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护理的常规
肠梗阻护理常规
肠梗阻护理常规【定义】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病因与分类】1.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主要原因包括:肠腔阻塞(如蛔虫阻塞);肠管受压(如肠扭转、粘连性肠梗阻);肠壁病变(如肠套叠)。
(2)动力性肠梗阻——是神经反射/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消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
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肠管血运障碍,引起肠失去蠕动能力,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1)单纯性肠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2)绞窄性肠梗阻——伴肠管血运障碍3.按梗阻的部位高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4.按梗阻的程度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5.按梗阻发展快慢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病理生理】1.局部(1)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早期阻以上肠管蠕动增加,肠管膨胀(2)急性完全性梗阻肠管血运障碍,肠管可缺血坏死而溃破穿孔2.全身变化(1)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高位:频繁呕吐、不能进食,酸性胃液丢失低位:肠管无法吸收胃肠道分泌液体+血浆渗出、积存+酸性代谢产物增加(2)感染和中毒以低位肠梗阻表现显著(3)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低血容量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阵发性腹部绞痛)、绞窄性(持续性剧烈腹痛)、麻痹性(全腹持续性胀痛或不适)(2)呕吐●早期(反射性,呕吐物以胃液及食物为主)●高位(呕吐早且频繁,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呕吐出现较迟而少,呕吐物可呈粪样)●麻痹性(呕吐呈溢出性)●绞窄性(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3)腹胀高位(腹胀较轻)、低位(腹胀明显)、闭袢性(多不对称)、麻痹性(均匀性全腹胀)(4)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多不再排便排气);不完全性(多次少量排便排气);绞窄性(可排血性黏液样便)2.体征(1)局部–腹部视诊(腹胀,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触诊(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叩诊(绞窄性肠梗阻性肠梗阻可有移动性浊音)–听诊(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全身:脱水、中毒和休克【辅助检查】X线检查(对诊断肠梗阻有很大价值),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襻,肠扭转时可见孤立、突出的胀大肠襻。
肠梗阻护理常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68期 265参考文献[1] 杨永丽,倪进东,柯行.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5):667-670.[2] 田平,田玲,曹睿丽.老年护理课程服务性实践教学的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5(12):51-52.[3] 刘娜.《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5.肠梗阻护理常规肠梗阻是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对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时对患者肠内容物造成了阻碍而形成。
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肠梗阻的发生率,因此,对于进行过腹部手术的患者,都需要采用相应的护理对肠梗阻进行预防。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肠梗阻可通过任何形式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形成,这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之一,部分肠梗阻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诊断困难等特点,若是未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患者死亡。
通常会因为患者肠梗阻而造成患者机体电解质酸碱失衡,引起患者内脏功能衰竭,从而对患者造成死亡。
当患者出现肠梗阻时,临床表现多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停止排气等。
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情况。
为了对肠梗阻进行有效的预防,对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有极大的必要性。
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通常需要从术前护理开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6 h需要停止饮食,并对患者采取肠胃减压,对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几率。
1 肠胃减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采用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胃肠压力进行降低,对患者的肠壁、胃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从而使体内细菌与毒素及时排出。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胃管护理,确保患者围观不会发生意外情况,确保引流的通畅,并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提早进行预防。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指肠道中的内容物受到机械性阻塞,使肠腔内压力增加,积聚的肠液和气体无法顺利通过,导致消化液、气体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从而引起严重的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针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腹部的肿胀、压痛、反跳痛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排气排便情况。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情况,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要监测患者的水肿情况,及时给予适量的静脉补液,根据血液检查结果调整液体种类和剂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3.维持气道通畅:患者肠梗阻时常会出现呕吐,容易导致误吸和呼吸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疏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控制腹痛: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可采用应对措施缓解疼痛,如采用俯卧位、半卧位等姿势,给予热敷或冷敷,以及使用镇痛药物等。
5.协助排气排便:积聚在肠道的气体和粪便是造成肠梗阻的原因之一,应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排气和排便,如胃管抽吸、灌肠等方法。
6.预防并发症:肠梗阻患者常伴有肠梗阻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处理感染。
7.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肠梗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营养袋或经鼻胃管等途径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8.宣教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理解肠梗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治疗和康复工作。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外科护理学-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 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常 见原因包括手术、炎症、肿瘤等 。
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
• 机械性肠梗阻:由物理性因素如肿瘤、结石、肠套叠 等引起。
• 动力性肠梗阻:由肠道肌肉功能异常引起,分为麻痹 性和痉挛性两类。
•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血流障碍导致肠道蠕动功能 受损。
外科护理学-肠梗阻 病人的护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肠梗阻病人的常规护理 • 肠梗阻病人的专科护理 • 肠梗阻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 肠梗阻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CATALOGUE
引言
肠梗阻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肠道中 正常通过受阻,导致肠内容物不 能顺利排出的疾病。
密切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如病人症状未改 善或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副作用预防与处理
预防和及时处理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通过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止吐药等措施,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04
CATALOGUE
肠梗阻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02
CATALOGUE
肠梗阻病人的常规护理
饮食护理
01
02
03
禁食处理
对于急性肠梗阻病人,应 首先进行禁食处理,以减 轻肠道负担。
逐渐恢复饮食
随着病情改善,可逐渐引 入清流质饮食,如米汤、 菜汤等,再逐渐过渡到低 渣半流质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病人应避免辛辣、油腻、 生硬及易产气的食物,以 减轻肠道刺激。
诊断
• 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患者的病史,观察其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 等。
肠梗阻护理常规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肠梗阻护理常规1、非手术治疗护理(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有无休克表现,无休克者取半卧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2)禁食、胃肠减压,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发现有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按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正确、按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和脓毒症。
(4)若用重要汤剂治疗,先抽空胃内容物,从胃管缓慢注入汤剂,(5)按医嘱给予腹部热敷,观察感等。
(6)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腹痛或呕吐加剧,腹部触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及时通知医师进一步检查,如绞窄性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应在短时间内作好术前准备。
2、术前护理:与腹膜炎手术前护理同。
3、术后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休克征象,记录液体出入量。
(3)取半卧位(休克者除外)(4)禁食和胃肠减压,直至排气和肠鸣音恢复.(5)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术后,若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技术增高,腹壁切口处红肿或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6)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7)如作肠造瘘术,护理要注意: ①造瘘口未开放前应禁食。
患者出现剧痛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不可随便放开钳子或注射新斯的明。
②造瘘口开放后,四周皮肤用凡士林纱布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以防皮肤糜烂,如有粪便外溢污染衣服,应立即清洗造瘘口,更换衣服。
③应根据肠瘘的具体情况选择营养支持的方法。
1 / 1。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模板)
肠梗阻护理常规定义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分类按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分为1.机械性肠梗阻2.动力性肠梗阻3.血运性肠梗阻按照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1)单纯性肠梗阻(2)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一)症状1.腹痛2.呕吐3.腹胀4.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二)体征1.全身:单纯性肠梗阻早期,病人全身情况多无明显改变2.腹部视诊: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可有轻度压痛。
叩诊: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为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治疗原则是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一)基础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2.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3.防治感染和中毒4.镇静、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
二)解除梗阻1.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如症状、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即应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①解决引起梗阻的原因: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除异物、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等。
②肠切除肠吻合术③短路手术④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护理问题/关键点1 疼痛2 水、电解质失衡3 休克4 绞窄性肠梗阻5 胃肠减压护理6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 基础生命体征、疼痛2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3 心理、社会、精神状况4 家庭支持情况5 体重、营养状况6 了解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及有无过敏史7 患者过去的外科疾病及手术史,尤其是腹部手术史8 患者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症状和腹部体征持续评估1 基础生命体征和疼痛2 患者的精神面貌和神志改变情况3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对手术有无思想顾虑,经济承受能力,希望了解的问题4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4.1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症状和腹部体征及其动态改变4.2 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症状与体征及其改变4.3 神志和生命体征及其动态变化4.4 周围微循环状况及其改变4.5 排泄物(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泄物)的性状及量5 胃管引出液的颜色、性状和量6 各种检查结果及其变化7 辅助检查8 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干预措施1 体位/活动无休克者取半卧位。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引言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指的是肠道因多种原因而导致的通气、通液或通粪受阻的病症。
肠梗阻的发生会导致腹部疼痛、呕吐、呕血、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以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患有肠梗阻的患者,我们应该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1. 病情观察在给予护理措施之前,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腹部的触诊,观察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等表现,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肠梗阻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并按照医嘱进行处理。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病历记录,监测治疗效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工作。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容易造成水电解质的失衡。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液情况,及时补充失水和电解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进行补充,但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液情况和尿量,避免发生液体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4. 疼痛管理肠梗阻会伴随剧烈的腹痛,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常用的方法包括给予疼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剂量,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
5. 应激性溃疡预防肠梗阻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
为了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定期给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饮食调理和口腔护理。
此外,还可以采取药物干预,如给予抗酸药物、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等。
6. 监测并预防并发症肠梗阻的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坏死、腹膜炎等。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肠梗阻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 流液的情况,用腹带包扎腹部,减少腹部张力
2.体位: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坐卧位
3.饮食: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补液,如病人排气排便, 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禁食产气的甜食和 牛奶等
4.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 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
5.早期活动:麻醉清醒后,嘱患者床上翻身活动,24小 时后,坐起或下地活动。
术后健康宣教
1.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质,少食 多餐 2.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 3.保持大便通畅,老年者及肠功能不全者有便秘现象,应给 予缓泻剂。
Thank you!
按照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
1.单纯性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护理诊断
体Ad液d不yo足ur title 疼Ad痛d your title 体Ad温d升yo高ur title 体Ad液d不yo足ur title 潜Ad在d 并yo发ur症title
与频繁呕吐,肠腔内大量积液及胃肠减压有关 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与肠腔内细菌繁殖有关 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积气有关 吸入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瘘,肠粘连等
肠梗阻患者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室理论讲课
授课人:杨亚芳(N3级护师) 2019-1-25
肠梗阻定义 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的护理诊断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肠梗阻的定义
肠梗阻指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 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的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分为 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肠梗阻护理要点
肠梗阻护理要点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它是指肠道腔内被机械性阻塞或功能性障碍所导致的肠内容物排空障碍。
此时,护理的重点是缓解疼痛、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以及及时监测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病情评估肠梗阻患者的症状表现各异,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程、症状的开始时间、疼痛的性质和位置等信息;2. 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表情、意识状态、发热程度等;3. 对腹部进行仔细触诊,检查有无腹胀、压痛、肠鸣音减弱等异常表现;4.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5.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电解质、血常规等。
二、疼痛缓解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合理的疼痛缓解是护理的重要环节。
1. 保持患者宜人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和充足的灯光;2. 采用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镇痛药,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等;3. 应用热敷或冷敷,根据患者的舒适感选择适当的方式;4. 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鼓励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电解质平衡和水平衡维护肠梗阻患者因肠道排空受阻,容易发生电解质和水平衡紊乱,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监测并进行干预。
1.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尿量和水分摄入情况;2. 定期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电解质水平等,如果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及时补液;3. 根据医嘱,合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补充患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四、预防感染肠梗阻患者长时间不能进食,肠道功能受损,易导致细菌移位和感染,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1. 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工作,避免皮肤破损;2. 定期翻身,保持皮肤的整洁和干燥;3. 做好导尿、造口等操作时的消毒和更换;4. 遵循严格的手卫生措施,洗手使用洗手液,并进行正确的洗手程序。
五、监测病情变化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变化多样,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导管护理常规标准
肠梗阻导管护理常规如下: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说明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 肠道准备:肠梗阻患者大多有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因此在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禁食、禁水,进行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以防肠道内的细菌或毒素移位引发感染。
3. 确保导管通畅:应密切观察导管的深度,确保导管在位,并注意引流液的情况。
二、术后护理1. 病情观察: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
2. 导管固定与护理:仍需密切观察导管的深度,并注意引流液的情况,同时要保持导管的通畅。
3. 保持引流管在位:防止引流管脱落,并确保其固定良好。
4.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开始给予患者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5. 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6. 并发症的预防:及时发现并预防如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三、家庭护理注意事项1. 患者应遵医嘱继续使用肠梗阻导管,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 患者应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打折或脱落。
3. 患者在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 饮食方面需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
5. 如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肠梗阻导管护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导管通畅、注意饮食、预防感染等措施。
通过精心护理和良好的康复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肠梗阻的中医护理常规医学
避免剧烈运动。
养生保健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肠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 的食物,如山药、红枣、枸杞等。同时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练习冥想等 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需要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疾 病进行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 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通过腹部X线平片、腹部CT等检查, 可以观察到肠梗阻的典型表现,如肠 管扩张、气液平面等。
02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肠梗阻的护理中,需 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病情、体质、年龄、性别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肠绞窄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观察腹痛及腹部体征
详细描述
肠绞窄是肠梗阻的严重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情 况及腹部体征。如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迹 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结词
控制肠梗阻症状
详细描述
为预防肠绞窄,应积极控制肠梗阻症状。根据病情,可采 取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等措施,以减轻肠道压力,缓解 梗阻症状。同时,保持肠道通畅,避免粪便和气体在肠道 内积聚。
Hale Waihona Puke 证候分类实证实证主要分为气滞证、瘀血证和痰阻证。气滞证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排气排 便不畅;瘀血证表现为腹部刺痛、固定不移;痰阻证表现为腹部胀痛、呕吐痰 涎。
虚证
虚证主要分为气虚证和血虚证。气虚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血虚证表现 为面色苍白、心悸失眠。
肠梗阻的中医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中医护理常规
冯建珍 急诊 2010、2
• 一、护理评估 • 1、观察腹痛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 2、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及呕吐物的量、色、气味、性 状。 • 3、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的性状。 • 4、心理社会状况。 • 5、辩证:痞结型、瘀结型、疽结型。
• • • • • • • •
• (六)临症施护 • 1、腹痛加剧者,遵医嘱针刺或药物止痛。 • 2、蛔虫、粪石引起的梗阻,遵医嘱口服或胃管注入植物油或液体石 蜡。 • (七)健康指导 • 1、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和饭后剧烈活动。 •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 3、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烟、酒、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4、早期发现,及时就医。 • 5、保持情绪稳定,态度乐观。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饮食护理 1、肠梗阻未缓解前禁食。 2、肠梗阻症状缓解后,遵医嘱进食流质、半流质等。 3、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热燥之品。 (四)用药护理 1、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2、中药汤剂宜温服;若用胃管注入,应在注入后夹管1~ 2小时,防止溢出。 • (五)情志护理 • 做好心理安慰及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 之配合治疗。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 3、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流畅。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腹痛、呕吐、腹胀及肛门排气情况。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及引流量。发现血性 引流液时,应报告医生。
• • • • • • •
肠梗阻的预防和护理
肠梗阻的预防和护理1、常规护理:解痉剂的应用和呕吐的处理;维持体能平衡和运用抗生素;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需手术的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和完善各项检查。
体位选半卧位,以减轻对膈肌的压迫。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
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
2、心理护理:发生肠梗阻时,病人面对的是禁食和胃肠减压尤其需要手术或再次手术的患者,对长时间的禁食和胃肠减压不能接受,心理上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增强病人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1)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半量流质饮食,进食后无呕吐及其它不适,3天后可进半流质饮食,10天后进软食。
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3)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行单纯粘连松解术者,术后1~2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复。
若术后3-4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
(4)活动:开腹术后的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如病情平稳,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12—24小时后下床活动。
(5)腹带包扎:术后可行腹带包扎,以防伤口裂开,应注意腹带的松紧度,以免影响呼吸。
(6)病情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有无胀痛及呕吐,白细胞计数有无增高及持续发热,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4、预防:对粘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应注意饮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饮食以稀软食为主。
对蛔虫性肠梗阻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除药物驱虫外,还可用氧气疗法驱除肠道蛔虫。
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肠梗阻护理要点1。
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除了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以外,也会引起肠梗阻.如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
还有,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2. 发生肠梗阻后,不要盲目喂食,患者首先要禁食水,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果是黏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以半流体为主,蛔虫性肠梗阻在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
3.对于单纯性肠梗阻、无血液循环障碍的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或采用灌肠,来刺激肠道,促其排便。
若上述治疗后症状未减,甚至加重,趋向完全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去除肠梗阻的病因,以恢复肠道通畅。
4.临床上发现,由于肠内蛔虫团引起肠梗阻时有发生,此外,孩子进食过多的花生、瓜子,空腹吃大量的柿子、杨梅等水果也会导致肠梗阻.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尤其要加强预防,如果平时肠胃功能不良,可适当采取中医药治疗,以调理肠胃。
肠梗阻吃什么好(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2)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
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3)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4)宜吃加工或烹饪精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
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5)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肠梗阻)
腹痛(肠梗阻)一、定义:肠梗阻系不同原因引起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腹部阵阵作痛,恶心呕吐,腹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
2、肠腑热结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无排气排毛重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燥,脉洪数。
3、肠腑寒凝腹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稍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脘腹怕冷,四肢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4、水结湿阻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心呕吐,口渴不欲瓢无排气排便,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
5、食积中阻饱餐、用力或剧烈运动之后,腹痛骤起,持续阵发加重,频繁呕吐,上腹胀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苔黄厚腻,脉滑而实。
6、虫积阻滞腹痛绕脐阵痛,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恶心呕吐,有吐蛔、便虫史,苔薄白,脉弦。
三、一般护理(非手术病人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干净、凉爽,要定时通风。
及时更换污染衣被及呕吐物。
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病人的腹部保暖。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
3、肠梗阻病员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应取半卧位。
4、禁食禁饮。
5、胃肠减压:注意固定胃管,保持通畅,持续负压吸引。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洁口腔。
并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的颜色、性状和数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及神志、尿量、腹痛程度、皮肤弹性和肢温等情况。
8、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行中药直肠滴注。
9、呕吐护理:病人要注意保暖,扶助其坐起或头偏向一边。
呕吐后予以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颜面部的清洁。
观察呕吐出现时间、次数、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
四、临证护理1、腹痛时可遵医嘱行热水袋热敷或盐熨腹部,或遵医嘱654-2 针足三里穴位封闭。
2、呕吐者可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曲池等穴位以助止吐。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术后护理问题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梗阻后血运障碍,术前、术中体液丢失,胃肠减压有关3、焦虑或恐惧: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4、导管滑脱的风险:与管道固定方法不当及活动时未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导致管道牵拉有关。
5、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出血、腹腔感染、肠粘连、肠瘘.、肠坏死等。
二、术后护理措施1、疼痛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感。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疼痛加重时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止痛药。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遵医嘱给予静脉内输入足够的液体及纠正酸碱失衡的药物,必要时从中心静脉内输入高营养液体,以补充足够的氮和热量,以促进康复。
3、焦虑或恐惧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讲解成功案例,以增强其信心。
4、导管滑脱的风险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妥善固定各个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排便异常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适当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下床适当运动以促进肠蠕动,休息时可在床上环形按摩腹部。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6、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及时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早期活动(床上做起、下地活动),以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其中肠瘘一般发生在术后的3-5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腹胀,白细胞计数升高,切口疼痛周围红肿,继而出现脓性渗出液,引流液为肠内容物或有粪臭味,以此确定为肠瘘。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护理常规
【定义】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病因与分类】
1.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主要原因包括:肠腔阻塞(如蛔虫阻塞);肠管受压(如肠扭转、粘连性肠梗阻);肠壁病变(如肠套叠)。
(2)动力性肠梗阻——是神经反射/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消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
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肠管血运障碍,引起肠失去蠕动能力,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
(1)单纯性肠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伴肠管血运障碍
3.按梗阻的部位高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
4.按梗阻的程度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5.按梗阻发展快慢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病理生理】
1.局部
(1)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早期阻以上肠管蠕动增加,肠管膨胀
(2)急性完全性梗阻肠管血运障碍,肠管可缺血坏死而溃破穿孔
2.全身变化
(1)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高位:频繁呕吐、不能进食,酸性胃液丢失
低位:肠管无法吸收胃肠道分泌液体+血浆渗出、积存+酸性代谢产物增加(2)感染和中毒以低位肠梗阻表现显著
(3)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低血容量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阵发性腹部绞痛)、绞窄性(持续性剧烈腹痛)、麻痹性(全腹持续性胀痛或不适)
(2)呕吐
●早期(反射性,呕吐物以胃液及食物为主)
●高位(呕吐早且频繁,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低位(呕吐出现较迟而少,呕吐物可呈粪样)
●麻痹性(呕吐呈溢出性)
●绞窄性(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3)腹胀高位(腹胀较轻)、低位(腹胀明显)、闭袢性(多不对称)、麻痹性(均匀性全腹胀)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多不再排便排气);不完全性(多次少量排便排气);绞窄性(可排血性黏液样便)
2.体征
(1)局部
–腹部视诊(腹胀,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叩诊(绞窄性肠梗阻性肠梗阻可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全身:脱水、中毒和休克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对诊断肠梗阻有很大价值),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襻,肠扭转时可见孤立、突出的胀大肠襻。
【处理原则】
1.基础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
2.解除梗阻
(1)非手术治疗中医中药;口服或胃肠道灌注生植物油;针刺疗法;腹部按摩;低压空气或钡剂灌肠
(2)手术治疗解除病因;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异物、肠扭转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短路手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局部(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状况,有无腹膜刺激征及其范围);全身(脱水程度,是否休克和中毒);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
(3)心理-社会状况
2.术后评估
(1)术中情况了解病人采取的麻醉、手术方式及术中输血、输液情况。
(2)术后情况神志、生命体征及切口情况;腹腔引流情况;有无发生肠粘
连、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2.体液不足与频繁呕吐、腹腔及肠腔积液、胃肠减压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术后肠粘连、腹腔感染、肠瘘
【护理目标】
1.病人腹痛程度减轻
2.病人体液能维持平衡,能维持重要器官、脏器的有效灌注量
3.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缓解疼痛、腹胀(1)胃肠减压:保持通畅和有效负压、注意观察、记录、胃管注入中药或石蜡油后夹管1 2h;(2)安置体位:低半卧位(3) 应用解痉剂(4)按摩或针刺疗法
2.维持体液与营养平衡
(1) 补液补充液体的量与种类取决于病情
(2)饮食与营养支持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梗阻解除后逐步恢复饮食
3.呕吐护理呕吐时坐起或头偏向一侧;呕吐后给予漱口;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
4.严密观察,及早发现绞窄性肠梗阻
–腹痛特点:持续性剧痛或伴阵发性加重
–呕吐特点: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腹胀特点:不对称
–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等为血性液体
–腹部有压痛包块、腹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有异常表现
–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无效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5.术前准备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需作肠切除手术者应按要求作肠道准备,急诊手术者紧急做好备皮、配血、输液等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全麻术后暂时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饮食术后暂禁食、静脉补液,肠蠕动恢复后可逐步过渡恢复饮食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 肠梗阻术后早期活动,密切观察有无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2)腹腔内感染及肠瘘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观察有否感染的发生。
感染者给予全身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局部双套管负压引流,必要时再次手术处理
(三)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等,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2)保持排便通畅老年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3)自我监测指导病人自我监测病情,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护理评价】
1.腹痛程度是否减轻
2.脱水是否得到纠正,电解质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
3.未发生肠粘连、腹腔内感染、肠瘘等术后并发症,若发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