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实录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教学实录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教学实录《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教学实录----汀罗一中崔建强师:同学们,课下我们已经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都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本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郑人有且买履者》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说理的呢?生(齐答):寓言。
师:正确。
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特色,那么,《韩非子》寓言有怎样的特点,与其它寓言又有哪些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板书“《韩非子》寓言探究”)师:在探究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寓言。
首先一起来看一看《辞海》对“寓言”的定义。
(幻灯片显示寓言的定义)师:我们集体读一遍。
生(齐读):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师:好的。
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闪光点,著名学者公木先生在他的著作《先秦寓言概论》中说《韩非子》寓言一共有三百四十篇,位于诸子百家之首。
下面就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寓言,并且划出能够表明其寓意的语句。
(生浏览课文,并思考)师:哪位同学说说看,课文中涉及了哪些寓言?生一:第一个寓言是守株待兔,第二个是卜妻补裤。
师:是不是补裤子?生一:是做裤子。
师: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卜妻为裤。
生一:第三个是郢人燕书的故事。
师:是这样吗?生(齐答):郢书燕说。
师:刚才你的概括不够准确。
生一:第四个说的是郑人买履的故事。
师:第五个呢?生一:第五个说的是乐羊食子的故事。
师:第六个呢?生一:第六个说的是西巴释麑的故事。
师:很好。
生一:下一个说的是卫人嫁女的故事。
师:卫人嫁女,或者叫卫人嫁子。
生一:然后是武公伐胡的故事和智子疑邻的故事。
师:概括得非常好,请坐。
文言文《郑人买履》教学实录
文言文《郑人买履》教学实录一、归纳方法,化难为易师:上学期咱们学了两则寓言,还记得吗?谁能完整地把它们背出来?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则新的文言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师:你从哪里知道郑国的人买的是鞋子呢?生:因为“履”的意思就是“鞋子”。
师(追问):你从哪个地方看出“履”的意思就是“鞋子”?生:从书后面的解释中看出来的。
师:好,参照注释,理解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板书:参照注释,理解。
)师(指着板书问):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完成一个重要步骤,是什么呢?也就是当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首先应该做什么呢?生:要多读几遍。
师:很好。
(板书:朗读。
并将之与“参照注释,理解”共括为“方法”。
)二、朗读、理解,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1)首先是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2)检查读书情况,纠正字音。
(3)齐读课文。
读准字音。
师:(出示“度”,根据你们平常的积累,谁能告诉我,这个字有几种读音?生1:我知道它有两个读音。
一个念duó:一个念dù。
师:好。
那么你知道这个字在什么情况下念哪什么音吗?(生1不好意思地笑笑摇摇头)师:没有关系。
今天老师来告诉大家。
师(投影展示并讲述):这个字表示量长度,引申为“估计、揣测”的时候,念duó,其它时候都念dù。
记住了吗?(学生微笑着点头)师:好,请大家默念两遍。
(学生开始默记,有的学生读出了声音。
)师: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度”。
(投影展示,出现全文,三个“度”字用红色字体强调。
)师:那么文中的几个“度”应该念什么音呢?那就要理解课文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通过注释理解课文。
2.整体理解。
师:请看大屏幕。
(展示大屏障,教师同时读出要求。
大屏幕出示要求:请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如果可以在后面的注释中找到,请把注释写在与之相对应的地方;如果没有找到注释又不能理解,请你打上“?”。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3)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 成语和典故的掌握与应用;3. 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与归纳。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成语和典故;2. 问答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3.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郑人有且买履者》;2. 相关资料:成语解释、古代文化知识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郑人有且买履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文中成语和典故的出处及含义;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成语和典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分享学习心得;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2. 收集更多关于《郑人有且买履者》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作文,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八、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分享的学习心得。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3篇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
板书设计:26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鹬蚌相争量——尺码——忘鹬——啄| 蚌——夹取-宁信尺码,不信脚被捉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了解《郑人买履》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寓言二则》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单说说内容。
“寓言”?“则”?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一读(小黑板)集市郑人买履匆匆忙忙尺码宁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顺序)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4、读寓言故事。
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四、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
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
五、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习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一读鹬蚌相争毫不示弱啄夹鹬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3、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讲故事。
3、有感情朗读。
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5、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会怎样想?四、练习。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第3课时讲课稿
三:三维目标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四:教材分析
郑公伐胡、智子疑邻------说明明白事理不难,但正确处理困难)
2.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文中的寓言是他阐明思想的一个平台。那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本文的寓言体现了韩非子的什么思想,又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3.明确:从本文可以看出,韩非子反对儒家的“法先王”,认为与其用渺茫模糊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种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规律,是韩非子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主义色彩截然不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些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具有极其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很有启发意义。如我们经常说的“与时俱进”就与韩非子的进步历史观如出一辙。
七、板书设计:
8、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
九、教学反思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第3课时
定边四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主备人:李洪燕时间:2014年月日总第课时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郑人有且买履者》第3课时
一:课题:《郑人有且买履者》第3课时
二:课标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体会诸子言论以及文章的妙处,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先秦诸子的学习和语文必修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初步感知法家思想。
2、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读懂文章寓言的寓意,通过选文了解韩非寓言及故事的丰富和奇妙。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特殊文言句式。
2、读懂文章的寓意及由此表现的作者的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做好预习(读熟文本,批注重点字词)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走近作者看图片,猜寓言。
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能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以上这些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都出自同一个人。
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书中充满寓言和小故事。
他一生主张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结果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就是——韩非。
下面我们来了解韩非及他的悲剧命运。
出示幻灯,要求:两分钟勾划主要信息。
二、明确目标,检查预习1、出示学习目标2、检查课前预习a、出示字音检测二:请许学者或者不宜今乎郢书遗燕相国书燕说王大说先自度其足宁信度b、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三、自主学习,翻译文本学习内容:翻译文本2—4段,概括三个寓言故事,并探究其寓意。
学习检测:(1)字词(2)特殊句式判断句: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举烛者,尚明也。
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今裤何如?(疑问句宾语前置)宁信度,无自信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定语后置)郑人有且买履者(定语后置)何不试之以足?(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四、反馈交流,探究寓意1、概括三个寓言故事2、寓言寓意:用自己的话把三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然后概括寓意。
卜妻为裤:讽刺那些刻板守旧、不知变通、愚昧无知的人。
郢书燕说:讽刺随意穿凿附会、曲解古人之意。
郑人买履: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的人。
深入探究1:作者的思想观点过渡:在先秦诸子中,法家的思想本是要立竿见影,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友兰曾说过:“儒墨及老庄皆有其政治思想。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郑人有且买履者》。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古人智慧,培养诚信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理解。
(3)课文比喻和寓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课文比喻和寓意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韩非子》及其著作。
(2)介绍本文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思考。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郑人有且买履者》。
3. 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以《郑人有且买履者》为例,分析古代寓言故事的表达技巧和寓意。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堂实录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堂实录一、揭示课题,归纳方法1、师:同学们,我们往常学习过许多的寓言故事,明白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用简短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谁能把你明白的寓言故事和它告诉给我们的道理简单地说一说。
生1:我明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它告诉我们……生2::我明白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2、师:看来,同学们往常学过的知识还把握得挺牢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则新的寓言。
(板题,强调“履”字的写法。
)请大伙儿齐读课题。
(生齐读“郑人买履”。
)师: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生:郑国人买鞋。
师:你是如何明白“履”的意思确实是“鞋子”的呢?生:从书上的说明中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学习!参照注释明白得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板书:参照注释明白得。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第一应该做什么呢?生:要多读几遍。
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书:朗读。
并将之与“参照注释,明白得”共括为“方法”。
)二、初读课文1.初步感知。
(1)师:专门好,今天我们就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第一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给难读的字标上拼音,并试着划出文中的停顿。
(播放录音)(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仿照录音中的朗读,看着大屏幕自己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出示全文)(3)汇报:①师:谁能大胆地读给大伙儿听一听?师:不错!声音专门嘹亮,专门是文中的那个多音字“度”,你读得专门准确。
那个字在文中显现了三次。
(出示全文,三个“度”字用红色字体强调。
)你能带着大伙儿读一读吗?(出示句子,生带读含“度”的三个句子。
)②师:感谢你!老师想问你:你如此读的理由是什么呢?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书上的注释我明白了在“先自度其足”中那个字的意思是量长短,因此读“duó”,在“吾忘持度”和“宁信度”中,它们的意思差不多上指量好的尺码,因此都应该读dù。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郑人有且买履者》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词句。
(2)把握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2、难点(1)文中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的现实意义,培养批判思维。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寓言的寓意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郑人的行为和心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因过于固执而导致失误的小故事,引出“郑人买履”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3、学生再次朗读,力求读准、读顺。
(三)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3、教师巡视各小组,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1)“度”:量长短。
(2)“坐”:同“座”,座位。
(3)“反”:同“返”,返回。
(4)“之”的不同用法。
(5)“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四)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明确:郑人想买鞋,却因忘了带量好的尺码而回家去取,等他再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分析郑人的形象提问: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郑人是一个固执、死板、不知变通的人。
3、探讨寓言的寓意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告诫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旧有的规则和方法。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课件教案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孟子·郑人买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解析、翻译,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孟子·郑人买履》的文章朗读、解析和翻译。
2. 使学生理解并领会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文章哲理的深入探讨。
2. 教学重点:文章朗读、翻译,以及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生活中有关“买履”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味。
3. 解析: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翻译:逐句翻译文章,让学生掌握古文翻译技巧。
行思考。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孟子·郑人买履》2. 主要内容:文章朗读、解析、翻译,哲理探讨。
3. 重点字词:履、且、郑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孟子·郑人买履》。
(3)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文章中哲理的认识。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本附录。
(3)开放性题目,不设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孟子》其他篇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哲理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开展古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文章朗读、翻译,以及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行思考。
一、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1. 解释字词含义:详细讲解“履”指鞋子,“且”表示将要的意思。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体会古代寓言的特点,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如“度”“置”“坐”“反”等。
(2)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2、难点(1)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拓展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寓言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的行为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郑人有且买履者》,看看这个郑国人做了一件怎样的蠢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理解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1)“度”:量长短。
(2)“置”:放置。
(3)“坐”:同“座”,座位。
(4)“反”:同“返”,返回。
(3)“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四)分析人物形象1、思考:这个郑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归纳:郑国人是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国人的固执己见?(1)他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他已经到了集市,却因为没有带尺码而返回去取。
(五)探究寓意1、小组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告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不能拘泥于教条。
《郑人买履》的课堂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重点: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依据语言材料领悟寓意。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课标》关于义务教育第二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初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学习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培养识字、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入境始与亲”。
师:认识我吗?(学生没有反应,突然一生举手)生:认识。
(师略带惊讶,笑问。
)噢,怎么认识的?生:屏幕上有你的名字。
(师高兴地走过去)你真会观察。
我叫什么名字?叫给大家听。
生:(不好意思地低声)童--强(众笑)。
师:是的,我姓童,叫童强。
其实,老师的名字就是用来叫的,别怕,你能大胆地大声地叫吗?生:(大声地)童——强(笑声)师:你叫什么名字,能交个朋友吗?(略)握个手,交个朋友吧。
(握手,大家笑了)师:你们想叫我什么?生:童老师。
生:童强老师。
师:除了老师,你还想叫什么?生:童先生。
(笑声)师:是的,过去人们管老师就叫先生,还是老师。
生:童叔叔。
师:有礼貌。
谁还想怎么叫?生:童大哥!(大家笑)师:哎,我是大哥,你就是小弟弟了。
叫什么名字?(生报姓名,师握手)那,我可以叫你×小弟!(众笑)还有谁想怎样叫?(半晌)生:(低声地)老-顽-童。
(哄笑)师:(激动地走过去,握住学生的手)好哇,你也这么叫我。
其实我的同事经常这样叫我的。
你们看我虽然年纪大了,总是一张娃娃脸,整天笑嘻嘻的,像不像老顽童呀?(生齐声说:像!)孩子们,不管你们叫我什么,我都很高兴和大家交朋友。
今天我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
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师边板书课题边说)“郑”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关”,右边是双耳刀;“买”字是生字,上面是横勾,下面是“头”字;“履”字是半包围结构,这个字比较难写,上面是尸字头,下面的左面是双人旁,右面是复习的“复”。
七年级上册《郑人买履》课堂实录
七年级上册《郑人买履》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郑人买履》课堂实录师:这节课咱们一同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
师:“郑人买履”是一个--什么语?众生:成语。
师:我们曾学过很多成语。
你能想到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位置上,大声把想到的成语说出来:伸手指计数,一分钟时间,看看谁说得快,说得多。
谁的嘴没张,那就说明他在偷懒哟!(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大声地说成语,用手指计数。
老师巡视,对不认真讲说的学生提醒。
)师:说五个以上的请举手,说十个以上的请举手。
同学们都很棒,大家平时要多做这些词语接龙的练习,增强自己提取词语的能力,使自己在写作时词汇更丰富。
谁知道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意义?谁查过字典?一学生(回答字典上的意思):讽谕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师:为什么这个成语是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的人?这个成语的来历是什么,有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郑人买履》这一课。
评:1、这篇课文题目是成语,利用此情此境来复习成语,就教学方法来说,是随机教学。
就教学效果来说,又是无为教学。
用比赛的方式,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表面看是比赛说成语,实际是成语运用的练习。
只有能随时随地地提取,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2、教学方法来说,运用了诲。
告诉学生记住的东西要常运用。
学法是说和习。
3、课堂教学刚开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应该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运用说往往是课堂组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
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此时一定要巡视,促使每一个学生行动起来。
(出示大屏幕:教学目标)师:有的放矢才能射中目标。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学什么?请看屏幕上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7个字词:生字“履”和“遂”;多义字“置”和“之”;通假字“坐”和“反”;多音多义字“度”。
2、会背会讲课文。
3、会做课后题。
4、懂得两个道理:不能死搬教条;不能不相信自己。
5、知道寓言是怎样写的。
[优选]《郑人买履》教学实录及评析
《郑人买履》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回顾寓言,走进《韩非子》(师出示一组词语)师:这四个词谁会读?生: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师:这些词其实都是故事的题目。
你们熟悉这些故事吗?生:熟悉。
师:你听过哪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我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兔子撞在树上倒地死了,农夫捡到后饱餐一顿,从此以后,他就不干农活了,天天在树边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师:说得非常好,言简意赅。
谁还能讲其他故事?生:我听过《滥竽充数》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几百人的队伍里给齐宣王吹竽。
后来齐宣王死了,儿子继位,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害怕穿帮,只能偷偷地逃走了。
师:你也很会讲故事。
谁还听过其他的故事?生:我知道《自相矛盾》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矛又卖盾,一会儿说他的盾很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一会儿又说他的矛很锋利,什么盾都能戳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就答不上来了。
师:故事讲得很完整。
就剩下“郑人买履”这个故事了,谁来挑战?生:我知道。
这个故事讲一个郑国人去买鞋子忘记带尺码,但他不是用脚去试鞋子,而是非得回家去找尺码的故事。
师:看来这也难不倒你。
这四个词语有一些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生:它们都是成语。
生:它们都在讲一个道理。
生:都有讽刺的意味。
师:发现了这么多,真了不起!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出自古代大思想家韩非之手。
韩非提倡“以法治国,推崇法律的至高?o 上”,因为得到很多人的尊敬,所以又被尊称为“韩非子”。
他的很多言论都被记录在《韩非子》一书中。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郑人买履》这则故事。
读课题。
生:郑人买履。
师:“履”字最难写,它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使尸字头包住里面的部分(边讲边范写“履”字)。
再读课题。
(生读)“履”的意思就是――生:鞋子。
师:对,我们现在还在使用,比如“西装革履”,说的就是――生:指一个人穿着西装和皮鞋,很光鲜亮丽的样子。
2.郑人买履(课堂实录)
2.《郑人买履》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两千多年前,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过许多了不起的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在当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许多人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阐释自己的观点,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有很强的讽喻性,同时又生动形象,很吸引人,这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寓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韩非子的一则寓言《郑人买履》,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相信大家已经认真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就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韩非子。
生1: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生2: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师:不错,关于韩非子,大家还可以多去查一些资料来了解。
师:我们在小学时已经学过了这则寓言,那么,你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本文与小学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生3:我发现小学里学过的课文是用现代文写的,而这篇课文是文言文写的,不太看得懂。
师:回答得很好,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正式的书面语,它典雅、简洁,但是因为距离我们的年代较远,我们理解上就有了一些难度,需要我们在通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掌握重要字词句的含义,为以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
师:既然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让我们看看你的朗读水平如何。
我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字音、节奏、重音及语气语调。
生4(朗读)师:他朗读得怎么样?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5:他读的时候语速有点快了,没有读出故事情节来,我们大家听得也不太清楚。
《郑人买履》原创教案设计
《郑人买履》原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明白课文大意,讲寓言故事。
4、动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包蕴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明白得。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明白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探究:1、课前两分钟: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2、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自己买过鞋?能说一说你如何买的吗?(先选择,再选号码,接着试穿,最后付钱。
)这么看来买鞋子对我们小学生来说也专门简单,但在古代却有一个大人却不如我们聪慧,因为买鞋闹了一个大见笑。
同学们想不想明白那个故事?3、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书写“履”字。
)合作交流:一、明白得课文,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课下差不多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2、学生自由读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何不同?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ugr ave;)再指名读教师提示指出:有个字显现了3次,两个读音。
你明白是什么吗? (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什么缘故?(若不明白就留在明白得时解决)显现了两个通假字,你明白是什么吗?(“坐”同“座”;“反”同“返回”。
)齐读课文品读体验:二、再读课文,读明白明白得。
1、看来同学们差不多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认真地读课文。
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读明白了那个文言文的小故事?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1)结合注释;2)反复朗读;3)联系全文;2、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明白得的地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2)小组交流3、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实录(2010年4月14日上午8:45—9:30,市级公开课)执教:刘绪伏记录:纵薇薇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都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本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郑人有且买履者》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说理的呢?生(齐答):寓言。
师:正确。
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特色,那么,《韩非子》寓言有怎样的特点,与其它寓言又有哪些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板书“《韩非子》寓言探究”)师:在探究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寓言。
首先一起来看一看《辞海》对“寓言”的定义。
(幻灯片显示寓言的定义)师:我们集体读一遍。
生(齐读):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师:好的。
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闪光点,著名学者公木先生在他的著作《先秦寓言概论》中说《韩非子》寓言一共有三百四十篇,位于诸子百家之首。
下面就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寓言,并且划出能够表明其寓意的语句。
(生浏览课文,并思考)师:哪位同学说说看,课文中涉及了哪些寓言?生一:第一个寓言是守株待兔,第二个是卜妻补裤。
师:是不是补裤子?生一:是做裤子。
师: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卜妻为裤。
生一:第三个是郢人燕书的故事。
师:是这样吗?生(齐答):郢书燕说。
师:刚才你的概括不够准确。
生一:第四个说的是郑人买履的故事。
师:第五个呢?生一:第五个说的是乐羊食子的故事。
师:第六个呢?生一:第六个说的是西巴释麑的故事。
师:很好。
生一:下一个说的是卫人嫁女的故事。
师:卫人嫁女,或者叫卫人嫁子。
生一:然后是武公伐胡的故事和智子疑邻的故事。
师:概括得非常好,请坐。
(幻灯片显示:守株待兔、卜妻为裤、郢书燕说、郑人买履、乐羊食子、西巴释麑、卫人嫁子、郑公伐胡、智子疑邻)师:那么这九则寓言在文章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呢?课前我们也布置同学们预习了,我想大家应该能够找得到。
谁愿意来说一说?生二: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在文中是用来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师:很好,课文上有原话。
生二:卜妻为裤这则寓言,作者在文章中指明它的寓意是“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讽刺那些行先王之道而不晓得变通的人。
师:也就是那些盲目地效法先王的人。
生二:郢书燕说这则寓言讽刺那些不去思考如何适应当今的实际,而想着盲目取法先王的人。
(停顿)不是,应该是指把先王之言自己做一种主观的解说,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
师:也就是说后世学者曲解了先王的意思。
生二:郑人买履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不去考虑实际情况,而是一味地想着去取法先王的这样一些人。
师: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不适国事而谋先王”。
生二:乐羊食子和西巴释麑这两个寓言得放在一起看,说的是“巧诈不如拙诚”这样一个道理。
师:这也是书上的原话。
生二:卫人嫁子这则寓言主要是讽刺那些一心想着为自己谋私利的贪官污吏。
武公伐胡和智子疑邻也是一个整体,这两个寓言放在一起讲明了“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的道理。
师:也就是说知道事情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很好,请坐。
(幻灯片显示:守株待兔——讽刺以先王之道治当时之民卜妻为裤——讽刺盲目效法先王的愚昧郢书燕说——批评当今学者曲解古人之意郑人买履——讽刺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乐羊食子、西巴释麑——说明“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卫人嫁子——讽刺不顾廉耻、不择手段追逐财利却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郑公伐胡、智子疑邻——说明明白事理不难,但正确处理困难)师:这就是九则寓言在课文中的寓意。
我们都知道,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寓言可以看做是他的文章说理的一个平台。
那么,韩非通过这些寓言想要传达他的什么思想呢?这种思想又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生讨论)师:好,我们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三:我想把《韩非子》寓言和儒家思想做一个比较。
儒家强调“法先王”,就是说对先王的一些法制制度要加以继承,但法家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要根据当今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政策来治理我们的人民,所以说《韩非子》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相对历史来说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师:你认为他反对“法先王”,为什么不能“法先王”呢?生三:这就像卜妻为裤这则寓言所说的一样,他告诉妻子做的新裤子要跟旧裤子一样,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和过去的情况不同的,我们要采取一些符合当今现实的措施,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
师:时代变了,情况不一样了,就不能一味效法古代来治理当世之民。
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生四:我觉得从后面几个寓言可以看出《韩非子》在批判一些非常世俗、势利的人物。
比如卫人嫁子,它很有情节性,明确地刻画出一个奸诈的人物形象,为了夺取私利,不惜牺牲子女的幸福。
这也提示我们不能因一己之私损害社会的公平性,我觉得这一点很有进步意义。
师:说得不错。
还有怎样的认识?生五:守株待兔、卜妻为裤、郢书燕说、郑人买履这几个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真理,就是要立足当下的实践,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够不断地走向成功。
师:立足实践,也就是——生(齐答):一切从实际出发。
师:那么《韩非子》这种不法先王的主张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具有怎样的进步性?联系当今社会再来谈一谈,这种思想有没有落伍呢?生二:没有落伍。
早在韩非之前,他的老前辈商鞅就曾说过:“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在今天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经济都在发展变化中,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去想着如何适应实践、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的话,那么我们势必会被淘汰。
而《韩非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为我们当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想上的借鉴。
师(笑):讲得非常好,鼓励一下。
(生鼓掌)师:综合同学们的观点,《韩非子》的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反对“法先王”,与其效法那些模糊的、渺茫的先王之法,不如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来治理当今社会;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一种很先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仅对古代社会人的立身处世、为政治国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要作用,用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叫“与时俱进”,其实这跟《韩非子》思想如出一辙。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韩非子》寓言的第一个特点:思想的深刻性。
(板书“一、思想的深刻性”)师:《韩非子》寓言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这些寓言如果我们单独拿出来看,就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能够给我们留下鲜明、持久的印象。
下面,请大家再次走进文本,仔细地看一看这上面的九则寓言,你觉得哪一则写得最妙,并且说一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师: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
生六:我觉得武公伐胡这则寓言在情节的设置上十分巧妙。
它的情节很完整而且曲折,具有戏剧性。
首先,郑武公为了伐胡,用联姻的方法来达到麻痹对方的目的,这是一个情节的曲折;后来关其思自认为读懂了武公的心思,自作聪明地想趁机表现,结果被武公当作了政治阴谋的工具,这又是一个曲折。
两个情节的曲折为后文武公伐胡的成功埋下了伏笔,表现了《韩非子》寓言故事设计方面的高超。
师:这是从情节的安排上来考虑的,很好。
生七:我觉得郢书燕说这个寓言非常巧妙。
郢人在夜里写信,他嘴上说着“举烛”,结果就把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
这个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读者看了之后就会好奇它们会不会影响信的意思呢。
看到后面,燕相的解释果然出现了问题,读者就会觉得,真是没想到,他怎么会这样解释?然后他又告诉大王,大王非常高兴,这个国家因此政治修明,这又是没想到的一个结果。
所以说这个寓言很巧妙,因为郢人的一个错误,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面貌,我们可以说他是弄拙成巧。
师:真是没想到,出人意料的一个结局,情节设计曲折生动,你品读的很细致。
课文中还有一个关于燕相的描写也非常巧妙,那就是燕相拿到书信之后,解释说“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大家能不能设想一下他此时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生(齐答):得意。
师:那么谁能够揣摩他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读一读这段话?(一生读,学生笑,鼓掌)师(笑):一下子就把燕相当时的情态读出来了,惟妙惟肖,很好!生八: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虽然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却不给人以荒谬感。
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体现了《韩非子》对人性体察的入微。
每个人都有欲望,有对欲望的追求,《韩非子》通过这个寓言把它放大了,让人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启迪。
生九:郑人买履这个寓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取材平实可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郑人的形象令人感慨,尤其是他的那句“宁信度,无自信也”,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愚蠢。
这个寓言对我们的影响十分深远,现在我们还用它讽刺那些不知变通的人的可笑。
生十:让我有感触的是乐羊食子和西巴释麑这两个寓言。
读到“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的时候,我们似乎亲眼看到了他连吃带喝的样子,感受到了他残忍巧诈的一面。
师:这怎么能看出他的“巧诈”呢?生十:因为虎毒不食子啊,他吃得这样津津有味,太残忍了。
西巴释麑这则寓言正好反过来,我们眼前似乎也能浮现出母鹿跟随秦西巴哀叫的情景,而秦西巴冒着被驱逐的危险也不忍心伤害小鹿,这体现了他的善良。
后来又被召了回来,可以说是好人有好报。
这两则寓言一对比,就非常好地说明了“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
师:你注意到了几个细节,非常难得。
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感受到,《韩非子》寓言情节安排曲折而生动,描写细腻而丰富,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就像一篇篇小小说一样。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子》不是唯一使用寓言来说理的,但要是说真正做到了把寓言独立出来、使寓言呈现出成熟的风貌的,还是首推《韩非子》。
它非常注重整理、加工寓言,并使寓言形成“群落”,既可以累积在一起,也可以独立成篇,具有高超的文学技巧。
这就是《韩非子》寓言的第二个特点——艺术的高妙性。
(板书“二、艺术的高妙性”)师:在之前我们学习过的先秦诸子散文中,还有一个人也擅于运用寓言,他就是——生(齐答):庄子。
师:是的。
据统计,《庄子》中的寓言有二百六十篇之多,可以说仅次于《韩非子》。
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韩非子》寓言和《庄子》寓言有怎样的不同之处?(生讨论)生十一:我觉得《韩非子》寓言非常富于现实性,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平常之事,而这些很平常的事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在《韩非子》独特的视角下,这些故事会散发出一种思辨的灵光,让人欣然赞同它们的说法,而且又不觉得与生活实际相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