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简介

合集下载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赏析摘要:一、王羲之及其兰亭序简介二、兰亭序的艺术价值三、兰亭序的审美特点四、兰亭序的鉴赏方法五、兰亭序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王羲之及其兰亭序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独具风格,其中《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堪称巅峰之作。

兰亭序描绘了王羲之与友人相聚兰亭,饮酒赋诗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兰亭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全文共28行,计324字,字字珠玑。

王羲之以其独特的书法技艺,将文字、意境、情感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优雅、自然的艺术风貌。

兰亭序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三、兰亭序的审美特点】1.结构优美:兰亭序的字形结构疏密有致,比例和谐,具有很强的形式美。

2.笔画流畅:王羲之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使得全文笔画流畅,气韵生动。

3.意境深远:兰亭序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意境。

【四、兰亭序的鉴赏方法】1.欣赏整体风貌:感受兰亭序字里行间的气势,体会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2.细品单个字:分析字的结构、笔画,领略王羲之书法技艺的精湛。

3.理解文意:阅读全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兰亭序的意境。

【五、兰亭序对后世的影响】兰亭序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书法家都对兰亭序进行了研究和致敬,如颜真卿、米芾等。

兰亭序不仅成为了书法学习的典范,还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时至今日,兰亭序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传承。

总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兰亭序,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兰亭序的基本简介3篇

兰亭序的基本简介3篇

兰亭序的基本简介3篇兰亭序的基本简介《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这幅书法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

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

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

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摇曳动荡,变化多姿。

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兰亭序的创作背景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

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中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

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兰亭序全文和释文

兰亭序全文和释文

行书法帖兰亭序全文和释文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并由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着,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繁体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後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兰亭序简体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同样是写了宴游情景,但石崇的金谷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文章,抒发的却是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立意显然不及作者的兰亭集序深远;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集团偏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而作者却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颇想有所作为;从作者给中军将军殷浩、会稽王司马昱、太傅谢安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家“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人生态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即作者写完兰亭集序后两年,作者因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又因与扬州刺史王述的矛盾恩怨,愤而称病去官,且到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仕;此后便“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去寻求“当以乐死”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渐趋消极虚无;这是我们在全面评价作者一生思想时应该注意的;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林”、“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全文翻译晋穆帝永和九年,干支纪年是癸卯年,这年三月初三,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春禊活动;众多贤能之士都来参加,王、谢家的小辈长辈也来;兰亭这地方有高高的山,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翠竹,还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这些景物交相辉映,环绕在兰亭四周;把溪水引来作为漂酒杯的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环曲水道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的热闹场面,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一天,天空睛朗,空气清新,春风和暖,使人舒畅;抬头纵观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地上万物之繁多,借此来放开眼界,畅舒胸怀,尽情地享受眼观耳听的乐趣,确实很快乐啊;人们相处在天地之间,一生很快就度过了;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自己爱好的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而纵情游乐;虽然人们对事物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不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感到得志,就会喜悦满足,竟然忘记了人生衰老之年很快将要来临;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感情也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原先所喜爱的事物,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陈旧的遗迹,对这些尚且不能激起心中的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的长短完全由造化安排,最终归于消灭呢;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想到这一点,怎不令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文章中对死生问题所发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慨的总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自己心中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看成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胡说;人总是要死的,后代的人看不到现代的人,如同现代的人再也看不到古人一样,这真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兰亭集会的人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编成诗集;即使将来时代不同,世事会发生变化,但人们因死生问题而会产生感慨,这个情致是一样的;后代的人读了这本诗集,也将与我这篇序文有同样的感慨吧;。

王羲之兰亭序简介

王羲之兰亭序简介

王羲之兰亭序简介兰亭序是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他对我国的书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兰亭序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兰亭序的基本简介《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这幅书法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

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

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

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摇曳动荡,变化多姿。

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兰亭序的创作背景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

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中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

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介绍兰亭序

介绍兰亭序

介绍兰亭序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所书的一篇书法家论,以其飘逸、妙曼的书法字体、质朴、深邃的思想而被誉为中国书坛的至宝之一。

同时,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精髓
之一。

《兰亭序》全篇416字,行草书体。

它以王羲之陪魏始安、孙绰、颜真卿、褚遂良等人观赏秋景、品茗抚琴、笙歌欢饮的故事开篇,描
绘了儒雅风流、情趣高洁的山水人文景观。

其次,王羲之潜心作品,
以一笔一画,表达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艺术追求的执著,寄托
了他对家国命运的深情厚谊。

作为一篇书法家论,「兰亭序」既是一篇引导读者欣赏、研究书
法的文本,也是一篇书法家的创作历程的自述和思考。

作者通过化繁
为简的写作手法,让普通读者也能够体会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更
能够从中悟出人生智慧。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王羲之写「兰
亭序」的故事和创作过程,展现了书法家严谨、执着、创新的态度。

在哲学层面上,王羲之通过笔墨纸简,表达出的是「道」与「艺」的毫无界限的融合。

他的书法作品中,不仅展现出他对于生命、时间、空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于某种颓废现象
的控诉。

通过书法的解释,它不仅在哲学上,而在整个文化上都为我
们提供了反思的范本。

总之,《兰亭序》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丰富的文化内涵、精深
的思想深入人心。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代表之一,在书法、文艺、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数的文人墨客不禁在
阅读《兰亭序》时,倍觉文化的渊博、大气磅礴,感受到万物生灵轮
回循环的深邃之处。

简介《兰亭序》

简介《兰亭序》

《兰亭序》——简介
《兰亭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的序文,也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王羲之是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兰亭序》的内容主要描述了王羲之主持举办的一次宴会。

王羲之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友朋好友参加这场盛宴,在他精心布置的兰亭之中,大家畅饮作乐,同欢共乐。

在序文中,王羲之以他细腻动人的笔调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氛围和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了一种豪放、洒脱和无拘无束的艺术境界。

《兰亭序》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字内容的优美,更在于其书法的卓越。

王羲之以行草书的方式书写了这篇序文,他运用自如的笔法和流畅的线条,赋予每个字体以生机和灵动,展现出了他独具一格的艺术风采。

《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艺术上起到了示范和影响的作用,也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和传世之宝。

这篇作品融合了文学、艺术和人文情感于一体,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介绍《兰亭序》

介绍《兰亭序》

介绍《兰亭序》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该作品创作于公元353年,全文共28行,每行29字,共计764字。

《兰亭序》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为开头,描述了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饮酒赋诗的情景。

《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法。

王羲之以草书为主,融合了楷、隶、篆等书体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笔画流畅自然,结构严谨,气韵生动。

他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和墨色变化,使作品充满了节奏感和动感。

同时,他还注重字形的造型美和布局的和谐美,使整篇作品既有力度又有韵味。

除了艺术价值外,《兰亭序》还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作品中所描绘的兰亭宴会场景,不仅展示了当时士人的风采和才情,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由、闲适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此外,《兰亭序》还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兰亭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法成为了传世之作。

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看,《兰亭序》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

《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

《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简介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简介《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

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

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

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

《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

“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

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兰亭集序》。

《兰亭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从而体现了王羲之积极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砍一常阋约犹椋趴衫忠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王羲之-兰亭集序-简介和书写详解

王羲之-兰亭集序-简介和书写详解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 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 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 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 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楷书得力于钟繇。取 众家之长,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 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挑及其变化 挑 即提。藏锋落笔,重按
2、王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 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 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 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 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 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 《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3)以书换鹅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 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 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 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 我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 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 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 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2、羲之其事
(1)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 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 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 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 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 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 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兰亭序全文介绍

兰亭序全文介绍

兰亭序全文介绍
《兰亭序》是中国唐代文学家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

这是他所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公元353年所写的作品,当时他正在官府担任职位。

这篇书法作品是他在一次旅行中参观兰亭时完成的。

兰亭是当时建于山东省的一处园林,因其美丽而闻名。

在这个被誉为“天下乐道觞”的宴会上,王羲之参观了各种娱乐活动,如赛舟和游园等。

他深受这个场景的启发,于是写下了《兰亭序》这篇作品。

《兰亭序》以行书书写,这是王羲之个人的书法风格。

此作品共有28行,以长卷形式展示。

整体布局典雅,行间之间留有足够的空白,使得观者可以自由漫步感受到其中文字的韵味。

这篇作品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

其书法笔触潇洒自如、优美动人,字体间的结构平衡和谐,线条的起伏流畅,犹如一幅山水画。

《兰亭序》的内容主要是对兰亭景色的描述和王羲之个人的思考。

他通过书写文字的方式,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和心境的宁静。

文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快乐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珍视。

尽管《兰亭序》具有个人情感色彩,但它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作。

它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无可争议的。

在之后的数千年中,无数书法家们试图模仿《兰亭序》中的字体和技巧。

它也成为了艺术家和文人的灵感源泉。

《兰亭序》不仅是一篇卓越的书法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通过书写文字的方式,诠释了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

它无论在艺术价值还是文化影响力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被广大观众所推崇。

王羲之兰亭序内容

王羲之兰亭序内容

王羲之兰亭序内容
《兰亭序》是中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写的一篇序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兰亭序》的内容:兰亭在河南洛阳城外,是王羲之邀请亲友举办宴会的地方。

这篇序文是王羲之于公元353年写于兰亭之宴后,表达他在宴会上的心境与感受。

序文以铺陈词句介绍宴会的举办过程,讲述了丰盛的酒席、雅乐的演奏、亲友的欢聚等场景,但主要内容是对宴会结束后的心境和感悟的描写。

王羲之以自己所见、所感来抒发情怀,表达对人生短暂和光阴易逝的思考。

《兰亭序》中融入了王羲之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短暂以及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序文以流畅优美的笔触,展示了王羲之的书法技巧和艺术风格。

《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王羲之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这篇序文通过文字的表达,将王羲之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与感悟传递给后人,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文化瑰宝。

1/ 1。

兰亭序的介绍

兰亭序的介绍

兰亭序的介绍
《兰亭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又称《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或《禊帖》。

这是东晋大臣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众多友人在兰亭聚会时所写的一篇序文。

在这次聚会上,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一起饮酒赋诗,畅叙友情。

事后,他将这次聚会的诗歌结集成册,并亲自为此集作序,即《兰亭序》。

在这篇序文中,王羲之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序》的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章法、结构、笔法都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在书法上,它被誉为“行书之宗”,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书法艺术价值外,《兰亭序》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记录了东晋时期文人士子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他们追求自然、崇尚真情、享受人生的生活态度。

同时,《兰亭序》也是研究东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兰亭序详细解释

兰亭序详细解释

兰亭序详细解释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描述了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的情景。

原文中,王羲之首先描述了他们聚会的原因和场景:“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然后他描述了参与聚会的人,包括年长者、年少者,以及当地的德高望重者。

接下来,王羲之详细描绘了兰亭的环境:“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

”他们将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
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在文中,王羲之也表达了对生死的感慨:“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
《兰亭序》不仅是一篇书法作品,也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章。

它展示了王羲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珍贵体现。

简介兰亭序

简介兰亭序

简介兰亭序
《兰亭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羲之所创作的一篇书法作品。

这篇作品描绘了王羲之与友人们在兰亭举行的一次宴会,描写了宴会的场景和参与者的心情。

《兰亭序》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篇是王羲之描写自然景色的部分,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亭的山水景色和流水的声音,以及春天的气息;接下来是描写宴会场面的部分,王羲之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上众人的欢笑、歌唱和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的快乐和满足;最后是王羲之表达自己感慨之情的部分,他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兰亭序》以其华丽的文字和精妙的笔墨技巧,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是一篇赞美自然之美和人生之短暂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杰作。

《兰亭序》形成了兰亭体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兰亭序》是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兰亭序介绍

兰亭序介绍

兰亭序介绍
《兰亭序》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文章是为了庆祝其邀请友人时,临摹《兰亭集序》而写的序言。

文章首先描述了风景优美的兰亭,然后讲述了头半天的游戏和宴会,随后就以自己临摹《兰亭集序》作为结尾。

全文充满了对自然和雅致生活的讚美,表达了王羲之对于自由与独立的渴望。

文章的整体感觉清新自然,结构紧密,语言流畅华丽。

《兰亭序》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篇书法作品,其字形用笔流畅自然,形神兼备。

它成为核心的书法范本,被中华书法的每一位书法爱好者所推崇和追求。

总之,《兰亭序》作为一篇文学名篇和书法典范,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它被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首席名篇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兰亭序简介

兰亭序简介

兰亭序简介: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一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简介

《兰亭集序》简介

《兰亭集序》简介《兰亭集序》简介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

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

是古代骈文的精品。

《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

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

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一、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本段共六句。

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

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

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二、写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出死之“痛”。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

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序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一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
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

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

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伯父王
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

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

《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

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

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

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

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

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

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

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

他的行书《快雪时
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帖》之首。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

从文学的角度,它文字优美,情感旷达闲逸,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

从书法的角度,它被誉为法贴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钻研。

王羲之还善于绘画,是历史上比较早的兼精绘画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于书法,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书法世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尤其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