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左忠毅公逸事_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左忠毅公逸事》习题

《左忠毅公逸事》习题

左忠毅公逸事》习题1、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C、左公甥也甥:外甥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2、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稍稍宾客其父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吾得兄事之3、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B、乃奋臂以指拨眦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4、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

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

C、叩之(以)寺僧D、召(之)人,使(之)拜夫人5、对下列作品命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临川先生文集》②《范文正公集》③《方望溪先生全集》④《王右丞集》⑤《稼轩长短句》⑥《白氏长庆集》⑦《嘉佑集》⑧《柳河东集》⑨《杜工部集》⑩《王子安集》A、①⑧/②/③⑤/④⑨/⑥⑦/⑩B、①③⑧/②⑤/⑥/⑦⑩/④⑨C、①③/②④⑨/⑤⑧/⑥⑦/⑩D、①⑧/③⑤⑩/⑥/②⑦/④⑨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测试卷

《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测试卷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学常识 10′1.本文选自。

作者,字,号,代著名散文家,是文学史上派的创始人。

另两个代表作家是和。

2.“逸事”指:。

二、词类活用 34′1.一日,风雪..严寒()() 2.从.数骑出()3.即面.署第一()4.手.长镵,为除不洁者()5.涕.泣谋于禁卒()6.虽家仆不得近.()7.草屦,背筐() 8.史朝夕狱门外()9.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10.则席.地倚墙而坐()1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12.后尝流涕述其事以语.人()13.令二人蹲距而背.倚之() 14.与先君子善.()15.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三、解释加点或下划线字词35′1.闻左公被.炮烙()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3.虽.家仆不得近()4.文方成草()5.无俟.奸人构陷()()6.老夫已.矣()7.必躬造.左公第.()() 8.叩.之寺僧()9.使.史更敝..衣()()()10.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11.旦夕且.死()12.史噤.不发声,趋.而出.()()()13.他日继吾志者() 14.为除不洁者()15.微.指左公处() 16.及.试,吏呼名至史公()17.无俟.奸人构陷()() 18.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19.乃奋臂以指拨眦() 20.公瞿然注视()21.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22.微行入古寺()23.辄.数月不就寝()() 24.或.劝以少休()25.庑下一生伏案.卧()() 26.不速去.()四、翻译句子,若有特殊句式请指出 21′1.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2.史朝夕狱门外。

3.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4.或劝以少休。

5.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6.为掩户。

7.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①间,史公②以凤庐道③奉檄④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⑤,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节选自《左忠毅公逸事》)【注释】①蕲、黄、潜、桐:蕲州、黄州、潜山、桐城。

②史公:史可法,明朝末年抗清英雄。

③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

④奉檄(xí):奉上级的命令。

⑤背倚之:指相互背靠着。

29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数月不就寝(就)B.使将士更.休(轮流)C.或.劝以少休(有时)D.吾上恐负.朝廷(辜负)29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293.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史可法忠于职守的?【答案】291.C292.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293.①有了警报,几个月不上床睡觉;②身先士卒,自己坐在帐幕外守夜;③守夜时不畏严寒。

【解析】29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C.“或劝以少休”的意思是: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

或:有人;不是“有时”。

故选C。

29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的意思是: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

“起立”“振衣裳”,叙写的是“史公”的两个动作,中间要句读;“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叙写的对象是“甲上冰霜”,与前面的句子要句读;“迸落”“铿然有声”是“甲上冰霜”的两种情形,应该句读。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一、实词虚词1.先君子尝言2.视学京畿3.从数骑出4.微行入古寺5.文方成草6.即解貂覆生7.为掩户8.叩之寺僧9.及试10.公瞿然注视11.使拜夫人12.吾诸儿碌碌13.惟此生耳14.及左公下厂狱15.逆阉防伺甚严16.虽家仆不得近17.闻左公被炮烙18.持五十金19.旦夕且死20.涕泣谋于禁卒21.卒感焉22.使史更敝衣23.为除不洁者24.微指左公处25.则席地倚墙而坐26.乃奋臂拨眦27.国家之事糜烂至此28.老夫已矣29.汝复轻身而昧大义30.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1.不速去32.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33.史噤不敢发声34.趋而出35.无俟奸人构陷36.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37.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38.辄数月不就寝39.使将士更休40.而自坐幄幕外41.漏鼓移则番代42.振衣裳43.或劝以少休44.吾上恐负朝廷45.史公治兵46.必躬造左公第47.候太公、太母起居48.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49.与先君子善50.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二、词类活用1.从数骑出2.即面署第一3.史朝夕狱门外4.草屦,手长镵5.汝复轻身而昧大义6.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7.席地倚墙而坐8.吾上恐负朝廷三、特殊句式1.为掩户2.叩之寺僧3.使拜夫人4.择健卒十人5.拜夫人于堂上6.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四、翻译1.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2.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3.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4.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5.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6.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7.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8.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五、文学常识1.《左忠毅公逸事》作者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清代“__________派”的创始人,著名散文家。

苏教版必修五读本文言文练习题精选(分课整理,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五读本文言文练习题精选(分课整理,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五读本文言文练习题精选(分课整理,含答案)左忠毅公逸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京畿.(jī)古寺.(sì)庑.下(wú)炮烙..(páo luî)逆阉.(yān )铸.造(zhù)瞿.然(jù)糜.烂(mí)檄.文(xí)睚眦..(yázì)噤.声(jìn )草屨.(jù)长镵.(chán )呜咽.(yâ)幄.幕(wî)二、解释下列重点实词的含义。

1、微行..入古寺穿便服2、文方.成草刚刚3、为掩户..关门4、叩.之寺僧询问5、虽.家仆不得近即使6、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遭受将要7、微.指左公处暗中8、为.除不洁者装作9、乃奋.臂以指拨眦举起10、无俟.奸人构.陷.等编造罪名来陷害11、趋.而出小步快走12、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就轮流13、振.衣裳抖动14、必躬造..左公第亲自拜访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数骑出使动用法,使……跟从2、即面.署第一名词作状语,当面3、涕泣..谋于禁卒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眼泪。

4、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名词作动词,穿着草鞋;手里拿着5、则席.地倚墙而坐意动用法,以……为席6、史前.跪抱公膝而鸣咽名词作动词,上前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名词作状语,对上,对下8、与先君子善.形容词活用动词,交好四、解释下列多义词1、则①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

副词②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

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③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2、焉①卒感焉于之<对此>。

兼词②于是余有叹焉不译。

语气助词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表示反诘语气助词④且焉置土石哪里。

疑问代词⑤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助词梅花岭记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乙酉.(yǒu)殉.(xùn)慨.然(kǎi)肇.基(zhào)瞠.目(chēng)霍.山(huî)兆奎.(kuí)大恚.(huì)麾.下(huī)诡诞.(dàn)遗骸.(hái)谥.号(shì)二、解释下列重点实词的含义。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共18分)左忠毅公①逸事方苞先君子②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唯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

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③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①左忠毅公,左光斗,明末人,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被迫害致死。

后得平反,谥为“忠毅”。

②先君子,对已过世的父亲的称呼。

③宗老,同族的前辈。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叩:询问B.引入,微指左公处微:暗中C.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俟:等待D.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手长镵,为除不洁者B.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此何地也?而汝来前C.乃奋臂以指拨眥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或劝以少休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跟随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出门B.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哭泣着和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D.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让两个士卒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1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含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

其先浙江绍兴人也。

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录①之通州,为通州人。

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②内地,将薄城。

而会县令摄篆旁邑③,丞,簿选懦怖急④,男女奔窜。

应元带刀鞑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

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⑤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注释:①北直隶:今河北省地区。

②阑人:擅自闯入。

③摄篆旁邑:代管邻县政务。

④选(xǔn)懦怖急:怯懦恐惧。

⑤行:商店。

1.与“始家北直隶之通州”中“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手长铲B.吾上恐负朝廷C.县官日有廪稍之供D.未尝稍降辞色2.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薄(单薄)城B.官(作官)京仓大使C.然苦无械(机械)D.直(仅仅)取诸我3.下列句中“从”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从我杀贼护家室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C.子路从而后D.公子从车骑4.下列各句中“诸”与“直取诸我”中“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诸生学于太学B.假诸人而后见也C.予观雁荡诸峰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5.有关阎典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阎典史的祖籍本不是通州,他四世祖因为为官,才将家搬到通州。

B.由他出面组织抗贼,是因为县令不在当地,且丞、簿又怯懦恐俱。

C.当江盗逼近县城的时候,阎典史挺身而出,使用巧计,将敌击退。

D.大敌当前,阎典史不仅拿出自己的钱为大家购买军械,而且亲临前线,亲手杀敌。

必修五读本文言文训练

必修五读本文言文训练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 解释。 • 1、从数骑出 使动用法,使……跟从 • 2、即面署第一 名词作状语,当面 • 3、涕泣谋于禁卒 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 眼泪。 • 4、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 名词作 动词,穿着草鞋;手里拿着 • 5、则席地倚墙而坐 意动用法,以……为席 • 6、史前跪抱公膝而鸣咽 名词作动词,上前 • 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名词作状语, 对上,对下 • 8、与先君子善 形容词活用动词,交好
• 6、当 •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能 愿动词,应当。 •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介词,在。 •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副词,会, 将会。 •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副词,会,将会。
• • • • • • •
7、其 ①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代词,他们。 ②卒不忍独善其身 代词, 自己。 ③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代词,代腹中之物。 ④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代词,代鬼。 ⑤吾亦望其言是实 代词,那些。 ⑥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副词,表测度 语气,大概,或许。 • ⑦汝其勿悲 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 ⑧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应当,一定。 副词,表期望语气,
•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 释。 • 德威流涕不能执刃。 • 古义:流眼泪。今义:指流鼻涕。
• • • • • • • • • • • • • •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以 ①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而 表修饰 ②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 用 介词 ③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 因为 连词 ④乃以衣冠葬之 用,拿 介词 ⑤谓颜太师以兵解 因为 介词 ⑥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因为 连词 ⑦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凭借 介词 2、为 ①势不可为 挽救 ②誓与城为殉 作为 ③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替 ④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被

左忠毅公轶事阅读和答案解析

左忠毅公轶事阅读和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指左公处微:悄悄B.及左公下厂狱及:等到C.或劝以少休少:稍微D.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②皆以美于徐公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②某所而母立于兹3.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3分)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

第一部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叩:)⑵公瞿然注视(瞿然:)⑶汝复轻身而昧大义(昧:)⑷天下事谁可支拄者(支拄:)⑸必躬造左公第(造:)2、翻译下列句子。

⑴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⑵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作者为了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任举一例,作简要的分析。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起上,披衣裳。

D、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先君子尝言”一句中,可知本文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转叙已故父亲所讲的。

B、第一段讲的是左忠毅公因史可法的刻苦精神和出众才华而赏识提携他的故事。

C、第二段讲的是史可法想方设法去探访被阉党陷害下狱的左忠毅公的故事。

D、左忠毅公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破口大骂的原因主要是史可法用钱贿赂了禁卒。

6、史可法在古寺中的文章草稿写得怎样,文中虽没有直接说出,但从文中间接表现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文章写得很好。

请摘出这一句话。

7、第二段中的“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上文中的哪一句话已为它作了铺垫,请摘出。

8、(2006年乐山试题)对下面这个文段修改不当的一项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运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A、“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改为“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仿佛在运动,在欢笑”改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C.“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改为“泛着点点银光,就像一幅灰白的长布”。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材料...《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材料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_练习(附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_练习(附答案)

(一)马说一、熟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面对、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邪:通"耶":吗)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通"才":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同样) 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熟练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二).《曹刿论战》左丘明一、牢记加点的词的含义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军队伐:攻打)2、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间:参与)4、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加:虚报。

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以:按照)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属:类可以: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综合《左忠毅公逸事》《论语选读》《渔夫》测试题

综合《左忠毅公逸事》《论语选读》《渔夫》测试题

《左忠毅公逸事》《论语选读》《渔夫》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3、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C.左公甥.也甥:外甥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4、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稍稍宾客其父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吾得兄事之5、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B.乃奋臂以.指拨眦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6、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

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

C,叩之(以)寺僧D,召(之)人,使(之)拜夫人7、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莞尔:大笑的样子8、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

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

9、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汗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一致..的一项是()2分A、自令放为.然此可为.智者道B、渔父莞尔而.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何故至于.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D、遂去,不复与.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11、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是以见放A、死生亦大矣B、公之逮所由使也C、重为乡党所笑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二、阅读理解(一)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教师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教师

《左忠毅公逸事》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微行入古寺()(2)叩之寺僧()(3)为除不洁者()(4)必躬造左公第()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3、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数骑出从:使……跟随B.一日使史更敝衣更:更换C.微指左公处微:稍微D.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不作声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左忠毅公爱才、惜才的一项是()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护②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③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④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⑤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起上,披衣裳。

D、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先君子尝言”一句中,可知本文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转叙已故父亲所讲的。

B、第一段讲的是左忠毅公因史可法的刻苦精神和出众才华而赏识提携他的故事。

C、第二段讲的是史可法想方设法去探访被阉党陷害下狱的左忠毅公的故事。

D、左忠毅公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破口大骂的原因主要是史可法用钱贿赂了禁卒。

8、“旦夕且死”的“且”跟下面哪一句的“且”意义相同()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焉置土石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9、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席”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背筐,手长镵C.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此何地也,而汝来前10、文中“趋而出”和“因摸地上刑械”中的“趋”、“因”的正确意思是()A.大步紧走于是B.大步紧走趁机C.小步紧走于是D.小步紧走趁机11、对“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史可法对老师的称颂溢美之辞。

左忠毅公逸事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检测答案一、填空题(8分)1、《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__方苞_是清代散文家。

字灵皋,号望溪,桐城派创始人,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2、“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

逸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而不甚为世人所知的事迹。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3分)1、先.君子尝言(对死去的人的尊称)2、文方.成草.(刚刚)(草稿)3、叩.之寺僧(询问)4、乃奋.臂以指拨眦(举起)5、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不明)6、无俟.奸人构陷(等待)7、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闭口)(小步紧走)8、辄.数月不就寝(总是)9、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女婿)10、或.劝以少.休(有人)(稍稍)三、一词多义解释(18分)1、微:微行入古寺(穿平民服装,隐蔽身份)2、更:使史更敝衣(更换)微指左公处(偷偷,暗暗)使将士更休(轮流)3、第:即面署第一(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4、语:述其事以语人(告诉,动词)必躬造左公第(府第,宅第)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话,名词)5、为:为掩户(替,介词)6、涕:涕泣谋于禁卒(流泪,动词)为除不洁者(装作,动词)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眼泪,名词)7、以:乃奋臂以指拨眦(用,介词)8、之:扣之寺僧(代词,指代史可法)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来,连词)久之(助词,凑足音节)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凭,介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结构助词,的)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作解释(20分)1、从.数骑出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2、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3、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穿草鞋,手里拿着名词作动词4、则席.地倚墙而坐以……为席名词的意动用法5、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上前名词作动词6、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用背名词作状语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对上,对下名词作状语8、与先君子善.交好形容词作动词9、虽家仆不得近.亲近形容词作动词五、指出特殊句式,如果是省略句请在原句适当位置补出省略成分。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左忠毅公逸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左忠毅公逸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左忠毅公逸事(节选)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忠毅公①逸事(节选)方苞①先君子②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

入古寺,庑③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④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⑤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②及左公下厂狱⑥,史朝夕狱门外;逆阉⑦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⑧,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⑨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

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③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⑩,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⑪,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注释】①左忠毅公:左光斗,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陷下狱,受酷刑而死。

后迫谥忠毅。

②先君子:对已过世父亲的称呼。

③庑:廊下小屋。

④史公可法:史可法,崇祯进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大学士,清军入关时镇守扬州,后城破殉难。

⑤瞿然:惊视的样子。

⑥厂狱:明代特务机关东厂所设的监狱。

⑦逆阉:这里指魏忠贤。

⑧炮烙:用烧红的铁来炙烧犯人的一种酷刑。

⑨长镵:一种长柄的掘土工具。

⑩更休:轮流休息。

⑪漏鼓移:过了一段时间。

【小题1】1. 给第②段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B.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C.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D.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小题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综合《左忠毅公逸事》《论语选读》《渔夫》测试题

综合《左忠毅公逸事》《论语选读》《渔夫》测试题

《左忠毅公逸事》《论语选读》《渔夫》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3、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C.左公甥.也甥:外甥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4、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B.稍稍宾客其父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吾得兄事之5、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B.乃奋臂以.指拨眦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6、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

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

C,叩之(以)寺僧D,召(之)人,使(之)拜夫人7、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莞尔:大笑的样子8、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

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

9、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汗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一致..的一项是()2分A、自令放为.然此可为.智者道B、渔父莞尔而.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何故至于.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D、遂去,不复与.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11、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是以见放A、死生亦大矣B、公之逮所由使也C、重为乡党所笑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二、阅读理解(一)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左忠毅公逸事》复习检测题

《左忠毅公逸事》复习检测题

《左忠毅公逸事》复习检测题《《左忠毅公逸事》复习检测题》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左忠毅公逸事》一、翻译句子,解释加点词1、先君子尝言2、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3、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4、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5、卒感焉6、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7、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8、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9、必躬造左公第10、则席地倚墙而坐11、与先君子善12、史朝夕狱门外13、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二、注意特殊句式1、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2、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3、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4、或劝以少休5、拜夫人于堂上。

6、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三、作者方苞的文化常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翻译句子,解释加点词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5、如其礼乐,以俟君子6、非曰能之,愿学焉7、异乎三子者之撰8、何伤乎?9、三子者出,曾皙后10、唯求则非邦也与1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2、鼓瑟希13、莫春者二、注意特殊句式1、毋吾以也2、不吾知也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为国以礼三、1、关于《论语》的文化常识。

2、四书五经四、四位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孔子的性格特征。

孔子的治国理想《左忠毅公逸事》复习检测题这篇文章共1736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微.行入古寺()(2)叩.之寺僧()
(3)为.除不洁者()(4)必躬造.左公第()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即面署第一”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B.则席.地倚墙而坐
C.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D.手.长镵
3.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与“而君幸于赵王”相同的一项是()。

A.涕泣谋于禁卒B.拜夫人于堂上
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D.拘于时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散文家,________派的创造人。

6.联系全文,概括左光斗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题目是《左忠毅公逸事》,作者为何花费颇多笔墨写史可法治兵?
答案:
1.(1)暗中、暗地里(2)询问(3)假装、装作(4)到……去、拜访
2.C 3.D
4.(1)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2)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5.方苞;清;桐城
6.爱护人才、不畏奸党、知人之明、忠义为国
7.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光斗的言传身教,才使史可法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

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