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笔记
郭沫若一、概述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921年,在日本成立创造社,郭沫若是这个社团的发起人和核心人物。
8月,诗集《女神》出版,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1923年发表,自传性质的小说《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1928年郭沫若避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并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在中国历史研究中提出奴隶社会的问题。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的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体现了他的主情主义的创作特色。
郭沫若还从事过历史小说和散文的创作。
二、诗歌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
1921年发表《女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
《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2、放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3、爱国情思的抒发。
《女神》的精神,是五四时期勃发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意义还在于,它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
其他作品:《星空》流露出浓重的失望情绪,对现实的消极规避。
《前茅》表明了作者从开始时强调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特征后退了。
爱情诗集《瓶》也是五卅前的产物,生动体现了作者及创造社的个性主义思想。
《恢复》作于大革命失败后,被称为无产阶级第一部诗集,表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
三、历史剧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真正始于1923年,合集《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引起很大反响。
1937年《聂嫈》扩大改写为《棠棣之花》,1942年1月到1943年4月创作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五部大型历史剧。
《屈原》写于1942年1月,以其特有的沉郁诗意,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历史的与时代的悲剧精神震撼了重庆剧坛,成为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
主要人物:屈原、婵娟、南后。
《棠棣之花》反映的是抗秦与妥协之争,写严仲子愤于韩相侠累的分裂行为,请义士聂政前去刺杀侠累的故事。
《南冠草》艺术的再现了明遗民少年诗人夏完淳舍身报国的光辉形象。
第五章 郭沫若
译文: 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 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的人,你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竟与橘树同风。 你心胸开阔,气度从容。 你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 你谨慎存心,决不轻率。 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永远的知己。 内善外美而不淫,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你年纪虽小,可以为世楷模。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做我为人的榜样啊。
(二)抗战时期其他历史剧的创作 1、抗战期间的六部历史剧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 离》、《孔雀胆》、《南冠草》 2、六部历史剧的共同点: (1) 全部取材于战国时代; ( 2 )共同的主题: 反对侵略,反对卖国投降, 反对专制暴政,反对屈从变节;颂赞爱国爱民, 主张团结御侮,高扬坚守气节。 ( 3 )贯穿自己的“史剧观念”,并形成突出 的浪漫主义艺术个性。
四川乐山大佛
嘉州小三峡
少年郭沫若
郭沫若的原配妻子张琼华
郭沫若的第二个妻子 佐藤富子(安娜)
1924年前后与安娜及孩子们
郭沫若与于立群及5个孩子
郭沫若
历史剧《屈原》公演时的海报
《橘颂》
屈原
原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郭沫若诗两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郭沫若诗两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郭沫若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缈(piāo miǎo) 鲛(jiāo)人 2. 解释下列词语。
(1)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 定然:必定。
二、重点句子 1.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三、重点段落默写《天上的街市》中想象牛郎织女幸福相会情景的两节。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四、文学常识《天上的街市》《静夜》的作者是郭沫若。
第 1 页共 1 页。
郭沫若专题题库
郭沫若诗歌历史剧专题题库81、泛神论是一种什么思想,对郭沫若的《女神》创作有何影响?答:所谓泛神论,是指十六、十七世纪流行于西欧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学说,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莎。
这种学说认为神是非人格的本原,这个神或本原不在自然界以外,而是和自然界等同,本体即神,神即自然。
郭沫若当年在《致宗白华》(《三叶集》)中说“诗人的宇宙观以Pantheism(泛神论)为最适宜”。
可以这么说,五四时期郭沫若的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个性主义与泛神论,尤其是泛神论,成了他看待社会、人生的武器,也是指导他创作他最著名杰出的诗篇《女神》的思想意识。
泛神论的三种哲理直接左右了郭沫若《女神》的理想建构与情感表达:第一种哲理为“自然是神之表现”;第二种哲理是“自我也是神的表现”;第三种哲理是“人神合体”,生死等齐的乐观精神。
这三种哲理的核心就是人、神、自然一体,消泯了生命的生与死的界限。
泛神论的这三种哲理作用于《女神》,从而使《女神》中的诗消融了人、神、自然的界限。
大自然被人化,人被神化,生死一体,乐观主义精神洋溢,也使题材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传说、神话、天上、地下、历史、现实,尽纳诗中。
82、谈谈《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答:《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奠基之作。
《女神》收入了诗人1918年到1921年间写的诗56首,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产物,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它以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为主调,以“绝端的自主、绝端自由”的新诗形式,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激越壮歌,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它所体现的美学原则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达到了五四时期中国新诗主潮的峰顶。
2、它结束了五四诗坛上的“胡适的时代”,五四的诗歌革命只有到了《女神》异军突起,才显出摧枯拉朽的威力,新诗阵地才有了主将,才充分体现了情感的大解放和诗体的大解放,将自由体诗的格局从胡适的“摹仿自然”阶段推向“表现自我”的阶段。
郭沫若试题及答案
郭沫若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代表作有《女神》、《甲申三百年祭》等。
2. 郭沫若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激昂著称,被誉为“五四”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3. 郭沫若在历史学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有重要贡献,其中《甲骨文合集》是其重要的研究成果。
4. 郭沫若在考古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甲骨文的研究和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二、选择题1. 郭沫若的《女神》是以下哪一部作品?A. 小说B. 诗歌C. 散文D. 戏剧答案:B2.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明朝灭亡D. 清朝建立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答案: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是“五四”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女神》等,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影响。
2. 郭沫若在历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贡献有哪些?答案:郭沫若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其作品《甲骨文合集》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成果。
在考古学方面,他对甲骨文的研究和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见解。
四、论述题1. 论述郭沫若的文学思想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案:郭沫若的文学思想主张文学应服务于社会,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
他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郭沫若的文学思想和作品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学形式和内容的革新。
郭沫若专题辅导
郭沫若专题辅导今天我们这门课是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的辅导课,这一讲的内容与鲁迅专题等大重点相比,可以稍稍简单一点。
这个内容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
一、学习常识提示1.关于郭沫若生平我们刚刚学完了鲁迅专题部分,应该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而郭沫若与鲁迅还算是同时代的人,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将郭沫若的生平与鲁迅的生平对照起来掌握。
(1)简历。
生于1892年,(比鲁迅小11岁),卒于1978年(终年86岁),四川乐山人。
(2)日本留学。
1914年(22岁)到日本留学(比鲁迅晚12年),与鲁迅一样也是学医。
(3)试笔。
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试笔即新诗,如《死的诱惑》等,并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如果鲁迅开始文学创作按《怀旧》算,郭沫若的创作开始的时间则比鲁迅晚5年。
(4)爆发期。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得知“五四”的消息之后进入诗情的“爆发期”,并开始在国内(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作品。
1920年,《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重要代表作发表后,郭沫若开始在文坛上引人注目。
这些作品后来大多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
1921年,《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比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早2年。
相关知识:《时事新报?学灯》与《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一起,被称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
(5)结社。
1921年6月(一说“7月”),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创造社”,主要成员还有张资平、田汉等。
相关知识: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后陆续创办有《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的副刊)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
(6)彷徨之路。
1922年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天上的街市》,这以后的作品(包括《彷徨》十首等)后结集为《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出版。
以后还出版有诗集《瓶》(爱情诗集)、《前茅》、《恢复》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郭沫若的主要考点1、为什么说《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关键点:①思想内容:充分展示了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包括对旧事物的批判,创新精神和更新意识的歌颂,以及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②艺术特点: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2、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及实践成就(07年考过相关内容)关键点:①理论观点:历史悲剧和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②整体艺术风格(选材和剪裁上的独到性;重塑人物的主观性色彩;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沉郁的悲剧气氛)【《女神》】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展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许多人通过它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以其饱满激昂的情绪充分传达了五四时代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集中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焚旧铸新、无所畏惧的时代精神,整部诗集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势不两立,无情揭露了世间的不平、污浊与腐朽,表达了诗人向旧制度和旧世界勇敢挑战的气概。
1、对旧事物的批判。
在《凤凰涅磐》中,诗人借凤凰的哀歌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茫茫宇宙”,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和质问。
于是诗人化作“一条天狗”,“把月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旧事物的批判并不只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社会现象,而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是整个的旧宇宙,包括旧中国,这其中还特别包括诗人的“旧我”。
虽然当时也有许多进步诗人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像这样敢于同旧世界决裂、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很少见到。
2、充溢着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郭沫若》专题介绍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 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 《聂嫈》《高渐离》;
4、 回忆录:《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 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 等。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 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 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 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 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 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 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 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 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
保存的郭沫若的故居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郭沫若_一、关于郭沫若生平_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郭沫若_一、关于郭沫若生平_知识分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辅导---郭沫若一、关于郭沫若生平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和”若水”.郭沫若生于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幼年时就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8岁开始学做对句和五七言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等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大文豪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读小学时的”撕榜风波”,少年时代因重症伤寒而留下的”两耳重听”的后遗症,以及家庭为他主持的”包办婚姻”,都对郭沫若的性格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戊戌维新时期,他接触到了”新学”,梁启超、章太炎等激进的改良主义者的政论文章,培养了他的反叛性格,而”富国强兵”的思想则滋养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期间,他亲历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既给他带来了失望和苦闷,也激发起他不屈的反抗精神.1914年,郭沫若赴日留学.与鲁迅一样,他到日本也是学的医学,但他沉醉在泰戈尔、海涅、歌德、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并从斯宾诺莎那儿认识了”泛神论”.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试笔即新诗,并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这一年,郭沫若与日本姑娘安娜的热恋,点燃了他多年来一直郁积在心中的诗情,后来收在《女神》第三辑中的《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都是为安娜而作的.如《死的诱惑》等.他后来的《炉中煤》等许多爱国名篇和他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等,实际上也包含着他对爱情的歌颂.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已经在国内的《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的郭沫若,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发现惠特曼诗歌的自由形式更适于表现自己内心的激情,找到了”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的”喷火口”和”喷火方式”,于是,在五四运动的鼓舞下,”在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几乎是一口气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并在翻译歌德诗剧《浮士德》过程中,创作了《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等诗剧.1920年,《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重要代表作在国内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后,郭沫若开始在文坛上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后来大多收入他1921年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女神》.1921年6月,差不多已经疯狂了的郭沫若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一起,发起成立了创造社.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后陆续创办有《创造周报》、《创造日》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1922年在《创造季刊》1卷1期上发表《天上的街市》,这以后的作品后结集为《星空》出版.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与日本妻子安娜和三个孩子回国,,同时活跃在文艺和政治两个大舞台上.1924年4月再赴日本,同年11月回国.1925年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这期间创作有《聂嫈》等3部历史剧.1926年弃文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七人主席团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上海、日本.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参加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并出版有《前茅》、《恢复》两部诗集.社的社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出版有诗集《战声集》.1940年第三厅解散,另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创作有《屈原》等6部历史剧.在历史题材方面,以郭沫若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战国史剧”,以及阳翰笙、欧阳予倩、陈白尘的”太平天国史剧”等,都体现出当时历史剧普遍具有的”影射”特点. 1949年后,任文联主席等行政职务,并创作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诗集和《蔡文姬》、《武则天》两部历史剧等.二、关于郭沫若诗歌创作的背景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周朝初期开始形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曾出现过大批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曾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辉?煌的诗歌时代,但是,发展到明朝和清朝时期,却出现了不可遏制的衰败趋势,也激发起许多有识之士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清同治七年,黄遵宪率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并致力于”新派诗”的创立,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诗歌纲领,主张打破一切禁制,但这些理论却没能在实际创作中得以实现.黄遵宪的新派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旧诗格律写新事物、新思想;一类在保持传统诗歌应有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尝试着打破旧诗格律.由于他的新派诗主要还是利用旧形式,诗歌语言也主要来自于古籍,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晚清宋诗运动的影响,因而在当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清光绪22年至23年间,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根据资产阶级改良派融合佛、孔、耶三教创立”维新运动”新学的思想,开始试作”新学之诗”.他们的新学之诗主要采用佛、孔、耶三教的经典语言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名词术语来表现新学的内容,但是,由于他们在形式上仍然借助旧诗的衣钚,没能改变”旧瓶装新酒”的模式,也没有取得成功.戊戌维新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全力推进文学改良运动,使”诗界革命”形成了一定影响.”诗界革命”取法西方,推崇有韵之文与音乐的结合,重视歌谣体的改造和利用,要求诗人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生活,同时,也注意吸取”新派诗”和”新学之诗”失败的教训,有意摆脱传统旧诗歌格律的束缚,以期对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诗风来一个有力的冲击.但是,由于改良派在政治上的软弱,在打破旧诗格律之后,并没有在建立新诗形式方面有真正意义上的建树,因而远远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传统诗歌在诗坛上的霸主地位.即便如此,”诗界革命”却为白话新诗向传统旧诗的挑战树立了榜样,成为了现代白话新诗的先导.在20世纪中国文学由旧而新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白话新诗在艺术上普遍都比较幼稚,但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却是最大的.新文学倡导者们十分清楚,诗歌承受的压力最大,如果它不能成功,则意味着整个新文学的失败.晚清”诗界革命”的多次失败表明,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文言诗词是一个最为坚固的堡垒,新文学要想取得彻底的胜利,就必须以事实来证明,白话不但能够作文,而且也能够入诗.因此,白话新诗的创作也就带有了”攻坚战”的性质,成为了大家共同选择的一个突破口.也正是由于新诗重任在肩,在创作实践中,诗人们大胆地采用白话口语,彻底抛弃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旧有格律,完全打破了中国诗歌以文言诗词一统天下的局面,对于以白话文在文学创作中最终得以完全取代文言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诗歌在艺术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白话口语的运用到白话口语的美化的过程,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17年到1922年,是新诗的草创期;从1922年到1927年,是新诗的建设期;从1927年到1937年,是新诗的探索期.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期以《白话诗八首》为题,发表了胡适的《朋友》、《赠朱经农》等,这是胡适最早发表的白话诗,也是新文学史上最早面世的白话诗.1920年3月,他又出版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诗集《尝试集》,虽然一双刚刚放大的小脚还带着血腥的气息,却勇敢地实施了最为关键的第一轮爆破.与此同时,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以及周作人的《小河》等新诗名篇相继发表,连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也加入了新诗创作的行列.副刊《学灯》上,突然出现了《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一批”集束炸弹”式的惊世骇俗之作,人们在目瞪口呆之后,从此记住了”郭沫若”这个名字.1921年8月,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诞生,成为了白话新诗取代传统旧诗的标志.白话新诗的诞生,经历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凤凰涅槃”的过程.郭沫若在他的《凤凰涅槃》一诗中,充满激情地呼唤着新的中国在烈火中死而复生,但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在他的呼唤声中,首先诞生的是崭新的中国诗歌.《女神》的出版,意味着中国新诗从一个以形式创造为特点的”自发”的草创期,进入了一个以形式完善为特点的”自觉”的建设期.此后,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这只”凤凰”的羽毛不断丰满和变化的过程.《女神》之后,很快又出现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文学研究会的周作人、朱自清等八诗人的诗合集《雪朝》,以及湖畔诗社的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诗人的诗合集《湖畔》等.现代新诗在建设期的主要成就,一?方面表现为以湖畔诗人汪静之的《蕙的风》为代表的爱情诗、以蒋光慈《新梦》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以及以冰心《繁星》、《春水》为代表的小诗等,在创作题材上和表现形式上的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以闻一多《红烛》、《死水》和徐志摩《志摩的诗》为代表的新格律诗、以及以李金发《微雨》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等,重点在诗歌的”声、色、形”等艺术手法上的创新,不仅使现代新诗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且也使其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副刊》”诗镌”专栏,形成了新文学第一个真正的诗歌流派”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形式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的里程碑.现代新诗进入探索期的标志,是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崛起.在风云激荡的30年代,形成了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大流派同时出现的繁荣局面.在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格律诗派”和以冯至为代表的抒情诗,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收获.但随着闻一多的创作转向、特别是徐志摩、朱湘的先后辞世,曾一度在诗坛上如日中天的新月派大伤元气,虽然后期新月派继续着艺术探索之路,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形式的试验,但仍然呈现出衰落之势.在新月诗派式微之后,现代诗派逐渐取而代之.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废名、徐迟等现代派诗人大多受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但他们比象征派诗人有更多的现实意识,在艺术探索上也超越了”声、色、形”的局限,更具现代特征和美学上的意义.而以蒋光赤、殷夫以及”中国诗歌会”为代表的”革命诗人”,特别是以臧克家等为代表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乡土诗人”,则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在学习和借鉴中外诗歌艺术特长的基础上,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倾向.在现代新诗羽毛丰满的过程中,有两个倾向最为突出,一是诗歌的艺术化探索,一是诗歌的革命化追求.在艺术化的探索中,格律诗派主要表现为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以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主要表现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手法的借鉴.在革命化的追求中,革命诗歌主要表现对现实斗争的直接描写;中国诗歌会主要表现为诗歌大众化的提倡和普及;而乡土诗歌则表现出艺术化探索与革命化追求相统一的特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诗歌,以自己简捷明快的线索,比散文、小说和戏剧更清晰标示出了新文学”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发展轨迹.三、郭沫若诗歌的成就与特点1921年8月,郭沫若的《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磅礴的气势,狂热的激情,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激进的态度,震撼了文坛,使人战栗,使人惊喜,充分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其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都超过了胡适的《尝试集》.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初期白话诗”时期的结束.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的白话诗集,是现代诗歌的开山之作,那么,《女神》则是现代第一部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新诗集,是成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除《序诗》外,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三部诗剧;第二辑为《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30首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作品;第三辑为《死的诱惑》、《日暮的婚筵》、《上海印象》等20首最初试笔和回国后创作的具有优美风格的作品.其中,第二辑最能代表他的成就和风格.《女神》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豪放”,一是”秀美”,也有人称之为”暴躁凌厉”和”优美别致”,而最有代表性的风格是豪放.以前,人们一直将《凤凰涅槃》看作是《女神》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现在,研究者们认为,豪放风格的代表应该是《天狗》之类的作品.《凤凰涅槃》由《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和《凤凰更生歌》六节组成.其中,又以《凤歌》、《凰歌》和《凤凰更生歌》最为重要. 《凤歌》以屈原的《天问》的情绪和气势,对”茫茫的宇宙”提出了质问,但是,诗人没有像屈原那样提出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也不是像屈原那样着重表现一种探索的精神,而是仅仅为了要否定宇宙,要对污秽的宇宙进行诅咒.因此,可以说,《凤歌》是一首诅咒之歌.诗人所要诅咒的宇宙也并不是太空,而是现实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的中国.与《凤歌》的诅咒不同,《凰歌》尽情地诉说了”五百年来”的悲哀,表现了人民”好象那大海里的孤舟”的命运,同时,还发出了对已经失去的年青时候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的呼唤.因此,也可以说,《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一首希望之歌.诗中这种渴望自己和祖国都能获得新生的进取精神,在《凤凰更生歌》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与《序曲》、《凤歌》和《凰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悲愤之情截然不同,《凤凰更生歌》献给人们的是一派欢乐景象,凤凰不仅欢呼着自己的更?生,也欢呼着”一切”的更生.因此,《凤凰更生歌》既是一首欢乐之歌,更是一首预言之歌,它预言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与《凤凰涅槃》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比较接近的还有《炉中煤》、《棠棣之花》等.《炉中煤》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但诗人通过一个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就将一首爱情诗转换了一首以”恋歌”形式出现的爱国诗篇.正是这一转换,表现出了鲜明的五四时代特点.就爱情诗而言,郭沫若热烈,饱含着对祖国的献身精神;汪静之纯情,旨在反抗封建礼教;徐志摩欢乐,暗示着他对理想的追求;闻一多执著,寄托着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李金发充满异国情调,直接表达出他对女性的崇拜.在许多爱国诗篇中,人们习惯于将祖国称作”母亲”,而诗人则将祖国称为”我年青的女郎”.诗人曾解释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俊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五四时代是一个以”个性解放”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歌唱爱情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也是创造社浪漫主义作家最为普遍的题材.因此,将祖国比喻为姑娘也最为符合诗人的个性和当时的心情.一般来说,将祖国比作母亲较为适合表现一种深沉的爱,而比作姑娘则较为适合表现一种热烈的爱.当时,诗人正处于一种诗情的爆发期,感情几乎达到了狂热的沸点.这首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诗人选择了既黑又丑的煤炭作为寄托感情的形象,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煤转换为地位低贱的”黑奴”的形象,再以煤自况,使”炉中”正在燃烧的”煤”具有了十分丰富的内含.在此基础上,诗人还以煤的燃烧来表现自己爱国的方式和状态,既符合煤的特点,又与《凤凰涅槃》等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以自我牺牲来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相一致,是一曲爱国主义绝唱.这种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在《女神》的许多作品中都有表现.诗剧《棠棣之花》通过战国时代韩国的聂政舍身刺杀相国侠累的故事,表现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在诗剧的最后,诗人借聂政的妹妹聂嫈之口唱道:”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自由之花,开遍中华!”以此为题材,郭沫若在1925年创作了历史剧《聂嫈》之后,又于1941年再次创作了同名历史剧《棠棣之花》.历来被看作是《女神》中最有特色的作品,它与《凤凰涅槃》和《炉中煤》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自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手法上,都是借助某一形象来表现主题.但是,不同的是《天狗》的感情更为激烈,更为狂暴.正是为了表现这种不可遏制的情绪,诗人没有再选择凤凰这类传说中的”吉祥鸟”,而选择了传说中的”凶神”.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天狗是天上的”破坏者”,天上出现日蚀或者月蚀,便是天狗吞啮了太阳和月亮的结果.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其用意就是要把自己比作天狗,把天狗当作是一切旧事物、旧制度的破坏者来赞美和歌颂.作品的开始,就宣称”我是一只天狗呀”,就把自己树立为正统社会的对立物,紧接着,便宣布了自己的主张,亮出了自己的旗帜.在人们的眼里,月亮和太阳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但我要”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对此,有人不高兴吗?那好,我就”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与《天狗》风格较为接近的作品还有《晨安》、《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胜利之死》、《巨炮之教训》等.如果说,《天狗》是豪放风格的代表,那么,《日暮的婚筵》则可以说是秀美风格的代表.《日暮的婚筵》描写的是一幅日落大海时的美景,在诗人眼中,夕阳渐渐沉入大海,是因为”新嫁娘最后涨红了她丰满的庞儿,被她最心爱的情郎拥抱着去了”.这首诗在构思上主要受到德国浪漫诗人海涅《北海》一诗的影响,只是在海涅笔下,美丽的太阳所嫁的海神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老头子”.这种悲剧结局是狂热中的郭沫若所无法忍受的,因此,他将”枯燥无味的老头子”转换成了姑娘心中”最心爱的情郎”,从而使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成为了一首理想主义的浪漫曲.在《女神》中,与《日暮的婚筵》相近的秀美之作还有《霁月》、《晨兴》、《夜步十里松原》等.《女神》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情绪饱满地表现了以爱国、反抗和进取为特征的五四精神,而且还在于它以形式上的”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真正做到了”诗体的大解放”,并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让人们关于”白?话能否入诗”的担心成为了多余,使白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天狗》句式参差而短促,韵脚变换自然,全诗首尾相连,一气贯通,充分表现出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特点.特别是全诗一共29句,句句皆以”我”字开头,新奇不俗,不但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反而觉得自然天成,同时也有利于造成一种急不可待的气势和步步紧逼的节奏,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由于有泛神论思想作基础,诗人艺术想象得到了无限的发挥,不但可以说”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而且可以”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同样具有豪放风格的《晨安》则句式铺张而气势浩荡,面向世界,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大有将整个地球从沉睡中唤醒的宏大气概.《凤凰涅槃》以诗剧的形式出现,作品不求形式的完美,只求感情的表达.作品以传说中的凤凰集中自焚而从火中得到新生的故事来结构全剧,使作品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言一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自我表现,强调个性解放,强调理想追求.诗人在抒发内心的情感时,常常是直接倾诉,既不着意客观描写,也不顾及读者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一任感情的发泄,完全靠感情去撞击、震撼和感染读者的心灵,以引起共鸣.二是在抒发情感时,常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主要借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然而,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虚幻形象,还是历史故事中的真实人物,都只是诗人理想的化身,他们所唱出的反抗之歌,都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同时,《女神》也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新诗全面取代旧诗的时代.四、关于郭沫若的小说和戏剧创作郭沫若一生著述甚丰,在文学上的成就除诗歌外,主要还体现小说和戏剧两个方面.“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抒情”两大倾向.然而,无论是冷静的现实描写,还是强烈的自我情感的抒发,都显示出新文学的勃勃生机.五四小说的抒情风格,主要体现在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艺术派作家的作品中.创造社作家的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们大多生活在国外,虽然无法反映中国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却可以抒写一个弱小民族在异国他邦的屈辱和长期郁积在自己心中的愤懑,或通过想象中的主人公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形成了抒情小说的基本特点.创造社的小说按其题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以作家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的”自叙小说”.这是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明显的自传体特点的小说,又称”身边小说”.这类小说并不完全赞同于作家的自传,大多偏重于心理描写,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色彩.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茑萝行》,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行路难》等.第二,以古代和外国的人和事为题材的”寄托小说”.这类作品的创作目的并不在于真实地展现古代的历史和外国的生活,而在于借此来抒发作家对现实的感慨,也具有明显的抒情特点,在精神上与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是一致的.主要作品有郭沫若的《牧羊哀话》、郁达夫的《采石矶》等.创造社作家的抒情风格的形成,既与他们心中的郁积无处排解有关,同时也与他们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有关.在郁达夫的影响下,庐隐、冯沅君、王以仁等国内的一些小说作家,在”青春小说”的创作上,也表现出与创造社作家相同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写实小说的创作潮流外,形成了一个抒情小说的创作潮流.以诗歌著称的郭沫若也是创造社重要的抒情派小说家之一.他的《漂流三部曲》和《行路难》等,也表现出。
第四章郭沫若
第四章郭沫若1.名词术语概要:《女神》的产生和影响、自由体诗、《瓶》、《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实事求是的历史剧原则。
2.作品介绍:《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我想起了陈胜吴广》、《太阳礼赞》、《瓶》、《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3.考点概述:(1)《女神》简述:《女神》是郭沫若于1921年8月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除序诗外共收诗56首。
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歌颂了不断毁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和美好理想。
它以火山喷发式的浪漫主义激情,深刻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开创了一代诗风,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代表作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
①《女神》的浪漫主义精神:欧洲浪漫主义三大特征:描写大自然、返观内心、赞美宇宙,这些都在诗集《女神》中得以体现。
a.描写具有崇高壮美的事物。
b.对自我的颂扬和对个性解放的讴歌。
c.表现一种反抗、破坏和创造的精神。
d.题材往往是浪漫化的古代题材和神话传说。
e.诗歌语言形式:想象奇特丰富,语言、形象的夸张。
诗歌形式的随散,正是他思想要突破束缚,追求自由的体现。
②《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诗歌的主旋律。
在抒发爱国主义思想的诗篇中,《凤凰涅檠》这首抒情长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本为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用以象征中国。
涅槃为梵语音译,乃佛教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寂灭一切烦恼和具备一切清净功德。
后来高僧之死亦称涅槃,意即脱去凡胎,“返本归真”,获得永生了。
所以《凤凰涅槃》的题意,如作者所说:“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其次,和尚的死,又多用火葬,丽那火,又是他自身喷出的“真火”,经过“真火”的烧炼而获得永生。
郭沫若知识问答题
郭沫若知识问答题点击此处查看郭沫若知识问答题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郭沫若曾在年轻时弃医从文的作家有:郭沫若在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论战中被鲁迅称为才子加流氓的是哪位作家:郭沫若以下哪部不是郭沫若的作品:《日出》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科学院的首任院长是:郭沫若现代最著名的集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书法家是谁:郭沫若下面不属于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的是:《洪波曲》下列哪部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下列哪部是郭沫若的话剧:屈原泰山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其它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挟泰山以超北海、驭大鹏而游南溟。
是谁的诗词: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是谁的作品:郭沫若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指的是:《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原名郭开贞。
下面三个诗集那本是他写的:《星空》郭沫若同志曾热情地赞美过什么树,并称其为中国的国树:银杏郭沫若的原名叫什么:郭开贞郭沫若的诗集有:《女神》郭沫若的诗集是:《女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女神郭沫若的《炉中煤》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眷念祖国之情郭沫若创作的著名诗集是:《女神》郭沫若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是:《女神》郭沫若《匪徒颂》的主题是:歌颂古往今来的革命者97.郭沫若的诗集是:《女神》528.郭沫若同志曾热情地赞美过什么树,并称其为中国的国树:银杏4712.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郭沫若252、著有”农村三部曲”的著名作家是:(B)巴金茅盾郭沫若欧阳山1921年郭沫若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组织的文学团体是什么:创造社《炉中煤》选自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文学考研郭沫若专题复习
第五章郭沫若重点:1、郭沫若的思想发展2、《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一、郭沫若生平简介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
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
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
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
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
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
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
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
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
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
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
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郭沫若作品重点复习资料
郭沫若及其作品重点复习资料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
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
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郭沫若诗基础知识题及答案
郭沫若诗基础知识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郭沫若诗基础知识题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基础知识题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基础知识题及答案,主要考查天上的街市和静夜郭沫若诗两首中的字词注音、组词、文学常识、默写、句子表达效果、朗读节奏停顿等基础知识点。
郭沫若
一、生平思想和美学主张 女神》 二、《女神》 星空》《 》《前茅》《恢复 》《瓶 前茅》《恢复》 三、《星空》《瓶》《前茅》《恢复》 屈原》 四、《屈原》等历史剧的创作
一、生平思想和美学主张
(一)生平和创作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 ),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若是他的笔名。 若是他的笔名。 1914年到日本留学。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和 年到日本留学。 年到日本留学 外国的文学作品,泰戈尔、歌德、 外国的文学作品,泰戈尔、歌德、惠特曼等外国诗人的作 品对他影响很大。在思想上,则受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泛神论的影 品对他影响很大。在思想上,则受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的影 形成了他青年时期的独立的思想个性和美学观念。 响,形成了他青年时期的独立的思想个性和美学观念。 1919年创作了他的首篇小说《牧羊哀话》; 年创作了他的首篇小说《 年创作了他的首篇小说 牧羊哀话》 1919-1921年间,与田汉、宗白华通信,《三叶集》 年间, 年间 与田汉、宗白华通信, 三叶集》 记录了最早的诗学见解; 记录了最早的诗学见解; 1921年出版《女神》; 年出版《 年出版 女神》 26年开始倡导革命文学并参与后来的论争; 年开始倡导革命文学并参与后来的论争; 年开始倡导革命文学并参与后来的论争 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参加北伐,任政 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后参加北伐, 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 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 1928年流亡日本,转向历史和考古的研究。 年流亡日本, 年流亡日本 转向历史和考古的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式 女神》
屈原郭沫若知识点总结笔记
屈原郭沫若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屈原知识点总结1.屈原简介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军事家、爱国诗人。
他是楚国丞相屈平的侄子。
其代表作有《离骚》、《天问》、《渔父》、《卜居》等,被称为"楚辞之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2.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之最,这部诗集代表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风貌和屈原的个人情感。
其中,诗中的主人公屈原将自己比喻成凤凰,寓意自身遭遇困境后的坚韧向上和顽强求生。
3.屈原的精神屈原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忠于楚国,为国家忧民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灵魂。
他曾说:"非吾族类,其心必异;非吾族类,其心必异,雅量与下,民胞物与。
"意思是说,只有同族的人,才会心意相通,所以要拯救楚国人,必须要有与他们相同的胸怀与心思。
4.屈原的命运屈原的一生多是不幸。
他曾虽是楚国丞相,却遭楚怀王妒忌排挤而辞官归隐。
后来,他被楚国逐出京城,并在途中听说楚国被秦军攻占,遂投汨罗江自尽。
他的一生几乎就是宛若一出悲剧。
二、郭沫若知识点总结1.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年-1978年)是一位杰出的中国近现代作家、诗人和学者,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革命家。
他以其宏大的笔触和激烈的革命情感,闯荡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天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
2.郭沫若的主要作品《大众文学论》:这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围绕大众文学的题目,在理论的阐述和诗歌的创作上力图使自己的感悟具体化,能够发挥出人的感情活力。
他还表明要为全体人民,甚至为每一个个体而战斗。
《赤壁》:这是郭沫若在1933年写的一部著名的史诗诗篇。
该作品有着极其宏大的视野和雄伟的场面,它展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
3.郭沫若的思想郭沫若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革命情怀和文学理论上。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曾积极参与革命运动。
郭沫若
三、《女神》的艺术成就
1. 《女神》具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是我
国现代新诗和整个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传统的发端。
2. 《女神》成功地创造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
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为”五四“后自由体诗的
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3.《女神》在广泛吸取古今中外浪漫主义诗歌艺
一、《任的时代先驱,
追求科学、民主和一切新事物,狂飙突进,反抗和革新
是历史赋予时代的任务和突出特征。
2.《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一个对新生的
祖国和民族怀着无限深情,无限热爱的赤子。
3.《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热烈追求个性解放 ,是一个“开辟鸿荒的大我”。
《炉中煤》
2.在《女神》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富有叛逆精神
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五四“时代扫荡一切旧事物、
旧思想的磅礴气势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3. 《女神》中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一种充满生命
活力的动的精神,一种昂扬向上、进取不息的情绪。
4. 《女神》中的有些诗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劳动
、对于工农群众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景仰与颂扬,
术营养的基础上,形成了雄奇豪放的独特风格。
4.《女神》中的抒情自我是一个走在时代潮头的
新人,具有文艺复兴式巨人的情感、意志、眼光、气
魄和理想。
5《女神》中的抒情自我对大自然怀着特殊的感
情,以优美的诗句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歌吟和赞美。
二、《女神》的思想成就
1. 《女神》形象地表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民主主义思想,抒发了诗人和一代”五四“先驱者 希望祖国新生与富强的爱国主义激情。 《凤凰涅槃》 《女神之再生》
初中语文课课通 郭沫若诗两首知识讲解
27 郭沫若诗两首一、背景知识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28年旅居日本,抗战开始,回到中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这一时期他所著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
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当时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1949年北平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均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
解读《天上的街市》和《静夜》时必须联系上述具体的时代背景。
二、字词句评析[远远]是指诗人与灯之间的距离远。
远远望去街灯(本体)和明星(喻体)极为想似,这一联想很自然。
[明]上下两句都用了“明”字,上句是动词,下句是形容词。
[现]“现”字与上句的“明”字相互对应,准确描摹了夜空中星星闪现的过程。
[点]“点”字用得好,既是“点”灯,必有点灯人,既脸,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
郭沫若专题基础知识
郭沫若(2006.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及其意义、2001。
简述《女神》的思想特征、2000.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成就、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特征、1999.比较胡适《尝试集》和郭沫若《女神》)作品:a.《女神》:剧曲诗歌集,郭沫若的第一本新诗集。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主要作品有《鹭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棠棣之花》(戏剧)《女神之再生》(诗剧)《湘累》(诗剧)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b.《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是郭沫若诗歌的又一代表作,在艺术上是属于另一种风格的作品。
1923年10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主要作品有《天上的市街》《星空》《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孤竹君之二子》(诗剧)等。
《星空》中多数诗篇是"五四"退潮后,郭沫若苦闷寂寞但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c.其它诗集:《瓶》《前茅》《恢复》《战声集》《蜩螗集》d.历史剧本:《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e.郭沫若早期的诗学主张:郭沫若《论诗三扎》: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艺术是“灵魂与自然的结合",“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a.《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b.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造,成为《女神》思想艺术的主要追求.c.《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如《凤凰涅槃》,凤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正经历着伟大的涅槃,“死灰中更生”的历史过程.如《炉中煤》,中华古国成了“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在《女神》里,处处喧嚣着自觉的呼声,如《天狗》:“我飞奔,我狂叫…我便是我呀",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
郭沫若诗两首复习要点
《天上的街市》一、文学常识: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
著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结构分析第一节:用比喻自然而然地把“街灯”和“明星”联系起来,既描写出了迷人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
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牛郎、织女的团聚生活。
第四节:想象天上牛郎织女美满幸福地生活。
全诗内容由实到虚,由眼前的所见,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引出对天上街市美丽幻景的描绘,表达作品的主题,衔接自然紧密,结构完整。
三、文章主旨《天上的街市》一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一幅自由美好的天上街市图,表达了追求光明的信念,也反映了被压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重点理解:1、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来实写夜景的?抓住“街灯”和“明星”两个侧面来实写夜景。
先写地上——“街灯”,这是作者所能最直观地看到的。
在联想中,以点点闪烁的繁星作比。
紧接着,又把读者的视线由地上引到空中——写“明星”,并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以空中似乎也有街市,也点着无数明亮的街灯设喻,把我们带进一个奇妙的梦幻世界。
2、街灯与明星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同是在黑夜间,同是隐隐约约的无数光亮,仅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而已。
(诗人是以“街灯”想到“明星”,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想到天河,再由这些景物想到人:牛郎、织女,更进一步由“流星”想到他们提着灯笼在天上闲游……这些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天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一切痛苦,天上是幸福的。
从对天上乐园的赞美和吟咏,反衬出人间的黑暗和痛苦,表达了对旧社会的不满。
)3、天上本是缥缈的,诗中却把天街想象得那么繁华美丽,牛郎织女本是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化身,生活是痛苦的,诗人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想象得那么自由幸福,有什么意义?作者渴望出现一个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
诗人所想象的天上,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人间,这种生活在当时反动统治下是不可能的,赞美天上的光明和幸福,就反衬出人间的黑暗和悲惨,这对当时的人民是有鼓舞作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2006.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及其意义、2001.简述《女神》的思想特征、2000.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成就、简述《女神》的思想容特征、1999.比较胡适《尝试集》和郭沫若《女神》)作品:a.《女神》:剧曲诗歌集,郭沫若的第一本新诗集。
1921年8月由泰东图书局出版。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主要作品有《鹭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棠棣之花》(戏剧)《女神之再生》(诗剧)《湘累》(诗剧)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b.《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是郭沫若诗歌的又一代表作,在艺术上是属于另一种风格的作品。
1923年10月由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主要作品有《天上的市街》《星空》《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孤竹君之二子》(诗剧)等。
《星空》中多数诗篇是"五四"退潮后,郭沫若苦闷寂寞但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c.其它诗集:《瓶》《前茅》《恢复》《战声集》《蜩螗集》d.历史剧本:《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e.郭沫若早期的诗学主:郭沫若《论诗三扎》: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艺术是“灵魂与自然的结合”,“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a.《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b.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造,成为《女神》思想艺术的主要追求。
c.《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如《凤凰涅槃》,凤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正经历着伟大的涅槃,“死灰中更生”的历史过程。
如《炉中煤》,中华古国成了“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在《女神》里,处处喧嚣着自觉的呼声,如《天狗》:“我飞奔,我狂叫…我便是我呀”,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
《女神》的魅力及其不可重复性,正是在于它所达到的民族(与个体)精神及作家写作的自由状态。
d.《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女神》中的“我”不仅表现了崭新的民族魂,也袒露着诗人自己的灵魂。
e.《女神》同时真切地展现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在矛盾。
这也是《女神》价值所在:它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a.郭沫若是使新诗的翅膀飞腾起来的第一人。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即无神,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自然是我的表现)的思想基础上。
b.《女神》形象的基本特色: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由此形成了“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
【壮阔性:诗人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居于中心的是地球,海洋,太阳的形象。
奇异性: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地球成了有生命的母体。
如《地球,我的母亲》。
飞动性: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从宇宙万物看到了“动的精神”和创造的“力”。
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女神》创造了自由诗的形式,即形式是自由的。
每首诗的节数,诗节的行数,每一行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不统一。
但要求格律的某种统一。
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a.《女神》是诗的“呐喊”,《星空》是诗的“彷徨”。
b.《星空》形象体系依然是地球,大海,星辰与太阳,但却完全变化了色彩:如《星空》“天上的星辰完全变了”。
形象与色彩的转换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诗人由“五四”高潮期的乐观,昂扬,跌入退潮期的苦闷,彷徨,开始更深刻的求索。
c.《星空》失去了《女神》的单纯性与统一性,多种音调,画面交换出现,反映了历史彷徨时期的复杂多变性。
d.《星空》中的诗,虽缺乏“《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心情感”,但技巧却趋于圆熟:结构更严谨,语言更凝练,含蓄,感情也更深沉。
e.《瓶》可以说是《女神》与《星空》的诗情在爱情题材上的别一种流露。
这里有《女神》式的火山般的热情喷发与奇特想象,也有《星空》时期的时代苦闷在爱情生活上的投影。
f.《前茅》《恢复》,标志着郭沫若诗风的转变。
g.《前茅》里,诗人敏锐地感受到新的革命高潮逼近的时代气息,一面宣告和与时代精神不相容的旧的情感,追求的决裂;一面关注着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工农命运与斗争。
h.《恢复》里的诗歌无疑已经“属于别一世界”,是无产阶级诗歌的最初尝试。
这些诗歌歌咏了工农大众,充满了无产阶级的战斗激情,但缺乏鲜明的艺术个性。
郭沫若在《恢复》里放弃了最适合自己的个性,气质,才能的革命浪漫主义,从而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佳作a.20年代有《卓文君》《聂嫈》《王昭君》三部历史剧,收入《三个叛逆的女性》。
40年代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三部五幕历史剧及《南冠草》《武则天》《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
b.20年代剧作:在历史人物的骸骨里吹进了“五四”时代精神,借着古人来说自己的话。
c.40年代剧作:1)提出了“据今推古”的理论,以及“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求似”即历史精神的真实表现与把握,“失事”即此前提下“和史事可以出入”2)力求真实反映历史悲剧精神,及融合现实的时代悲剧精神及时代提出的反国民党法西斯专政的要求。
d.《屈原》:1)“屈原”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人物,剧本是自觉地追求政治主题的尖锐性的。
2)“屈原”形象的厚度不够,缺乏更深刻更耐人咀嚼的思想与艺术力量。
3)意外收获:“南后”形象更为复杂与丰满。
e.总而言之:1)强调历史剧的主观性与抒情性,表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个性。
2)郭沫若的历史剧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在剧中表现了自己的人格与个性。
3)郭沫若浪漫主义历史剧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是具有浓郁的诗意,成为戏剧的诗。
其历史剧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的强烈的抒情性。
f.郭沫若历史剧之所以引人注目,原因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他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之后抗战期间的《屈原》《虎符》等,都给予历史人物现代思想和现代行为,让他们在历史事件中处处体现现代精神,从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在表现历史人物的现代精神上,郭沫若的诗人气质,不断体现在剧情和戏剧人物的身上,剧烈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痛快淋漓的戏剧语言,会不断触发观众的热情和共鸣,从而成为时代不可磨灭的经典。
但其争议之处在于:历史的当代叙事也必须不能太过偏离人们的历史常识。
g.赋予历史人物现代品格;在剧作中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精神,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戏剧情绪推向高峰。
这是郭沫若戏剧的特色,也是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
怡本郭沫若补充:1.《女神》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的思想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a.对黑暗现实的强烈反抗,叛逆和对光明理想的热烈向往,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如《凤凰涅槃》,通过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b.追去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
表现出“五四”时期年轻一代要求冲决一切罗网的战斗呐喊,是广大爱国青年反叛性格和战斗激情的诗意概括。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
c.爱国情思,颂扬新生的深情,既是对“五四”的礼赞,也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2.《女神》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重主观抒情,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中的凤凰,天狗等都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集中塑造,体现出强烈的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诗人以奇特想象,极度夸,直抒胸臆与恣意喷发为主要表达方式,《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出这些表达方式的特点。
《女神》的语言热烈奔放,具有雄奇的风格。
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白话新诗运动中对自由诗体的大胆创造,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也无固定格式。
但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作者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感情缺乏必要的节奏,任其直抒胸臆,造成一些作品的诗意直白浅露。
3.《天狗》:“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最能表现诗人个性的代表作。
全诗突出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反抗和追求个性解放,反映出“五四”时代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
4.《瓶》是一本以组诗表现爱情的专集,容和形式都与他的《女神》及其他诗集有明显不同的风格。
郁达夫认为这部诗集是郭沫若热衷革命与追求爱情“两重人格”的表现。
《瓶》的诗歌形式,基本特征还是自由体,但大多为四行一节,明显地显示着诗人有意地改变写《女神》时期的不受节制的冲动,在形式上进行着新的试验。
补充:《女神》的思想容特征(一)充分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总的主题是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民族、科学。
《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女神》,反抗、爱国、创造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容:1.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和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
诗歌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思想的叛逆者、革命民族主义者的形象。
《女神》中的“我”是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大“我”。
如《天狗》,从头到尾每句诗中都是“我”,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旧世界叛逆者的典型形象。
“天狗”这种冲破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夸。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欲海》等诗,也都通过抒情主人公“我”的塑造,表现出破坏旧世界,冲破一切尘垢(包括自身的尘垢)的激情,那个“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火同烧”、要决太平洋之水“把那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宣泄。
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2.在冲破封建藩篱的同时,已经看到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看到了这是我们建设新世界的榜样。
如《匪徒颂》中,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