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
山西方言保存至今的古语“活化石”王瑜薇
山西方言保存至今的古语“活化石”王瑜薇方言是人们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下来的,如果这个地区的人口历史上没有大的流动,那么,这个地区的方言就是存古的。
山西的人口历来是输出的,外来人口很少,所以山西方言保留了很多古代语言成分。
现代晋方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语言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
从语音上看,汉语语音从古到今变化很大,古代的语音是什么样子,仅仅依靠书面的传世文献已无法复原,语音是一发即逝,不留痕迹的,今天活的方言口语可以为我们提供古代语音的材料。
古代有入声调,但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不存在,山西的晋中、吕梁、忻州、长治等地方言均保留了入声调,如“不、国、十、六、德、色”等。
读这些字时调子读得很短,这就为汉语入声的演变提供了“活化石”。
再如:古代的平声只有一个,今天太原话平声也是一个,“天”与“田”读音一样,保留的正是古代平声面貌。
从词汇上看,山西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宋元以来的汉语词。
如:山西方言(年时、明朝、年下、外后个、厮儿、厮跟、解不下)普通话(去年、明天、过年时、大后天、男孩、相跟、不懂)有的词反映的时代则更早,如晋南的“树”叫“儿”,反映的是汉代时的叫法,山西普遍将“杆”叫“圪栏”,“摆”叫“不莱”,“妯娌”叫“先后”等,反映的时代可能更早。
保留在山西方言里不同层次的语音和词汇特征是汉语研究的珍贵的“活化石”。
这一特点已经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
上世纪初,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第一次调查研究晋方言八个县的方言以后,晋方言早已为日本、法国、美国等国众多学者所引用。
近年来美、法、日、韩以及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不断有学者多次来山西调查研究方言,不断有成果问世。
2007年8月,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第三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
这充分说明山西方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方言俗语是挂在人们口头的语言形式,代代相袭,口耳相传,对古音起到了凝固作用,晋方言的俗语中保留了不少的古音。
某些古音遗迹只保留在个别方言的个别俗语之中,如:洪洞、临汾方言中表示人脸部浮肿的“胖(读po)”这个音就保留在“胖眉处眼”这个方言俗语中。
山西民间婚俗
山西民间婚俗议婚提亲合八字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禁忌与崇拜
禁忌与崇拜一.禁忌(一)渔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禁忌语。
这些禁忌语今天还存在。
渔家最忌说“沉”“翻”“破”“散”等字眼,为避免不吉利,管姓“陈”的船家姓“耳东”或姓“淹”,“淹”有“水深”之义,水深则鱼多,对船家来说自然是吉利的。
(二)与称谓用语相关的谐音禁忌。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汉代文献中将所有的“邦”字改为“国”字。
宋太祖的祖父名为赵敬,宋代人书中就把所有注用“敬”字的地方用“恭”或“严”。
袁世凯复辟时闹了一个“元宵”的大笑话,因“元宵”听起来像“袁消”,故一纸令下“元宵”改为“汤圆”。
(三)饮食文化中谐音禁忌。
“吃”的谐音禁忌时刻存在。
热情好客的山东人饭桌上忌言“蒜”(散),恐言及家人分散;江浙人忌吃药,吃药叫吃茶。
上海人忌饭桌上讲“鹅”,“鹅”“我”同音,“吃鹅”即“吃我”,于是“鹅”被称为“白乌龟”。
北方人忌“醋”,因与“错”同音,山西人索性叫醋为“忌讳”。
北方人忌“蛋”,骂人语多用之,如“混蛋”“坏蛋”。
于是称鸡蛋是白果,鸡蛋汤叫“木犀汤”,肉炒蛋叫“木犀肉”。
(四)数字吉祥语音初四与“出事”因此阴历初四禁忌出门。
二.崇拜粤语的“桔”与“吉”同音,于是过年之前家家户户买回金桔,闽南话中“鸡”音同“家”,故“吃鸡”亦叫“发家”。
北方人吃饺子称为吃“交子”,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代表金钱财富。
在湖南,下餐馆不能点“芹菜”,“芹”“穷”音近,故湖南人把芹菜叫“喜菜”。
而在广东、港澳一些地方餐馆,开店第一天最忌讳的是首名顾客选用有“炒”字的菜名,“炒”在当地方言中为解雇之意,“炒鱿鱼”即出自于此。
粤语忌“干”,“干”即为钱包干瘪,没油水之意,故而“豆腐干”改称为“豆润”,“猪肝”为“猪润”。
中国人“家”的概念十分浓厚,而在家居的布置上,中国有特别多的习俗:庭院前后不栽桑、柳,“桑”“丧”谐音,柳不结籽;盖房材料忌“桃”(逃)木,“枣”(早)木,“椴”(断)木等。
北方人不像广东人忌讳“四“:住四楼说成住“三加一”楼,他们吃饭时喜欢先上四个冷盘,再四素四荤,像“四喜丸子”“四世同堂”。
临汾民俗中的谐音文化现象及其他
求谐音甚至花重金买一个谐音好的车号手机号也谐音文化使得古老的民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没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运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只能让有它的话许多岁时节气人生礼仪就会显得索然无商家多赚一些钱
CANGS ANG
临汾民 俗中 的谐音丈 化现象 及其他
刘秋 祥
摘 要 尧乡大地孕育出临汾特有的民俗文化, 也孕育出临汾丰富多彩的民俗谐音文化, 其 内容涵 盖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本文收集 了临汾民俗 中的谐音文化 , 并就它的产生、 发展和影响, 作 了探索。 旨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谐音文化, 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 而又 多一点科学性。 关 键词 谐 音 文化 临汾 民俗
山西临汾民俗习惯[资料]
【民间婚俗】订婚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经人介绍,在形式上要找一个介绍人。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即在男家或女家见面,称为相亲。
此后,经双方自由接触,成熟时男家送聘礼于女家,聘礼轻重不等,一般都以时髦衣料为主,也带相当现金。
女家如果收下了礼物,即可商谈婚事了。
双方认定了婚事,亲家见面,宴请主要亲戚,就算订了婚。
迎娶迎娶之日,男女双方都要将门户装饰一新,院门、房门贴喜联,窗户上贴大红双喜字和“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等吉祥剪纸,大门口悬挂红布彩绸,张贴大红双喜。
为了欢宴亲友、宾客,男方往往要在院子里搭起“喜棚”。
新郎、新娘和主持婚礼的人要身披红绸,胸佩红花。
新娘身穿红衣红裤,头罩红盖头,更是一身红。
一应用品,大到车、轿,小到花烛、装饰、颜色均以红色为主。
鼓乐喧天,鞭炮连声,亲友云集,邻里毕至,一派欢声笑语。
结婚仪式,需奏乐、鞠躬、讲话等几项。
洞房床上被褥里,藏入枣、栗子、花生等干果,让新人摸取,以“早立子”的谐音,祝愿儿子、儿媳早生贵子。
花生,含有多子的意思。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有的地方,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晚上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三天内不分大小,“戏公公、婆婆”、“戏大伯子”、“闹洞房”、把喜庆气氛渲染得火爆热烈,无与伦比。
撒喜果,撒七彩纸屑,“撵白虎”,洞房里放斗,斗里放五谷、铜镜以避妖镇邪,凡此种种,无不寄寓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在婚后第二天的,女家派车马迎请新婚夫妇回门,新郎在女家除拜见女方父母外,还要拜见女方亲友,当天新婚夫妇还要一同再回到男家,称为“打来回”。
晋商大院文化中的谐音现象
20 09年 7月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hn i o l nvrt( oi c neE io ) orl f ax N r ie i Sc l i c dt n n S ma U sy aSe i
鱼, 鱼者 , 义在谐音“ 义。人们祈愿吉祥有余 、 余” 岁 岁有余。因此辞旧迎新之际 , 鱼( ) 尤为珍贵。 “ 余 ” 这 是汉语 方 言中共有 的现象 。 语 言事 实告诉我 们 , 与义 之间并 无必然 联 系 , 音 而是约定俗成 的。《 苟子 ・ 正名篇》 所谓 “ 名无 固 宜 , 之 以命 , 定 俗 成 谓 之 宜 , 于 约 则 谓 之 不 约 约 异 宜” 4 (40 。音 、 之 间既 为约 定俗 成 , 么 有关 []P2) 义 那
声的重 要语言 工具 。 [ ] P4 并且 , 方言 本身 就是 ” 1 (9 ) “
一
种 民俗和语 言 的混 合体 ” 2 ( 4 ) 由此看来 , [] P5 。 将
晋 中大院 所处 各 县 的方 言 与 当地 民俗 结 合 起 来 考 察 , 能对其 文化 中的谐 音现象 进行更 深入 的解读 。 才
语 言 的崇 拜 与禁忌 , 是 民俗赋 予 语 音 的意 义 比其 则
约定俗 成之义 具有更 深一 层 的含义 。民 间吉利话 是
一
谈 到方言 中 的“ 音 ” 象 , 谐 现 就必 然 要涉 及 到 当 地 的民俗 。“ 言 是 民俗 文化 的 主要 载 体 和 形 式 , 方 也是揭 开 民俗 文化 之 谜 的一 把 钥匙 , 探 测 人 们心 是
浅析山西方言禁忌与汉字崇拜
浅析山西方言禁忌与汉字崇拜(一)年龄的禁忌山西太原市小店区,在年龄方面人们最忌讳说“九”。
小孩子九岁时不能说九岁,要说自己八岁或十岁,到了十九岁也不能说十九岁,也是要跳过的。
在年龄上只要带九的都禁说。
因为人们认为九是数字的最高极限,人们恐慌年龄到了最高极限之后会有病或死去,所以禁说“九”。
当地人不仅禁忌这种“明九”,也忌“暗九”。
比如说一个人到了十八岁(二九十八),二十七(三九二十七)等,虽然不如“明九”忌讳得厉害,但在这种“暗九”的年龄,人们要穿红来避邪,以求这一年的平安。
人们在年龄上避九,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们对“九”这个数字的崇拜。
古时人们认为“九”充满了神秘感和崇高感。
故而,天要分九天,地要分九州,帝王立庙要立九庙,设官阶要高九品,人有九窍。
正是因为他们对“九”这个数字太过崇拜了,因而由崇敬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所以在年龄上人们要避“九”。
(二)病的禁忌在民间人们在生病时忌说“病”字,如太原小店区的人们说“生病”为“难活、不舒服、受老凉咧”;长治和晋城等地则说为“歪嘞”;陵川说为“不快当”;和顺说为“不待动”;中阳则说“不受瘾”。
除非某人得了大病或是得了不治之症,人们才会说他“病”。
而一般的头痛、感冒、发烧这种小病,人们是不说“病”的,因为人们害怕“说凶即凶”的语言魔力,害怕这么一说,自己真的会得上什么不治之症。
疾病与死亡的关系非常密切的,因而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并不亚于死亡。
基于这种恐惧心理,由此有了对“病”的语言禁忌。
由于对“病”的禁忌,有些地区甚至连“看病”都不说。
如大同和运城地区就将“看病”称为“请大夫”;长治、文水则用“请先生”来代替“看病。
(三)“死”字的禁忌在山西民间,人们对“死”的说法各异。
临汾、新绛、和顺将“死”说为“老了”;太原和榆次则说为“老客了”;大同说为“老奄了”;中阳和平遥说为“老煞了”;介休、孝义、临县称为“老下了”;襄垣则叫“圪蛋齐了”。
这些说法也只限于老年人。
中年人死了,中阳则说“走咧”;而在太原小店,中年、老年人死了都说“走咧”;临县则说“失迹哩”。
山西民俗事项中的方言谐音词语
荣 等地盛 产棉 花 , 当地 习俗 在结 婚前 , 男方 要 给 女方三 五十斤棉花 , 叫做“ 黏亲花” 棉花内要放一 , 对石榴 , 意思是要娶一个实实在在 的人当媳妇 , 并 永远 留住 。 同时 , 石榴 多籽 , 这 里含 有 “ 子 多福 ” 在 多 的意思 。 花 生 结 婚 缝被 子 时 , 给新娘 的被 子里 放 一 要 些 花生 , 者请 新娘 子 吃花 生 , “ 或 是 花着 生 ” 的意思 ,
这种 文 化最 底 层 的蕴 涵 , 它沉 淀 着这 一 群 体 的文 化 我们发柴呀” 方言 中“ ” 财” 。 柴 “ 同音 ,发柴 ” “ 就是 传统 、 生活习俗 、 人情世故等人文 因素 , 也敏感地折 “ 发财 ” 。
引言
通红 , 久 不息 的“ 久 旺火 ” 以表 达 人们 对家 业 兴旺 , ,
Fb 2 1 e .。 0 2 Vo .9 No1 1 , . 2
山西民俗事项中的方言谐音词语
史素 芬
( 长治 学 院 中文 系 , 山西 长 治 06 1 ) 40 1
摘 要 : 言是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 方 民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 , 和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 方言是 反映民俗的一面镜子。 文章以山西民俗为例 , 考察了谐音现象在民俗事项中的反映 , 从侧 面揭示了人们重 和谐 、 盼富贵、 祈平安、 求吉祥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关键 词 : 言 ; 方 民俗 ; 音 谐
射着群体成员现时的社会心态 、 文化 观点和生活方 背背猴和马上猴 这是两种传统的民间玩具 , 式的变化。] [ 1 民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 , 和方言有着密 在今 平 遥 明清 一 条街 上 以及 其 它 一 些 旅 游 点上 常 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说 , 言是反 映民俗 的一面镜 可 以见 到这 种 民间工 艺 品。 只猴 子 背着 另外 一 只 方 一 子, 是民俗文化 的语言载体。 在众多的民俗风情 中 , 猴子 , 就是背背猴 , 谐音“ 辈辈侯 ”即“ , 辈辈封侯 ” 的 有一 种 是用 方 言谐 音 为语 言 表 现形 式 的 , 即所 谓 民 意思 ; 猴子骑在马身上 , 就是马上猴 , 谐音 “ 马上封 俗 吉 利话 。 言 中存 在 的 大量 的同音 词 、 音词 , 方 近 构 侯 ”封侯 即做官 , 。 在儒家思想和封建意识的长期主 成 了谐音民俗的语言学基础 , 而不同地域居民的物 导下 , 民族 “ 汉 官本位” 观念根深蒂固 , 追求功名是 质、 文化生活以及心理 、 行为习惯 , 则孕育出了形形 旧时文人和平 民普遍认 同的一种价值观和理想境 色色 、 富多 彩 的谐 音 民俗 。 丰 界。 以, 侯” 所 与“ 谐音 的猴子 , 便成 了满足人们企盼 本文 以山西民俗为例 , 考察 了谐音现象在 民俗 功名心理需求的特定吉祥物闭 。 事项 中的反映 , 从而从侧面来揭示人们传统的文化 枣糕 腊月二十三 , 俗称“ 小年” 是送灶王爷 , 价值 观 。 上天 的 日子 , 在山西好多地方要在这一天 , 在灶 王 神像 面前 供献上 枣糕 , 枣 ” 音 “ ” “ ” “ 谐 早 , 糕 谐音 “ , 高”意思是请灶王爷“ 早早高升”“ 在 山西, 。糕” 是 山西人 民 自古 以来就重视追求幸福 、 美满 、 平 种很 吉 祥 的食 物 , 黍米 枣糕 、 白面炸糕 、 江米 或 黄 安、 吉祥的生活 , 这些渗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价值 米黏糕等 , 都因其谐音“ 而普遍应用于各种喜庆 高” 观念 , 往往 通过 一些 谐 音吉祥 物 体现 出来 。 事项 中 , 而晋北 的黄米糕 , 因其应用广泛而具有 更 旺火 “ 旺火” 是过春节时 , 家家户户在 门前燃 独特的文化 内涵[ 3 】 。 烧 的火堆 。 过大年 , 燃旺火 , 求吉利 的习俗 , 通行 于 石榴 石榴是 山西传统婚嫁习俗 中常用的吉 山西各地 。 在辞旧迎新 , 万象复苏之际 , 燃烧起光焰 祥物 。 由于 “ 与“ ” 石” 实 谐音 ,榴” 留” “ 与“ 谐音 , 因
山西民间忌讳 你知道么
山西民间忌讳你知道么禁忌在山西民间称为忌讳。
它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也就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
与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信仰基础之上的,是对神灵崇拜和巫术信仰基础上的民间信仰,人们用以规范自己的信仰行为。
禁忌一般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在民间流传,达数千年之久。
禁忌的事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可谓无奇不有。
它渗透于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古籍记载的情况看,有的现在已经随着时间流逝了,有的则尚有残留,在今日文化与科学不发达的农村,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它还有着一定的市场。
这里,我们只将在山西农村现实生活中流传较广的禁忌习俗论列如下。
居住禁忌住宅房舍是人们定居的场所,也是人们一生当中近一半时间内的栖息地。
特别是在农村,住宅作为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房子的多少、好坏,院落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和家庭成员是否能干的标志。
所以,盖房子无论是对于结婚青年,还是家庭老小,都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
与城市建房一样,在自然环境中选屋建房要符合“大自然”的规矩。
当然,农村住宅还要符合传统习俗的规矩。
作为整个村庄的一部分,任何房舍的建设也要考虑与其他人家住房保持一种造型等方面的和谐。
所以,住宅建筑不仅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社会关系。
同时还要与习俗与信仰保持一致。
和谐是问题的关键,民间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家业兴旺、子孙昌盛,否则,家道衰败,子嗣无继,灾祸横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由此,在长期的历史风尘中就形成了一系列民俗禁忌、规矩和讲究。
山西农村的住房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窑洞式住宅,一是建筑式房舍。
按照中国人的建房规矩,选地要顺应自然地势,坐北朝南,这是根据地理气候环境,为了避风、向阳而设计的。
靠山面水是一般的建房规则。
忌讳房屋建在干燥无水处,或背阴潮湿的地方,同时也避免选择那些草木不生及正当流水的地方。
凡是处在山谷冲射处、城门口、监狱门外、百川口的地方,绝不是建房的佳址。
山西民间禁忌文化琐谈
浅谈山西民间禁忌文化[摘要] 山西民间禁忌文化五花八门,内容繁多,其中有不少是与女性歧视有关的禁忌文化和与谐音联想有关的禁忌文化,由此可以揭示出民间禁忌文化古今传承的关系和思想含义。
[关键词] 山西民间禁忌文化;女性歧视;谐音联想;古今传承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有着不同的禁忌和避讳。
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就有一些饱含黄河黄土风味的民间禁忌和避讳。
一、束缚女性、歧视女性的禁忌文化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念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乡村和山区至今仍在延续。
这从山西民间的禁忌文化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男女婚配时,要看双方的年龄属相是否相克,山西民间流传的婚配禁忌语大都指向女性,很少有指向男性的。
如“女属羊,命不长”,“女子属羊,家破人亡”,“男人属羊亮堂堂,女人属羊泪汪汪”等,很多男子找对象时,不愿找属羊的女子。
这些羊年出生的姑娘只好隐瞒年龄和属相,不是大一岁,便是小一岁。
这样一来,自然造成羊年的生育低潮年,无怪乎一些人说,羊年就是“计划生育年”。
再如“金鸡克玉狗”,“十月金鸡不上架”等,这些是说属鸡的女子是属狗的男子的克星,不能结婚,尤其是在鸡年农历十月出生的女子更为甚。
还有其他属相相克的禁忌语,也多指向女性。
如“羊(女)鼠相逢一旦休,不叫白马(女)见青牛,猛虎遇蛇(女)如刀割,老龙见兔(女)不长久,鸡(女)叫狗跳不相配,猿猴(女)见猪泪长流”等。
有的地方找对象时,还忌讳女方的属相与未来的公公婆婆的属相相同,否则会相克。
民间有“克公不克婆,克婆家不和”之说,意思是与公公同属相,会克公公,与婆婆同属相,未来的家庭就不和睦。
一个家庭中,一年内可以给两个儿子娶媳妇,但不允许出嫁两个女儿,民间有“一年不嫁二女”之说,意思是家境不好了,才急着把女儿嫁出去。
如果娶来的新媳妇与男方长辈的名字同音,要重改名字。
找对象时,男方可以大出女方许多岁,但决不允许找比男方只大一岁的女子。
山西方言中语言禁忌的文化心理浅析
( ) 龄 的 禁 忌 一 年
对年龄的避讳是古今 中外都有 的。 西方人相信数字具有
禁忌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语言禁忌 。 语言禁忌是诸多禁 惊人 的魔力 , 它能够支配 自然界各种规律 , 以当被 问及 年 所 他们会将 自己的真实年龄稍作改动 , 他们认 为这样做 , 忌中的一种。它是指“ 在言语运用 中某些词语( 包括文字 ) 不 龄时 , 许说( ) 写 出或不许随便说 ( ) 。 由此 可以看出人们对禁 别人就无法利用这一数字来祸害 自己。 写 出” ⑦ 忌在语言方面采取 的是一种 “ 回避” 态度及委婉 、 婉曲的表达
所 以在年龄上人们要避“ 。 九” ( 病的禁忌 二)
在 山西 民间 , 人们对“ 的说 法各 异。临汾、 死” 新绛 、 和顺 将 “ 说为“ 死” 老了” 太原和榆次则说 为“ 客了” 大 同说 为 ; 老 ;
文 化 心理 。
因而他们对语言文字充满 了崇拜 。 时人们认为“ 充满 了 古 九”
收稿 日期 :o 9_ 3 4 2 o _1 —o D 作者简介 : 新星 (9 6 苏 18 一 )女 , , 山西晋城人 , 士, 硕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
・
2 ・ 3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禁忌一词始于东汉。 现代汉语大词典》 《 对禁忌作了这样
一
、
的 阐释 : [ bo : 一. ao ]犯忌讳 的言行 ; [ ri]指 医药上应 t 二.f bd : o 避免 的事物 。① 国际学术界将 “ 禁忌 ” 这一 词统称为 “ 塔布 ”
(ao 或 Tb ) T bo au 。
语 言 拜物 教
而 在 中 国 的一 些 地 区 , 中 原 地 区 , 人 到 了 7 如 老 3和 8 4
方言趣谈:山西方言如何用谐音求吉避凶
蝙 蝠 。在 太谷 三 多堂 的屋 门上 ,
铁钉 铆制 的 五蝠 捧寿 图 赫然 在 目。这 侯 ” ,即 “ 辈 辈 封侯 ” ;猴子 骑 在马
— ● 嚏活
身上 ,谐 音 “ 马上 侯 ” ,即 “ 马上 封 来 。挑水进户 ,预示着添财进福 。在大
侯 ”。封侯 即做官 ,与 “ 侯”谐音的猴 年初一这一天里 ,洗脸水 、洗菜水都是 子 ,成了满 足人们企盼功名心理需求 的 不能泼 出去的 ,免得把 “ 福气”泼了 出
特定 吉祥物 。 有一 些 吉祥 物 ,是 由于山 西方 言
去。
有缘 分的 盐。在 山西方 言 里 ,
“ 缘 ”和 “ 原 ” 不 是 同 音 字 , 而 和
特 有 的语音 特 征而 被人 们认 可 的 。例
如:
“ 盐”同音。 由此 , “ 盐”就成了 “ 缘
吉 祥的 鸡 。鸡在 北 京话 里 ,并 不 分” 的代表 。旧时娶媳妇时 ,新郎家里
葱的担子。 “ 鸡 ”谐音 “ 吉 ”, “ 酒” 谐音 “ 久” , “ 筷”谐 音 “ 快”,
“ 葱 ”谐音 “ 聪 ” ,表 示 “ 大 吉 大 之间进行联想 的基 础上形成 的。一些 与
利”、 “ 婚姻 长 久 ” 、 “ 快 快生 子 ”
时 ,棺木 上面也要放一 只活公鸡 ,叫做 “ 引魂鸡 ” ,希 望 以此
看到五个蝙蝠形状 的浮雕 ,这是 “ 五蛹
旺火 。旺 火是 过春 节 时 ,人们 在 临 门”的意思 。也有的照壁上的浮雕是 家 门前燃 烧 的炭 火堆 。过 大 年 ,燃 旺 蝙蝠 、梅花鹿 和老寿星 ,取 “ 福 、禄 、 火 ,求吉利的习俗 ,通行 于山西各地 。 寿”之意 。 背 背猴 和 马上 猴 . .在平 遥 明 清一 条街上 以及其他一些旅游点上 ,常常可
山西文化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荫区域发展
摘 要:谐音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
山 西 文 化 中 的 谐 音 现 象 及 其 文 化 内 涵 中十分常见,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
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谐音现象。文章以 山西为例,探讨研究山西文化中的谐音
现象,并从这些山西文化中探讨其中的
文化内涵,由此延伸到研究谐音现象对
四、山西煤文化中的谐音现象
山西是煤矿大省,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过春节旺 火是必备的,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始逐渐使 用电旺火,但在一些农村地方传统的旺火仍然存在。其常用煤 炭垒成塔状,选择木材助燃。燃旺火,寓意来年家丁兴旺,日子 红火。且“材”与“财”谐音,暗喻新的一年财源滚滚、顺顺利利。 除了会在春节垒之外,忻州、定襄等地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也会 垒旺火,而且在点好的旺火上会烤一些不同类型的花馍,如中 间 插 枣 的 馍 馍 、捏 成 鱼 形 、鸡 形 的 馍 馍 等 ,在 这 里“ 枣 ”、“ 鱼 ”、 “鸡”分别与“早”、“鱼”、“吉”相谐音,旺火寓意兴旺发达,再加 上花馍的寓意,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山西文化 谐音 文化内
●银 钰
涵 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9)07-143-03
且 薄 ,面 的 形 状“ 宽 ”谐 音 为 放 宽 心 的“ 宽 ”,即 取“ 一 年 到 头 心 宽可心意”的意思,寓意着新的一年万事顺心。新年的时候大 部分地区都会食用饺子,且习惯在一些饺子中包硬币,一方面
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当旺火有塌落的现象时, 切 忌 不 可 说“ 塌 了 ”,因 为 在 山 西 方 言 中 常 用“ 塌 了 ”来 说 商 铺 的倒闭或者是房屋的坍塌等,尤其是在新年喜庆的节日里,会 给人一种不吉利的感觉,因而会用“谢了”所代替。
春节禁忌山西人需注意的传统习俗
春节禁忌山西人需注意的传统习俗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一个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省,山西自然有着独特的春节传统习俗。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禁忌逐渐淡化,但仍有一些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山西人在春节期间需注意遵守的禁忌和相关传统习俗。
一、扫房门在春节期间,山西人有一项特殊的习俗——扫房门。
在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认真地清扫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但却要避开房门。
这是因为在山西的民间传说中,扫房门象征着把好运气扫走,有可能会带来厄运。
因此,人们会选择在春节前一天或节后进行房屋的清扫,避免将好运带走。
二、访亲友春节期间,拜访亲友是山西人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家人和亲朋好友之间互致祝福,传递温暖。
然而,在拜访过程中,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首先,山西人在对年长的人拜年时会低头行礼,以显示尊敬之意。
其次,拜访的时候要注意带上一些礼物,比如水果、糕点或茶叶,以表达诚挚的祝福和对对方的尊重。
三、守岁习俗在春节的除夕夜,山西人有着丰富的守岁习俗。
比如,在夜晚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而在夜晚过后,许多家庭会进行“守岁”。
人们会一起坐在一起,边聊天边打牌,以驱散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守岁过程中,山西人普遍避免提及不吉利的话题,比如病死、血等,以免带来厄运。
四、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吸引眼球的一个环节,它象征着驱邪祈福,以及辞旧迎新。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燃放鞭炮逐渐受到限制。
在山西,一些城市已经设立了燃放鞭炮的禁区,以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
因此,山西人在燃放鞭炮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五、禁忌食品除夕夜和春节期间,山西人有许多传统的食品,但也有一些需要禁忌的饮食。
首先,山西人认为鸽子象征着不幸,因此春节期间不宜食用。
其次,山西人在春节期间不宜食用豆腐,因为“腐”与“福”谐音,会被认为招致倒霉。
此外,还有一些地域性的禁忌食品因为地区差异较大,就不再展开讨论。
方言趣谈:山西方言如何用谐音求吉避凶
方言趣谈:山西方言如何用谐音求吉避凶
吴建生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吴建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方言趣谈:山西方言如何用谐音求吉避凶 [J], 吴建生;
2.汉英方言俗语差异的民俗解读--以饮食类山西方言歇后语与英语习语为例 [J], 史笑非
3.从方言词语的文化意蕴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山西方言为例 [J], 王一涛
4.从方言语音看客家方言区的谐音文化 [J], 唐七元
5.方言谐音歇后语的话语结构分析及符号功能--以莱芜方言为例 [J], 刘晓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察,谐音禁忌是巫术与礼教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山西民间禁忌文化五花八门,内容繁多,其中有不少是谐音联想有关的禁忌文化,由此可以揭示出民间禁忌文化古今传承的关系和思想含义。
关键词山西民间禁忌文化;谐音联想;古今传承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为“塔布”(Taboo),它的本义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由此转化为“禁止”和“抑制”,汉语中称之为“禁忌”。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阴阳家》中对此曾有过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1]禁忌是人类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信仰习俗。
谐音禁忌是一种语言回避,即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免得招致不利的后果。
谐音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而存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折射的典型映证。
一、谐音联想丰富多彩的禁忌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有着不同的禁忌和避讳。
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就有一些饱含黄河黄土风味的民间禁忌和避讳。
山西民间禁忌中存在大量的谐音联想。
(一).结婚嫁娶禁忌中的谐音联想永济等地娶亲队伍来去忌讳重复同一条路,否则新人日后会走“二茬路”(再婚);夏县的娶亲队伍途中不能过沟、桥、河等,否则新人以后的日子会遇到许多沟坎;平遥嫁女,嫁妆忌带鞋,当地方言“鞋”、“害”同音[hai],否则会给新郎家带来“害”,也忌讳陪带被子,“被”谐音“背”,意味着背离、再婚;忻州嫁女,嫁妆箱底四角忌讳空着,要放四个苹果,取四平八稳之意;芮城女子出嫁,上轿(车)后不能再回头,否则有“再婚”的可能,当地方言“回”、“婚”同音[hui];怕带来麻烦,婚礼不顺;晋城结婚忌讳选择农历“单日”,俗话说“好事成双”,婚姻是男女双方的喜事,选择单日意味着“单一”,不吉祥,故多选双日;新绛结婚不过百天的新娘不得到别人家观看结婚场面,否则,再经历结婚场面,意味着“再婚”;[2]芮城新婚后第一道菜忌吃丸子,“丸”谐音“完”,担心美满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就完了;夏县娶亲路上新郎新娘的距离忌过宽,以防中间有人穿过,否则将意味着二人之间以后会有隔阂,会出现第三者;运城订婚宴席上忌吃梨,“梨”谐音“离”,害怕日后会分离、离婚;大同男女搞对象,如果双方属相年龄相克而又难以分舍,破解之法是结婚时双方各买一只新锅交换,“锅”谐音“过”,即可以在一起过日子之意;雁北一带结婚时让新娘吃半生不熟的饺子,并且要问新娘“生不生”?新娘只能回答“生”,众人皆大欢喜,不能回答“不生”,“生”谐音生育的“生”;宁武一带结婚时,讲究“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子的命”,意即姑姑不能当迎亲,姨姨和姐姐不能当送亲,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一”,“姐”谐音“结”(了结、终结),怕婚后生活遭遇不幸。
晋西地区的语言禁忌
作者: 李小平
作者机构: 山西省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民俗研究
页码: 98-101页
主题词: 晋西地区;语言禁忌;言语交际;性行为;语言现象;名字;分娩时间;性禁忌;成年人;方言
摘要: <正>晋西地处黄河中游的东部,属于中华民族古老黄河文化发祥地的腹部地区。
晋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朴的民俗,其中古老的禁忌文化仍在民间呈现着纷繁的态势。
本文拟就语言禁忌一项做初步的展示。
1.称谓禁忌 1.1 起名的禁忌 晋西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有一条严格的禁忌,禁忌孩子的名字与长辈的名字同字。
同音(包括近音)。
分析这条禁忌条例的用意,大约有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如果同字、同音,就有直呼长辈名字的嫌疑,而直呼长辈名字是犯忌的。
其二,是从名字上显示辈份的需要。
晋西把名字中用相同的字叫做“名字相跟着呢”,而“相跟”只能是同辈人才可以的,从名字上显示辈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似乎直很严格。
调查资料显示,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出牛的人大名中大多有“辈份字”如:李锦云、李上云、李添云、李花云,弟兄四人,乃是“云”字辈。
临猗方言
• (1)临猗方言中读“水”为fu,与“福” 音近,由此引出了以“水”寓“福” 的民俗。比如临猗人从正月初一到初 五,禁止往庭院,大门外泼水,因为 “泼水”谐音为“泼福”,人们害怕 把福泼出去,丢了福气。
• (2)乔迁新居时,运送东西一定要先 送过去暖瓶和案板。在这里“瓶”谐 音“平”,“案”谐音“安”,寓 “平平安安”之意。
临猗方言保留古汉语意思的字 • 让rang:批评,责备之意 • 古汉语中让字即责备。 • 例:《左传。僖公五年》夷吾诉之,公 使让之
• 方言是反映民俗文化的一面镜子,是 民俗文化的语言载体,同时也是解开 民俗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
临猗方言的特殊读音 •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 是四十。
• 临猗方言中四与是读音相同,都念si
猪猪鞋
鞋念hai还音
• 穿鞋
特殊的临猗方言词汇
• • • • • • •
•
1. 只达——这里 2. 五达——那里 3.谝(音pian)——聊天 4.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5. 凹遭——邋遢,不讲卫生 6. 逼啦——完蛋了 7.妖孽——不是妖怪,是指人做事张扬,
过于爱打扮
细法——形容富人过穷生活;精打细算 灯劳——脑袋 砸——咱们 伙计——一般指朊友、哥们 血——说 舌——说 包--表(不要),例“你包血啦”即“你别 说了” • 做回事——咋回事 • • • • • •
• 求个——不是那么回事 例:别人说:”你憨帅里” 回答:”求个,么所,我哈帅啊.” • 日求怪了————–怪事了 • 美砸了-----很好 • 美太太----特别好
• (3)临猗方言中“刷”读fa,与“发” 同音。所以,所以刷子常常成为发家 的吉祥物 。在新房上梁戒乔迁新居的 喜庆日子,亲朊好友要送一把筷子, 一把刷子,意寓“快发”。
全国各地说话的忌讳
全国各地说话的忌讳北方忌醋。
因为“醋”与“错”音近。
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就更是会引起误会。
结果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便干脆管醋叫“忌讳”。
粤语忌肝,因为“肝”和“干”同音,结果猪肝叫猪润,鸡肝叫鸡润,豆腐干叫豆润。
吴语忌药,结果吃药叫吃茶,真正的茶则叫“茶叶茶”。
上海话甚至忌“鹅”,因为“鹅”与“我”同音,弄不好“杀鹅”就成了“杀我”,所以上海人把鹅叫做白乌龟。
黑龙江富克山的淘金人连姓氏都有忌讳,姓吴、姓白的人进山淘金前先锋是改姓。
因为姓白的进山是“白来了”,姓吴又意味着“无”。
社会方言中也有忌讳。
店家忌“关门”(破产倒闭)。
于是吴语便把晚上关门暂停营业叫做“打烊”。
烊的意思是熔化金属。
店家白天收的都是碎银子,晚上得把它们熔化了铸成大元宝,当然要“打烊”了。
所以“打烊”不仅不是“关张”,简直就是“招财进宝”。
即便当真破了产,也不能叫“关门”,得叫“歇业”,意思是先歇会儿,回头再来。
船家忌“翻”、忌“沉”、忌“滞”、忌“住”、忌“搁浅”,因此“帆”得叫“篷”,“幡布”得叫“抹布”或“云转布”;“盛饭”得叫“装饭”、“添饭”。
“箸”因为在不同的方言中与“沉”、“滞”、“住”音近,就变成了“筷子”。
此外,吃饭的时候,不能把鱼翻过来,也不能把筷子搁在碗边上,稍有不慎,便犯了忌讳。
戏班则忌“散”,但凡谐音“散”的,都得改别的词,比如雨伞就得叫雨盖、雨挡、雨拦、雨遮。
有一回新凤霞在后台说:“我先歇歇!刚跑到这儿,浑身都是汗,累得都散了架子了。
”话音还没落,把头李小眼就大吼一声“忌讳”。
接着又说,“你他妈的还是在戏班长大的,怎么这么外行哪?这个字是戏班儿的忌讳,你不知道哇?你怎么不说是拆了架、碎了架?”拆了架、碎了架是个人的事,散了架可是戏班里最大的灾难,所以新凤霞非挨一顿臭骂不可。
数字也有忌讳,不过忌讳“四”的似乎只有广东人,北方人不怎么忌。
北方人送礼,常常是四样,叫“四彩礼”,他们的酒席上,也常常是四凉四热,还要吃“四喜丸子”。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生辰仪礼生辰,即出生的日子,对所尊敬的人则称为“诞辰”。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这都是一个印象最深的日子。
山西民间普遍有过生日的习俗。
一、普通生日每逢生辰,山西各地都有举家庆贺,甚至大宴亲友和宾客的习俗。
民间一般以50岁以下为“做生日”,仪式相对简略一些。
晋南襄汾一带有“三十石榴四十桃”的说法,即一个人满30岁,亲友要送面石榴祝贺;满40岁,则要送面桃。
现在都时兴给孩子买生日大蛋糕,上面插上与孩子岁数相等的彩色蜡烛,在全家人关注的目光下,由孩子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
这一风俗已经逐渐由城市推广到农村。
二、寿诞从40岁或50岁以上,过生日便称为“做寿”,又名“祝寿”,其仪式相对隆重一些。
祝寿时,亲友要来祝贺,送寿桃、寿面、寿联、寿屏等,称为“拜寿”。
较为隆重一些的人家要设寿堂,燃寿烛,结寿彩。
老人身着新衣,端坐中堂,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和叩拜。
临汾一带,祝寿时要吃“长寿面”,即浇汤面或臊子面。
席间,宾客在吃第一碗时,要把面挑出一筷子,搭在事先放在饭桌上的一根大葱上,名为“添寿”,意在祝福老人益寿康宁。
每逢60寿辰,雁北、忻州的一些地方要给老人做“寿材”,即做棺材。
一般讲究在有闰月的年份做,而且最好是在闰月里做,所谓“闰年闰月一百岁”。
在立帮安底的那天,儿孙还要烧香祭献,鸣放鞭炮。
同时把一段红布系在棺帮上,让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从棺木框内钻过去,以此祝福老人长寿百岁,称为合龙口。
晋东南有些地方在给老人做寿材时,木工讲究先用铸斧把原木砍一下,以木屑飞出的远近来占卜老人的寿命。
寿材做好以后,除应得工钱外,各地都有额外给木工“花红礼施”的讲究,同时还要邀请亲友、邻里举行上寿活动。
人到50岁,俗称知命之年,亦称半百,60岁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70岁为“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叫古稀之年。
山西各地都讲究为老人缝制“寿衣”,即老人去世后所穿的衣服,有些地方又叫“送老衣”。
除选择衣料有讲究外,剪裁的日子也要细加选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察,谐音禁忌是巫术与礼教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山西民间禁忌文化五花八门,内容繁多,其中有不少是谐音联想有关的禁忌文化,由此可以揭示出民间禁忌文化古今传承的关系和思想含义。
关键词山西民间禁忌文化;谐音联想;古今传承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为“塔布”(Taboo),它的本义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由此转化为“禁止”和“抑制”,汉语中称之为“禁忌”。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阴阳家》中对此曾有过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1]禁忌是人类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信仰习俗。
谐音禁忌是一种语言回避,即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免得招致不利的后果。
谐音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而存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折射的典型映证。
一、谐音联想丰富多彩的禁忌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有着不同的禁忌和避讳。
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就有一些饱含黄河黄土风味的民间禁忌和避讳。
山西民间禁忌中存在大量的谐音联想。
(一).结婚嫁娶禁忌中的谐音联想永济等地娶亲队伍来去忌讳重复同一条路,否则新人日后会走“二茬路”(再婚);夏县的娶亲队伍途中不能过沟、桥、河等,否则新人以后的日子会遇到许多沟坎;平遥嫁女,嫁妆忌带鞋,当地方言“鞋”、“害”同音[hai],否则会给新郎家带来“害”,也忌讳陪带被子,“被”谐音“背”,意味着背离、再婚;忻州嫁女,嫁妆箱底四角忌讳空着,要放四个苹果,取四平八稳之意;芮城女子出嫁,上轿(车)后不能再回头,否则有“再婚”的可能,当地方言“回”、“婚”同音[hui];怕带来麻烦,婚礼不顺;晋城结婚忌讳选择农历“单日”,俗话说“好事成双”,婚姻是男女双方的喜事,选择单日意味着“单一”,不吉祥,故多选双日;新绛结婚不过百天的新娘不得到别人家观看结婚场面,否则,再经历结婚场面,意味着“再婚”;[2]芮城新婚后第一道菜忌吃丸子,“丸”谐音“完”,担心美满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就完了;夏县娶亲路上新郎新娘的距离忌过宽,以防中间有人穿过,否则将意味着二人之间以后会有隔阂,会出现第三者;运城订婚宴席上忌吃梨,“梨”谐音“离”,害怕日后会分离、离婚;大同男女搞对象,如果双方属相年龄相克而又难以分舍,破解之法是结婚时双方各买一只新锅交换,“锅”谐音“过”,即可以在一起过日子之意;雁北一带结婚时让新娘吃半生不熟的饺子,并且要问新娘“生不生”?新娘只能回答“生”,众人皆大欢喜,不能回答“不生”,“生”谐音生育的“生”;宁武一带结婚时,讲究“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子的命”,意即姑姑不能当迎亲,姨姨和姐姐不能当送亲,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一”,“姐”谐音“结”(了结、终结),怕婚后生活遭遇不幸。
(二).数字禁忌的谐音联想山西民间最忌讳的数字是“四”和“七”,其次是“九”。
忌“四”和“七”是因为“四”谐音“死”,“七”谐音“气”,所以,无论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门牌号码或其他号码的尾数都忌用“四”和“七”。
结婚嫁娶,开业庆典,聚会搬迁,甚至外出办事都避开阴历逢“四”和“七”的日子,以避免发生意外或生气。
忌“九”主要是年龄中包含的“九”,有“明九”和“暗九”之分,“明九”指四十九岁以上含有“九”的年龄,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等;“暗九”指三十六岁以上含有九的倍数的年龄,如三十六、四十五、五十四等。
山西民间有“明九好防,暗九难躲”[3],“四九三十六,不死掉块肉”等说法。
据说“明九”和“暗九”的年龄,都是人生中的“殉头年”(坎坷年),到了这一年,要系红裤带,穿红背心、红裤衩以避邪保命,不能随意外出或干有风险的事。
民间为什么要忌“九”呢?说法不同,其中谐音联想是一个主要原因。
如“三十六”谐音“山上溜”(死亡入穴之意),“四十五”谐音“死是吾(我)”,“五十四”谐音“吾是死”,“四十九”谐音“死上柩”(“柩”指灵柩、棺材),“五十九”谐音“吾上柩”等。
人们为了避免说含有“九”的年龄,不是说大一岁,便是说小一岁。
如“四十九”说成“小五十”,“四十五”说成“四十四”或“四十六”等。
除忌讳上面几个数字外,晋南各地还忌讳在产妇产后的第四天和第六天探视产妇,怕给婴儿招来“四六风”(一种婴儿抽风病)。
柳林一带的老人忌讳说六十六岁,因“六六”谐音“溜溜”,当地方言是“往坡下溜”之意,预示着人生要走下坡路。
还有一个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都忌讳的数字——“二百五”。
不管干什么事情,人们都忌讳涉及这个数字,总要想办法绕开。
即使是给钱,都要多给十元(260元),吃点亏都乐意。
据说旧时一封银子是五百两,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半封”谐音“半疯”,北方人一般把那些不明事理、办事没准、做事莽撞的人称做“二百五”。
(三)春节禁忌的谐音联想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民间尤其重视。
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尤其是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都冀盼着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运气,从第一天起就要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有一个好的开端。
因而正月里尤其是初一忌讳就多一些。
晋南正月初一或初二要从外面挑水进门,意即添财,并且不能往外到水。
“水”[fu]在晋南方言中谐音“福”。
永济、翼城等地大年初一饺子煮破了,忌说“破了”、“烂了”要说“挣了”(挣钱之意)或“笑了”(高兴、快乐之意)。
汾阳正月里忌喝拌汤,否则,一年内家人会常常拌嘴、吵架。
大同正月初一忌吃猪头肉,当地称猪头为“眉眼”,怕一年中看人眉眼、脸色;也忌讳吃鸡,“鸡”谐音“饥”,怕一年没有好日子。
繁峙正月初一忌把锅拿到屋外,因锅底有黑,怕一年中会“背黑锅”。
闻喜正月里忌喝米汤,当地熬到粘稠的米汤称之为“熬软[van]了”,当地方言“软”、“烦”同音,怕喝了米汤,一年中口罗里口罗嗦、婆婆妈妈,办事不利索。
雁北一带正月初一忌吃豆芽,豆芽根长,怕一年之始穷根就扎到底了。
柳林、临县等地讲究“单瓜不过年”,忌讳留单数的南瓜、冬瓜等过年,要留双数的,意思是不希望来年的收成“单薄”,要厚成。
灵丘正月初一有病不能吃药,得强忍着,怕一年中药不离人。
临县正月初一的饺子不能吃完,得剩一点,意即当年的粮食满仓吃不完。
(四)其他禁忌的谐音联想稷山招待客人忌吃揪片(一种面食),怕与客人日后揪扯厮打。
大同招待客人忌说“你还要饭不要了”?因乞丐才“要饭”,俗称“要饭的”。
灵丘招待客人喝茶忌讳倒满杯,因为“满则溢”,“溢”有“出去”之意,意味着不欢迎客人;但是倒酒则要倒满杯,沿用远古习俗,为防止对方在酒内下毒,满杯时一碰杯就会溢到对方杯里,心照不宣为了安全。
"山西各地都忌讳家有客人时扫地,否则意味着把客人'扫地出门'。
给人送礼,万荣忌讳送伞,'伞'谐音;散',意味着与朋友离散;绛县忌讳送笔,否则和朋友的情谊会一笔勾销;山西大多数地方忌讳送钟,'送钟'谐音'送终',太晦气了。
"[4]临县过生日忌讳吃拌汤,因拌汤有面疙瘩,意味着人生充满了“疙瘩”,不平顺。
阳高盖房子忌用榆木,“榆”谐音“愚”,怕后代愚笨,不聪明。
大同抱起小孩时忌讳说“沉”,因为只有死了的人才“死沉”,要说“重”,当地方言“重”和“俊”同音,都读“zhong”。
曲沃盖房不盖四间,“四”、“死”同音,不吉利,要盖成“小五间”。
宁武家有病人时,忌讳借别人药后再还药,只能还钱,因为“还药”意味着“还病”。
临猗给老人做寿衣忌讳用缎子料和带毛的衣料,“缎子”谐音“断子”,怕家庭会断子绝孙或转生为动物(动物有毛)。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姓“贾”和“段”的人,不能叫好字眼的名字,否则就会出现“贾(假)富贵”、“段(断)青春”的谐音联想。
二、民间禁忌文化的古今传承和思想含义我国民间禁忌文化历史悠久,虽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禁忌内容,但不同时代也有一些古今传承的相同的禁忌内容。
清代学者孙锦标的《通俗常言疏证·时日》中说:“七不出,八不归”[5]。
意思是说,农历逢七不出门,逢八不返乡。
现今山西不少地方还保留着这一风俗。
不过各地都有些变化,有的地方只是正月初七忌讳出门,其他月份不论,有的地方只是农历逢八的日子忌讳媳妇回娘家,其他人回家不忌讳。
另外,清代《谈徵·事部》说:“日忌:世人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为日忌,不出行不营为,阴阳家以此三日为五鬼下哭……”[6]如今山西不少地方仍保留着农历初五、十四、二十三忌讳出门的习俗。
民间禁忌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很难一下子说清楚。
禁忌避讳只是民间的风俗习惯,今人已不刻意讲究,但也不能一点不在乎,所谓“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7](《礼记·曲礼上》)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创设了许多禁忌,其中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有些是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比如各地在正月里的一些忌讳,好多都是寄托人们在新的一年中有个好运气、好收成。
有些是曲意劝诫的,如交城讲究吃馒头不得剥皮吃,有“吃皮皮,死姨姨”的说法,无非是告诉人们要有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再如各地都有不让孕妇、产妇到一些重要或危险场合的禁忌,无非是让她们注意身体,注意休息。
有些是起缓和作用的,如“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8],否则只会激化矛盾,引起严重后果。
当然,也有不少禁忌是带有女性歧视的或带有迷信色彩的,这些禁忌的存在虽然对社会无利,但也无碍大局,只不过给人们增加一点趣味罢了,任由它们自生自灭好了。
参考文献:[1]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2] 任骋.民间禁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30-31[3] 乔润令.山西民俗与山西人[M].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5.[4] 王洪江.山西民间禁忌文化琐谈[N].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5]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6]清.西厓.谈徵·事部.上苑堂藏板, 1823[7] 吕咏楷、吕友仁等.礼记全译孝经全译(上下)(修订版).贵州出版集团,2009[8]万建忠.图文中国民俗禁忌.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