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新人教选修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新人教选修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课题二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固氮反应: 叫“固氮反应”. 主要的固氮反应有: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化学固氮和人工模拟生物固氮。

1、生物固氮: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固氮反应,如植物在根瘤菌作用下直接吸收空气中的N 2转化为氨等,进一步合成氮白质。

2、自然固氮:如闪电产生的巨大电压,其电火花足可以击破氮分子的叁键,促使其与氧气反应生成NO.进而生成NO 2和HNO 3等。

3、化学固氮:合成氨反应;在放电条件下使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等;氮气与镁反应生成氮化镁。

4、人工模拟生物固氮: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出类似生物“固氮菌”的物质,使空气中的氮气在常温常压下与水及二氧化碳等反应,转化为氨态氮或铵态氮,进而实现人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等,最终实现工厂化生产蛋白质食品。

对比思考:“固硫”反应的概念是:将废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SO 2转化为固态含硫化合物。

如实验室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生成Na 2SO 3,硫酸工业中用氨水吸收SO 2生成亚硫酸铵,燃烧煤等产生的SO 2用Na 2SO 3溶液吸收生成NaHSO 3,在煤中加入一定比例的CaCO 3或CaO 使SO 2转化为CaSO 3。

一、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合成氨工业的适宜条件的选择理由工业生产中既要考虑尽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产率。

以上两点是选择反应条件的出发点。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辩证分析,找出最佳反应条件。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原理: 选择根据 :N 2(g) + 3H 2(g)2NH 3(g) △H=-92.4KJ·mol -11、 反应特点:①N 2极不活泼,通常条件下反应难以进行 ②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③是一个放热反应 2、可供选择的条件:反应条件 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 增大反应程度的措施 ①压强 高压 高压 ②温度 高温 降温 ③催化剂 铁触媒 ____ ④浓度 ______ 及时分离出氨 3、选择条件时综合考虑的因素: (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体积缩小、放热、可逆。

人工固氮合成氨技术的教案

人工固氮合成氨技术的教案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老师】学过生物,同学们都知道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蛋白质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核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和新细胞的形成必须要有蛋白质,而光合作用则离不开叶绿素,因此在缺氮的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会迟缓或停滞,因此,每到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农民就会给农作物施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以提高其产量。

【老师】同学们知道常给农作物施的化肥有哪些吗?【学生】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铵等。

【老师】好,回答的很好,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化肥有尿素和碳铵,看来同学们对种植农作物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可能同学们不知道,给农作物提供营养的主要是肥料中的氮元素。

而在地壳中氮的含量只有0.04%,而这是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而在大气中氮的含量有78%,只有大豆、蚕豆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才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吸收,但是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只能吸收氮的化合物,所以,必须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将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板书】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板书】氮的固定:将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老师】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这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图,要怎样才能有效的利用自然界中的氮来生产氮的化合物,请同学们将书翻到第九页,结合思考与交流——事实2部分,考虑一下(停顿20s的时间),现在同学们随老师来一起看一下自然界中的氮是怎样循环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主要由大气中的氮提供的,大气中的氮通过雷电作用、人工固氮、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等不同的路径被固定,形成各种铵盐,部分铵盐被植物吸收转化成蛋白质,进一步参与循环,而部分铵盐会被细菌分解,分解之后的铵盐中的氮元素又回到大气当中。

被植物吸收的铵盐部分会被动物进一步吸收,部分在植物死后被细菌分解,动物吸收的铵盐也在动物死后也被细菌分解,最后氮元素又回到了大气当中。

化学ⅱ人教新课标1.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学设计

化学ⅱ人教新课标1.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学设计

化学ⅱ人教新课标1一、教材分析和建议本课题围绕着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以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关心学生了解合成氨工业生产的要紧原理和过程,认识并体会由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经历的过程。

教科书的设计是,为了说明如何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这一中心问题,第一,出现问题提出的背景,也确实是人们什么缘故要想方设法地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直截了当的缘故是满足人类对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的需要,间接的缘故是地壳中氮元素的含量少、分布不均;紧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指出合成氨在科学上和技术上的突破。

最后,讨论和评判并引发摸索合成氨工业进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这种设计整体上表达了技术实践中问题解决不断循环进展的一样过程,如下页图所示。

教学建议如下:1. 注意引导学生摸索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关于人类社会进展的重要意义,表达化学与技术进展的社会需求导向,并对技术生产评判标准的多元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说明在化学研究中,有些课题是属于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不一定是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和重点,技术研究往往要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受社会需求驱动的,这一点贯穿于整个教科书体系的设计中。

另外,化学技术创新往往要落实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合成氨确实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在课题1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差不多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摸索将实验室研究转化成实际生产时面临的一些问题,展现由一种原理上可行的设想转变成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所要付出的困难努力。

关于有志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在培养科学技术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关于有志于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要关心他们形成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进展中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例如,能够结合对哈伯其人其事(见教学资源)的分析评判,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的看法。

2. 通过实验学习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稳移动原理分析和讨论合成氨的适宜反应条件。

由于氮气具有专门的稳固性,合成氨是人工固定氮的一种方法,但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2(人教版选修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2(人教版选修2)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实验测0.1mo l ·L -1NH 4Cl 溶液和0.1mo l ·L -1盐酸溶液的pH学生实验 解释:0.1mo l ·L -1NH 4Cl 溶液显弱酸性,NH 4Cl 中的NH 4+和水发生水解反响生成了H +,写出水解方程式。

师生共同小结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合使用的原因:讲述:当然,作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外,还需要多种微量元素,在实际施肥时应该考虑多种肥料的合理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开展。

课堂总结讲述: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总结学生在学案上整理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消化,形成自己的感悟 交流知识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展示小结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渗透学法指导 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综合表达教育的价值板书设计:一、氨的生产和使用N 2 + 3H 22NH 3 NH 3+ H 2O NH 3·H 2O 〔大局部〕NH 3·H 2O NH 4++OH - 〔小局部〕二、铵态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形成------氨与酸反响NH 3+HCl=NH 4Cl 2NH 3+H 2SO 4 = (NH 4)2SO 4 2.保存------枯燥的阴凉处NH 4HCO 3= NH 3↑ + CO 2↑+ H 2O3.使用------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2NH 4Cl + Ca(OH) 2= CaCl 2 + 2NH 3↑+ 2H 2O H 2O H ++ OH - NH 4+ + H 2O NH 3·H 2O+ H + CO 32-+ H 2O HCO 3-+H -。

合成氨 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合成氨 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问题:
教学过程
氮肥紧缺
情境一:追溯历史
合成氨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实际生产
原料 催化剂
大气固氮
化学反应速率
设备
社会问题
化学原理
技术问题
S
S
T
教学过程
情境一:追溯历史
哈伯
哈伯发明的氨合成技术 保证了火药的生产,致使 德国贸然发动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他还为德军研发 战争毒气,受人指责。但 是后来他对战争进行了反 省,将全部精力投入科学 中,受后人敬仰。
哈伯
探索合成氨的最佳物理化 1.勒夏特列原理是什么? 学条件。他依据化学平衡 理论,不断实验和计算, 2.如何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200 个大气压 N2得出600℃、 + 3H2 2NH 3 的适宜 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得 条件? 到产率约为8%的氨。 3.如何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过程
氮肥紧缺
情境一:追溯历史
教学过程
情境二:模拟实践
学生活动: 分组、角色扮演
环保组:实践“绿色化学”思想
问题
总结:考虑环 境因素,生产 要符合绿色化 学思想。
1.根据已有知识,如何除 “三废”? 2.工厂适宜建在什么地方? · · · · · ·
三条线索
衍生
贯穿
板书设计
原理 适宜条件 理论
合成氨
实际
原料制备
合成条件
环境保护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特色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必修一
氨的知识
延伸
合成氨 综合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理论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练习】练3.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科研中具有开发价值的是( )
A.研制高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B.寻求N2的新来源
C.研制低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D.研制耐高温高压的新型材料建造合成塔
【练习】练4.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氨合成塔的混合气体中,含N2为22%,含H2为78%(均为体积百分数),反应达到平衡后,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缩小至原体积的95%,则N2的转化率最接近( )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学设计
课题: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能
1.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2.了解合成氨的基本生产过程
3.了解合成工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程

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利用多媒体动画、电脑图片等学习有研究合成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废气——主要是H2S和CO2等有害气体
H2S用直接接触法或循环法回收。
CO2不是有害气体,但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可作为尿素、碳铵等原料。
(3)废液——主要是含氰化物和氨的污水
处理含氰化物污水可以用生化、加压水解、氧化分解、化学沉淀、反吹回炉等方法。
处理含氨废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回收,也可用离子交换法治理。
【板书】2、合成氨的反应条件
【投影】(1)压强:对于速率的影响?使平衡向何方向进行?→得出适宜压强数值
(2)温度:对于速率的影响?使平衡向何方向进行?→得出适宜温度数值
(3)反应物的浓度:氮气与氢气之比约为1:3 氮气过量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1.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说课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1.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说课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2

1.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一、教材分析《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这个课题是围绕着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以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合成氨工业生产的主要原理和过程,认识体会由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经历的过程。

教科书的设计是为了说明如何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这一中心问题,首先,呈现问题提出的背景,也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地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直接的原因是满足人类对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的需要,间接地原因是地壳中氮元素的含量少,分布不均;紧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指出合成氨在科学上和技术上的突破,最后,讨论和评价并引发思考合成氨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这种设计整体上体现了技术实践中问题解决不断循环发展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合成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②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③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习合成氨反应原理,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和讨论合成氨适宜反应条件。

②结合合成氨的基本生产过程及合成氨工业发展,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强环境意识,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行动者。

②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说明工业生产中加快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基于我对本节课教材价值的认识,以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了解,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教学难点第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四、教学方法我将通过如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情景激学法,通过联系旧知识和生活实际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回顾植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氮元素,再联系农作物的肥料,以提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通过讲授、谈话、讨论和指导读书等方法对本节课进行讲授,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利用分析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已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回顾,自然地运用到本节课当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工业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__合成氨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工业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__合成氨教学案

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1.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2.合成氨原理(1)实验装置:(2)现象:湿润的pH 试纸变为蓝色。

(3)化学方程式: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放热反应)。

3.工业合成氨的条件⎩⎪⎨⎪⎧ 温度:400~500 ℃压强:10~30MPa催化剂:以铁为主[跟随名师·解疑难](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2)合成氨条件的选择:①压强:无论从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考虑,压强越大越有利于合成氨。

但压强太大,动力消耗大,设备的质量和制造水平要求高,故必须综合考虑。

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的压强在10~30 MPa 之间。

②温度:对于放热反应,升温可提高反应速率,但转化率降低,若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又太慢,综合考虑以500 ℃左右为宜,而且在此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大。

③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氨的产量。

目前工业上多以铁触媒为催化剂。

[剖析典例·探技法][例1] 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使用铁触媒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B .高压比常压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C .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 .使反应混合物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名师解析] 使用铁触媒,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平衡不会发生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虽可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 3的含量,但反应速率太慢,而温度太高,虽能加快反应速率,却使平衡混合物中NH 3的含量降低,因此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500 ℃左右的温度,此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 AC[名师点睛]合成氨条件的理论分析与实际化工条件比较合成氨的生产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造气、净化、合成。

1.制备合成氨的原料气CH 4+H 2O =====催化剂△CO +3H 2、CH 4+2H 2O =====催化剂△CO 2+4H 2。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人工固氮技术—工业合成氨学案设计江西省新建二中阮名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原理2、通过工业合成氨的典例,建立工业产品合成的基本模型。

3、理解工业合成氨的最佳合成条件4、理解工业产品合成的四大基本原则“多”、“快”、“好”、“省”【教学重难点】:1、建立工业合成氨的流程模型(重点)2、根据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找到工业合成氨的最佳合成条件(重点)3、归纳出工业产品合成的四大基本原则“多”、“快”、“好”、“省”(难点)【温故而知新】: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以及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2、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

以及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3、转化率的概念,勒夏特列原理习题巩固一.选择题1.符合工业合成氨生产实际的是()A.V2O5做催化剂B.NH3循环使用C.N2和H2液化分离D.反应温度由催化剂决定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将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提高产率B.工业上通常使用电解法制备金属钠、镁、铝、铁等C.硫酸工业中,采用常压条件的原因是此条件下催化剂活性最高D.电解精炼铜时,将粗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3.如图是工业合成氨的简单流程图,沿①路线回流的物质是()A.氮气和氢气B.催化剂C.NH3D.H2 4.下列有关工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上通常使用电解法制备金属钠、镁、铝等B.合成氨工业中,将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C.硫酸工业中,采用常压条件的原因是此条件下催化剂活性最高D.电解精炼铜时,将粗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5.关于工业生产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生产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应中所放出的热量B.工业上合成氨没有采用更大的压强是从设备和动力要求方面考虑的C.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D.工业上采用电解(省电能30%)的AlCl3﹣KCl熔融体的方法制取金属铝一.填空题6.“低碳”既是时尚,也是环保要求.“低碳”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原材料,不排放或减少排放“三废”,不同工厂今后联合生产等都是很好的“低碳”生产方式.下面是几个工厂利用废气、废渣(液)联合生产化肥硫酸铵的工艺: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艺操作②为:.(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3)副产品的化学式为.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4)在实验室中检验合成氨厂排出的废气中是否含有氨气的方法是(5)写出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7.NH3和HNO3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如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

高中化学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学案 2()

高中化学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学案 2()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1.了解工业合成氨的基本原理、基本生产过程以及合成氨工业的发展.2.了解工业获得合成氨的大量廉价原料气的方法,了解合成氨原料气循环利用的原理和重要意义。

3.了解工业合成氨与环境的关系。

德国化学家哈伯(1868—1934)一生从事化学研究,曾在1906年发明了氨的合成法,1908年又发明了合成氨的催化剂,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思考:如何利用空气中的氮气来合成氮肥呢?答案: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由氨气来合成氮肥.一、合成氨的反应原理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2)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3)气体分子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3.适宜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温度:_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___;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思考:①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②合成氨方案的主要优点是什么?二、合成氨的基本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制备合成氨的原料气(1)制备氮气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氢气方法一:水蒸气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甲烷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料气的净化(1)除去H2S(用氨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1.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1新人教选修2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1.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1新人教选修2
(一)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由氮气与氢气直接合成氨的化学原理为:
方程式见胶片
(二)工业合成氨的原料选择
[思考]
工业合成氨时N2取自于什么物质?H2又来源于哪里?
N2主要来源于____;氢气主要来源于____。
试写出碳与水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C+H2O===CO+H2
CH4+H2O===3H2+CO CH4+2H2O===4H2+CO2
2、催化剂的改进
3、环境保护
废气 主要发是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废液 主要是含氰化物和氨的污水。
废渣 主要来自造气阶段。
【课堂训练】1---2
【小结】
工业合成氨:
(1)原理:
(2)条件:
(3)生产过程:
(4)三废处理:
【布置做业】
作业
布置
P课本:20页 5




天然合成氨是N2、O2作用;人工合成氨是N2、H2反应。


合成氨生产适宜条件


PPT课件
课时量
1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行新课】
[设立情景]神秘的魔鬼谷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每当人畜进入后,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请解释原因。
N2 + O2 ==== 2N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三)工业合成氨的三个生产过程
造气, 净化,合成与分离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合成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

3.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合成氨反应原理,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和讨论合成氨适宜反应条件。

2.结合合成氨的基本生产过程及合成氨工业发展,理解实际生产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强环境意识,作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行动者。

2.通过本节的学习,说明工业生产中加快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三、教学难点合成氨生产适宜条件四、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课程引入]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每当人畜进入后,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请同学们一起思考并解释原因。

[讨论归纳] N2 + O2 ==== 2NO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氮氧化物被植物吸收。

在人们生活中也经常有“雷雨发庄稼”“春雨贵如油”等说法。

[过渡]大家都知道在地壳中氮的含量只有0.04%,而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空中游离态氮气不能被庄稼吸收,必须将其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后才能被吸收。

将游离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大家请看教材P10上,看一下氮在自然界的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利用廉价的自然资源来生产含氮化合物?请阅读思考与交流—事实2部分。

[讲述] 家作物每年从土壤中摄取大量含氮化合物,为了补偿土壤中减少的氮,必须施加氮肥。

必须人工固氮。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直到20世纪初才研究出一些固氮方法,其中合成氨是最有效且便于工业化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内容。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第二册[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学目的:1.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

探究建议:参观化工厂或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片,考察企业的选址情况,收集产品的生产原理、原料利用率、能耗、投资和成本核算等资料,撰写考察报告。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见PPT文件[课堂作业]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DA.合成氨反应一般选择在50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只是因为考虑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B.合成氨工业必须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C.目前我国的合成氨工业一般采用的条件是:T,500℃左右;P,20MPa—50 MPa ,这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已接近100%D.有研究表明,在400℃、压强超过200MPa时,不必使用催化剂氨的合成反应就能顺利进行2、在合成氨工业中,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CA.向循环气体中不断补充N2和H2并将生成的NH3及时地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B.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温度过高不利于合成氨的反应3、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沿X线路回去的是CDA.N2和H2 B.催化剂 C.N2 D.H24、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C.反应物中的某些杂质能使催化剂失去活性,造成催化剂“中毒”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5、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DA.NH3经催化氧化获得NOB.NO2跟水作用制取硝酸C.NH3+CO2+H2O=NH4HCO3D.N2+O2=2NO(放电条件)6、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2和CO2,H2是合成氨的原料,CO2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 (填序号)物质作原料较好BA.COB.石脑油(C5H12、C6H14)C.CH4D.焦炭7.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由煤与水发生反应制得,其中一步反应为:CO+H2O CO2+H2(正反应为放热),要使CO转化率提高,可采用下列措施中的ACA.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B. 增大CO的浓度C. 降低温度D. 增大压强9、实验室用N2、H2合成氨气,并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氨气,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用N aNO2饱和溶液和NH4Cl饱和溶液共热制取氮气:NaNO2+NH4Cl=NaCl + NH4NO2NH4NO2N2↑+2H2O。

2019最新新人教版化学选修2高中《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

2019最新新人教版化学选修2高中《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

2019最新新人教版化学选修2高中《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课题二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固氮反应: 叫“固氮反应”.主要的固氮反应有: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化学固氮和人工模拟生物固氮。

1、生物固氮: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固氮反应,如植物在根瘤菌作用下直接吸收空气中的N 2转化为氨等,进一步合成氮白质。

2、自然固氮:如闪电产生的巨大电压,其电火花足可以击破氮分子的叁键,促使其与氧气反应生成NO.进而生成NO 2和HNO 3等。

3、化学固氮:合成氨反应;在放电条件下使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等;氮气与镁反应生成氮化镁。

4、人工模拟生物固氮: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出类似生物“固氮菌”的物质,使空气中的氮气在常温常压下与水及二氧化碳等反应,转化为氨态氮或铵态氮,进而实现人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等,最终实现工厂化生产蛋白质食品。

对比思考:“固硫”反应的概念是:将废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SO 2转化为固态含硫化合物。

如实验室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生成Na 2SO 3,硫酸工业中用氨水吸收SO 2生成亚硫酸铵,燃烧煤等产生的SO 2用Na 2SO 3溶液吸收生成NaHSO 3,在煤中加入一定比例的CaCO 3或CaO 使SO 2转化为CaSO 3。

一、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合成氨工业的适宜条件的选择理由工业生产中既要考虑尽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产率。

以上两点是选择反应条件的出发点。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辩证分析,找出最佳反应条件。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原理:选择根据 :N 2(g) + 3H 2(g)2NH 3(g) △H =-92.4KJ·mol -1 1、 反应特点:①N 2极不活泼,通常条件下反应难以进行 ②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③是一个放热反应 2、可供选择的条件:反应条件 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 增大反应程度的措施500℃左右 20~ 50Mpa 铁触媒①压强 高压 高压 ②温度 高温 降温 ③催化剂 铁触媒 ____④浓度 ______ 及时分离出氨 3、选择条件时综合考虑的因素: (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体积缩小、放热、可逆。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示范教案 新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示范教案 新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理解合成氨消费的一般流程和反响原理、反响条件等。

3.介绍合成氨,表达化工消费的过程,表达实验室研究与实际消费之间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氮的固定1、定义: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2、方法:氨的固定主要方法有:〔1〕人工合成氨:化学固氨法。

其条件要求高、本钱高、转化率低、效率低。

〔2〕根瘤菌,生物固氨。

常温常压下进展。

本钱低、转化率高、效率高。

3、工业应用:模拟生物的功能,把生物的功能原理用于化学工业消费,借以改善现有的并创造崭新的化学工艺过程。

二、合成氨的反响原理【实验】分析P11的实验,结合有关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总结试管口处潮湿的PH试纸的变化,推测有关反响。

【师生】1、加热试管中的铁丝绒至红热后注入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可以看到潮湿的PH试纸变蓝色2.用氢气和氨气合成氨的反响式是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属放热反响。

3、工业上,采用以铁为主的催化剂,在400~500℃和10Mpa~30Mpa的条件下合成氨。

【阅读】P12科学史话,结合已学化学平衡知识分析下面的问题〔1〕合成氨中,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成千上万倍地加快化学反响速率,缩短达平衡的时间是是,进步日产量。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什么?答案:以铁为主的催化剂,在400~500℃和10Mpa ~30Mpa 的条件〔3〕选择适宜消费条件的原那么是什么?提示:有较高的反响速率和平衡转化率,能最大限度地进步利润。

〔4〕合成氨消费时,为什么不采用尽可能高的压强?通常采用10MPa~300MPa 的压强?提示:会增大设备的动力要求,增大本钱。

〔5〕合成氨的反响为放热反响,降低温度会使平衡向右挪动,但为什么温度要保持在400~500℃左右? 答案:合成氨的反响为放热反响,降低温度促使平衡向有挪动,有利于2N 、2H 转化为3NH ;但降温必然减缓了反响速率,影响单位时间是是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合成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利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合成氨中的相关
问题。

3.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习合成氨反应原理,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
动原理分析和讨论合成氨适宜反应条件。

2.结合合成氨的基本生产过程及合成氨工业发展,理解实际生产中
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强环境
意识,作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行动者。

2.通过本节的学习,说明工业生产中加快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
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三、教学难点
合成氨生产适宜条件
四、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每当人畜进入后,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请同学们一起思考并解释原因。

[讨论归纳] N2 + O2 ==== 2N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氮氧化物被植物吸收。

在人们生活中也经常有“雷雨发庄稼”“春雨贵如油”等说法。

[过渡]大家都知道在地壳中氮的含量只有0.04%,而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空中游离态氮气不能被庄稼吸收,必须将其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后才能被吸收。

将游离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大家请看教材P10上,看一下氮在自然界的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利用廉价的自然资源来生产含氮化合物?请阅读思考与交流—事实2部分。

[讲述] 家作物每年从土壤中摄取大量含氮化合物,为了补偿土壤中减少的氮,必须施加氮肥。

必须人工固氮。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直到20世纪初才研究出一些固氮方法,其中合成氨是最有效且便于工业化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内容。

[板书]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讲述]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一起回答。

[投影并板书]
适宜条件探讨:
的条件下合成氨。

同学们可以在课余的时候了解合成氨的科学史话——哈伯和哈伯法合成氨。

[讲述并板书]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工业合成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大家一起来说是哪几个步骤?
[学生讨论回答]造气、净化、合成和分离。

[讲述]下面我们一步一步的来分析。

首先要选择制备所需要的原料气,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合成氨需要氮气和氢气,那么怎样获取这两种气体?
[学生]由空气液化分离所得氮气。

氢气则来源于水。

[讲述]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写出制氢气的方程式。

[板书]1.制备原料气:C+H
2O=CO+H
2
[讲述]我们还可以利用石油、天然气、焦炉气、炼厂气等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氢气。

例如:
CH
4+H
2
O=3H
2
+CO ; CH
4
+2H
2
O=4H
2
+CO
2
在制取原料气的过程中往往会掺杂一些杂质,其中一些会使催化剂中毒,因此必须除去,这一过程就称为原料气的净化。

[讲述并板书]2.原料气的净化:
NH
3·H
2
O+H
2
S=NH
4
HS+H
2
S
CO+H
2O=CO
2
+H
2
K 2CO
3
+CO
2
+H
2
O=2KHCO
3
[讲述]最后原料气还必须经过精致处理,如用醋酸,铜和氨配制的溶液来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硫化氢等少量有害气体。

[讲述]净化后的原料气经过压缩机压缩至高压,进入氨合成塔,使氨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最后将合成后的混合气体液化分离出液态氨,并将剩余的氨气与氢气循环送回合成塔中进行反应。

[板书]3.氨的合成与分离
[投影]用图式表示合成氨的流程
[讲述]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合成氨工业的发展,大家请阅读教材14-15页,最后归纳总结。

(1)原料及原料气的净化
(2)催化剂的改进
(3)环境保护——三废处理(相关视频和资料)
七、课堂小结
工业合成氨:
(1)原理:
(2)条件:
(3)生产过程:
(4)三废处理:
八、课后作业:教材P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