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2月期初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2月期初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2月期初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赤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

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琼、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

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2.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皇报至县。

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

这根本上反映了A.书写载体影响户籍管理方式B.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书写载体已发生革命性变化D.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3.右图为考古出土的简牍,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正确的是①始于晋朝②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③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④字形化圆为方平衡对称A.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4.南宋临安城里从熟食小点到衣服穿着或家内杂物用具,都有专门制作的手工业作坊,仅《梦梁录》卷13《团行》所记载的就有22种。

周密的《武林旧事》卷6也记载了南宋临安各种小商品生产有17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手工作坊制造出来的小商品。

据此推断,南宋临安A.民营手工业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城市居民职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D.城市居民社会阶层结构增多5.“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

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者“爱人”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之美者在于天”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报源泉6.1900年八国联车入侵北京,慈禧仓惶西逃,档案不见记载。

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3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3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021.324.《尚书·尧典》中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据此可知A.德行对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B.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深远C.西周宗法制产生的社会根源D.统治者对民族关系的重视25.唐代民间私社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和类型设立,私社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有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经济互助等,在城市和乡村中十分盛行。

这一现象A.削弱了中央集权B.丰富了社会治理方式C.保障了民众生活D.密切了城乡之间关系26.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民”指老百姓;“胞”即同胞或亲兄弟;“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与”指朋友或同伴。

这一主张体现了A.唯物思想B.和谐精神C.知行合一D.自由平等27.《唐诗画谱》由明代书商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

诗选唐诗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为之挥毫,画请名笔为之染翰,刻版出自徽派名工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

这A.体现当时艺术名家辈出B.折射出新经济因素的发展C.反映了时人的审美取向D.说明印刷技术的创新突破28.1861年,在曾国藩邀请下,精通几何算学的华蘅芳与修理器具技艺精巧闻名的徐寿,来到安庆,成为曾国藩的技术幕僚,后又有兵工技术专家如龚之棠、李兴锐奔赴安庆,他们巨细无遗地参与各项军备购置、铸造。

这反映出A.洋务运动培养了技术人才B.安庆成为民族工业发源地C.汉族地主阶级的迅速崛起D.知识分子推动了社会革新29.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

由此可见国有铁路营业统计概况(1907—1911)1907年3392公里7035 7360994 3443270 -71723211908年3554公里7761 9050167 5292650 -10765151909年3659公里8075 9352602 5808479 54538811910年4218公里8635 11523650 7574024 58490981911年5006公里8946 12785004 8434029 3946393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30.下图是1950年11月张文元创作的漫画《一臂之助,义不容辞》,该漫画反映的战争A.导致了朝鲜半岛分裂B.致使美国深陷经济危机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D.重新确立中国大国地位31.西欧中世纪时,庄园领地上除了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外,通常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等各类较为齐备的设施。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历史试题

2021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3.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儿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

”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A.商品经济发展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4.粱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C.由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D.中国人热爱和平,瞄方人热衷海外殖浇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

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当时,秦二爷投资近代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自然经济受到进一步破坏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思潮D.两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6.张誊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7.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为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20210525029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20210525029

某某省某某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考试时间:2021年5月5日上午7:50--9:05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代青铜器上常用纹饰是以饕餮纹、夔龙纹、虎纹、云雷纹为主,体现了狰狞之美。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纹饰的内容则以现世生活的写实场面为主要题材,如采桑、宴乐、射礼、水陆攻战等。

青铜纹饰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铸造工艺的进步 B.礼乐制度的崩溃C.生产关系的变革 D.人本观念的凸显2.《史记•平准书》中留下了西汉时期“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记载;《汉书•严延年传》中也有“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的记录。

这种现象A.影响了汉代治国方略的调整B.改变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埋下了王国割据问题的隐患D.源于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3.与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哲理内涵与诗歌本身相互融合,其巨大魅力是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

宋诗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度的完善 B.中央集权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儒学思想的创新4.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进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另一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

这表明作物的引进推广A.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B.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生活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D.促进了粮食贸易的发展5.清朝雍正年间,原各省所设学官一律改为提督学政,简称学政。

学政一般由具有钦差性质的翰林出任,负责一省的学校事物,包括考察各级学校教师、生员,主持生员的岁考和科举预备考试等,地位仅次于督抚。

学政的设置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地方行政实行分权体制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强化 D.士人思想受到严格禁锢6.洋务派官员志刚《初使泰西记》详细记录了他在波士顿参观的一家纺织工厂,包括机器的具体结构、如何运转、人力多少、产量几何后评论说“若使西法通行于中国,则西人困矣”,又说,“是由利心而生机心,由机心而作机器,由机器而作奇技淫巧之货,以炫好奇志淫之人。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卷含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卷含详解

高中三年级2月学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贵族地主崛起。

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与“公室”的争斗愈演愈烈,其结果各诸侯国的“公室”程度不等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政权。

这反映了A.西周的分封制彻底崩溃B.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生矛盾C.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D.礼崩乐坏局面推动社会的变革2.汉元始五年,平帝暴卒,王莽选立2岁的宗室刘婴为帝,号孺子婴,自己仿周公辅成王故事,以摄政名义称“假皇帝”、“摄皇帝”,改元居摄。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B.王莽工于权谋阴险狡诈C.周公对后世影响深远D.西汉政权统治黑暗腐朽3.唐代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

韩愈此举A.反映了唐朝的多元文化面貌B.扭转了儒学面临的危机C.对宋代儒学的发展产生影响D.顺应了三教合流的趋势4.如表为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宋代以后中国时间日本中国西欧1000数据不详3.00.01500 2.93.86.1182012.3 3.812.3189016.0 4.431.0A.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资本主义模式萌芽C.自然经济解体缓慢D.经济总量落后于世界5.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敇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

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

故兹敕谕,悉使闻知。

”这表明明政府A.固守宗藩体制B.扩展海洋的政治愿望C.强化海禁政策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6.鸦片战争以后,“马达”“轮胎”“国会”“阻力”“权利”“义务”等新名词先后传入中国。

1904年,张之洞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时,却专列“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一条。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中原的音乐舞蹈不论动作、曲调还是词意表达,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四夷乐舞"则反映人本来的生活状态与情趣,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自然、生活和爱情,表现形式热烈奔放、真挚感人。

这反映出A.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B.礼乐制度浸入主流文化C.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D.音乐舞蹈促进民族联系2.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很多人向政府上书,请求"使外国""开外国道"。

"宜西北万里,富昌长乐"成为一时流行的祝词。

材料说明A.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B.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C.社会热潮关联大政方针D.思想文化控制有所放松3.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

该作品可用来印证当时A.自然经济高度发达B.城乡交往趋于活跃C.坊市制度日臻成熟D.贸易流通形式丰富4.马戛尔尼访华时,看到中国的拦海造地,说∶"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

"这反映出当时()A.沿海农业水平提高B.人地矛盾十分突出C.水利技术进步巨大D.中英文化存在差异5.下图为明代某知识分子的读书单。

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6.晚清时期,地方疆吏办军工,都不是奉旨作为,而是事后奏报,疆吏能够自行其是。

据此可知A.汉族官僚地位上升B.地方自主权力扩大C.国家财政困难加剧D.列强渗透背后支持7.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道于老师孔子。

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这一思想,理学家程颢曾经指出:“以己及物,仁也。

推己及物,恕也。

”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恕”道A.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B.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束缚C.有利于和谐社会形成D.得到民众普遍自觉遵守2.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

据此可知,设立义仓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社会稳定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繁荣粮食市场3.王安石变法后,政府以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业与品行为参考,将太学学生中的上舍生划分为三等。

其中,上等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中等生可以免除科举预考,直接参加最终的殿试;下等生可以获得“取解“(选送士子应进士第)的资格等等。

政府对上舍生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防止懒散学风B.开创了太学体制C.有效杜绝了官场腐败D.否定了科举取士4.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见图1)。

该画描绘的是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

画卷中的店牌招幌多达109个,还绘有“太平有象”“五谷丰登”“吉庆有余”“一统万年”等字样。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意味着()A . 否定了神的价值B . 树立了人的尊严C . 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 . 古希腊哲学家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2. (2分) (2016高二上·吉林期中)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A . 反对世俗的物质享受B . 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C . 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D . 影响局限于艺术创作3. (2分) (2018高二上·德惠月考)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①④4. (2分)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时代特征的是()A . 农耕文明的停滞与工业文明的兴起B . 民族危机的深重与瓜分狂潮的掀起C . 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D . 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西方5. (2分)学生:请问什么事善行?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

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

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2.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下列有关“铸刑书”的观点表述错误的是A.这很可能是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B.肯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成果D.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制建设新纪元3.金开诚先生在《漫画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

据此,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A.商鞅B.屈原C.贾谊D.郑燮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5.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6.“自古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亲亲。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佐证的是A.汉初行郡国并行制B.东汉桓帝启用宗室C.晚清重用汉族地主D.清末组建皇族内阁——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8.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黄爵滋曾经指出:“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四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四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 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 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25.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

”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可监中央政府官吏26.下表呈现的史实表明()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时代北方户数南方户数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 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965万111万10.3唐(天宝元年,742年)493万257万34.3宋(元丰三年,1080年)459万830万64.4明(隆庆六年,1572年)344万650万65.4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 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28.1880年,左宗棠力主兴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勉强开工,一半以上的机器处于闲置状态,水源和原料无法保证,以后更是每况愈下,1883年就不得不停工了。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金文中“德"字多涉及效法祖先之德,如“烈德”“懿德”“介德”等。

至春秋时期,“不德"之例和贵族称颂个人之德渐多。

这种变化A.丰富了儒家学说B.与政治变动相呼应C。

强化了宗法观念D。

是王权扩大的需要2。

有学者指出,汉代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发展,他们没有像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那样推行封建制,而是“由潜在的分裂势力转化为大一统体制的维护者"。

下列能支撑该观点的是A.察举制度拓宽了仕途通道B.重农抑商维护了小农经济C。

中外朝制调整了中枢权力D。

边疆治理确保了国家安定3。

485年,孝文帝颁布“罪己诏”:发生灾荒,“百姓无辜,横罹艰毒”,“天之所谴,在予一人”。

诏书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此举旨在A.巩固儒学地位B。

推进新政实施C.务求人事周洽D。

标榜改革成效4.以下是《唐关市令复原清本》内容摘录.据此可知,唐代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不法外商势力猖獗C.注重规范外贸管理D。

海上丝绸之路繁盛5。

明末,徐光启指出,“古圣王所谓财者:食人之粟,衣人之帛……方今之患,在于日求金钱,而不勤五谷”。

由此可见,徐光启A。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

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

材料强调百家争鸣A.实现“哲学的突破”B.呈现气血相承精神C.奠定传统文化基调 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2.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叶分布,所在为雄"。

这一现象反映出A.地方势力膨胀动摇中央集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 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3.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这些记述体现出A.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 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4. 清代前期安徽人即有“漂广东”“发洋财”的说法,“广东洋货沽来,鬻于他省,利息厚大,但洋面风波最险,即谚云所谓‘飘洋'者”。

这表明,当时A.内陆地区的外贸成本增加B.清政府鼓励发展外贸经济C.徽商主导了长途贩运贸易D.社会上崇洋风气日渐盛行5.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6.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wuming12.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答案】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大多与天子存在血缘关系,而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与天子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BCD三项是两者的相同点,故排除。

13.《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答案】C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寒食节的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由此判断,“清明”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

14.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答案】D考点:顾炎武的思想。

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深远。

故选D。

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B C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治学问的方法问题。

15.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考古发现,夏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机构“三正”与“六卿”,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政务官员、宗教祭祀官员,农业经济官员、军事官员等。

到了商朝,”地方开始出现了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

这说明夏商时期()A.国家管理体制正日渐完备 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官员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25.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之学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在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和社会稳定的同时,汉也出现了地方"王国问题"和中央外戚专政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同时出现导致汉()A.文化上再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B.政治上具备了解决边患能力C.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D.经济上要求强化经济管理力度26.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

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

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

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 B.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弱化趋势C.政治体制变动的随意性太大 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增强27.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

雍正时期摊丁人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

名校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名校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清末官僚政治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选B项;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因为捐纳制度的推行,故排除A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清朝的财政困难,不属于自救运动,故排除C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确实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并不表明捐纳制度的推行就解决了财政危机,故排除B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可知,清朝前期濮院镇农家的经营重心从农业转移到手工业,且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因忙于手工业而无暇顾及,不得不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C项正确;濮院镇农民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说明当时确实存在雇佣关系,但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人地矛盾”严重是指石(门)(桐)乡邑界,濮院镇没有体现这一现象,排除B项;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符合当时时代和学术的需要,因此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B项排除;“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D项错误。
【详解】依据题干“依照旧时粮册征收田赋”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采取比较务实的政策,以确保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题;《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真正实施,但题干并没有反映太平天国已明确废除《天朝田亩制度》,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策相对务实,而非对基层治理力不从心,排除B项;依据题干“士农畏其虎势,无不输钱完纳”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的这一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并没有反映下层民众对新制度的抵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021届河北衡水中学全国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合考试(II卷)历史试题 PDF版

2021届河北衡水中学全国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合考试(II卷)历史试题 PDF版

D.增强了古代制
3.图 2 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第 1 页(共 12 页)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图2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
B.家庭经济农牧互补
C.社会生产多元并存
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4.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授田的男丁每年须缴纳粟二石,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不去服
役可纳绢或布代役。这种课征平均占当时农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做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并说明其时代
价值。(11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 分) 材料
美国学者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写道:“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面貌。”
人人以自由生活为第一义”,建设“平民的道德”,面向全体国民、追求“平民人格”的实现
成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理念;从“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出发,主张德育应当从儿童的生活经
验出发,尊重和发挥儿童的道德自主性,“要知道处处有德育的机会,事事有德的意思,正
不如到特定的地方去寻求”。这表明人们关于德育模式的主张,渐渐由伦理知识本位转向了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消除了重敛人民的弊病
C.遏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5.1071 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
处。大臣文彦博却回答他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
意在强调
A.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士大夫应为改革时弊效力
D.建构稳定和谐的礼乐秩序

安徽省桐城十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桐城十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桐城十中2021届高三其次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其次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这一继承制度()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易导致权力纷争C.有利于社会稳定D.使政权趋向严密2.科举制自隋朝实行至清末(1905年)废除,历经一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心集权B.北宋时期大规模科举取士是重文轻武政策的重要体现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学问分子的思想D.清末废科举得到当时学问分子的全都拥护3.与下面两幅地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A.秦、西汉B.唐、元C.西汉、元 D 秦、元4.《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B.选官用人只留意门第出身C.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D.促进了社会的公正和公正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大,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此语针对的是()A.宰相专权乱政B.君主决策闭塞C.分裂势力坐大D.百司效率低下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隐秘奏闻。

这些状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心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供应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供应了条件7.“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2021-2022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2021-2022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2021-2022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共45分)1.“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皇帝宝座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力和铁耙成为农村的常用耕作工具。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包括()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3. 《尉潦子•治本》载“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上述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A.以家庭为单位 B. 男耕女织 C. 富足有余 D. 自给自足4.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行省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5.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实用文档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6.“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

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A.北宋 B.唐朝 C.西汉 D.清代7.“故吾以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这句话反应出的本质问题是()A.明朝通过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明朝的科举制是愚民之术,彻底失败了C.八股取士是明朝唯一的选官制度D.明朝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了思想发展8.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范围:必修一及必修二第一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6.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7.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8.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9.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10.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1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13.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 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1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5.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B.马克思C.圣西门D.列宁16.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17.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1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19.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2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1.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22.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

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2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24.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25.《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阅读并回答: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各国人民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民主类型。

材料一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英国法国①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起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②1265年孟福尔召开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③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④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⑤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⑥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⑦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②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

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8分)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图中两部文献是近现代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产物,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5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也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基本史实。

(4分)材料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xx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美俄三大国之间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3分)28. (18分)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