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 培养创新能力
大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方法
大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方法大学教学资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这些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
然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教学资源往往存在着整合不足、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如何整合和利用大学教学资源,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明确资源整合的目标和原则在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之前,首先要明确资源整合的目标和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整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教学资源应该公平分配,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分配不公的情况。
2.效益原则:资源整合应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避免无效的资源浪费。
3.灵活多样原则:不同学科和课程需要不同的教学资源,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
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学设施的整合教学设施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为了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同学院或学科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强实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实验设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引入先进的教学设施: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整合和利用师资力量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师、教授、讲师等。
为了提高师资力量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不同学院或学科之间可以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引入高水平人才:可以引进一些高水平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是大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
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传递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设计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也是教师工作中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知识更新与学习能力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习和研究不同领域的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教师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
1.2 教育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创新幼儿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
例如,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应采用启发式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1.3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利用幼儿园教师应善于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设计中。
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成果。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2.1 根据幼儿发展特点设计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实际运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2.3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者与创造者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者与创造者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者与创造者,他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思考和知识应用的导师。
本文将探讨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和创造者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教学中的职责和作用。
一、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整合者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整合者。
他们将学科知识、教材、教学方法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能够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
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教师不仅仅是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他们还扮演着教学资源的创造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学科知识,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新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师的创造力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设计独特的教学活动、编写个性化的教材、开展创新的教学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教师的创造力也能够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创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三、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作为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和创造者,教师拥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作用。
他们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合作、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教育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培养创新能力方案
学校培养创新能力方案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素质之一,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开展创新课程和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发展。
第一,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包括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创新实践机会。
教学资源可以是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让学生能够自由获取知识。
创新实践机会则可以是学术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第二,开设创新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科学探究、工程设计、艺术创作等内容,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三,引入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引入项目学习,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让他们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激励机制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机制,为学生提供实现创新梦想的支持和奖励。
这可以包括设立创新奖学金、举办创新比赛、组织创新项目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为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认可和鼓励。
第五,培养批判思维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创造性的思维上,还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支持。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第六,学校领导的角色学校领导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制定明确的创新教育政策和相关策略,支持教师创新探索,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
第七,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教学资源整合提高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学资源整合提高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中,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是提高课程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资源整合的定义和重要性、教师如何进行资源整合以及教学资源整合带来的好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学资源整合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教学资源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学资源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将多种资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和全面。
最后,教学资源整合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通过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教师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教师在进行资源整合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选择和整合教学资源,并使之与目标相一致。
2.选择合适的资源: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教科书、多媒体材料、网络资源等,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或课堂实践活动。
选择合适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整合各类资源:教师应该将所选取的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组织实验活动、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各种资源融合在教学中,提供更加多样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师信息化教学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一、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科书、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使教学更加丰富多样化。
1. 教科书资源的整合教科书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但单一教科书的局限性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并结合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例如,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并融入其他资源,比如案例分析、视频教学等。
2. 网络资源的整合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书籍、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这些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全面的教学。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引用在线课程的视频片段,展示实地考察的照片,或者通过电子书籍提供更多的额外阅读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整合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教学内容,比如播放动画、演示实验等。
同时,还可以将多媒体资源整合到课件中,增强教学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资源的创新教师信息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还要推动教学资源的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1. 科技教具的创新科技教具是教学资源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增强现实等最新科技教具,创造出更加直观、互动的教学环境。
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复杂实验的模拟操作,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效果。
2. 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创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不同,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注重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小学教学资源整合工作方案(2篇)
小学教学资源整合工作方案____年小学教学资源整合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教学资源整合是指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教学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工作将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二、目标1.整合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2.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3.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具体工作方案1.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可以建设一个统一的资源整合平台,包括网站、APP等形式。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下载各类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参与互动。
2.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资源应用能力,可以组织专业发展培训,包括教学设计、教辅材料利用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教学观摩和指导,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3.教学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针对每个学科,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整合小组,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应学科的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教案、教材、工具书等。
通过建立资源整合小组,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4.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估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资源评估体系,对整合的教学资源进行质量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材的可读性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更新和完善的依据。
5.建设实验室和创客空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建设实验室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实验室可以进行各类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创客空间可以进行各类手工制作和创新设计活动。
6.优化教学环境和设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设备。
更新教室的硬件设施,提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动白板,改善教学环境的光线和空气质量等。
同时,还可以优化教学工具和教辅材料,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整合对学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资源整合对学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提高教育绩效和学校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对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首先,教育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学校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通过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育资源整合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其次,教育资源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各种实践项目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另外,教育资源整合可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学校可以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加入。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教育资源整合还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创新项目,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为学校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推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升级。
综合以上所述,教育资源整合对学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育资源整合是推动学校发展和提升的有效途径,值得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
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教学资源整合方案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指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教育领域各类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材资源整合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版本、不同科目的教材,进行跨学科教学。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入一些有关数学、科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和实践科学和数学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材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多媒体资源整合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资源与传统教材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创造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三、互联网资源整合互联网是教学资源的宝库,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教育网站等,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适合学生的练习题、教学视频,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个人博客、教学网站等,与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
四、社区资源整合社区资源是指周围社区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社区资源配合,邀请专家进行客座讲座,提供学科知识和专业指导。
五、教育机构资源整合教育机构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教师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教育机构的专家进行教学指导,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机构的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条件。
六、家庭资源整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合作,整合家庭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个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创新能力的重任。
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教学理念,营造创新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我将注重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由表达,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二、优化课程设计,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符合他们实际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我将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同时,我还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和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创新空间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制作、艺术创作、文学创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同时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创新能力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将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
同时,我还将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分享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的经验和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不断自我提升,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作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计、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以及自我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资源整合与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资源整合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我们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与创新,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物理实验室的资源整合与创新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为了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
首先,可以增加物理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和仪器,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现代化的物理实验设备,比如光电子实验器材、高精度天平、数字示波器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其次,可以引入虚拟实验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机会。
通过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尝试,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同时也能避免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而导致实验结果不稳定的问题。
最后,可以建立实验数据共享平台,将学生优秀的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供其他同学参考和学习。
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多媒体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为了提高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我们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
首先,可以整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和教学课件,将多媒体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演示动画、实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见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可以引入在线教育平台,将优质的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分享。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到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的形式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习的互动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创新除了学校内部的资源整合与创新,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来丰富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介绍教师是推动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创新能力则是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必备的一项能力。
然而,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探讨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包括创新教学案例的分享、创新教学方法的培训等。
此外,学校还可邀请一些成功的创新教育者来给教师们做经验分享,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提供创新教学资源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时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教育资源库来提供相关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教材、技术设备等。
同时,学校还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研究,以扩大他们的资源视野。
三、建立协作平台创新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协作中相互交流、分享。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创新教学协作平台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这个平台可以提供一个讨论问题、交流观点的空间,还可以发布一些创新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举办创新教学案例分享会。
四、鼓励教师尝试新方法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激励机制,如奖励教师创新实践成果、评选年度最佳创新教师等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教学。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一些支持措施,如提供技术培训、教学辅导等,帮助教师顺利实施创新教学。
五、建立反思机制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因此,学校应建立一套反思机制,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让他们分享创新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通过交流和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学。
六、加强继续教育创新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因此,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短期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提供最新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与时俱进。
七、鼓励教师进行研究研究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项目,提供相关的支持措施,如资金、时间等,帮助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培养教学创新能力的三年规划
培养教学创新能力的三年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学校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三年规划,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本文将提出一个可行的三年规划,旨在帮助学校有效地培养教学创新能力。
第一年:教师专业发展第一年的重点是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以下是具体措施:1. 教师培训计划:学校将组织专业发展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理论的更新。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和实践创新教育方法。
2.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上面互相分享教案、课件和教学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课程设计与评估:学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的课程设计,并提供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工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二年:学生创新实践第二年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具体措施:1. 创新项目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学习,如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等。
学校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2. 创客空间建设:打造一个创客空间,提供各种创客工具和设备,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创新比赛和展览:组织创新比赛和展览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通过竞赛和展览,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受到来自其他学生的启发和激励。
第三年:教学改革与持续发展第三年的重点是加强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具体措施:1. 项目导向教学:推行项目导向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导语: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培养方式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思维的跳跃和整合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的能力。
教师创新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观念的变革以及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等多方面内容。
二、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必要性1.教师创新能力是适应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求的重要保证。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师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教师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否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根本途径。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主体,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将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学校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方式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活动,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2.加强学科知识的更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研讨会和教学研究,学习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
3.推行研究式教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开展教学反思和交流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经验的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5.提供资源支持学校要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例如实验室、图书馆等,以满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需要。
四、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1.搭建创新平台学校应创建包容开放的创新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其中,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资源和支持,以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策略。
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具备创新能力可以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升他们的研究效果。
:教师具备创新能力可以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适应社会变革:现代社会变化迅速,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跟进最新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变革,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变化迅速,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跟进最新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变革,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师自身具备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师自身具备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策略专业培训: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同时,通过研究成功案例和创新经验,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同时,通过学习成功案例和创新经验,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鼓励合作与分享: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组织教师交流会、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们互相启发,分享创新成果和教学经验。
教师创新教学资源整合案例
教师创新教学资源整合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逐渐转变。
传统的纸质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会介绍一个教师创新教学资源整合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是如何运用多种资源进行教学的。
一、引入案例一名小学教师,在准备一堂有关植物生长的课程时,决定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
他希望通过整合视频、图片、实物和互动活动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二、使用视频资源教师首先选择了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对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他安排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细节,并通过讨论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植物生长的关键环节。
三、展示图片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教师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的图片。
他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将这些图片呈现给学生,并讲解每一张图片的内容。
通过图片的比对和对比分析,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不同植物的特性和生长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四、实物展示教师搜集了一些植物的种子、花朵和根茎等实物,将它们摆放在学生面前。
学生可以亲手触摸这些实物,观察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利用这些实物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五、进行实地考察为了深化学生对植物的了解,教师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们在校园内观察各种不同的植物,记下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进行相互交流。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开展小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
他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植物进行研究。
学生们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行资料查找和整理。
然后,他们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要求,制作一份有关该植物的海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深入研究一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融合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 ,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设计预习任务
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具有 引导性和探究性的预习任 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中互动环节设计
01
02
03
04
创设情境
通过故事、案例、实验等方式 ,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出问题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预习情况 ,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 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和
融合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 神。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资 源的整合和利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前、课 中、课后的有机衔接和拓展延伸。
05
评价机制建立与完善
传统评价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1 2
过于强调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
融合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融合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新 能力。
融合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融合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队协作 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及改进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意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 ,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 才支持。
教学资源合作与创新
教学资源合作与创新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教学资源的合作与创新非常重要,可以为学校和教师带来许多好处。
本文将从教学资源的概念、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学资源是指用于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教育工具、材料和方法。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课件、多媒体教具、实验设备、电子图书、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资源的合作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享资源,并在教学中进行互动和合作。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其次,教学资源的合作是指教师和学校之间分享、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教育资源合作可以有多个层次,包括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合作。
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跨学科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专业知识的互补。
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提供教育资源的支持和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资源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学生使用,并且能够通过集体智慧和经验的共享来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教学资源的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来开发和改进教育资源。
创新可以包括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发新的教育工具和设备,以及应用新的技术和平台来支持教学活动。
创新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来进行教学。
教学资源的创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和具有深度。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的合作与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
教师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一、引言教师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的意义、方法及其应用,并总结其在教学中的效果和前景。
二、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的意义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和利用相应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素材可以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等,而教学资源则包括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
教师教学素材与资源的整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素材与资源的整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2.个性化教学: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层次、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差异。
3.培养创新能力: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多种教学素材和资源,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开拓教学空间。
三、教师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素材与资源的整合。
1.了解学生需求: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和资源。
2.寻找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样化教学素材,如文献、案例、实物等。
3.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教育网站等,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源。
4.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增强教学效果。
5.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教学素材,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师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教学素材与资源整合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技术整合方案
学校教育技术整合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学校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技术与教学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技术整合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背景分析在信息时代,强调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在教育技术整合方面仍存在问题,技术设备过度依赖、课程设计匮乏等等。
因此,学校教育技术整合方案的提出成为当务之急。
二、必要性1.提高学习效果:技术整合能够以更直观、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
2.培养创新能力:技术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3.促进合作与交流:通过技术整合,学生可以远程合作、交流学习,拓宽视野,提高社交能力。
三、可行性1.教师支持与培训:学校应提供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2.技术设备更新:学校应定期更新教学设备,确保技术硬件的完善和教育资源的充足。
3.合理课程设计:学校应根据教育目标和课程要求,设计合理的、与技术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四、实施策略1.整合课程与技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电子教学平台结合,创建在线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课程内容,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3.网络教学与互动: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交流、讨论、提交作业等,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育技术整合案例某中学通过教育技术整合方案,成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他们创建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视频、在线测验和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还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展示课程内容,增加交互性和趣味性。
六、评估与调整为了确保教育技术整合方案的有效性,学校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创新能力当前文艺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文艺学课程群要实现整合与创新,需要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在此基础上引导阅读理论原典,实现知识元的优化整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能力训练体系,达到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文艺学人才的目标。
标签:文艺学课程;多元;整合;模式创新在高校课程群中,文艺学课程群在高校文学类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与语言学类课程、文学史类课程鼎足而立。
文艺学课程群主要有“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论”、“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等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
这些课程基本形成以“文学概论”为中心、中西方文学理论史为两翼、文艺心理学等为批评方法的知识体系。
总体上看,由理论、史料和方法论构成,体现了文学理论的专业性和学理性,适应当前文学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研究型教育向职业应用技能型教育的转向,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文学类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重新定位,对文艺学课程群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面具体分析文艺学课程群发展现状、改革和发展的路径,探讨文艺学课程群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文艺学课程群的发展现状文艺学课程群的改革需要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探讨出改革的路径和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研究型教育向职业应用技能型教育转向,文艺学课程由专业性向素质化、能力实践型过渡,这对传统的文艺学课程提出改革的要求。
在素质化教育中,开始在理工科学生中加强文学欣赏和文艺学基础理论的普及化教学,使文艺学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能力实践型教育中,学院化的课程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文艺学课程需要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能力,即强化实践体系,提倡人文精神的现实关照。
这使得实践教学在文艺学课程的整体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课程不再局限于专业性,而要结合就业、职业需求和研究生学习,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广泛适应性对专业的、精英化的文艺学课程群体系提出改革的要求。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源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许多文科生在“重理轻文”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文学专业实为一种被动的无奈,而不是出于学习的兴趣;应试教育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畸形,许多中文学生感性知识缺乏,对传统文学和经典文本的阅读越来越少,素质教育架空了文艺学厚重的文学基础。
对传统文学和经典文本的阅读缺失,造成阅读的平庸化和浅碟子型。
在文学理论学习之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认真读过《论语》、《庄子》、《红楼梦》这样的文学经典,更不用说阅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等理论原典,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通俗小说、儿童读物,甚至喜欢卡通故事等低幼趣味性读物,这给以经典文本解析作为基础的文艺学课程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不能形成学习中的对话与交流。
学生缺乏根源性的学养,对经典文本缺少原汁原味的了解,无论对经典理论是褒是贬都不能抓住要害。
这客观上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性太强则曲高和寡,着眼于普及则又易于流于浮泛;学生眼高手低,实践机会较少,文学理论素养趋向平庸化、浅碟性,也迷失学习方向。
从现有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看,文艺学课程过于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系统化”,致使文艺学课程章节之间的内容过渡衔接不自然。
例如目前高校文学理论课较多使用的童庆炳先生的《文学理论教程》,过分强调“文学作为活动”,教材到第四章才涉及到“文学的含义”,而且教材过于强调“本质化”和“审美意识形态性”,对文学的审美的内部肌理分析不够深入,使生动的文学课变成艰涩难懂的“审美哲学课”,这样的体系抑止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本质化”的探讨削弱了理论本身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常常流于理论的空疏浮薄,而不善于微观文本的分析。
因此,除了教材的编写应“回到原典”之外〔1〕,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当代文艺学建设应有之意。
二、文艺学课程群改革的可能性路径:阅读原典与整合资源文艺学课程群的改革必须要回应上述问题,改革的路径要结合学习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源结构有着同情的了解。
应当思考如何实现专业性与大众化教育的结合?如何使学院性专业知识与素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如何在批评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这样使学生学习文艺学课程后,既有深厚的专业的理论素养,又具有较为深厚的批评史的通识观,在实践中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形成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解析方法。
因此,阅读原典和整合资源成为改革的可能性路径。
阅读原典,是要解决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原典不足的问题。
文学理论课现在“概论”、“通史”类课程太多,而学习原典的课时太少,又缺乏对经典进行微观的解析类课程。
这类概论型、通史类课程必然使学生浅尝辄止,掌握的是似是而非的知识。
事实上,每一门学科之所以建立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经典著作,这是一门学科之所建立的根基。
如果学生只是接受某位老师的概述或转述,而不是认真的研读这些经典,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是肤浅的表象,而不是作为整个学科根基的知识累积。
根基浅,就易武断和学习厌倦,不能形成学习的兴趣。
文艺学经典著作的阅读,不仅是奠定了学科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引起教与学方法的变革。
在文艺学课程中,因为理论本身的逻辑性与严密性,以及知识的贯通性,教师在讲授时自然突出系统性,对相关知识的传授容易形成单音独鸣式和灌输式,学生没有多少“心得”与“体会”。
然而,这种建立在系统性、话语独断式的结论,常常是有危害的,学生对经典理论常常一叶障目,距离真相很远。
正如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的“审查报告”中所言:“因今日所得见之古代材料,或散佚而仅存,或晦涩而难解,非经过解释及排比之程序,绝无哲学史之可言。
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熏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
由此之故,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
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
”〔2〕陈寅恪先生提醒对史料要做到“同情之了解”,对古人学说要做到去条理化和系统性,不能用今天的概念简单套用,也就是说要对经典做到原汁原味的理解,这就是要求多阅读。
相反,如果注重引导学生对经典的阅读,甚至形成一种制度化的保障,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启发思路,引导读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探索性学习,变单音独鸣为众声对话的开放性课堂,让学生注意到某一理论的多元交流、平等对话,就能开启他们思考和研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整合资源,是要解决课程群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实现知识元的优化。
课程群是指由三门以上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课程群中的所有课程是彼此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相互间有着合理分工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但是,在文艺学课程群教学实践中,往往并没有将这些课程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文艺学教师普遍还不具备课程群知识元优化的意识。
例如,在文艺学课程群名义下的“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与“美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批评”课各自为政,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条块分割,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
这样名为课程群,实际上并没有发挥课程群教学的整体优势和知识元的互补效应。
因此,在进行文艺学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弄清各门课程在整个课程群建设中的地位与关系尤为重要。
只有理清了这种关系,各门课程各司其职,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最大可能地发挥出应有的课程群效应。
如何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和知识元的优化?学术界提出“文化诗学”和“大文学观”等。
童庆炳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主张“文化诗学”,“就是主张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必须放置回到原有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和把握,不主张理论脱离开历史语境,一味作抽象的判断、推理。
我们主张文学理论应该更多地与具体的历史结盟。
历史语境不是过去一般文学史所写的那种大而化之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只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一般性的政治事件、阶级斗争、文化思想潮流等,而历史语境是指导促成某种话语(文学作品话语、文学理论话语)所产生的具体环境、人物关系、情感冲突、事件演变、文化情境等。
”〔1〕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但是现在的大学课程体系中,无法通过一门课程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隔裂的教学也就在所难免,这种试图以原典解读为核心的研究式“整合”因为难以操作而无法实现。
著名学者杨义也提出“大文学观”来解决整合的问题:“大文学观的要点,是它以‘大’和‘文学’组合成词的方式,蕴含着一种在新的时代思想高度上综合思维的形态。
”〔3〕大文学观是对20世纪纯文学观念的实质超越,具有广阔而丰富的人文生存空间、知识空间和话语空间,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兼容了古代杂文学观的博大,从而在现代理性的综合思维中创造性地还原出文学———文化生命的整体。
“文化诗学”与“大文学观”具有共通性,都试图再造一个文学的“体系”,以文化、生命关照实现知识的整合。
文艺学要适应这种趋势,实现知识元的整合,但仅仅停留于生命、文化的宏观观照是不够的,还需要具体分析各门课程的性质、肌理、作用和目标。
“文学概论”课程主要以文学是什么、文学的创造、文学的特征和分析方法等有关文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元命题”来建构课程的内涵,它是文艺学课程群中“理论”的部分。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术语,在面对文学问题时,能够用专业术语对其进行阐释。
“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论”这两门专业主干课则是以中西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作为依据,描述中国和西方文学理论问题产生与发展过程,每一个独特的理论问题在历史语境中具体内涵是什么,是怎么样发展演化的,给学生提供“文学概论”课程中有关文学的基本问题要如此解答的历史支撑,属于理论中的“史料”。
“文学批评”则是从读者的角度提出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方法”,运用文艺学的基本理论去阐释和解读文本与文学现象,在阅读、阐释时具备一定的方法论的自觉,具有工具性质。
三者之间内在的体系是互补的,整合的关键是在知识元上如何梳理,如何对课程来进行由外及内的改造,这当然是一个大的工程,需要所有教学研究人员深入到课程内在的肌理之中,对各门课程的重点知识元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论证,最后落实到专业的培养方案之中。
概而言之,文艺学的改革路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通过引导原典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形成对话式、研究式学习;在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形成知识元结构,在大文学的视野下,开设“文化诗学”课,形成各门学科间知识的互通互补,着眼于理论与文本的结合、论史结合,阅读与批评实践结合,形成一种文学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