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doc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本门课教学大纲所设置的内容均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要求:本大纲在每个章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

凡属于“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努力记忆,并在各种情况下准确辨识。

“理解”部分要求学生不仅熟知其概念,还要理解其原理,并能够联系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及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加以简略说明。

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分析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中的重要问题,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察。

总之,学生要在“识记”、“理解”、“掌握”三个知识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

三、命题说明: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内容范围、能力层次和考试重点均以本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

在命题时,每份试卷中“识记”性试题的比例应占40%;“理解”性试题应占30%;“掌握”性试题应占30%。

三者可在5%上下浮动。

试题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种,其分数比例一般以2:3:3:2为宜。

注意试题的难度只是一个概念,各种题型都存在不同的难度,命题时要加以妥善处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1、识记: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

2、理解:早期欧洲文学的各种样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3、掌握:奴隶主民主制与古希腊文学繁荣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神话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1、识记:希腊神话中主要的神的名字。

2、理解:俄林波斯神统。

3、掌握:希腊神话的特征;希腊神话的价值,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神话与人类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三节荷马史诗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1、识记:《荷马史诗》的基本情节线索,主要英雄人物。

2、理解:《荷马史诗》的主题思想。

3、掌握:《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形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俄底修斯);《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异同;比较《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

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

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
3.各专节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分析
1、《红与黑》的社会政治内容。于连·索雷尔形象分析。《红与黑》的艺术特点。
2、《人间喜剧》作品分类。《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拉斯蒂涅、高老头的形象。
3、《双城记》的人物类型。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死魂灵》中乞乞科夫的形象、五个主要地主的形象。
(四)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要求如下:
1、“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做一般性的回答。
2、“掌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做简要回答。
3、“分析”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论述或分析教材中重点讲授的作品或作品的某一方面。
4、“了解”、“掌握”、“分析”只是说明对问题掌握的程度,和题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阶段的学生。
(二)考核说明根据中央电大《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欧美文学简史》(匡兴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07年2月)编写,是该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三)本课程主要考核对主教材中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学特征、文学思潮流派及其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握。
5、《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6、《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
一、了解
1、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文学概述中的主要内容。
2、各专节作家生平创作中的主要作品。
二、掌握
1、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2、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三、分析
达尔杜弗的形象。《达尔杜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重在廓清西方文学的历史和概貌,对西方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描述和解析,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外国经典作家作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阐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做到系统地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能结合所学哲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尤其要有重点地通过文本细读,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藉此提高学生阐释文学经典的能力,并增进他们对外国文学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三、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形成背景、原因、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各个历史阶段重点作家的创作思想、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教师应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要教学手段,并恰当、充分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6学时)1.教学内容(1)古希腊文学发展状况;古罗马文学与古希腊文学的关系。

(2)古希腊神话的产生;基本内容;艺术特征;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3)荷马史诗的作者及形成;思想蕴涵;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4)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形成;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2.重、难点提示(1)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等文学中所表现的人本思想。

(2)希腊悲剧的起源、命运观、悲剧精神、艺术特征。

(3)欧洲古代几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一门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发展历程、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课程,是专业名称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思潮、流派和作家作品。

2、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通过对外国文学的学习,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任务1、系统讲授外国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2、重点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外国作家作品,如荷马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3、引导学生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学生应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认真阅读指定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

3、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包括作品分析、小论文等,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学生应参加课程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古代文学1、古希腊罗马文学(1)古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3)古希腊悲剧和喜剧(4)古罗马文学2、中世纪文学(1)教会文学(2)英雄史诗(3)骑士文学(4)城市文学(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1)薄伽丘《十日谈》2、法国文艺复兴文学(1)拉伯雷《巨人传》3、西班牙文艺复兴文学(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4、英国文艺复兴文学(1)莎士比亚的戏剧(三)古典主义文学1、法国古典主义文学(1)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2)莫里哀的喜剧(四)启蒙运动时期文学1、英国启蒙文学(1)笛福《鲁滨逊漂流记》(2)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2、法国启蒙文学(1)伏尔泰(2)卢梭《忏悔录》3、德国启蒙文学(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五)浪漫主义文学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1)海涅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1)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1)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六)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1)司汤达《红与黑》(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1)狄更斯《双城记》(2)勃朗特姐妹(3)哈代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1)普希金(2)果戈里(3)屠格涅夫(4)陀思妥耶夫斯基(5)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4、美国现实主义文学(1)马克·吐温(七)现代主义文学1、象征主义2、表现主义3、意识流小说4、存在主义文学5、荒诞派戏剧(八)后现代主义文学1、新小说派2、黑色幽默3、魔幻现实主义五、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10013课程名称外国文学英文名称: Foreign Litera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126学时授课学时:116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学分: 7学分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非师范类、对外汉语)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欧美各国文学发展的线索及其规律;掌握各种思潮、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树立全方位的文学意识,提高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述从古代到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概况,重点突出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文学思潮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

先修课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

后续课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20世纪西方文论》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正确评价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创作;运用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去解读、鉴赏外国文学作品。

吸收世界文化精华,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使学生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

同时,也为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及其它文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讲授的设计思路1. 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次序、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

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本剧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

并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思考题和课后实践项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2.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VCD、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以讲授东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文学思潮,掌握重要作家、作品,使之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运用相关的理论独立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及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并能结合所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特别要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大纲所列内容均为教学重点。

难点:(1)处于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生对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内容的西方文学的主体接受。

(2)在东西方文学之间建立有效的参照框架。

(3)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美学与文学理论对具体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并能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本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适量的课堂讨论和学生试讲,强调学生对原著的泛读与精读,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提升授课质量。

(2)辅助手段:适当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以多媒体方式加深学习印象和拓展视野,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6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

(2)掌握神话与悲剧的特征及重要作家作品。

(2)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3)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1)希腊文学神话、戏剧(特别是悲剧)的主要成就。

(2)《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外国文学教案

外国文学教案

外国文学教案任课教师:李亚红一、课程说明《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自古至今欧美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分析代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

二、课程基本要求1、较为系统地掌握主要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

2、通过作品形象地认识欧美各国文学发展历程;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期中:撰写一篇小论文。

4、期末考试。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简要介绍自古希腊至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大致历程,主要的文学流派及特色。

第二章古代文学(1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情况;掌握《荷马史诗》的内容及艺术;掌握三大悲剧诗人的贡献和三大悲剧诗人的代表作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教学重点: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荷马史诗》的思想、人物及艺术;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三大悲剧诗人的代表作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教学难点:《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念;三大悲剧诗人的贡献。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古希腊文学2.古罗马文学第二节戏剧1.悲剧2.喜剧第三节荷马史诗1.荷马史诗的来源2.荷马史诗的内容3.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熟悉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几个基本类型和它们的主要特征;掌握《神曲》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神曲》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神曲》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绪论1.教会文学2.骑士文学3.英雄史诗4.城市文学第二节但丁1.生平和创作2.《神曲》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国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拉伯雷的创作情况,熟悉《巨人传》的内容及艺术成就;了解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堂吉诃德》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熟悉莎士比亚的创作情况,掌握他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十四行诗的特点及主要作品。

外国文学考核细则

外国文学考核细则

《外国文学(1)》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授课班级:汉语言101,约40人授课时间:2011学年第1学期周二下午5-7地点:东区文科楼306授课学时:54学时(包括一周放假,一周考试)说明:1、教师讲授内容主要为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各思潮的基本涵义、文学地位及影响,某些重点作家作品。

研究型范例主要由教师讲授。

另外,精读文本由教师布置问题,课堂讨论由教师主导,带动。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写法及要求,由教师讲授,并进行课后辅导。

2、考核: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结合。

具体分配比例如下:总评成绩=研究综述10分+开题报告10分+期中客观题考试30分+期末论文式考试50分二、学生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基础知识,准备期中客观题考试。

(第6周)2、配合教师,阅读布置的文本、材料、及阅读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3、自愿分组选题,自主查找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做文献综述、写开题报告。

学生分组做课题:根据学生自愿进行分组(分5-6组),在下面任选一个文本⑴《李尔王》⑵《鲁滨逊漂流记》⑶《巴黎圣母院》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⑸《驴皮记》⑹《包法利夫人》⑺《雾都孤儿》⑻《苔丝》⑼《安娜·卡列尼娜》⑽《樱桃园》⑾《罪与罚》⑿卡夫卡《审判》⒀《麦田守望者》⒁《紫色》(艾丽丝·沃克)先从文献综述做起,要求做PPT展示,互评;文献综述过关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选点切入,构思论文框架,撰写开题报告。

下半年将进行论文初稿的互评、论文定稿以及结集印刷的编辑工作。

三、精读文本的阅读问题及材料文本精读旨在通过详细的阅读问题,通过对文本中富有深意的细节进行提点,让学生学会读书,尽量摆脱看书只看故事的初浅阶段。

课堂采用教师引导,课堂提问(问题已经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围绕该文本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精读。

同时,配发相关研究论文,提高学生的水平,开拓学生的视野。

1、文本精读一:《哈姆莱特》阅读问题(略)阅读文献:⑴王昌凤:《永远的“菲勒斯”———论哈姆莱特之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3月⑵徐子昂:《脱节的时代断裂的时间——谈哈姆莱特悲剧中的通过仪式》,《电影文学》2009/02⑶王鹏:《〈哈姆莱特〉:上帝之国的重建》,《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⑷袁宪军:《哈姆莱特“To be, or not to be”的隐喻性》,《外国文学评论》2007/02⑸专著:孟宪强《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2、《红与黑》阅读问题⑴看《红与黑》首先要注意的是父亲,小说里有几个父亲?⑵于连在什么情况下想到拿破仑?⑶小说里出现了多少次梯子?⑷具体提到了几次金钱?算了几次帐?⑸福凯有几个出场?⑹有几个围观场面?⑺小说里有几封信?对情节发展有什么帮助?于连的藏东西方式说明什么问题?⑻小说重点写了几个人的服饰?⑼统计一下小说里树等自然环境出现的次数,你觉得它多不多?想一想它的意义。

外国文学专题考核说明

外国文学专题考核说明

“外国文学专题”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

2、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外国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匡兴、陈惇主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编写的。

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3、本课程主要考核对主教材中涉及的文学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的了解和掌握。

4、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要求如下: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做一般性的回答。

B、“掌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回答,并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C、“分析”,要求学生能较深入地分析教材中重点讲授的作品的某一方面,或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完整地回答教材中涉及的较大的问题。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5、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要求完成形考练习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占考核成绩的30%,期末占70%。

6、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考试时可带本课程教材《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专科阶段的教材《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学习指导》等书籍。

7、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40%、30%。

卷面成绩为10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70%。

考试时间以中电大考试处下发文件为准。

(注:1)“了解”、“掌握”、“分析”只是说明对问题掌握的程度,和“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简答题的答题字数一般约为300字,论述题的字数为800-1000字。

)二、考核内容和目标绪论第一编现实主义文学引言第一章20世纪西欧及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萧伯纳第三节托马斯·曼第四节布莱希特第五节海明威第六节索尔·贝娄第二章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肖洛霍夫第三节帕斯捷尔纳克第二编现代主义文学引言第一章表现主义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卡夫卡第三节奥尼尔第二章后期象征主义第一节概述第二节T.S.艾略特第三章意识流小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乔伊斯第三节吴尔夫第四节福克纳第四章存在主义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萨特第三节加缪第五章俄苏现代主义文学及非主流作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布尔加科夫第三编后现代主义文学引言第一章荒诞派戏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贝克特第二章新小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罗伯-格里耶第三章“黑色幽默”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海勒第四章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加西亚·马尔克斯后记。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以讲授东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文学思潮,掌握重要作家、作品,使之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运用相关的理论独立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及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并能结合所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特别要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大纲所列内容均为教学重点。

难点:(1)处于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生对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内容的西方文学的主体接受。

(2)在东西方文学之间建立有效的参照框架。

(3)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美学与文学理论对具体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并能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本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适量的课堂讨论和学生试讲,强调学生对原著的泛读与精读,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提升授课质量。

(2)辅助手段:适当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以多媒体方式加深学习印象和拓展视野,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6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

(2)掌握神话与悲剧的特征及重要作家作品。

(2)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3)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1)希腊文学神话、戏剧(特别是悲剧)的主要成就。

(2)《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二、主要学习教材及参考书目:
《外国文学史》(上编、下编)郑克鲁主编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1-5册),陶德臻、马家俊主编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
《外国文学史》(第三卷)聂珍钊主编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2、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司汤达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巴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
2、理解:斯丹达尔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红"与"黑"的寓意。
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征及主要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
考核内容:
第一节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亨利·巴比塞、马丁·杜伽尔、莫里亚克、纪德;曼兄弟、海塞、雷马克;肖伯纳、威尔斯、高尔斯华绥、毛姆、劳伦斯;德莱塞、杰克?伦敦、辛克莱、斯坦贝克。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绥拉菲莫维奇、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小说;阿?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艾特玛托夫的创作。战争题材小说;道德题材小说。
3、掌握:《荒原》是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征。
第二节卡夫卡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判决》、《乡村医生》;揭示人的异化的《变形记》、《饥饿艺术家》;揭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困惑感的《地洞》;描写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的《在流放在》。三部小说:《美国》、《诉讼》、《城堡》。

小学教育[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 (课程考核说明)

小学教育[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 (课程考核说明)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Guide to Foreign Literary Masterpiece面向专业:小学教育总学时:34 学分:2大纲编号:16-xxjy-wgwx-2019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本课程是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授课以文学史为纲,上迄古代文学,下止20世纪的外国文学的经典名著,在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多样性的前提下,从作家生平、内容简述、作品评析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予以讲授。

作家生平侧重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及文化修养方面概括的勾勒;内容简述力求准确全面,简明扼要地介绍经典名著的风貌供读者了解;作品评析主要探求经典名著的精义,既要体现作品的艺术风采,又要领略作家试图昭示世人的深层内涵。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给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学文本阅读基础,使学生对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部分有较充分的了解。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解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程目标3:拓宽视野、开阔胸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素质。

课程目标4:为学生今后从事现代语文教学与其它文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狄浦斯王》的结构特点;《源氏物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艺术成就;《神曲》的主要内容;《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浮士德形象特征;《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和浪漫主义特点;《安娜∙卡列尼娜》人物的典型意义;《变形记》主要内容、思想特征、艺术特色;《等待戈多》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神曲》的两重性;《哈姆雷特》中悲剧人物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悲剧原因及典型意义;《浮士德》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性格特征、悲剧原因、典型意义;《追忆似水年华》思想内容;《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之一。

它承担了外国文学史的系统论意义上的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掌握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及其意义;具有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初步掌握撰写外国文学论文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外国文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较系统的“史”的认识,摆脱孤立的、散点式的认识,并在这种系统认识下,产生对外国文学发现、探索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运用相关的理论独立分析、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使学生树立按四个阶段分期的“外国文学史”的阶段论观点;2、使学生能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上,对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有所把握和研究。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比较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外国文学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一起构成了文学课群的三大支点。

所不同的是外国文学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异质文化性质,在精神心理、价值建构、审美追求等方面显示出与中国文学不同的风貌特点。

但它与中国文学既同为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就必然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关系。

可以说,整个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建立在对西方文学的仿制基础之上的,而中国的外国文学教学既是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进行的,这就必然要在“知彼”的同时做到“知己”,了解本国本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建立起它的中国语境和体系,这样方能化“洋”为中,为我所用。

另一方面,外国文学教学在探讨作品内在的艺术规律、作品之间内在的横向联系、不同时代文学嬗递的纵向规律之时,必须使用某种理论方法,因之,它又与美学、文艺理论等课程密切相关。

外国文学考试说明

外国文学考试说明

外国文学考试说明外国文学考试说明责任教师周伟一、课程情况介绍“外国文学史”是小教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该课为省开课,由省校统一组织教学、命题和考试。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翁长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

傅希春主编的《外国文学学习指导书》与之配套使用。

二、各章复习重难点提示及复习训练题第一章欧洲古代文学掌握1.《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2.但丁的《神曲》了解1.古代希腊文学分期、特点2.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年形同性3.神话、戏剧、抒情诗、寓言和文艺理论的主要成就4.罗马文学的分期以及维吉尔的三部诗作5.了解中世纪欧洲文学概况练习题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二)写出下列人物所属作品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俄底修斯(三)其它知识1.________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_______文学是连接古代和近代文学的桥梁,起了_________的作用。

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是_______。

3.希腊神话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4.罗马最杰出的史诗作家是_______,他的代表作《________》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________。

5、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主要有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的_________、冰岛人的______和____________,芬兰人民的_____________。

6.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著名的有法国的____________、西班牙的__________ 、德意志的_____________、俄罗斯的____________。

7.中世纪中期市民文学中讽刺故事诗的代表作品是法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8.恩格斯称13世纪末14世纪初______的诗人但丁是“中世纪的______,同时又是新时代的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在文艺理论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外国文学课程是xx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文史方向)的一门选修的课程。

全省凡电大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文史方向)选修者,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

2.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l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80%。

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分。

形成性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专题讨论两部分。

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80%,专题讨论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专题讨论应安排两次以上。

专题讨论由市级电大组织实施。

期末终结性考试卷面为l00分,占总成绩的80分。

如卷面得90分,则成绩为72分。

该分数加上形成性考核分数即为总成绩。

3.命题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xxx广播电视大学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外国文学》(匡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年版)和辅导教材《外国文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程陵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年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每一层次具体的考核要求为:
“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
“基本掌握”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
“重点掌握”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5.命题原则
①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②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教学大纲和教材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其中客观性试题占50分,主观性试题占50分。

③试卷包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

在一份试题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
占10%;基本掌握占30%;重点掌握占60%。

④试卷题目难易程度的安排。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35%,较难占35%,难占l0%。

⑤各试题彼此独立,一试题不为其他试题作答或暗示其他试题答案线索。

⑥命题题意清楚、要求明确,提供的答案准确。

6.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卷题型分为五种:单项选择题(20道小题)、多项选择题(5道小题)、名词解释(4道小题)、简答题(3道小题)、论述题(2道小题)。

各类题型的分数大体比例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占20%,多项选择题占10%,名词解释占16%,简答题占24 %,论述题占30%。

7.考核形式
平时形成性考核具体要求见第2点“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

8.答题时限
考试时限为l20分钟。

二、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欧美文学部分
第一章古希腊文学概述
考核知识点:
1.“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的神话、诗歌(主要是荷马史诗)、抒情诗、双管歌、琴歌、散文体动物故事;
2.“古典时期”的戏剧、散文、文艺理论;
3.“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田园诗;
4.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思想及其艺术特点;
5.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及其代表作家;古希腊悲剧代表作及其代表作家。

6.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的散文、诗歌、神话的代表作品及其代表作家;罗马文学的“xxx时代”的代表作家。

考核要求:
了解:“古典时期”的戏剧、散文、文艺理论;“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田园诗。

基本掌握:“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的神话、诗歌(主要是荷马史诗)、抒情诗、双管歌、琴歌、散文体动物故事;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的散文、诗歌、神话的代表作品及其代表作家;罗马文学的“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