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
人工湿地出水指标

人工湿地出水指标
人工湿地出水指标包括:
1. BOD5、COD 、氨氮等基本指标应达到一级A类标准。
这对于流量不大的水体或者整治后的河段通常会采用这一标准,但对于流量较大的河流可能会出现治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2. 透明度。
一般来说,水质好的时候,透明度就高。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藻类的生长和水草的生长情况。
在人工湿地中一般要求不大于3cm,而且要能观察到水流经过的水层不能有浮泥和漂浮的杂物。
3. pH值:根据不同植物喜酸程度来调节,喜酸的植物如杜鹃花等适宜的PH值为6—7左右。
酸性重的区域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再添加一些生石灰之类的物质调整。
ph值控制最适范围是7左右,偏碱性条件下人工湿地的净水效果较好且稳定。
综上所述,设计人工湿地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排放标准及处理工艺流程,确保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并达标排放。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33≤2000m/日处理水量。
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 /2术语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3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3.1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1.2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3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4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5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3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完整版)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人工方法构建的湿地系统,可以起到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设计与建设人工湿地需要遵循一些规范。
1.湿地选址规范:选择适宜的湿地选址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流域水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有一定面积和适宜水质的区域作为湿地选址。
2.湿地设计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的原则,确保湿地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中要考虑到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流态模式、湿地植被选择等因素,以最佳方式实现湿地功能。
3.水量控制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中要合理控制水量,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设计中需要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并根据流量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和流速调节设施。
4.湿地植被配置规范:湿地植被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类型和配置。
需要考虑植被的适应性、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等因素,保证湿地植被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5.湿地建设工艺规范:湿地建设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包括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土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因施工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6.湿地管理规范:人工湿地的管理是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关键。
管理规范包括定期巡查、检测水质、排除病害、保护植被等。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问题。
7.监测与评估规范: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是保证湿地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植被、动物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湿地管理策略,优化湿地运行效果。
8.环境保护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与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将湿地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经费投入和使用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
大连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

附件1大连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及管辖海域(以下统称“管辖区域”)内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基本原则】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职责】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管辖区域内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及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海洋、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作为湿地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一)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滨海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和管理;(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流、湖泊、库塘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和管理;(三)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湿地的保护、利用、修复和管理。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内农业生产管理有关工作。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湿地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湿地保护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给予协助。
第五条【联席会议】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湿地保护重大事项、争议事项等工作的研究、协调。
第六条【湿地分级】本市管辖区域内的湿地,除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外,均作为一般湿地管理。
一般湿地按照生态区位、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分为I类一般湿地和H类一般湿地,其中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作为I类一般湿地,其他为II类一般湿地。
第七条【生态补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建立一般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明确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内容。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改善水质的技术。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处理污水、保护水源和恢复生态系统等方面。
然而,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水质净化效果的不稳定、维护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存在不稳定性。
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水质特征、工程设计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可能导致人工湿地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水质净化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来提高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例如选用适应性强、具有高水质净化能力的植物和微生物。
其次,人工湿地的维护成本较高。
人工湿地的运营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包括植被管理、泵站运行、浮渣清理等。
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大的人工湿地,维护成本更是不容忽视。
为降低维护成本,可以采用新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化设备来实时监测人工湿地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探索与周边地区的循环农业相结合,将人工湿地作为生态循环的一部分,通过农作物种植等经济活动来获取收入,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人工湿地的技术标准不统一。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人工湿地项目存在差异,对其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湿地建设和管理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此外,还可以加强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提高人工湿地的整体水质净化效果和运营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着水质净化效果不稳定、维护成本高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合理选择植物和微生物,采用新技术手段降低维护成本,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人工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

人工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1.1运行调度概述1.1.1运行调度概述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调度主要由运行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控制水泵、风机、阀门等设施来实现。
运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1)水量调整因湿地系统受外部影响较大,来水水量不稳定,甚至存在断水的情况。
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切换管路系统阀门开关等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2)溶解氧量的调整其主要依据是湿地进水端水中溶解氧(DO)浓度,主要手段是曝气强度控制;湿地进水溶解氧浓度宜2 mg/L~3.0 mg/L,通过控制鼓风机的曝气量控制水中溶解氧浓度。
3)故障调度人工湿地系统主要故障包括:停电或断电、管线泵站故障、大火、暴雨洪水及突发污染事故。
1.1.2操作规程每班巡检及运行调整调度员在日班时应对厂内的关键工段巡检,并查看仪表记录以及及时对运行进行调整。
每班巡检应包括:1)查看仪表数据记录➢运行控制参数是否正常;➢溶氧是否在2.0 mg/L至3.0 mg/L的幅度内;➢出水水质是否达标。
2)感官巡检➢进水色度、浊度判断;➢进出水流量判断;➢渠道淤积程度判断。
故障调度对较长时间的计划性断电、停电,值班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运行管理部门通报此次停电原因、时间、范围,运行管理部门根据此报告确定应对措施;对于主要设备突发性故障,值班人员在收到此信息后及时调整设备的投运组合,设备故障处理后应由设备动力部门维修人员及时填报故障设备修复通知单,反馈到运行部,以便安排该设备的正常投运;暴雨时视水量大小打开系统应急旁路阀门,防止湿地被大水长时间淹没;遇高负荷事故排放,必要时系统停止运行,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记录记录表分为两种,即每日进行和每月进行。
每日关键运行参数应及时填表,以产生月运行汇总表。
每月进行一次表格中应包括对系统可能的偏差趋势进行分析, 以便总结规律并适当作出调整。
技术指标出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未处理水溢流率不高于10%。
1.2进水泵站运行维护(若有)1.2.1操作规程启动前检查启动前检查工作包括:➢吸水池水位,是否在允许开机水位以上;➢水中有无可能影响水泵运行的杂物;➢检查泵机是否安装正确,紧固件无松动,电缆、接线盒正常,出水闸门(若有)是否关闭;➢检查控制台(柜)开关位置,切换成手动控制状态。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标准

人工湿地设计规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处理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净化废水、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质量,提高其运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一、工程规模和布置1. 人工湿地的规模应根据处理废水的水量、水质及需求来确定,同时兼顾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2. 人工湿地应与周边环境结合,并合理利用已有的地形地貌,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轻微土地利用。
二、水质要求和设计要点1. 人工湿地处理的废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水质标准。
2. 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应考虑水质的净化程度,达到应有的标准要求。
3. 设计要根据所处理的废水类型、水质特征和水量确定湿地单元的数量和大小。
三、湿地系统的布局和构造1. 人工湿地的系统布局应分别设计主处理区和辅助处理区,有机地组合起各种湿地单元,充分发挥不同湿地单元的功能。
2. 构造要考虑湿地水位管理的动态变化,兼顾稳定运行和管理便捷性。
3. 构造物的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好、抗腐蚀性强的材料,以确保运行的安全可靠。
四、植物选择和配置1. 湿地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废水的净化效果、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命活动能力等因素。
2. 植物配置要根据湿地的特性来确定,保证植物分布的均匀性和适应性。
五、运行与管理1. 人工湿地的运行应有一定的管理措施和规范,定期进行水质和植物生长的监测。
2. 必要时进行清淤、修剪和其他维护工作,确保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运行期间要定期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1. 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3. 年鉴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法规要求。
以上是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的基本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保证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质量,提高其运行效果,实现废水净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同时,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地区和水体的处理需求。
人工湿地建设标准

人工湿地建设标准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用于模拟天然湿地的功能,以提供水处理、保护水质和物种的栖息地等目的。
为了确保人
工湿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设标准: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土地要求
- 选择具有良好水质和水源的合适位置,以确保人工湿地能够
有效地处理水。
- 确保选用的土地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带来负面影响。
- 评估土地是否具备适当的土壤条件,以支持湿地植被的生长。
设计和建造要求
-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类型,如湿地池塘、湿地滤池
或湿地沼泽等。
- 建筑物和结构应符合当地的建筑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
- 考虑湿地的水动力学特点,并设计合适的水流路径和水深。
- 选择适当的湿地植被,以支持湿地的生态功能。
这些植物应
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污染物负荷。
- 安装合适的水处理设备和材料,如人工湿地层、滤料和过滤
器等。
运维和管理要求
- 定期监测和评估人工湿地的性能,包括水质和生态效益。
- 定期维护和清洁湿地设施和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 控制入流水的流量和负荷,以确保湿地能够有效地处理水。
- 根据需要适时清理和处理湿地中的沉积物和污泥。
- 尽可能保持湿地周边的自然景观,以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生
态系统。
以上是人工湿地建设的一些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该系统能够有
效地处理水质问题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实施人工湿地项目时,应遵守当地的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并确保合适的维护和管理措施
得以实施。
高原湖泊区域人工湿地技术规范

ICS83.140Y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008DB53/T306-2010高原湖泊区域人工湿地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constructedwetlandsinplateaulakeregion2010-03-16发布2010-07-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CS13.020Z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7409-2010DB53/T306-2010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现云南省高原湖泊地区低浓度面源污水净化,削减入湖面源污染负荷,科学合理地指导人工湿地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充分地发挥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防治湖泊污染,保护和改善湖泊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静、杨逢乐、和丽萍、田军、李跃青。
DB53/T306-20101高原湖泊区域人工湿地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原湖泊区域人工湿地的术语和定义、适宜范围及进出水水质、类型及设计、土建、湿地植物选择及配置、监测监控、维护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原湖泊区域水污染防治中新建、改建和扩建人工湿地工程的工程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
其他地区的人工湿地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后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四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1. 运行管理1.1 湿地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运行流程。
1.2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进行巡查,检查湿地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水质状况、植物生长情况、动物活动等。
1.3 湿地管理单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水位变化、水质异常、植被病虫害等,并记录处理过程和效果。
2. 水质管理2.1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监测湿地水质,包括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悬浮物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2 湿地管理单位应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节进水量、调整水质处理设施等,保持水质平稳和达标。
2.3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清理湿地系统中的淤泥和底泥,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3. 植被管理3.1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对湿地植被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修剪过密的植被、清除杂草等。
3.2 湿地管理单位应保证湿地植被的种类和数量符合规划要求,根据需要进行种植、补植和疏伐。
3.3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施肥和浇水,保证湿地植被的生长和繁殖。
4. 动物管理4.1 湿地管理单位应保护湿地中的野生动物,不得干扰和捕杀野生动物。
4.2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巡查和记录湿地中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的活动情况。
4.3 湿地管理单位应采取措施控制害虫和有害动物的数量,如设置捕捉器具、利用生物控制等。
5. 废物管理5.1 湿地管理单位应建立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流程。
5.2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清理湿地中的垃圾和废物,并进行正确的处理,如分类回收、焚烧或填埋。
5.3 湿地管理单位应建立垃圾和废物的收集点和容器,并进行定期清理和更换。
6. 安全管理6.1 湿地管理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湿地系统的运行过程安全可靠。
6.2 湿地管理单位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事项,如禁止游泳、禁止捕捞等。
6.3 湿地管理单位应定期进行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苏州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标准

苏州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标准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系统处理和净化污水的技术。
它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
苏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标准对于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1.净化效果:标准应对尾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率进行约束,包括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
标准应制定具体的去除率要求,确保尾水处理效果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运行方式:标准应明确尾水人工湿地的运行方式,包括水流方式、湿地中植物的配置和维护等。
标准应包含湿地的设计参数,如湿地面积、水位等,以保证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
3.湿地植物:标准应对适合生长于尾水人工湿地的植物种类进行筛选,确保植物能够适应湿地环境并有效净化尾水。
标准还应规定植物的配置方式和密度,以提高湿地对尾水的净化效果。
4.微生物:标准应关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确保自然系统中微生物的丰富性和活性。
制定相应的标准能够保证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素的降解效果。
5.净水后处理:标准应要求尾水人工湿地后的水质达到一定的标准,确保水质可以安全排放或回用。
标准也应制定对净化后水质的监测方法和频率。
6.安全性:标准应对尾水人工湿地的围栏、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规定,以确保湿地的安全运行,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不良影响。
7.监测和评估:标准应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尾水人工湿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验证其净化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苏州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标准应考虑净化效果、运行方式、湿地植物、微生物、净水后处理、安全性和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提高尾水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降低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DB41_T 1947-2020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技术规范

DB41/T 1947—2020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的总体设计、工程设计、主要辅助工程、施工与验收、 运行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设计
4.1 基础资料调查收集
4.1.1 调查收集满足人工湿地工程设计要求的气象、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和地形图、排水管网或排 水管道图等图纸及测量资料。
3
DB41/T 1947—2020
4.1.2 收集人工湿地工程所在地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及现状资料、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水量和排 放规律资料、人工湿地出水受纳水体的水文、水质资料等。
DB41/T 1947—2020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体设计 ........................................................................... 3 5 工程设计 ........................................................................... 4 6 主要辅助工程 ....................................................................... 7 7 施工与验收 ......................................................................... 7 8 运行与管理 ......................................................................... 8
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

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
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人工建设湿地系统来处理水质、净化环境的一种环保技术。
人工湿地构筑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直接影响着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维护。
下面介绍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
首先,人工湿地构筑物应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和水质特性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人工湿地构筑物可以分为表层流湿地、底部流湿地和人工沼泽等类型,每种类型的构筑物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处理效果。
例如,表层流湿地适用于处理高浊度水体,底部流湿地适用于处理低浊度水体,而人工沼泽则适用于处理高负荷的有机废水。
其次,人工湿地构筑物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和技术标准。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次,人工湿地构筑物应具备良好的自净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构筑物内部设置适当的填料和植被,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微生物群落,促进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最后,人工湿地构筑物应具备方便的运行维护条件。
在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到运行维护人员的实际情况,设置方便的检修孔和清淤设施等,以便于日常运行和维护。
总之,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建设出稳定性好、处理效果佳、运行维护方便的人工湿地构筑物。
农村人工湿地管护协议书范本

农村人工湿地管护协议书范本甲方(甲方名称):_____________乙方(乙方名称):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需要对农村人工湿地进行管护,乙方具备相应的管护能力和资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农村人工湿地的管护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管护内容1. 乙方负责对甲方指定的农村人工湿地进行日常巡查、维护和管理工作。
2. 乙方需确保湿地内的水体清洁,无明显污染源。
3. 乙方应定期对湿地内的植物进行修剪、清理和病虫害防治。
4. 乙方负责对湿地内的设施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二条管护标准1. 湿地水体透明度应达到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2. 湿地内植物生长健康,无大面积病虫害发生。
3. 湿地内设施完好,无损坏或功能失效现象。
第三条管护期限本协议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为期____年。
第四条管护费用1. 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标准向乙方支付管护费用,具体金额为人民币____元/年。
2. 管护费用支付方式为:____(按月/季/年支付)。
第五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管护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甲方应按时支付管护费用。
3.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以便乙方顺利开展管护工作。
第六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 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标准收取管护费用。
2.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开展管护工作。
3. 乙方应向甲方提供管护工作的相关报告和记录。
第七条违约责任1. 如甲方未按时支付管护费用,每逾期一日,应向乙方支付未付款项的____%作为违约金。
2. 如乙方未按本协议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开展管护工作,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并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____元。
第八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1. 本协议一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未经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2.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书面形式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标准

人工湿地设计规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评价标准 国外

人工湿地评价标准国外
国外对人工湿地的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净化效果:评估人工湿地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包括悬浮固体、营养物质(氮、磷等)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
2. 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人工湿地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效果,包括保护和增加物种多样性、提供栖息地,以及水文调节等功能。
3. 技术可行性和稳定性:评估人工湿地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可行性,包括技术方案的可靠性、操作维护的容易性和经济效益等。
4. 社会接受度:考虑人工湿地在社区中的接受度和可持续性,包括社区参与、社会效益和环保教育等方面。
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估人工湿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包括水源补给和水质保护等。
6. 适应性和适用性:评估人工湿地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适用性,包括针对不同类型废水和水体的适用性,以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等。
这些评价标准通常由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和科研机构等制定,以确保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
1.1卫生保洁管理标准
管理范围内实行一清扫全保洁,确保湿地无卫生死角,清洁明净。
具体要求如下:
1)湿地水面及基质表层无明显枯枝、落叶等垃圾;
2)湿地及周围水面漂浮物随时清理,无明显垃圾漂浮;
3)湿地植物修剪过后及时清理干净、做到地面无枯枝残
叶;
4)湿地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5)保证卫生工具、机械、垃圾桶等干净整洁,摆放有序;
6)做好湿地周围蚊蝇防范并及时消杀的工作;
7)对夏季湿地可能出现的异味要及时治理,保证不影响
周围环境和居民。
1.2养护管理标准
1.2.1湿地单元养护标准
1)适时进行水位调节,保证人工湿地不出现进水端雍水
和出水端淹没现象;
2)做好人工湿地的低温环境时的保温及运行措施;
3)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缓堵治堵,防堵塞,确保水流通畅;
4)定期对护堤进行检查、维修,阻止出现漏水、渗水现
象发生;
5)湿地内无大面积恶性杂草;
6)湿地环境整洁,无明显的的垃圾、残枝败叶等杂物;
7)做好湿地蚊蝇的防控工作,做到湿地中无蚊蝇扰人现
象;
8)湿地植物无明显病虫害。
在病虫害发生时,原则上不
引入新的污染源(农药、杀虫剂)。
多用物理和生物等
绿色环保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9)植物生长正常,无明显死亡缺株;
10)适时(如秋末初冬)收割湿地植物,保证人工湿地
的良性循环;
11)严格执行定期和经常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
故隐患,特别是秋季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应妥善处置,
以免引起火灾;
12)严格执行进水处理、出水检测制度和标准,保证出
水水质。
1.2.2水生植物养护标准
1)植物生长期旺盛,开花正常,无明显病虫害;
2)根据季节和植物生长要求,控制好水位,保持其有适
宜生长环境;
3)植物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注意保护益虫,不污染环境;
4)定期清除杂草和枯死植株,并及时补植,保证净化和
景观效果;
5)对生长旺盛植物,要定期进行移植分栽,保证植物有
适当生长空间;
6)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或成熟后应对植
物进行定期收割。
1.3设施运维标准
1.3.1布水渠、集水渠运维标准
1)对布水渠和集水渠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水渠的畅通;
2)对损坏的布水渠、集水渠进行及时修补,防止漏水。
1.3.2管道、阀门运维标准
1)对管道、阀门进行日常巡视检查,保证管道、阀门的
正常使用;
2)定期对管道、阀门进行维护,保证不出现堵塞的现象;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
4)管道、阀门的运行、巡视、维修、保养要有详细的记
录。
1.3.3电机、水泵运维标准
1)对电机、水泵运行前例行检查,确保电机、水泵的正
常运行;
2)对电机、水泵的运行中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
3)定期对电机、水泵进行维护保养,延长电机、水泵的
使用寿命;
4)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
5)电机、水泵的运行、巡视、维修、保养要有详细的记
录。
1.3.4预处理设施运维标准
1)每日检查预处理设施,保证设施的干净,运转正常;
2)定期巡查设施,便发现异常,及时修理或更换;
3)定期维护预处理设施,做好清洁保养的工作,以延长
设施的使用寿命;
4)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
5)预处理设施的运行、巡视、维修、保养要有详细的记
录。
1.4野外巡护监测管理标准
1)防止湿地管理范围内乱垦滥挖、乱砍滥伐、偷猎滥捕、
随意排污及非法放生等破坏湿地行为发生,有则要及
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2)每月汇总观察记录湿地水体情况包括水质、水位变化;
3)每月汇总观察记录湿地生境情况,包括植被、物候变
化;
4)每月汇总观察记录鸟类种类、种群数量及栖息活动情
况和栖息环境;
5)台帐健全、制度上墙,工作安排及时、合理,记录详
细准确。
1.5安全保卫管理标准
1)工作人员按时上岗,严禁当班期间饮酒或酒后上岗;
2)巡视过程中严格遵守两人巡视制度,按规定佩带对讲
机;
3)遇突发事件时冷静、妥善处理,及时用对讲机通知当
班人员,必要时及时报警;其他人员接到通知后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