,到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3. 根据观察和记录,填写相应的表格,记录植物的物候变化情况。

3. 实验观察记录通过对多个植物进行长达数月的观察和记录,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典型植物的物候变化情况。

3.1 樱花樱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其物候变化与春季的气温和光照密切相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2月下旬:樱花开始出现花苞- 3月初:大部分樱花开始绽放,花色艳丽- 3月中旬:樱花进入全盛期,形成美丽的樱花隧道- 3月下旬:樱花开始凋零,花瓣逐渐飘落3.2 杜鹃花杜鹃花是夏季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其物候变化主要与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5月中旬:杜鹃花开始出现花苞- 6月初:花苞逐渐绽放,呈现鲜艳的颜色- 6月中旬:杜鹃花进入盛花期,花朵密集且色彩鲜明- 7月中旬:杜鹃花开始凋零,花朵逐渐零落3.3 枫树枫树是秋季最具特色的树木之一,其物候变化与季节的温度和日照时间有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8月中旬:枫树开始逐渐变黄,叶尖出现红色- 9月初:叶片基本变为红黄色,开始逐渐飘落- 9月中旬:枫叶全部变为红色,整棵树呈现绚丽的红色- 9月下旬:枫叶开始飘落,树上几乎没有叶子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植物的物候变化与季节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天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促使植物生长迅速,夏季高温和充足的阳光让花卉绽放艳丽,秋天凉爽和日照时间的变短使树木叶片变色,冬季寒冷干燥导致植物休眠。

同时,植物的物候变化也与其自身的生理特性有关。

nb初中物理实验

nb初中物理实验

nb初中物理实验1.引言1.1 概述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实验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观察现象、探究规律,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文介绍了我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进行的两个实验,分别是实验一和实验二。

实验一是关于xxx的实验,旨在探究xxx现象和原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和测量相关参数,来验证或揭示某个物理现象。

实验一的目的是xxxxx。

实验二是关于xxx的实验,它涉及到xxx的理论和应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实验过程,并记录了相关的实验数据。

实验二的目标是xxxxx。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拓宽了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一的结论是xxxxx,实验二的结论是xxxxx。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实验的目标、步骤和结论,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学习成果,并促使读者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Chapter 1)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 概述:对本文所要探讨的nb初中物理实验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包括实验的背景和重要性。

- 1.2 文章结构:即本章节所在的位置,同时也是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的概述。

- 1.3 目的: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即通过对nb初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和分析,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正文部分(Chapter 2)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实验一:具体介绍第一个nb初中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目标和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

- 2.1.1 实验目标:阐述实验一的具体目标,即希望通过此实验达到什么目的。

- 2.1.2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一的操作步骤,包括材料准备、实验装置搭建和操作过程。

- 2.2 实验二:类似地介绍第二个nb初中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目标和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用C语言编写简单程序2.1 基本数据处理【实验目的】(1)掌握算数表达式和赋值表达式的使用。

(2)掌握基本输出函数的使用。

(3)能够编程实现简单的数据处理。

(4)理解编译错误信息的含义,掌握简单C程序的查错方法。

【实验内容】一、调试示例改正下列程序中的错误,求华氏温度100度对应的摄氏温度。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

(源程序error02_1.cpp)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1. #include <stdoi.h>2. int main (void)3. {4. int celsius;fahr;5. fahr = 100;6. celsius = 5*(fahr-32)/9;7. printf(“fahr=d, celsius=%d\n”,fahr,celsius);8.9. return 0;10. }运行结果(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fahr=100,celsius=37(2)在实验1中,使用菜单来完成编译、连接和运行操作,现在介绍使用工具栏完成上述操作的方法。

在工具栏或菜单栏上右击,出现如图2.1所示的完整的工具箱菜单,单击选中“编译微型条”选项,该工具条即出现在工具栏下方。

其中,第一个按钮(Compile)表示编译,第二个按钮(Build)表示构件,第四个按钮(Build Execute)表示运行。

(3)单击按钮(Compile),编译时出现的第一条错误信息是: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stdoi.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双击该错误信息,箭头指向源程序的第1行,错误信息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细观察后,发现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后重新编译,新产生的第一个错误信息是:‘fahr’: undeclared identifier双击该错误信息,箭头指向源程序的第4行,错误信息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细观察后,发现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后重新编译,编译正确。

(4)单击按钮(Build),连接正确。

(5)单击按钮(Build Execute),运行结果为:fahr=d,celsius=100结果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仔细检查源程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后,重新编译、连接和运行,运行结果与题目要求的结果一致。

✓printf函数的输出参数必须和格式控制字符串中的格式控制说明相对应。

二、改错题改正下列程序中的错误。

计算某个数x的平方,赋值给y,分别以”y=x*x”和”x*x=y”的形式输出x和y的值。

请不要删除源程序中的任何注释。

(源程序error02_2.cpp)双击第一个错误,观察源程序中的箭头位置,并分析错误原因。

错误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编译,信息窗口显示____errors____warnings。

双击第一个错误,观察源程序中的箭头位置,并分析错误原因。

错误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语句必须用”/*”和”*/”配对使用,两者之间为注释内容。

(3)改正错误后再次进入编译和连接,没有出现错误信息,运行程序。

运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查看源程序,指出错误的位置并给出正确的语句。

错误行号:_________________正确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行号:_________________正确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行号:_________________正确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必须先定义、并经过初始化后才可使用该变量,否则变量值无法预计。

三、编程题(1)求华氏温度150度对应的摄氏温度。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

输入输出示例:fahr=150, celsius=66✓运行自己编写或者修改的程序得到的结果,应该与题目中给出的输入输出示例完全一致,包括输入输出格式。

思考:如果使用公式计算华氏温度150度所对应的摄氏温度,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2)求摄氏温度26度对应的华氏温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

输入输出示例:celsius=26, fahr=78(3)已知某位学生的数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的成绩分别是87分、72分和93分,求该生3门课程的平均分。

输入输出示例:math=87, eng=72, comp=93, average=84(4)当n为152时,分别求出n的个位数字(digit1)、十位数字(digit2)和百位数字(digit3)的值。

输入输出示例:整数152的个位数字是2,十位数字是5,百位数字是1思考:如果n是一个四位数的话,如何求出它的每一位数字?2.2 计算分段函数【实验目的】(1)使用if语句计算分段函数(2)正确书写关系表达式(3)掌握基本输入函数的使用,能正确调用C语言提供的数学函数。

(4)掌握简单的单步调试方法。

【实验内容】一、调试示例改正下列程序中的错误,输入x,计算并输出下列分段函数f(x)的值(保留1位小数)。

(源程序error02_3.cpp)。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1. #include <stdio.h>2. int main(void)3. {4. double x,y;5.6. printf(“enter X:”);7. scanf(“%lf”, x);8. if(x!=0){9. y=1/x10. }11. else{12. y=0;13. }14. printf(“f(%.2f)=%.1f\n”,x,y);15.16. return 0;17. }运行结果1(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Enter x: 10f(10.00)=0.1运行结果2Enter x: 0f(0.00)=0.0其余内容都为输出结果。

(1)打开源程序error02_3.cpp,单击按钮Compile,出现的第一条编译错误信息是:missing ‘;’ before ‘}’双击该错误信息,箭头指向行号为____的语句,出错信息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后重新编译,新出现的一条警告信息是:local variable ‘x’ used without having been initialized此错误信息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击该错误信息,箭头指向行号为____的语句,出错信息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后重新编译、连接,正确。

(2)执行“工具”→“定制”命令,在“定制”对话框中选中“调试”选项,显示调试工具条。

用户可拖动此工具条将其放置在工具栏上。

(3)程序调试开始,单击调试工具挑中的按钮(Step Over)。

按钮(Step Over)的功能是单步执行,即单击一次执行一行,编辑窗口中的箭头指向某一行,表示程序将要执行该行。

(4)单击按钮(Step over)两次,程序执行到输入语句这一行,同时运行窗口显示“Enter x:”(此时将要执行输入语句),继续单击按钮(Step Over),在运行窗口中输入“10”,按enter 键后,箭头指向了“if(x!=0){”这一行,在变量窗口可以看到变量x的值是10.000000000000。

(5)继续单击按钮(Step Over)一次,箭头指向了行号为____的语句,即将要执行该语句,表明条件”x!=0”的值为____。

再次单击按钮Step Over一次,箭头指向了“else{”这一行,在变量窗口可以看到y的值是0.100000000000。

(6)继续单击按钮Step Over一次,箭头指向了行号为____的语句,发现跳过了“y=0;”这一行(行号:12),说明没有被执行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单击按钮Step Over一次,运行窗口显示运行结果,符合题目的要求。

(7)可以单击按钮(Stop Debugging)结束调试。

二、改错题改正下列程序中的错误。

输入实数x,计算并输出下列分段函数f(x)的值,输出是保留1位小数。

(源程序error02_4.cpp)输入输出示例(共运行2次)第一次运行:Enter x: 10.0f(10.0)=0.1第二次运行:Enter x: 234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1. #include <stdio.h>2. int main(void)3. {4. double x, y;5.(1)打开源程序error02_4.cpp,对程序进行编译,采用每次修改第一个错误并重新编译的方法,记录各个错误信息,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语句。

错误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信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信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信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再次进行编译和连接,没有出现错误信息,运行程序,是否正确: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