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运炎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几点尝试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1. 科学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应当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心理测试的方式。

通过评估,班主任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2. 每日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可能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负面情绪。

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评估表,供学生自己记录情绪的变化,班主任可以随时查看,提供应对策略,避免和减少心理压力。

3.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班主任应该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温馨、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

班级中适当的竞争氛围可以促进学生进步,但不应该过于强调分数和排名。

4. 讲好关于情感教育的故事情感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在讲故事、阅读课文时,向学生传递情感教育的信息和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和情商。

5.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班主任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转介。

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权益。

总之,小学语文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通过以上几点策略的有效实施,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要注重以下几点方法:一、倾听与沟通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我们要建立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学生能够随时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烦恼和困惑。

在与学生沟通时,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心理咨询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活动、生活中的互助关怀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感恩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三、自我认知训练我们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训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学生的作文、朗诵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开发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积极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勇气。

在表扬学生时,可以多使用“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等肯定性语言,让学生在获得认可和鼓励的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信心。

五、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班主任要与学生的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着力。

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小学语文课是一个重要的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现代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和挑战。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些学生内向,有些学生外向;有些学生自信,有些学生自卑;有些学生乐观,有些学生悲观。

班主任需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快乐和烦恼,以便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班主任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和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班主任也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结合语文课的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关于情感、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分享,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各种情绪和问题。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

五、与家长保持沟通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沟通。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者和陪伴者,他们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可以给予班主任宝贵的参考意见。

班主任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告知家长,让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六、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班主任可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情绪变化等内容。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一、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的交流、家长反馈以及专业心理测试等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语文班主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和温馨。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时,语文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好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压力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语文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压力管理相关的主题班会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五、配合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及时协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增强心理调适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心理辅导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帮助。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作者:黄彩霞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25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新课标”已经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放在了重要位置。

语文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心理健康的闪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非常贴近生活,突出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时代特色。

如《“两弹”元勋邓嫁先》一课中,讲述科学家邓稼先为了研制“两弹”,带领科技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他那种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伟大而不朽的精神品质。

又如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便把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

再如《陌上桑》一课中,讲述了一个美丽非凡、机智勇敢的女子智取“使君”的故事。

我便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相互交流,体会主人公罗敷热爱劳动、不贪图富贵、洁身自好的人格魅力。

在广泛的语文天地里有很多金典的文章和传诵千古的诗词佳句,这些文学作品以其固有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吸引着无数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充分领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净化,明白做人的道理,知道人生的价值,从而完善心灵,健全人格。

二、精心设计教学,展现学生活力在语文课上,要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呆板的缺乏生机的传统教法。

本人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善于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超越自我。

具体做法有: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续写课文结尾”等等,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方法一:创设愉悦氛围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轻松的活动,比如猜谜语、唱歌、讲故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情感需求,比如需要被理解、被关心、被肯定等。

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等方式,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例如在班会上,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情感需求。

方法三: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班主任可以通过夸奖、表扬、鼓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进行朗诵、阅读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方法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和挑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班主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和挑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选取一些比较难的文章,让学生挑战自己,同时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方法五:与家长合作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情况,并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和帮助,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得到支持和关注。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保障,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班主任要通过观察、倾听和和家长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需求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建立信任关系: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支持。

3.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训练、情绪识别和表达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5. 开展心理疏导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如情感分享会、心情日记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情感,放松心情,倾诉压力,减轻内心的负担。

6. 加强班级互助和团结: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班级互助计划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7. 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培养友善、合作和宽容的品质,减少冲突和摩擦。

8. 优化学习环境:班主任可以努力创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整洁和舒适的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9. 指导家庭教育: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10. 联系心理专家提供帮助:班主任可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或专业心理机构合作,与心理专家联系,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和辅导。

小学语文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与家长和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密切相关。

以下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几点建议: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我认知。

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因素,通过课文讲解、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道德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和坚韧品质。

四、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难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

因此,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分享学生在校的心理表现和需求,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1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1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光明学校甘道泉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它让学生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的修养。

中学语文教学所独有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增长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提升着他的道德修养。

语文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成,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

数百篇课文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

当然,这种教育不是集中有序的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深深地蕴藏在课文中,蕴藏在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教育因素综合且并存的。

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资源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学科教学一方面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行为,而是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行为。

那么,教师如何努力挖掘语文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学古诗文,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的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报复、自杀现象触目惊心。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诸于报端……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是可行且有效的一、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不要总是高高在上,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因为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达,学生们通过不同渠道能获得很多知识,所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有了这种思想,师生之间就会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

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学生就会消除顾虑情绪,才愿意以最真诚的态度与老师交往。

我经常和学生这样说:你们既然承认我是你们的朋友,那我们之间就没有隔阂了。

朋友间是不必小心翼翼地相处的,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了。

营造了一个积极的、宽松、和谐的环境,相信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即便如此,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性格、学习成绩差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焦虑或紧张的情绪。

那么,就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用的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关心,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班主任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2. 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如班级文化节、劳动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主任还应该关注班级的人际关系,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选取一些寓意深刻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解读,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班主任也可以邀请心理辅导老师来班级进行讲座或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和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4.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班主任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5.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班主任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朗读或演讲,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和恐惧情绪;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和表达情绪。

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施。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作者:刘锐来源:《教育》2016年第08期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因此,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阳光课堂,消除紧张心理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心理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过于严厉和课堂气氛沉闷。

因此,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教师的态度要热情友善。

课堂上教师过于严厉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心理的抑制及障碍。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平等、亲切,上课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大凡名师,比如李吉林、李镇西、魏书生,他们上课态度亲和,语调舒缓,像是朋友交心,亲人膝谈,娓娓道来。

同行教师听他们的公开课都能兴趣盎然,更何况学生呢?二是教学语言要优美动听。

语文老师语言表达能力强,感情丰富,让学生爱听,能够较好地调节课堂气氛。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写到两位国文老师:一位朗诵《南乡子》悲歌慷慨,一位朗诵《南归》声情并茂。

两位老师均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学生沉浸其中,自然愉悅。

三是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

例如:教学《我的中国心》,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

学生在唱歌中放松,在唱歌中陶醉,领会了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激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又如:教学《凡尔赛宫》这篇说明文,多数时候学生学习说明文会觉得非常枯燥,教学时往往气氛沉闷,教师“急”,学生也“烦”,容易造成“心理紧张”。

如果教师打破常规,播放一段介绍“凡尔赛宫”的影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凡尔赛宫,了解凡尔赛宫。

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也轻松。

阳光作业,减轻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人们趋于健康、趋于高效,但是过度焦虑却会使人寝食不安,损害身心健康。

在小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是一名山区的农村小学教师。

既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也担任着《语文》、《品德与社会》、《健康》等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这十几天的学习,我学到了较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下面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在班主任工作和《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了解整个班级情况后,我在班级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生活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要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班主任之所以无法自如地做好班级管理体制工作,老是有学生“对抗”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与班主任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了解学生的实际相关。

所以,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学习及对学生的了解,纠正自己头脑中业已存有的各种偏和误解。

否则,对学生的偏见,误解就会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影响学生的发展。

对于这些偏见、误解,关键的是班主任工作要全方位的看等每一个学生,把主客观因素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借助于实际事例子从感性上理解学生、理解学生。

班主任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一个,要有发展性的目光,而不要禁锢在眼前,使学生的潜能受到束缚。

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但他们却能吃苦,学习态度端正,对同学友爱等。

对于这些同学,班主任应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理解他们考得差也已尽力了,理解他们需要承受“差生”的压力,理解他们不被教师同学认可的感受。

对他应以表扬为主,理解为主,让学让在心理上肯定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在班级中存有的价值,认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喜爱。

这样学生就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班级生活中,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本着“理解、尊重、信任、同感”的原则来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在师生交往中,存有着一些障碍:一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因为用词不当,理解错误,以及以“谎言”而引起的误会和冲突。

二是班主任因为自己“架子大、难接受”而使学生近而远之。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和处理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因此,班主任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以下是一些思考。

1. 了解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情绪和表现,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烦恼等,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避免教学中的误解和过度压力。

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班主任应该营造温馨、和谐、稳定的班级环境,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例如,班级的装饰可以采用亲密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温馨和安全;班级规则应该让学生感到公平、尊重和善意,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3. 建立信任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关爱和尊重的。

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主动倾听学生的方法,例如开展小组讨论或组织谈话,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有助于强化班主任与学生的联系和信任,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4.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班主任应该敏锐地察觉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包括学生的高兴、烦恼、伤心、害怕等情绪,班主任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关心,并及时开展心理干预以消除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5.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解精神专业术语、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漫画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态度,掌握有效的心理应对技能,预防和治疗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小学语文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

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情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建立信任的互动,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方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就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名人故事或者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班会、晨读或者兴趣小组活动中,也可以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面。

要通过关心、倾听和关爱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感变化,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帮助。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把握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

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应该与其他任课老师密切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

班级中的师生关系要以平等、尊重和理解为基础,班级氛围要融洽、和谐,学生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个人品质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很大,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的学生自尊心强。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化的指导。

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些心理健康辅导讲座,邀请专业的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开展一些心理情感辅导。

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语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多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以此引导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班中的开展方法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我们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要,设计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作为语文班主任,我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关情感、人际关系、人生观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描写友情、亲情等主题的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认为,综合活动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班级组织的各种综合活动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或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话题,或者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情感管理、压力释放等技巧。

我们还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来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培训。

通过专家的介绍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会识别和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我们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与家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制定并执行个别辅导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情感、学习或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小学语文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综合活动和专业指导等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还需要关注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

那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提高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质疑的心理问题,即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2.更新教育观念⑴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常言道:“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教师;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品德形成,影响教书育人任务的完成。

有些教师缺乏健全的人格,对学生冷漠无情,有的甚至随意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焦虑、胆怯、自卑等心理问题。

曾有媒体报道,学生因上课不听话,老师竟让学生自己用双面胶封住嘴。

试想心理这么不健康的一位老师怎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呢?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性的认识。

⑵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

怎样的教师才真正属于心理健康的语文教师呢?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渊博的知识积累、精湛的教学艺术外,还应具备热情、真诚、果敢、沉着、尊重、合作、谦虚、上进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布时间:2021-12-20T06:25:19.048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0期作者:黄燕平[导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平时的说话黄燕平仪陇实验学校637600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平时的说话、作文中所应用,看似谁人都会,实则难以攀登。

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可见其育人作用不可替代。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除了可以进行常规的交际,还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语文教材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反观现代社会,青少年跳楼、霸凌、网瘾等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父母在教育中的缺位,导致学生缺少爱的沟通与表达,导致情感障碍。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调适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引言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由传统的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

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文章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起到塑造人格的作用,优秀的作品可以鼓舞学生的品质,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时代性,为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精神思想积极向上,对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进行了宣扬,这有利于学生从发现美的角度,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困惑,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观察学生在班内外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存在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问题。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等集体教育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主任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和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和关爱。

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做事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语文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选取精彩的诗歌、文字,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舒适和自由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班主任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专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

可以邀请心理专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学生关于成长、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疑问。

通过专家的引导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小学语文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个别交流和集体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只有班主任们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班主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几点尝试台山市第一中学黄运炎[内容提要]语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

让学生从教师形象中观察人生,察得真切,直入心灵;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文章,感悟美好心灵,净化灵魂。

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说得动情,心灵自由而健康。

让学生在想象中放飞思维,想得丰富,心灵解放。

[关键词]语文心理健康形象诵读情境想象作文作为一名班主任,又是语文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中有独特的优势。

记得名师魏书生在一本书中写道:“我深深感到,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

……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

《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语文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看,语文课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龙泽元说:“在促进青少年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

”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时,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语文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

应该说,无论是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语文学科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间支持和物质基础。

一、让学生从教师形象中观察人生,察得真切,直入心灵。

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也使心理矫正和健康维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语文教师几乎有一个共同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呆板”、“沉重”,学生对语文课堂淡漠、冷视。

课堂上教师教得没表情,学生学得没表情。

“沉重”得不仅差不多泯灭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文化阅读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语文”望而却步。

“淡漠”得找不到学生那一张张充满向往的脸,那一幅幅丰富的表情;有的只是一张张呆滞的脸,一双双缺乏生气的眼睛,一副副对语文无奈的脸孔。

在语文中,已经很难见到一群学生对着课本中的某个人物想入非非,或抱着一本书放声大哭了。

学生似乎是已“稳重”、“成熟”到“不屑”于表现十六七岁青年人所特有的蓬勃朝气了。

没有表情的人会被叫作冷酷,让人敬而远之,那么,没有表情的课呢?那是死课,是误人子弟的课。

好的语文课便是构筑起这样一个情感撞击场,然后师生沉浸其中,共同享受智慧与智慧碰撞带来的愉悦、兴奋、感动甚至是震撼。

作为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

欢迎质疑,欢迎对教材提出不同的见解,欢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观点;允许提出错误观点,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在课堂中形成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

如此,学生思想的泉水便会无拘无束地奔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有思想碰撞,就会在质疑、论辩与阐释中获得真知灼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文章,感悟美好心灵,净化灵魂。

文章“不是无情物”。

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已出”的境界。

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通过朗诵,充分调动目、耳、口、心,做到目观其文,耳闻其音,口诵其声,心通其意,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的境界,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

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复杂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远离大陆故乡的怀念之情,学生通过对这首诗的诵读来感悟到人间最美的思乡之情。

又如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喜—悲—壮”的变化,前两段写壮美的山川秀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南昌美景,在诵读时应用昂扬稍快的节奏,读出作者饱览美景时的欣喜激动之情。

而到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时,作者的心情便开始了从“喜”的高峰向“悲”的低谷的跌落过程,因此在诵读时,应用缓慢的节奏和低沉的语调,读出王勃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的悲凉无奈之感。

到了第四段,王勃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变化,他在“时运不齐”的悲哀和“不甘沉沦”的豪情的夹缝中最终完成了由“悲”到“壮”的飞跃,唱出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壮歌。

因此诵读的节奏应由缓慢到急促,声调由低沉到激昂,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流程表现出来。

例如,朗读《荷塘月色》,要求学生要调动有关知识(社会背景、写景状物的要求、江南的采莲等),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描述的情景,争取获得身临其境、心领神会的感受,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情感。

当学生通过涵咏、朗读,用心灵去领悟时,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进而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哀怨缠绵地诵读李清照《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自信而又惆怅地读出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带着淡淡的喜悦与忧愁朗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让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做到朱熹说的:“凡读书,须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学生读,教师也读,而且激情燃烧般地读,读出快乐,读出愤慨,读出忧伤,也读出一份责任,读出一种“投入”的美来。

学生以情来读,读出读的技巧,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出一副神采,一片心意,一缕情思。

”三、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说得动情,心灵自由而健康。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成长的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成分更丰富。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应该是宽松与严谨,严肃与活泼,热烈与深沉的有机统一,这种情境氛围的创设,可以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文本的距离,丰富与活跃学生思想,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份活气,增一份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喜欢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对文本的内容、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价。

尽管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肤浅,甚至可能很“怪异”,使人一下子感到不可思议。

但是,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立场上,抱着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不应该轻视学生的感受,应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同时针对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中的缺陷、不足,开展积极有效的帮助。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如课前三分钟演讲。

演讲能倾诉情感、展示才识。

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作三分钟的演讲。

可分别以“理解、尊重、宽容、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嫉妒”等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演讲,学生们或进行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事例进行论证。

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其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辩论、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成语接龙、”等活动。

要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小品、相声、舞蹈、课本剧等,使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实表明,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

四、让学生在想象中放飞思维,想得丰富,心灵解放。

鉴赏美须凭借想象,心灵的优化也离不开想象。

而思维就像想象力的发酵剂,像托起想象力的风,只有让学生在想象中倾注思维,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从而有了心灵的飞动。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极为典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曲前三句用名词点出多种景物,如何把几种景物组成有机画面,从而领悟其中的意境呢?就得运用联想了。

首句以“枯、老、昏”来描述“藤、树、鸦”的特征,也使它们有鲜明的个性。

通过联想,读者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透出温暧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在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处。

联想和想象中构成一幅深沉悲凉的立体画面,寄托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通过联想和想象,同学们就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对诗人所揭示的元代下层小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在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先播放了《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当那雄浑、悲壮的音符弥漫于教室之际,同学们也深深地沉醉其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长江之上。

一曲完毕,群情激奋,畅谈想象中的长江,然后将他们所想与作者的“想”进行比较,使之在和谐的氛围中领略诗歌的感人魅力,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对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情到深处,我又放了一曲刘欢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从而使同学们深刻地领受了诗歌的壮美,这也可以算是一次动情的健康心理的美的教育!五、让学生在作文中尽情表达,写到极致,情真自然心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