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引证注释规则【模板】

合集下载

《法学研究》论文格式模板

《法学研究》论文格式模板

《法学研究》论文格式模板语言行文的格式,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法学研究》论文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法学研究》论文格式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目的与要求认真撰写法学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

详言之,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法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并能明确、恰当、充分地表述研究的成果,开始学习、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专门学术问题的方法,锻炼撰写论文以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写法学毕业论文,就是要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将来写什么都可以。

撰写法学毕业论文的要求有三个方面:(1)从理论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确定法学毕业论文题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法学毕业论文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力求有自己的新见解,材料要充实,坚决反对大段摘抄、整篇抄袭、请人代写等不良现象。

(3)论文要能系统地阐明法学毕业论文题目所包括的主要问题,并力求做到概念明确、文理通顺、逻辑严谨、结论合理,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学术思想。

二、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和论证角度首先,确定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如法律专业有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婚姻家庭法、国际私法等多门课程。

这就要求法学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会和知识背景确定了大的方向后,还要确定具体的方向。

虽然法学毕业论文论述的只是某一基本问题的一点,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其次,选择具体的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应该是本学科中带有基本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1.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论文应包括封面、题目、摘要与关键词(中英文)、目录、正文(绪论、主体、结语)、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

1.1 封面学校的名称位于封面上部顶端,其下为论文性质(即: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位于封面中端,学号、姓名、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等分列两栏,位于封面底端,项目名需对齐。

1.2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

论文题目一般中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如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

题目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

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1.3 摘要与关键词1.3.1 摘要摘要要求用精炼的文字对论文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1.3.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1.4 目录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正文章节、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内容的页码。

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1.5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正文一般还包括附加的文献、引证、脚注。

1.5.1 绪论绪论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法学院学术规范

法学院学术规范

厦门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技术规范(2005年10月修订)为了规范本院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书写技术,按照《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规范》的要求,特详作如下规定:一、论文格式(一)开本论文的打印和印刷纸张的规格标准为A4。

(二)框架学位论文按序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1)封面;(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3)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4)中文摘要(后接“关键词”);(5)英文摘要(后接“关键词”);(6)缩略语表和案例表;(7)目录;(8)正文:前言(引言、导言等)、主文、结论(尾论、余论等);(9件(加列“重要法条”内容等);(10)参考文献;(11)后记(确有必要者);(12)封底。

(三)封面1、颜色:浅色(白、浅黄、浅绿、浅蓝);2、封面的字体、字号和排版要求(见本技术规范附件一);3、封面的论文题目需要中、英文,英文题目在中文题目之下;4、论文书脊的要求(如右图)(1)在论文的书脊以紧排依序打印中文: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厦门大学(博士必须打印,硕士建议有条件的打印)(2)字号字体:小五号宋体。

(四)原创性声明和著作权使用声明1、《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见本技术规范附件二);2、《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见本技术规范附件三)。

(五)内容摘要1、文字:中文和英文各一份(“内容摘要”统一英译为ABSTRACT);中、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分别各置一页内;字号小四宋体;2、字数:中文600 字左右;英文3500字符左右;3、内容:重点概述本文研究的问题、意义、创新之处和主要观点、结论等。

(六)关键词1、关键词数量:不超过3个,能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词组符合学术规范;2、每个关键词字数:不超过5个字;3、字号字体:小四号宋体;4、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5、格式例示:——关键词:资产重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Key Words: Capital Reorganization; Market Reaction; Empirical Study.(七)缩略语表和案例表“缩略语表”统一译为Abbreviations;“案例表”统一译为Table of Cases。

法学论文注释体例

法学论文注释体例

《法大研究生》注释体例一、一般规定(一)本刊注释采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正文中注码置于标点符号后。

(二)专著、论文等文献的引证均需标明具体的引证页码。

(三)本刊原则上不接受网上资料之引证。

(四)脚注外文文献之引证无需译成中文。

(五)正文涉及外国人名、地名的,须在该人名、地名首次出现时将其译成中文,并在括号内标注原文,重复出现时直接使用中文。

(六)本体例包含中文、英文注释规范,其他外文注释体例依该外文之惯例。

二、中文注释体例(一)专著、合著、编著的引证项及顺序为:作者,书名(卷次),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期刊论文的引证项及顺序为:作者,论文标题,期刊名、年份、期号,页码。

文集论文的引证项及顺序为:作者,论文标题,编者姓名,文集名(卷次),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报纸文章的引证项及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页。

(二)译著、译文的作者前需标明国籍,并置于方括号内;译者姓名置于文献名后。

(三)中文书名、期刊名加书名号《》,中文期刊论文、文集论文和报纸文章的标题加双引号“”。

(四)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引用非原始资料的,应注明“转引自”。

(五)在同一页内相邻引注重复引用同一文献时,无需详注,可简作:同上注,第y页。

(六)注释示例:1.专著、合著、编著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赵晓耕主编:《中国近代法制史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7页。

2.期刊郭道晖:“论法的本质内容与本质形式”,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第3-4页。

3.文集贺卫方:“比较法律文化的方法论问题”,载沈宗灵、王晨光编:《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9页。

4.报纸何勤华:“‘法治’的翻译、移植和本土化”,载《检察日报》2012年12月8日,第2版。

法律论文引证注释

法律论文引证注释

法律论文引证注释1.引证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规则:(1)引证以必要为限;(2)引证法律文件、判例及司法文件以权威机构的出版物为准;(3) 除按本规范引证已发表的作品外,引证未发表作品应取得相关权利人的许可;(4)引证必须符合被引作品的本意,不得曲解原意;(5)正文引证不得超过150字(案例除外),变换字体为楷体五号排版;(6)引证应有显著标志,并以注释方式完整、准确地显示出被引证作品的有关信息;(7)引证作品的标题(包括副标题)应当完整,勿用简称;法律文件、书籍、刊物、报纸,用书名号;文章篇名用引号;案例必须注明案件来源。

2.注释体例(1)注释位置采用脚注,整篇论文连续计码;(2)书籍或成册作品的注释格式:作者,标题,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页码;定期出版物注释格式:标题,出版物名称,出版时间,卷期号,页码;(3)作者(包括著者、编者、译者、机构作者)为一人以上时,应全部完整地列出;(4)众所周知的作品,如《列宁选集》、《圣经》、《论语》等,以及法律文件,不注出作者;(5)编辑者、整理者而非著作者的作品,在作品标题后括弧注出“x编”、“x整理”;(6)不同作者的合成作品,先注出特定的作者和作品名称,再注出该合成作品相关信息;(7)正文多次引用同一作品的注释,第一次引证时,注释信息的内容必须完整。

除此之外,紧接第一次之后的注释,用“同上,页x”;在其他注释间隔之后的注释,用“前注x,x页”;(8)转引作品的注释,先注明原始作品相关信息,加“转引”字样后注明所依据的作品;(9)引用图表,直接在图表下注出来源,不用脚注;(10)引用访谈、演讲或报告、信札等作品,应尽可能注明其形成的时间和地点;(11)电影、电视和广播作品,应在作品名称后括弧注明出品的机构和时间;(12)互联网或数据库作品,应注明网址或数据库作者和时间;(13)学位论文应注明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和论文获得答辩通过的时间;(14)外文作品的引证,从该文种的学术引证惯例;本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法学院自考毕业论文格式、排版及注释体例具体要求(建议版)

法学院自考毕业论文格式、排版及注释体例具体要求(建议版)

2017年法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排版及注释体例具体要求(一)封面应按内封面所列各项内容认真填写,院系、专业的名称应填写全称。

(二)中文题目1、内容要求: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应避免过宽、过大、过空,应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层次和深度,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论文题目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实质性主题内容,所用词语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索引,应避免使用生僻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2、格式要求:黑体三号字,加粗,居中,左右各缩进4字符。

(三)中文摘要1、内容要求: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准确概括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摘要不分段,不引用公式图表,不作标注,一般不超过300字。

2、格式要求:“摘要”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摘要内容另起行,仿宋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

(四)关键词1、内容要求:关键词根据论文正文内容及论文主题选取,一般为3-5个。

2、格式要求:各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五)目录(可以不做,但建议做)1、内容要求:按论文各级标题的层次结构加注页码,一般只列出二级到四级标题。

2、格式要求:“目录”两字字间空4个字符,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目录中各级标题均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两端对齐,行间距20磅。

一级标题不缩进,二级标题左缩进2字符,不要列三级标题。

(六)正文1、内容要求:(1)段中文字:应做到内容详略得当,逻辑层次清楚,描述准确,论述有力,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无语病。

(2)标题文字:一般按五级标题进行标注①一级标题为“一、”、“二、”、“三、”……;②二级标题为“(一)”、“(二)”、“(三)”……;③三级标题为“1、”、“2、”、“3、”……;④四级标题为“(1)”、“(2)”、“(3)”……;⑤五级标题为“①”、“②”、“③”……。

2、格式要求:行间距20磅(1)段中文字:宋体小四号字。

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

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

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第一篇: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1.注释(1)注释的用途一般有两种,一是对有关概念、叙述、信息的追加解释;二是对数据、直引文字出处的说明。

(2)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的形式。

在所需说明文字或段落尾部右上角标注序号(宋体,5号)。

序号从论文正文部分的第一处注释开始,以1、2、……、15……连续排列。

相应的说明性文字或文献写于当页下方。

(3)对直引文字进行注释说明的文献或资料,采用规范格式,但页码指明到具体页。

(4)对意引文字可以不注释,但应清晰地体现出作者、年份,以便读者在参考文献中对照。

2.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对研究有启发、有作用的文献资料,包括所有意引或直引文献。

(2)参考文献的格式按规范形式一一列示。

(3)参考文献的顺序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45]、……排序。

(4)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解决方法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

按“插入”按钮。

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

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

(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

学位论文引注规范

学位论文引注规范

学位论文引注规范一、注释规则1、援引他人的思想或表述而不标注来源则为抄袭,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情形:引用原话而不加引号,大段借用别人的表述或思想而只改变措辞或顺序,未阅读原文而借用别人的注释等。

如果借用了别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而不标注出处,那么无论如何改变表述均构成抄袭。

2、直接引用需加引号,间接引用需在注释中加“参见”(英文资料加“See”)。

3、引用须适当,并基于对他人著述的准确理解,不得出现虚假注释或曲解他人的观点。

4、除非作追溯研究,引用的文献应为最新版本。

5、为使论文具有创新性,学生应充分利用我校的外文数据库(如HeiOnline和Westlaw)和著作期刊,尽可能多地引用外文文献。

6、因网络资源变动频繁,学生应尽可能不引用网络文献;若非得引用,则应尽可能引用官方网站的资源。

7、外文文献应采用相应外国的注释规范。

二、注释范例(一)中文注释1、著作类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页。

2、主编类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3、译著类[英]洛克:《政府论》(下册),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页。

4、转引类Nadelmann, Marginal Remarks on the New Trends in American Conflicts Law, 28 Law & Contemp. Probs. 860 (1963). 转引自[美]弗里德里希·K.荣格:《法律选择与涉外司法》(特别版),霍政欣、徐妮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5、论文类樊崇义:“论联合国公正审判标准与我国刑事审判程序改革”,《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第86页。

韩大元:“韩国宪法上的受教育权概念——以宪法判例的分析为中心”,载郑贤君主编《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155页。

论文注释格式

论文注释格式

《中国法学》注释格式一、总则(一)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独著类书籍无需在作者名称后加“著”字;非独著类书籍,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应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转引”。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1.书籍类,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论文类,前引②,王泽鉴文。

(五)引文涉及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注释页码部分可标注为:第×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二、分则(一)著作类1.注释信息编排方式为:作者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年版,第×页或第×-×页。

2.著作若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

3.著作的版次紧随著作名称,以“(第×版)”、“(修订版)”或“(增订)”的方式表示。

4.合著应标明全部作者姓名。

三人以上合著的,第一次出现时,应写明全部作者姓名;第二次出现时,可以在第一作者之后加“等”字省去其他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隔开。

5.多卷本著作应在著作名称后,以“(第×卷)”、“(第×册)”或“(第×辑)”注明卷、册或辑数。

示例:①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二)论文类1.注释信息编排方式为:作者姓名或名称:《文章名称》,载《期刊名称》××××年第×期。

2.以“××××年第×期”标注期刊杂志的出版时间,不使用“第×卷第×期”的标注方式。

示例:①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

《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

《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
(3)引言:对研究主题进行介绍,阐述研究动机和意义,并提出研究
问题或目标。

(4)正文:包括绪论、主体和结论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背景和
研究问题,并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

主体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又可分为小节。

结论部分总结
论文的研究结果,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或建议。

(6)附录: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辅助性的数据、图表等放在
附录中。

2.注释体例:
(1)脚注:对于一些较长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可以使用脚注。

脚注应
按照脚注顺序进行编号,并放置在相应的论文页面底部。

例如,在论文中
引用一些学者的观点,可以在论文正文中标注为“学者认为[1]”,然后
在脚注中解释该学者的观点。

(2) 小标注:对于一些简短的解释或引证,可以使用小标注。

小标注
一般在正文中插入,并用圆括号包围。

例如,在论文中引用一些学者的观点,可以在论文正文中标注为“学者认为(Smith, 2024)”。

(3)文内引用:对于一些简短的解释或引证,也可以直接嵌入在正文中,并使用引号引用。

例如,在论文中引用一些学者的观点,可以在论文
正文中标注为“学者认为‘……’。

”。

学术征引与注释规范

学术征引与注释规范

附件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蓟门法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参赛论文学术征引与注释规范一、学术征引与注释规范,不仅是加强学术规范、学术伦理与学风建设的核心环节,而且是推进学术交流、学术评价与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还是切实保障学术刊物编纂质量的基本要素。

二、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

凡转引者,应如实标示。

抄袭剽窃,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倘征文有不端行为者,概不受理。

若一旦获奖的作品事后被证实系抄袭剽窃之作,评奖委员会除书面声明、公开撤销奖项外,还将采取其他相应的必要举措。

三、注释规范如下:(一)中文注释格式1. 当引用的观点、资料等所在的论文、著作首次在注释中出现时,须将该论著之作者(译者、编者等)姓名、篇名/书名、杂志/报纸/出版社/、发表/出版年代、页码等信息,详细、准确标示。

应通过标注“编”、“主编”、“编著”、“整理”、“校注”等形式,明示所征引之作者的权利与责任。

除非是以书代刊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学术集刊),凡有正式刊号之期刊、报纸,一般不注明编者和出版者。

举例一: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0页。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2页。

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第35-36页。

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第6版。

2.当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篇名/书名、页码即可。

如引文出自报刊文章,报刊名称、出版日期等可省略。

举例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第25-26页。

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前引文,第39页。

3.论文标题、图书书名、报刊名称,须一律用书名号标示。

法学论文格式【范本模板】

法学论文格式【范本模板】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一、论文撰写格式(一)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二)作者姓名、所在学院、邮编(三)摘要(应高度概括论文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

要客观陈述、独立成文,字数为100——300字。

)(四)关键词(3—8个)(五)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问题的详细表述,应力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六)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毕业论文的注释统一采用脚注,每页按先后顺序单独编号,在正文的相关处用上标表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

所罗列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包括期刊、书籍、论文集等,参考文献序号一般用方括号标注(如[1],[2],……).参考文献的格式: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为[M]。

期刊文章为[J].报纸文章为[N].学术报告为[R].学位论文为[D]。

论文集为[C]。

其中的被析出文献为[A]。

联机网上数据库为[DB/OL].磁带数据库为[DB/MT].光盘图书为[M/CD]。

磁盘软件为[CP/DK].网上期刊为[J/OL]。

网上电子公告为[EB/OL]。

).出版社,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页码.毕业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不低于7项.(七)英文摘要英文摘要置于参考文献之后,包括与中文对应的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院、摘要及关键词。

二、论文正文段落层次格式论文的层次用数字番号标明,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三、打印格式论文经指导教师审阅定稿后,由学生用标准的A4纸打印,标题用2号宋体字,作者姓名、所在学院、邮编、摘要、关键词用4号楷体字,正文用4号宋体字,注释和参考文献用5号宋体字。

封面采用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统一封面(请到学校教务处网站下载).四、外文论文写作格式外文论文写作格式由学生所在学院做出相应规定.。

法学系毕业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

法学系毕业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

法学系毕业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一、注释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论述时,引用他人观点来佐证、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

3、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

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19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45页。

再如:王叶:《论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法学》2019年第5期,转引自郭文祥:《劳动法修改若干问题研究》,《社科战线》2019年第4期,第45-46页。

5、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

6、引用期刊论文、报章文章的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刊物(报纸)名,期号(出刊日期),页码(版面)。

示例: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19年第2期,第112页。

马怀德:《行政许可与第三人利益保障》,《公法研究》(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23页。

张卫平:《法律人的“出世”与“入世”》,《法制日报》2019年6月9日第3版。

7、引用网络文章应标出作者、文章名、网址、访问时间。

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年6月9日访问。

8、引用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

如: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修订版,第221页。

9、引用学位论文注明作者、论文名称、学校名、论文类型(博士/硕士)。

如:王涌:《债的消灭根据考》,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10、合作作品的标示。

如:韩大元、张庆福:《宪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48页。

山东大学法学院学位论文引注规范

山东大学法学院学位论文引注规范

山东大学法学院学位论文引注规范山东大学法学院学位论文引注规范一、注释规则1、援引他人的思想或表述而不标注来源则为抄袭,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情形:引用原话而不加引号,大段借用别人的表述或思想而只改变措辞或顺序,未阅读原文而借用别人的注释等。

如果借用了别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而不标注出处,那么无论如何改变表述均构成抄袭。

2、直接引用需加引号,间接引用需在注释中加“参见”(英文资料加“See”)。

3、引用须适当,并基于对他人著述的准确理解,不得出现虚假注释或曲解他人的观点。

4、除非作追溯研究,引用的文献应为最新版本。

5、为使论文具有创新性,学生应充分利用我校的外文数据库(如HeinOnline和Westlaw)以及著作和期刊,尽可能多地引用外文文献。

应注意鉴别和避免引用不良期刊。

6、因网络资源变动频繁,学生应尽可能不引用网络文献;若非得引用,则应尽可能引用官方网站的资源。

7、外文文献应采用相应外国的注释规范。

二、注释范例(一)中文注释1、著作类:许庆坤:《美国冲突法理论嬗变的法理——从法律形式主义到法律现实主义》,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9页。

2、主编类: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3、译著类:[美]彼得?海:《美国法概论》,许庆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4、转引类:Nadelmann, Marginal Remarks on the New Trends in American Conflicts Law, 28 Law & Contemp. Probs. 860 (1963). 转引自[美]弗里德里希·K.荣格:《法律选择与涉外司法》(特别版),霍政欣、徐妮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5、论文类许庆坤:《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制度:再生还是消亡》,《法学研究》2013年第5期,第197页。

许庆坤:《胡伯的国际礼让说探微》,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5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80—481页。

《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

《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

论文编辑格式作者名称写在篇名下面,用脚注著名作者身份,作者名称用五号字宋体加粗剧中一、标题:(各小标题间段前段后不需要设置行距)(一)标题一(篇名)样式: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副标题用小四号字,右对齐(二)标题二样式: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二用“一、二、三……”表示。

(三)标题三样式:小四+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三用“(一)、(二)、(三)……”表示。

(四)标题三以下的标题: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四用“1. 2. 3.”,标题五用“(1)(2)(3)”。

二、正文格式: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三、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无缩进,名称统一为“摘要”和“关键词”,小四号+楷体+加粗,用【】括起来,摘要内容和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单倍行距四、脚注及参考书目:1.全文脚注用小五号字;2.参考书目不写(除确与文章有关的书目外)《法学研究》注释体例(一)一般规定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

2.连续注码。

[1],[2],]3.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4.文中及页脚注码符号为六角型括号。

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方括号注明国籍。

5.一般的感谢语可酌情删去。

如系项目成果,可保留项目名称。

6.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7.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8.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2〕,某某书,第×页。

"或者"前引〔2〕,某某文。

"两个注释相邻的,可采"上引某某书(文)"。

9.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页者,只注明首页;相邻数页者,注为"第×页以下" 10.出版日期仅标明年份。

通常不要"第×版"、"修订版"等。

《中国法学》注释格式

《中国法学》注释格式

《中国法学》注释格式一、总则(一)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独著类书籍无需在作者名称后加“著”字;非独著类书籍,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应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转引”。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1.书籍类,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论文类,前引②,王泽鉴文。

(五)引文涉及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注释页码部分可标注为:第×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二、分则(一)著作类1.注释信息编排方式为:作者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年版,第×页或第×-×页。

2.著作若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

3.著作的版次紧随著作名称,以“(第×版)”、“(修订版)”或“(增订)”的方式表示。

4.合著应标明全部作者姓名。

三人以上合著的,第一次出现时,应写明全部作者姓名;第二次出现时,可以在第一作者之后加“等”字省去其他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隔开。

5.多卷本著作应在著作名称后,以“(第×卷)”、“(第×册)”或“(第×辑)”注明卷、册或辑数。

示例:①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二)论文类1.注释信息编排方式为:作者姓名或名称:《文章名称》,载《期刊名称》××××年第×期。

2.以“××××年第×期”标注期刊杂志的出版时间,不使用“第×卷第×期”的标注方式。

示例:①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引证注释规则
(2006年1月5日)
一、引证规则
(一)尊重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二)引用时尽可能的追到原作者。

(三)引用应当便于核查。

(四)引用应当保持所引内容的原貌。

(五)引用应以必要为限。

(六)有修订版的著作应以修订版为准,学术史的研究除外。

(七)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应当征得原作者同意,例如书信,毕业论文(未出版的)等等。

(八)引用须给出明确的标识。

(九)引用应当注明真实出处,引证不可作假。

二、注释规则
(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

注码统一按1、2、3、4、5……进行,勿需用圆括号或方括号;脚注符号后空半个汉字字符,如:1王启东:《法制与法治》,载《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第3版。

(二)注释例
1.著作类
(1)经典著作如: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2)专著类如:5 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

(3)合著类如:8 袁曙宏、宋功德:《WTO与行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3页。

也可以用“等”省略第一作者以后的作者。

如:8 袁曙宏等:《WTO与行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3页。

(4)主编著作如:6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

2.论文类如:11 王家福等:《论法制改革》,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3.网上文献所注明的网址必须达到点击该网址就能阅读该文献,并注明最后访问日期。

如:22沈文敏等:《治污刻不容缓长三角珠三角亮出“区域环保牌”》,载******/news/gdnews/gdtodayimportant/*********.htm。

最后访问日期:2006年1月7日。

4.文集类如:17 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5.译作类如:19 [英]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请注意:国别用简称,国别符号为方括号,在国别“[英]”与作者“梅因”之间空半个汉字字符。

6.报纸类如:1 王启东:《法制与法治》,载《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第3版。

7.古籍类如:1 《宋会要辑摘•食货》卷三。

2 (清)沈家本:《沈寄移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8.辞书类如:1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

9.港台澳著作类如:1 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10.外文类从该文种注释习惯。

三、其他
(一)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二)引用资料非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

(三)数个注释引自同一资料者,请不要用“25 前引19,梅因书,第37页。

”作者仍应按照前文要求,作全面注释,即25 [英]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7页。

这是为了避免指导老师在修改后注释序号发生变化和混乱,从而导致引文与注释不对应。

(四)上述规则中的标点符号,都应准确无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