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审定日期(人)2017.2戴芳菁、王玲、肖玉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学5分:学时80:教专业专业小学育适用: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学习为小学教师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基础;为后续相关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二、与其他课程关系教学前程:童展导课儿发与育心理级后程续课:班管理三、课程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能够设计、组织、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能够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2.掌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

3.了解小学教育各项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掌握设计、组织与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4.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素质目标: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责任感和爱心。

2.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3.养成依法从教的意识。

四、课程教学条件为保证教学效果,要求安排在带有多媒体展示台的教室上课。

五、课程教学内容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1教育基本理论理论教学 1.教育的概念;2.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的本质;4. 教育的功能;5.教育目的;6.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1.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3.了解教育目标体系,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4.掌握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2实践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竞赛巩固、掌握理论知识22小学学校理论教学 1.学校与学制的内涵;2.小学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类型;3.小学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4.教育环境、学习环境的概念;5.小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与配合。

小学教育学 名词解释 问答

小学教育学 名词解释 问答

五、名词解释: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蓋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产生于美国,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3.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案件。

4.教学大纲:也叫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5.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1.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2.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緲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3.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4.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1.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有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3.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课上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4.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小学语文教学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教育理论课程.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学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一般原理和教育科学新成果,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

要求:要求学员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迁移、反馈原理的内涵,了解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能运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和评价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三、课内学时分配第二部分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一、主要的教学资源(一)文字教材的使用文字教材《小学语文教育学》,由徐家良主编,20万字,是课程学习的主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

它是学习者主要使用的课程学习资源。

文字教材按教学内容,分为9章。

每个教学单元都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都包含有对于学习的建议和具体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提示,以及学习难点的简释。

教学指导融合于文字主教材之中,教学单元后安排思考练习题,提示重点难点的强化学习思路,其目的在于方便并且促进学员自学.对于教材的自学,应该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尤其是每章教学内容的正文部分,是全部教学要求的根据所在,其中体现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内容,即是学习的重点.文字教材每章正文前的学习提示,可以帮助学习者大致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与任务.正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意在促使学习者及时复习,并大致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一些考试要求的方向.文字教材部分章节中提供了与相关论述内容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些教学实例或案例,它们有助于学习、理解相关理论思想论述的内容,有助于示范训练提高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同时为培养案例学习的习惯、完成实践性作业的教学任务,奠定适当的基础。

(二)网上辅导根据教学需要及师生的反映,在天津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发布网上教学辅导信息,既有定期发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参考资料,又有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自测题及期末复习考试等有关信息。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0032 开课学期:3-秋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师范方向学时:28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教育学》是师范方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学的价值和机制,学习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探索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

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学的价值,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性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落实培养目标、体现教学原则,可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讨论学习;2、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3、实例分析;4、研究性学习;5、讲授法。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英文名称:《Teacher Profession Development for the Primary School》学分:2适应对象:三年制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该门课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基础课,对于三年制专科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启迪作用。

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缘起和历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的学习,让师范生认知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和“发展如何”,形成初步的教师专业发展技能;形成积极的从事教师职业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获得科学的、理性化的教师发展观。

此门课程基本要求体现在:学生要提前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参与讨论,并完成课后的练习。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缘起和历程【教学目的】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原理;学会思考和分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如何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难点是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职业的产生:从萌芽到兼职;教师专业的专门化:从兼职到独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独立到专业性要求第二节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我国师范教育的起源;新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第二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学目的】辨析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概念;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概念辨析方式方法;难点是学生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职业与专业职业;专业;职业和专业的区别第二节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概念辨析第三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特性情商超过智商,专业情意要求更为鲜明;教育专业性超过学科专业性,教育素养要求更为突出;技艺性超过研究性,专业技能要求更为侧重;广博性超过深刻性,专业知识要求更为全面第三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上)【教学目的】认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基本构成、理解教师专业知识的性质、形成逻辑和发展策略。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全院各师范专业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第一至十五章,共十六个章节,每周3学时,授课18周,共计56个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44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

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探究、实践训练相结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典型的教育案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有比较严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出现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参考阅读篇目:1.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 140学时(其中理论120 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1 .课程说明2 .课程性质《小学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初等教育专业专业的必修课。

是一门介绍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研究探讨小学教育学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课程。

是师范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条件之一。

3 .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适当吸取国内外教育经验和教育科学的新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的实际,联系中小学和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学以致用。

③力求适应教师教育现状和培养提高的需要,适合教师职业学习的特点。

教学内容适当精简集中,突出重点、重视能力培养。

4 .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与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分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

②应用目标《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4060002) 制定()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 批准(二级学院(部))承担单位(师范学院) 制定日期(2022.11 )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课程内容与要求(1)教学建议①提高学生对小学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热爱教师感情,具备教师职业素养。

②具备是小学教育理论和技能,识别纠正教育观念、方法的能力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考核评价建议①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②学生设计课堂教学③学生解释小学教育现象7.课程资源(1)硬件要求本课程要求校内有多媒体教室供教学使用,本课程全部使用课件教学,主要用于学生的听说训练和课堂上的案例教学。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学分:4 总学时:51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课程简介《综合英语2》是一门综合英语听说读写的课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合作精神,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

传授系统的基础英语知识,训练基本英语语言节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涉及英语教学法,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对英语教学过程思考、设计、实施、领悟并修正,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设计与安排,课程评价渗透在上课过程中。

教育学原理是小教专业教育平台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位课程。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相关教育课程的起点,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能站在教育学科和教育专业的立场上,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相对全面、准确地分析一些基本的教育现象,具有初步发现和解决教育基本问题的能力,胜任将来的教育实践和基本研究工作。

课程采用以讲授为主。

主要教学内容有:教育的概念和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制度、学生、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思潮等。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能站在教育学科和教育专业的立场上,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相对全面、准确地分析一些基本的教育现象,具有初步发现和解决教育基本问题的能力,胜任将来的教育实践和基本研究工作。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历史流脉,熟悉教育学的基本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育学原理》在涉及学校教育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从宏观上考察教育(学)的历史演变与特定时代背景,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研讨个性化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一定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创新意识。

具体解决学生应如何学习教育学、如何判识教育学原理对于教育实践的适切性、如何运用教育理论解读与评价教育实践等问题。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学外文名称:educationscience课程编码:1410102C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教师教育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教育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重心,以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其教育理论价值在于帮助未来教师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对象是院各教学系师范类的学生,这些学生未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其二,着重在知识、理论、观念上训练师范生,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欲望;其三,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层次,了解教育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理解层次,深入理解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

第三,掌握层次,在理解教育学相关规律的基础上,把心理学、教育学、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作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公共教育学从三大块来构建其内容体系:第•大块是教育原理,它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含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能、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大块是教育管理,它围绕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意识;第三大块是教育实践,它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含教学基本工作、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学的实践意识。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教育学原理是我校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和部分非师范类专业的选修课。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理论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科学素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基本常识,初步形成教育基本技能,为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当代教育学理论基本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认识;()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课程与教学管理技能;()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了解教育常识,提高教育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顺利成为一名教师的途径;()通过切身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观察分析教育现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将教育当作一项人生事业来思考,并鼓励他们搜寻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制定初步的行动策略,以使自己能够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心理学,后续课程有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教育管理等。

教育学是教学法、德育原理、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学校管理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

教育学侧重教育基本规律的阐释,而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学等则侧重教育具体规律的陈述。

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选用教材:()刘家访主编.教育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李剑平主编.教育学导论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推荐参考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七、教学方法教学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取讨论问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和讲授法等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205003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属性上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课程在内容体系上整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哲学、德育论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注意将这些理论进行创造性梳理而不是简单拼接,力图清晰地显示其逻辑脉络,并且尽可能吸收和反映有关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同时注重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小学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因此本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兼顾应用性。

3.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模块,其一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其二为活动设计。

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与演示的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必修课程,因其应用性,拟采用开卷考试。

试题的编制,按照理解、应用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简答题、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 分布。

最后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参与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儿童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理解品德心理发展理论,应用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有关注和重视小学生品德发展和教育的倾向,形成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和辨识、分析与评价道德现象的能力,构建起一定的有关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知识结构,掌握道德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共计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课堂研讨:10学时专题讲座:5学时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大纲执笔人:阮成武大纲审定人:周兴国一、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及相关教育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教育主体、教育实践等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和阐释,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它具有宏观性和基础理论性,对学习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本专业各门课程中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教育现象,分析、认识和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各种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本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分析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四、教育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前教育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四、教育学发展的中国历程第三节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学科价值三、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概念及其定义;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学习和研究方法。

[难点]1、教育的定义;2、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 如何进行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本章安排课堂研讨1课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五、教育的生活起源论六、教育交往起源论第二节教育的发展阶段一、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二、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第三节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教育战略化二、教育终身化三、教育全民化四、教育民主化五、教育国际化六、教育个性化七、教育信息化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一、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分析教育的发展阶段;运用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对新中国的教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

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一、教材说明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第1章 ): 重点阐述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以及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能力、素质培养,使学生较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论体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具有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能够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和案例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联,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体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感知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体会小学语文情智兼融的特点,增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信心和乐趣。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较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论体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具有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课程名称(中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名称(英文)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xtbook Research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课程代码0812009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考核形式考试总学分(学时/周)2(2学时/周)理论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后续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适应范围小学教育专业面向专业小学教育开课学期4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课程负责人课程网址无制定人审定人目标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和案例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联,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目标3:体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感知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体会小学语文情智兼融的特点,增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信心和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6.总学分:7.先修课程: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三、课程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教育学的地位二、教育学的作用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发展历程三、教育的功能第二节现代教育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第三节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第二章学校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第二节学校文化一、什么是学校文化二、学校物质文化三、学校制度文化第三节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第四节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三章学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师范生可以了解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地位本章的“儿童”主要指的是“学生”;第一节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辐合论第二节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儿童发展的内涵二、儿童发展的特点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第四章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探讨教师的地位、作用、素质、师生关系、教师资格与进修等问题;使师范生懂得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第一节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二、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二节教师素质一、文化素质二、教育素质三、职业道德素质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节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一、教师资格二、教师进修第五章教育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师范生了解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不同主张、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的教育目的等;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目的概述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德、智、体、美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各育的任务、内容,了解诸育的关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性;第一节德育一、德育与社会、人生二、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三、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第二节智育一、智育及其功能二、小学智育的任务、内容与实施第三节体育一、体育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二、小学体育的任务与实施三、小学生的卫生保健第四节美育一、美育的含义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的任务四、美育的类型第七章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课程的基本范畴,课程设计和编制的主要目标、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与课程论二、课程的理论基础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第二节课程的基本范畴一、课程的目标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第三节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一、课程设计的层次与模式二、课程的实施第八章教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及特点,了解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看法,了解教学模式的不同种类;掌握教学原则的概念,了解教学原则的依据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了解小组教学、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了解讲授法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了解其他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活动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学会运用有关理论分析、说明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任务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一、教学活动的本质二、教学模式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四、复式教学第五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第六节教学手段一、教学手段的概念及其发展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第七节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一、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二、小学教学实施的不同过程第九章课外活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课外活动的概念、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进而理解课外活动对于完善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必要性,学会针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去设计和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第一节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二、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一、课外活动的内容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课外活动的设计二、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第十章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理解班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及责任,掌握开展班队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荣誉感,初步具备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素质,为将来做好班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一节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班主任和班集体二、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二、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二节少先队工作一、少先队的历史、性质、任务与组织机构二、少先队活动及辅导三、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与基本条件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关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知识,包括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专业的学校咨询与辅导人员的主要工作、一般教师如何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发挥作用,以及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主要原则与方法;第一节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三、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第二节咨询一、咨询的目标和原则二、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三、主要咨询方法介绍第三节心理健康辅导一、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与原则二、开展心理健康铺导的过程三、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教育测验与评价的一些基本概念,小学教育测验与评价的特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程序;目前,教育测验与评价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克服;这也是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一节教育测验一、小学教育测验概述二、测验的类型三、良好测验的标准四、测验的编制和实施第二节教育评价一、教育评价概述二、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三、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四、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五、目前教育评价的问题与发展第十三章教育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的基本规定,特别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法律规范,在教育工作中遵守法律,并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一节教育与法律一、法律的产生及其功能二、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的产生三、国外教育法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前瞻第二节学校中的法律关系一、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二、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四、学生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第三节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一、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二、法律救济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师范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促使其整体职业水平的发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性质二、教育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意义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四、如何从小学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问卷调查法三、访谈法四、实验方法五、行动研究法第三节资料的分析与报告一、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二、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法五、课程考核考勤课堂讨论作业撰写小论文正式考试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第1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宋体小四号,下同参考书:1郭春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萧云瑞诸惠芳邹海燕.外国教育史话.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第1版.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4张楚廷.教育论.第1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5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伍德勤.高师教育学教程新编.第1版.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七、其他特色、必要的说明等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注:教学大纲统一使用A4纸;上下行距为;字符间距为标准;左右边距为,上下边距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