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建筑设计引导》第三讲
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

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第一节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多层住宅概念:多层住宅一般指4~6层住宅。
多层住宅特点:1.平面组合:(1)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2)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不是把低层住宅简单地叠加超来,它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因而多层住宅的设计有其本身的特点。
2. 与低层及高层住宅比较,有明显的不同。
优点:一般说来,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国内外都是大量建造的。
缺点:但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
同时,多层住宅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需的电梯设备,但上面几层垂直交通仍感不便。
电梯设置(居住标准)1.我国标准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离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所以,多层住宅层数一般为4~6层,如果顶层作跃层住宅,则可作到7层。
解释:对于底层商店、底层架空或作储藏空间、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出入口的情况,依然执行以上规范规定的高度。
2. 外国电梯设置标准多少层开始设置电梯是一个居住标准问题,各国不同。
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4层起应设电梯,前苏联、日本及我国台湾省规定6层起应设电梯。
一、单元的划分与组合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单元设计法: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形多样的组合体。
这种方法称为单元设计法。
单元的划分1)围绕楼梯间划分:单元的划分可大可小,多层住宅一般以数户围绕一个楼梯间来划分单元,这样能保证各户有较好的使用条件,故成为常用的划分形式。
有中间单元、尽端单元、转角单元、插入单元2)以户划分:有时可以按户或相邻的几个开间来划分,再配以楼梯间单元(图3-1)。
多层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1 总则1.0.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 living room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厨房 kitchen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卫生间 bathroom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使用面积 usable area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标准层 typical floor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层高 storey height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04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多层住宅设计.pptx

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0年11月8日星期日上午9时15分59秒09:15:5920.11.8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1月上午9时15分20.11.809:15November 8, 2020
≤180,常用楼梯间宽度2400-2700,进深5100-5700; 高层住宅:梯段宽度≥1100,平台宽度≥1200,踏步宽度≥250,踏步高度
≤180,常用楼梯间宽度2600-3000,18层以下为普通封闭楼梯进深5100-5700, 18层以上为防烟楼梯,做剪刀楼梯时进深6900-7500 ;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课程组
湖北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建筑学系
第三讲 多层住宅设计
第一节 多层住宅设计要求 第二节 多层住宅户内空间组合 第三节 多层住宅的单元组合与拼接 第四节 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
一、多层住宅设计要求
多层住宅:4-6层(顶部两层为跃层式时可以是7层),第六层入户口离自然地 面的高度≤16M, 1、套型恰当: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户型”,一室户、两室户、三室户 、多室户等; 2、使用方便:平面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明确,朝向采光、日照、通风、 隔声、隔热、防寒等条件; 3、交通便捷:流线清晰、线路短捷; 4、经济合理:土地利用率、空间利用率、面积利用率、结构与设备构造 简单、施工方便(节地、节材、节能); 5、造型美观: 6、通用性强: 7、环境优美: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 、交通环境、绿化环境等。考虑邻里交往、居民游憩、儿童游戏、老人休闲 、安全防卫、绿化美化以及物业管理等。
09《多层住宅建筑设计引导》ppt

表2.1的规定。
9 综合实训课题
9 综合实训课题
多层住宅建筑设计 前言 住宅的基本概念 1 住宅套型设计 2 多层住宅套外公用部分设计 3 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 4 住宅的层数与层高 5 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6 住宅的技术经济分析 7 住宅设计中的节地问题 8 住宅设计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9 综合实训课题
【课次安排】
讲授内容 §1 住宅的概念、套型功能空间设计分析 §2 住宅套型内、外空间的设计 §3 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 §4 住宅的可持续性设计、经济技术指标等 §5 住宅案例评析
9 综合实训课题
计划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课程重点】
一是住宅套形空间的组合布局,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提高舒适的程度。 二是多层住宅的设计,因为多层住宅是使用量最大的一种 形式,从平面的布置到立面的造型都需要认真推敲才能满
9 综合实训课题
多层住宅建筑方案设计
②卫生间
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并至少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使用 面积不小于3.0m2。高标准住宅中,一户也可能设置几个卫生 间,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或厨房。低标准 的卫生间只设一个便器(有的在上方还设有淋浴龙头)。一般标 准的卫生间除便器外,还有浴盆(或淋浴间)、洗脸盆等。高标 准的卫生间可设桑拿浴间、梳妆台等。各种卫生间布置见图 9.50。
塔式高层住宅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等。
9 综合实训课题
1. 住宅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分析 1.2. 设计分析 1.2.1 多层住宅的特点
a. 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不是把低层住宅简单地叠加起来,它必 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因而多层住宅的设计有其自 身 的特点,与低层及高层住宅比较,有明显的不同。 b. 从用地方面来说,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土地; c. 从造价方面来说,多层住宅比高层住宅的造价经济,适用于目前一 般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国内外都是大量建造的。 d. 从使用方面来说,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 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
多层住宅建筑设计任务书[1]
![多层住宅建筑设计任务书[1]](https://img.taocdn.com/s3/m/a11a667055270722192ef782.png)
多层住宅与住宅组团设计任务书一、教学要求该课程设计是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从单体到群体、建筑设计到城市规划设计转变的重要环节。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住宅及其组群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及其有关图纸的绘制,培养城市规划的思维方法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其他详细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要求1、建筑层数4-6层。
2、建筑不允许超出红线,自行设计住宅入口,并留有适当院落以停放车辆和人员疏散。
3、充分考虑环境设计,合理组织建筑组团。
4、户型要求:四室两厅建筑面积 150平方米(可做跃层)占10%三室两厅建筑面积 120平方米占20%两室一厅建筑面积 70平方米占10%两室两厅建筑面积 90平方米占60%户型设计在顺应市场的同时还要能够导引市场需求,指导人们的新生活、新思维。
5、考虑到住宅间的遮挡问题,日照间距保证1.7H,建筑密度30%以下。
6、设计灵活,有新意,体现多层住宅发展趋势。
宜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为主流的形式,线条流畅,富有诗意和个性;7、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日照、通风、采光、节能等问题。
在平面布置方面注意避开市场的常规思维,在实用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出奇、出新。
三、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一)图纸规格:1、图纸尺寸:A32、表现方式:电脑制作;3、每套图纸须有统一的图名和图号。
(二)图纸内容1、总平面图: 1:500要求:画出准确的屋顶平面并注明层数,注明各建筑出入口的性质和位置;画出详细的室外环境布置(包括道路、广场、绿化、小品等),正确表现建筑环境与道路的交接关系;注指北针。
2、单幢住宅各层平面图 1:200要求:应注明各房间名称(禁用编号表示);首层平面图应表现局部室外环境,画剖切标志;各层平面均应表面标高,同层中有高差变化时亦须注明。
A、一层平面图:包括用地环境设计,室内家具、卫生设备布置B、二层平面图:包括室内家具、卫生设备布置3、立面图: 1:200要求:不少于两个,至少一个应看到主入口,制图要求区分粗细线来表达建筑立面各部分的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004-多层住宅设计[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004-多层住宅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1dda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5.png)
多层住宅设计原理004-多 层住宅设计[课件]
多层住宅设计的概述
多层住宅的规划和布局设计原则
1
人性化布局
设计考虑住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2
通风采光
优化楼群的朝向和建筑间距,确保每个单元都能获得良好的通风和自然采光。
3
空间利用效率
充分考虑使用面积,设计紧凑但不拥挤的户型,提供最佳的空间利用率。
多层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及外围设施
现代外立面设计
运用创新材料和造型,打造符 合时代潮流的建筑外观。
景观绿化
设计各类植被和景观元素,为 楼群增添美感和生态价值。
休闲设施
设置步行道、座椅、观景平台 等,提供舒适的户外休闲空间。
多层住宅建筑的绿化及景观设 计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结合自然元素,创建宜居和美观的多层住宅景观空间。
多层住宅建筑的空间功能布局和设计创新
开放式户型
采用开敞的空间布局,提高住宅 内的交流和通透感。
多功能房间
设计可灵活调整用途的房间,满 足住户不同的需求。
智能家居技术
应用智能技术,提高住宅的便利 性和舒适度,增强居住体验。
多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及管理
社区花园
为住户提供绿化空间,促进社区互动和活动。
健身房和运动设施
设计多样化的健身设施,满足住户的健康和锻炼需求。
儿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乐区
提供安全而有趣的游乐区域,适合家庭居住。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原则
结构稳定性 空间灵活性 施工效率
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材料,确保楼群的抗震和 抗风能力。
允许住户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内部空间的划分和改 造。
优化施工流程,选择具有经验的承包商和先进的 施工技术。
多层住宅建筑设计解析

D oors & W indow s建筑规划与设针多层住电建筑设计鮮析付大伟秦皇岛市建筑设计院摘要: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多层建筑因其独特的优势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但是,进行多层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时,必须将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不能照搬公共建筑和低层建筑的设计方法,应体现出每一多层建筑工程的独特美感,本文作者对于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设计;浅谈1前言在进行多层住宅的设计工作时,一般会结合其地理环境、居住需求等主要内容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多样 化需求。
通常条件下,在保证住宅的质量以及居住舒适性的 前提下,还会尽可能的展现出住宅的木身特色,展示一个主要 的设计理念。
所以,进行多层住宅的设计工作时必须要考虑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由于我国经济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东南沿 海城市对于多层住宅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
在这些地区 进行住宅设计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及沿 海区域的环境特点。
并木着舒适、科学、实用等理念来开展工作。
2.1 住宅建筑舒适性设计在需要满足人们现代化居住要求的条件下,对于多层住 宅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能够“住得下”,更要能够“住得 好”。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对于住宅的要求不再仅 限于空间方面,而要求住宅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 求,包括便捷性、舒适性、美观性等多个方面。
沿海地区的多 层住宅,会受到温差的很大影响,而且冬季更加湿冷,因此更 加要做好采暖、光照、通风等工作。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 要求住宅设计不仅要体现出浓厚的现代化气息,还必须能营 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2.2多层住宅设计水平的提高分析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多层住宅的标 准必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提高,仟何细小的缺陷和不 足也都会得到弥补。
多层住宅楼设计设计精品资料

XXX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住宅楼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三年月日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为消防大队住宅楼设计,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消防大队住宅楼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三大部分。
对于建筑设计,基于给定的设计资料,对建筑造型进行设计,对各功能区进行分布和尺寸确定,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部分详图。
对于结构设计,在参考相关规范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进行电算和手算,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
电算主要是对整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由PKPM软件完成。
手算主要对部分构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进行了一榀框架的计算、楼梯和基础的设计计算。
在电算和手算的基础上,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了施工图的绘制。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并绘制了施工横道图以及简易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PKPM,AutoCADAbstractThe work for this gradutaion design is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fire brigad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Nanjing. It is situ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This graduation contains three main parts which are architectural design,structural design andconstruction design. The building model has been designed and all rooms have been arranged based on the given design literatures. The dimension has been decided. After that, plan, elevation and sectional drawings and detail structural drawings have been finished by using AutoCAD software. For the stur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 by PKPM software and hand have been done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s and othe references. Electircal calculation is mainly for computing and analyzing the whole structure which is finished by PKPM software. However,hand calculation is mainly for analyzi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building.A typical frame of the building have been calculated including one stair and one foundation. In addition,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have been drawn by AutoCAD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PKPM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hand calculation results. Construction design mainly for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raw a construction Gantt chart and simple construction floorplan.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seismic design, construction design, PKPM, AutoCAD目录目录 (1)前言 (1)1 绪论 (2)1.1 概述 (2)1.2 设计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2)1.3 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2)1.4 建筑设计 (2)1.5 结构设计 (3)1.6 施工组织设计 (3)2 建筑设计 (4)2.1 设计理念 (4)2.2 工程概况 (4)2.3 设计资料 (4)2.3.1 地质气象资料 (4)2.3.2 抗震设防要求 (5)2.4 建筑设计方案 (6)2.4.1 平面设计 (6)2.4.2 立面设计 (6)2.4.3 剖面设计 (6)2.5 楼、屋面做法 (6)2.5.1 楼面做法 (6)2.5.2 屋面做法 (7)2.6 墙体做法 (7)2.7 门窗做法 (7)2.8 本章小结 (7)3 结构平面布置及构件计算 (9)3.1 概述 (9)3.2 结构平面布置图 (9)3.3 结构材料选择 (9)3.4 设计参考规范 (9)3.5 结构布置方案 (10)3.5.1 结构体系选择 (10)3.5.2 结构的水平及竖向布置 (10)3.5.3 柱网布置及结构承重方案选择 (10)3.6 主要构件尺寸初步估算 (10)3.6.1 框架梁的尺寸初步估算 (10)3.6.2 框架柱的尺寸初步估算 (11)3.6.3 板的尺寸初步估算 (12)3.7 本章小结 (12)4 结构设计 (13)4.1 概述 (13)4.2 确定一品框架 (13)4.3 荷载统计 (14)4.3.1 屋面均布荷载 (14)4.3.2 楼面均布荷载 (14)4.3.3 梁荷载计算 (15)4.3.4 柱荷载计算 (15)4.3.5 墙荷载计算 (15)4.4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6)4.4.1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16)4.4.2 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值计算 (17)4.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8)4.5.1 恒荷载计算 (18)4.5.2 活荷载计算 (25)4.6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28)4.6.1 恒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计算 (28)4.6.2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二次分配 (28)4.6.3 恒荷载作用下梁的跨内最大弯矩计算(kN.m) (29)4.6.4 恒荷载作用下梁剪力计算: (30)4.6.5 恒荷载作用下柱端剪力计算 (31)4.6.6 恒荷载作用下柱的轴力计算 (32)4.6.7 恒载作用内力图 (34)4.7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5)4.7.1 活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计算 (35)4.7.2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二次分配 (36)4.7.3 活荷载作用下梁的跨内最大弯矩计算(kN.m) (37)4.7.4 活荷载作用下梁剪力计算: (37)4.7.5 活荷载作用下柱端剪力计算 (38)4.7.6 活荷载作用下柱的轴力计算 (39)4.7.7 活载作用内力图 (40)4.8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变形计算 (42)4.8.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42)4.8.2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44)4.8.3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4)4.8.4 绘制内力图 (49)4.9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 (50)4.9.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50)4.9.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3)4.9.3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54)4.9.4 绘制内力图 (57)4.10 框架内力组合 (58)4.10.1 内力换算和粱端负弯矩调幅 (58)4.10.2 作用效应组合 (59)4.11 截面设计 (71)4.11.1 框架梁非抗震截面设计 (71)4.1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6)4.11.3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 (77)4.11.4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8)4.12 本章小结 (79)5 楼梯构件计算 (80)5.1 概述 (80)5.2 设计资料 (80)5.3 梯段板设计 (80)5.3.1 荷载计算 (80)5.3.2 截面设计 (81)5.4 平台板设计 (82)5.4.1 荷载计算 (82)5.4.2 截面设计 (82)5.5 平台梁的设计 (83)5.5.1 荷载计算 (83)5.5.2 截面设计 (83)5.6 梯段板设计 (84)5.3.1 荷载计算 (84)5.3.2 截面设计 (85)5.5 本章小结 (85)6 基础截面计算 (86)6.1 概述 (86)6.2 设计资料 (86)6.3 计算过程 (86)6.3.1 A柱柱下独立基础计算过程 (87)6.4 本章小结 (90)7 结构设计信息 (91)7.1 PKPM软件简介 (91)7.2 结构设计总信息 (91)7.2.1 总信息 (91)7.2.2 风荷载信息 (92)7.2.3 地震信息 (92)7.2.4 活荷载信息 (93)7.2.5 调整信息 (94)7.2.6 配筋信息 (94)7.2.7 设计信息 (95)7.2.8 荷载组合信息 (95)7.2.9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96)7.2.10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97)7.2.11 风荷载信息 (97)7.2.12 各楼层信息 (97)7.2.13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98)7.2.14 抗倾覆验算结果 (100)7.2.15 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仅当满足规范适用条件时结果有效) (100)7.2.16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 (101)7.2.17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101)7.3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 (101)7.3.1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101)7.3.2仅考虑X向地震作用时的地震力 (102)7.3.3仅考虑Y向地震时的地震力 (106)7.4 结构位移 (110)7.4.1 工况1: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0)7.4.2 工况2: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1)7.4.3 工况3:X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1)7.4.4 工况4: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1)7.4.5 工况5: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2)7.4.6 工况6: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2)7.4.7 工况7:X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3)7.4.8 工况8:Y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13)7.5 底层柱轴压比 (113)7.6 风荷载作用与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 (114)7.7 各层梁弹性挠度简图 (115)7.8 梁裂缝图 (116)7.9 本章小结 (117)8 施工组织设计 (118)8.1 编制说明及依据 (118)8.2 工程概述 (118)8.2.1 工程概况 (118)8.2.2 施工条件 (118)8.2.3 施工特点 (119)8.2.4 工期 (119)8.3 施工部署 (119)8.3.1 工程施工目标 (119)8.3.2 组织机构 (120)8.4 施工方案 (121)8.4.1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工艺 (121)8.4.2 基础施工 (121)8.3.3 主体工程施工 (123)8.3.4 装修工程施工顺序 (124)8.3.5 施工机械选择 (124)8.5 工程材料 (125)8.5.1 材料供应 (125)8.5.2 材料控制 (125)8.5.3 材料准备 (126)8.6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26)8.6.1 进度安排 (126)8.6.2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27)8.6.3 施工平面布置 (128)8.7 劳动力安排计划 (129)8.8 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 (130)8.8.1 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130)8.8.2 降低成本的措施 (130)8.9 文明安全施工措施 (131)8.9.1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31)8.9.2 现场安全施工措施 (133)8.10 本章小结 (133)总结 (134)致谢 (136)参考文献 (137)前言毕业设计作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 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
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
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
201411多层住宅建筑设计38p

R
R
R
R
R
谢谢
END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灵活的可改空间
主卧室做潜伏设计,设置多用间,具有较长的功能生命周期
R
R
玲珑小筑
“玲珑小筑”方案一梯三套,大中小套型 齐全面积适当;平面紧凑,分区清晰,尺度适 宜,空间数合理;
R
玲珑小筑
设计精细:厨房
排气合理、空调
R
室外机安排等;
外型简洁,体形 系数低,有利节 能。
需解决中间户通 风和储藏空间少 的问题。
• 灵活的可改空间
清晰的功能分区
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明确
生活阳台
洁
R
区
卧室
起居室
餐室
贮卫
藏
生 间
私区 静区
门 厅
厨 房
服 务 阳
污 区
台
公区
动区
R
适宜的空间尺度
住宅功能空间合理化低限面积参照表
R
灵活的可改空间
每个套型可提供多个套型平面,满足家庭生命 周期内的多种需求。
R
上海汇丽集团示范住宅
多层住宅建筑设计
2019/11
1
多层住宅的基本概念
1.住宅层数划分
2
多层住宅的户内组成
1.户内组成
三大主要部分:居住部分、厨卫部分、交通部分。
R
按空间使用功能来分,一套住宅可包括居室(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厅 或户内过道(户内楼梯)、贮藏间、室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露台)等。
其他功能空间:书房、阳光室、音像室、更衣室、杂务室、家庭活动室、儿童游戏房 等。
玲珑小筑
室内空间可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次:第三讲课时:2学时内容: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层数与层高。
重点:1)了解住宅的套型平面组合、单元组合方式和特点;2)了解住宅平面与竖向的空间组合方式和特点。
难点:1)如何确定住宅设计中的套型、套型比;2)如何组织好住宅的竖向空间设计。
四.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1. 住宅建筑空间组合的要点a. 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和建设条件、居住对象的家庭结构和生活要求,确定恰当的套型、套型比和建筑标准。
b.房间的平面组合应合理紧凑,符合家庭的行为模式,处理好动静关系、人际交往和私密性的关系,避免卧室间的穿套。
c.主要居室应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住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温暖和炎热地区应有穿堂风。
尽量减少厨房、卫生间对其他房间的不利影响。
d.住宅设计既要多样化,又要做到标准化和通用化,以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
2. 多层住宅的平面组合与单元划分a.平面组合。
常见的有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等,如图4.1。
图4.1b.根据在组合中的作用和位置,住宅单元可以分为中间单元、尽端单元、插入单元、中间户单元、尽端户单元、楼梯间单元等。
c. 根据单元划分的方式,又可分为围绕楼梯间划分的单元、以户划分的单元、以楼梯间为界划分的单元,详见图4.2。
图4.23. 多层住宅建筑单元平面组合3.1按交通廊的组织分类①梯间式。
梯间式属于围绕楼梯间划分的单元。
一般来说,每个楼梯服务的户数越多,造价越经济,但每户的环境质量相对就差一些。
a. 一梯二户(图4.3与图4.4)这种布置的优点是:每户都有两个朝向,便于组织通风;户间干扰少,居住安静;单元较短,拼接灵活。
它的缺点是楼梯服务户数少,使用面积系数低。
图4.3~图4.4b. 一梯三户(图4.5与图4.6)这种布置的优点是楼梯服务户数较一梯二户多,也能保证每户都有好的朝向,但缺点是中间一户的自然通风较难组织。
图4.5~图4.6c. 一梯四户(图4.7与图4.8)这种布置能提高房屋的使用面积系数,但组织自然通风的难度也加大。
图4.7~图4.8②外廊式。
可分为长外廊和短外廊两种布置形式。
a. 长外廊(图4.9与图4.10)。
优点是:楼梯利用率高,每户都有较好的朝向和采光、通风条件。
缺点是:公共走廊对各户产生噪声和视线干扰;户内房间组合易产生穿套。
此外,走道长度不能过长,应满足防火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b. 短外廊(图4.11与图4.12)。
也称为外廊单元式。
一梯每层服务三至五户,以四户居多,它具有长外廊的某些优点,又较安静,且有一定范围的邻里交往。
图4.11 图4.12③内廊式。
内廊式采用中间走道两侧布置各户,楼梯利用率高,且有利于加大房屋进深,节约用地,节省空调费用。
可分为长内廊和短内廊两种布置形式。
a. 长内廊布置时(图4.13与图4.14)各户干扰大,且很难保证各户都有良好的朝向,通风也较差。
b. 短内廊式(图4.15与图4.16),为了减少户间干扰,将每个楼梯服务的户数减至3~4户,便成为短内廊式,也称为内廊单元式。
图4.13 ~ 图4.16④跃廊式。
隔层设通廊,由通廊进入各户后,再由户内小楼梯进入另一层。
常在下层设厨房、起居室,上层设卧室、卫生间。
适用于每户面积较大,居室较多的情况。
优点:节省交通面积,增加服务户数,且又减少干扰,每户有可能争取两个朝向。
图4.17为跃廊式住宅。
图4.173.2 按楼梯的布局分类①南梯与北梯。
南梯的单元出入口冬季不受寒风侵袭。
另外,将厨房、卫生间放在楼梯间北面,便于利用梯间加强通风。
北梯的优点是不占好朝向。
目前,住宅设计方案以北梯为多。
②单跑横楼梯。
多层住宅采用沿纵向外墙布置的直跑梯,需平行楼段设一内走道,也称横梯式住宅(图4.18),常用于一梯三户或一梯四户的短外廊式住宅。
③楼梯外凸(图4.19)。
可以简化房屋的结构,所以常见于工业化建筑。
此外,当底层为其他用途房屋时,为了使出、入口分开,也可采用外凸楼梯。
但此种方案要考虑外凸楼梯增加了占地的影响,也不能在抗震设防地区采用。
图4.18 图4.19④楼梯居中(图4.20)南北都可布置房间,有利于加大房屋进深,但往往没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底层还需增加一个门厅。
图4.20⑤直上式(梯廊式)。
楼梯单跑直上,由休息平台入户,形成梯廊合一。
其优点是:可充分利用楼梯上下的空间。
缺点:户内交通穿套较多,每层平面不同,施工较难。
一般建3~4层(图4.21)。
⑥错层式。
利用楼梯休息平台分层入口,结合地形组成错层单元(图4.22)。
图4.22⑦利用楼梯改变单元连接形式。
利用楼梯可以使单元平面错接、斜接(图4.23)。
另外,在坡地建住宅时,还可以利用双跑楼梯两个平台的高差,将相邻两单元置于不同高度,以适应地形的变化。
图4.233.3 按单元拼联方式分类①单向拼联(图4.24)。
②两向拼联(图4.25)。
处理成L形,用于转角,以拼联两个方向的平直单元。
③三向拼联(图4.26)。
常处理成Y形,具有三个方向拼联可能。
四个端头皆可拼联。
⑤异形拼联。
为了打破条式拼联的单调行列式布局,可采用蝶形或楔形的单元拼联成多变的组合体。
图4.29所示是由蝶形单元拼成的院落式或折线形组合体。
图4.30所示是由楔形单元拼成的弧形或S形组合体。
3.4按独立单元的形式分类凡不与其他单元拼联而独立修建的住宅称为点式住宅。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方形(图4.31)。
平面布局严谨,外墙面较少,有利于防寒保温。
注意分户时使住户朝南、朝西或朝东,不应使一户的居室全部朝北。
②T字形(图4.32)。
一梯四户时,为使每户朝南,T字形平面较为有利。
这类平面要注意避免前后相邻两户间的视线干扰。
图4.31 图4.32③风车形(图4.33)。
有利于套内的采光通风,但要注意开窗位置,避免户与户之间的视线干扰。
这类平面布局中,常有一户不能获得较好的朝向。
④Y字形(图4.34)。
这类平面布局取消风车形平面中朝向不好的一翼,使三户皆获得良好的朝向与通风。
Y字形平面中必定会产生不规则的房间,应尽量做到结构整齐,使不规则的结构简化。
图4.33 图4.34⑤凸字形。
一梯三户时,为使结构整齐布置,有利于施工,常做成凸字形平面,使每户都有良好的朝向和通风。
将楼梯布置在北向,主要居室都争取南向,厨房、卫生间则布置在较差朝向,如图 4.35(a)。
为节省管线,可将楼梯布置在东向,使厨房、卫生间尽量集中布置,如图4.35 (b)。
图4.35⑥蝶形(图4.36)。
体型活泼有变化,每户多数居室朝南,套内公私分区明确,厨房靠入口布置,卫生间靠卧室布置,厨卫管道集中,并避免了户间视线的干扰。
⑦工字形(图4.37)。
一梯四户的工字形平面既能作点式,亦可拼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图4.36 图4.373.5 按天井的形式分类①内天井式(图4.38)。
将厨房、卫生间或次要居室内迁,靠天井采光与通风,主要居室布置在较好的朝向。
缺点是天井通风采光较差,尤其底层光线较暗,而且天井内声音、视线和烟气干扰大。
②开口天井式(图4.39)。
为了克服内天井的缺点,将天井位置外移,形成开口天井,即天井只有三面围合,从而改善了天井的采光与通风。
图4.38 图4.39③院落式(图4.40)。
将若干户围合成较大的院落,不仅改善了朝向内院房间的采光和通风,而且在形成的院落内可以作为住户的邻里交往空间。
这类平面布局中,应恰当地组织各户入口与院落的联系。
图4.404. 多层住宅建筑单元三维组合住宅设计不仅是平面组合问题,还要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思考,从剖面的组合变化上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台阶式、跃层式、复式、变层高式等几类。
①台阶式。
将住宅单元逐层错位叠加、层层退台,使每户都有独用的大面积平台,外形形成台阶式或金字塔形(图4.41)。
图4.41②跃层式。
当套形面积较大、居室较多时,作为跃层式住宅可以上下层动静分区,将起居室、厨房、餐室布置在下层,卧室布置在上层,如图4.42。
图4.42③复式。
所谓复式住宅,是指在住宅层高为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的重复利用。
室内空间处理的原则是该高就高,可低则低,如起居空间最高,不设夹层,其他空间则作夹层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如图4.43。
图4.43④变层高式。
在住宅空间中,房间功能不同,所需空间高度也不同,在竖向组合中,根据房间的不同层高进行搭配,既可以高效利用空间,又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和用地,这种住宅称为变层式住宅,如图4.44。
图4.44在变层高设计中,组合的方法很多,可以高低交互错位搭接,也可以高低各占一边相互搭接;可以纵向相错,也可以横向相错;可以局部错层,也可以多方向错层等。
五. 住宅的层数与层高1. 住宅的层数a. 住宅的层数应根据地形、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来确定。
2. 住宅的层高a.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4m,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
b.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一半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2.1m,其余部分最低处高度不宜低于1.5m。
厨房、卫生间的净高不应低于2.2m,贮藏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0m。
卫生间、厕所内采用蹲式大便器时,其蹲位处地面距上部存水弯的净高不应低于1.9m。
c. 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层高应采用2.6m、2.7m或2.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