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病案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病案分析
一、何X,女,35岁,已婚,2007.8.7初诊。
小腹疼痛1年余。
患者于1年前行人流术,半月后小腹疼痛伴发热,带下色黄如脓,量多气臭,当时经住院治疗后热退,左侧附件包块消失。
其后常因劳累发作,反复不已。
月经初潮14岁,3-5/23-30日,量偏少,色红,有小血块,或有痛经。
25岁结婚,生育史1-0-2-1。
妇检:外阴己产式,阴道通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宫颈轻度炎症,轻度举痛,宫体后位略大,质中压痛,活动差,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
刻诊:少腹隐痛,有时坠胀,劳累后加剧,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形体偏瘦,大便不实,月经先期,经量偏多,色暗红,有小血块,经行第1天腹痛加剧,纳谷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要求:诊断(中西医病名、中医证型)、主证分析、治法、代表方、药物诊断:中医病名——妇人腹痛中医证型——脾肾不足,湿热内阻西医病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证分析——本病因外邪内侵,稽留于冲任胞宫,气血阻滞,瘀血内停,日久脾肾之气耗伤,正虚而邪实,从而加重冲任瘀阻。
形体偏瘦,大便不实,纳谷不香为脾虚之征;腰膝酸软,面色晦暗为肾虚之征;少腹隐痛,有时坠胀,月经先期,经量偏多,色暗红,舌质红,苔黄腻为湿热内阻。
本病病机为脾肾不足,湿热内阻。
治法——补肾健脾,清热利湿,行气祛瘀方药——知柏地黄丸合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物——知母、黄柏、淮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元胡、乌药、枳壳、五灵脂、红藤二、李X,女,21岁,未婚,2007.8.7初诊。
月经7个月未至。
末次月经2007.1.5,迄今未潮,体重明显增加,面部痤疮,神疲肢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胸脘满闷,舌体胖,苔白腻,脉滑。
B超检查:双侧卵巢增大,见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
内分泌化验:LH/FSH>3,T值明显增高。
要求:诊断(中西医病名、中医证型)、主证分析、治法、代表方、药物。
诊断:中医病名——闭经中医证型——痰湿阻滞证西医病名——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证分析——痰湿阻于冲任,占住血海,经血不能满溢,故月经数月未行。
中医妇科学.病案
陈某,女,28岁。
带下量多,伴小腹疼痛2日余。
现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小腹及右侧少腹坠胀隐痛,不喜揉按。
胸闷心烦,口苦咽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唇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热下注型。
病机要点: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董某,女,34岁。
带下量多两年余。
经抗炎及中药治疗无明显疗效故来应诊。
现带下量多,常需垫纸,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伴畏寒肢冷,腰痛如折,小腹凉,小便频数。
舌淡胖润,边有齿痕,脉沉细而迟。
要求:诊断、病机要点、治法、方药。
诊断:带下过多;肾阳虚型。
病机要点:久病及肾,使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寒湿内盛,引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
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
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芡实白果金樱子王某,女,26岁。
带下量多,伴外阴、阴道瘙痒3天。
患者于20天前在某医院行人工流产术。
术中顺利,术后阴道出血近两周。
经服抗生素及中药血净,术后半月盆浴。
3天前出现带下量增多,色黄如脓,臭秽难闻,伴外阴、阴道瘙痒不适,心烦不安,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毒蕴结型。
病机要点:患者因人工流产术损伤冲任,又值血室正开之时盆浴,令湿毒内侵,损伤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土茯苓薏苡仁红藤败酱草李某,女,27岁,干部,1987年10月3日就诊。
主诉:第一胎孕足月,胎死腹中10天。
患者素患慢性肾炎,于近预产期前10天,行产前检查,发现胎死,现小腹坠痛不适,疲倦无力,心悸气短,阴道有少量淡红色血,面色苍白。
舌淡黯,苔白,脉细弱。
诊断:子死腹中;气血虚弱型。
病机要点:久病体虚,气血虚弱,胎失所养,无力养胎促儿外出,故临产前胎死腹中,不能产出。
田淑霄治疗妇科疾病验案
崩漏案田淑霄治疗妇科疾病验案(1)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4月22日□胡锦权席沙沈菲河北医科大学扁鹊医学社编者按:田淑霄教授为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余年,经验丰富,尤擅治妇科疾病。
河北医科大学扁鹊医学社胡锦权等在跟师学习侍诊之余,总结其治疗妇科疾病验案6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郝某,女,44岁,2009年3月初诊,平素月经正常,此次因工作过度劳累,月经提前一周,量大,有血崩之势,色红无块,十几日不止(超过两周)。
症见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懒言,自诉双下肢无力,并伴浮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证属脾虚不摄,冲任不固,治以补中益气,摄血止漏。
处方:棕榈炭12克,山萸肉20克,桂圆肉20克,藕节炭30克,鹿角胶20克,黄芪15克,生地炭30克,木香8克,血余炭12克,仙鹤草15克,党参15克,升麻6克,当归身15克,葛根12克。
4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血减,但仍有小量出血,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血止。
但四月份月经推迟,经调理后经来,7天净。
但双下肢无力,浮肿,带多,眼干涩,舌苔中间有剥脱,脉无力。
处方:炒白术10克,山萸肉20克,砂仁8克,茯苓10克,仙鹤草15克,桂圆肉20克,阿胶20克,竹叶4克,乌贼骨30克,大腹皮12克,升麻6克,甘草6克,鹿角胶20克,土茯苓20克,葛根12克,芡实2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白豆蔻10克。
7剂,水煎服。
先后调理月余,身体逐渐康复。
按:《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曰:“漏下之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任之脉虚损,不能制约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
”冲为血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太冲脉隶属于阳明”,且叶桂有“阳明络脉空虚,冲脉无贮”之说,故冲任二脉与脾胃相通。
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说:“崩漏古名崩中……世人治崩以治中州也。
”田淑霄在治疗崩漏时,常从脾、肾入手,如脾虚统摄无力,冲任不固而致崩漏,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医医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案:花某,女,18岁。
初诊:1958年12月8日。
主诉及病史:14岁月经初潮以后,4年来阴道断续出血,注射黄体酮、丙酸睾丸酮能暂时止血,但不巩固。
1956年曾在某院做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殖症。
此次于1958年11月6日开始阴道出血,血量多,经激素疗法,少量输血十多天,出血仍不止,继发重度贫血,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拒绝。
后延中医治疗,连服归脾汤6剂,并每日输血,出血未见减少,血色素38g/L。
1958年12月8日恳余诊治,主诉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血量少时腹痛剧烈,小腹部可触及拳头大小包块,有压痛,待排出大血块后则腹痛缓解,包块消失,继而血量减少;约2小时后上述情况再次发作。
诊查:精神委靡,面色㿠白。
舌质淡嫩,脉细数有力。
肢冷有轻度浮肿,小腹有块、拒按。
血压80/50mmHg,体温35.3℃,红细胞计数2.56×1012/L,白细胞计数4.5×109/L,血小板计数72×109/L。
辨证:证属血热夹瘀证。
1治法:化瘀清热。
处方:犀角(现已禁用,可用水牛角代之)1.5g(水磨冲)生地黄20g 生白芍15g 丹皮15g 桃仁10g 红花10g 三七粉3g(分冲)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1剂后,血量较前增多;2剂后,血量减少;3剂后,血量又减。
继以上方增桃仁、红花各5g。
3剂。
三诊:患者连服药3剂后血止痛除。
按语本证的主症为腹痛拒按、下瘀血块和脉细数有力;次症为面色㿠白、舌质淡嫩、肢冷浮肿等。
而次症与主症之间又存在着因果关系,即次症的一派气血虚弱现象是由胞宫不正出血所引起,故瘀热蕴积胞宫致使经血妄行乃是本证的本质,但病程日久,往往不易辨出其中因果关系,故前医把次要病证视为主症,而用益气摄血治法,犹如抱薪救火,结果出血未能制止,而使病证加重。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精)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精)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写病案是指医务人员规范记录病人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同时也记录了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病案是原始医疗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
病案的保存为医、教、研提供宝贵资料,又是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临床上一般把正在运行的、还未归档的病案称为病历。
病历可分为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妇科病历书写时要注意记录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妇科检查等情况。
一、中医门诊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中医妇科门诊病历包括初诊病历和复诊病历。
1.初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病案号:××主诉: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主症发生的时间、诱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及伴随症状、诊治过程、目前情况。
如有数项主要复杂疾病者,则按先后次序分段记述。
扼要记述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和重要的既往病史、个人史和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尤其注意妇科检查及舌象、脉象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就诊时已获得的相关检查结果。
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治法:处方:方药、用法等。
医嘱:饮食起居宜忌、随诊要求、进一步的诊治建议及注意事项等。
医师签全名:2.复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记录内容包括:(1)上次诊疗后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注意记录新出现的症状。
(2)体格检查时复查上次发现的阳性体征情况,注意记录出现的新体征。
中医妇科-病案
七.病案分析: (要求: 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共15分1.某患者, 女, 49岁, 已婚, 月经紊乱近2年多, 半月~2个月一行。
现停经半年多, 觉头晕耳鸣, 腰酸肢软, 烘热汗出。
五心烦热, 失眠多梦, 口燥咽干, 皮肤干燥。
舌红苔少, 脉细数。
妇检未发现异常。
答: 诊断: 经断前后诸症辨证: 肾阴虚型证候分析: 患者经断前后, 天癸渐衰, 肾阴不足, 精血衰少, 冲任失调, 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 周期不定。
精亏血少, 髓海不充, 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 肾又主骨, 肾阴不足, 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 虚阳上越, 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 心神不宁, 故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阴虚内热, 津液不足, 口操咽干;精血不足, 肌肤失养, 故皮肤干燥, 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治则: 滋肾益阴. 育阴潜阳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药物: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2.范某, 女, 18岁, 学生。
主因经行腹痛2年。
患者近2年来, 每遇经期第2天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剧烈, 经色暗红, 有血块, 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 伴面色苍白, 汗出肢冷, 恶心呕吐, 经前乳房胀痛, 心烦急躁。
来诊时正值经期第二天, 小腹疼痛剧烈难忍, 舌暗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细。
要求写出: 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答: 中医诊断: 痛经。
气滞血瘀治法: 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方药: 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0g 川芎10g 枳壳12g 郁金12g 香附 12g 五灵脂12g 益母草15g 泽兰12g 丹皮10g 王不留行12g四剂, 水煎服, 日一剂, 分两次温服。
调护: 注意调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
3.朱某, 女, 24岁, 未婚。
出诊日期:1986年7月15日。
患者素食饮冷, 近半年来, 月经延后, 常40—50天一行, 量少, 色暗红, 有血块, 小腹冷痛, 得热痛减, 经期畏寒肢冷。
中医医案——产后尿潴留(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理三焦、温通膀胱法治愈产后癃闭病案:阚某,女,成人,已婚。
初诊:1959年6月29日。
主诉及病史:初产妇,产后9天。
自产后起即小便不利,经多次努力后始能排出;腹胀腰痛,大便干结,眠差。
诊查:舌苔白腻,脉象细弦。
辨证: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府,今三焦膀胱同病,于是气化失宜,水道不利。
治法:治以疏利三焦,温通膀胱。
处方:当归9g 柴胡4.5g 川芎4.5g 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3g 制香附6g 小茴香3g 橘皮3g 3剂另:肉桂末2.7g,沉香末1.8g,琥珀末6g,三味相和,分6包,日2次,每次1包。
二诊:7月1日。
服药后小便较通,下腹尚胀,腰酸,便干,恶露多色红,自汗少寐,乳汁不多,胃纳不振。
舌苔薄白中微黄,脉象细弦。
治以养血疏肝,通利膀胱。
处方:当归9g 川芎6g 炙甘草3g 制香附6g 小茴香3g 橘皮3g 茯苓9g 桃仁6g 姜黄3g 泽泻9g 木通3g 小麦9g 2剂1另:肉桂末2.4g,琥珀末3.6g,二味相和,分4包,早晚各服1包。
服上方药2剂后,小便畅通。
按语此例由于三焦气化失宜,以致水道不利。
故治法以疏利三焦,温通膀胱,用琥珀、肉桂、沉香、小茴香、制香附以温通膀胱,再以逍遥散加减疏利三焦,因此能迅速痊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263,钱伯煊医案。
钱伯煊(1896-1986),江苏省苏州市人。
中医研究员,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
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钱益荪先生,是江苏有名的中医外科专家。
幼承家训,从小酷爱医学。
16岁即从苏杭名医曹融甫学医,20岁满师回家后,又跟父亲学习2年外科。
22岁独立开业,门庭若市,20世纪40年代便闻名江浙。
1948年国民党当局蓄意取消中医,钱氏愤慨之极,不顾个人安危,联合黄一峰、葛云彬、李畴人等中医界知名人士,在苏州组织“同舟社”与企图扼杀中医的政策相对抗,使中国传统医药学在姑苏城里深深扎根。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精)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写病案是指医务人员规范记录病人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同时也记录了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病案是原始医疗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
病案的保存为医、教、研提供宝贵资料,又是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临床上一般把正在运行的、还未归档的病案称为病历。
病历可分为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妇科病历书写时要注意记录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妇科检查等情况。
一、中医门诊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中医妇科门诊病历包括初诊病历和复诊病历。
1.初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病案号:××主诉: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主症发生的时间、诱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及伴随症状、诊治过程、目前情况。
如有数项主要复杂疾病者,则按先后次序分段记述。
扼要记述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和重要的既往病史、个人史和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尤其注意妇科检查及舌象、脉象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就诊时已获得的相关检查结果。
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治法:处方:方药、用法等。
医嘱:饮食起居宜忌、随诊要求、进一步的诊治建议及注意事项等。
医师签全名:2.复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记录内容包括:(1)上次诊疗后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注意记录新出现的症状。
(2)体格检查时复查上次发现的阳性体征情况,注意记录出现的新体征。
(3)简要的辨证分析、补充诊断、更正诊断。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精)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写病案是指医务人员规范记录病人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同时也记录了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病案是原始医疗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
病案的保存为医、教、研提供宝贵资料,又是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临床上一般把正在运行的、还未归档的病案称为病历。
病历可分为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妇科病历书写时要注意记录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妇科检查等情况。
一、中医门诊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中医妇科门诊病历包括初诊病历和复诊病历。
1.初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病案号:××主诉: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主症发生的时间、诱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及伴随症状、诊治过程、目前情况。
如有数项主要复杂疾病者,则按先后次序分段记述。
扼要记述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和重要的既往病史、个人史和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尤其注意妇科检查及舌象、脉象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就诊时已获得的相关检查结果。
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治法:处方:方药、用法等。
医嘱:饮食起居宜忌、随诊要求、进一步的诊治建议及注意事项等。
医师签全名:2.复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记录内容包括:(1)上次诊疗后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注意记录新出现的症状。
(2)体格检查时复查上次发现的阳性体征情况,注意记录出现的新体征。
(3)简要的辨证分析、补充诊断、更正诊断。
中医妇科习题集(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病案一、林某女,36岁,已婚,2002年3月18日初诊,主诉:月经往往延后10~20天,历时已半年余;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尚正常,半年前因家庭不和,精神忧郁,遂出现月经40~50天一至,月经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行经前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苔薄白,脉弦;月经史:5~614 末次月经2002年2月8日。
28~32婚育史:23岁结婚,孕3产2;6年前已行输卵管结扎术。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
体体检、妇检、盆腔B超均正常,尿妊娠试验阴性;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二:某女1,22岁,患者15岁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每次提前多在18-20天一行,行经每感头晕、烦躁或偏头痛。
近日月经适行,血量多,色红有血块,少妇胀痛,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病案三、某女2、30岁已婚教师2001年3月15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7-10日一至3月余;现病史:患者月经既往规律6/30天,量中等,色红,无血块,经期无不适。
3月前,劳累后月经提前10日而至,量多,色淡红,质略稀,7天血净;感四肢乏力,气短懒言,纳差大便溏,小便正常。
前次月经提前8医案而至,上症加重;末次月经3月3日,阴道流血量少,色红,无血块,6天经净,感乏力,气短懒言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纳差,二便正常,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妇科检查无异常,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BBT呈双相。
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四:李某女,16岁,学生,2003年5月10日;主诉:月经量多3个月;现病史:患者14岁月经来潮,近3个月经量偏多,需1周始净。
本月5号行经,量多入注,经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神疲体倦,少气懒言,小腹空坠,大便溏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盆腔B超未见异常,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五:某女3,18岁,于2002年7月10日来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后,经量中等,经色、经质、经期正常,但月经很难按期来潮,多推后1周,偶见四五十天一行,时有腰酸膝软,胃纳不佳,大便溏,末次月经2002年6月1日,阴道出血5天,量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时有腹痛,喜热按,腰酸膝软,大便溏日1-2次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一、患者基本信息。
王某某,女,22岁,大学生。
二、初诊情况。
# (一)主诉。
痛经3年,加重半年。
# (二)现病史。
这姑娘打从19岁开始,每个月的那几天就像是“历劫”一样。
每次月经来潮前1 2天就开始肚子疼,小肚子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在拧巴着,一阵一阵地抽痛。
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有时候还会连带着后腰也酸得不行,就像被人打了一闷棍似的。
月经量不多,颜色暗红,还有些血块,就像那凝固的小血块也在肚子里捣乱。
月经周期倒是还算规律,大概28 30天来一次。
这半年啊,不知道咋回事,痛经变得更严重了,疼得她有时候都没法去上课,只能在床上蜷缩着,吃止痛片都不太管用了,这才想着来找中医看看。
# (三)既往史。
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就是平时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看书、赶论文啥的。
小时候有过一次急性肠胃炎,但早就治好了,和这个痛经应该没啥关系。
# (四)个人史。
不抽烟,不喝酒。
饮食方面,特别爱吃冷饮,夏天的时候一天能吃好几个冰淇淋,冬天也偶尔会吃凉的水果,像刚从冰箱拿出来的苹果啥的,她也不忌讳。
平时缺乏运动,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宿舍躺着玩手机或者看书。
# (五)舌脉象。
舌象:舌尖红,舌苔薄白,舌边有少许瘀点,就像那舌头上有几个小红点在悄悄提示身体有瘀血呢。
脉象:弦涩,摸起来就像那琴弦一样紧绷绷的,还有点涩滞不畅的感觉,这脉象就反映出她气血不畅,有瘀血阻滞的情况。
三、中医辨证。
瘀血阻滞胞宫证。
姑娘长期吃冷饮,寒邪侵入胞宫,寒性凝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时间一长就形成瘀血。
瘀血阻滞在胞宫,不通则痛,所以每次月经来的时候就疼得厉害。
再加上她平时缺乏运动,气血运行更加缓慢,加重了瘀血的情况。
而舌尖红呢,是有点内热的表现,可能和她平时学习压力大,情绪有点焦虑,肝郁化火有关。
四、治法。
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五、方剂。
少腹逐瘀汤加减。
# (一)处方用药。
小茴香10g,干姜6g,延胡索15g,没药10g,当归15g,川芎10g,肉桂6g,赤芍15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丹参15g,香附10g。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一、初诊。
#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小李,女,22岁,是一名大学生。
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被痛经这个“小恶魔”折磨得够呛。
# (二)主诉。
每次月经来潮时腹部疼痛难忍,已经持续了3年多啦。
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肚子里不停地敲,痛得她小脸煞白,直冒冷汗。
# (三)现病史。
这姑娘说啊,月经周期还算比较规律,大概28 30天来一次。
但是每次月经前一天就开始肚子疼,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是那种阵发性的绞痛,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她只能躺在床上,抱着热水袋,吃止痛片来缓解。
止痛片刚开始还管点用,后来效果也越来越差了。
这几年为了这痛经,学习都受到影响了,考试的时候要是赶上痛经,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 (四)既往史。
身体还算比较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史。
不过小时候体质有点弱,经常感冒。
# (五)舌脉。
我一看她的舌头,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再一把脉,脉象弦紧。
这舌脉的情况啊,就像是身体在给我悄悄“告密”,告诉我她体内气血不畅,寒邪比较盛呢。
# (六)辨证。
根据她的症状、舌脉这些情况,我判断这是寒凝血瘀型痛经。
就好比冬天里的小河被冻住了,气血在身体里运行得不通畅,堵在那儿就疼起来了。
# (七)治法。
既然是寒凝血瘀,那咱们就得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 (八)方剂。
我给她开了少腹逐瘀汤加减。
这少腹逐瘀汤啊,就像是一支专门对付寒凝血瘀的“特种部队”。
里面的小茴香就像一把小火把,能把寒邪驱散;蒲黄、五灵脂这对组合呢,就像两个勤劳的小工匠,把瘀血一点点地化掉;再加上当归、川芎这些活血养血的药材,就像给身体的气血注入活力,让它们欢快地流淌起来。
具体的方子是:小茴香10g、干姜6g、延胡索10g、没药6g、当归10g、川芎10g、肉桂3g、赤芍10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益母草15g。
一共开了7剂,让她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在月经前一周开始喝。
二、二诊。
# (一)治疗效果。
过了一段时间,小李又来找我了。
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历讨论记录入院日期:2014年12月05日09:10记录日期:2014年12月08日09:00讨论地点:妇产科医办室主持人:***(科主任)记录人:***(医师)参加人员:***(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病史报告:**(医师)病例简要:患者,***,女,46岁.因“下腹痛5天,加重1天”入院。
入院查体:T:36。
5℃,P:88次/分,R:次23/分,Bp:90/60mmHg,形体消瘦,心肺听诊(—),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语言清晰,对答如常,舌紫暗,苔白,脉细弦。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7/20-26天,量中,痛经(+),LMP:2014年11月27日,PMP:2014年10月30日,平素经行腰腹疼痛,月经量多有块.11.29开始出现下腹疼痛,于诊所就诊,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具体不详),12.2前位***医院检查B超示右附件实液混合性包块,考虑炎性肿块可能性大。
建议继续抗炎治疗,12。
2继于门诊抗炎治疗,昨开始腹痛加重。
妇科检查:外阴: 已产式;阴道:畅;宫颈:轻糜;宫体:前位,压痛(-);附件:右侧可触及一5cm大小的包块,压痛(+);左侧压痛(+)。
辅助检查:2014年12月2日我院B超示:宫体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清晰,居中,内膜厚8mm,右附件区见一异常实液混合性包块,大小约55*41mm,边界欠清,左卵巢无异常.入院时中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滞血瘀症)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上予以西医予以头孢西丁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中医予以中药离子导入及中药灌肠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治疗,并口服宫炎平胶囊祛瘀止痛,收敛止带。
患者腹痛症状较前好转,仍肛门坠胀。
发言人:***(主治医师):患者系中老年女性,患者平素月经规则6—7/20-26天,素有盆腔炎病史多年,经行腰腹疼痛,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除后痛减,带下量多,舌紫暗,苔白,脉细弦。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患者信息:
姓名,李某某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家庭主妇。
主诉,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间隔时间不定,经量不多,经期腹痛较为
明显,伴有腰酸腰痛,情绪波动较大,食欲减退,大便正常,小便正常,未就诊于其他医院。
既往史,婚育史,已婚,生育一子一女,顺产;月经史,初潮年龄14岁,周
期不规律,经量中等,无特殊病史。
个人史,饮食起居无特殊,体育锻炼不足,作息不规律。
家族史,父母健在,无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B超,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膜稍增厚;卵巢大小、形态正常,
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
治疗方案,调理气血,调和肝脾。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味。
药物组成,柴胡、川芎、白芍、熟地、当归、甘草、枸杞子、川楝子、茯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指导意见,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3.适量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4.定期复查B超,观察疗效。
随访计划,1周后复查,观察月经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详细告知患者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及预后,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查。
总结,本次门诊患者以月经不调、经期腹痛为主诉,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并进行相关指导及患者教育。
期间患者配合良好,治疗效果良好,随访计划如期进行。
中医妇科病护理病案范文
中医妇科病护理病案范文患者胡女士,43岁,主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增多、腹痛等症状。
患者于2019年初诊于我院妇科门诊。
病情经详细分析,初步确诊为综合征型白带异常、月经不调。
根据中医理论,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了综合中西医治疗。
现将该病例进行总结如下。
一、病情回顾1. 主诉胡女士于2019年初来我院妇科门诊,主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增多、腹痛等症状。
2. 现病史胡女士月经不调已有半年多,每次来经量增多,周期不规律,每次行经时伴有下腹胀痛。
此外,她还注意到自己的白带增多,质地发黄,有时伴有异味。
3. 既往史胡女士过去无妇科疾病史,无手术史。
无慢性疾病。
4. 个人史患者婚育史正常,已育有一子。
生活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良好,无熬夜、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二、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中医四诊特点,结合舌脉分析,初步确定连带病因为肾阴虚、湿热蕴结。
三、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山药、牡丹皮、丹皮、山茱萸、益母草、干漆、延胡索、牵牛子用法:每日三次,每次15克,水煎服2. 针灸治疗经络选择:足三里、关元、水分穴、大椎、腕尺少商、中脘、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方法:使用平衡方法,每次针刺时间20分钟,每周一次,共治疗8次。
3. 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配合中药治疗,互为补充,加强疗效。
四、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月经恢复规律,经量逐渐减少,伴随腹痛的情况明显减轻。
白带异常也有所改善,质地恢复正常,异味消失。
五、护理措施1. 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3. 注意个人卫生患者需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有刺激性的卫生产品,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4. 避免过度劳累患者需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充分修复和恢复。
常见妇科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
常见妇科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患者信息:姓名:李小花性别:女年龄:35岁主诉:月经不调,腹痛病史述要:患者李小花,35岁,自述因月经不调和腹痛来诊。
患者于一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间断流血,持续时间延长,伴有腹痛。
患者平时体质尚好,无明显疼痛。
经过初步询问病史和望诊,考虑其为妇科疾病,进一步深入诊治。
辨证分析:中医认为,女性月经不调和腹痛多由于气血失调引起。
本案患者的血痛腹痛和月经不调的症状相符合。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
治疗原则:调理气机,活血化瘀,调整月经周期。
西医诊断:月经不调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证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主方:逍遥散辅方:川芎茶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一剂,水煎服2. 中草药熏盖浴:药材:当归、川芎、红花用法:将中草药加水煮沸,倒入盆中,让患者坐在盆内,被盖毯子遮住全身,进行熏盖浴3. 饮食调理:忌辛辣食物,可以适量摄入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豆腐、鸡肉、鸭肉等4. 日常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在经期避免受寒受凉预后: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月经恢复正常,疼痛减轻。
患者遵循医嘱,定期复诊,加强护理,预计可完全康复。
总结:本次病案为常见的妇科病例,通过中医护理治疗,患者的月经不调和腹痛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中医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气机、活血化瘀,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日常护理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患者遵循医嘱,配合治疗,将有望获得良好的疗效。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话说有这么一位姑娘,叫小敏,二十出头,长得那是眉清目秀的。
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就像被恶魔附身了一样,痛得死去活来。
小敏来找我看的时候,那小脸煞白煞白的,就像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她皱着眉头,跟我讲她的痛经史。
这痛经啊,打从她初潮之后没几年就开始了。
每次月经来之前呢,她就感觉自己像个气球,肚子胀得鼓鼓的,而且心情也特别烦躁,看啥都不顺眼,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自己生闷气。
等到月经真的来了,那疼痛就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涌来。
小敏说感觉小肚子里就像有个小怪兽在横冲直撞,又像是有把小锤子在不停地敲打,疼得她直冒冷汗,腰也跟着酸得不行,整个人都没力气,只能躺在床上蜷缩成一团。
有时候吃点止痛片能稍微缓解一下,但她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听说止痛片吃多了也不好。
我给小敏把了把脉,这脉象啊,弦紧得很。
再看看她的舌头,舌质紫暗,舌苔薄白。
我心里就有了数,这姑娘啊,是寒凝血瘀型的痛经。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现在的女孩子啊,大冬天的也不注意保暖,小敏也不例外。
她就爱穿那些薄薄的衣服,美是美了,可寒气就悄悄地钻进身体里了。
寒邪入侵,就容易让血液运行不畅,就像冬天里的小河,水都结冰了,流不动了,这血一瘀滞在胞宫,可不就痛嘛。
于是呢,我就给小敏开了个方子。
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用了小茴香、干姜来温经散寒,这就像是给她的身体里点了两把小火炉,把寒气一点点驱散。
又加上了川芎、当归、赤芍来活血化瘀,就好比是给那些瘀滞的血块儿找了几个小推车,把它们推走。
再配上一些香附,这香附啊,能理气解郁,就像个和事佬,让她经前烦躁的心情也能舒畅一些。
我还特别嘱咐小敏,这药得按时吃,一天两次,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不能忘。
而且啊,在生活上也得注意。
来月经前和月经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暖,那些露脐装、超短裙就先别穿了,把自己裹得暖和和的。
还可以用热水袋敷敷肚子,就像给小肚子做个温暖的SPA。
饮食上呢,别再吃那些生冷的东西了,什么冰淇淋啊、生鱼片啊,都要忌口。
中医妇科大病历
中医妇科大病历
中医妇科大病历是中医医生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一个中医妇科大病历的示例: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5岁
主诉:月经不调半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伴有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经期延长至10天以上,经量增多,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患者曾自行服用中药调理,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无特殊疾病史。
个人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面色晦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腹部软,无压痛及包块。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辨证为“气血两虚”。
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方案:中药调理为主,配合针灸、艾灸等辅助治疗。
具体方剂为“四物汤加减”,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针灸穴位为“关元”、“气海”、“足三里”等,每周一次。
艾灸穴位为“神阙”、“关元”等,每日一次。
同时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中医医案——绝经后子宫出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清热、收敛止血法治愈绝经后子宫出血病案:王某,女,71岁。
初诊:1985年1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已绝经17年,自1981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而出现阴道流血,一个月中可发生四至六次,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
1983年10月起,阴道出血量增多,每天均有,每月必有四天量多如月经状。
曾服十剂健脾补肾中药不效。
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凝血、炎性渗出物及少许破碎的增殖期宫内膜,间质中为淋巴细胞浸润”。
妇科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除阴道流血外,无其他明显不适,睡眠尚可,二便调。
诊查: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少,脉沉细。
辨证:阴虚血热,迫血妄行。
治法:滋阴清热,收敛止血。
处方:生地黄10g 白芍30g 茜草根10g 槐花10g 大小蓟各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生蒲黄10g 艾叶炭10g 血余炭10g乌贼骨10g 煅龙牡各30g14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二诊:2月15日。
服药4剂后,阴道出血即止,仍坚持服完114剂。
现手指有麻木感。
舌脉同前。
前方加葛根15g,服15剂,隔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1985年11月随访,药服完,至今未再出现阴道出血。
按语此症西医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出血”,属中医之崩漏范畴,预后大多欠佳。
但此患者经妇科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病变,故可放心处方用药。
按照中医治疗老年崩漏之常法,以及患者的舌质、脉象,似应予以健脾补肾之剂。
但患者就诊前已服健脾补肾药数十剂不效,其病机当细细究之。
观其年事已高,且出血日久,必伤肝肾之阴,阴液既伤,相火必旺,热扰血室则下血难愈。
故应辨其证为阴虚血热、迫血妄行。
沿用滋阴清热、凉血收敛之品,以滋肝肾、泻火热,敛妄行之血。
此例提示:治疗老年崩漏,滋阴清热止血亦为重要一法。
(王向军整理)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57-358,祝谌予医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某,女,28岁。
带下量多,伴小腹疼痛2日余。
现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小腹及右侧少腹坠胀隐痛,不喜揉按。
胸闷心烦,口苦咽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唇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热下注型。
病机要点: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董某,女,34岁。
带下量多两年余。
经抗炎及中药治疗无明显疗效故来应诊。
现带下量多,常需垫纸,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伴畏寒肢冷,腰痛如折,小腹凉,小便频数。
舌淡胖润,边有齿痕,脉沉细而迟。
要求:诊断、病机要点、治法、方药。
诊断:带下过多;肾阳虚型。
病机要点:久病及肾,使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寒湿内盛,引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
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
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芡实白果金樱子王某,女,26岁。
带下量多,伴外阴、阴道瘙痒3天。
患者于20天前在某医院行人工流产术。
术中顺利,术后阴道出血近两周。
经服抗生素及中药血净,术后半月盆浴。
3天前出现带下量增多,色黄如脓,臭秽难闻,伴外阴、阴道瘙痒不适,心烦不安,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毒蕴结型。
病机要点:患者因人工流产术损伤冲任,又值血室正开之时盆浴,令湿毒内侵,损伤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土茯苓薏苡仁红藤败酱草李某,女,27岁,干部,1987年10月3日就诊。
主诉:第一胎孕足月,胎死腹中10天。
患者素患慢性肾炎,于近预产期前10天,行产前检查,发现胎死,现小腹坠痛不适,疲倦无力,心悸气短,阴道有少量淡红色血,面色苍白。
舌淡黯,苔白,脉细弱。
诊断:子死腹中;气血虚弱型。
病机要点:久病体虚,气血虚弱,胎失所养,无力养胎促儿外出,故临产前胎死腹中,不能产出。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方药:救母丹加味。
人参当归益母草川芎荆芥穗(炒黑)赤石脂王某,女,30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6年7月10日。
主因产后十余天,身微热,自汗,小腹绵绵作痛就诊。
患者分娩时失血过多,产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至今腹痛不止。
近五天来,身有微热,自汗,伴头晕耳鸣,目眩,心悸少寐,手足麻木,大便干燥。
检查: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脉虚细微数。
腹软,喜按。
诊断:产后发热,产后腹痛;血虚型。
病机要点:患者分娩时失血过多而致血虚。
营血亏虚,胞脉失养,或气随血耗,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故令小腹痛。
阴血骤虚,阳无所附,虚阳浮越于外,则引起发热。
治法:养血益气,和营退热方药:八珍汤加味。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地骨皮丁某,女,29岁,已婚。
主因产后恶露量多二十余日来诊。
现恶露量较多,色深红,质稠粘,其气臭秽,伴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诊断:恶露不绝;血热型。
病机要点:平素嗜食辛辣之品使体内蕴热。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故恶露量多,过期不止。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保阴煎加味。
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煅牡蛎炒地榆李某,女,25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4年11月10。
主诉:产后10天,怕冷发热2天。
患者于产后7天时,因未及时添加衣物感寒。
初觉形寒不适,体温不高,翌日即恶寒发热,体温38.8℃,无汗身楚,头痛眩晕,鼻塞流涕,心悸少寐,恶露量不多,小腹不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产后发热;外感型。
病机要点:产后元气亏虚,卫阳失固,腠理疏松,不慎感受风寒之邪。
风寒袭表,正邪交争则发热。
治法: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方药:荆防四物汤加味。
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地黄苏叶陈某,女,26岁。
初诊日期:1995年10月31。
主诉:产后半月,遍身肢体关节疼痛2天。
患者于2天前夜间给婴儿喂奶后,因疲劳过度,未盖好衣被即入睡。
翌日晨起即觉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现遍身疼痛,项背不舒,关节不利,疼痛较剧,恶风寒,食欲尚可,二便调。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产后身痛;外感型。
病机要点:产后元气耗伤,腠理不密,百骸空虚,由于摄生不慎,感受风寒之邪。
风寒内侵,稽留于肌肤、经络、关节之间,痹阻气血之运行,则产后身痛。
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白芍干地黄桂心茯苓杜仲人参牛膝甘草赵某,女,30岁。
初诊日期:1998年5月12。
主诉:产后2天小便不通。
患者因难产致产程过长,产后虽有便意,但欲解不能,至今小便不通。
现小腹胀满刺痛,坐卧不安,乍寒乍热。
舌质黯,苔薄白,脉沉涩。
诊断:产后小便不通;血瘀型。
病机要点:患者因难产、产程过长,膀胱受压过久,气血循行受阻,瘀血阻滞,气机不畅,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
治法:养血活血,祛瘀利尿。
方药:加味四物汤。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蒲黄瞿麦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张某,女,29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7年12月21。
主诉:产后二十余天,乳汁甚少2天。
产后患者乳汁量一直较充足,2天前因情志所伤致乳汁骤减。
现乳汁甚少,不够喂养婴儿,乳房胀满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
检查:乳汁浓稠,乳房胀硬。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缺乳;肝气郁结型。
病机要点:患者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乳脉淤滞,故乳汁因不得出而骤减。
治法: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刘某,女,32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8年4月12日。
主诉:结婚六年不孕。
患者16岁初潮,月经周期错后,经量少,色红,近年来形体消瘦,腰腿酸软,头晕眼花。
眠差多梦,五心烦热。
舌质红,脉细数。
男方精液化验正常,妇检子宫偏小,后倾,附件(一)。
诊断:不孕症;肾阴虚型。
病机要点:肾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空虚,不能凝精成孕,故月经后期,量少,婚久不孕。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养精种玉汤加味。
大熟地当归白芍山萸肉枸杞子紫河车何首乌龟板黄某,女,26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7年10月16日。
主诉:结婚三年未孕。
患者月经144-5/28~30天,规律,婚后随着体重不断增加,月经周期渐渐延后,经量减少,色淡,质粘,末次月经1997年3月20日。
现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气,头晕心悸,面色咣白,胸闷泛恶。
舌苔白腻,脉滑。
妇检:阴毛浓密,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男方生殖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不孕症,闭经;痰湿型。
病机要点:随着形体肥胖,痰湿逐渐壅盛,冲任被阻,则周期延后,经量减少,色淡,质粘,终至胞脉壅闭而闭经;痰湿脂膜阻滞冲任,壅塞胞脉,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调经方药:启宫丸加味。
制半夏苍术香附茯苓神曲陈皮川芎远志当归鸡血藤吴某,女,32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7年3月2日。
主诉:结婚8年,3年未孕。
患者15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5-6/30天,量中,色深红,无血块。
婚后一年顺产一男婴。
不幸小孩于3岁时患病夭折。
使患者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月经周期开始紊乱,或提前,或错后。
翌年起至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而不孕。
现月经愆期,经量多少不定,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不思饮食,倦怠嗜卧。
舌苔薄白,脉弦。
妇检: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输卵管通液术提示输卵管通畅。
诊断:不孕症;肝郁型。
病机要点: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故致多年不孕。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方药:百灵调肝汤加味。
当归赤芍牛膝通草川楝子瓜蒌皂刺枳实青皮甘草王不留行李某,女,25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6年7月28日。
主诉:小腹疼痛两月余。
患者既往体健。
于5月10日经血未净时不节房事,翌日即感小腹疼痛不适。
未引起患者注意。
三天后腹痛加剧,发热,在单位卫生所就诊,给予“抗生素”治疗。
用药两天后症状大减,遂自行停药。
近来腹痛逐渐加剧,有灼热感,低热不退,腰骶胀痛,伴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其气臭秽,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妇检:子宫前位,常大,压痛明显,双附件区增厚、压痛。
诊断:妇人腹痛;湿热瘀结型。
病机要点:经期余血未净,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血行不畅,故小腹疼痛。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味。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连香附桃仁红花莪术延胡索丹皮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赵某,女,27岁,已婚。
初诊日期:1996年6月18。
主诉: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半年。
患者于半年前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附件区有包块。
B超检查提示:左附件区可见一4.6×4.4×5.1cm大小囊肿:现无腹痛,自觉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经量多少不一,经期5~6天。
舌淡红,苔薄,脉沉弦。
妇检:子宫左侧可扪及一核桃大小包块,质软,活动度好,无明显压痛。
诊断:癥瘕;气滞型。
病机要点:性情抑郁,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滞于冲任胞宫,结块积于少腹为癥瘕。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香棱丸。
木香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小茴香仲某,女,20岁,学生。
行经腹痛5年。
患者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但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平素性情抑郁,经前1周即出现胸胁乳房胀痛。
刻诊正值行经第一天,量不多,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
本病为痛经、证属气滞血瘀,因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经不利,故胸胁乳房胀痛,冲、任及胞脉郁滞不通,故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经行不畅,故量不多,气滞血瘀,故经色紫暗有血块,气郁而化热,故急躁易怒,舌紫暗,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病位:在胞宫,病机:为冲任不畅,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诊断:痛经辨证: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 当归; 川芎; 三棱;莪术;五灵脂; 乌药; 香附;元胡;赤芍;益母草; 血竭范某,女,18岁,学生,1998年×月×日出诊。
主诉经行浮肿2年。
患者近2年来,每于经期第2—3天小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来诊正直经期第2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本病属痛经,证属气滞血瘀,病性属实证,因瘀血阻滞胞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经期小腹疼痛,色暗红,有血块,病证属实,故痛势剧烈。
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气机暂时得以舒展,故腹痛减轻。
阳气郁闭于里,不能外达,故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肝气郁结,肝经不利,故见经前乳房胀痛,舌暗有瘀斑,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病位: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